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洁华博士在香港出生,广东省顺德县人。
% c' E" @* W: h3 W) }# x1 {/ n& a& s 近年间,在香港、中国各大都市,美国芝加哥、纽约及三藩市,欧洲的德国、瑞士、法国及意大利,澳洲与加拿大等地,致力推广中国文化、艺术、教育及社会工作,特别着意在促进中西文化与教育交流。
. \" U+ D$ C! Z% T# r0 T梁博士是一名画家。在国画方面的第一位老师为曾留学东瀛、返港授徒的大师鲍少游,深得以训导工笔花卉等;在追随岭南派国画大师赵少昂时,练就了岭南派国画意笔与着色的技巧。为吸取众多老师之所长,梁博士认真向书法家王植波及李润桓学习中国书法,金石家邓尔雅习篆刻及国画大师李研山学习传统山水画。西洋画方面,分别向中国油画两位第二代的大师徐东白及伍步云学习,扎实了素描的根底,其后更向留学意大利的大师高见龙,学习素描、人物描绘与用色等技巧。
S* K, B. Y) Q0 q+ G; t 一九九七年九月至二OO一年九月,她先后应邀赴国内不同的博物馆与美术馆包括广州、上海、顺德、香港、大连、北京,及国外的德国波恩妇女博物馆、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博物馆、加拿大多伦多Joseph Carrier 美术馆展出。二OOO年六月五日,联合国在纽约总部召开妇女问题特别大会,原中国国务委员兼中国代表团团长吴仪特与梁博士以【中华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基金会】名义,送赠一张由梁博士绘画的七呎乘十五呎大画《修筑万里长城》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惠存,并由该会执行主任卡罗.贝拉米亲自接收。二OO一年十一月,梁博士将另一幅作品面呈已故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并获教宗祝福。二OO三年八月及二OO四年九月,梁博士分别再应邀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和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展出作品。二OO五年,除一月份澳门画展外,梁博士的作品六月份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出,九月份则在英国伦敦及纽卡素两市举行。二OO六年八月,梁博士将应邀到上海美街馆举行个展。 $ K( E% z* a, x+ W i
梁博士一向支持华人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她有感于当代华人艺术家一直未取得国际间的应有公认,一九九五年开始参与香港精艺轩画廊,为艺术家扩阔空间。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在加拿大温哥华市再开设另一间画廊和成立了不牟利的【梁洁华艺术基金会】,致力提倡及拓展国际间对当代华人艺术的了解及公认,支持有助于提高当代华人艺术及华裔艺术家的世界性地位,与促进东西方艺术交流、创作及研究活动。精艺轩画廊更被世界著名杂志 Wallpaper 选为全球五家最佳售买当代华人艺术品的画廊之一。 * Q& h' r e( { }( E2 I
热心务实地推进教育与社会工作,她对所参与捐建的事项,都认真地予以关注,注重提高质素。梁博士起初是协助父母热心推进社会公益与教育事业,慷慨赞助慈善机构、宗教、社会团体,促进了香港、海内外的文化、教育、科学、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人士,受到国家领导人赞扬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敬佩。在父亲梁銶琚博士及母亲梁李秀娱女士去世后,梁博士继承父母遗志。 8 [ L. ]& B; u8 m u1 c# w
二OO四年,获委为辽宁省博物馆特别顾问,二OO五年更出任中国外交学院董事会董事。她目前是【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理事、【中华海外联谊会】名誉理事、广州艺术博物院名誉院长、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名誉顾问及【中华历央文化教育基金会】名誉会长。梁博士热心参与培育香港青少年的工作,乐意赞助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先生为名誉赞助人、前新华通讯社香港分社姜恩柱社长为名誉顾问的【中华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基金】,开拓香港青少年健康成长新路向,进行各类有意义的活动。 ! N Y% O C4 k: W2 j
二OO二年五月,梁博士获法国政府文化及通讯部颁授【艺术及文学部级骑士勋章】(Chevalier de l'Ordre des Arts et des Lettres)。同年六月,获德国联邦政府颁赠【官员级红十字一级优越勋章】(Officer's Cross of the Order of Merit) 。 6 L, w; {* L6 C$ ?! L
