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如果这是宋史--三百年的沧桑与疑问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6 21: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41)
. b/ \- e) B7 o" T" O  : h# d$ F  g5 {' L4 l1 r8 ^1 P. l: l
  首先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要怎样才算征服了一个国家?& a$ z- g2 y( R: R7 Z; g. f0 l
  相信在每一个时代里,人类都有不同的解释。而在公元965年的赵匡胤和他的部下王全斌的心里,就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针对于后蜀,只要抓住了它的国王孟昶还有太子孟玄喆,就算大功告成了。
0 A' w9 _# z$ `( t% T4 c9 V1 ~  那么现在,就完全可以享受一下胜利的果实了。王全斌和他的部下们决定,在经受了66天的超人类战斗生活后,无论如何都要尽情地放纵享受一下人生。
* |  s: S8 \9 ?" g9 m2 p7 V  而人类的动物性本质告诉我们,自古以来,一个男人的快乐一定会建立在N个男人、以及NN个女人的痛苦之上。王全斌、刘光义两路近6万个超强的、单身的适龄壮汉们会怎样的发泄他们过剩的精力,我想就不用我多说了。* @4 @' t# j$ ^  u
  一句话,中国人有个奇怪的传统,有时对自己的同胞们比外国人还要凶狠,尤其是作为战领军,且在真正的山高皇帝远,做事不负责的时候。据史书记载,赵匡胤就把一个男性需要过分强烈的混帐狗东西押回了开封,无论谁讲情都没用,在大厅广众之下砍了脑袋。
0 Y" j* [- O5 |8 [  但那是在事后,只能是以警来者了。而在事发当时,已经无法收拾。4 P. _+ K5 j1 G7 M: p/ z& {( _4 ?8 r% q
  暴乱首先从一个叫王继涛的人开始。他奉命押送孟昶一家去开封,一路之上他作威作福,而且公开勒索后蜀王室、大臣们,而且对孟昶的宫人不轨。这已经激起了蜀人的民愤,但还不致命。下面发生的事,才真正王全斌和他的士兵们是什么样的货色。
' S( M1 l9 D# |  他们不尊重自己的敌人,蜀兵在他们的眼里就是一群可以随意屠杀的猪羊,而让人无话可说的是,之前也的确就是这样的。所以,当赵匡胤下令,为了安定后蜀局势,且为了增加北方的壮丁,要把后蜀军人迁往开封时,王全斌老大的不愿意。7 ~% L( S: }  J0 Q, P. @
  因为赵匡胤说了――“行者,人给钱十千,未行者,加两月食粮。”
7 C& X- e. n7 N: T' {/ P' N  当时受降的蜀兵有多少,史书中不见统计,但是在稍后的一个报表中却可以清晰地看到,至少10万。那得多少钱啊……王全斌心痛了,因为那可全都是他的钱啊!) L! n! D( y- g* J( \# l
  于是王全斌下令一切从简,赶一群猪羊上路用得着那奢侈浪费吗?在他和当时的宋军眼里,这些蜀兵无非就是一群劳工,有口吃的有口气就足够了。而且这都不算,史书上还有一行字,来简述宋军当时的行径――“王全斌等擅减其数,仍纵部曲侵挠之。”
0 g6 z. u8 Z# b7 l- c  仅仅是“侵挠”吗?- ]7 b6 a- J# r  H: A
  其后果是已经放下了武器,决心投降,且甘愿被迁离故土,去北方当劳力的后蜀军人全部暴动哗变了。忍无可忍,那就无需再忍!他们推举原后蜀大将全师雄为首领,决心向宋朝占领军讨回做人的起码尊严!% Z, v& Q3 x4 s
  王全斌大出意外,他搞不懂猪也会愤怒吗?羊是需要尊严的吗?但他作为全军主帅,还是记起了自己的皇帝是什么人,对他有过怎样的警告。于是他派出了部将朱光绪带了700个骑兵去全师雄的老家招抚一下,毕竟有些仗能不打,还是不打的好,虽然他一点都不怕!
4 m9 l( l% C" w8 X( G1 U0 x8 [  
8 n  g5 l5 \5 y( S# I  连载(142), x6 R- v  X' E6 O  q  k; P, b
  " v$ |- q: }" @; w5 Z2 B
  强将手下无弱兵,朱光绪也一点都没怕。蜀兵算是什么?还敢哗变造反?!还要他去“招抚”……见了鬼了,他带着700个骑兵以最快的速度杀到了全师雄的老家,二话没说,把全氏全族一个不留全都杀掉,再把姓全的举族财物全部充公,之后唯一幸免的是全师雄的女儿。
4 I, t; D. {2 N9 r  全师雄,你的女儿还是蛮漂亮的嘛……呵呵,我要了。
0 V. l4 h6 w8 w/ E% W  悲愤到极点的全师雄痛不欲生,他和所有的蜀兵都看到了,宋朝人根本就没把他们当人来对待……后悔,痛悔交集,为什么当初会那么轻易地让宋朝人杀进来!! J2 S3 |- A" W+ U6 u+ s9 b5 Y
  造反!全师雄率领蜀军以空前的决心和战斗力马上就攻陷了彭州(今四川彭县),杀了都监,更杀光了守城的宋军。然后全师雄自称“兴蜀大王”,号召全蜀一起反抗宋军,把宋朝人赶出去!3 G' i: e, `" s
  史称全师雄置僚属、署节帅,分兵战领灌口、新繁、青城等战略要地,屦战屡胜,很快就兵临成都城下。这时候宋朝人怕了,王全斌怕了,整个军队连同开封城里的赵匡胤都惊慌了。他们这时才清醒地意识到,他们还是客军,身在异地,而且无险可守。
  V' v0 o0 q% @& Z: D  D  怎么办?形势继续恶化,就连宋军兵力最集中的成都附近,各州县都纷纷起兵响应全师雄,已经达到了17个州,而蜀军更是迅速发展到了10多万人。
7 B- `( B, \: w  羊……变成狼了。五代十一国里长大的职业军人王全斌彻底冷静了下来,经过慎密思考,他做出了一个当时被全体宋军所拥护的“英明”决定。当时成都城内还有后蜀降卒27000余人,把他们马上骗到内外城之间的夹城之中,全都杀了……以免蜀兵里应外合。
3 n& J. u  H1 T& @$ ^, s* S1 M  之后蜀人就都疯了,这就是所谓“仁慈”的宋朝人……这还是人吗?!从此之后,宋人的安抚、利诱、许诺等等等等完全失去了功效,只剩下更加赤祼祼的刀枪厮杀你死我活。整整两年的时间,蜀中之乱才彻底地平息下去。其间真正居功至伟的,再不是以66天超神速破蜀的王全斌,而是之前名不见经传的刘光义,以及曹彬。0 t2 p8 K0 B5 X/ I7 I! l* X8 F
  66天平蜀吗?不,是整整两年!, g2 `0 j0 Y3 y4 `) f4 D
  而且由于全师雄等人绝不投降,拒绝招抚,平乱之战完全是彻底剿杀。从此以后,蜀人与宋人结下不解之仇,天府之国再不是中原皇室在危难时天然的避风港了,就在短短的十几年之后,这里再一次暴发了规模更大,让整个宋朝震惊恐惧的民众暴动。让四川真正成了宋朝人的噩梦。' a  M) ]9 H1 _$ d. ~7 W# l6 O
  当两年之后,王全斌再次回到赵匡胤的面前时,相信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钟会、邓艾,还有40年前的郭崇韬,都是他的榜样,甚至他们的活儿干得比他利索多了,也没逃过一死。那么他呢?
5 l" Q+ L2 y- U+ A, Y# \8 N  赵匡胤的脸色一定是铁青的,他面前的这个混蛋只是为了些贪婪和兽性的快感,就整整耽误了他两年的宝贵时光。其间不光是钱财和军力的浪费,而且有多少机会他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从面前溜走……四蜀不靖,他不敢别处发力!
