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19|回复: 0

中国书法流派——元代明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31 20: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宗唐宗晋的元代书法
% J3 b# S1 p4 a: u0 d3 Y  自公元一二七九年元世祖忽必烈灭南宋,统一全国,至元顺帝北走塞外,凡十一帝,历九十余年,是为元代。& Z7 a! S3 v; Z7 ^0 T
  元初经济文化发展不大,书法总的情况是崇尚复古,宗法晋、唐而少创新。文宗天历初建奎章阁,专掌秘玩古物。元文宗常幸奎章阁欣赏法书名画,书法一度出现兴盛局面。赵孟俯,鲜于枢等名家,是这一时期书法的代表。他们主张书画同法,注重结字的体态。但元代书坛纯是继承晋唐,没有自己的时代风格,稍后于赵孟俯的康里夔夔还有些变化,奇崛独出于元代书坛。( ^3 K! O: R2 \$ n# M# H
  纵观元代书法,其成就大者还在真行草书方面。至于篆隶,虽有几位名家,但并不怎么出色。这种以真、行、草书为主流的书法,发展到了清代才得到改变。有元一代书风,仍沿宋习盛于帖学,宗唐宗晋,虽各有其妙,亦不能以一家之法立于书坛,较之文学,绘画等艺术门类,尚显冷落无成得多。: R  W& q$ O0 f# H  d4 J
★著名书法家及作品介绍  y: M. \1 {. e7 m( Z& _
  赵孟俯
0 k: M5 x5 ~3 Y7 V. ]( i- T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雪松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湖州(浙江吴兴)人。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后裔。入元,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著有《松雪斋集》。
* }, D! N! I2 e3 g  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元史》本传讲,“孟俯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赞誉很高。据明人宋濂讲,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此外,他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集前代诸家之大成。诚如文嘉所说:“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所以,赵氏能在书法上获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分不开的。; o9 x2 D9 Z# d, Y8 D: a  Q! |- o, T
  其代表作品有:- R; @1 G' L* a% F( }
  汲黯传! [: _3 N! R5 l" R# s% ~0 ?" a3 z
  汲黯传,赵孟頫作。小楷。他自称《汲黯传》得唐人遗风笔意,而清代冯源深评云:“此书方峻,虽据欧体,其用笔之快利秀逸,仍从《画赞》,《乐毅》诸书得来。”倪瓒也说:“子昂小楷,结体妍丽,用笔遒劲,真无愧隋唐间人。”(引自《书林藻鉴》),用笔不下于智永,虞世南,得称一世之冠。- P; ^3 x5 J% b7 o
  洛神赋4 \, {+ S  x* u& `
  洛神赋,赵孟頫作。行书。纸本。是赵氏四十七岁时所书。其书法运笔和间架出自王羲之,书风清新妙丽,兼得《兰亭》、《圣教》两序的法度。元人倪瓒称此卷“圆活遒媚”,并推赵为元朝第一书人。原作现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
# t2 `2 I& H6 X  福神观记
( c* p1 w8 k& c9 z, E: v
  福神观记,赵孟頫作。楷书。纸本,乌丝方格。全称《杭州福神观记》。是赵孟頫在元延佑七年(公元一三二零年),六十七岁时所书。其书法结体宽博深稳,运笔酣畅圆润,与《胆巴碑》,《仇公墓碑铭》相类。是赵书的代表作之一。: b; `7 B* C: N% Y& S
  兰亭帖十三跋" P- ?4 X# D! f0 h
  兰亭帖十三跋,赵孟頫作。行书。纸本。元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秋,赵孟頫由湖州乘船去北京,时至吴兴南浔镇,独孤和尚送给他一卷五字已损本的《定武兰亭》拓本,喜之不尽,途次舟中不断展阅此卷,多有书学心得体会,皆跋记于卷尾,计十三段,并自临《兰亭》一过。这就是所谓的《兰亭十三跋》。后此件遭火毁,但有烧残本传世,已流入日本。赵孟頫此件是以自家笔法临《兰亭》,临得形神毕肖,生动自然,如见《定武》本的原迹,堪称赵书中的精品。8 v, b. w, a# ?
