|
4 `- M$ ~8 H' B. \% v
/ [* j1 a. u& d3 i6 I% a他是当今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剧作家,他创作编剧的《午夜有轨电车》《相依年年》《抉择》《突围》《家有九凤》、《错爱》、《常回家看看》、《大工匠》、《闯关东》(与大连剧作家孙建业合作)、《天大地大》等近千集电视剧获得诸多国际、国内大奖;他所创作的四十多部电视连续剧,几乎涵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每一个巨大历史转折时期的百姓生活,出自于他笔下的那些浓郁的生活情趣、真实感人的细节,不仅打动了全国数亿观众的心,也一次次地掀起全国的电视收视率高潮; 2005年,在全国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家有九风》在山东首播时,其收视率超过韩剧《大长今》;2008年年初,作为中央电视台的开年大作《闯关东》达到了中国电视剧收视率前所未有的高峰;他就是在中国电视界享有极高声誉,人称“金牌编剧”的大连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的国家一级编剧高满堂。
2 y t* m% ], E4 G: i8 e; d' R
+ F) r9 f" T! {5 i大杂院里走出来的平民剧作家敢于第一个“吃螃蟹” 1955年,高满堂出生在大连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小时候,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看电影。因为家里兄弟姐妹多,高满堂没有看电影的钱,他爬树、翻墙,想尽一切办法去看电影。他不仅看,还给大院里的伙伴们“放电影”。他拿透明的玻璃纸放在小人书上用钢笔照着描下来,连成一串后,找一个木盒子,一面白墙,用手电筒照着,投影在墙上,高满堂一边放一边给“剧中”的所有人物临时配音。这种最早的“脱口秀”,极大地锻炼了他口头创作故事的能力。
A; w: ]2 @+ E2 f/ E: e
( f c( q# ~ F. M( o1975年,高满堂和那个时代的很多年轻人一样,上山下乡。在青年点,知青们干了一天活,晚上没事干,就都跑到高满堂住的屋子里听他讲《福尔摩斯探案集》的故事。因为讲故事很出名,当时公社里凡是有汇演,不论是山东快书还是新金大鼓,就连高满堂那会儿还根本不了解的小话剧,全都找他写本子。就靠着对故事和语言的天赋,高满堂写出来的东西总能获得一片叫好声。 1977年,历经“十年文革”后的中国第一次恢复高考,高满堂考上了当时的大连师专学习中文。经过了系统的理论学习,高满堂在文学创作上有了质的飞跃。1978年,高满堂的第一部短篇小说《后窗》就在全国引起了很大轰动。1983年,高满堂从任教的中学调到大连电视台创作中心当编剧,正式开始了自己的编剧生涯。不过,和很多历经坎坷的成功之路一样,高满堂的创作之路也是历经波折。 1983年,在调入大连电视台的第一年,高满堂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部电视剧本《荒岛琴声》,但没想到,《荒岛琴声》剧播出后,立即招来骂声一片。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不敢去单位上班。在家闭门思过的高满堂,后来总结出自己第一部剧作的失败原因:剧本是按故事而不是依照电视剧风格写的,以至于画面和内容很不协调。 有了这次教训,高满堂开始潜心研究剧本写作。随后,他又陆续推出了几部剧作,但都反响平平。一连近5年时间,高满堂都处于事业低谷,很多人对他的创作能力产生了质疑,但高满堂自己并没有气馁。大杂院和下乡插队的丰富生活经历给了他太多的人生感悟,他坚信自己可以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1987年,高满堂编剧的电视剧《竹林街15号》问世。这部第一次在电视里涉及“第三者”“婚外恋”题材的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一经播出后,就在全国引起了轩然大波,各种争论声音不绝于耳。但也正是这部敢于直面现代婚姻不合谐的电视剧,为高满堂赢得了有生以来的第一个全国大奖——“飞天奖”,这也为以后风靡十几年的婚外恋题材影视剧开创了历史先河。“在这类题材中,我算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也算一个电视剧题材的改革者了。”20多年后,回顾往事,高满堂这样评价自己。也是这部作品,标志着高满堂艺术创作的成熟,他的剧本从此开始走上深入反映中国平民的真实生活和情感的道路。
! F8 [5 ]) q. J! m6 y6 a" f, T5 J4 M& m5 [# ^ d9 U
作品多次获大奖,平民剧写出辉煌大成就从1996年开始至今,高满堂走上了他编剧创作艺术的高峰期。8 @4 t; d# E7 n$ a, d5 y! l
. O* i* P" j: \4 A6 C) Y
