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如果这是宋史--三百年的沧桑与疑问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5-18 21: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4)  O$ p  P) y# D
  
" @0 b/ Q, y; s& n  就这样,赵匡胤跟着郭威一路行军,在公元948年8月20日到达了河中。河中城下战云密布,军营林立,本就被围得水泄不通的李守贞更加不愁寂寞。& B' p# F8 Y" ?; e
  春天就已经到达的白文珂、郭从义、常思并不是无能之辈,他们早己经把李守贞击败,只是没办法攻破河中城而已。不过这也难怪他们,这年头什么都可以被忽视,什么国计民生啊,经济环境啊,人权完善指数啊,统通都没有市场,只有一件事,哪个当局哪个单位都积极地贯彻执行,那就是高筑墙广积粮备战备荒。只要这两件事做好了,那么你就能两耳不闻城外事,一心只过小日子。可要是这两样做得不到位,那么在这样的世道里,你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被杀死,或者被饿死。
3 I4 A- h* B4 E. T0 B% w  而李守贞深知此中利害,他的河中城城高墙厚,城里兵多粮广,从一开始就打定了死守河中拒不投降的主意,任凭白文珂等人想尽了办法攻城,他就是玩命死撑。因为他知道,时间的优势站在他这边,他每多撑一天,距离刘承佑的江山崩溃的日子就近了一天。就这样,他撑来撑去,终于把他的老熟人,后汉王国的最后一张底牌郭威给撑来了。8 T5 u/ Z+ I' F* n7 X- l- C
  郭威到了,他先是稍事休整。这期间,他并没有假惺惺地去卖自己的老脸,劝李守贞投降,更没有故做姿态,去训斥甚至惩罚久攻不下的白文珂等人借以振奋军心,他只是带上了些人,轻装简骑地围着河中城转了几圈。之后,他下达了第一道命令。
: F" s! v# n1 o( X$ t( e  令——即刻起开始筑寨。- ~/ P$ `8 S% l4 V% V8 [, H
  具体情况是――常思筑寨于河中城南,白文珂筑寨于河中城西,郭威自领中军筑寨于河中城东,留城北一地空缺,不设人马。同时征调周边五县百姓近两万人,在三寨和河中城之间筑起了连接不断的小型堡垒,来保护新建的营寨。
' d) I- d* U# N! v6 }2 k/ @  命令一出,全军哗然。这是要干什么?为什么不乘着生力军新来,一鼓作气全力攻城,就此把河中城拿下?这不是坐失良机吗?筑寨是干什么?是为了更好的围困?河中城和李守贞早已经是瓮中之鳖,只需要不断地攻城,就算不能攻破,也会迟早耗尽城中的人力粮草,火到猪头烂,到时候自然灭亡。何必要大费周折,先干起水泥瓦匠的玩意儿?这完全没有意义,只会让自己的士兵劳累,让敌人赢得难得的喘息之机,结果是增加了取胜的难度。& G1 k: A1 Q+ @# {5 N7 g
  面对质疑,郭威不动声色,他的沉默让所有人都闭上了嘴。接下来的日子,赵匡胤和所有人都郁闷地对着高大巍峨的河中城城墙呲牙,那上面本来惨兮兮的李守贞的人变得悠闲自在,甚至能舒舒服服地晒太阳。而城下的大兵们就混得矬了,他们得监工看料,如果工程进度慢,还得时不时地搭把手,混得像些拿不着工资的农民工。3 i( O* }$ V, B3 T1 j! b2 X
  就这样,好多天之后,三个营寨都筑好了,寨前的堡垒也都筑好了,可郭威却不放周边五县的百姓回家,而他也没有再下新的命令,全军所要做的事,就是各就各位,排号进住刚刚盖好的新家。5 {, _! f+ G  E9 b, @, I1 E
  然后呢?没有然后,郭威似乎把战争忘了,他每天似乎都很平静的样子,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也没有人敢问(就连刘承佑都不敢问,他比谁都急,可是同样没办法)。- }6 J) |6 F9 a/ ~: o
