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為黃河文化發祥地之一,也是歷代用兵爭奪之要害。而地處晉中盆地的祁縣,自古尚武之風盛行,武俠良師輩出,可謂人傑地靈,武藝精湛,堪稱武術文化之源頭。& b& J* l. W6 j' l1 l
拳種源流與衍傳
* L+ M# M1 u, U! X 祁縣文化發達,歷史悠久,武術拳種繁多。既有名揚四海的戴氏心意拳,又有初具規模的公議拳,另外太極拳、形意拳、長拳、通臂拳也流傳于祁縣境內,但是具有代表性的當屬戴氏心意拳。
) t+ f f8 @/ A. n8 G! E, k9 E. q 戴氏心意拳為清朝乾隆年間本縣小韓村人戴隆邦(1720—1809)所創。戴氏為祁縣名門望族,明朝歷代為官,族人文化深厚,多為文武全才。而戴隆邦則是族人之俊傑,武林之精英,是開創中華武術歷史先河的鉅子。是他將心意拳繼往開來,發揚光大,經過家傳和友傳兩支源流而創編了風格獨特的“戴家拳”(後定名為戴氏心意拳)。心意拳古稱意拳,據古拳譜記載,此拳首創于宋朝民族英雄岳飛,雛型拳法為為數不多的象形拳,後經歷代傳人完善提高,從而逐步形成現代拳法風貌。從歷史分析,弘揚發展心意拳的兩代宗師皆為明朝人,一為明代中葉祁縣戴家先祖戴伯苗(1527—1625),一為明末清初永濟縣的姬龍風(1602—1680)。據古拳譜記載,明朝萬曆年間,牛皋的後裔牛慶離秦赴豫,在河南開封結識了貿易東京的戴伯苗,伯苗以武交友,以商養武,從牛慶與焦鵬手中學到嶽飛所創之意拳,同時戚繼光之好友唐荊川還授於他槍法。伯苗得其意拳之後,傳于族人明代進士戴運昌,運昌再傳次子戴廷木式,廷木式傳于族侄戴環、戴玖,環、玖兄弟傳于聰穎絕頂的戴隆邦。就在家傳意拳之際,還有一支溪流將嶽氏意拳傳于戴隆邦之手。明末清初,姬龍風在終南山得到嶽氏意拳,為鑽研斯拳,不惜十年功夫在少林寺精心磨礪,終成“神槍大龍”,其間,他單槍獨闖大清兵營,在潼關搭救出明總兵鄭萬元;康熙初年他二人暗渡祁縣丹楓閣,參與過反清複明大行動;反清失敗離祁之後,姬龍風壽終正寢,鄭萬元則隱名鄭氏代師傳藝,終將意拳授於靖遠總領大都督曹繼武。乾隆五年,曹于池州將所學之意拳傳于戴隆邦。乾隆中晚期,戴隆邦離晉赴豫在河南佘旗鎮(今社旗縣)開設廣盛鏢局,以鏢護商,以武交友,又吸收了河南意拳、山東螳螂拳以及牛皋的後裔牛希賢的嶽氏意拳,同時又將先祖戴伯苗沿傳下來的武當導引功——渾元樁(即蹲猴勢),定型為意拳的樁功,形成了有起有落、有吞有吐、有斜有正、有橫有順的與別的拳種風格迥然不同的拳種。戴隆邦在改進、提高意拳的同時,又新編了充盈五行相生相剋的五行拳法(劈崩鑽炮橫),處處孕育陰陽哲理,勢勢反映生克衍變,終於獨創了風行全國的四大名拳之首的心意拳。心意拳形成之後,由於種種原因,傳拳宥于戴家一門,戴隆邦傳子文良(大閭)、文熊(二閭)、郭維漢(妻侄),文熊傳子五昌、女花奴、族人戴良棟,良棟傳子戴魁,後傳侄戴宏勳,戴魁一生鬧嗜毫(抽大煙土),娶妻三房未曾生育,直到清末明初,他才傳拳于祁縣籍外姓人,後到呼和浩特及包頭,收徒傳藝。外姓弟子主要有:岳蘊忠、高升禎、馬二牛、王國安、段錫福、原德勝、任大華、趙萬躍、田九元、王映海、王步昌、高樹聲、程連風、王德勝、李玉秀、馬士龍、程象山、李耀仙、柳煥英、張玉宸、郭雲田、史雄霸、段仙、范生、孔繁新、渠本源。
$ J1 e* f" G( y$ K( I' A6 ~ 戴氏心意拳外傳之初,由郭維漢傳于祁縣籍外姓人,後又傳河北深州人士李洛能,傳李斯拳時,郭以“象形取意”為理論根據,改心意為形,取名叫“形意拳”。郭維漢門下弟子主要有賈大俊、劉錦林、程大、程二、呂海根、李洛能等。 2 H: N( M8 H6 e3 U