  康里夔夔
+ Z: D, V) l. c. `  康里夔夔(1295-1345),字子山,号正斋,恕叟,又号蓬恕叟,蒙古族人。《元史》本传称他:“善真行草书,识者谓得晋人笔意,单牍片纸人争宝之,不翅金玉。”他的正书师法虞世南,行草书由怀素上追钟繇,王羲之,并吸取了米芾的奔放,在当时趋赵孟頫妩媚书风的情况下,能创自己的艺术道路。明代解缙说:“子山书如雄剑倚天,长虹驾海。”7 \4 W/ r& h% z; b* v. {
  康里夔夔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的杰出书法家特立于书坛,留下的墨迹不多,有行草书《唐元缜行宫诗》,转折圆劲。其《渔夫辞册》,《草书述笔法》确有唐晋风度。所写的李白《古风第十九首》诗,字体秀逸奔放,深得章草和狂草的笔法。7 ~* A; i# w/ Z2 ?6 L
  其代表作品有:( e) H, `- t- K0 ?% W9 n
  草书尺牍+ V" z' b$ T' T  \' q
  草书尺牍,康里夔夔作。草书。该信札极为精彩,虽草草不工,却笔笔合于法度。疏密欹正,随性所至。写到最后因语长而纸短,越写越密,甚至字里行间时有添加补写,但并不觉得充塞拥挤,相反因字与行间能揖迎避让而显得通灵透气,密而不闷。+ P. m# C; ^; t& u6 R- O- N! c8 @
  鲜于枢
& O- a: r6 d9 @* K  鲜于枢(1254-1322),字伯机,号困学山民,寄直老人,渔阳(今北京蓟县)人,官太常博士,赵孟俯对他的书法十分推崇,曾说:“余与伯机同学草书,伯机过余远甚,极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机已矣,世乃称仆能书,所谓无佛出称尊尔。”二人书法当时并称“二妙”。他的功力很扎实,悬腕作字,笔力遒健,同时代的袁褒说:“困学老人善回腕,故其书圆劲,或者议其多用唐法,然与伯机相识凡十五,六年间,见其书日异,胜人间俗书也。”(《书林藻鉴》)而书法家陈绎曾也说:“今代惟鲜于郎中善悬腕书,余问之,嗔目伸臂曰:胆!胆!胆!”可见他敢于创新的精神。他的楷书有《李愿归盘谷序》,现藏上海博物馆,笔法古朴,结体谨严,气魄恢宏。行草有所写自作诗《大字诗赞》和《唐诗草书卷》,笔法纵肆,欹态横发。
6 V/ `' d$ q6 t: [7 ^4 P  其代表作品有:( @7 N3 O5 i: a& v& I
  唐诗草书卷9 Y6 o, `5 ~  @* h1 Q, W1 U8 M" I* z

4 D% I% {1 C; `8 C8 @4 J5 J9 Y' L  唐诗草书卷,草书。笔法纵肆,欹态横发。他自己说过,写草书要把笔离纸三寸,取其指实掌平虚腕法圆转,写出的字则飘逸飞纵,体态自能绝出,观其草书,确有悬腕回锋之妙。2 C( r) Z% f( |' T6 {% b
  楷书老子道德经卷
# S% W# I9 Y3 P( N/ `: R+ v$ i
, v- I9 x/ u0 z! i) _4 A
  楷书老子道德经卷,从“天长地久”开始,末书“老子道德经卷上”,缺下卷,不具名款。每段接纸有“三教弟子”朱文印。卷后有翁方纲题跋、吴荣光题名、颜世清跋共五段,又“松下清斋”书签。此帖书法学虞世南,体势修长,笔法精美,清爽劲利,是伯几仅见的楷书长篇,当为中年时佳作。
+ F- r7 X9 {+ l3 r: B9 v  临神仙起居帖,鲜于枢作。草书。这是他临写的杨凝式《神仙起居帖》手迹,一方面我们可以对照原帖去发现鲜于枢在临帖时如何达到形神兼备的;另一方面,我们也能体会到只有博临众帖才有可能独立门户的道理。
' X  H/ z$ Y# d: D- ~# S# |  耶律楚材$ v* k# Y" ^; s* {8 r, K; r