9 i' p% X: `6 p. C, _  那么杀了他吗?朝廷公议平蜀将帅的功过,王全斌按罪当斩。但赵匡胤的决定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令王全斌退还脏物,贬其官为崇义军节度使观察留后,随州安置。其下其他有罪将官依此例降级处罚。. ]! D8 `0 ]+ C: p/ p- B+ E
  竟然只是相当于严重警告,留用查看。* J, }. y, N, e8 {0 V3 G# K
  这时有人会想,这是赵匡胤还在用人,想让王全斌再次出力吧。可是从此王全斌却在历史舞台上彻底谢幕了,杀之无助挽回什么,只能留下和李存勗等人相似的名声。这是赵匡胤从来不愿去做的。9 F' j, |" b' o: v1 D" u
  这更是赵匡胤在两年的蜀乱期间,没有派人入蜀替换王全斌的原因。只要把事情办妥了就好,激起更大的乱子,甚至逼迫王全斌在蜀中自立为王才犯不着。
1 F( a# f) L. F; F  A4 M4 T  好了,现在相信全天下的人都看到了,胸襟宽广的赵家天子决不会为一时之怒而杀人,更不会因为长久的怨恨失去理智。他是个善良的完人,大家可以放心大胆在他的爱护下生存。至于曾经“遗憾”过的后蜀……人生就是由遗憾组成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5-26 21: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43)8 }# P6 M+ x& J$ |
  - r( v" _/ j" H) m) N; d
  事实上,在这两年当中,赵匡胤时刻都坐在火山口上,稍有不慎,就会灰飞烟灭。危言耸听吗?那么请回忆南唐是怎样由盛而衰的。
5 l! w0 V: L! `* ^4 o  是李璟贪多务得,攻占闽、楚,耗费国力,更分散了兵力,最后遇到了柴荣,结果就不可收拾。而赵匡胤正是走上了这条老路。
, h$ N# y9 I# }, H6 m  X  好大的后蜀,46州240县53万余户,那是多少个“闽”和“楚”?而加上他之前还吞并了“荆”和“湖”……新兴不到10年的宋朝有那么大的消化力吗?
4 L6 _. N) t1 z( @5 g* A4 Q  但不管怎样如履薄冰,赵匡胤还是挺过来了。而他用的办法,却不是小心谨慎,紧守国门。而是主动出击,让四下里所有的邻居都胆战心惊,时刻处在他的威吓之下。这有点像是活腻了找死,不过兵法有云――事急用奇,兵危使诈。有些时刻就必须得打肿了脸充胖子,倒驴不倒架。
& B8 N, P' ~( |& @: A1 @) l  不然,你总不能要赵匡胤带着烟酒糖茶,去找人送礼聊天套近乎吧?
% c% M& I8 r8 y  t! h/ K  对付南唐,赵匡胤是给了个甜枣之后紧接着又抽了李煜一记响亮的耳光。甜枣是满足李煜吃斋念佛的特殊愿望,给他送去了年青貌美的小和尚;那记耳光就是马上在长江边上不断地训练水军,摆出时刻杀过江去的姿态,吓得李煜每天再给佛祖加磕了不少的头。以至于他的大将林仁肇等人看破了赵匡胤的虚实,鼓动他主动出击,他都没那个胆子;
4 R/ S* s2 A, E6 k" o  对更远一些的南汉,赵匡胤的办法更加直接,他早在王全斌入蜀之前,就派出了潘美攻克了南汉的郴州,以彻底的暴力让远在广州的暴戾青年刘鋹自愧不如,不敢妄动;! }+ F& T( ^6 n) t9 p2 ~; ]
  而相对于南唐的近邻吴越国,却不必担心,它的国君钱俶是个妙人,而且早就是赵匡胤的天下兵马大元帅了。历史证明,他们始终都亲如一家;
! B6 O, w% S1 i6 T/ T  最大的问题仍然还是在北方,北汉和契丹。北汉,这个不起眼的小国是一颗崩牙的铁蚕豆。当年的李筠看走眼了,这块没肉的骨头硬得可怕,终赵匡胤一生都没能啃动。而轮到了赵光义的时候,北汉终于陷落了,可是也因此耗尽了当时宋军所有的士气和精力,紧接着就是空前的崩溃式灾难。- y. N7 _# q  `8 _- }& ]
  那么该怎么对付它呢?打?想都别想,证明了多少次了,刘钧立即就会回击;和?小心刘钧看出了破绽,马上联络契丹入侵……契丹,那可不是好玩的。该怎么办呢?必须临之以威,却要精确把握尺度!
# ^& {; v) o( h6 D( `# [) ]  思前想后,赵匡胤给北汉的刘钧带去了一句话――“君家与周氏世仇,宜其不屈。今我与尔无所间,何为困此一方人也?若有志中国,宜下太行以决胜负。”
3 B3 [/ i) Q" O  |, G% S  不单纯地示好,更不虚言恐吓,很理解你一直打仗的原因,并且再次邀请你出兵决战!只要你――有志于中国。
) u, @4 W9 f2 E* Y" }! C  然后赵匡胤就开始了等待。他相信,与其歼灭北汉多少士兵,攻占它多少城池,都不如直接打击刘钧的精神信心,更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M; N+ d/ T+ s" Q/ u
  4 N) v3 w  H6 |( K% |; A- P
  连载(144): b8 l6 V: |# }
  9 h; k. {3 m; F
  刘钧的回话很快就来了,出人意料,北汉国王的意兴很是萧索苍凉――“河东土地甲兵,不足当中国之十一,区区守此,盖惧汉室之不血食也。”
9 Y. }- y! p! n# K  我只是想在北方这么一块小地方上祭祀祖先而已。
% ^2 |, ~- A0 _# Q5 k  赵匡胤笑了,原来如此,下面的就容易了,顺水推舟人人会。他笑着对刘钧的使者说――“为我语刘钧,开尔一路以为生。”
0 W" P# l! t1 ~4 p+ b4 g, @; U  既然你说得这么可怜,那好吧,我给你一条生路。并且宋史记载,就因为这次问答,赵匡胤“故终其世,不以大军北伐。”但是请注意,我绝对怀疑这句话的真假。理由同下。3 y# {, a: R2 k; ~$ z/ b
  看到这里,我想大家都已经明白,赵匡胤在王全斌“平蜀”的这两年里过的是什么日子,那么历史上一个极著名的典故的真假就可以不辨自明了。/ u' M+ B' I% x4 M
  即所谓的――“宋挥玉斧”。
) ?3 R4 i9 g) k  史书上记载,王全斌进驻成都,俘虏孟昶之后,曾经把南疆地图快马加鞭送进开封,向赵匡胤请示是否还要继续向南进兵。而赵匡胤用手中片刻不离的玉斧在地图上大渡河一带挥舞了一下,说――“此外非吾有也。”就此把大渡河以南的大片中华故土扔出版图。; e- v4 S2 c7 b" l" [
  于是大理国就此合法。
) J2 w3 |  A6 V( f* X# m  此后宋人还对此大为赞赏。因为――“……艺祖画大渡河为界,故历150余年无西南之边患,今如若在此以南建城立邑,如蕃夷一旦有贰心,边隙即开,非中国之福也。”这是当宋徽宗时,有人想在南疆筑城,以便与大理国“互市”贸易时,一位大臣的廷议奏章。5 u' U% N; G# Z$ [* O$ g
  而更经典以及官方的说法,却是赵匡胤博览史书,知道唐朝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出兵征讨南诏,所以,为了不灭亡,宋朝应该根本就不要南诏。
9 J/ @! q' W/ A8 c  多么高深的理论啊,多么明智的选择。可如果这么说,有鉴于后晋是因为与契丹相争才导致的灭亡,那么宋朝为什么不马上接受教训,向契丹称臣纳贡伏低作小,或者干脆也当干儿子来保个长久平安呢?
4 n: u( F/ q4 o  j- r+ ^: g  不多说了,宋史就是这么的奇妙,而更奇妙的还在后面。当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或者还有另的什么家吧)的光芒耀眼的司马光先生出现后,宋史就更让人啼笑皆非。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与事情发生的年代越远,事情发生时的具体情节就记录得越细致逼真。
4 X+ R- H( |0 `( R8 ^  这与我看过的一部《历代高僧传》上的记载正好相反,那些神奇的圣僧们的事迹就比较符合事情的发展规律――越是年代久远的,就越是神秘莫测,而越到了近代,叫得出真名的,人们还有记忆的,就越趋向于平凡的人类。
6 d0 a# a, [6 \; V/ o: Z! w! j  闲话说得太多了,回到“宋挥玉斧”。其实多简单,孟昶被俘,几乎马上就押送京师,紧跟着就是蜀兵造反,王全斌和赵匡胤都时刻在刀刃上站着,还敢想着再去打大理?真是疯了吗?何况当时中原还有大片的土地没有征服,江淅、两广,甚至太原,哪一个不比南诏小国大理重要?
