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 }* q+ F0 E' w* h3 u
- n0 k9 v' X+ |作者:张秀平 王晓明 ; X) N8 @* `) }- I n: ?1 Q
) m% J6 R+ x) X9 y( x( V/ O 有选择地介绍了上起先秦,下迄清末的哲学和思想类著作,历史学类著作,科学医药类著作,地! |4 j# B. T: x( N0 s+ v
理、军事类著作,语言文字类著作。其中既有儒家的经典《易经》、《春秋》、《论语》、《孟子》等) _8 F: q# }4 P
等,又有诸子百家的代表作《管子》、《老子》、《庄子》、《荀子》、《墨子》等等。既有记叙中国! o+ x4 F: g. z
绵延2000年之久历史的所谓传统的正史——二十四史,又有开创新的史书体载的《通典》、《史道》、) w$ d% i. r& |
《文史通义》、《新史学》等等。既有哲学战线上的两军对垒的代表论著,又有军事、医药、科技、地3 k! p$ q6 P; X, ]" L k2 }
理方面的开山之作。多少年来,人们一直感慨中国文献海洋之浩翰,感叹人生之短促,以至皓首而不能
/ m) g1 [ S' ~穷经。本书反复精选,撷取100本书,从其成书的经过,主要理论主张及影响诸方面予以缕述,使读者
: d; n. y, N i5 H看一篇有一篇所得,读一篇有一篇的感想。
9 d, k- S: {, E% i9 d2 Y前言 序
# c4 |! q1 D2 B L- l n# Y1 《周易》 2 《管子》 3 《老子》
5 a0 I$ j) q6 x: x; d4 《论语》 5 《孟子》 6 《商君书》 0 }1 f f6 F' u9 @9 B) t
7 《庄子》 8 《荀子》 9 《墨子》
7 q1 J& s( J" g8 s5 c* Q( f1 f10 《韩非子》 11 《春秋繁露》 12 《白虎通义》
, v0 w5 n4 Z, d0 G8 e13 《论衡》 14 《五经正义》 15 《四书集注》 ( `) c- H2 _) F/ D# y3 ? H
16 《传习录》 17 《焚书》、《续焚书》 18 《明夷待访录》
D; m, d1 u4 u& z# V0 u' L1 u19 《定庵文集》、《续集》 20 《天朝田亩制度》 21 《大同书》 . L0 a$ M8 v9 r5 @5 w# I
22 《革命军》 23 《警世钟》 24 《孙文学说》 ; K! M" `6 o6 T; r9 n8 o) Y7 A0 w
25 《尚书》 26 《春秋》 27 《春秋》三传
& G. [' V( v- U28 《国语》 29 《战国策》 30 《周礼》 2 ?. y" _1 y& ]5 F! O
31 《礼记》 32 《史记》 33 《汉书》 + `( I7 H k9 ~( s- B: \
34 《前汉纪》 35 《后汉书》、《续汉书》 36 《后汉纪》
$ s- |/ f% P u; ]9 X" {9 B, P5 w37 《三国志》 38 《晋书》 39 《宋书》 8 M+ m: J. c) f1 S
40 《南齐书》 41 《梁书》 42 《陈书》 9 q' H! A. A+ b* Z2 S
43 《魏书》 44 《北齐书》 45 《周书》
+ U. v1 b/ @) S( ^- w$ m46 《隋书》 47 《唐律疏议》 48 《南史》、《北史》
7 J; N: |6 ~$ Z49 《贞观政要》 50 《通典》 51 《旧唐书》、《新唐书》 0 O$ e: O7 z7 {& {( Y% b- u
52 《旧五代史》《新五代史》 53 《资治通鉴》 54 《通鉴纪事本末》
c2 {$ Z) T/ I9 n. @$ d55 《通志》 56 《文献通考》 57 《宋史》
5 ^ G. e' F4 N3 B. x- @58 《辽史》 59 《金史》 60 《元史》 ! H$ y0 a# i% Q# g& ~
61 《明史》 62 《读通鉴论》 63 《海国图志》 5 _3 I3 C6 E3 _
64 《列女传》 65 《史通》 66 《文史通义》
4 b' O- @: h: H! a67 《新史学》 68 《考工记》 69 《九章算术》 & D( n; M. b% j6 ]3 j* x, k
70 《齐民要术》 71 《梦溪笔谈》 72 《营造法式》
" {8 m0 G2 s2 v- [8 [+ u/ m+ C73 《王祯农书》 74 《天工开物》 75 《农政全书》
' F6 Z/ m0 m# e- N+ b. ~76 《黄帝内经》 77 《伤寒杂病论》 78 《针灸甲乙经》 ) P; g) m1 C. k; f+ k
79 《备急千金要方》 80 《本草纲目》 81 《山海经》 . f0 q) w2 F' V
82 《水经注》 83 《大唐西域记》 84 《元和郡县图志》 . p7 F$ R* e# m/ g1 ?: F2 C% V
85 《岛夷志略》 86 《徐霞客游记》 87 《天下郡国利病书》 & d" U6 @7 B' G& g8 Q1 w* ~
88 《读史方舆纪要》 89 《大清一统志》 90 《孙子兵法》