  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契丹族,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元史》本传记载他三岁而孤,母亲杨氏抚养教育他,“及长,博及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数术及释老、医卜之术,下笔为文,若宿构者。”卒后追封广宁王,谥号文正。他的书法继承了唐宋颜真卿,黄庭坚书风,以端严刚劲著称。明人宋濂说:“耶律文正晚年所作字画尤劲健,如铸铁所成,刚毅之气,至老不衰。”
  a' s3 n/ y8 B2 F  H$ @+ x  其代表作品是:* L, R6 f* n2 v
  自书诗翰+ g5 z/ w9 h: S+ q0 Y- J  d" K- D- P
  自书诗翰,耶律楚材作,行楷书。笔力遒劲,气宇轩昂,不拘于一点一画的繁缛,呈现漠北泼辣雄劲之气。
- s+ [+ _( |' R! I' Z* M% g* D" `- _$ @3 a
由宋元上追晋唐的明代书法/ W' j3 U# U5 c# ?. R) a( Z
  明代自朱元璋崛起草莽。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至李自成攻克北京朱由检自缢煤山,历二百七十七年。在这近三个世纪中,朝廷诸皇帝都很喜欢书法。明成祖定都北京以后,即着手文治,诏求四方善书之士,充实宫廷,缮写诏令文书等。明代帝王如仁宗,宣宗也极爱书法,尤其喜摹“兰亭”,神宗自幼工书,不离王献之的《鸭头丸帖》,虞世南临写的《乐毅传》和米芾的《文赋》。所以,朝野士大夫重视帖学,皆喜欢姿态雅丽的楷书,行书,几乎完全继承了赵孟俯的格调。
) `! K* s$ n, ~. c9 i; z3 G  明代象宋代一样也是帖学大盛的一代。法帖传刻十分活跃。其中著名的有常姓翻刻《淳化阁帖》于泉州的《泉州帖》;董其昌刻的《戏鸿堂帖》;文征明刻的《停云馆帖》;华东沙刻《真赏斋帖》;陈眉公刻苏东坡书为《晚香堂帖》等。其中《真赏斋帖》可谓明代法帖的代表。《停云馆帖》收有从晋至明历代名家的墨宝,可谓从帖之大成。% y  m! X% T2 ^
  由于士大夫清玩风气和帖学的盛行,影响书法创作,所以,整个明代书体以行楷居多,未能上溯秦汉北朝,篆、隶、八分及魏体作品几乎绝迹,而楷书皆以纤巧秀丽为美。至永乐、正统年间,杨士奇、杨荣和杨溥先后入直翰林院和文渊阁,写了大量的制诰碑版,以姿媚匀整为工,号称“博大昌明之体”,即“台阁体”。士子为求干禄也竞相摹习,横平竖直十分拘谨,缺乏生气,使书法失去了艺术情趣和个人风格。$ ~2 l. a5 I* P4 l
明代近三百年间,虽然也出现了一些有造诣的大家,但纵观整朝没有重大的突破和创新。所以,近代丁文隽在《书法精论》中总结说:“有明一代,操觚谈艺者,率皆剽窃摹拟,无何创制。”
" C) y% J6 M4 P3 B8 D$ Y# p0 c★著名书法家及作品介绍
. H( y- r% G; z: q- x3 ]3 e  董其昌
+ y; e% M6 v  j- x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出生在“二沈”的家乡,自幼就受到书法艺术的熏陶。他曾自述学书经过说:“初师颜平原《多宝塔》,又改学虞永兴,以为唐书不如晋魏,遂仿《黄庭经》及钟元常《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舍丙帖》,凡三年,自谓逼古,……比游嘉兴,得尽睹项子京家藏真迹,又见右军《官奴帖》于金陵,方悟从前妄自标评。”