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0-27 21: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两人都有轰动一时的婚恋事件。
y! k8 d* _* E/ e6 X# M
; F! {7 K8 _8 E r& w& g先说徐志摩。1915年与张幼仪结婚,1922年在德国离婚,年底回国后正式登报声明。这次离婚,被认为是中国第一起新式离婚案。
5 n" d, n( n: q4 m4 b# d# f" v1 o; O# g( F& D
与中国著名的才女林徽因有恋情,未能结婚,林对徐一直怀着深情。
. G2 i8 ` {0 n
' n. d/ E5 Z0 A+ ^1923年与当时北京名媛陆小曼相恋,1926年,陆与前夫离婚后,和徐结婚。
8 ?/ x: T% _- U* c5 W z+ g, V4 d
, _$ P9 D$ ~. @1 I这三个女人,都是出身名门。
k: e# x$ \3 p9 t5 g5 ^* b* B" t$ a3 J) O$ a8 l7 C' a
张家是中医世家。为了给女儿办嫁妆,派专人去欧洲采购,同时派六哥监督。出嫁时,嫁妆多到一节火车都无法运过去,只好雇驳船从海上运到徐家(海宁硖石)。她有好几个哥哥,二哥张君劢是中国著名的法学家,《中华民国宪法》的主要起草人,也是政治家,曾任民社党主席。四哥张公权,当过国民政府中央银行的总裁,铁道部部长。徐志摩这个妹夫,就是他为妹妹选中的。
' h; q. S( y2 z2 w1 u$ }
1 K V, V3 S7 @6 @林家也是名门。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民国初年曾任司法总长。出身名门,嫁的也是名门。公公梁启超,戊戌变法时与康有为齐名,民国初年曾任财政总长,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丈夫梁思成,是有国际影响的建筑学家。
E* D* W% O3 e
+ C% D4 w2 l0 L* X4 P5 w陆家也是名门。陆小曼的父亲名陆定,是前清的举人,留学日本,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门生,民国初年曾任财政部赋税司长多年。5 i) C& E$ ~, \2 [
/ Y: ?9 g( r/ F1 X; O- w0 {顺便说一下,陆小曼的前夫王赓,也不是等闲之辈。清华毕业后,留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毕业(文学学士学位),有感于国内连年内战,缺乏新式军事人才,又考入美国西点军校攻读,以第十名的成绩毕业,与二战时的联军统帅艾林豪威尔是同学。1923年二十八岁,已是少将军衔。陆小曼和徐志摩的恋情闹得满城风雨,不得不离婚时,他对徐志摩说:“我们大家都是知识分子,我纵和小曼离了婚,内心并没有什么成见;可是你此后对她务必始终如一,如果你三心二意,给我知道,我定以激烈手段相对的。”这也可以看出那一代知识分子的胸怀。也可以说,是受过欧美教育的知识分子的胸怀。1942年抗战中,随军事代表团赴美考察,途经开罗旧病复发去世,北非盟军以军礼丧在开罗市郊的英国公墓。
9 ~7 {* t- B6 P7 i" q x- @& V- Z0 z. w" {) `- d
按我们现在人的理解,徐志摩跟张幼仪离了婚,张幼仪本人,一定对徐志摩恨得要死了。其实不然。$ p9 x" W* m5 w; S' Q' |: n% M' m$ H
4 S5 ~2 t- Q6 z7 v" H