8 g, U2 `; U, Q3 J% X: m: X( u91 《吴子》 92 《尉缭子》 93 《六韬》
1 {( ^% h N+ B+ K d94 《唐李问对》 95 《尔雅》 96 《广雅》 " ^' w) V2 R$ Y& ^
97 《说文解字》 98 《广韵》 99 《方言》
b$ x+ Q' H; t# p# |100 《释名》
# h7 ? u( l ]+ O 9 S" j L5 a/ Q# o1 W, q. I z
5 b, {, z3 X* S7 @* D
! Z+ o/ I4 T9 H( Q" E
--------------------------------------------------------) y+ W j7 T5 ?, E" @# @1 W
中国文化经典书目(回复可告诉地址). k# c/ y& T! K' p) e) @5 H7 m; T
T- g2 v8 h$ J. z: u- k2 t经部 十三经(简介) { `) c }6 A) v9 ]0 Z
周易 尚书 诗经 周礼 仪礼 左传 公羊传/ B* G$ d4 A! y' n4 B' `# c
穀梁传 论语 孝经 尔雅 孟子 礼记
* Q' ?/ w$ y! G9 J, \2 V其他
4 w" M5 P# D# i6 A2 u四书章句集注 春秋繁露 韩诗外传 大戴礼记
5 l2 z* @- T; I; o & o$ A8 k/ \. |" t6 C4 f
史部 二十五史 * w* Y9 g3 _- z. V: {; h8 U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南齐书
2 G1 f: [& ?- H# [+ b梁书 陈书 魏书 北齐书 周书 南史 北史 隋书 旧唐书 新唐书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史 辽史
' {5 W# r( t( H' t" q" a金史 元史 明史 清史稿
6 z; H& {: n' r% F- j2 y其他 $ b5 G, \* \* q. N+ ~! {, w" p
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战国策 贞观政要
5 H2 l% \& D: U: O1 f; k逸周书 古列女传 徐霞客游记 大唐西域记
- D; D6 v8 ^8 H7 i$ k荆楚岁时记 唐才子传 通典 东观汉记 $ q3 ^ y4 ] |$ Y% M
前汉纪 后汉纪 华阳国志 洛阳伽蓝记 ( C5 Q& c: b! B
唐会要 唐律疏议 吴越春秋 越绝书 $ p5 z2 c/ Q& X, d/ }
竹书纪年 0 u$ Y. N9 {9 A! p; d4 ]9 v% A
1 Y2 Z* Z2 R/ E; q% T+ B子部 兵书类
9 Z/ n4 U$ u$ y武经七书《孙子兵法》 8 J3 M! `0 ^: R0 L n: @
《吴子》
/ J5 ^& t$ ?( o c* Z《六韬》 9 k- G4 l: i( \' i6 B- _
《司马法》 ' T0 [0 @$ p( |6 ?) \4 m4 F6 P
《三略》
, U$ g5 S7 @7 Z/ `* A5 D p5 M《尉缭子》
. |! ], P' V) V. J: Q/ t: i. f) ~《唐李问对》
% g$ g9 R! Q! e/ i7 T# | 孙武 1 i: U* j! e4 v) w2 u( O
旧题:吴起 [注] & G# N2 ?& ^/ o! ^, K2 t
旧题:姜尚 [注] " m2 I- P6 Q f8 l- a( a
田和 [注] % F$ H% _- m2 t6 N- f7 |" D8 E
旧题:黄石公 [注] ' ~* R. g# C- m' l
尉缭 7 N. ~/ j9 K2 Q" z( q! T
阮逸 [注]
/ n2 ~3 ~9 Z( N5 H. e7 r: I& o ' [. y: e* l/ _
其他兵书 2 g4 b4 _' Q6 i9 n) o
《孙膑兵法》 作者:孙膑 % u+ c$ u |0 b+ y4 U
《百战奇略》 作者:刘基
$ }, M4 ~7 p2 H1 B7 q) a5 G《握奇经》 旧题作者:风后氏
6 }$ F/ j- v" Y+ M《鬼谷子》 作者:王诩
' S; |3 m4 w! s% w* j* @7 V) }1 g《将苑》 旧题作者:诸葛亮
* g; q& v5 e5 c, M- G* a《何博士备论》 作者:何去非 , z' b/ n1 ^2 }3 U& G0 {$ n. v
《三十六计》 作者不详
" V4 U9 `2 v! ~7 v0 K《守城录》 作者:陈规 / z8 z1 \/ W+ X V
《孙子略解》 注者:曹操 3 B2 |8 q+ S) z h
《兵制》
0 z/ r% X0 N+ A6 B. n《阴符经》 b* z8 l$ L" ?( K: |, P$ \
《太白阴经》 作者:李筌
- t9 C7 M# W! n1 q+ D7 v《历代兵制》 作者:陈傅良 0 T# q# p" u2 O