(《画禅室随笔》)由此可见,他对于古代名家墨迹是认真临摹的,在用笔用墨和结体布局方面,能融会贯通各家之长,《明史·文苑传》称他:“始以米芾为宗,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他的楷书用笔有颜真卿率真之意,而布局得杨凝式的闲适舒朗,神采风韵似赵孟頫。草书植根于颜真卿《争座位》和《祭侄稿》,并有怀素的圆劲和米芾的跌宕。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同时他又善于鉴赏,品题书画虽片语只字,也被收藏家视为珍宝。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也说:“书家神品董华亭,楮墨空元透性灵。除却平原俱避席,同时何必说张邢。”( S* z; H1 y8 J* w* w9 O' M) r. x7 a$ x
  其代表作品有:! f& Z0 x. G! y( o! k( ~) I
  草书宋词卷
; D, Q$ Q9 n1 ^! j0 z9 K9 f

& G' l' T6 E) M3 \  草书宋词卷,草书。该作品极富清远散淡的情致。用笔清疏,流畅,意境深远,似信手写来,实则笔法严谨,一丝不苟,孕神采于笔墨之中,使行笔具在法度之内,而无雕琢的痕迹。' K* T* r5 I. x; [1 l# b! S8 w; [
  濬路马湖记
: n+ ^7 c3 [/ i+ J' q  p

: U; l, M$ _$ |; \8 S) N3 V: E) Y  濬路马湖记,布局疏朗匀称,是董其昌晚年之作,所谓“渐老渐熟,反归平淡”,寓生秀于扑茂苍拙,自然洒落。董其昌自评曰:“余书与赵文敏较,各有长短。行间茂密,千字一同,吾不如赵;若临仿历代,赵得其十一,吾得其十七。又赵书因熟得俗态,吾书因生得秀色。吾书往往率意,当吾作意,赵书亦轮一筹”(《容台集》)言中表白其艺术上的追求。清人包世臣云:“华亭受錄于季海(徐浩),参证以北海(李邕)、襄阳(米芾),晚皈平原(颜真卿)而亲近于柳(公权)、杨(凝式)两少师,故其书能于姿致中出古澹,为书家中扑学。”董临古人各家书,面貌雷同,但善于摄取古人用笔和字形结体的巧妙,融和变化成为自己的面貌而免于“奴书”,冲破明朝一代刻意摹帖选古的篱藩,以灵脱挥洒的笔意见世,推陈出新,使人心眼为之大开。% n! V2 E9 h( ]- e5 z4 c: h- U  n
  岳阳楼记
7 H6 z7 L- k3 T+ e
  岳阳楼记,行书。此卷书北宋范仲淹的名作《岳阳楼记》,写于明万历三十七年,董其昌时年55岁,为补福建副使前四个月赋闲时所写。该书笔法由李北海而渐入米南宫,字大如拳,流畅劲健,通篇数百字一气呵成,显出深厚功力,为董氏行书中精妙之品。
  罗汉赞
8 m! C" Q6 X6 j1 N0 x" F! ]8 N$ g
  罗汉赞,行草书,纸本,纵31.1厘米,横631.3 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4 j# H, q) |  L( w- r; D# h$ n  文征明1 D" [# Z; g0 h
  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曾官翰林待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擅长诗文书画,诗宗白居易、苏轼七年,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绘画上,师法沈周,典雅秀丽,与沈周、唐卯、仇英合称“吴门四家”。在书法上,早年受其父知友吴宽的影响写苏体,后受他岳父李应祯的影响,学宋元的笔法较多。小楷师法晋唐,力趋健劲。明谢在杭《五杂俎·卷七》称赞文征明小楷:“无真正楷书,即钟、王所传《荐季直表》、《乐毅论》皆带行笔。洎唐《九成宫》、《多宝塔》等碑,始字画谨严,而偏肥偏瘦之病,犹然不免。至本朝文征仲先生始极意结构,疏密匀称,位置适宜。如八面观音,色相具足。于书苑中亦盖代之一人也。”他的大字有黄庭坚笔意,苍秀摆宕,骨韵兼擅。与祝允明、王宠并重当时。" _! @/ R) ?! q$ ]