. S1 Q7 I. Z% d  可宋人就是要说谎,你有什么办法?6 T5 W# a3 i$ b3 x
  但这都与赵匡胤无关,他在全心全意地注意着国境周边的动静,“先南后北”,这是柴荣和他都公认的基本国策。但是计划永远没有变化快,当机会来临时,你能任由它随便溜走吗?
3 K) B! U4 o, Z/ p  一连串的死亡突然来临,首先是北汉的皇帝刘钧突然死了,继位的是他的养子刘继恩,不过在血统上来说,这个养子本来是他的外甥。8 ^- y8 M: O7 Y# z
  然后是宋朝国内,曾经的军中第三号人物,成德节度使兼侍中韩令坤死了。大业未就,良将凋零,赵匡胤曾经的战友慕容彦钊和韩令坤都先他而走了。
  t6 f- T" V' C% {  再之后,死的是一位权势地位都在赵匡胤之上的人物。这个人的死亡,给赵匡胤以后的岁月带来了太多的变数。历史可以证明,如果赵匡胤能早知这些,他一定会天天上香祈祷,让这个人多活几天。
! k. v# S8 [* X  y  在这些声名显赫的当世豪杰人物的死亡中,还有另一个本来默默无闻的人也死了。这人姓柴,叫柴守礼。生前的官不小,是宋朝的太子少傅,不过一直是致仕的。而死后赵匡胤也派出了专人为他治丧。
9 y* n! G0 v% D9 ~0 |  这人是己故的后周世宗皇帝柴荣的生身父亲。9 o) _7 h% |9 `# u' G+ A
  十年英雄老,逝者如斯夫。还有人记得柴荣吗?和他那波澜壮阔,史诗一般的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08-5-26 21:36: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45); w6 z4 ?# `- X+ X% M: x7 R: }
  2 P7 p) n) y8 h  F- ~. ]* D
  时光这时进入了公元968年,抚有绝大数分中原,一小半江南和整个西蜀的大宋皇帝赵匡胤又开始了沉默。没有人打扰他,不知情的不敢,知情的给他安静,因为他又有了一个快乐的烦恼。
, F3 g: e$ I+ b" l8 H( i  北汉的刘钧死了,他应该怎么办?" m* }1 D; a$ a( b- t2 U
  作为通过信,聊过天的好朋友,似乎应该派出治丧委员会,专程去太原来个亲临吊唁才好。不管真诚与否,这都符合他一贯的仁义有礼的长者形象。而且,“先南后北”嘛,现在也应该对北汉好一点。- b4 ~3 g* v" u  r4 ~
  不过……事情另外还有点内幕,让他的心痒手更痒。
3 o4 i3 R: P. f9 ^4 w  首先,是赵匡胤有钱了。就在这一年的稍早些时,他有了著名的“封桩库”。这就是平蜀的好处,想像一下吧,孟昶在后蜀经营近30余年,富贵到连夜壶都用七宝装饰,其它的东西是什么级别?更不用说在古代可以当货币通行的锦缎之类了。
# t+ p$ V4 e, b, _0 e  而有了钱,才可以做更多的事。比如说,可以再次发动战争,给士兵们发放军饷……但是还不能忙,沉默中的赵匡胤在不断地问自己,下一步到底要怎样走。* ~# Y  Y2 I! N" D$ h( F9 y, C
  因为,他每时每刻都要想,自己到底要走到哪一步。
/ M& R: T7 x, {, y  回首前尘,当他发动陈桥兵变的时候,无论是他本人,还是他的拥护者,或者是他的臣民以及敌人,有谁能想到,他会走到今天这一步?3 v7 b9 q+ Y; g* m" h$ q5 J1 e
  除了拥有了柴荣以前的天下,居然在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吞并了荆、湖,平定了后蜀!天啊,他的效率竟然比烈火一样的柴荣还要快。而且,这样的势头还在旺盛地升涨中……但是,赵匡胤自己知道,从最初的开始时,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不是一个短暂的过度性的角色。7 D4 @" V! F* I; t% d
  他的篡位,以及他平定“二李”之乱,一点都不血腥刺激,一点都没有强悍暴戾的影子。看不到一点强者的影子。软绵绵,混吞吞,一反常态――对了,他就是五代十一国里的一个怪胎。5 R2 j. P( j4 O, |$ D
  每一步走来都是小心翼翼,每一项国策的改动,都是为了心里时刻存在的不安。毕竟他不是李世民,天可汗从开始时就奔着天下宝座而去,那是从天性里就有的争霸之心;他也不同于后来的朱元璋,那是个没有退路,只有造反到底才能谈到基本生存的人……他赵匡胤只是走一步算一步,在机会和命运之前,总带着三分的被动。0 b% S; [- X9 C2 \5 g% O
  而且从心底深处的精神内核来说,李世民之所以成了天可汗,除了与生俱来的雄才伟略之外,他身为将门之子,从小就雄霸一方的成长经历也让他从心底里就是个“贵族”;而明太祖出生即饥寒交迫,父母双亡,人世间先亏负了他,他才无比凶狠地对待世间万物――从争霸到治天下,从来没有妥协温柔的时候……可赵匡胤不同,请留意,他在21岁时,决定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离家出走前,品尝过真正的平民的乐趣。
: ?) s8 ?, K4 `. o% h- ?  所以,他心里的天堂是平静的,是无争的,是一个非常和谐富足的温暖人间。一切的努力,都为了这个目标。6 ~# h  A, U5 T) ]7 _9 ^
  所以,当再好的机会出现时,他都要仔细地思量,再思量……
/ Q4 B3 ]6 O. O# @5 M  * ?$ h, C( J3 V8 v: c
  连载(146)
$ ~4 `& E% K; b: A  . l& \- J1 t0 M) ?8 n  t0 A
  赵匡胤继续沉默,苦苦地思量,无尽的沉默,到底应该怎么办?!现在北汉的皇帝已经是刘钧的养子刘继恩了,这是一个机会,极好的,不容放过的机会。3 q# I8 X! L, O/ c
  不是说赵匡胤急着学当初的刘崇,趁着郭威刚死,来拆柴荣的台。而是说,这里面隐藏着一个极大的秘密,在时刻的诱惑着赵匡胤,让他每时每刻都想着出兵讨伐。可是,却要顾忌到自己的基本国策――“先南后北”;还有就是,更远些的契丹。. w* B; H0 ^1 U8 E+ _- ^7 n
  契丹一定会管的……但是,诱惑实在是太大了,此时此刻,全世界的人加在一起,连他在内,一定不会超过5或者最多是6个人,才会知道那个极大的秘密。) O3 d% q9 W* w
  三个当事者,加赵匡胤本人,加赵普,而那个猜想中可能会知道的,是赵光义。
* L9 A+ X1 i, ^% i: h# \6 |  时间不等人,每分每秒的流逝都意味着那个可能获利巨大的秘密的流失。终于,赵匡胤一跃而起,决定了!火速出兵,讨伐北汉,理由是――为死去的刘钧讨还公道。" F. H# K9 X  q  V
  刘钧有近十个亲生的儿子,从大到小一应俱全,可皇位居然传给了实际上是外甥的刘继恩。这里面肯定有阴谋,我不能不管!+ }5 z: H. l# e0 ^0 M
  必须快,为了速度,赵匡胤命令距离北汉最近的昭义军节度使李继勋为河东行营前军都部署;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党进为副都部署;宣徽南院使曹彬为都监,率领河东诸州精兵分潞州和汾州两路北征,目标直指北汉的都城太原。1 F9 z+ P8 Z: F/ {9 ?7 U
  赵匡胤给他们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快,只要你们能尽快地攻到太原城下,你们就会有极其意外的收获!但是现在一切都不许问,马上执行!