《素书》 5 A+ |$ J8 C3 y6 }7 R9 E& O
《备论》 5 V* _0 R/ E; ]3 Y) C0 R
《乾坤大略》 W7 {' F m' c2 P; Z: T% s
《墨子城守各篇简注》
$ ]. u' ]$ M6 w q6 K3 t( O4 V其他子部
' @! s( E" u c2 p# \1 `# \: D/ @3 f2 H梦溪笔谈 太平广记 孔子家语 韩非子 墨子 ) h- x3 M2 ~' ]! d% S
列子 庄子 荀子 公孙龙子 鬼谷子
: C2 `1 ?" M3 S9 W3 l搜神记 搜神后记 周易参同契 山海经 校注 归田录 $ x6 [ p! `1 T- f$ p! h7 Y/ l
艺文类聚 穆天子传 唐摭言 唐新语 颜氏家训
# q$ }9 U* H% n* E+ J古画品录 盐铁论 弘明集 广弘明集 宋高僧传
' A4 o+ ?. a. k6 c道德经 钝吟杂录 申鉴 论衡 说苑
& \! g( ?6 u5 r8 I- A新语 宣室志 九章算术 吕氏春秋 世说新语
$ l* O) ?! d( L6 H u# H% a黄帝内经灵枢经 黄帝内经素问 备急千金要方 伤寒论注 金匮要略注
: b* _$ l- j1 y' y8 U: W( l难经本义 神农本草经 棋经 茶经 抱朴子内篇 , }5 q. A5 X8 C
法言义疏 风俗通义 鹖冠子 孔丛子 齐民要术
2 n) p' q- ?$ Q潜夫论 人物志 西京杂记 晏子春秋 中论
" `( K% [4 v1 H& W0 G周髀算经 朱子语类 邓子 林泉高致集 山房随笔 / c: `1 j1 r/ t& E/ q. C- ?
( I6 e" y& g+ T
集部 全唐诗 全宋词 李太白全集 乐府诗集 文心雕龙 3 q( Y2 n. y3 U+ _5 i4 g+ `* W
文选 王右丞集笺注 楚辞 楚辞补注 观林诗话
1 L6 x! N/ R$ l0 l优古堂诗话 诚斋诗话 庚溪诗话 草堂诗话 藏海诗话
3 q( h5 z6 E9 M M) k* h! c六一诗话 后山诗话 彦周诗话 二老堂诗话 怀麓堂诗话
8 t# ~3 G, X7 ]0 I沧浪诗话 诗品 诗人玉屑 中山诗话 ) Y+ K, l! |5 k" j$ |1 m- k& m! r
更多古体诗词集……
/ @' Z: b" A1 O" r" E: t ! H+ U I4 I! M. j U7 n' ~
其他 四库全书目录(介绍、史话、乾隆《文渊阁记》) - c: X& l1 O* p7 u" M+ R: m; e
总 目 经 部 史 部 子 部 集 部 考 证) O6 H5 _5 _5 W+ j4 o1 M) \$ o
辑注类
5 T: e0 w# d2 L: g. t9 ~! v3 U三字经 庄子集解 商君书 汉官六种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 $ _- Y# B* X6 @' E
千字文 孟子全译 史记三家注 九家旧晋书辑本 敦煌变文集新书 5 g6 z+ w. I' b$ e
百家姓 老子校释 世说新语笺疏 太平经合校 管子轻重篇新诠
5 T( P; G0 K7 e4 J9 ~幼学琼林 列子集释 新语校注 龙文鞭影 八家后汉书辑注
* U% C- K' m3 z/ k: u! C$ A论衡校释 孙子兵法论正 明夷待访录 裴注三国志 文心雕龙注 6 J& `9 H y$ s# H8 T
古文观止 曾国藩文集 菜根谭 传习录 文心雕龙考异 5 ?2 X/ b, {# J5 G8 ]1 h
增广贤文 曾国藩家书 金人铭 众家编年体晋史 文心雕龙义证
4 b! d' y' f) ?专题类
* F6 p! ?- z _' u历史 军事 文化 诗词曲 图片2 H v( I( Q$ b
古典小说类 ( L$ N9 q% _: s
世情小说 历史演义 历史小说 志怪小说 ! \& M3 d9 M( X* ]9 ~
历史工具类
: f# O/ N$ F) v6 m1 i: a中国历代量制演变简表 二十四节气表 中国历代帝王年表 中国历代纪年表 3 _$ A& A% O- o# j- x# n, F
历代人口的官方统计数 民国地图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表 中国历代疆域图
- w) Y, |& \6 g! c0 u7 N中国历代衡制演变简表 三国地图 古今地名对照 历表(隋之前)
# V3 ^( P- v6 A' x1 Z4 E# k# a中国历代度制演变简表 万年历 - y0 @/ r; F# E2 k/ {4 A
- l2 W" W) D. R7 d6 j- R . Z- D m% C) N( C
3 ^$ q& k8 [: {( ]' J
6 y, n }! J! P) @2 n* y0 q& T, R& `. ~% X; F; D a
[ 本帖最后由 yanshoufeng 于 2007-8-1 10:34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