  其代表作品有:4 @6 a* S. M' _7 z$ N' A9 S
  草书诗卷; F) R- v- c: ]; G# ?& x; O
  草书诗卷,草书,纸书,高109.6厘米,宽30.6厘米。诗为:玉泉千尺泻湾漪,天镜分明不掩疵。老去常思泉畔坐,莫教尘土上须眉。这是文征明的大草作品,现藏苏州博物馆。
% z. _* [+ Z( O4 W. ^  行书册
; S/ q' ^" v4 D( U" }4 B
  行书册,行书。结体开展奔放,有黄庭坚的神韵,清人梁献说文征明“晚年作大字宗黄,苍秀摆宕,骨韵兼擅”,此书即可为证。6 Q2 z& X6 M, ?% i. z
  湘君湘夫人图9 G8 e& i$ e" f
  此图画湘君与湘夫人,是根据屈原《楚辞·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篇创作的。湘君和湘夫人为湘水之神,或云为尧的两个女儿。作者自称此图仿赵孟頫和钱选,其实是他自己的创作。文徵明不仅擅长画山水、花卉、兰竹,亦工人物,但其人物画极为罕见,此图是他的人物画代表作。人物作唐妆,高髻长裙,有飘飘御风之态。形象纤秀,设色以朱碟白粉为主调, 极其淡雅,用笔精工,线条作高古游丝描,细劲流畅。画面不设背景,作者利用画面的空白,衬托了人物款款而行的动态。格调清古幽淡。) e" @& Y( [9 l% X4 o3 `% I5 A# ^
  祝允明5 [. e2 y8 [7 K# d' l
  祝允明(1460-1526年),字希哲,号枝山,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自幼就聪慧过人,五岁时能写一尺见方的大字,九岁会作诗,以后博览群书,诗文有奇气。他的楷书早年精谨,师法赵孟俯,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其书《出师表》谨严浑朴。晚年,临写《黄庭经》不注重点画的形似,而结构疏密,转运遒逸,神韵益足。嘉靖末的书法家王樨登说:“古今临《黄庭经》者,不下十数家,然皆泥于点画形似钩环戈磔之间而已,......枝山公独能于矩绳约度中而具豪纵奔逸意气。”他的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烂熳。得意之作是《太湖诗卷》,《箜篌引》和《赤壁赋》,流利洒脱,奔放不羁。《名山藏》说:“允明书出入晋魏,晚益奇纵,为国朝第一。”
$ |1 I) ^5 z/ D) z# Q* ~! F( h) w# T  其代表作品有:) ]+ m+ m' }- ~# s7 R
  赤壁赋4 B) @0 J& p% `- G- ^- F5 {: o
  赤壁赋,狂草书。纸本,现藏上海博物馆,内容是宋代苏轼的两篇散文。据考证,此卷为祝晚年杰作,千古绝唱之文,经生华之笔,构成变化万状的“画图”,堪称“双绝”精品。此卷下笔变化丰富,行笔沉着痛快,信手而作,随意而行。正如王世贞在《艺苑卮言》里所说,祝允明草书“变化出入,不可端倪,风骨烂漫,天真纵逸”。结体上也大小相间,修长合度,引领管带,疏密成趣。纵观全卷,神采似行云流水,飞动自然,形迹如行立坐卧,意态朴素。+ x' ^. y! Q! f/ ?) a$ S8 u
  贾至大明宫早朝诗轴( H$ c; i6 L5 e1 f2 t. [