( i: H: Z& M" L4 g2 v  就这样,李继勋等人带着满脑子的问号,开始了向太原城的冲刺。一路之上,决不恋战,只为速度,连克北汉军寨,夺取汾河桥,直逼太原城,并且立即攻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一把火就把太原城的延夏门给烧了。
$ ?9 p# i9 n- q# `# a  ~8 a8 O3 c  但是直到这时,赵匡胤所许诺的那个奇迹一般的收获也没有出现……怎么回事?李继勋等人在太原城墙下面面相觑,不知所措。接下来做什么?等待奇迹?还是玩命攻城?
9 _  O; v' Z) s2 C, v# |) Z( M  答案是,攻城。9 I  x) d/ `0 P: s& g9 z
  只能是这样了,不然还能做什么?但是他们不知道,这时远在开封的赵匡胤的心已经凉了。机会失去了,7月份刘钧死的,经过密报及思考,他在8月份就派出了大军,不能算慢了。而李继勋等人更快,他们在9月份就攻到了太原城下。2 X/ [/ G+ E8 c' c* T9 R* S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攻到了北汉的中心所在,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再被指责。* u1 b6 M  {2 ?; r7 ?1 U
  可是,机会还是没抓住――还应该再快一点才行!因为,就在这期间,北汉的皇帝就已经又换人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5-26 21: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47)% |) S8 R( M* I2 h% i
  
8 a, l4 D) Y3 q' U  现在当选的是刘继元。他是刘继恩的亲弟弟,也就是说,仍然不是刘钧的亲生儿子。那么刘继恩怎么了呢?他过分的疼爱这个弟弟,把皇位都拱手相让吗?
- C+ U( N- T& ?3 Q  当然不是,刘继恩已经死了。就在这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里。
1 D4 t/ o$ q3 }1 [# ?4 W5 o  事情千头万绪,但是要从头说起,就要先提一下北汉的原宰相,那位道法高深的前武当山真人郭无为。
- o8 Z3 X, r( _0 I* m' Y+ `  郭无为,他以前的职业真的是一位道士。在道教的圣地武当山修炼,按时间辈份论起,300多年以后才出生的绝世高人张三丰还是他的晚辈。
. k5 S2 A7 D9 Y. w  而他的人生哲学也绝对的与众不同,他认为,当一个神仙的全部目的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风光的下凡。于是他从武当山上飘然而下,找到了当年的郭威。郭威非常欣赏他,但是郭威身边能人太多了,还记得王峻吧?只是一句简单的警告,就把郭大真我的美梦打得粉碎――在乱世之中,要小心突然出现的纵横家,来历不明,能力越大,为害就可能越烈。7 A& C% w- m# O: ?/ ^  s
  郭威恍然大悟,于是郭无为只好另谋高就。他带着对后周王朝深深的失望,找到了郭威的死对头刘崇,从此就在北汉平步青云。到了刘钧的时代,他已经是北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同平章事,也就是宰相大人了。而且他还在北汉的朝廷里找到了一位堪称志同道合,从出身到政治愿望都极其相似的好同志。2 H  g4 x+ [/ \$ |
  前五台山高僧,现任北汉鸿胪卿继颙。
& d/ s# b) ~$ f0 |+ s; c  两个人亲密合作,把持北汉朝纲,直到刘钧死了,刘继恩继位。这时郭大真人虽然一手遮天,但眼看着北汉一天天的衰弱,而南边的大宋却一天天的强盛,他不禁越来越后悔当初为什么会那么轻易就离开了郭威――唉,人在第一次找工作时都是年青气盛,不知珍惜啊……唉,年青!幼稚!3 t/ [2 U. b0 g* Y) @
  而且这么多年以来,北汉时刻都受着契丹的压迫剥削,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罩着你,你得交保护费的!何况契丹人从来不给自己的士兵发军饷,有本能就自己去抢。可富得流油的宋朝离得太远,怎么办?只好时常拜访紧挨着的北汉……这就是郭无为眼前的世界。
, v9 r/ h' s8 Y& A  隔岸看风景,大宋实在美。他深深地觉得,二次创业的时候已经到了。而一个叫侯霸荣的人就在这个时候出现在了他的面前,让他的愿望有了成真的可能。" W3 M4 _! B- }
    k! l0 ?, j( f  b* ?& Q
  连载(148)  M1 ^, V* d3 a$ I/ q7 S4 Z
  ' C4 ?$ U* p7 b+ t; s; c
  侯霸荣,据历史记载,他以前也是北汉的人,具体官职不详,但在一次战斗中被宋朝俘虏,此后他忍辱负重,心怀故国,居然又成功地单独逃回了北汉。
+ h0 d4 ]0 @4 K# j  这在当时可实在少见,他立即被北汉视为正面典型重点宣传,来感召民众多来点乡土情结。
# _" G0 x+ B0 ^- I  而这人在某一天,和郭无为单独见面之后,就被选为北汉的供奉官。这个官职不大,但是可以随时在北汉王廷出没,成了当时刘钧的随身近臣。而经过侯霸荣的介绍,又有一个叫惠璘的人,也由郭无为推荐,成了另一名供奉官。# Z3 H- E9 C+ W
  就是这三个人,郭无为、侯霸荣、惠璘,让赵匡胤改变了己定的“先南后北”的基本国策,在刘钧刚死的时候,迅速地向北汉出兵。
2 z' u/ \* {: u0 O0 E& r6 i: u! @  因为他们许诺,只要宋朝大军兵临城下,就能迫使刘继恩出降,不然,就发动政变,把刘继恩推翻。
3 l, s5 r' v1 H+ e7 f, E- \  赵匡胤经过慎密分析,得出结论,这是完全可能的。第一,郭无为在北汉经营多年,党羽众多,有这个造反的实力;第二,刘继恩以外系继位,此前并不是王储,真正的亲信党羽还没有培养出来。何况刘钧还有那么多亲生的儿子,白白丢了王位,哪一个不眼红想拼命?所以只要有人扇风,就一定会点起火来。) K+ E- J8 {$ b8 B4 P
  那么还等什么?等着日久天长,刘继恩把位子坐稳吗?于是火速出兵,但还是晚了。可是在快慢之间,还另有说法。确切地讲,不是李继勋等人慢了,而是郭无为和侯霸荣太快了。
5 I& M5 l2 z2 D. y. T9 @  但他们也是迫不得己。
' s, \2 c; r4 r3 ~( M6 O" r/ L  新上任的刘继恩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遗憾的人,北汉的国力,和当时的形式让他没法证明他自己。但是他已经非常努力了。上任之始,他就知道危险在哪里。他的举措是,给当朝宰相郭无为再次升官,加封其为司空。并且在当年的9月10日晚,在皇宫里大摆宴席,宴请所有的大臣。
. e$ l+ G+ R& F* g" \2 e5 o$ G; G  当天晚上,每一个臣子都到了,新皇帝第一次请客,谁敢不给面子?可唯独缺少那位惯例性的主角,北汉朝野第一人,郭无为。他请假了,理由是病了。
- ~& ]/ b( b4 y% v, k  在场的人都相视微笑,心照不宣――解气哈,他郭无为也有今天。人人都知道他得的是心病。因为新皇帝明着升了他的官,让他当了个什么“司空”。但是已经明升暗降,把他的宰相给免了。这时候想必是又生气又害臊,不好意思来喝酒吧!' w) G1 F# I3 f3 V  m2 w
  于是当天晚上,所有的臣子们都喝得非常到位,非常尽兴。可是,他们也因此没有发现,就在他们欢庆郭无为终于倒台时,他们皇帝陛下的脸色也非常的难看。- v' p+ a. ]2 ]3 D: x% D
  因为,这个宴会,本来就是为了郭无为而专门招开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宴会上直接砍下郭无为的脑袋。
 楼主| 发表于 2008-5-26 21:37: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49)0 G; @& k' B% A8 a% h3 O" v
  
" U5 h* c" C, w; z, \  夜宴" D/ f" T. ~* S# W) o
  
+ }0 p7 x  X, t  当天晚上,北汉的国宴终于告一段落。臣子们尽兴回家,皇帝本人满怀失望关门睡觉。请注意,这时,所有的知情者,最负面的情绪也不过就是失望。
; U9 f) Q$ D' x1 V  没有达到杀郭无为的目的而已。
9 J  U/ `% g; J6 C1 V0 {  但是不要紧,这次不行,还有机会。因为刘继恩毕竟是皇帝,就算不想、也不能明着杀郭无为,但弄个手段找个借口杀一个臣子总是做得到的吧?哪怕他是一个权臣,一个能臣。" C) W4 X5 J) c: i- U* R
  就这样,一切都很平静,天很晚了,每个人都应该洗洗睡了……可是就在刘继恩进入寝宫,身边最多只剩下了他当晚想亲热的哪位嫔妃的时候,突然有十多个人持刀破门而入。史称皇宫中没有任何的防备,刘继恩本人更是毫无防备,危急中只能绕着屏风逃跑。但还是被这十几个人乱刀砍死。
* ^) G! r2 q2 v" s  这十几个人中为首的就是侯霸荣,他早就是赵匡胤的间谍了。这是个很奇怪的人,我一直想不通,他是因为什么才背叛的北汉,投靠了宋朝?: W* w3 O8 O: k9 L
  是他被俘虏后贪生怕死?不,绝不是,怕死的还敢做出这样的事吗?无论准备得多充分,在一个国家里刺杀了当时的国王,还能谈到安全吗?那么是他贪财?也不像,贪财的人都会更惜命,毕竟有命才能享受他赚来的“财”……搞不懂,但是侯霸荣真的就做了这件事。; ?) _7 B, ]% ]5 O# a
  其刚勇暴烈,就像古战国时才有的国之勇士,如要离、专诸、聂政。不惜一切代价,突然袭击干掉了一国之君。0 b. g6 J" s7 ?
