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93|回复: 2

珠联璧合梨园情:耿其昌 、李维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17 06:2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耿其昌眼中的李维康
* S3 U6 R- I6 N% h( Z. f  M/ C# n. }
3 E  `+ I" H& M# H, ^  有句老话叫“夫唱妇随”,在戏曲圈子里有所作为的夫妻档里李维康和耿其昌夫妇可谓一对典范,不但一些老戏迷提起他们会连声说好,年轻的也几乎没有不知道这二位的。从11岁考入戏校开始,他们二人在台上合作了50多年,在台下,他们也恩恩爱爱共同走过了几十年。
, _, @. _, f# F
4 x) ?6 \1 x8 [1 u4 c) r0 V# Y  和李维康夫妇约好4点采访,一进门,两口子就忙开了,耿老师沏茶,李老师切西瓜,刚给我端上茶的耿老师就忙跑进厨房,嚷嚷着我来吧、我来吧,把李老师让到了客厅陪着我说话,一看人家那种恩爱劲儿,是几十年的生活渗到骨子里去的。吃着西瓜,喝着绿茶,听李维康夫妇讲起了他们的事业和生活。
7 c* Z; n4 Q  u! ?# }/ _; D- N; G4 _' J
  李维康、耿其昌夫妇虽然各自有各自的艺术特点和代表剧目,但是二人的合作还是在圈内人和戏迷中传为佳话。耿其昌老师说,这真是一系列的巧合。. Y8 y9 i( {' b" C
1 E1 m+ Z- l- W* _
  “我们俩都是11岁考入中国戏校的,大概一年以后也就是十二三岁的时候就开始去怀仁堂合作演出《四郎探母》、《白毛女》什么的了,此后就一直合作。说起来,我们俩合作中的巧合挺多,首先是身高合适,我高一点,她比我矮一点,到了台上也挺合适;还有胖瘦我们俩也还可以,谁也没多胖或多瘦;我们俩的嗓子也一样,原来都是升F调,后来岁数大点了,就降了点到F调,到现在50多岁了,就用E调,俩人的嗓音还都能配到一起,没有一个特高和特低,要是其中一个降了调,另一个没降,那听起来就不舒服了;还有就是我们的艺术观点也一致,都十分尊重老传统,同时又能创新,这使得我们多年的合作非常默契。
& R& ?( w5 {  a. \
8 l# V8 F+ d; G2 w2 c' A在戏校她就很优秀* X/ a  S1 y# ]6 x, G

  c% w7 K+ l# i' r9 {. W  “从我们11岁入戏校起,俩人一直都在一起,从小就相互了解,可以算青梅竹马吧。维康在戏校二年级时就开始崭露头角成为重点培养对象,她的嗓子很突出,学校给配备了最强的师资对她进行全方位的培养,青衣、花旦、武旦全学了,当然青衣是重点了。从1958年开始就排了好多老戏,1964年开始演现代戏了,《白毛女》、《黛诺》等,她都演过。她的悟性很好,很用心。虽然她是重点培养对象,在《红灯记》里一般都演李铁梅,我演李玉和,但老师要求我们也得演一些小角色,比如有时她就来一个《红灯记》里的惠莲,这个角色只有一段唱,就这一段她也能叫下好来,观众对她还是挺认可的,当时全凭自己唱出来,她小小年纪就有了点名气很不容易。她不仅业务上十分出众,其他方面同样都出色,她是班长、团支书、生活委员,毕业前还入了党,而且还参加了北京市先进标兵的代表大会,可以说无论是业务上还是其他方面都是走在前头的,并且在社会上小有名气。毕业时,她是我们之中最突出的一个。而我那时从各方面讲都是属于比较中游的,没她那么先进。而且那时的人实在单纯得不得了,我们虽然一直合作,但还没有开始谈恋爱。”
+ O' V( z% B: y0 i4 o; P) B' a
' G( K5 P: H! z: d4 ~% I' N  “‘文革’初期,维康因为是北京市的标兵而与所谓的黑帮划在一起,整天陪斗,被人贴大字报。一次,‘造反派’来揪人,把她也一起揪出来准备批斗,当时正值七八月份,太阳很毒,他们被揪出去在太阳底下晒,我们几个同学都觉得很过分,于是我就拿过喇叭喊:李维康是个学生,不应该连她一起揪出来。此后,我们还经常帮她贴大字报什么的。当时,她真的是很孤立的,不但没什么人理她,有人甚至还骂她黑标兵之类的。有一次,她在看书,我走过去悄悄跟她说,别害怕,这是他们嫉妒你。说完我就走了。后来维康说这句话让她感到特别温暖,还说在她那样孤立的情况下每个对她好的人她都记住了,因此她也记住了我。”
9 @9 k, M. }/ a( w% O; |, x5 E9 z7 e6 h: M" k( u  U2 s; ?; m
  “再往后,她的情况好转了,我们经常在一起,接触的机会就更多了,一来二去时间长了,我们相互也就有了好感。于是,有一次我就偷偷地给她写了个纸条,大概的内容就是希望和她做朋友。她当时思来想去地给我回了个条,上面写着‘要把青春献事业’。等于是拒绝了我。”+ ?: B% Y% W4 U& G, [) z
% ]5 H+ y( i2 V& _
  “又过了几个月,我又给她写了张纸条,上面写着‘我在你心中是什么位置’,这次她回的条是‘特殊位置’。此后,我们就开始慢慢地相互递条,开始谈起了恋爱。”- |; M6 A9 C$ E0 r0 r  |
. H& w; j& c4 z2 ^: {( G* u& S
  “那时中国京剧院在魏公村那边,我在虎坊桥,每天我都从南边赶到西边去找她,每天晚上都赶末班车回来,日子久了,我还为此做了一首诗:‘久走两城间,有人把心牵。霞童早我起,月老早我眠。’”+ w4 W% Q8 Y& O6 j
& `, m, K* w$ G
一出《蝶恋花》红遍全国5 l: b1 t, }# W$ ]% p/ L1 g+ l1 Z" T

