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在没有“公学”以前,小孩子都是送到“私塾”里去读书。私塾里最基本的一个教学内容就是诗词文章的基本功─对对子。从一个字开始,然后两个字、三个字,直到七个字。一个大文学家曾经回忆起他儿时在私塾里学对对子的情形。老师出“红花”让他对,他马上就对“绿桐”,结果头上挨了一戒尺,原因是“平仄弗调”,即平仄不协调。“红花”与“绿桐”在字面上是满好的一对,却让这看不见、摸不着的“平仄”给招了打。 L. t. R9 [ C1 I! ~, E5 y8 R! U
! E: t) e3 {8 l 中国古代把字音划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其平声包括了现代汉语的阴平和阳平(即第一、二声)两个声调。因此现代汉语的四声没有囊括古代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而其中的入声字在许多方言和现代普通话中已经被“消化”到其它各声里去了。除了一些方言里还保留了入声字以外,现代普通话基本上没有入声的读法。7 G/ e9 x" s* h" }/ p6 h
% b. j+ s7 M7 O1 l0 R 但我们讲平仄只是为了“用其精神”,把它作为一种调节诗词音乐感并使内容和形式更加和谐的一种手段,因此我们在这里尽量把四声的问题放到一边,只要能把平和仄(也就是声音的高和低)这两大范畴弄清楚就行了。
$ K$ n1 W- U% T
) C/ O l; |5 _4 z0 n 为着这个目的,我们不妨对平仄作如下简单的规定:凡是现代汉语中读音声调为阴平和阳平(即第一、第二声)的字,就算平声字,其余的就算仄声字。这样一来人人都能很容易地判断一个字的平仄了,即使对普通话声调不熟悉的人,只要手边有一本标有普通话读音的小字典也就足够了。; P+ }: P; Q, I8 T
; P/ e3 h, t" E5 J4 q9 D2 M
现在我们就用这个标准来实地判断一下诗歌的平仄:; G/ j- I3 D+ x' |
7 I( W; u# p6 S2 S) A2 ]1 x) m
例1。
: q' F0 k0 Z+ | 秋浦歌(李白) 平仄结构! ]: F: N: A- B I, a
$ ~- F) y _6 H0 }/ c
白发三千丈, 平仄平平仄
/ P2 a9 F f) \/ I/ S/ x0 M 离愁似个长。 平平仄仄平7 ? B$ b' _. O2 n% L
不知明镜里, 仄平平仄仄. b- R5 K8 E6 B5 ?
何处得秋霜。 平仄仄平平
V! `# s' D5 b+ C/ a2 d- S$ ~5 G7 [8 b8 t) U! R# v
例2。
0 f+ M$ a2 U0 s- ` 绝句(杜甫) 平仄结构
7 u) q" G( I+ |. w/ J3 N$ j1 E1 E. z# r u5 e* k0 L/ \
两个黄鹂鸣翠柳, 仄仄平平平仄仄
8 p3 c" t5 `' @) T( I( {3 i) Q; s 一行白鹭上青天。 平平平仄仄平平 Z( _ C) t" n3 o5 |
窗含西岭千秋雪, 平平平仄平平仄
2 @* D+ y+ X/ r# j" k+ ~ 门泊东吴万里船。 平仄平平仄仄平
* q3 }* ]% j; t- b7 [1 E
% s# h" N6 Q) Y 观察一下这两首小诗的平仄结构,就可看出它们的第一、二两句的平仄基本上是相反的,第三、四两句也是一样;而第二和第三两句偶数字(即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又是相同的。这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它就是我们下面要讲的“对”和“粘”在格律诗里的具体运用。' ?- x" d( z# u- `
' q4 K8 _" ^- c' m0 J 在格律诗的平仄结构中,关键的位置是在五言诗的第二、第四两个字和七言诗的第二、第四、第六三个字上。五言诗的第一、第三两个字和七言诗的第一、第三、第五三个字,无论它们本来安排的是平还是仄,作者都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更改,但关键位置上的平仄安排就不能随意改变。把这个规律总结为通俗的口诀,那就是一般人常说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 h( Q/ V4 f; q4 i! I( g. N0 G, b9 x3 F& e1 {
现在用这个口诀回头查一查两个例子中的小诗的平仄结构(只查二四六),就会发现,每首诗的第一、二两句和第三、四两句的平仄是相反的,而第二、三两句的平仄是相同的。如果两句诗在关键位置上的平仄是相反的,就说它们是相“对”的;如果是相同的,就说它们是相“粘”的。这就是格律诗的平仄规律中“对”和“粘”的几本含义。至于一首诗中哪些句要“对”、哪些句要“粘”,我们要到以后才能彻底解释清楚。现在读者不妨用上面讲到的概念作一点练习,积累一点感性的认识。
0 q; U r9 O9 E# u. g5 g/ ]- J- Q/ b" Q% z+ i) |
练习:仿照上面两例的样式,写出下面诗歌的平仄结构,并注意检查每两个相邻的句子,看它们是否相“对”或者相“粘”。, t3 O' M! c5 H2 K F, j
