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让易安专美于前
$ t7 Y! b- j& ]9 F ——贺双卿和她的《凤凰台上忆吹箫》
- V& @( U# ~: B' W! u8 h【诗词文本】" N' Y+ R$ B: M4 k0 z/ [) \
9 l8 P' k" f1 \9 z n$ d& K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
; j) Q( B* ~" ]9 m青遥。问天不应,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谁望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谁还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
/ w: y0 E* P4 W( i
' v" A' x. T2 ^2 `【诗人的故事】
* u1 T2 |2 |! _, ?/ Y, O- s贺双卿(1715~?),字秋碧,江苏丹阳人。据其同里史震林《西青散记》载:双卿生在绡山一农家,“负绝世才”,“秉绝代姿”,嫁金坛村夫周某,姑恶夫暴,劳瘁以死。生平所为诗词,不愿留墨迹,每以粉笔书芦叶上,以粉易脱,叶易败也。因此作品多散佚,流传下来的词只有14首,后人辑为《雪压轩词》。 " p9 a. `1 k# T' E- d Y! E) C5 [
贺双卿是勤劳受苦的农妇,又是杰出的女词人。她的词别具风格,自成一家。正如清代词学家黄燮清所说:“双卿词如小儿女,哝哝絮絮,诉说家常。曲曲写来,头头是道。情真语质,直接三百篇之旨。岂非天籁,岂非奇才,乃其所遇之穷,为古才媛所未有,每诵一过,不知涕之何从也。”
$ W T1 i5 L" n7 l贺双卿出身于农户,自小聪慧,在学馆旁听三年,学会了读书写字,还入了吟诗作文的门。善师能文的她,比其他的农村姑娘多了一份含蓄与深度,虽有卓越的才华,却没有引起家人的注意,到了出嫁的年龄,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嫁给了一户周姓农民。与丈夫不仅没有情感上的沟通,而且常常受到丈夫和婆母的虐待打骂。特殊的经历使贺双卿的词不但感情凄怨愁苦,而且格调清幽窈曲,意蕴深厚,耐人品味。 p8 f& B. e( [0 r/ B1 y" Y( @
双卿写诗作词,只为抒发自己的情怀,不为刻意留存于世,她用工整漂亮的小楷,将诗词写于芦叶、竹叶、桂叶,任其自然脱落、消逝。一年夏天,金坛举人史震林和段玉函等几个才子来到绡山村,在耦耕堂避暑读书。一日,偶见一婀娜女子手执畚箕出外倒脏物,史震林非常惊奇:穷乡僻壤,何来如此美貌女子?经打听,方知双卿身世,不由十分同情。后又读到双卿的诗词,更是敬佩至极,于是写诗作词以示问候。双卿钦慕才子,不由也诗词唱和,但她“发乎情而止乎礼义”,始终不越雷池一步。2 x7 y4 M# P0 Q. v \
羁留绡山的日子里,史震林着意搜集双卿的诗词。读着这些凄恻动人,才思超卓的作品,他不由深深地震惊了。一个如此才貌双全的奇女子,竟有如此悲惨的命运。“才与貌至双卿而绝,贫与病至双卿而绝。”史震林把这个苦命才女的遭遇写进了他的《西青散记》中,从而使更多的人认识了这位才女。! \% S0 R9 u3 F3 q6 V b& e
由于贫病交加,贺双卿于20岁左右即含恨离世。" T& Y0 f9 W" e( I# R! R Y4 Q; G h
《凤凰台上忆吹箫》这首词是为别韩西而作,细腻地表现了她内心抑郁的情绪,再现与女友分别使她堕入深渊的情景。巧用叠字抒情写意,堪与词作大家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之句媲美,并将她后半生的酸楚尽相倾诉。“偷素粉、写写描描。谁还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这首词,情境哀凄,词义悲苦。用双字二十余叠,丝毫不露牵强痕迹。末尾三句,“谁还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更是余怨无穷,紧紧扣人心弦,令人动容。故清人秋梦云在《绮霞轩诗话》里评价道:连用四十余叠字,脱口如生,灵心慧舌,不让易安专美于前。+ ]" Z6 V7 U, F% J2 Z#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