张幼仪离婚后,一直未嫁人,因为哥哥的关系,当过中国女子银行的副总经理,徐志摩死后,她为公公送终,为徐志摩树起墓碑,先前只有墓没有碑。培养儿子上了哥伦比亚大学,徐志摩就是这个学校毕业的,也算是赓续父志吧。最有意思的是,儿子要结婚了,她问儿子想娶个什么样的媳妇,没想到儿子的回答跟他老子一样,说要娶个漂亮的。她听了心里不知多么难受,还是张罗着给娶了个漂亮的媳妇。他的儿子现在还活着,快九十岁了,在美国,叫徐积锴,我写《徐志摩传》的时候,曾跟积锴先生联系过,他给我寄来他一家初到美国时的照片,他的夫人确实可说是天香国色。后来《徐志摩传》出版时,我把这张照片用在了书上。不信,你们可以找本我的《徐志摩传》看看。
* j6 | |! C, u1 K6 k
0 v: L# I$ E( | [9 r直到儿子成家立业,她也五十多岁了,在香港跟一个医生结了婚。没几年,丈夫去世,到美国与儿子一家团聚。六几年的时候,他又跟徐志摩的朋友梁实秋等人联系,在台湾出版了《徐志摩全集》,是徐志摩去世三十多年后,出版的第一套全集。晚年,由她口授,她的侄孙女执笔,完成了一部口述自传,在这部自传里,她说了许多他们夫妻之间的秘事。也说了她对林徽因等人的看法。她原谅了她的丈夫,但对林不原谅,理由竟是林引诱徐志摩跟她离了婚,却没有嫁给徐志摩,让他的丈夫受了那么多的苦。虽然离婚了,她始终是把徐看作自己的丈夫的。她说,在所有爱过徐志摩的女人里,说不定她是最爱的一个。要说做的事,也确实是这样的。她十五岁嫁到徐家,生了儿子,几年后离婚,三十几年里,培养儿子成人,为徐志摩的父亲送终,为徐志摩出版全集。7 ^) ` M2 H5 A1 o. H
/ `* T# C6 w0 U( p% @. p1 j6 I
张家的弟兄们,会不会记恨徐志摩跟他们的姊妹离婚呢?一点也不,只是惋惜,之后是原谅。徐志摩和张幼仪闹离婚是在英国,其时张幼仪的二哥张君劢在德国,接到妹妹的来信后,回信里头一句话是:“张家失徐志摩之痛,如丧考妣。”意思是跟父亲母亲死了一样难受。张幼仪的八弟张嘉铸,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京结婚时,还盛装出席了这个婚礼。更绝的是,临死前吩咐家人,丧礼上不要放哀乐,朗诵几首徐志摩的诗就行了。
* a- Q9 G* O- ?" M5 a$ R0 V; j2 ~- Q: f+ A1 f5 C
林徽因没嫁给徐志摩,当然是有原因的,以身世而论,林家是名门,徐家不过是当地有钱的商人,再就是,毕竟两人相差八岁(公历是七岁),以1922年徐志摩回国时的年龄而论,徐已二十六岁,林才十八岁。徐结过婚,且有一子,林还是个姑娘。但是,林一生都怀念她与徐志摩的感情。徐死后,林曾写文章写诗纪念,一点都不回避与徐的感情。( U% C' k C+ m5 X& F
, i% U, ^* h- Y' L, G- O, b1934年11月19日,林陪丈夫去南方考察,返回上海时路过海宁硖石,就是徐志摩的老家,火车停了,她特意下来凭吊,这一天正是三年前徐志摩死去的日子。过了一年,在写的一篇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的文章中说:“如果那时候我的眼泪曾不自主的溢出睫外,我知道你定会原谅我的。”最让人感动的是,徐志摩在济南遇难后,她的丈夫梁思成立即赶去处理后事,知道妻子与徐志摩感情甚深,特意带回一块飞机上的烧焦了的木片,林将这块木片挂在卧室床头的墙上,直到1955年去世后梁思成才取下来。1 f. @" K% ^& ~
% }. H' `1 _: @7 A- V$ p8 ^+ E陆小曼又怎样呢?看过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的人,印象中陆小曼是个交际花,是她爱交际又挥霍无度,生生地把徐志摩害死了。尤其是知道徐志摩死后,她跟一个叫翁瑞午的男人同居,更是鄙薄,认为这是个没有廉耻的女人。' R; k4 [6 j3 O& `