这期间,他先后创作了剧本《午夜有轨电车》《相依年年》《飞来飞去》《咱那些日子》《远山远水》《抉择》《突围》《错爱》《大工匠》《常回家看看》《家有九凤》《闯关东》(与孙建业合作)《天大地大》等40余部作品,先后多次获得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一等奖以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在2008年9月第七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颁奖典礼上,《闯关东》一剧更是一举夺得最佳长篇电视剧、最佳编剧、最佳摄影、最佳照明、最佳表演艺术男演员、观众喜爱电视剧男女演员等七项大奖。在影视圈里,很多知名导演都非常惊讶于高满堂讲故事的“超级”能力,和他合作过的诸多著名导演如杨亚洲、高希希等都是看完他的剧本就立刻决定合作。因为他的这些作品关注民生,聚焦普通人的生活、情感,剧中那浓郁的生活情趣,感人的生活细节,无不打动着观众的心。而合作出来的作品不仅是收视率的保证,还是稳稳当当的获奖“种子”。 12年一直挺立在创作高峰,四十余部近千集的巨大创作量不仅让高满堂成为全国最高产的剧作家,也使他成了全国获奖最多的剧作家。高满堂先后获得了近四十多项国内、国际大奖,至于省市的奖项就更多了。他也成了现今影视圈里让诸多同行只能望其项背、当仁不让的“获奖专业户”。足以傲人的创作成就也让高满堂获得了中国文艺界的高度评价。《文艺报》、《光明日报》都专门报道了这位大连土生土长的著名剧作家,一贯以大腕明星为采访对象的中央电视台《影视同期声》栏目破例给高满堂做了长达15分钟的专题,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还专门为他举办了“高满堂作品研讨会”。2008年初,《闯关东》一剧作为央视的开年大剧播出后,不仅收视率达到了央视前所未有的高峰,《新闻面对面》还专门为高满堂做了人物专访,就连中央电视台一向以时政为主的《焦点访谈》也破例为《闯关东》和高满堂制作了一期节目,给予高度评价。至今,还没有哪部电视剧能够获此殊荣。辉煌的成就让高满堂享誉国内影视界,赢得了中国第一平民剧作家的美誉,也使大连地产电视剧声名鹊起,开始成为中国电视剧的一个重要部分。高满堂编剧的作品为什么会如此成功?“也许正是经历过人生的酸甜苦辣,有生活的载体,写作起来就得心应手。”高满堂把自己的创作秘诀归于生活历练。大杂院的生活给了高满堂温馨琐碎但却无比美好的生活记忆。最初编故事时,他就喜欢编一些自己熟悉的身边事。他喜欢和社会最底层、最平凡的人交流,把他们的故事写进剧本里,老百姓一看就知道,这就是自己身边的事。细数高满堂的作品,他所创作的四十多部电视连续剧几乎涵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每一个巨大历史转折时期的百姓生活,无论是早期的《咱那些日子》、《家有九凤》、《错爱》,还是近年的《大工匠》都是以关注底层的小人物为主,并以历史跨度大,反映社会变迁见长。而被誉为中国电视剧顶峰之作的《闯关东》(与孙建业合作)一剧更是被评为“平民史诗”。对此,高满堂有自己的一番见解:“普通老百姓构成了历史的主体。关注民生、聚焦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的追求,构成我创作的主线。编剧一定要站在民众之间,关心他们,与他们沟通、交朋友。” “我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没有什么比人性,比活生生的人更重要。” 精品来自于严谨的创作态度,创作理想是“要写出别人没有认识到的东西” 艺术精品永远来自于真实的生活,高满堂的成功也正是如此。对于创作,他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严谨与认真。写《远山远水》时,他跑到了故事的发生地贵州,一呆就是几个月;写《咱那些日子》时,他又去了北大荒体验生活。对于自己的每一个剧本,高满堂一定会去体验真实的生活。 “写《闯关东》前,我和另一个编剧孙建业走了7000多公里,用了一个半月去采风;《家有九凤》可以说是我积累了四年才梳理出来的故事;还有《大工匠》,我在工厂里断断续续体验了近三年的生活,所以我的故事都来源于老百姓自己的生活,他们才会爱看。”而在他的最新力作《天大地大》中,为了寻找一个不同于以往抗战题材的角度,高满堂前往黑龙江的小村庄,寻访当年抗日民间英雄,整理出了大量真实的历史事件。这部另类抗战题材的电视剧突破了抗战题材的固有模式,添加了其他作品无法比拟的喜剧色彩。对于自己的创作题材,高满堂有着严格的自我限制:历史题材不写,军旅题材不写,警匪题材不写,青春题材不写。他坦诚地说:“这些都是我不熟悉的领域,所以我决不会去生编硬造。” 高满堂创作的影视剧本情节生动有趣,嬉笑怒骂淋漓尽致,看起来热闹非凡。然而,让人难以想象的是,他的创作过程却是极端的枯燥辛苦。每创作一部长篇电视连续剧本,要花去高满堂几乎半年的时间。这半年里,他足不出户,手机关机,就连家里电话都不接。每天一大早,他就开始写作,下午睡觉,晚上开始看各种各样的影碟。在创作的日子里,高满堂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不梳头,不刮胡子,除了写作,就是看碟睡觉,过着一种完全与世隔绝的日子。“我创作必须要全身心地投入,不受外界半点干扰。”就是因为这种非常的创作状态,使得国内很多媒体的记者们在采访高满堂时都有一个烦恼:经常联系不上他。 2008年,对高满堂来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与孙建业合作的《闯关东》收视率再创全国纪录,获《焦点访谈》高度评价。而被中国电视界分外瞩目的《闯关东2》也将于2008年12月完成拍摄,此外,以抗日为题材的《天大地大》已经基本完成,和高希希合作的《漂亮的事》已经在中央8套播出,之后还有《北风那个吹》、《满堂爹娘》两部作品。累累的硕果不仅让全国诸多的观众记住了高满堂这个名字,也让高满堂在2008年中国电视剧界留下辉煌灿烂的一笔。 “我一直有一个理想,就是‘要写出别人没有认识到的东西’。这种理想一直在召唤我。我实际上为这个一直在奋斗着。”也许,就是这个理想,激励着高满堂一步步地登上了电视文学艺术的顶峰,创作出了精彩绝伦的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