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部分
, z$ s( o3 E$ c7 s
0 R" ?2 X/ \; i- P1 C8 n$ W' u* ~3 g孔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别人的攻讦也好,吹捧也罢,全不必当回事的。假如有人捧人捧得太厉害了,其背后一定隐藏着某种目的。就拿孔子本人来说吧,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者们之所以如此推崇他,不过是利用他的学说,用以禁锢民众思想,作为巩固其阶级统治的工具罢了。5 T: Y# {0 Y) q6 G# n3 u
$ s5 H# B+ f0 l* `- Y 第一章
) ~) t7 T1 G) _) B$ u i% K% N% V' J: }
# _ J# z- u# |7 S3 I) q8 \ 为人之道
T2 U1 S) r/ U0 O" @4 h6 X% e8 i8 m% d: D- K
0 H0 _' ]" x' Z' n, E$ y6 }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议论去吧
7 ?& P% ?1 H' T9 R! f8 r# F. t2 @3 K+ u# Y- \, W: @* R
; c9 p( R! A R! O* u9 }
常言道:“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人活一世,毁与誉,从来都是如影随形的。名气越大,越是难以避免。今天把你捧上了天,明天又将你狠狠地踩在脚下。岂只是活着的人,即便是盖棺之人,也难以定论。
1 }+ S8 f: Q; b/ u1 D7 D$ p6 Y8 ?! w6 k* x+ n( Z6 ]
$ j" m! p" S: R( c. r5 D9 W& @5 i
孔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以来,孔子一直为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阶级所推崇,顶礼膜拜了2500多年。五四时期,又被打翻在地,叱为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及至“文化大革命”,又被再踩上一脚,在轰轰烈烈的“批林批孔”运动中,全国共诛之,全民共讨之。真可谓无常世道,险恶人心。0 P2 E) z- ?7 f+ }
, u0 y' A C7 W/ r) B
; R l- K; k, L6 ~ 然而孔子还是那个孔子,加诸其身的毁也好,誉也好,又与孔子及其思想本身何干?) O" q1 e3 G; b' p* ]1 @$ C
. a& r( M: \# {
& L' {) L- a5 t$ b, n. W- g 孔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别人的攻讦也好,吹捧也罢,全不必当回事的。假如有人捧人捧得太厉害了,其背后一定隐藏着某种目的。就拿孔子本人来说吧,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者们之所以如此推崇他,不过是利用他的学说,用以禁锢民众思想,作为巩固其阶级统治的工具罢了。
+ ]: b# w! H0 E5 a2 q) m7 F! N+ `- U g/ e5 w
. ]8 [$ \+ U9 A `& O7 S- D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大家都在狂贬的那个人未必就真有那么坏,大家都在狂捧的那个人未必真就那么好。因此于人于事,切勿轻信盲从,须得经过自己的考察判断再下结论。明白了此中道理,对于当今社会的一些现象也就见而不怪了。0 T( [! H/ B" A8 i, n8 a, B
1 q* W, [3 z4 R/ v$ ~# d
3 @' I; l* ?1 M$ P* j; F0 D
一般而言,毁谤的产生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形:误解、嫉妒、别有用心的恶意诋毁。对此,孔子有这样的名言:“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己所不能也。”“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天乎!”别人不了解你,嫉妒你、攻击你,你也不恼怒,而是时常反省自己,我还有哪些不足之处?与其浪费时间去反击别人的指责,倒不如埋头做自己的事。不怨天,不尤人,努力充实和完善自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9 h- ^/ d$ ]- U
u& M# \/ e. J- @; C0 q, B! s& W+ s. Q& B1 ~( Q0 {
赞也好,贬也好,嘴巴是生在别人身上的,谁都有说话的权利,岂是我能左右得了的?对于别人的评说,套用《论语》里的一句名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吧。至于有些无聊的家伙,你越理他越来劲,倒不如笑骂由人,随他去。很多时候实在是没道理可讲的。
2 R- W$ O- c/ C1 i
& F; a* n3 b M2 P* U8 i& ~5 H8 ?; o' e A
孔子在这方面有很多的见解与感悟,他说:“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像水一样暗中浸渍的流言,以及切肤般的诋毁和诬陷,在你这里都行不通,那你就可以称得上是知事明理,境界高远的人了。 - R$ }% d1 L [( t
( {, r8 @4 O$ w+ B; G* e0 _5 i
《论语》里有这样一则故事,鲁国有个名叫叔孙叔武的人在朝廷中说孔子的坏话。子贡说:“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 K5 P* y) l3 f
' N' Y( Z/ U4 n) s% C* @! H6 T/ w* N0 M) J; ]( K
真的圣贤,如日月之华,恶意的毁谤对他无伤分毫,倒是那些不自量力毁谤者自取其辱罢了。
" ?& A- b8 f1 H( p) o9 M, S# t% c( H( E
/ D8 N- g4 y0 S3 `! ?/ \ 承诺别人不可轻率,尊重别人要发自内心* s, S5 B9 W( Q' Y0 Y% |) @* e
. S. \4 ^7 P# @, @: V3 t9 \
3 H8 f9 F2 n) q# U 在这里,有子提出两个观点,一个是信守诚诺的标准,一个是尊重别人的基本标准。. d% z. N6 e4 c
( l8 z% ?: o4 ~4 u
& n/ z; _; o! Y9 A# g 前者,诚诺必须要适宜,不能超出能力所及的范围,如果答应别人的事情超出了自己的能力,那就失去了“义”,是对人对己都不尊重的事情。这是因为为人做事或是帮忙是需要花费成本的,如果成本的支出超过你的预期,那么你就会陷入尴尬的境地。% i. C8 v2 Q7 m2 e4 j
M0 s# c4 ] U* U
& ?6 W0 C$ S6 _
有一个笑话,孩子问父亲:爸爸,做人最重要的是什么?父亲严肃的回答:是诚信。孩子,做人一定要讲诚信。孩子接着问:那么爸爸,怎么样才能够做到诚信呢?父亲谆谆教导道:不要许诺,那么你就不会失信于别人。+ r2 a: m8 h- y. I
& x( U2 Z1 Q C
& \; `0 \! c, @7 y/ t
这虽然是一个笑话,却道出了信用成本的经济学原理。如果一个人答应别人的时候过于轻率,那么他就有可能落得个“轻诺寡信”的结果,三国时的袁绍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劣评,所以才导致了众叛亲离,在官渡之战中败于曹操,差一点性命也一同丢掉。可知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谨慎,但一旦答应了别人,那么就要踏实地做到,唯其如此,才能够有效地积累起你的信用资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