5 s+ o- i7 H! g L i0 v8 @2 X 独坐敬亭山
. [7 i8 d5 K' p4 \ 李白' w* T. K* a+ H, p
# }1 |+ v* ^8 d/ K, J* G 众鸟高飞尽, @0 s2 Z* v& R" E8 k( x
孤云独去闲。
/ k* B7 @0 h0 o( j" L9 e2 I2 G v 相看两不厌,
Y. i l( e0 k5 R- k; b2 x 只有敬亭山。' g8 k' d% ]/ m4 i1 i- x/ P1 I
3 ^+ _8 ?) e) O5 i/ ~/ L1 w/ n E8 M 答人) ?6 v% X" p1 R. S5 H% N! T5 K
太上隐者: x2 u2 V5 C0 j' b' n& y# N$ m
9 [$ U Z$ K& T 偶来松树下,8 r5 z' Z: G9 `1 D' e4 R0 d1 Z2 Y
高枕石头眠。
, t$ f; E8 y& E( E 山中无历日,
7 d" X% ?. P. `! V" z- ? 寒尽不知年。
& _0 ]0 c% q" h3 z
_) ~1 p" |" u& s9 s) Q 乌衣巷
1 z# D. B0 r3 r; e' E 刘禹锡$ o2 ~. c. c# f+ h% t& f4 |
& }, T1 S. p5 l8 w! u 朱雀桥边野草花,% E8 @' S/ }& P; d
乌衣巷口夕阳斜。* W2 a; f# w0 |9 q2 Z1 R& H
旧时王谢堂前燕,* \' W4 ^( N( E
飞入寻常百姓家。
' r' G, b- ~& A# j
" W7 o! X( t# P5 K 上一次练习的参考答案:
0 ~( S& b" @7 ^/ b
( G7 _7 c$ V' U' q; c 凉州词
$ f% S1 `3 k' ~6 s* ~ 王之涣, n: B% c! S& P: j3 Q5 o# _8 z
1 t R# D$ B$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L, P r$ v" w2 M+ A( m O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 p' H' A( s3 M# f
/ z' y9 V6 U O( j: [ 改作长短句
4 [3 X& t' g* G$ r% w9 J8 o2 ~$ b8 L* T( Q" S0 f5 j8 I1 V
黄河远上,7 ?1 G. e3 ^# s7 h P
白云间一片。[注1]( D3 r) c. R& c* r
孤城万仞山,
3 w$ k& U* `3 ]4 d& ` 羌笛何须怨。
R8 m0 Z# p8 F0 T- L- k 杨柳春风,
" y9 i' l- {9 Q- X3 u 不度玉门关。
8 f) [8 r2 ~$ G+ t0 f2 E: ^1 R6 M5 {0 A0 O# W. V9 |# W
(注1:“间”字声调和意义改变了)" a$ v$ y; l j0 `. e1 n- c$ h
' c, c9 o. p3 X& w, A; ] 另一改
8 E$ b" A% o5 k4 x5 \
3 E+ D0 J7 \9 L- S$ {6 N 黄河远上白云,[注2]
; ]3 H6 _5 x: [2 e+ ` 间一片孤城。
0 z: }% n$ N* N 万仞山,
7 P m% m& Q0 u 羌笛何须怨。
, ?4 o0 r2 M5 \+ C5 { 杨柳春风,
3 R3 a) K+ x J7 Z9 q- y$ J 不度玉门关。( q+ {, s+ p! t- ~3 W& h7 B
4 F0 ]" |/ \8 a1 F/ a2 R% p; E/ ` (注2:“黄河远,上白云,”意义又不同)
0 A9 W" y" C3 F( ?6 B
+ G8 `: p# l6 T/ n& w: q! |3 X6 I* X& P6 c) L
山行" M% D- [7 L1 \. [
杜牧
7 x) Q0 F1 a- p6 Q4 W
% {/ B5 s5 ]: z7 K' F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2 E0 }( t6 o7 h& i! C6 F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8 C4 S H; W7 u! w& C) x0 q; P$ c; p9 f f, y& M6 M. ?! w3 p
长短句# j4 Z& R2 P* N" e! y
0 [" K0 a- j7 v% x8 n* K
远上寒山,
9 O$ H$ |: K0 V, |. O8 D5 ~9 I/ b 石径斜白云,
) u0 @: g b# z7 w. l Z 深处有人家。
: \, G+ W+ ]4 K; K6 b/ n 停车坐爱,
7 p9 }# H+ \2 J) I" @/ V 枫林晚霜叶,6 H) q! H; p) @$ H+ m8 O+ c
红于二月花。. ?& u: J* A: g. A( U$ D: S
% Z8 c& x/ i6 K) q# c[ 本帖最后由 jiuding 于 2006-12-24 00:01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