拳術內容與特點 9 E/ u/ ?, @7 L4 }6 I! D8 b" C
戴氏心意拳源于祁縣,根深蒂固,蘊藏著濃郁的祁縣文化,其內容和特點是:
* ]8 l8 Z, u1 I0 e 1、手拳內容:
- e$ V2 p3 j; Y# q% z (1)五行拳:五行乃金、木、水、火、土,有相生相剋之自然現象,五行拳則對應自然生髮為劈、崩、鑽、炮、橫之拳法徑道。
) [# |! I4 X5 J# @6 S (2)十大形:十大形是象形取意之拳法,意采猛獸之敵鬥動作而創編出十大形,這就是:龍、虎、蛇、猴、馬、鷹、鷂、雞、燕、熊。 . j0 e1 O7 I4 u& U
(3)七小形;也屬象形拳法,但從性能相比則不可與十大形匹敵,故為七小形,它們是豹、貓、牛、鹿、鶴、鵲、鮐。皆為動物,不含昆蟲。% j0 L6 B0 \2 S; x
(4)七炮:戴氏心意拳屬爆發性極強的內功拳,儘管有“把把是炮”之說,但冠名“炮”字的拳法是七炮,它們是追風炮、通天炮、捉邊炮、摸邊炮、斬手炮、連珠炮、掘地炮。
+ A6 i1 b# n+ ?8 E1 P$ r7 o7 J, T (5)七膀:膀為上肢之根,在貼身近戰時有重型炸彈之威,名曰“鷂入林膀、犁行膀、裹風膀、雲磨膀、押磨膀、人字膀、坡落膀”,以上是戴氏心意拳的主要內容,此外還有若干散手和點穴法。
% E2 e" }) D! \% M 2、步法方面有:車輪步、地盤步、轉輪步、箭步、串子步、疾步、快步、蛇行步、龍行步、雞行步、倒撤步、熊行步、四平步、寸步、馬步、拗步、側風步。
) Y* L; Z3 ]; V7 G/ U* v8 Y6 A% W! \0 ` 3、套路方面有:交際四把(頭把橫拳、二把挑頂、三把鷹抓、四把斬手炮),閘勢歸宗,五趟閘勢,心意少林把。
# X3 u( P1 F2 U, V$ i* o 4、器械有:六合刀、六合槍、六合棍、六合劍、峨嵋刺、麟角刀、鳳翅膛、大杆等。
; z" L' j$ D( d 拳法特點: 3 r3 w$ ]! G! u- \7 ]2 V
1、由內催外,以根帶梢。心意拳是重神不重形,重內不重外,意識、動作、呼吸緊密配合的內功拳,由於此拳重意,故有“心意誠於中,肢體形於外”之理。此拳以丹田為軸心,以軸催肢體,內勁發自丹田,以意領氣,以氣催勁,丹田一動渾身動,內勁一發勁無窮,看其肢體觸人,實則內勁作用也。
; O5 L# I' {3 d5 O. T q8 m+ a 2、以圓構型,攻防自如。心意拳講究陰陽圓潤,勢式圓弧。圓則滾,滾則進,故在進退中形成上旋下旋、內旋外旋、平旋立旋、橫旋順旋。旋為形,滾為勁,動之如螺旋,無堅不摧,起落似彈簧,蓄勁呈威。看其攻,攻中有防。觀其防,防中有攻。身落手起束中進,身起手落展中擊。正如《國技略論》所雲:“八卦以巧制勝,如岳家之善用奇也,心意壁壘森嚴,如岳家之善用正也。心意之妙尤在簡約而易於專精,其搏擊時,橫略帶曲勢,取有餘不盡之意,其身法亦貴有圓勢,其十形中尤多合導引之義,是其為南宗內家之學也”。# K, O. X! N3 I, @% X
3、剛柔相濟,積柔成剛。練此拳須肌肉放鬆,去其拙力,剛柔相濟,產生內勁,由剛入柔,以養丹田之氣。練到一定程度,方可快慢相間,強化思維,寓柔寓剛,讓思維對動作產生理性認識,以提高瞬息萬變的應變能力。這是條件對思維,思維對條件的反射。動作輕柔而思維深沉,動作剛猛而思維敏捷,進爾轉入靈動。靈動不僅是功藝的再發展,而且是對思維的再提高,是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轉化。是“拳無拳來藝無藝,無意之中出真藝”的昇華。 9 Z6 @9 M/ \$ {% m) d