$ T" S* f3 p' ?5 _1 N- p+ ~ |& Y) o; @
自画像
2 M" `5 P! q$ H9 \) `0 G- K# M2 t
% R& O) }" l2 d( q$ d" M' _2 M3 K- h. j' ]8 S
《西王母》
# H) F! g3 f4 d+ A- k- D6 P! C2003
2 P' ]" ?2 q7 U2 W! ?( J设色纸本1 A/ ^. @( ~" ? N% O" c. i
232×285cm
" X- q3 J: P2 R# M& r+ u9 T, b 西王母又称金母、王母、王母娘娘、西姥,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后为道教所信奉。她居于昆仑之圃,阆风之苑,瑶池金阙,居处遍植蟠桃。此桃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吃了可以长生不老。每逢蟠桃成熟时节,她便于瑶池设下蟠桃寿筵,宴请群仙,称为「瑶池集庆」,而西王母也因此成为长生不老的象征。 4 q8 a7 ]! o, Y: Z& b+ H0 C- V
西王母的形象在古籍中是不断演变的。在《山海经》里,她是一个穴居善啸、豹尾虎齿、蓬发戴胜的怪物;在《穆天子传》中,变成一个雍容平和、能唱歌谣、熟谙世情的妇人,并与西征的周穆王在瑶池相会;到了《汉武故事》,又变成一个年约三十、容貌绝世的女神,与西巡的汉武帝在瑶池相会,并将蟠桃赐给汉武帝;而《神异记》更为其塑造了一位配偶东王公,说他们一年才相会一次;《太平广记》则说东王公和西王母分管男、女仙名籍。
7 S( `4 e% _& s/ k& A b 历代文学作品对西王母其人其事多有涉及,如唐代刘禹锡《步虚词》曰:「阿母种桃云海际,花落子成三千岁。海风吹折最繁枝,跪捧琼盘献天地。」李商隐《瑶池》诗云:「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明代吴承恩则在《西游记》第五回中对瑶池盛宴作了精彩的描述。 ) ^3 a! V) A. X" ?2 Q7 z+ S
西王母的形象还常出现在汉代画像石上,往往居于画像石正中,而人身蛇尾的伏羲和女娲则护卫在其左右两侧。到了唐代后期,甘肃泾川回中山还出现了专门祭祀西王母的庙宇 — 王母宫,王母宫石窟的遗迹至今仍然存在。 ' s- Q' Z- |, r. ~; R' @& I
6 I% N; `: W' c% [
9 O5 M$ }- F, W# ~" _. y《武则天》% l+ A/ Z6 T0 }
19978 X3 B. R V( G+ G" `, R( J* \$ V
设色纸本
7 s. n- B4 T7 j1 W182×269cm
8 i6 {$ e0 o8 F# S2 t9 w0 `' e9 K% D+ v 武则天(六二四-七○五年),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出身商人家庭,从小就很聪明,精通文学和历史;生性机敏,刚强坚毅。十四岁进宫侍候唐太宗,被赐名「武媚」,但暗中与太子李治私通。唐太宗死后,进感业寺当尼姑。唐高宗李治在太宗忌日到感业寺烧香祭祀,和她重续旧情,并接回后宫,封为「昭仪」。后来,她利用王皇后与萧淑妃之间的矛盾,百般离间,又拉拢利用朝廷中的新进势力,经过激烈的斗争,终于废掉了王皇后,自己当上皇后。随即严厉地打击反对派,巩固了自己的权势。此后,不管大小政事,她都要干预。唐高宗中年后得了风眩病,从六五九年起武则天就代替他管理朝政。六八三年唐高宗病逝,武则天临朝行使皇帝权力,先后立中宗李显、睿宗李旦为傀儡皇帝。她独揽大权,铲除异己,削平叛乱,几乎杀尽唐宗室成员。六九○年正式改国号为「周」,自立为「大周皇帝」。 + B7 \0 ]5 N% ^' S
武则天在长达近半个世纪的统治中,尽管有种种严重的过失,如为争权夺利而不择手段,任用酷吏,实行恐怖统治;又因崇信佛教而广修庙宇,耗费了国库的巨额财富等等,但她实行政治改革,打击了旧贵族势力;又广开才路,选拔任用贤能者为官;同时重视农业生产,抑制土地兼并;她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使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社会与文化日益繁荣,因此不愧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 8 T7 g, y; g: w$ M- x
七○五年,宰相张柬之等发动政变,迫使武则天让位于唐中宗李显,恢复国号为「唐」。这一年,武则天逝世,留下一块任后人评说的无字碑。
6 f" M/ A; W8 E, G: o6 ~' g/ [% M) B# b4 R' }3 r! b8 X
$ u% Y3 A* H- y1 ]& `
《孝庄》
9 A. Y9 [4 s! b' Z- m2005
/ N. k& V- F" Y m设色纸本3 [6 V$ e; U8 }- I8 L0 Z
188×97cm