& R& B# w, m- h3 K$ s# P' \不是这么回事。在我看来,陆小曼可以说是个近乎圣女一样的女人。不光姿容妙曼,而且品德极为高尚。
3 t: S$ s& K- r. t: O+ k5 j1 ]5 G8 B5 ~! ]6 y2 A
徐志摩去世的这一年,陆小曼只有二十八岁,可说还是个少妇,打她主意的达官贵人,不知有多少。连孙科都请她吃饭。但她不为所动,立誓不再谈婚嫁二字。长年素服,不施粉黛,也绝不出入娱乐场所。家中供着徐志摩的遗像,桌上鲜花常年不败。
% m& h6 `' e2 ^: _1 U' e
0 r" S, _3 `+ d0 w有人说还不是因为陆小曼挥霍无度,弄得徐志摩经济拮据,才去北平教书,两地奔波,坐飞机死了。这话没有道理。坐飞机死了,跟夫妻不和,跟经济拮据没有必然联系。陆小曼挥霍无度,是真的,不会过日子也是真的。但你要想到,这样的一代名姝,就是要人养的,只能说你徐志摩后来养不起了,或者说勉强养得起,不能说陆小曼这样的女人不值得你养。这样的女人,你不能要求她又温柔又娴雅,还能里冲外打,没事的时候轻歌曼舞,家里穷了又能像《红灯记》里的小铁梅那样提篮小卖拾煤渣,担水劈柴全靠她。
2 z# i8 c3 _0 z. g) h% K% z M0 Z4 Q" M/ t
再说徐志摩死后,她跟翁瑞午同居的事。我的看法是,这不能叫同居。同居是一种婚姻关系,陆小曼和翁瑞午在一起,只能说是翁瑞午仰慕陆小曼,甘心照料陆小曼的起居。翁是有家室的人,就在上海,这边住住,那边住住。就说是同居吧,也不是徐一死他们就同居了。徐志摩死后,经胡适说合,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答应每月给三百大洋的生活费,条件是陆小曼嫁后即停止。到了1938年,注意,徐志摩去世已经七年了,有天晚上翁瑞午和朋友在陆家聊天,夜深了,汽车有点毛病,回不去了,就在二楼烟榻上睡了一晚,小曼住三楼卧室。后来还有过几次。到了这个月的月底,徐申如派人送钱并附一条:知翁君已与你同居,下月停止。这样一气之下,陆小曼干脆就与翁瑞午同居了,想在就在,想走就走,不管别人说什么。接下来就是,为什么要与翁这样,而不正大光明地嫁给翁呢,在当年,这样的婚姻关系是允许的。这就要说到陆小曼的心志了。嫁了人,她的身份就变了,就不是徐志摩夫人了,而与翁同居,翁是能理解她的,家里照样供奉着徐的遗像,一年四季仍可鲜花祭奠。她还是徐志摩的夫人。她不怕别人说闲话,要的就是这个心愿。那么能不能不同居呢,不行,她是个不事生产的人,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不在一起生活,谁来养活?再说翁瑞午,也不是等闲之辈。他的父亲是前清的举人,当过知府,又善医道,家中积蓄甚丰。翁自己也精于医术,二十几岁就有自备汽车。还是沪上著名的票友,工青衣。陆小曼的戏艺,就是跟上他学的。小曼当时还抽鸦片,费用甚大。没钱了,翁就拿出家里的字画卖掉,供小曼享用。有人曾说过,“做徐志摩易,做翁瑞午难。”套用这句话,也可以说,做林徽因易,做陆小曼难。年轻时亲亲热热地相恋,谁也能做到,一方去世后守节守志几十年又难以为世人,当世的人和后世的人理解,这才是最难的。所以我说,陆小曼是个近乎圣女一样的女人。" ?3 h8 t0 Z& Y* B
# K! y! C* @/ q/ X7 M m对徐志摩这样优秀人物的评价,不能只听男人的,要多听听女人的。男人评价时,心里先存了“这小子艳福不浅”、“好事怎么全让他占了”的卑污心态,根本就不可能公正。女人的评价,往往最真实,最全面。徐志摩遇难之后,几位太太聚在凌叔华家里,张奚若夫人流着泪说:“我们这群人里怎么能少了他呢!”陶孟和的夫人沈性仁悲伤地说:“这都是造化的安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