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阁体是形成于明朝初年的文艺创作风气,表现在文学方面,多属颂圣、题赠、应酬之文字,以歌功颂德,浮夸现实为宗旨;在书法上则以结体方正、大小统一为原则,媚态十足却缺乏骨气与神韵。
& `- j, R5 q/ b: }4 D) W u: t5 \) a: h# a
台阁原指尚书,后来泛称官场为台阁,因此台阁体书家主要为宫廷官员。明初设有中书舍人,中书舍人的选拔可“以能书荐起”,加上其工作主要为缮写各类书籍、制赦、诏命等文件,所以这些人多半都有一定的书法根基。
! p1 }/ X3 ~0 B7 Z5 Y: _' t
' ?+ @9 I8 h X& K6 a9 V2 M; l* R台阁体之兴起先是沈度(1357-1434)。他以善书应诏入选中书舍人。沈度,字民则,号自乐,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其书风“婉丽端雅”,深受明太宗喜爱,称其为“我朝王羲之”。因此“凡金版玉册,用之朝廷,藏秘府,颁属国,必命之书。”
) _- ?3 X, f. y$ i7 I1 ?; Y. {+ Y
其后沈度推荐其弟沈粲成为中书舍人,沈氏兄弟因备受帝王宠爱,坐享高官厚禄,声名大噪,于是读书人也纷纷效仿,众人莫不以迎合帝王口味为书写宗旨。其中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三杨”为代表,他们都是当时的“台阁重臣”,都官至宰相。书法却是俗态百出。这种谄媚的书法,蔚为风尚后,蔓延整个朝野,影响明初近一世纪。% e1 f0 j% ^6 u1 v
- c- j$ e# M% P' S; e: T7 ?
但是在“台阁体”流行时,有位诗人未受其影响,那就是于谦。他的《石灰吟》广被后人传诵: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1 l" p3 X S- Z
2 h. y9 {1 c) u& D0 k/ x* L8 x( F统治者的喜好直接影响了台阁体书家的创作态度与审美追求。所谓书为心画,当他们的心过度寄望于皇帝的认同,以及随之而来的名利时,手下的笔墨也一字不漏的表现出谄媚的心境来,因此即使有非常优秀的书法水平,也只能流涟在婉丽、飘逸的俗媚书风中,无法有更突出的表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