  现实并没有让人们等多久,一天夜里,久困城中绝不露头的李守贞突然率军出击,没有准备的后汉军一片慌乱,只得放弃了堡垒,向新筑的营寨里撤退。奇怪的是,李守贞也没有乘胜追击,这本是他自开战以来难得的战机,他的军队在战时的间隙里全力以赴,把新建的堡垒都毁了,然后就马上撤回城里,再次开始坚守。/ @, z" f6 D, \6 [8 a- ~" q6 F2 a
  等后汉军重新集结,列队出寨,准备痛扁敌人时,敌人已经不见了,他们的面前只剩下了满地的断瓦残垣。他们所能做的只有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脑子里一片空白。
* x9 q; h9 @3 x4 ?/ \+ ~  就这样全毁了?他们辛苦了好几个月的成果就这么都毁了?这个世界还有公平、公理和道义吗?- Q5 @6 `. p. M$ H& y4 b# i
  愤瞒、激动、劳累,再加上这些日子以来不断积压的郁闷,让这些火气旺盛的大兵们再也控制不住,有人开始骂娘,有人却大笑了起来,懂得什么叫黑色幽默了吧?就是极度的诧异弄出了让人接受不了反差,让当事人无论如何接受不了,与其说这时候他们把李守贞恨到了骨头里,倒不如说实在是忍不住想把郭威这老混蛋从帅帐里拖出来海K一顿。$ b' @' V, V8 H# S* t- `  f+ z7 j
  而这时他们终于听到了郭威的第二条命令。; A0 t/ O4 J4 w8 e1 [9 P5 p8 D
  令——再次筑垒。, n* u" k, N! S8 K6 D5 d/ `# Z+ u
  他妈的!
: `3 j$ l5 H$ ]& d  军营里暴发出了空前巨大的粗口,真是太棒了,大兵们终于知道了那些征调来的农民工们为什么没被遣散回家了,这些人得重新劳动,把刚刚被毁的堡垒再筑起来,而他们也别想闲着,以前干什么,现在起接着继续练!只不过他们很是奇怪,看起来这场战争的主角像是这些勤劳的农民工,而他们这些当兵的,只不过是这些农民工的保镖。
) ~% z1 K3 [0 X  但不管怎样,军令如山,又过了些日子,堡垒就又出现在河中城和后汉军之间。0 B2 P  r. W" A$ f4 S; o
  之后的事情就像是复制粘贴,再复制粘贴的重复程序一样无聊,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只要堡垒出现,李守贞就会心急火燎,不计利害地率队出城,不管用什么样的代价,都一定要把堡垒毁了,然后他才能稍微恢复点理智,带着人马逃回城。& @  Q. g0 y1 ^% _7 }
  而郭威就像故意和他斗气一样,只要你来毁,我就马上重建。如此周而复使,没完没了,这种单调无聊的工作竟然持续了――别惊讶,是接近整整一年!' r+ ~4 B# f6 p4 v% ]
  
8 a; v5 v4 C1 c1 v8 @( A  连载(15)8 ^+ L$ ]$ _; O
  * r, n0 q/ s, z1 E$ {4 a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李守贞远远比郭威忙碌。他时常出现在城墙上,带着越来越让人难以揣摩的神情向城下测量。对,不是眺望,而是日复一日,随时随地向郭威领导的开封建筑工程队的进度行进精度测量。久而久之,他的部下们都掌握出了规律,那就是只要城下的堡垒修到了一定的位置,他们就得出城运动了。; e8 V: z. t$ `* r9 k
  只不过,每一次出城拆除这些违法私建的建筑之后,他们回去时的人马都会少很多。其中有战死的,有拆墙累死的,还有借机逃跑的。2 V0 A' m. O) q' U1 t
  就这样,不断地拆、建,不断地重复,李守贞带得出来的人越来越少,拆不完的墙却越来越多,当这种反比例指数越来越大时,郭威终于下达了第三条命令。
+ h- h! D; s% W% G6 z  令——攻城!