4、樸實無華,旨在實用。戴氏拳簡練樸實,貴在實用。動作講究短促明快,嚴密緊湊,沉實穩固,內外合一。“能在一寸前,莫在一寸後”,“一寸為先,一發即至”,“打人不見形,見形不為能”,“起無形,落無跡,遇敵好似火燒身”。. F! L7 ], E% V/ t' o+ r
拳法功能與價值
2 b8 W4 B3 I# r3 y7 E 戴氏心意拳歷盡坎坷而頑強地閃爍光芒,就在於它有高超的技擊功能和良好的健身價值。. R5 U6 b( n, @& o" I3 O
技擊功能:4 V- n3 E/ g+ F5 m) M! f
(一)勁足氣盛、穩實有力是技擊的重要因素。勁要足、氣要盛,練好丹田是根本。體要穩,根要實,練好樁功就得益。丹田樁功是內在的統一,練樁功就是練丹田。束展勢式是丹田的外殼,練丹田就是通過外殼的變化強化於內功之中。所以說,外殼的形變來源於丹田的勁變,只有勁變才能促其形變,勁變形變是相互統一的共變,只有共變才能促使丹田蓄好精、練好氣、養好神,產生巨大的內勁;從而達到體健力宏,勁足氣盛,能夠在技擊過程中產生較強的爆發力。 4 {$ `: T% C7 `7 G
(二)內外合一、發勁齊猛是技擊的重要條件。頭和腳是人體之兩極,“頭為周身之主,頭向上頂,有沖天之雄勁”,腳為肢體之根,在行拳爆發中,勁自丹田出,“消息全憑後步蹬”,二者關係是對立的統一,“蹬”反作用於“頂”,“頂”來自於“蹬”。蹬而不虛如紮釘,頂而不實在虛靈,頭頂則項挺,“頭部正直勁氣貫頂”。腿部微曲,曲則易動,動則靈敏,蹬則有勁。頂、釘密契至關重要,四梢配合也須高度統一。四梢是發為血梢、甲為筋梢、牙為骨梢、舌為肉梢。行拳走勢時舌抵上齶氣不阻,牙齒微咬筋不滯,一旦內勁爆發,氣自三心(腳心、頂心、手心)出,勁向四梢發,似有怒髮衝冠,青筋突暴,肌體冷森,血沖周身之感,似有心理上威懾於敵,肢體上猛擊於敵之效,如虎之恨,如龍之驚,氣發聲出,聲隨手發,手隨身落,“一動而百枝搖”,故“四梢無不齊,內勁無不出矣”。
' |% X7 M2 `5 w" l! L (三)起落皆打,無處不擊是技擊的重要環節。戴氏拳法為束展勢式,束則進,展則擊。隨束而步進手起,隨展而身起手落,身起手落都是戰鬥表現。進步以腿擊彼,展身以手擊敵,步和手又在戰鬥範圍。雖固而有擊,雖打而有固,又為固中有打,打中有固。可謂起落皆打,時時戰鬥。而“十三拳”還是處處可禦敵的技擊部位,頭、背、胯是獨立的戰鬥部位;肩、肘、手、膝、腳為左右技擊武器;十三拳皆為“短兵器”,所以更適應“起也打,落也打”,“拳去不空回,空回總不齊,打人不見掌,見掌不為能”。心意拳是根節催梢節,內勁催外形的內功拳,根節雖短,但力度卻大,只要近戰就可發揮其神威。再加之此拳以圓構型,轉動自如,更便於“三搖兩旋”擠身入內,從而“搶佔有利地勢,封住對方手腳”,用“短兵器”任意開打。因而有“遇敵猶如火燒身,硬打硬拼無遮攔”之說。9 C( S5 M. c$ g/ _; m0 T
健身價值: . d5 Z/ Y# Y6 ?; u: ]
1、導引內氣舒筋活絡是人體強健之源。戴氏拳是以意領氣以氣催勁的內功拳,氣通周身經絡,對調節微細血管強健內臟有著良好的作用,只要常練不懈,可以氣貫周身,舒筋活絡,提神壯筋。拳譜中指出“久練自成金剛體,百病皆除如童子”,“小周天百病俱消,大周天長命百歲”。可見氣之功能不僅是心意拳的勁源,而且有氣行病除的巨大療效。同時養丹田之束展功的起落,對內臟產生按摩作用,從而增強肺活量,強化胃功能,提高肝臟排壓力,促進血液迴圈、心血管的功能。. J) Q# Y/ B' h* L