  但是可悲的是,他的命运也像前面那三位古代的勇士一样――被当时的权谋者计算。就在他刚刚成功,还没等撤离的时候,突然间大群的士兵一拥而入,不由分说,把他们全部砍杀。
3 g# y+ s& b. @& O$ p4 i% s  I  P  这是闻讯而来的皇宫卫士吗?不,也许直到死后,侯霸荣都不会想到。这些突然杀到的士兵都是郭无为的亲信。
9 h/ x1 W- o" K/ L  他和刘继恩都把郭无为想得太简单了,直到他们俩人都死了之后,也没有弄清楚郭无为到底是个怎样的人。1 W/ m7 ~2 a5 J/ ^  _& ]
  郭无为先是敏锐地洞查到刘继恩当晚的阴谋,马上称病不去赴宴,另一方面找来了侯霸荣,说事情必须提前办了,刘继恩已经起了杀心,那么第二次、第三次杀劫就会马上到来。一次比一次难挨,不如先下手为强,而机会就在今晚。
6 t; q5 ^( Q' e  _1 u% O  一心算计别人的刘继恩绝对不会想到,今天晚上就会有臣子敢对他下毒手。所以,一定会一击成功。而事实上,事情也真的都按照郭无为的设想而发生了。但是接下来的事情证明,连刺杀北汉皇帝刘继恩这样重大的冒险都只是郭无为计划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J) i8 v6 u  H' C; E) T
  精明的权谋家始终都记得,做事情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x! Y6 o; D5 n, j. k
  是尽力邀功,以求归附宋朝。5 W* ^; l4 m/ y; q: f# R! s
  那么就一定得留下自己的命来。所以,当天晚上,刘继恩要死,而侯霸荣更加不能再活着。因为这时宋朝的大军还没有杀到,太原城里还遍布着刘氏一族的势力,侯霸荣在,他的同谋身份就有暴露的危险。那么侯霸荣的死就又多了一层利用的功能――既然一定要死,为什么不就死在他郭无为的手里呢?
" h5 V/ d: o! W' s1 [1 n& s3 M  }  这样,他不仅无罪,反有大功。而且凭着他三朝元老的身份,他还可以大有作为……对,大有作为。( i8 d- k* Y2 k  }
  + V4 Z, H) T  U, W" I
  连载(150)
; O8 |% f2 N9 z& n0 j+ S3 C  
2 l  l7 t: x8 N' }. b' p  北汉乱了,老皇帝刘钧死了,新皇帝刘继恩才登极不过60多天,也紧跟着死了,而且还死于皇宫里不明真相的刺杀。
. s  [/ l! u8 r$ A9 {; I  一时间谣言四起,关于那天晚上夜宴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有无数个版本在坊间流传,但是无一例外地都只能是猜测。人们所能知道的,只是一个结果。那就是,北汉必须再立一个新皇帝了。而这个似乎不难,毕竟先先帝刘钧还有那么多的亲生儿子,对他们来说,这还是一件凭空而落的大好事。# W% K9 K8 C& t( B8 X
  但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再次当选的人,居然名叫刘继元,是刘继恩的亲弟弟,仍然不是刘钧的嫡系子孙!
9 B# z7 b0 x1 p. }  这是怎么回事?真是让人看不懂了,刘钧的儿子们都是白痴吗?难道就不会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去争一下抢一下吗?但是很遗憾,从结果上来看,他们一定都是非常聪明,并且理智健全的人。正因为这样,才让他们丢了本应是他们的皇位。
4 I1 A" Q2 l& r1 A' I3 q  原因只有一个,郭无为是绝对不会允许一个明君当朝的。4 s1 h# T. q" t5 }3 H4 W6 [
  被他拥立的新皇帝刘继元仪表堂堂,庄重大方,历史上对他郑重介绍,其特长是佛经禅学,而他最好的朋友相信大家一猜便知。谁呢?就是北汉第一人郭无为的亲密战友、前五台山和尚、鸿胪卿继颙。, ^: }0 [- n- j
  凭着这样的朋友和爱好,他不当皇帝谁当皇帝?* i" i2 i* z. t
  于是北汉人确信,他们的冬天到了。有了这样的皇帝,再加上这样的大臣,还有宋朝那样的敌人,而且所有的保障又都来自不停抢掠他们的蛮族契丹人……这样的日子还能再过吗?但是历史证明,他们都想错了,真正感到寒冬般冷酷无情的,只有拥立新君的郭无为本人。
3 F2 x( W: g4 s0 |$ {" B  至于北汉国,从此弱而不竭,衰而不亡,在大宋与契丹的挟缝里异常顽强地生存着。
9 ^4 R" f" L8 C" i  新皇帝刘继元登极之后性情大变,佛书禅经被他扔到了一边,再也不屑一顾,他露出了真正的狰狞面目。简单地说,在很短的时间内,他就把刘钧的皇后,也就是他的养母郭氏、刘钧的所有儿子及孙子,还有别的旁支近亲都杀个一干二净,把自己的皇位彻底巩固,从此再没人敢(事实上也再没人)抢夺。然后他转向了群臣,不管是谁,只要对他稍有违逆,轻了是砍头,重了,仍然是砍头,只不过砍得多点――灭族。
$ y9 t/ \) L/ D$ G9 }  就这样,剩下的都是精英了。每一个人都在全心全意地为他而生存。这时候,郭无为开始后悔了,他搞不懂,他怎么会被一个后生小子骗到了这个地步?!是他突然不会识人了,还是刘继元的道儿太深,让他都探不出来?但是说什么都晚了,他的能力仅限于扶持某个人当上皇帝,却没有大到能随时再废了他。2 _5 N; j, J) ]" B/ _! W0 b- q
  这时他所能做的,就是稳稳当当地坐在自己的家里,在寒冷干燥的北方冬天里,穿着宽厚舒适地衣服,默默地想心事。
" Z1 M1 M6 k8 _, G  似乎他已经退出舞台了……但是没有人知道,他还有真正的秘密武器,就贴身藏在他宽松舒适的衣服里。这些东西他刚刚到手,只有它们才是他以后美妙生活的保证,以及挽回目前劣势的法宝。
 楼主| 发表于 2008-5-28 22: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51)2 H7 d* B$ ]) x. S# D1 n3 K
  
1 E# r! e9 n$ x0 Z9 r; h  以上就是发生在公元968年9月份期间,宋朝出兵攻打北汉时,北汉国内所生的事。现在以太原城墙为分界线,内外两端,所有效忠赵匡胤的人,都面临着一个同样的问题。3 o1 v' C! i8 l* l
  现在还要怎么办?! a% i* S" R9 q" f4 I4 g5 b: h4 A
  李继勋是继续攻打,还是马上退兵?郭无为是再次发动政变,杀了新的不听话的皇帝,还是潜伏一下,等待更好的时机?