* c% a" J) G8 Y- j  “李维康属于那种挺有灵气的演员,毕业分到中国京剧院之后就进了《红灯记》剧组,担任李铁梅的B组,当时的样板戏要求极其严格,但她还是利用一切机会让自己展露才华。‘文革’结束后,她排了一出《蝶恋花》,一下子风靡全国,当时全国各地有100多个剧团来学习。虽然当时从剧本、唱腔、体验生活到排练只有一两个月的时间,但唱腔设计得好听,词也漂亮,而且留给演员大量的二度创作空间,所以一炮而红。虽然这个戏由于各种局限不适合久演,但她通过这个戏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艺,一曲‘绵绵古道’传唱了下来,这个戏也成为中国京剧院的保留剧目,当时她才29岁。”4 V6 g/ L3 ~8 g5 N, z; v) X

( F; ^/ f; U  \5 q4 ]  “在排《恩仇恋》时我们两个又是主演,当时我们的女儿只有两岁多,家里也没人看,我们两个都得来排戏,孩子还发着烧,我们只好把她放到排练场,给她拿点糖和玩意儿,一呆一上午。由于时间紧迫,我们不但上下午排,有时甚至是三班,为了省事也节省时间,我们三口子吃饭就凑合了,准备了几箱方便面,再出去买几个糖耳朵,这样过了一个半月。”1 S* g# W; X& B6 b9 K3 E

( C4 x# l3 ~: n% E: P& m  “维康在二团当团长以后,由于有演出场次和收入的要求我们经常去外地演出,这个团以我们两人为主要演员。我们那时常年在外地巡演,; W4 c) Q1 _4 s5 T