  贾至大明宫早朝诗轴,草书。极具节奏感的用笔以及蕴含其中的无尽的激情,笔势雄健,情浓势足,风骨烂漫。释文: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千条弱柳垂青锁 ,百啭流莺绕建章。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共沐恩波凤里(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枝山
0 v' b( S2 Y. N) {
. E: [6 Z5 i; L7 }4 C. V8 t( X  唐寅' ^5 S; S" v+ Z, Y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29时,乡试第一,故有“南京解元”之称。进京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被革黜下狱,经吴宽保举出狱,妻子改嫁,精神上连受打击。后游历名山大川,专事书画诗文创作,并以此为生。作品中常流露遭受打击后的忧郁之情和消极出世的思想。他以绘画最为擅长,为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明代四大家,又称“吴门四家”。著有《六如居士集》。  b" H; m. E  z! u/ e
  其代表作品是:- T1 O" U7 V( ]$ U
  自书诗词
% @6 S/ H" V8 r! U' p9 P* m
  自书诗词,行书。分“集贤宾”、“锦衣公子”、“山坡羊”三组曲牌。首行书“集贤宾”三字牌名,右上方钤“吴趋”朱文迎首章,未尾款署“晋昌唐寅录,似从汉老兄清玩”,钤“学圃堂印”白文方章,“唐子畏图书”朱文方章。本幅还钤有“嘉庆御览之宝”等内府印玺六方。系清宫旧藏。这幅作品结构慎密、笔法佻动,宽和流丽,秉承唐寅风格。( e: b( y2 Z+ l+ K5 g! ?/ D4 t3 @
  唐寅书法为画名所掩,主要学赵孟頫,此幅更见受李北海影响,俊逸挺秀,妩媚多姿,行笔圆熟而洒脱,唯笔力稍弱,钩挑牵丝绵软,结构亦略趋松散。故王世贞评曰:“伯虎入吴兴堂庑,差薄弱耳。”  {' R6 L* x0 r: L; ]' f# ?) N
  王宠" W9 U4 L$ ]8 a+ m
  王宠(1494-1533),字履仁,后字履吉,号雅宜子、雅宜山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王宠博学多才,工篆刻,善山水,他的诗文在当时声誉很高,而尤以书名噪一时,为明代中叶著名的书法家。( d: f% j# o: [6 e3 {6 p* s% j
  他的楷书初学虞世南、智永,行书师法王献之,到了晚年形成了自己风格,以拙取巧,婉丽遒逸,他是继文征明之后的著名书家。所写诗格调亦清隽可喜,山水画与唐寅齐名,当时称为“三绝”。
( e. I% x4 X2 E9 A  其代表作品有:
% D4 K, o7 f2 X# P$ n  U6 f  送陈子龄会试诗
; k$ G2 u. s9 v8 m
" c) r* k- V; f+ L  ~
  送陈子龄会试诗,小楷。文中“陈子龄”为王宠门人。钤“太原王宠”、“王履吉印”印2方。收藏印钤“秦汉十印斋藏”、“兰陵文子收藏”、“祥伯”、“辛谷经眼”等印。此诗书法极尽涩拙之态,每一笔画均似在牵掣中运行,绝无流动率意之痕,结构亦不求平整,看似散漫不经,实寓险绝之势,而又略带行书法,按王宠楷书的风格变化,当为其晚年所书,为其小楷代表之作。* f- H: r* _- i, G* M4 I- a
  自书五忆歌& A4 I* H, G: W4 }5 n