$ H9 u+ P- J) }! T. T 孝庄是清朝历史上一位杰出的颇有影响力的女性。她从蒙古的小格格到宫妃,从皇太后到太皇太后;她一生经历了太宗、世祖、圣祖三朝,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幼主,成为「清朝兴国太后」。 % ]2 u1 b( Q+ m5 T) t
孝庄小名「大玉儿」,原是蒙古科尔沁贝勒的女儿。她美丽聪慧,有「满蒙第一美女」之称;她又读书知史,颇有学识。她13岁被皇太极纳为侧妃。近二十年的宫廷生活,大大增强了她的政治见识。孝庄卅二岁时,皇太极突然驾崩,在皇族激烈的帝位争夺中,孝庄巧妙地平衡各派的力量,拥立六岁的儿子福临(顺治)继承帝位。之后清兵入关,定都北京。在朝廷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孝庄为大清的前途,为保护年幼登帝位的儿子,苦心设谋,左右调停。后来年轻的顺治因病身亡,孝庄痛失爱子。孝庄遂立顺治之子、八岁的玄烨为帝,年号康熙。孝庄集祖母与政治家的责任于一身,悉心抚养、辅助康熙这位少年天子。她常常告诫康熙治国修身之道,并为康熙巩固帝位铺平道路。她不失时机清除了鳌拜等等的障碍,表现出英明决断的政治智慧与魄力,为大清政局的稳定、统一奠定了基础。在康熙亲政之后,孝庄不再干预朝政,完全由康熙去主政。孝庄全力培育的康熙,以文治武功大有作为,开创有清一代的鼎盛时期。
: C$ i* v) ^, k* a8 Q1 Q& v 孝庄既是政坛上的风云人物,又是一位有着丰富情感的女人。关于她的感情生活,民间有诸多传说。她一生在政治、爱情、亲情的夹缝中的矛盾挣扎,有种种的故事流传。她身上有着关外茫茫草原的野性与韧性,往往能在险恶中坚强挺立;她又是温婉的情人、妻子、母亲和祖母,她充满柔情的呵护,征服过逐鹿中原的男人,培育出大清开国的两代皇帝。
( g: Y0 y1 e" a2 w2 E U3 I6 L1 e4 X4 [) o
; ^3 j. e+ W5 a3 z- i, {, Q3 Z2 f
《无题》
6 W1 B) ~- Q5 e: X; h; n$ R1995+ U% ?5 Z# O" C2 ^0 g' n- e1 ?6 X
设色纸本
! H& R9 g( t0 s. U6 g, {7 G% W95×184.5cm
1 k9 p7 V! z8 P9 E; j 这幅画是根据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月下独酌》中「举杯邀明月」一句的诗意而创作的。诗中人物是李白自己,画中却改为一位无名女子。 6 I* ^1 {7 h+ A4 A3 q
她独自斜卧,自斟自酌,显得寂寞冷清。于是她突发奇想,举起酒杯,把天边的明月和自己的影子也邀请过来,好像多了两位朋友在与她相酌对饮。可是,尽管画中人盛情举杯邀请,明月和身影却不会饮酒。那么,就姑且让它们陪伴自己,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及时行乐吧。 . z4 t g: d! m$ o m7 m) H! v
后来画中人逐渐陶醉,酒兴一发,婉转低唱,翩千起舞。歌唱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像在倾听佳音;起舞时身影回旋,款款相随,好像与自己共舞。直到酩酊大醉,卧倒在地,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与她分别。
6 ?9 u/ D: z. i" ~; q4 W 最后,画中人跟明月和身影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会。然而,明月和身影毕竟都是无情之物,祇有自己才是有情之人。举杯邀明月,表面好像能自得其乐,其实却包含了无限的凄凉。
7 a- I5 Y7 p. k( v 此幅画作又是画家自我心境的写照,当时画家的父母与丈夫相继辞世,画家遭受到巨大伤痛。然而她却并未沉溺于自己的感伤之中,而是将万般心绪付诸画笔,创作出了一幅既表达一己之遭际,又足以承载着人类普遍情感的作品。
( X) g- d2 @7 m/ e: K; o8 \& |
1 _, A. ~" {+ ?! c
1 G- m7 d0 ~: w《五羊仙女》" Q8 Y7 m6 h9 h7 ^, o, r
2001
% X: j9 c* r! o. p$ W) Q设色纸本: V# x# p6 ?" W1 N
97×185cm
3 V. Q: g3 g* E+ f# ^0 A 广州又名羊城、五羊城和穗城,这些名称都源于一个古老而美丽的传说。
9 h# |4 J7 Q+ @: s' O 战国时期,岭南地区归属楚国。相传在周显王时(前三六八 ﹣ 前三二一年),曾有五位仙人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骑着不同毛色的羊,从南海飘至楚庭(广州古名)。降落之后,仙人们手持稻穗,口诵祝词,祝福广州五谷丰登,人民永远免受饥荒之苦。接着仙人们腾空而去,口衔稻穗的仙羊留在山坡上化为石头。为了纪念这五位仙人,广州人民在传说仙人落脚的地方修建了「五仙观」,供奉五位仙人和五羊的石像。
" B: }8 l2 d: U3 \2 P 画家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五位仙人描画成五位美丽的仙女。她们手持稻穗在天上翩翩起舞,将稻穗纷纷洒向人间。她们把吉祥、富足带给了广州人民。