- Y6 G1 X, e& l/ e7 l0 N' A  一去就是几个月,一个月28场戏那是少的,最多的时候是三个半月60多场戏,像《谢瑶环》、《宝莲灯》、《游龙戏凤》等恢复的老戏都是那时排出来的。虽然辛苦,但那是一个创作的高峰期,我们一般都是边走边排戏,晚上演出,上午排戏,很多时候是从这个地方走到那个地方,一出戏就排出来了。当时的演出条件也很艰苦,我们演出时就住在后台,化装桌晚上收拾收拾就当床了。白天还要排戏、接待媒体采访、接待戏迷,还有各种活动,可以说那时真是满负荷的工作,她后来的身体不好与那时的劳累有很大关系。”
# Q+ \3 N+ |6 {/ b: S
! T* T. F8 K" _  “这么多年,我们不但有一批合作的剧目,也有各自的剧目,像我们俩合作的《四郎探母》就是我们头一份恢复的戏。我自己恢复的戏也有《将相和》、《宋江》,前两年还排了出新编历史剧《瘦马御史》。但李维康的艺术特点更突出一些,新老戏迷都对她的表演艺术十分喜欢,一些戏迷在网上建了个李维康戏迷俱乐部,里面关于她的事情、我们俩的事情十分详细。喜欢她表演的年轻人也很多,这让我们感到很欣慰。记得前几年,有个女大学生十分喜欢她的表演,打听到我们在哪儿住后,就每天到我们宿舍的大门等着,见了她也不说话,就这样好长时间,后来有一天女学生鼓足了勇气上前和她打了招呼,她们成为了忘年交,至今仍是好朋友。”: B9 y& K4 n' A# `1 r+ T3 m
5 M$ ]! y; n, B% S2 E' {
一直实行AA制* E- a* Z0 v6 t3 @( h" D

# Y* f# F6 ]* v) g  “我们家实行的制度是比较前卫的AA制,我们的工资放在一起,其他的演出费什么的一人一半,因为我们后来在一个团一直合作,所以,无论演出费多少我们俩都是平均分配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金库。如果要添置东西什么的,就一人出一半费用,挺先进的吧。由于她的名气比我大些,我心里也暗暗地较着劲,我在家里也想凡事做主,不甘心嘛。后来,我们就干脆搞平均主义了,她怕我会有自卑的心理,所以就提出谁也不搞特殊化。多少年了我们不但在钱上是这样,家里的任何事情都是如此,两个鸡蛋一人一个,干活也是,一个人干另一个人多难受也不忍心坐着,也得干。吃饭也是,她嘴比较刁,遇到不爱吃的就少吃或不吃,也不特殊说非要再做什么。后来她的身体不好了恐怕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吧。”
  g9 ~' t' Q8 I; C8 L2 n  S+ }8 O+ d7 t5 E1 ~4 T
  在非典肆虐的5月初,他们二人去了广州,参加《同一首歌》的慰问活动。“我们俩在电视里看到那些医生、护士冒着生命危险的感人事迹,我们真的很受感动,有些护士也就是我女儿那样的年龄,二十出头,你说能不为他们做点什么吗?”/ I7 S9 H$ g' ]) K3 d: J! u. E
/ Q3 N: |2 c, F
李维康反诉: b; @+ L5 d: ]

5 i4 {& y8 u, R  耿其昌为人诚实得都有点憨了,他给人的感觉就是他绝对不会骗你。我就是觉得他人老实,孝顺,清清白白,艺如其人。我们俩能有今天的局面是我们认为两个人必须都要强,谁也不能要求对方为自己牺牲,谁也不依赖对方。谁的生活都有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有付出才能有得到,人们常说舍得舍得,不舍就不得。(口述/耿其昌)
 楼主| 发表于 2007-6-17 06: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珠联璧合梨园情
7 K+ r1 Z  c  h& t& K8 A5 D  N' y0 ?8 ^" V
有一对夫妇,多年来活跃在京剧舞台上,他们同年生,同年考入中国戏曲学校,同年毕业,现在的单位都是中国京剧院,在同样的舞台上,他们一生一旦,很难得地用着同样的调门,你一句“怕你一去不回还”,我一句“快马加鞭一夜还”,深情款款地配唱着铁镜公主和杨四郎,唱着王宝钏和薛平贵……不用说了,如此机缘巧合的两个人,就是李维康和耿其昌。  P( S* W0 O! I! A

