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干(170-217)字伟长,东汉末哲学家、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北海剧(今昌乐西)人。他自幼勤奋好学,15岁前就能诵文数十万言。他“发愤忘食,下帷专思”,20岁前便能“五经悉载于口,博览传记,言则成章,操翰成文”。徐干所处的时代,正什汉灵帝末年,宦官专权,朝政腐败,冠族子弟屈节投靠权门。而徐干却专志于学,不入俗群。当时的州郡牧慕徐干才名“礼命蹊躇,连武欲致之”。他“轻官忽禄,不耽世荣。”而一概谢绝。 徐干擅长辞赋,能诗,其五言诗,妙绝当时,曹丕极为赞赏,曾说:“干时有逸气...干之<玄猿>、<漏卮>、<团扇>、<橘赋>,虽张、蔡不过 也”徐干的存世之作,今只有散文集<中论>。这本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哲学思想及其文章风貌。当时的人们评价他写<中论>是“欲损世之有余,益俗之不足”,“上求圣人之中,下救流俗之昏者”。5 o0 K. B$ W! J* i h
徐干的著作,除<中论>外已散佚,后人辑有<徐伟长集>。旧<寿光县志>载有他的诗8首、<齐都赋>1篇(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