: s7 W0 i- V' d" }: V% U8 d* a1 H  郭威部全体士兵嗷嗷叫着冲向了河中城,他们的怒火和怨气已经足足憋了有一年!李守贞,我们来了,你这一年来拆了我们多少堡垒,现在要你连本带利都还回来!我们这就拆你的河中城……就这样,三面强攻,北面放行,李守贞的士兵被这致命的一线生机,以及在拆墙游戏中玩得筋疲力尽的身体给彻底拖垮了。河中城被一鼓而下,李守贞贯彻了自己绝不投降的宗旨,城破后全家集体自焚。消息迅速地传向了全国,不多久,又迅速地传了回来,另外两处的反叛,凤翔节度使王景崇和永兴军节度使赵思绾很痛快地投降了,他们实在不想像李守贞那样被郭威玩。
9 I" Q) D6 ^9 i* b, N# I  一切搞定,大功告成。郭威用尽可量小的代价,得到了最圆满的战果。
% i- K) k/ S  K( z  现在都明白了吧?郭威为什么会在最初下达了那个莫明其妙的命令。的确,那时的李守贞和河中城就已经是瓮中之鳖了,只要不断地攻城,不断地消耗,就足以让他们崩溃。胜利只争迟早——但是前提却是要以战具的毁坏和士兵们以可怕数字的死亡去换取。
$ C' p( d3 D% O" J, Y( x  有必要那么做吗?一定要强攻才行吗?: E9 n6 s$ q, S+ q; E9 D
  与其我主动去攻,去承担损耗,为什么不让对方来攻我,让对方来承受损失?也就是说,有没有什么办法让躲在城里装孙子的李守贞主动跑出来打我?
. v$ v- U. I6 i2 O) E0 s0 K0 _  答案是——有!
# I# \# f$ Q3 w& M; x3 S5 ?  郭威准确地分析出了李守贞的心理――死守无援,又突然看到郭威带着大队人马来增援,不仅围得更加水泄不通,更新添了一个个新建的营寨和堡垒在向他步步逼近……最后一根稻草能压死骆驼,己到绝境的李守贞再也难以忍受这些本是无害的挑衅。
: h1 x. {! |/ d5 ~0 ~1 F& g  于是,他只能一次次冒险出城,以毁灭堡垒来维持自己还能生存下去的信心。
; z# p* }2 \: e1 |! Z& j  就这样,郭威只是用一些业务不熟练,用料不讲究,粗制滥造的豆腐渣工程,就达到了克敌致胜的目的。最后,历史可以考证的是,当这些事情发生时,赵匡胤都在现场。而历史无法考证的是,赵匡胤要在郭威的第几条命令下达时,才能明白主帅的用心。
9 ~/ n* T* }5 P/ E# o, z  但是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围城的一年中,赵匡胤有了巨大的收获。他在主帅的身边听到了也看到了许多实际演练中的领导艺术与被领导技术,这对他的成长有着巨大的教育意义。他学会了怎样做个下属,更同时现场观摩了怎样才能做一个成功的领导。军队这个大熔炉开始锤炼他,把他去芜存菁,从一个渴望进步的青年变成了一个快速进步中的职场青年。而他最大的收获,则是结识了一个对他后来的发展有着决定性意义的人。
2 Q2 o1 m+ g0 O$ K5 a  这个人叫柴荣,历史现在还没有轮到他出场,但是很快整个世界就会发现,柴荣才是这个时代里最最英名杰出的人。世所公认,他比赵匡胤还要强,只不过他在一个最关键的因素上输给了赵匡胤。而这个因素是自有人类以来就没有谁能够战胜或者改变的。
; r. D% w4 U9 a8 s) |  那就是――命运。7 R$ Q6 x) G1 j0 m8 F6 ]
  是柴荣的不幸,才造就了赵匡胤的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08-5-18 21: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6)
5 ]+ q1 h! `# E2 t  
- K+ ~) h! ]0 {% r4 D& G  我只是想睡个安稳的觉8 g7 {/ F5 q* o9 Q7 T2 J5 `