3 ?3 w. X# d0 L1 h, m; u" ]  还得补充一句,李维康和耿其昌还都是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赶在“两会”召开前夕,我到他们位于西直门的家中采访。舞台上扮相俊美,演尽了贵妃民女、将相王孙的李维康和耿其昌,生活中有着同样的和蔼、慈祥,虽然年龄已是56岁,夫妇俩看上去却很年轻,有着几十年沉醉于舞台表演不谙世事纷繁的沉静与儒雅;舞台上两人唱着美妙动听的戏文,如“海岛冰轮初转腾”“红日坠落在西山口”,闲坐家中的李维康和耿其昌,和我聊天时如话家常,甚至谈起多年前被打成“黑尖子”遭人唾弃的苦难经历也是从容淡定;舞台上经常饰演年少夫妻,或聚少离多(如王宝钏、薛平贵),或心有嫌隙(如铁镜公主、杨四郎),或反目成仇(如秦香莲、陈世美),生活中的李维康和耿其昌,30多年来一直是如影相随,患难与共,他们敢于创新,打破京剧很多程式化的东西,为喜爱他们的广大观众奉献了一出出好戏,也传送出一段齐眉举案的佳话。* C( L- z7 o3 }; y8 S% m
5 s. L& w5 W$ Q# E$ z4 ]
  李维康:18岁之前、之后的几年,是我人生最丰富、最多难的一段岁月,那时的我仅仅因为是“人尖子”而成为“黑尖子”。
/ p6 G$ t! ~% I7 N: j
, B! L& B) y6 B, W% ~( o) ^2 [  之所以要先谈李维康的经历,按耿其昌谦虚的说法是“我老伴比我成就大”,就我个人来说,首先是因为比较熟悉舞台和荧屏上的李维康,比如最近,就见过她在新年京剧晚会压轴戏《李清照》中如“一枝花凝晨露盈盈绽放”的才女形象,在春节晚会《贵妃醉酒》中“好一似嫦娥下九重”的贵妃形象,当然我也很熟悉《坐宫》中体贴人意的公主,《玉堂春》中悲苦哀怨的苏三,电视剧《四世同堂》中贤惠温顺的长孙媳妇;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李维康比起她的同龄人来,多了一些我想象不出的曲折苦难。# Z- G! ~6 I# @* L8 N, ?- C% \

$ X' s8 b. l6 e1 m8 b; J  在1966年这个很多中国人都能铭记的年份到来之前,李维康、耿其昌,还有1958年考入中国戏曲学校的大多数同学,他们走过的路大体上是一致的。入校时才11岁的李维康,在众多教她的启蒙老师,尤其在戏校的老校长史若虚眼里,被认为是一棵“难得的苗子”,因而受到了很多老前辈的重点培养。李维康说自己“当时一直是学习尖子,一直是干部,当个小班长什么的”,虽然每天天不亮就要起来吊嗓子、练功,刀枪剑戟都得打,8年呀,苦的时候也偷偷掉过眼泪,但还是有了“越学越喜欢,要想学戏必须有毅力”的念头。- j' H2 |9 e* U  o

9 y+ ^; N3 S2 u; i  12岁就登台表演,在学校时是“人尖子”,还没毕业就调到中国京剧院排练《平原游击队》的李维康,并不知道在她18岁的曼妙年华,厄运几乎会在一夜之间从天而降。平日里关系很好叫她“李姐”的同学,开始对着她狂呼乱叫“你这个臭尖子、黑尖子、修正主义苗子!”学校主楼从一层到五层贴满了污言秽语的大字报,回到宿舍里一看,自己床铺周围写满了“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当时学校的造反派们逼着她,问她跟原北京市市长彭真,还有“三家村”究竟是什么关系,李维康一下子懵了:“我真的不知道彭真家住哪儿,我真的和‘三家村’没有任何关系。”) L% _$ D7 o4 p: W
1 F5 E/ |: N, |+ Y' u2 F
  最让人胆寒的一次经历是这样的,“有一次,在吊嗓子的时候,一块大砖头猛然从我眼前掉下来,非常近,我想如果当时它砸到我,今天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样子了。就在掉下来之后我马上一抬头,五楼的一个窗户开着呢,到底是谁呢,这事后来我也就不追究了。”李维康说自己一直都比较单纯,对身边的人,对这个社会都存一颗宽容之心。她说“文革”那时候,自己虽然满脑子都是疑问:“不是这样的,怎么会这么呢?”心里却也有着一个固执的念头“世道不会老这样的,也许再过5年就好了”,后来虽然受到了很多刺激,有点精神衰弱,但也从没产生过“我不活了”的念头。& }- J3 _7 E, m5 r
; e3 g* ?# p* q$ I
  再谈到后来“三进”中国京剧院,李维康更是看淡了——每次调到了京剧院,学校的造反派就去贴大字报,说是“揪回李维康,回学校搞‘文化大革命’”,后来京剧院排样板戏,又得调她回去——李维康后来生气了,她跟京剧院的领导说“我也有我的人格,你们要是觉得我有问题,就不要让我来了;如果这次让我回学校,就不要再让我回来了。”可能因为这样,后来一研究,中国京剧院宣布“李维康正式调入中国京剧院”。
# C- C- t: o: y; b' ?9 H
9 Q( B  n1 ]1 X5 ]3 m/ V  此后的李维康再没换过地儿。就在中国京剧院这个融入了她太多的悲欢情结乃至一生心血的地方,李维康焕发出令人眩目的光彩。她和耿其昌,还有京剧院的同事,按照传统戏、现代戏、新编历史戏“三并举”的原则,30多年来相继演出了《秦香莲》、《霸王别姬》、《凤还巢》、《四郎探母》、《红鬃烈马》、《玉堂春》、《杨门女将》、《谢瑶环》、《四川白毛女》、《红灯记》、《红色娘子军》、《李清照》、《李凤姐》、《宝莲灯》、《蝶恋花》、《恩仇恋》等剧目。在她的身后,留下了一长串的奖项:第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1985年全国现代戏会演主演一等奖,首都京剧振兴杯最佳演员,1986年第四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女主角奖,1989年首届“金唱片”奖,1993年梅兰芳金奖大赛旦角组金奖,等等。4 l& b0 V( W  [

