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太公因在渭水钓鱼而结识了周文王,此时的他穷困潦倒,年龄也大了。据说姜太公曾经“屠牛于朝歌,卖饮于孟津”,做过屠夫,也卖过饮料。 N2 f0 v6 Y" j3 }8 Q K8 C' b
, e2 w1 v1 Q: c( R
对于周文王、周武王父子而言,姜太公无疑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霸王之辅”。他曾经用美女和宝物把文王从商纣王那里赎回来。文王时,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之所以归顺,多半都出于他的计谋。他又极力主张武王出师讨伐纣王,为建立周王朝立下了不世之功。, U) }! u. _5 f, E
; m. X& P1 D w l9 ?* Q 姜太公的谋略不仅仅体现在“愿者上钩”上,他在发展经济上也颇有几分心得。在货币制度上,他多有开创之举,是中国最早的货币专家。
. D$ e6 S; g2 _% G$ B+ r/ E& I: [, b0 ~2 N
早在武王伐纣成功时,姜太公就极力主张散鹿台之钱,发巨桥之粟,赈济天下的平民百姓;迁走象征天子权力的九鼎,修明政治,除旧布新,与天下苍生一起开始新的生活。
( s: H N6 ~- t9 v1 v3 x" E. @- |& S+ ]
鹿台,是商纣王贮藏珠玉钱帛的地方,故址在今河南省汤阴县朝歌镇南。据唐代孔颖达的解释,鹿台有三里大,千尺高,面积跟今天的国家体育场差不多,由此看来这个国库还真是壮观,如果这里边塞满了,该有多少的钱财珠宝!在天下未定之际,散发钱粮安抚疲敝的百姓,的确有利于政局的稳定。姜太公的眼光不可谓不独到,知道粮食谷物和珠宝钱财可以安定人心。看来,吃过苦头、做过生意的姜太公,懂得劳苦大众的心里想要的是啥。9 I6 j. D0 I0 O4 V! m
. }0 Q5 ]0 k0 ]6 o: C 周武王平商称王之后,把姜太公分封到齐地营丘——后世的青州临淄北百步外城中。这里是一片盐碱地,不利于农业生产,人口还很稀少。这该如何是好呢?
& P! W8 ^4 {2 r. o+ W' Q( ^9 N4 ^ C+ n! D2 B2 g
或许是疲惫了,或许是不在意,或许是对受封的那个地方不太满意,姜太公在前往封国的路上,又是停下来歇息,又是投宿休整,边走边看路旁的风景,行动迟缓。旅舍有人就说了:“我听说时机总是难得而易失。这位客人寝居如此安然,实在不像是到封地就职的!”姜太公听到这话马上警觉起来,连夜穿好衣服起程赶路,并在黎明时分赶到了封国,顺利地接管了封地。) \6 I6 K1 f( Z3 p' \3 q
8 Z4 G' M. T6 f7 h/ ~& q
放眼望去,营丘这个地方土地贫瘠,在这里发展农业生产肯定不行。姜太公就因地制宜,劝导百姓从事手工技艺的行业,比如纺织加工就是最好的选择;又大力发展渔业、盐业,从生产百姓日用品入手搞活经济。结果,男女老少以及运送货物的车辆从各地涌向齐地。这显然让姜太公尝到了甜头,所以“工”和“商”在姜太公的《六韬》一书中,和“农”一道被列为国之“三宝”。( O) n% R5 E O+ l) I5 c
, R, Z0 F# E& Z
齐国一下子变成了一个生产制造大国,这里出产的衣带鞋帽遍及天下。从东海到泰山之间的各诸侯都前往朝拜致敬,因为他们看到了结结实实的利益。据《史记》记载,姜太公主政齐地,“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发达的手工生产业和商业活动,一下子使得齐国变为令人刮目相看的“东方大国”。* r; i) f9 C( ?! A
4 b- s' r* p3 q0 g" _- Z& m
齐地生产的商品之所以行销天下,与便利的货币体系有着密切的关系。姜太公正是巧妙地利用了他手中重要的经济杠杆——货币制度,让自然资源、劳动生产和贸易流通衔接起来,流动起来。0 {3 ?) X2 j0 w# }# d- K
8 \$ Z, T0 e1 o. y3 x8 @( T3 V
按照周朝制度,以商通货,以贾易物。当姜太公还在周朝为官时,就在日益频繁的货物交换的基础上创立了九府圜法。所谓“九府”,指的是太府、玉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币、职金九个政府管理部门,它们负责掌握调控财币。“圜”,均而通之意;圜法,指的就是货币制度。
, }; S+ q1 g6 N( B" N: b$ \% x) y5 X1 ]9 e) K, b: O1 T1 {/ w* Q5 r$ ]
姜太公确立的“九府圜法”是一整套的货币制度:规定黄金方寸见方,重量1斤;钱,外圆而内方,轻重以“铢”来计量;布帛宽二尺2寸为幅,长4丈为匹。在姜太公创造的货币体系中,以黄金最宝贵,刀币最便利,人们使用起来像泉水那样周流不息,像布帛那样分布在民间各地,像帛那样可以卷束起来。4 n: \0 m) u( c* r
6 n- [# a0 d6 j0 H
《尚书·洪范》中就记载了古代国家施政的八个方面,即所谓的“八政”:食、货、祀、司空、司徒、司寇、宾、师。食和货,因为关系到百姓生活的日用起居和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而位居前列,显得尤为重要。食,指田地的垦殖,谷物的种植;货,指布帛的生产和金、刀、龟、贝等货币的流通。看来,姜太公在商品经济生活中紧抓货币制度的建设,还是颇有几分眼力的。
8 v( T2 Y L n0 N
! d' K" o8 Z& w) ~" @) T) q “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史记·平准书》),货币产生的时代很久远,甚至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帝喾之前,只不过没有文字记载可以参考了。有了货币,就可以更好地发展经济,积聚财富。姜太公在周朝退职之后,把这一货币制度推行到他受封的齐地,使得齐地的物品买卖更加便利。这才最终使得齐地商品行销天下,誉满东方。
2 M4 Y$ B* k; m) m
1 i& x+ K# a/ y% {- u8 M- O Q# N: c% P) }! a 姜太公去世之后,齐国就慢慢衰落了。多年之后,管仲辅佐齐桓公,重建钱币政策,设置九府管理财货,从而让富强的齐国一举称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有自己的市租收入,虽位为陪臣,但富于列国之君。由于经济政策得当、连续性好,直到齐威王、宣王之时,齐国仍然异常强大。: N9 s0 Z0 `) B9 T, O
6 }! p& j. m# X0 i* [( F& L
齐国,有沃野膏壤两千里,这在西汉时的司马迁看来有泱泱大国之风。最初立国的姜太公有圣明的一面,“以太公之圣,建国本”,正是他为齐国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夯实了国家之本。姜太公和管仲两人之间虽隔了四百年左右的时间,但在财货制度及经济政策上则是前后相续,这极大地推动了齐地的经济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