  # Q; M) x; m' E5 [5 ?" U
  郭威凯旋,带回了胜利和丰厚的战利品(极小的伤亡数字和完整的河中城以及后汉天下重新恢复了平静,再没有反叛。这些比杀敌千万,带回来整座金山都重要),让他受到空前热烈的欢迎。迎接他的有鲜花、奖金、升职、百官的恭贺,以及皇帝更加萎靡不振的脸。: n/ }' q7 l" {2 |/ U
  时隔近年,郭威又在近距离的情况下看到了他的陛下。他惊奇地发现,年青的陛下脸色更加差了,神色加倍的萎靡,著名的哈欠也打得更多了,完全无视此时场合的正规,气氛的热烈以及全体朝臣的注视。不知为什么,郭威的心里掠过了一丝异样,像是感到了些什么,但是没容他仔细分辨,就马上被欢呼的人群和酒杯淹没了。( X1 Y3 f3 y" R
  因为郭威的新头衔颁布了――加封郭威为官检校太师兼职侍中,正式成为后汉朝中第一人。但这两个头衔几乎都是荣誉性的,这也没办法,除此以外,早就是朝中顶级大臣的郭威已经无官可升,除非是刘承佑肯脱袍让位。
( E* f  Q, u9 N0 N; m3 K  一时间杯交错,欢声盈耳,郭威也不由得被感染了,这一年来风风雨雨,他是容易过来的吗?真的应该多喝两杯!但是他做梦都不会料到,他的危机已经在这时候伏下了,他刚刚看到的那些慵懒的哈欠和惺松的睡眼背后真的隐藏了一些东西,在不久的将来,就会给他的人生带来巨大的变故。
. }3 U+ i, B6 n2 K$ O, E1 V* i  甚至是给中国的历史都带来转折性的变数。
0 u) g* g! ^6 j; N/ Q" }1 g  现在,让我们暂时离开皇宫,到民间真正欢乐的海洋里去吧。在开封城里万人空巷热烈庆祝的人群中,赵匡胤在第一时间里脱离了部队,奔向了自己久违的家,他要去探望自己日夜思念的亲人。三年多了,家中一切,别来无恙?$ A' L9 H: H+ V" D. k' L& Z, U
  家中都好,母亲安好,小妹也在,二弟匡义已经长大了,三弟匡美也已经出生,所有人都很健康,只是没有见到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此时不在京城,在这次平叛的战争中禁军也被派上了前线,但和他不在一个战区,可以肯定的是,也还活着。( Y, S& c2 m7 g* \! y5 c
  多么的幸运,赵家有了两位职业军人,同上战场,都还活着。
, k6 e6 I0 ~+ f% P+ e% a# W  那么尽情欢乐吧!一年的期盼,一年的忐忑等待,终于等来了胜利和亲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快乐呢?!当天的欢庆一直持续到了深夜,满城欢忭的声音和烟花烛火灿烂的光亮一直喧嚣着整个开封城,也传进了开封城里最高大也最幽深的建筑――皇宫里。这让早就回到寝宫独自安息的刘承佑更加难以入睡。
0 f8 H; i3 T' Q; b8 v: u9 O, {  W  一个善于让自己习惯痛苦的人,总能找到让自己痛苦的理由。9 o1 q. J8 S! \! g/ P: O
  他发现了一个新问题――为什么有了反叛让他不安,可平定了反叛更让他难受?为什么所有人都在欢呼,而他却加倍的痛苦?这些胜利难道不都是以他的名义去获得的吗?这些成功难道不是都记在他的名下的吗?那么他在痛苦什么?' Y7 o) K" F# a: P+ t8 d' ^
  黑暗中的刘承佑瞪大了双眼,他忘不了在白天皇宫里所发生的一幕幕,郭威被群臣簇拥着,所有的人都围着郭威转,郭威才像是皇帝,才像是这座皇宫,这个天下的真正的主人!而他,本应享受这些赞誉和恭维的皇帝,却被冷落在了一边……他现在比刚刚继位时更加的痛苦了,那些困扰着他的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越来越严重。他必须做出反应,否则他真的再也无法安睡,直至痛不欲生!