$ [* Q" K, X7 U3 y5 W% A: L  m2 Y  耿其昌:我用良心度过苦难的岁月,用痴心对待钟爱的京剧,我无悔。3 K+ r5 c# r, _" A' N

# U$ l! q. H% _  L+ c  我问起眼前这对恩爱夫妻是怎么结下一段令人艳羡的姻缘的,接下来就主要由耿其昌表述,李维康补充了。故事的发端,其实并不像戏台上常见的,多情少男、少女同窗8年,自然青梅竹马,在后花园私定终身。其实,这还得追溯到上面提到的1966年,那样可怖的岁月,却也是患难之中见真情的岁月呐!7 o. z5 A, }* X$ F1 k% I* v' b

8 c: ~* \2 q6 b6 }3 [
6 Q- d( M  C# J4 H+ y% z- H  有一次,学校的造反派把李维康“揪出来晒太阳”,陪着那些所谓的“反动权威”挨斗、做检查。在泼向李维康的一片污言秽语中,人群中忽然站出个耿其昌,朗声说道:“李维康并不是这样的人,我们同班8年,我知道她是怎样的人!”——这样的一段话,在那个大家脑子都很乱的年代,不一定能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却能让一些还没有迷失本性的善良的人们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的所作所为。
0 i3 F% i! o4 P  P9 _1 U
7 ]# n) Y2 _1 x& y1 d; F4 i; A  这样的一段话,在全校几百人聚会风云变幻的时刻说出来,肯定要一直温暖到18岁少女的心窝里去,虽然今天的李维康对当初18岁的少年只是一句调侃——“那当然是爱情的驱使!”而一旁的耿其昌还在一本正经地解释:“当然,不能说我那时对她没好感,可是,我站出来说话时,更多地是凭着自己的良心!”
( B5 p' e! {% p' V) x/ H- W/ ^: A, {3 u$ C5 n2 j
  有了这份不泯的良心,再加上对京剧事业的那份痴心,耿其昌说自己此生无悔。我印象中的耿其昌,无论是演传统剧目《红鬃烈马》、《逍遥津》、《连营寨》、《四郎探母》,还是新排剧目《李清照》、《恩仇恋》、《宝莲灯》、《瘦马御史》,大多是一副正义凛然,韵味纯正,有着浓郁书卷气的形象。
/ f2 K0 a3 J( V
1 q' b6 k6 Q: W; S, v  说起不久前耿其昌主演的4集贺岁京剧电视剧《瘦马御史》,耿其昌只是感叹“这戏的剧本真是没得说”!第一次读这个剧本的时候,他就一口气读了下来,后来一读再读,觉得余味无穷。而在戏排出后,一向在事业上精益求精的耿其昌,又和其他演职人员一起,三易其稿,等到拍电视剧的时候,50多岁的他,演起戏来经常连轴转唱上24小时,从不知疲倦。
6 M( n: T0 A% x" X: X1 E* b
! L7 M7 K: |2 U' O- _( h  说起这事来,李维康对丈夫是满脸心疼:“他这人,戏痴,不要命!”她说起第三届京剧节上,耿其昌带着重头戏《瘦马御史》到南京演出时,得了一种不分泌唾液的怪毛病,这对别人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对开不了口唱不了戏的耿其昌来说却是痛苦万分。他辗转找了名医连续吃了60多付药,总算有了些好转,于是他喝完中药上台唱戏,唱腔丝毫也没有破绽,将《瘦马御史》中的钱南园演得是活灵活现,谁能料到他那时是带病上场呢。) n4 O* A" [3 E3 q  y. [9 ^
: A( I+ g7 f- s
  听着老伴的责怪,耿其昌呵呵笑言:“只要戏迷们不觉得我唱坏了,给我叫个‘好’,那点病算什么呀!”
+ n7 A0 p" S) d
# u2 ^( a* D3 i$ p) F; V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 h% g- y  f) W( g7 E; d3 k. N: q- {( V2 D
  写下这么个小标题,心里的感慨实在太多!在我们少不更事的初中时代,以至情窦初开的高中时代,每逢毕业留言的时候,好像就有同学会写上这么两句话,无非想表达心里那点“知音难得”的意思。我想,在李维康和耿其昌从戏校毕业的时候,他们一定不会写下这么酸不溜秋的“留言”,可是,他们却用后来的30多年,以至今后还要相携相依走过的余生,告诉我们一种尘世间多少夫妻、同事、朋友都梦寐以求的境界: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V5 ~4 `% @# U8 j# ^! x5 o- @