8 Y2 w4 u7 ]/ }7 L: R9 G3 o  没法选择,哪样看来都是对的,但同时也都是错的。3 S6 o2 o/ O3 b
  作为李继勋,兵临城下了,没有理由不打。但是打,没有内应就是单纯的攻坚,那跟违背基本国策,蛮横出兵有什么区别?而且每一个人都知道,每过一天,契丹的铁骑就离他们近一分,那些现在还看不见的蛮人军队,是一定会出现的……但是撒军,他怎么敢?皇帝还没有下令,他只能顶在太原在下尽职尽忠。
* s4 ~0 E0 K3 Z( Z  而对郭无为来说,情况就加倍的凶险。他杀刘继恩虽然在理论上毫无破绽,但是很可惜,自从中国有皇帝以来,皇帝要杀谁,从来不讲什么道理。他这时随时都可能被刘继元拉出去砍了,给亲哥哥刘继恩报仇。' r( ^, r: ?# l/ ?  ?0 o1 R. x5 o
  想到这里,郭无为不为人知地微笑了。他清楚,之所以现在刘继元没有动手,很可能还是托了城外宋朝大军的福,刘继元不敢再让局势动荡……可是,这又能维持多久呢?而就在这时,又发生了一件对他极为不利的事。# {0 _- X9 i8 M7 [$ g8 ?0 Q
  惠璘,宋朝派来的第二个间谍,也出事了。两个间谍各有分工,侯霸荣去杀刘继恩,而惠璘留下来监视郭无为。等到侯霸荣被杀了灭口,惠璘马上就逃出了太原。但是当时整个北汉都进入了战争状态,他只逃到了临近边境的岚谷,就被抓了回来,而且他被一个叫李超的北汉军官给认出来了。
/ U/ g6 E5 {* U. m$ W! O  |: C# g  怎么办?郭无为再次面临选择,而他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继续杀人灭口。可是杀谁?留谁?这里边的学问可太大了。7 k- E' t) ^/ m1 x) r' d) Q
  杀惠璘就一了百了,从此回到北汉一边。但是他的地位再也不是从前了,而且永远没法恢复;可是留惠璘,杀李超,那就意味着彻底滑向赵匡胤一边。但是宋朝的军队攻不下太原怎么办?契丹人马上就到怎么办?那时刘继元还会放过他吗?
! G& a4 f) P! K; G+ o3 n. U/ g  到那时,他就只有逃出太原,投奔宋朝了,别说能不能逃得了,就算逃出去,可是什么也没带来,赵匡胤凭什么给他高官厚禄?那还不如这时就收手,在北汉得过且过……矛盾重重,但是郭无为最后的选择还是把背叛进行到底。
. K+ R7 A4 q% H% H' d" q1 L  留惠璘,杀李超。原因只有一个,利益。远在开封的赵匡胤把郭无为的心理变化看得一清二楚,就在这个敏感无比的时间段里,不知通过什么渠道,他把让郭无为绝对没法拒绝的投降砝码传进了外面重重包围,城里更加重重戒备的太原城。
% r8 ]9 Y3 C' [  0 d' X  x9 b6 u) ?! R& r: t% I
  连载(152)
% A* E: s8 K7 c$ H: P. V  
& a% I' h6 t6 Z% v6 Y: _0 ~  那是近40份的,由赵匡胤本人签名,可以随时生效的委任证书。证书上的人选范围非常广泛,上至刘继元和郭无为,下至北汉一些重要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可说面面俱到。
  M( i+ ?' b( t$ T0 ^( k  这是赵匡胤这时所能做的最大努力了,他算准了郭无为只要收到了这些东西,就会马上行动,再不观望。而行动的结果也是非常乐观的,他已经替郭无为联络了那么多的死党――近40多个北汉高官哪,一起造反,太原一座孤城,还能挺到什么时候?3 B8 Z1 z3 x/ w/ O/ ]
  可是非常遗憾,赵匡胤毕竟没有亲眼见过郭无为,只听情报和传闻,是没法真正了解一个人的。他低估了郭无为罕见的贪婪、自私的程度。$ y# \# J* Y3 v+ q# w; M% N
  世上真的有一种人,哪怕自己快撑死了都不会分哪怕一点点好处给别人。撑死就撑死,死得好快乐。郭无为就是这样,他把40多份委任状只留下了两份,其余的完全收藏,秘不示人,决不让那些他从前的北汉同事们吃到天上凭空掉下来的馅饼。
. e+ ~& a1 O0 Z. V- J6 ^5 D2 A$ ?# w9 V  这有什么不对吗?凭什么啊?为什么我千辛万苦,冒着杀头的危险换来的好处要分给这些人?何况经过他慎密的分析,只要有剩下的这两份委任状他就足以搞定局面了。' w3 n/ X, V" J% A+ l1 T/ `
  一点都没有夸张,两份委任状,一份是他自己的,上面写着郭无为是宋朝的安国节度使――节度使耶,高官哪!比什么操心费力的宰相实惠多了。而另一份就是北汉当时的皇帝刘继元的,价格要更高些――平卢节度使。还记得当年王峻曾经向郭威要过什么官吗?就是“平卢节度使”,其地理位置、辖区面积都首屈一指,让人心跳眼红。# e! {5 }! x) z
  起码郭无为的心是跳了,眼是红了。所以他想,作为刘继元来说,也应该满足了。难道不是吗?在他想来,这么一个小破国家,外有契丹里有大宋,还混个什么劲?他乐观地想象,一会儿他去见刘继元时,都不需要再说什么了,只要把这份委任状交过去,再让刘继元看准了上面宋朝的国玺以及赵匡胤的签名都是真迹之后,就可以立即生效了。0 Y; U' E  G5 i% c) e
  之后,平定北汉,和平解放北汉,这些显赫的功劳将单独属于他一个人……“安国”节度使,多么名副其实!
0 D5 _& `, F& |+ D  但是有一点他没有想到,赵匡胤都能犯的错误,他凭什么就能避免?赵匡胤猜不出他有多么的贪婪和愚蠢,那么他怎么就能相信刘继元和他是一样的投降坯子?
  c$ Y6 I$ a9 g2 v* e* A  当他满怀信心和喜悦把“平卢节度使”这样罕见的高官委任状交到刘继元的手上之后,难堪的沉默就产生了。有什么不对吗?他越来越觉得忐忑,最后战战兢兢地问,您……您不满意吗?或者……还有别的要求?我……我可以替您再问一下那边,再涨涨价……
" e- F  {- M( M6 q1 L6 r  说完他才意识到自己犯了多大的错,恨不得狠狠抽自己俩大嘴巴。这不是明摆着告诉刘继元,自己在这样围城的状态下还能和赵匡胤顺利勾通吗?
, e! N0 Z3 _+ c. M$ W% N# X6 H  但是刘继元却没有计较这些,他只是平静地反问了一句――你觉得“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中书令、秦国公”,这样的头衔怎么样?
1 }! o7 n! R+ s3 G0 z& W+ a  啊……啊?郭无为眨着眼,一时反应不过来。刘继元真的在讨价还价?" ~+ k/ ?* y2 ]2 Y/ A& ^! z9 D
  只听见刘继元冷笑一声,继续说――那么,或者“尚书令、楚王,再赐谥号‘恭孝’”如何啊?!" I; U5 m$ g( V& ^
  郭无为的脑袋里嗡地一声,终于恍然大悟了。这些显赫的,比“平卢节度使”要显赫一万倍的头衔,都是两年前,后蜀皇帝孟昶被抓到开封后赵匡胤所封的官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刘继元根本就不信任赵匡胤,压根就没想过投降宋朝!* _! q2 |2 ^$ @3 m  ~
  那么……郭无为习惯性地把问题的重点拉回到了自己的身上,那么……现在他可怎么办才好呢?