. @6 h5 M) g4 p7 e3 K8 a0 B 五羊和五仙的传说反映了广州地区种植水稻的悠久历史,也折射出古代广州人民对安定富裕生活的向往。 ! Z( d# x, S) d
; ~& e9 v7 ^/ o3 Z L! l
6 F( B* t8 O6 x5 F8 x' o《西施》
. D) U9 G$ S# C, W% C2004% ~' T- o9 @% m( g: x/ s1 {: H
设色纸本
$ R2 Q0 s" T Z, Y9 y1 T188×97cm
! D4 `' }) J: m- a. B 西施,春秋时期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姓施,名夷光,诸暨(今浙江省诸暨市南)人。诸暨城南苎萝山下,有东西两个施姓的村庄,夷光住在西面,所以叫「西施」。她虽在村野长大,但容貌美丽异常。
; Q7 L/ P, k1 n' w( _( Z 公元前四九四年,吴国与越国发生战争,越军大败。越王勾践被迫向吴国求和,带着王后来到吴国当了三年奴仆。回国后他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发誓报仇雪耻。当时大夫文种向勾践进献了九条攻破吴国的计谋,其中第四条是送美女去迷惑吴王。于是大夫范蠡在越国挑选美女,选中西施、郑旦二人,将她们献给吴王。
; H& O0 R6 Q" p( I) p 吴王夫差非常喜悦,认为越国此举乃是勾践忠于吴国的证明,于是放松了警惕,不顾相国伍子胥的苦心劝谏,专宠西施。西施擅长歌舞,尤其精通弹琴,夫差就命人在姑苏妙香山制造香烛供她焚香弹琴;还修建一「响屧廊」,用以倾听西施的脚步声。西施诱说夫差建造姑苏台,百般游玩宴乐,还怂恿他北进中原争夺霸业,以此消耗吴国国力。 5 D& D7 P2 I+ r9 h8 e4 I" y
公元前四八二年,夫差率吴军北上争霸。越军乘虚进攻,吴国元气大伤。公元前四七八年,越国起兵讨伐吴国,吴国灭亡。 8 h. s) R: f6 U6 C
但是,为越国立下大功的西施的人生结局却很悲惨。吴国灭亡后,越国把西施放在皮袋上任她在江面逐波漂流,最终随着皮袋的下沉而淹没。另一种说法是她被范蠡救走,两人乘船远走高飞,在三江五湖之间自由自在地生活。
) } M9 T: ?3 `0 l: i. m. H' Q' W
; `, L( @# i) N' I; q% B* s
+ d1 i( V& B8 d8 r. A7 Z" a《王昭君》
) `1 c d+ p1 j d* f0 \, |9 W* E4 b2004* M( X$ {5 M: w0 N
设色纸本
, G+ K- c) w# y% }, w% A% D188×97cm
4 \) `4 s U( G* L0 i2 T: d# F6 ~ 王昭君,西汉年间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名嫱,字昭君,又称明君或明妃,南郡秭归(今属湖北省)人。西汉元帝时被选入宫。相传当时汉元帝因后宫美女众多,便令画工将她们的肖像画出,然后按画像选取美貌者。后宫女子为了能得到宠幸,大都贿赂画工,以将自己的容貌画得更美;只有王昭君不肯贿赂,画工便将其丑化,致使王昭君入宫多年都得不到皇帝召幸。 ) {: m+ a5 f# c) M2 B: T
建昭六年(前三三年),北方匈奴呼韩邪单于到长安向汉元帝求亲。王昭君闻讯,主动要求出塞和亲。在欢送仪式上,王昭君丰容靓饰,犹如天女下凡,令汉宫满壁生辉。汉元帝想要留住她,但又怕失信于匈奴,惟有迁怒于画工。这一年,王昭君头戴暖兜,手抱琵琶,向西北进发。一路上她边弹边唱,唱出对故土的眷恋,唱出离别亲人的哀愁。生长在南国的王昭君到塞外住穹庐,披毡裘,食畜肉,饮奶酪,过着牧人生活,心情不免郁闷哀伤。但昭君出塞在汉匈关系史上却具有重大意义。呼韩邪单于得娶王昭君后,封她为「胡阏氏」,并上书汉朝,表示愿意长久归顺。边塞的人民从此得以安居乐业。这一年因为边关无战事,汉元帝遂改年号为「竟宁」。 ( ]$ F6 t2 m: ^* ~7 |
王昭君在塞外,亲自教匈奴妇女纺纱织布,缝衣绣花,播种百谷,深受匈奴人民的爱戴。汉成帝建始二年(前三一年)夏,呼韩邪单于去世,王昭君悲痛不已,上书汉成帝,要求回国。汉成帝则令她遵从胡人习俗,改嫁给呼韩邪大阏氏的长子复株累单于,王昭君只好从命。鸿嘉元年(前二十年),复株累单于去世,王昭君从此寡居,当时约三十四岁。最后王昭君死在塞外。 3 ^4 r( k4 s6 B' d
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传颂,王昭君也一直为后人所敬仰和怀念。在内蒙古呼和浩特旧城南郊至今还保存着完整的昭君墓 — 青冢。4 o/ j0 L- K1 q5 n, f( v# c+ t$ c( v
3 n% ~; l8 r6 E7 M% F
' Z6 ~4 M( L# u d( Y《貂蝉》8 r2 c, D& q% u' X" T4 r' A9 [
2004
- B% j J+ W/ S% j2 {$ K4 I设色纸本
- u2 E0 l2 e% \188×97cm