. e) ?- x8 B) e* T) T" O  在耿其昌说出“我们俩的一切都惊人地相似”这句话的时候,我原本已经十分信服了,因为我知道他们之间的“同年生,同年考入戏校,同年毕业,同样的单位……”可是,耿其昌又给我讲了件怪事,他说,同样唱京剧的夫妻搭档也有好几对,有的是花脸配青衣,有的是老生配武旦,像他们这样都用6个调门配唱一生一旦经常同台演出的例子实在很少见,最近,先是耿其昌发现自己降了半个调门,过了没几天,没想到李维康也降下来了半个调门,这才是咄咄怪事,看来,他们真要一生一世天衣无缝地配唱下去了!
- _, n3 s, Y9 \2 A: [1 s. I
* F, X: J1 v8 X; Z  再说说他们之间更多的相同点——两个人都“师从百家,无门无派”,一个是熔梅、程、张于一炉,一个是兼容余、谭、杨、马、奚派各家之长;两个人都酷爱京剧,痴心不改,说起很多原先唱京剧的人纷纷改行,名利双收,他们都看得极淡,认为“各人有各人的路”;两个人都愿意尝试一些新的东西,如使用电声乐、编钟为京剧伴奏,拍摄京剧MTV,这方面大家熟知的就有,李维康演出过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耿其昌主演过贺岁京剧电视剧《瘦马御史》……
8 }; v. N+ W6 ~( L- ?6 w8 ?# o2 x9 S" R" j
  后来说起两个人都爱改戏文,我们之间的谈话就热闹多了。李维康说她唱《坐宫》时,大家都唱“有心赠你的金仳箭”,明明是我要赠给你金仳箭,怎么那箭反倒成你的了?多少年来多少名家都这么唱,到了李维康这儿就改成了“有心赠你那金仳箭”。再比如《龙凤呈祥》里,孙尚香说她哥孙权,怎么可能“暗地堪笑我兄长”呢,应该是“暗地埋怨我兄长”吧?耿其昌也说了,多少年来大家都唱薛平贵就盼着“今一天”,明明不太通顺呀,改成“这一天”不就顺了?
; R5 ]! l3 P( t8 @! F, b& T9 D$ ~
# n! Z- S+ ^# s0 z( e5 [  说到这儿,还有个小插曲,他们家有个女儿,小名叫“八妹”,因为生下来的时候有8斤重,周围的人就起好了小名叫“八斤妹”,可是,李维康、耿其昌叫了几次觉得不顺口,就跟改戏文似的,干脆叫“八妹”吧!有意思的是,八妹现在北京大学学物理,她今后要走的路,看来要跟她唱了一辈子京剧的父母大相径庭了。
6 f$ ?1 f6 Y, f; ~" N
, |7 m( T, _0 G* |/ u" T  大概因为我是做文字工作的,本人又比较喜欢京剧,夫妇俩也很诚恳地跟我说,以后如果觉得哪些戏文拗口,或者不太合情理,随时可以跟他们商量怎么改,我当下连连点头称是。不过此刻,在跟李维康、耿其昌夫妇一席谈话过后,我能想起的戏文,暂时就只有“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这8个字,这样的戏文,堪配此情此景,不用再改动了吧?
 楼主| 发表于 2007-6-17 06: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京剧《坐宫》表演:李维康、耿其昌
& X6 p7 ?2 U1 J7 c8 I4 o
' c3 P# ^* j  l3 V, s% W
+ L/ D# s; v$ L5 S
. s2 w% O6 Q9 i% n' N8 g7 m李维康耿其昌风雨兼程情感路
2 L& q) _- D8 L9 H0 }6 w+ {* ?: c