+ w& L" J7 R4 V9 o  历史的车轮就这样被一个人的痛苦启动了,这个敏感的年青人一但找到了他的痛苦,就天才性地把这些痛苦无限制地放大。在不久的将来,无数人将因此而受益,同样有无数的人将因此而遭殃,比如就在此时皇宫外面欢庆太平的开封市民们,你们就将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等待你们的只有冰冷的刀枪和冲天的火焰,只有死亡!) S5 ?, r! E3 W, G+ }
  变化里有着无数的机遇和凶险,所有人都只能在随波逐流,尽力而为中得过且过,听天由命。
# r2 ~2 ~- j' K: i$ ]  郭威、柴荣、赵匡胤乃至于当时的皇帝刘承佑莫不如此。只不过,刘承佑在这期间掌握了绝对的主动,以他年青人特有的激情和骚动。
6 _6 z( x, s0 R! F: e% [. {  
. f& v+ B+ [+ Q; h  连载(17)% ^$ e5 `/ o( w/ }3 U
  
' |' r$ q6 z1 a( I  刘承佑,原来你是个古惑仔
# Z8 T4 n% c$ `  时间过去了四个月后,后汉皇帝刘承佑把郭威再次派上了战场,理由很简单——一个常规任务,去抵挡契丹。这时候,契丹的新皇帝也终于被“选”出来了,皇帝开工,总得找点事干,很不巧后汉的边境与契丹直接接壤。契丹人不用站在高坡上都能看见后汉的繁华城市和美丽的姑娘。
1 O+ t4 j( R7 [. x  后汉,我不找你又去找谁,何况我们还这么的熟?$ {! f6 T6 D5 a2 G* R/ w8 C2 X
  于是郭威出征,但是等他到了报警地点,却连一根契丹人的马毛都没看见,不仅如此,连抢劫现场都没有。怎么回事?是契丹人行动太快,已经溜了?还是消息不准,契丹人根本没来,有人把皇帝连带郭威一起都涮了?但他并没有迷惑太久,没等他报告平安无事请求撤军,皇帝的新命令就又到了。
4 q% U# ~4 I! \" g  就地驻防,以防契丹。
5 M  T( A+ L5 v! P6 g* V4 F, _! z) t% `  好了,郭威就这样被调出京城,在边疆站岗。. _0 Z# D  y. w( B6 T
  被骗出来的人都愤愤不平,但老于事故的郭威却只微微一笑,他心里明白,千万别再说话,再一次钓鱼的时间到了。他摇了摇头,心想这个年青的小娃娃,还真不是一般的难侍候。但他并没有太吃惊,对现在的情况他还是有一点心理准备的,还记得当初刘承佑请他出马时他是怎么回答的吗?2 X- J6 v  C. W# r6 R6 f
  ——臣不敢请,亦不敢辞,惟陛下命。# I6 a9 @. b* q0 ~
  表面看来,这话说得既有身份又极为克制,政治语言和个人修养都非常到位。但是领略到里面的无奈和隐患了吗?“臣不敢请”——因为我不想您误会我要借出兵的机会总揽军权;“亦不敢辞”——我更不愿让陛下您误会我借机会要挟您;“惟陛下命”——您怎么说就怎么算,一切都随您心情。
' @- m& q; p& L* t( x  这已经是非常到位的全方面妥协式的服务了吧?但还是个不行!还是不能消除刘承佑心底里的那点不安,居然还使出了这样不入流的小把戏!" S5 R/ o  V1 G+ [0 L( w
  郭威表面上维持着平静,但此时真实的心情却是非常沉痛而且沮丧,甚至非常自卑的,一个臣子需要向自己的皇帝如此表白,而且事后还尽心尽力地工作了,还是得不到信任,这真是让他觉得自己很无能,他的工作做得极为失败。
. y& L; w. H: v8 G  但是,他现在还没有真正地开始警觉起来,有什么必要呢?被怀疑、或者被虐待,本是历朝历代为人臣子的责任内业务,谁都毫无例外,根本没有什么好说的。何况他郭威饱经风霜,人生经历是典型的从低到高打通关式的过程,连做俘虏的日子都熬过来了,这点委曲算个什么?