' W. }& i+ f- {+ u 貂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明˙罗贯中着)中的艺术形象,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根据清代梁章巨《浪迹续谈˙貂蝉》的考证,正史中其实没有貂蝉的名字,只是提到董卓曾经让吕布守卫中阁,吕布却与董卓的丫鬟私通。但唐代人所著的《开元占经》引《汉书通志》却说,曹操在未得志时,曾经为了诱杀董卓而进献美女「刁蝉」去迷惑他。《三国演义》中貂蝉的故事应该是按这一记载改编的。
3 n2 |, H0 q3 f* x- `, |2 b 貂蝉从小失去父母,被大司徒王允收养。王允让人教她歌舞。她聪慧灵秀,有倾国倾城的美貌。东汉末年,皇室衰落,奸臣董卓把持朝政,无恶不作。天下诸侯联军讨伐,却没有成功。王允于是定下连环计,先把貂蝉许配给董卓的义子﹣ 骁勇善战的吕布,然后又献给董卓,用以离间两人。貂蝉巧妙地周旋于董卓与吕布之间,最终致使两人反目成仇。汉献帝初平三年(一九三年),吕布在貂蝉的劝说之下杀了董卓,为国家和百姓除了一大害,而貂蝉的传奇故事也通过《三国演义》一直流传到后世。 1 v H+ n5 x7 X" D# m+ x
) F0 A5 Z5 u1 ]& w- R# y$ I9 S7 {+ s" k `$ S' Y W7 d5 B' Z" e
《杨贵妃》
) C( @( r. H! E; a7 K" s/ v2004) I9 s6 y( }) v2 T' H9 t
设色纸本
0 x( F! c. H' _' c3 b188×97cm
9 E, i: d0 ]" T 杨贵妃(七一九-七五六年),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小名玉环,原籍山西永济,出生在四川成都。十六岁时,被册立为唐玄宗十八子寿王李瑁的妃子。
8 ^6 B' q+ L5 i t/ a; c# k 开元二十五年(七三七年),唐玄宗因所宠爱的武惠妃去世而郁郁寡欢。后宫美女成千上万,但却没有合意的,于是派得力太监高力士出宫寻访美女。三年后,高力士向唐玄宗推荐了杨玉环。杨玉环姿质丰艳,才智明慧,而且通晓音律,擅长歌舞。多才多艺的风流天子唐玄宗一见,非常喜悦,下令演奏《霓裳羽衣曲》,并亲自作了一首《得宝子》乐曲。当晚,唐玄宗在妆阁送了金钗和钿盒给杨玉环,作为定情信物。当时,唐玄宗五十五岁,杨玉环二十一岁。 4 f" K5 l% [1 u1 Y& j# q: O
为了掩人耳目,在他们定情的同时,唐玄宗下旨让杨玉环去当女道士,道号「太真」,故后人又称杨贵妃为「杨太真」。但她却常住在皇宫里。五年后,唐玄宗册立杨玉环为贵妃,而实际地位尊贵如皇后。从此,唐玄宗专宠杨贵妃,和她形影不离,终日沉溺于声色玩乐中,不理朝政。 # b2 l, d) N; s% F, E+ \
杨贵妃的兄弟姐妹也受到了唐玄宗的宠爱,三位姐姐分别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经常出入宫廷;其堂兄杨国忠则被封为宰相。
: y1 j' ? q& c; Q8 c 天宝十四年(七五五年)冬,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七月,潼关失守,唐玄宗带着杨贵妃、皇室成员及百官从长安往西避难,逃到马嵬驿(今陜西省兴平县西),随行将士发动兵变,杀死杨国忠,又逼迫唐玄宗处死杨贵妃,唐玄宗百般无奈,但为求自保,也只得赐白绫令杨贵妃自缢,真可谓「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7 x( e: x) N* S- @' J1 q, Z3 w
, M* [% m( r% f, V* N+ e# v
8 p# Y( f8 _9 B- H: L
《花木兰》* N* t* r. `5 W. W4 t
2004
! n. R0 K, L6 p t9 i1 F3 s设色纸本, _$ U* D0 k) s+ d' i1 \
187×187cm 9 ]* J4 r, o/ L: ~# C' J
花木兰,中国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中的女性英雄形象。《木兰辞》的故事情节大致为:外敌入侵,边关军情紧急,可汗征兵出战,花木兰的父亲也在被征之列,但他年老体衰,木兰的兄弟又还年幼。木兰便毅然抛下手中的织布机,女扮男装,代替父亲参军。战争虽然艰苦危险,但木兰英勇作战,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经历了漫长的沙场征战后,木兰终于凯旋而归。可汗封赏她做尚书郎,木兰并不接受,只要求送她回家乡。一回到家,木兰便脱掉战袍,换回女装,和她一起退伍回来的人面对恢复女儿身的木兰,都惊叹一块作战十二年,却竟然不知木兰是女郎。 0 `( V9 s+ \& t9 G4 G9 J' L- E
花木兰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一直为人们广泛传颂,并成为中国传统戏曲中的经典剧目;花木兰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尽人皆知的女性英雄。作品描绘了花木兰身披战袍、骑着战马的战士形象。她目光坚毅,英姿飒爽,脸庞带上了长年征战的风霜,但仍然看得出少女的娇俏和妩媚,这个勇敢的战士,思绪彷佛不时回到遥远的故乡,回到亲人和伙伴当中。花木兰的少女英雄形象,唯有英法百年战争中的法国圣女贞德与之类似。所不同的是,贞德为宗教信念与保卫祖国所感召,花木兰则是替父从军,并在凯旋之后,重新恢复了女性的身份与生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一体」、「孝道」及「功成身退」等思想观念。 5 R' i6 P* n! ~; {) k) Q# u( h' w: ]