  自书五忆歌,草书。书卷恣肆纵逸,神彩飞扬。王宠下笔硬挺,只有在转笔的地方稍微圆润一些,所以笔调硬拙峻拔。虽然这是一件今草的作品,但几乎字字独立,字迹又带有章草的笔意,如书卷中的“眠”、“泰”、“裂”等字的捺笔收尾都还保存了隶书的韵致。这件书法是王宠三十五岁的作品,写在质地坚硬的金粟山藏经纸上,更能将王宠起伏顿按、急遽有力的笔法特色表现出来,是他传世的一件精品。6 a3 x$ a2 B) U2 X6 n: T" z
  草书册页
1 ^% s" {3 z& T1 S" ]" O, r
8 u% ]  P9 b* W2 {- P
  草书册页,今草的作品,但几乎字字独立,字迹又带有章草的笔意,將王宠起伏顿按、急遽有力的笔法特色表现出來。! t( i0 M$ ?' V" Z( D+ B
  张瑞图
5 ]6 s/ I, h* E9 R1 g  张瑞图(?-1644),字长公,号二水,福建晋江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官至大学士,善画山水,草书气魄宏大,笔势雄伟。清代秦祖永说:“瑞图书法奇逸,钟王之外,另辟蹊径。”(《桐阴论画》)《评书帖》云:“张瑞图得执笔法,用力劲健,然一意横撑,少含蓄静穆之意,其品不贵。瑞图行书初学孙过庭《书谱》,后学东坡草书《醉翁亭》,明季书学竞尚柔媚,王(铎)、张二家,力矫积习,独标气骨,虽未入神,自是不朽。”
  k3 w+ D; `( r4 h' a$ X  其代表作品是:
( w$ L% X1 ?5 z7 z, B  扇面
! z, s  U; x6 i) w" a8 G
  扇面,行草。该作能把横直笔画密集在一起,纵横牵掣,大折大翻,给人以极少使用圆转用笔的印象。在章法上,他依靠点画的疏密来体现字的节奏感,由于翻折的运用,横画得以突出,加上其行距拉开,形成字紧行疏的特殊行款,黑白对比十分鲜明,与王宠、董其昌的清疏典雅风格不同,大有咄咄逼人之势。
/ |! [+ U3 j/ s+ p3 F2 b3 O' P5 @  宋克
7 S, k1 m& l: C8 {; T/ G3 |  宋克(1327-1387),字仲温,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自号南宫生,洪武初年任凤翔府同知,博涉书史,喜欢走马击剑。《明史·文苑传》称他“杜门染翰,日费十纸,遂以善书名天下。”杨慎评他的真、行书在明代应数第一。宋克直承赵孟俯,他所写的《李白行路难诗》笔墨精妙,风度翩翩。楷书有钟、王法度,但是过于流丽圆熟,当时就有人说:“国朝楷、草推三宋,首称仲温,然未免烂熟之讥,又气近俗,但体媚悦人目尔。”
, e* x$ ^7 \# @8 x  其主要作品有:
8 b5 T) N% F* Y. x* y  唐宋诗卷% p- a6 K) Z6 k+ A% X+ D
; P! _" _( q8 v- v
  唐宋诗卷,今草。是他三十四岁的早期作品,杂有章草的笔意,锋芒毕露而精神外耀,然而也因此遭来“波险太过,筋距溢出,遂成佻卞”之议。不过从每个书法家都应该追求自己的个性这一角度出发,这些贬词恰恰说明宋克的草书具有了强烈的时代感,而所非之处也正是宋克学古能化的明证。: u* E! D+ b5 v0 i- I8 H
  急就章
2 f9 r) _3 F$ w4 ?; X( G+ k
  h% x) D8 I0 [8 w2 A) q' z9 d
  急就章,草书。是他四十岁时临皇象的得意之作,但与皇象的《急就章》又“貌合神离”,给人活泼清新热情奔放的感觉,笔画粗细变化强烈,较之赵孟頫写的《急就章》更为生动精彩,富于感染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1-27 06:36 , Processed in 0.04481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