 楼主| 发表于 2008-5-28 22: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53): H  [% r! d& `3 f% F8 J0 V5 C  `
  
; V4 s# P9 ]( Y0 f* p  没有什么怎么办,事实上,事情已经结束了。就在刘继元拿着赵匡胤的委任状沉默不语的时候,这次奇袭北汉的计划就已经彻底流产了。
; Q9 y8 f  J+ t( y6 H8 T  下面发生的事情,就是对赵匡胤这次轻举妄动的惩罚。在当年的11月,北汉的援军终于到了,契丹铁骑像钢铁的洪流一样,从更加寒冷的北方席卷而来。围城不下,早已经失去锐气的宋军疾速后撤,尽量避免接战,终于全军而还。0 K# G, @/ ~* v! C  S+ r
  但是,契丹不会白白出兵,而北汉也不会白受欺负,它们顺势反攻宋朝。宋朝边境上的晋、绛两州城池都被攻破,城中财物人畜被一掠而空。
) W6 B& U3 ^7 c2 |# L7 C$ q  消息传进开封,大宋的皇帝赵匡胤惊怒交集,据说他本来就深紫色的脸膛变得颜色更深,至于那像是马肝、牛肝、猪肝或者别的什么东东就都很不好说了。而他在极度的愤怒之中,除了一些羞愧之外,并没有怎样后悔。他深深地知道,如果再回到三个月以前,还有那样的机会,他仍然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7 G- @7 ~  Z9 P9 w  那么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为什么会失败的?: Q. ~' x& K) v  ~# N
  是阴差阳错的失去了里应外合的机会?还是说,有谁没有尽力,把他给骗了?不,都不是。无论是李继勋,还是侯霸荣、惠璘,又或者郭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尽力了,堪称尽职尽责。至于行动的时间不一致,那没办法,谁打仗都没带着上帝。
+ P+ ?/ i" u! R- ^9 X2 M  那么,事情到底是怎么搞糟的?!赵匡胤百思不得其解,开始变得郁闷,变得烦燥,变得看别人时眼神很是不对头。
# B# a0 h2 U" C  可就是这个时候,仍然有人顶风作案,一定要挑衅赵匡胤忍耐力的极限。这个人叫雷德骧,是屯田员外郎同州,并责受商州司户参军。这位雷先生人如其名,十足一个地道的霹雳火,他有一天不等引见,就直接闯进讲武殿找赵匡胤本人说话,而且“辞气俱厉”。他说,宰相赵普是个地道的混帐东西,长期横行不法,看中了百姓房屋就强买强卖,而且收受贿赂,要求赵匡胤秉公执法,把赵普罢免。
7 D$ Y) S3 E5 T" L  ^% y  说实话,雷德骧没有私心,他很可能说出了当时许多人的心里话,可他不仅选错了时间,而且火气大到了硬是看不见赵匡胤此时手里正提着那把著名的斧子,而且眼睛非常不怀好意地盯着他的大门牙。
& G7 ?4 [; Z2 l9 T0 S  结果是惨烈的,怒不可遏的赵匡胤手起一斧,正中目标。由于手法已经熟练,不是第一次操作,控制的范围非常准,雷先生上牙膛的两颗门牙不翼而飞。就这样赵匡胤的气还没消。他下令,把这个擅自对他大喊大叫的家伙拖出去,直接交给赵普,把他砍了!
* F6 W) W( c, O: i7 Z, A  当雷德骧被拖走时,大殿里还回响着大宋官家的怒吼――鼎铛犹有耳,汝不闻赵普吾之社稷臣乎?!$ t5 P3 ~5 ]8 {" A1 x; U+ V1 S$ D
  但是当然了,赵匡胤到底不是终结者朱温,一会儿之后,他就收回了死刑命令,只以擅闯讲武殿之罪把雷德骧罢官了事。
4 p1 v; T- x" ?  o4 n% d8 s% r" _' O  出过气之后,赵匡胤平静了。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公开维护赵普了。在几个月前,有几个官更大的人,分别是枢密直学士冯瓚,绫锦副使李美,殿中侍御史李檝,合起伙来弹劾赵普贪脏枉法,要求把宰相处死。而他的反应是,把这几个人统统地押送到传说中的流放圣地沙门岛(到底这个地方有多经典,请参看《水浒传》),并且遇赦不还,在那儿永久定居。3 n2 T# U/ [. F. e7 [( e2 Q
  这样做看起来很昏君是吗?哼,赵匡胤冷笑,既然在这些人的眼睛里赵普是个脏官,那么很可能他也就是个昏君了。君臣勾结,祸国殃民……好啊,可是你们不知道,接下来我做出的这个决定,才真的是一意孤行,不管你们的死活呢!
8 u: U3 }' Z' M  ' M! Y1 N) I& U! A# ~/ O. Y1 i
  连载(154)
: z% A4 q+ h" s  
( T8 e0 g' u) {7 ?2 _1 m' H% _% H: q  赵匡胤决定不顾一切,踢开所有的反对者,再次出兵,目标仍然是北汉。+ n: S$ G9 r: A- `. m: B
  消息传出,举国愕然。宋朝人真的搞不懂了,他们一向英明理智的皇帝到底是怎么了?那个既贫瘠又狭小的北汉到底有什么东西一直在诱惑着他?或者是北汉哪里招惹到他了,让他必将灭之而后快?
9 E' k( i$ Z) l' |. n% Q  很好,面对众多的质疑,赵匡胤非常满意。要的就是这样,如果连他自己的子民都不理解的话,那么相信北汉以及该死的契丹就更加预料不到了吧。尤其是在它们刚刚占了大便宜,而宋朝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的时候。6 c3 \' o4 k" {3 I
  一定要干掉北汉,赵匡胤有N个理由支持他这么做,而他总结了上次出兵失败的教训后,也得出了再次出兵一定必胜的结论,其理论依据如下:
- n6 W$ D+ t- A' Y) t# Q3 d  第一, 北汉的国势更加不稳。新皇帝刘继元在折腾,听说他杀了不少的国亲国威,外加大臣,搞得北汉人人自危。而绝妙的是郭无为却还活着,而且仍然是高官显赫,位极人臣。这就是巨大的利好消息,有机可乘;$ p: W! j  Y' ]
  第二, 在他自己这一方,巨大的潜力还没有挖掘。首先是再次出兵由谁挂帅。李继勋?不,他已经被证明很强,能迅速突破北汉防御体系,直逼太原城下。但是却仍然不达标,不能攻下太原城,也没能顶住契丹人。那么派谁?慕容延钊、韩令坤都死了,让契丹人胆寒的符彦卿已经老了,那么派离职退休的石守信或者曾经的妹夫高怀德(那位拿擀面杖抡赵匡胤的公主阁下这时已经死了,她死后宋朝就收回了高怀德的驸马身份)重操旧业?还是起用杀人成性的王全斌?不,都不行。赵匡胤在独自无人时向北方微微地冷笑,笑容里有说不出的骄傲和冷酷――我要派出宋朝真正的第一战将,这个人才是真正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无论敌人是谁,在他面前都只有失败!* {6 l9 N& B% {: v5 a! l0 _6 m
  这决不是吹牛,历史可以作证,这个人真的是百战百胜!至少在这次以前……
! e/ S! R/ b$ Q! R- p; F# H3 I  第三, 这就是最大的原因了。就在这几个月里,那个前面提到过的比赵匡胤的地位和权势更高的人突然死了。这个人不是赵匡胤的哪位亲威长辈,而是契丹的皇帝耶律述律。
! R/ i$ N' Z6 [# `7 u1 N  这是件很遗憾的事,不管汉人们承不承认,或者心里会怎么想,一个事实无情地存在着――从宋朝立国开始的那一天,契丹就比它大,直到北宋和它相继灭亡时也一样。翻阅历史,与五代同始,与北宋同终的契丹是当年亚洲大陆上的第一大国,这无可争议。而贵为最大帝国皇帝的耶律述律的生活就比赵匡胤幸福得太多了,此人在历史上留下的印迹是无数次的宴饮、围猎,以及听信女巫的鬼话,杀人取胆做长生药,还有哪怕君臣奏对时一点点的小失误,就加以砲烙、铁梳、手刃刺之,斩击射燎,断手足,折腰胫,划口破齿,弃尸于野……等等非人之刑。每当看到这些,我都怀疑这是不是痛恨契丹的宋朝史官们在夸大其辞,但是无情的历史证明了这些肯定都是真的,因为契丹人也没法忍受这样的暴虐之君了。《辽史》记载,耶律述律在又一次围猎纵饮之后,被他的近侍、厨子,还有为他美容的身边人所杀。时年仅39岁。
! M: w3 {$ l4 w1 u8 J/ L- N! u0 ^2 F9 c7 x  契丹人也乱了,这真是天赐良机……而天赐不予,反受其咎!这么多的有利条件加在一起,再不出兵,还要等什么?何况,南方的南唐、吴越、南汉这些国家都眼睁睁地看着,如果他连一个小小的北汉都不能奈何,这些已经臣服或者还在观望的国家又将怎样?