- `: ]5 L3 W3 @% I* k* K  于是在他边关站岗的这些日子里,他心里经常念叨的,只是下一步要怎样和他的陛下进行勾通――陛下,我还能怎样来消除您的疑云呢?这是郭威百思都不能解决的事情。5 z0 \) l+ ?. v2 D9 i- i) l1 C
  但事实上,这并不需要他来解决,刘承佑自己都办了。
1 p0 P& b& y( x2 \$ ^  公元950年11月14日清晨,皇帝杀人了,一共死了三个。只有三个,他们是杨邠、史弘肇、王章。他们按照每天的正常工时去上早朝,刚走到广政殿,数十名武士突然冲了出来,没有宣判,迎面一片刀光剑影,立即处决。就是这么的粗暴简单,三个老谋深算,终生在阴谋诡计里打滚的人说死就死了。+ F3 X% ]. o6 ^# {9 p* f
  是不是很搞笑呢?办这样的大事,竟然用了这种无大脑式的纯暴力行动,简直太小儿科,太初级了吧?但就是这样,让三位大师死得一点脾气都没有。事实证明了最高明的计划就是一点都不计划,想干你就去干,想砍你就去砍,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最突然也最彻底的效果。, _2 [! E0 j& r5 B
  然后皇帝给这三个死人定了性,罪名一点都不新鲜――谋反。  W& o8 G  L" M! D+ N; ]( W
  就这样,军权、财权一举收回。, ~8 D. Z7 [6 S9 ?! E( X$ I+ B. }
  而五位顾命大臣除了郭威在外,只有宰相苏逢吉还活着,至于原因,只因为他是个百无一用的文人。- f' H( r0 o. I( J
  一切就这样拉开了序幕,刘承佑生平第一次杀人杀得干脆利落,但却留下了绝大的隐患。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他选择动手的时候偏偏把郭威事先调了出去,千年之后,他的这个举动都让人揣摩不透。
4 Z- }1 n1 H! x4 n+ c0 q/ L! R: @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有郭威在,他动手就没有把握?还是他竟然如此的嫉恨郭威,一定要留下他来进行一次单挑?又或者他是有什么不得己处,只能这么做?. f: Q3 q% p3 Y
  不知道,一切都是不知道。但需要说明的是,他简单粗暴的杀人方式并没有错,也不业余,就在他之前近三百年,大唐的天可汗李世民就曾经做过同样的事。那也是在一个早晨,在上早朝的路上,李世民杀了他的哥哥和弟弟。同样的突然,同样的干脆,只是李世民做得彻底,主犯和从犯一次性完全了结。
* P2 e. {0 x3 P7 X7 e6 E; ?  而刘承佑却偏偏漏掉了手握重兵的郭威。
6 y# c8 J+ Q! C3 h( K6 i& v% m  那么一切就都变味了,荒谬和真理只有一步之遥,成功与失败也相距不远,从这一刻起,刘承佑的表现堪称绝妙,他用事实告诉了所有人,他之所以选择这样的时机做了这样的事,其原因就是他想这么做。
1 u9 z0 \* x" k. U  深思熟虑真的并不是一个年青人普遍都有的素质,不管他是不是个皇帝。
 楼主| 发表于 2008-5-18 21:54: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8)+ }4 j6 ~3 v/ w6 Z, I
  + M' X9 r6 w, h
  给我个不杀你的理由- b' x5 i0 s0 C, @3 l4 \7 G& L$ M
  接到这条消息时,郭威正和自己的亲信死党宣徽使王峻在办公室里讨论契丹。这是他们每天都要关心的话题,就像英国人谈天气(在一定程度上,郭威正指着契丹过日子。没有契丹,就没有敌人,朝庭就不再需要有他郭威,事情就是这么的简单)。在得到这个消息后,郭威和王峻马上就都沉默了。; V/ C7 j. ~8 a0 o! E' V
  不是吃惊,更不是害怕,这本是平常小事,几十年的血腥生涯,让他们早就对此习以为常了。现在真正重要的是,得马上分析出来局势的下一步走向,会不会扩大,波及到郭威时,还会有多大的余震。  L/ j6 ?* u! G1 Z
  好一会儿后,两人都觉得只有再等等看。目前只能保持沉默,连马上给皇帝写信,说陛下杀得好,杀得精彩绝伦大快人心都是愚蠢的。保持安静,让刚杀过人的陛下也静一静,或许就能让他想起来平日里郭威的良好表现。更何况皇帝已经杀了杨邠和史弘肇,收回了内部的军权,但无论如何他还需要一个在外领兵打仗的人吧,会不会因此就饶过郭威?
  A' e* Z, O" G4 I6 }  郭威叹了口气,这一点就没有把握了。接着他就开始心烦意乱,多年的经验告诉他,事情绝没有这么简单。刘承佑,这个刚刚杀了人的毛头小子,初次尝到了踩着别人的尸体抢到权力的快感,会马上就此收手吗?