2、左右互練勢式平衡乃矯正畸形之法。戴氏拳為發揮各個部位的技擊作用,各個拳勢都是左右互練,始終保持四肢的功能平衡。即便練拳之前有順拗之習慣,也會在演練過程中得以矯正、恢復和增強功能,不會出現過於明顯的不平衡現象,相反還會變拗為順促其煥發生機。; B/ I, I& {0 S4 o
3、剛柔相濟運動適量是提高樂趣之本。戴氏拳不是偏重一方的純剛或純柔拳術,而是可快可慢可緩可急可柔可剛可快慢相間的自然拳,是運動量可視體質狀況自行掌握的自如拳,還是內外合一、全神貫注、精氣神融為一體的規範拳,又是意識作用於拳法,強化思維,增強記憶,提高敏銳力的開智拳,能夠在演練過程中增進樂趣,樂趣中促進演練。$ `# M! i3 O) O7 v: F+ ~
拳壇精英軼事
+ X7 t8 U* X) d# ]; P 戴氏心意拳之所以譽滿華夏,走向全國,就在於四代先祖武藝精湛,武德高尚,堪稱中華武林之精英。
/ B# Y: K# ~. C 戴氏心意拳始祖戴隆邦青年時期即成為很有名氣的武術家,為了弘揚和發展心意拳,不遠萬里在河南設立鏢局,以武會友,以鏢養武,終於創編了威震華夏的戴家拳。期間,他擂戰過日本浪人,剷除過響馬賊寇,濟助過貧民志士,還因保鏢有功得過皇帝獎賞的黃馬褂,世人尊稱他是心意宗師。戴隆邦的次子文熊(小名二閭)為第二代掌門人,天資聰穎,刻苦練功,曾以融內功、輕功為一體的“美人掛畫”義取過滄州鏢頭尹玉文,從而打通了鏢路上的一大險關,被北方武林界尊稱為心意大俠。戴隆邦的長子戴文良武功高超,在湖北護鏢過程中,曾遇響馬截鏢,他以二丈長白臘大杆力敵群魔,在父親和兄弟的配合下,橫掃如卷席,蓋打似山塌,百十號歹人無一倖免,非死即殘,為廣盛鏢局英名大傳立下了豐功偉績。戴二閭的閨女戴花奴雖是女流之輩,然而家拳練的極精,曾以“刀劈花燭夜”的蓋世武功,震懾了大婚之夜偷襲取藝的不速之客,在閆漫村美傳其事近二百年。戴隆邦的妻侄郭維漢,文化深厚,當過私塾教師,是他改心意拳為“形意拳”,並且深明大義首開拳術傳於外姓人的歷史先河,不僅在祁縣藝傳二百年,尤其是收授河北深州人士李洛能之後,李洛能廣傳晉、京、冀,為戴氏心意拳廣泛發展譜寫了代代凱歌。戴良棟是第三代掌門人,以精明強悍、智藝超群而聞名遐邇,一生不曾走出祁縣,只擔任過縣衙捕快班頭,為地方治安做出了很大貢獻。由於他偵破過一起“洋奸大案”,以循物追偵法偵跡到交城,並且以高超武功闖入“葫蘆峪”,義勝武友之後,又在武友的指點下飛崖登峰闖進真正的匪巢“葫蘆頭”,掌握了賊匪鐵證,這才設計立擂,引蛇出洞,打敗洋人,從而大破“洋奸大案”,被祁縣人稱之為“武林神探”。戴良棟的兒子戴魁,戴家拳第四代掌門人,他生於同治十三年(1875年),從小苦練家拳,功夫爐火純青,出神入化,青年時期,即成為祁太有名的技擊家,戴魁對於上門較技者從不以藝欺客,總讓對方既不難堪,又心悅誠服,而對於橫行草原、擾亂商家的拳霸六十二,他卻手不留情,藝不容義,就在拳法變化的一瞬間,突然出指點穴,致使六十二麻了筋骨閉了血脈,不治而亡。戴魁穴點六十二不僅轟動了內蒙古大草原,而且喚起了晉商店員,在呼和浩特與包頭傳下了不少弟子,同時震動了軍界和老家,收授了一大批青年農民和軍人為徒,成為中國近代著名武術家。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