9 y! T" C/ t( v: n+ w  所以,必须出兵,必须获胜,必须全胜!
 楼主| 发表于 2008-5-28 22:35: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55)
; B" d5 l5 t9 w6 R/ a2 W  " N' L5 g- Y3 }% D$ C
  公元969年2月,刚刚从北汉退兵3个月,宋朝皇帝赵匡胤就再次出兵。这次出兵注定了要震惊当时,因为自从建国之初平定“二李”之后,就再也没有亲临沙场的皇帝居然御驾亲征,要以倾国之力来彻底荡平北方的敌国。- a4 V# b" i, A/ G, q2 P% A
  这时候谜底揭开了,不用石守信,也不用高怀德,更不起用先朝老将张永德、符彦卿,大宋的第一战将,真正百战百胜,无往不利的人物就是赵匡胤本人!- j$ y8 a- q& U9 l" d" h$ t" x
  历史可以作证,上面的评语有问题吗?这一年,从普通一兵起家的皇帝已经43岁了,经验、精力、智慧都已经均衡地达到了巅峰,他充满了信心,也极其地理智。御驾亲征并不是他静极思动,杀心难遏,而是他清晰地意识到,北汉虽弱小,但契丹是他真正的劲敌。' ?  x1 l; L9 B! ^$ t" T
  必须得他亲临战场了,遍视宋廷满朝文武,除了他本人以外,还谁有信心且有能力面对契丹战而胜之?契丹……赵匡胤默默地在心里念着这个异族死敌的名字,开始了分兵派将。' j8 T& l/ a& ^0 X( }  J* L
  命――曹彬、党进等人为先锋,率军杀奔太原;再命李继勋为河东行营前军都部署、赵赞为步军都虞候,率精兵随后跟进;再后面,就是由他本人率领的全军主力。
% q3 ~0 ?. i0 Z" Y3 [  这是合理的安排,不论怎样,3个月之前的太原之战已经证明了李继勋等人至少可以作先头部队。5 z( |5 @+ j, Q) z9 g0 j
  至于必将出现的契丹,他反而一点都没有安排。这让很多人不安,但面对亲政已经将近十年的宋朝开国皇帝,每一个臣子都只能默默地遵令执行。就连本来不赞同他出兵北汉的前宰相魏仁浦都一样。
7 q2 f3 r! S9 k2 N  魏仁浦是和范质、王浦一起退出政治中心的,但有所不同,他一直都是赵匡胤的顾问。就在这一年的春节前后,赵匡胤设宴款待老臣,席间突然向魏仁浦微笑致意――为何不劝我进一杯酒?
/ o: J+ r  B' Q( A  于是魏仁浦离席上前,为天子上寿。两人相隔极近时,赵匡胤突然发问――朕欲亲征太原,如何?$ O- {) |: m2 O1 R, {0 X
  久经大事的魏仁浦神色不变,仍旧提壶斟酒,小声回答――欲速则不达,惟陛下慎之。- L1 b7 e  _. K4 J' N& M/ A
  但赵匡胤决心己定,不为所动,不仅一意孤行,而且还征发魏仁浦随军参赞。这一年魏仁浦已经59岁了,在古代早已经是老龄人口,但赵匡胤看中了他的经验。魏仁浦是与众不同的,虽然他的鼎盛时期也不过是后周三大宰相之末,但是郭威起兵反后汉、柴荣攻伐北汉,甚至最初的高平之战,魏仁浦都在生死关头站在皇帝的身边,甚至有记载,当柴荣在巴公原上身陷绝境时,还是魏仁浦提醒了他必须“出阵西殊死战”,才挽回了已经崩溃的战局……一切的一切,都显示出赵匡胤对此次北伐必胜的决心。# m/ G8 V6 X/ @0 ]/ V5 Y
  但是,他千算万算,都没法预料到,他还没有走出自己的国门,就遇到了一场意想不到的大麻烦。) h0 k- o1 E6 `1 ^
  
- u$ o9 z7 b1 S) M4 E- P  连载(156)
. A9 Y0 t4 T1 ?" b2 G. b  
. F2 U% @9 P" b9 Z  突然而至的暴雨。能想像吗?在开封与太原之间的北方平原上,在仍然是深冬季节,最为寒冷的2月份,赵匡胤的大军刚刚走到了潞州区域,居然突然遇到了连绵不断的大雨!
8 e. \3 _$ R( N- A$ }0 [  雨大到了连当时汉族军队中最精锐的宋朝禁军主动军团都无法正常行军,被迫整整停留了十八天。
. C# ~( p8 R8 a- D6 n  战局瞬息万变,赵匡胤的主力大军停留在自己的国内无法行动,而前面的曹彬、党进却已经深入了北汉国境。怎么办?赵匡胤还能沉得住气,他那些虎狼之性的部下们却再也忍不住了,他们在大雨中四下乱窜,没事找事,几天之后居然给赵匡胤抓来了一个北汉的奸细。
! n, g( ~7 b7 X3 ~  赵匡胤如获至宝,要说他一点不急那鬼都不信!他立即亲自审问,问这个倒霉的间谍,北汉国内,具体到太原城里,这时候到底怎样了。
% K! G3 E2 N# L/ x; f- I  间谍的回答让他龙心大悦――太原的老百姓苦啊,都盼着你呢,白天黑夜地等,都骂你为啥来得这么慢!(城中民罹毒久矣,日夜望车驾,恨其迟耳。)- L9 @4 Y/ N) S2 V& q( o! W
  赵匡胤大笑,不仅没杀他,还给了他一身新衣服,打发他逃命去了(帝笑,给衣服纵之)。. \3 z' i$ F* t# k% z
  但后面发生的事情表明,这个命大的奸细可真是个机灵鬼,懂得在什么时候说什么话,结结实实地摆了赵匡胤一道。但是在当时,赵匡胤还是被大大地鼓舞了,他命令,趁着雨势变小,马上起程,尽快赶上前方的曹彬、党进还有李继勋,尽快突入北汉的国境。
" {3 E" L) f( |  [- b4 V  但是事实上,他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忙。李继勋等人早就已经轻车熟路,没费什么力气就再次攻到了太原城下了。太容易了些,让人都产生了错觉,是不是北汉已经彻底衰落了,宋朝的军队可以随时随地到它的国都中心来转上一圈?而在进攻的途中也真的证实了这一点,北汉当时的第一名将刘继业(请留意,他本姓杨),就在团柏谷被他们轻易击败。; D2 ]2 b# P+ l/ }7 w/ y& b
  其实说击败都有些夸张了,当时刘继业派出了几百个骑兵巡逻侦察,结果李继勋的大队人马刚一露面,这些巡逻兵立即举手投降。宋军当时就乐了,这就是北汉的精锐?这就是刘继业手下的兵?而刘继业就是那个“无敌将军”?!要笑死人了,大家伙儿还等什么?还不快冲上去见识一下无敌将军到底长什么样?!
3 X( C  e- @! W4 \# B  于是宋军一拥而上,结果就一路马不停蹄直接冲到了终点站――北汉都城太原城下。而且,很快他们就知道了,一直跑在他们前边,怎么追也追不上的“无敌将军”刚刚逃进了太原城,就被自己的皇帝刘继元给解职查办了。/ Y: t/ j: f% z- p3 H1 v* w4 [3 B
  “哈哈哈哈哈哈哈……”李继勋等人在太原城下纵声狂笑。再没有什么比这更爽的了,一切的迹象都表明,北汉在江河日下,前后仅仅相差了3个月,就变得这样不堪一击!
; ~+ H3 l# s4 u  还等什么?攻城!要赶在皇帝陛下抵达之前就把太原城攻下来,把3个月以前就该干完的活儿办利索了!这样才能显出来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无敌将军”。
+ X) H5 E# W7 {8 W" c" N9 p  于是,噩梦上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6-29 08:55 , Processed in 0.02296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