$ q6 T' l% o* @  {9 m1 j  郭威没有找到让自己放心的理由。
6 c& s! Q& Z: y3 o2 I  事情的发展也没有让他等太久,很快就又有消息来了。这次是一封密信,从澶州快马加鞭抢在皇帝的诏书之前,交到了郭威的手上。拿到这封信,郭威的心凉了,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信是以多人的名义寄给他的,这些人是诏镇宁军节度使李弘义、侍卫步军指挥使王殷、侍卫马军指挥使郭崇。而这些人之所以串联在了一起,则完全是因为皇帝刘承佑。3 d# w$ ]/ p) s2 a1 c5 ^5 X7 E1 q
  具体经过是这样的——刘承佑密诏李弘义去澶州杀王殷,密诏郭崇去郭威驻地魏州杀郭威和王峻。李弘义最早得到命令,他证实这确实是皇帝的密诏后,第一时间来到了王殷的面前,从怀里往外掏东西。
( @9 ?, ^1 _; o" ~4 f4 N: e* g  激动人心的场面没有出现,他拿出来的不是刀子,而是皇帝的诏书。
  T' E8 t5 E: a% B  就这样,年青的小孩子刘承佑被出卖了,他把需要以改朝换代为风险代价,才敢进行的削灭节度使行动(参看李从厚、李从珂的灭亡),寄希望于一道密诏来完成的企图,被现实很搞笑的粉碎了。9 G" u% f3 k. r9 ~9 u
  密诏,就像是一封倡导书,告诉所有想参与的人的可以开始动一动了,如果你们还不想等死的话。- Y1 o1 }9 g# F* A
  富于斗争经验的李弘义、王殷一刻都没有耽搁,以十万火急的速度抢到了郭崇前面,先期警告了郭威。而就像证实这个消息的准确性一样,忠于皇命的郭崇紧跟着就到了。等待他的,是郭威已经恢复了平静的脸。他已经明白自己该怎么办。
" v- _. Q" r1 `/ @" X* H  郭威向郭崇伸出了手,拿来――不是你的命,而是你带来的诏书。我要亲眼看一看。什么?没有?我误会了?别再装了,那让我看不起你。你必须随身带着,才能在干掉我后,安抚接管我的军队。% K& b* {) w( ]/ Q
  就这样,郭威亲眼看到了刘承佑签署,后汉皇帝颁布的诏书。黄纸黑字,证据确凿。好了,他能给自己一个交代,也能向他的老上司,后汉第一任皇帝刘知远一个交代了。刘知远,你都看见了,不是我负你,而是你的儿子太不懂事。
  r* H2 E  o$ e# N: [  r  诏书,致命的诏书。
8 e! h% m) ^  F; G3 C. q  幼稚的刘承佑完全没有料到,他的诏书还有别的功能。诏书被郭威稍微改动了一下,还是杀人的命令,只是需要去死的人变成了郭威的各位重要下属。
5 b# h- \3 y. I3 T2 J  Q: s  k$ B  然后郭威非常难过地把诏书拿给他的下属们看。3 u4 J) r+ [1 k1 _& [8 b
  OK,这比什么都能鼓舞士气,军队立即集结,当天就向首都开封进发。
. U% l1 i7 ?1 ^) r+ B( i) X8 h9 N  0 w2 R$ ]  ]. x2 ^  H
  连载(19)
9 [# B+ U/ ?( p$ B- x  ?  4 r* W$ w% Q0 L1 x  d* t
  被无数激愤的人簇拥着走在反叛的路上,是什么滋味?郭威在五代十一国里活了一辈子,类似的场面经历了很多,但成为主角还真是第一次。但他觉得郁闷,他郭威居然有一天要对一个小毛孩子动手了吗?或者,他真的就没有什么更好的选择了吗?+ ?) _6 C, W& W% h# K7 @6 G
  他并没有担心失败,从一开始他就知道自己绝对不会失败。但问题是,他想要一个怎样的胜利?
: ^7 `" S4 ?, @# p5 t, ]  就此杀了刘承佑?
% k& B  {* F, f  ——那么谁来当皇帝?他郭威自己做吗?这个预算以前还真没做过。! v$ l6 [$ h: {( N& g% C' t
  还是只给刘承佑一个教训,让他从此懂得怎么做人,然后就算了?毕竟一个小孩子做事没经验也没个轻重,什么人都得有个学习和熟悉工作的过程不是吗?