) U0 M& u P$ ~5 s( u
9 u4 D3 s6 X: {- w% N9 l
《冼夫人》
2 [; v2 t3 t7 E1999
: v& T, s8 p$ W; B设色纸本
: |0 V/ }( M& C L9 e0 Z0 J( z0 w184.5×95cm
! g/ a' d9 G% _) p- z* M 冼夫人(五一三-六○二年),中国古代岭南少数民族首领,高凉(今广东省阳江市西)俚族人,出生在一个世代担任南越首领的家庭。据史书记载,她从小就很聪明,长大后多策略,擅于领兵作战。
' C) U, T4 _1 c" V 南朝梁大同元年(五三五年),她嫁给罗州(今广东省化州市北)刺史冯融之子、高凉太守冯宝为妻,从此被称为冼夫人。五五○年,高州刺史李迁仕举兵反叛。她反对分裂叛乱,于是率领精兵千余人用计谋打败李迁仕。冯宝死后,她于五六九年协助陈武帝统一岭南,打败谋反的广州刺史欧阳纥。永宝二年(五六八年),她派儿子冯仆会同少数民族首领谒见陈武帝。她因功被朝廷封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成为南朝少数民族中第一位女将军。陈朝灭亡后,岭南大乱,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她协同隋朝派来的官员到各郡巡视安抚,安定了岭南。岭南各郡都尊奉她为圣母。隋开皇九年(五***年),她又协助隋军打败反隋的将领,迎接隋将韦洸进入广州。后来又平定图谋分裂的少数民族首领王仲宣的叛军。隋文帝因为她的功业而封她的孙子为高州刺史,追封冯宝为广州总管,封她为谯国夫人,并称赞她一生报效国家,深明大义。
# E! q: w' t9 n3 C$ r4 L 冼夫人一生为维护民族团结和中国统一大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广东、广西的许多州县都为她建造了庙宇,称她是「女中奇男子」、「古今女将第一」。
2 y; j; Q+ ^- u: q/ p2 D& @, h4 \& T5 q ~, q3 f9 x+ Q6 m4 g
1 `1 }# B. z* |$ z0 X. z
《香妃》
: w8 n( Q5 E. G/ }9 ]7 I1997- {( r' y: }7 w2 ]& g
设色纸本
* l5 j$ j6 C8 H3 Y185.5×95.5cm
" P: ~/ H! @: E; X/ j8 e% w 香妃,相传为清代西北回部小和卓霍集占的王妃。天生就具有奇异的体香,而无须熏沐,故被称为香妃。她美名遐迩,声及中土,乾隆皇帝也对她思慕已久。平定回疆叛乱时,乾隆嘱咐将军兆惠务必将她搜获。平乱之后,兆惠果然不负皇命,寻获香妃,并将她献给乾隆皇帝。
; U4 H2 q `2 k6 N) q0 [ 乾隆如愿以偿,龙颜大悦,特地按回部风格建宝月楼让香妃居住;又仿伊斯兰建筑风格在武英殿之西建浴德室,以供香妃沐浴之用。虽然乾隆皇帝用尽各种办法取悦香妃,希望消减她的思乡之苦,但香妃早已下定决心不事二主,因此不为所动。她曾经抽出藏于袖中的匕首对众人说:「国破家亡,我早已决定以死报效故主。」众人听了都大惊。乾隆虽也知道她不愿屈从,但又舍不得放弃。
9 o# Y# p, k# g( R% O! { 如此僵持了数年,皇太后对此事也略有所闻,她顾虑到皇帝的生命危险,便打算除掉香妃。一天趁乾隆住宿斋宫,皇太后急召香妃,赐白绫令她自缢。 & Q$ Q) I0 S( l) s- T8 F% ?
' d2 Y3 G5 i% ]2 o# ?8 d M& V" N
, _* f* t" \" f
《秋瑾》
; t- [) ~. G% y) }: N4 F r& J2005* F! S9 r' ?, |
设色纸本
9 E! E, q0 d9 N0 H0 F4 L. U0 S, F% S8 o189×97cm ) F1 t# A z# d% I5 @
秋瑾(一八七七-一九O七年),字璇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4 Y- R; n6 I& w0 i
秋瑾出身于富豪家庭,受父母之命与一个纨子弟王廷钧结婚。婚后随夫进京住了几年,接触到大量的新学书报,受到新思想的熏陶,眼界大开。她痛恨清朝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暴行,决心献身救国事业。 / j+ ]5 v3 M8 \* Y" V
一九O四年,由于与守旧的丈夫隔阂太深,秋瑾终于与他决裂,并自筹旅费赴日本留学。这在当时是惊世骇俗的举动。在日本,她积极参加留学生的革命活动,结识了孙中山、黄兴、邹容、陈天华、蔡元培、徐锡麟等革命志士,先后加入光复会和同盟会,并被推为同盟会浙江省主盟人。一九O六年回国,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杂志,提倡女权,宣传革命。
