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12-4 10:5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子力的三要素和用子准则
% c$ p9 w0 p6 m, B c4 \
$ F& s& `8 e# }( D1 W9 ?; M 构成棋子特别是强子威力的要素有灵活性、联系性和有效性,其中以后者占主导地位,而前两者对有效性的影响很大,但活跃性的子力不一定都有效。用子必须满足以有效性为主的原则,并使之直接服务于符合棋势客观实际的战略计划, 这就是中局用子的一条重要准则。
; i: S# c7 H7 G$ \, M3 f7 e
4 c+ E e0 q. `$ e% O1 G, Z2 Z 二、弃子
4 r- F* H6 Q, c! t0 K, Y9 @! U* k
+ S2 C/ O9 k* v b: j* ^1 b 弃子按不同的划分方法可分为:
2 G0 J% [* k: r- D( g8 S$ E- z& _
; Z" j' H- I# R6 x* t 诱敌弃子和逼敌弃子:诱敌弃子引透成分多于强逼成分,但临战使用时须谨慎,否则易致“偷鸡蚀米”;后者则是转换局面的重要手段,它常常是先手的一种表露形式。
& Z9 }. S, x- t1 B' w! s$ r
$ ]8 t/ ?& a- J; {1 z& V$ } 间接弃子和直接弃子:前者通常带有引诱和抢先性质,后者带有强逼性质和冲击性质。
4 l% W# t8 \& @; `% \2 \0 x8 {' O o; ?" t
先弃后取和弃子攻杀:前者是一种老谋深算的战术性动作,在弃取过程中按预定计划取得一定的具体战果,一般说是得子和占优的常用手段;后者则为一种胆识俱全的战略性动作,它又可以分为弃子成杀和弃子夺先。
- d) U# @7 G8 A2 v
5 U _* X \' f5 ` q0 K 先弃后取和弃子成杀往往和棋手的算度能力联系在一起,但弃子夺先则往往和棋手的局面直觉有关。前者的战果常常是“迅即出现”,而后者则往往是“逐渐见效”;前一种弃子的目的带有浓厚的必然性质,而后一种弃子的目的则仅有偶尔出现的性质。总之与局面直觉有关的弃子夺先,在弃子难度上远较前者为大。
! P4 W' Z, u* e1 C y' P3 u% [: Z( J- f, C: W0 K
从弃子的战略目标来看,它可分成为:1.弃子成杀;2.弃子夺先;3.弃子得子;4.弃子占优;5.弃子媾和。0 X6 S0 V- N) [6 C" j
5 f3 p( v; r% W* s; f
三、兑子9 w, W: F b K$ Q2 H) M- @
# s- c. K/ E0 x( p! s 邀请兑子和强逼兑子:邀兑时对方有选择权,逼兑时则完全相反,否则会给对方带来失先、失子或失势的后果,因此逼兑常是一种主动权的表现,它往往是对局中的一个特殊环节。2 `6 w# T" K. S% `, G7 N
- ?& Q) W m( e$ i; J1 W; [: G 间接兑子和直接兑子:前者是在不同地点发生吃兑关系的,通常是在摆脱子力受制状态或争先出动子力时应用;后者是在同一地点进行子力交换的。
5 E* m$ d( x4 u2 j5 L2 M2 `+ O2 J5 ]+ F. o! F, ?% v
从兑子的战略目标来看,它可以分为:1.兑子成杀;2.兑子夺先;3.兑子得子;4.兑子占优;5.兑子媾和。" u1 F- F7 I( i9 O
4 F$ \. C: ?% ^7 Z( o. Z0 @- m; l 四、运子) n. F/ z& X, l$ j# s% z
' k$ ~( q0 Y3 ]