3 ]5 k: A5 E+ H; }5 j/ d# p$ b8 ]$ E李维康,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曾荣获“首届戏剧梅花奖”、“梅兰芳金奖”、“首届金唱片奖”、“第四届电视剧最佳女主角奖”。她的丈夫耿其昌也是观众非常熟悉和喜爱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他们夫妇合作演出的《宝莲灯》、《秦香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剧目。1 {0 K9 `) j$ y* p: q' n8 L
  患难年代结情缘
  W: R; K; X0 D3 ^6 G6 y% Z  1958年,李维康和耿其昌双双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戏剧学校(今中央戏剧学院前身)京剧科,成为同班同学。
- C$ m* [0 M8 j4 P# f; i; O  那时,李维康和耿其昌都才11岁。李维康专攻青衣,耿其昌专攻老生。李维康身材苗条,扮相俊美,嗓音圆润,能把梅、王、程等几派的唱腔模仿得惟妙惟肖,被誉为“金嗓子”、“京剧天才”。耿其昌音域宽广,声音高亢嘹亮,穿透力强,是学员中的佼佼者。1965年,学校排练京剧《四郎探母》和《武家坡》,两人担任男女主角,渐渐熟悉起来。
) B6 O$ j# {) y1 M  1966年,“文革”爆发,李维康因同情挨批斗的校长和老师,被打成“黑尖子”、“修正主义苗子”,由一个人见人爱的学习标兵沦为挨批斗的“罪人”。李维康怎么也不能接受这个事实,整日以泪洗面,还一度萌发轻生的念头。耿其昌经常悄悄找机会安慰她,要她挺住,他相信她是好人。就是这么普通平凡的话语,对李维康却是莫大的安慰。
. z- ~6 T$ C: r1 x$ q5 t* e  1966年4月里的一天,李维康早早起来到院子里练嗓子,耿其昌也装做不经意的样子来院子里练功。突然,耿其昌发现楼上有块砖头正向李维康砸来,他大叫一声“不好”,箭一般冲过去,抱着李维康滚到一边,用身子盖住李维康,结果,砖头重重地砸在耿其昌左大腿上,当时就麻木了。耿其昌顾不上疼痛,急忙替李维康查找伤口,问她伤着没有。当他得知李维康安然无恙时,欣慰地笑了。李维康热泪横流,颤声问:“耿其昌,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耿其昌红着脸,低下头说:“你在我心中占有特殊的位置。”他们相爱了。! S5 X4 |$ n1 q; [4 J, b0 s1 O
  不久,李维康被中国京剧院借去排练《平原作战》。有一天,外面进来一群红卫兵,在礼堂里开批斗会,红卫兵头头几次给京剧院打电话,要他们马上把李维康送回来,并说:“没有李维康,这次批斗会不算进行到底!”耿其昌心急如焚。他当时只有一个念头,绝不能让李维康来现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但他想不出救李维康的好办法。最后,他只有铤而走险:“抢”。为了不暴露自己,他用墨汁把脸涂黑,只露出两只眼睛,悄悄潜伏在校门口的树丛中。当李维康下车时,他拉起她就跑,后面红卫兵喊声震天。他们一口气跑了4里路,才躲过红卫兵的追赶。后来,幸亏李维康要去怀仁堂给毛主席演出,才没人追查这件事。/ Z( m; d( e9 M  |! p
  1966年7月,俩人从中国戏剧学校毕业,李维康分到中国京剧院,耿其昌去了北京京剧院。
2 ]$ G$ u4 i3 }7 [$ `# H0 }. w  1974年,李维康去美国参加文化交流,朋友力劝她留在美国。面对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李维康心动了。然而,活动一结束,她还是回到中国京剧院。
2 s" P8 Y: N4 J( O2 O  1975年,李维康和耿其昌举行了简朴而热烈的婚礼。