7 l2 @4 e. ~4 _0 [ 一九O七年,秋瑾回绍兴主持大通学堂。她联络金华、兰溪等地的会党,组织光复军,由徐锡麟任统领,她任副统领,分头准备安徽和浙江两省的起义。七月,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并发动起义,但起义失败。十三日,清朝政府派军队包围大通学堂,秋瑾被捕。受审时她拒不招供,仅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七字绝命辞。十五日,秋瑾在绍兴轩亭口从容就义,年仅三十一岁。秋瑾擅长诗词,作品笔调雄健,感情奔放。刊印有《秋瑾集》行世。
) E4 s/ I% G, F2 z% Q4 `; T5 H% _3 l( X$ ^/ o
) u1 ^! v& b- v8 B/ q2 Y《洪宣娇》2 M: g7 v5 _6 a
2005
, Z2 a8 U1 |" c+ S, G, F0 ^5 D设色纸本$ P) Q0 S: B. z
189×97cm
! S" z& `, n* C/ p 洪宣娇(生卒年不详),太平天国女将领。广东花县(现花都市)人,传说她是洪秀全的小妹。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她原名杨云娇,广西桂平人,被洪秀全认作义妹后改名洪宣娇。 3 O4 t4 V' R5 [9 }1 h
一八五O年,洪宣娇嫁与萧朝贵为妻,两人一起参加了金田起义,洪宣娇任女营将领。永安建制后,萧朝贵受封「西王」,洪宣娇被称为「西王娘」或「萧王妃」。由于她从小学习枪术,能在马上左右剌击,擅长攀山越岭,后来又练得一手神奇的洋枪射击术,率领部下屡建战功,被称为「神枪萧王妃」。一八五二年萧朝贵战死长沙后,洪宣娇抚养遗孤,继续奋战于疆场。 ; n k/ ?8 G6 Z8 H7 Q2 q2 ?! V
太平天国最后虽然灭亡了,但洪宣娇的英姿却长久地留在广大人民心中。
! {5 N% U# H" O5 W6 n& h# s3 H; W/ m, C! w) [, F+ v; r7 N
, a& \: ^9 Q) K. K0 n2 C+ n
《樊梨花》' @ I7 H+ U1 Z# e4 e x8 _' Y
2006
/ C! b3 w2 f2 v' B9 T& g! T" t" i0 p设色纸本
7 C, h, P; W& y9 m1 M' f188×97cm / p' e4 V5 k/ p7 v8 R- l
樊梨花是中国古代民间文学中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子。 / p6 L0 u- i+ M' O
樊梨花原是西凉国寒江关守将樊洪之女。她自幼跟随一位得道的高人骊山老母习艺,历时八载;练就了一身移山倒海、上天入地、撒豆成兵的神奇幻术与武功。并配有铢仙剑、打神鞭、混天棋盘、分身云符以及乾坤圈等各种宝物。 ) h& S. s" V2 I. `; [- o s
樊梨花十八岁时,偶遇薜丁山–唐王朝征西元帅薜仁贵的公子,对他一见倾心。此后,樊梨花开始了对爱情的苦苦追求。为了爱情,她将薜丁山抓了三次又放了三次;为了爱情,她与不愿归顺唐王朝的父、兄决裂;即使这样,满脑子正统思想的薜丁山对她仍持有偏见,不冷不热。后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薜丁山与樊梨花结了婚,却又三次休妻。边关战事吃紧,薜丁山只得三请樊梨花–第一次去,被樊梨花吊起来鞭打,乱棍轰了出来;第二次去,被告之樊梨花已经死亡;第三次去,则是守灵夜哭,情真意切。樊梨花终于被感动,走出来与他见面,夫妻破镜重圆。之后,樊梨花与薜丁山并肩作战,为大唐平定西部立下汗马功劳。
$ w' p. S& x5 Y" K# L. Z 樊梨花富于反抗、勇敢刚强、忠于爱情的艺术形象,经过民间的传说、说唱、小说等不断的再加工、再创作,愈加鲜明、丰满,广为流传。
a/ L# r i9 h, A: c7 t
1 a' ^' ]0 l8 C, P' d+ k- B2 p; ?1 j* B; q3 c
《观音》
: e4 w; U8 |, d3 N' U' h9 E2005: q( m) F8 A- F
设色纸本0 Y) U! m- o. Y5 K' y
189×97cm 2 z8 g3 t0 P/ C1 L
观音,印度佛教诸菩萨之一,梵语意译为观世音,传入中国后因唐代避太宗李世民之讳,略称「观音」,喻意观照世界的音讯,以随时救助人类。它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相传其显灵说法的道场在浙江省普陀县。观音在世人心目中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化身,传称遇难众生只要诵念其名号,即前往拯救解脱。
" Y X) p8 x( H 在佛教中,佛的品位最高,菩萨品位仅次于佛,指修行次第尚欠自行圆满这最后环节的修行者。由于观音曾经发一解救完天下的一切苦难众生方修成佛的宏愿,尽管观音神通广大,但由于人间苦难无穷无尽,所以观音始终未能成佛。也正因如此,观音特别受人民的欢迎,成为人人称颂之慈悲菩萨。