单纯运子和邀诱运子:后者今有邀兑或诱弃成分,只有在对手拒绝时才真正成为邀诱性的运子,否则直接演为弃兑活动。
0 Q8 y" [2 Z$ G, u2 t0 ]8 r4 n M
! N+ f9 z. Y) ~' i 从运子所要达到的战略目标来看,它可以分为:1.运子成杀;2.运子夺先;3.运子得子;4.运子占优;5.运子媾和。
& v+ B2 j. L+ h; g9 ?中局阵式战法+ Q! {) h/ v. C
O7 i4 D" k, Z4 `: K' W
一、攻窝心马, R- k5 R/ V# k* j
实战中局出现窝心马时通常是士象齐全的,所以这一阵式的特点是将帅受看书棋子的阻塞,不能自由活动,易致闷宫。一般窝心马局面由于双士分立,忌对方有根车杀士。如果花心马受制(牵制或压制),忌沉底炮闷攻;另外,由于将帅不能移动,故怕对方的马卧槽或挂角。因此,攻窝心马阵式的战法总是有两个密切联系的战略阶段:1.竭力控制窝心马;2.尽快造成闷宫杀。 N# [2 U8 Q& q7 y/ h7 F
攻窝心马的战则应是“制马闷宫”。因为需要强逼与控制,同时还要闪击闷宫,所以大部分攻窝心马都动用了弃子手段。攻窝心马的战役结果,主要是攫取或扩大先手,或竟斩关杀将,直接成杀。其次才是从攻杀过程中索取或掠夺对方的大子或小子。对弃者不能只图眼前实利而轻率地把先手转换成夜长梦多的物质利益。不能无条件地接受“马入宫必定凶”的说法,实战时须要分析双方子力的分布及攻守力量的强弱,必要时完全可以主动走成归心马局式。
$ C+ M( Q* }; w! j4 L7 I) u# u
7 X, e. J- Q5 F( d二、破联防线
# M3 L1 S( z Z 实战中常常见到一方用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棋子组成联合防线来抵挡另一方的进攻。按照此种阵线的分析,大致可分为前哨线(河界)、前卫线(上二线)、布置线(第三横线)和生命线(下二线)联防等四种形式,但不论何种联防线它至少由两种子力组成。
; l5 U+ O& G% s' T 阻挡子:通常由马炮充担;
) X* ?9 s0 z1 w$ Q" M 保护子:车炮都可充担,它是阻挡子的支持者,不过用马作保护子时,它与阻挡子并不处于同一条直线上,而用炮作保护子时它还要附带一个联系子(炮架)。此外,有时某一个子既可是一个保护子又可是阻挡子。
2 _: ^/ z2 y2 f8 } 因为保护子是阻挡子支持者,所以破联防线一般着重解决保护子,然而从理论上来说破联防线的战法,有下列两种:1.从去除保护子着手,主要用兑子法去保护子,也有用运子法逼离或诱开保护子的;2.从去除阻挡子着手,主要是用兑子法兑去阻挡子,或靠运子切断或多子捉子拆散其联防。
9 l' b& z& L7 {5 ?1 V* T
5 @+ C* o+ M6 h- o8 Y三、制敌强子
: h# h. V! R: \! I* { 制敌强子就是控制对方强子活动。如果说攻窝心马有具体阵势,破联防线也有抽象的方式,那么制敌强子却有众多的阵势和更抽象的存在方式。虽然它不能用几句话就说清楚,但还是有规律性的子力结构和固定的控制法度,下列三种战法可以控制对方强子的活动:
- Q' S0 i; W9 `3 @ 1.牵连:使对方强子为了掩护主将或保护自己其它棋子而失却一部分活动能力。0 [; j2 @1 o7 E, M7 i( P: p& C1 f, E+ X
2.封制:使对方 强子的主要出路受我方子力的火力封锁而失却大部分或全部活动能力。
9 u( i5 X& D! l; C$ r8 Z+ j7 B& @ 3.压制:使对方某强子的出路受双方棋子的阻塞而严重地失却它的有效活动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