( |  o8 p9 i& E9 Q* h! w# ]  比翼齐飞- c2 f1 s% h  Q1 t6 `: i; v
  1977年,耿其昌也调到了中国京剧院工作。夫妻俩都是院里的骨干,演出十分繁忙,一年要演150多场,还要有两个月时间深入农村体验生活。他们演的大多是悲剧,表演时感情特别投入,因而体力、脑力消耗大,每天都很累。下班回到家,瘫在床上再也不想起来。休息一会,夫妻俩都争着下厨房。李维康说:“我是妻子,该我做饭。”耿其昌说:“你身子弱,我是男子汉,吃的比你多,身体比你棒,该我做饭。”争来争去,谁也不肯相让。最后,他们达成一个协议,一个做饭,一个切菜、洗碗。
/ H1 Z! T( I( p" Y, \$ [8 [  1984年,组织上任命李维康为中国京剧院院长。上任之前,她很犹豫,因为当时京剧不景气,院里80多号人要吃饭,要当好这个家,难呀!她征求丈夫的意见,丈夫也不同意她当院长。晚上,李维康难以入眠。耿其昌一觉醒来,发现妻子还未睡着,用手一摸,竟满脸是泪。李维康哭泣着说:“其昌,我不忍心看着院里的演员们一天天耗在家里,他们为了京剧,付出了许多,可如今却在温饱线上挣扎。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振兴京剧,振兴中国京剧院。”耿其昌理解了妻子。他说:“我支持你。今后不论遇到多大困难,我都会与你一起承担。”
7 `! M' _1 M  w# Q' R; f  Z  1985年,李维康带领演员们下乡演出。当时条件十分艰苦,演一场才一千多元。他们吃不起馆子,自己带厨师做饭,晚上睡觉就在后台搭个地铺。他们天天演,有时从早到晚要演3场,没有时间休息,累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尤其是李维康和耿其昌,许多观众点名要看他们的戏,他们连喘气的工夫都没有。
' ]  T# V; z/ Z) R  李维康当了几年院长,带领演员风雨兼程。这一时期,也是他们夫妻俩艺术上的黄金时期。他们合作演出了《宝莲灯》、《四郎探母》等30多部戏。
; K, }7 W, E) B4 k! b5 {4 a  共谱生命之歌
  I9 O+ r7 O' c5 Y8 y6 }' b, D  长年超负荷运转,影响了李维康的身体。1990年,她不得不辞掉院长的职务。
3 M- W0 Y* E2 F0 w8 d  1993年,李维康从外地演出回来,一下瘫倒在地,子宫大出血。耿其昌匆匆赶回家,抱起妻子飞快地往医院赶,嘴里不停地说:“维康,坚持一会,医院马上就到了。”手术后,李维康躺在病床上,15天滴水不进,昏迷不醒。那些日子,他守在妻子身边寸步不离。# w3 N$ w1 d  L) `3 i; t* P4 v
  在耿其昌的精心照料下,李维康身体渐渐恢复过来。望着丈夫憔悴苍白的面容,李维康动情地说:“其昌,你受苦了!”. m3 s$ c  H  Z
  1996年,正当李维康和耿其昌为事业再上一个台阶而拼搏时,李维康感觉肝部隐隐作痛,耿其昌送她上医院检查,医生说转氨酶、胆红霉等项都不正常。耿其昌发誓一定要治好妻子的病。他到处打听民间偏方,走访十几位民间中医,背回几编织袋中草药,一日三次熬给妻子喝。李维康的病情终于得到控制。
+ J9 c5 P# e. C- p1 b  现在,李维康身体已基本痊愈,她推掉了不少社会活动,只是偶尔参加一些庆祝演出。黄昏时分,夫妻俩常手挽手在街上漫步。院里人羡慕说:“要是天底下的夫妻都像他们一样相知相爱该多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1-28 04:35 , Processed in 0.03266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