% t; m& P5 z" g; `3 j* l 按照佛教的说法,观音在成为菩萨前是一位太子,在唐以前,观音在中国寺院中的塑像更多地以男性形象出现,自唐代开始,观音才逐渐以女性形象出现,成为佛教中国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其形象一般为手持净瓶和柳枝端坐莲花座中,也有持玉如意的姿态等。它能千变万化,广化众生,又集人间之美于一身,优雅、端庄、温柔、善良,富有同情慈爱之心,它大都寄托了一种美好的愿望,寓意吉祥。观音女神形象的演变深刻地体现了世俗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特点,也体现了中国文化极大地吸收外来文化的能力和惊人的创造力。 4 E' i5 t7 h6 W [- F( ?- P' f
. ]3 T' J& J8 F1 M$ i/ P" m- h& j" P
/ l: Y$ }) |6 a% a3 y& |《妈祖》
2 g, W7 V- [7 y. N! c% z {' m2006- ^$ {: {% `) f% I8 e
设色纸本6 |2 I+ D( C( U
188×97cm # t6 \& o. [- _* Y7 q0 m0 c% a r
妈祖又被称天后,宋代以后被称为海神,福建、台湾等地的民间称之为「妈祖」,国外则称为「中国的女神」。
" H' F: f, v- |$ D4 E z 据宋代史料文献记载,妈祖原名林默,是福建莆田湄州屿人,生于宋建隆元年(九六O年)三月二十三日。据说她从出生至满月都没有哭啼,因此起名林默。她自幼聪明颖悟,精通医术和天文,熟悉水性,并得神人传授法术,能预卜海事。在十六岁时,父兄出海遇上海难,林默在家中感知父兄危殆,施术救助。后父亲得救但其兄遇难,林默孤身一人驾舟于茫茫大海之上寻兄而归安葬。她救父寻兄的孝悌事迹传遍乡里,被尊称为「神姑」。她还常行善济世,救助海上遇难船只,因此深得民间爱戴。宋雍熙四年(九八七年)二月十九日,一只商船在大风浪中翻沈,她救起了遇难者,自己却因精疲力尽而被海浪吞噬,年仅二十七岁,而民间传说认为她当时其实是得道升仙。
5 R9 Z0 A, |1 K7 s 为纪念林默,当地人民在岛上为她修筑庙宇,把她当作海上保护神来拜祭,各沿江岸都有其显灵的美谈。宋宣和五年(一一二三年),宋朝派使臣出使高丽,经过东海时突然遇到大风浪,相传幸得林默的保护,才得到平安。从此,林默得朝廷的褒封,成为官定的航海保护神。此后历代皆有她庇佑海上船只的神迹出现,皇帝皆对她尊崇备至,其封号也从「崇福夫人」、「天妃」、「天后」直至「天上圣母」。朝廷还将其正式列入国家祭祀的典礼中,每年依制祭祀,数百年不断。如此便推动了对妈祖信仰的传播。随着海上交通和向海外移民活动的不断发展,对妈祖的信仰成为航海者的精神支柱,其影响扩展到周边地区和周边国家。据统计,全世界有天后庙一千五百多座,除中国东南沿海各省份外,还有港、澳、台地区以及日本、东南亚等华人、华侨集中的国家。妈祖信仰体现出一种全球华人的巨大民族向心力与强烈的思乡恋土情怀。现在,每逄妈祖诞辰,港、澳、台同胞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华侨都纷纷前往湄州妈祖庙顶礼膜拜。 1 P, q' Z6 `; X" C" A
画家所绘的「妈祖」,刻意以流畅柔美的线条勾勒人物形象,于这一被广泛信仰的女神的庄严祥和中突出了女性的窈窕美丽。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精神与女性的温柔特质水乳交融,让人在感受她神性的光芒同时又不由赞叹女性的伟大。在画作中,另有两个侍立在妈祖身边的神灵,即为传说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二人的陪衬更显妈祖的神力无边。
% t9 Y% _7 D# r; z; H, p0 ]+ k, Q# J% X# l$ n7 [% K
/ @. A3 y7 U* K; W3 j. ^
《马湘兰》
# X- I/ M9 ^4 g% f( E20045 }- F+ v0 {) ^* j/ t9 P) P
设色纸本
/ F) O8 b5 z/ X& @3 H188×97cm
9 |6 `! c2 A8 z+ { 马湘兰,名守真,字湘兰,小字符儿,又字月娇,明末清初「秦淮八艳」之一。 % l7 f& T: g) M) n n
马湘兰相貌虽不出众,「姿首如常人」,但「神情潇洒,吐属风流,见者意远」。马氏生长于南京,自幼不幸沦落风尘,但她为人旷达,性格豪侠仗义,常挥金接济少年。她的居处为秦淮胜处,慕名求访者甚多。 c2 V% V3 h' u* H# W4 i
马湘兰秉性灵秀,能诗善画,尤擅画兰竹,以「湘兰」著称,是著名的女诗人、女画家。马氏在绘画上造诣很高,《历代画史汇传》中评价她的画技是「兰仿子固,竹法仲姬,俱能袭其韵」。在北京故宫的书画精品中也间杂着马氏的兰花册页,她的绘画一直被视为珍品,在中国美术史上亦占有一席之地。在文学上马氏亦颇具才华,曾撰有《湘兰子集》诗二卷和《三生传》剧本。马氏多才多艺,还通音律,擅歌舞,并能自编自导戏曲。在教坊中她所教的戏班,能演出全本《西厢记》,随其学技者,备得真传。她与江南才子王稚登交谊甚笃,她给王稚登的书信收藏在《历代名媛书简》中。在王稚登七○大寿时,马氏集资买船载歌妓数十人,前往苏州置酒祝寿,「宴饮累月,歌舞达旦」,归后一病不起,最后强撑沐浴以礼佛端坐而逝,年五十七岁。马氏死后葬在其宅第,今白鹭洲公园的碧峰寺附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