$ O4 _2 G7 g9 M& C9 M; I  ——但一个人终究会长大,而所有杀人不必负责任的人都善于记仇,谁能保证刘承佑真正成年后会放过他?而且,而且还有一个问题让他极为头痛,简直束手无策,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6 S. p) |# x' n0 S, Q6 S+ n" _  这件事在郭威的心里不停地盘旋思考,让他时常出神,以至于他的同盟者一个个加入到位,他都有些心不在焉。直到有一天,突然有人报告抓到了一个奸细,已经审明是刘承佑亲自派来的,他才猛地清醒。
$ n, n5 g  y$ s; S' y; u* E& Z  “带上来。”郭威一反常态,对一个奸细极其重视。接着,他和这个奸细单独相处,好久之后,这个奸细才悄悄地离开了,没有人知道他的去向。4 d6 B0 J% p3 s9 E1 Q- Z! }5 w
  奸细走了之后,郭威才稍微松了口气。他最担心的事情终于有人为他去做了,就是这个奸细,他衷心地祈祷这个奸细一路顺风,平安无事地回到京城,好让他亲手缝在该奸细衣领里的密信,能让刘承佑看到。" v. b9 Q" C7 l/ y- L
  在信里,他郑重地向皇帝保证,他绝对没有反叛之心,他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能活命,他和他的将军们士兵们都是绝对拥护陛下的,请陛下千万不要轻信某些人的造谣,要以和为贵,给和平一个机会……同时也给你刘承佑自己一个活命的机会!!$ Y; o+ b; p# s: P7 V9 x# c) l+ _
  这才是这封密信的真正内核。如果刘承佑还没有大脑平滑到连游戏规则都不懂的话,他就一定会明白郭威到底要说什么。
! U! D' d$ G, \+ K$ w. P  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我郭威还活着,带着大批军队,正向你靠近,随时可以做掉你,而你绝对杀不了我。不过你也不用怕,你手上也有我需要的东西,那就是我的全体家眷,他们都还留在开封城里,随时都有可能被你先期做掉,所以我们谈谈吧,这对谁都有好处。  B% c) c% Q/ ~" j7 G% D( X: D8 ^+ D
  这实在一点都不复杂,无论谁都应该知道怎么做,那就是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各谈所需,哪怕只是一时之计。然后郭威就又开始了等待,忐忑不安,心惊胆战的等待。但是他害怕的事终于还是发生了!$ L9 S: r0 U* |
  不按牌理出牌的人可怕,可是连游戏规则都不懂的人才最可怕!
; q' n+ Q8 P  E- {  T; ^; n* i  刘承佑接到密信,没有对郭威做一个字的回复,他直接把郭威留在开封的全体家属一个不留地杀掉,其中包括郭威养子柴荣的家眷(此时柴荣已经有三个儿子,郭威更有了两个儿子。刘承佑绝对想不到,他杀了这些人,会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同时给赵匡胤铺平了决定性的道路)。他完全断绝了郭威的后路,同时,也把他自己的后路彻底断绝。
0 ?; g# `$ E# c* l  悲愤的郭威在滑州誓师,决心攻占开封——为了必胜,他听从了王峻的建议,向军队郑重许诺,攻陷开封,尔等可以在京城剽掠一旬!
8 _* g5 a/ m/ X5 K+ U5 W4 a  刘承佑,我一定要让你付出代价,一定要你死!
 楼主| 发表于 2008-5-18 21: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0): C6 M) F6 Y& x5 C/ x* V, m8 x: H
  & y/ z9 w% W* F, E: r
  开封的准备1 ~7 t! o" m& y) }
  1 |1 {% R1 h  P) R1 L3 t% K1 R0 Y
  郭威迅速逼近,进兵之快,令开封措手不及。从当年十一月十一日(简称1111事变)后汉皇帝刘承佑杀三大朝臣夺权算起,十一月十四日郭威接到的密报,十六日就已经起兵抵达了澶州(还记得澶州的主持人是谁吧?王殷,最早给郭威通风报信的人。也就是在这一天,郭威通过奸细给刘承佑带去了密信),十八日郭威进驻了滑州,到二十日,郭威马不停蹄,已经到达了封丘(今属河南),距离京都开封不足百里。  _) B5 B2 C7 m+ {
  面对近在咫尺的致命威胁,后汉的二世祖(对不起,他真的是第二任皇帝)刘承佑反应积极。他抖擞精神,再次向四面八方发出诏书,令各地的节度使火速向他靠拢,带兵进京勤王。让他振奋的是,响应的人数相当不少,其中最大的兵力来自兖州,是泰宁节度使慕容彦超的部队。而隔天之后就有了证明,这位节度使真的是非同凡响。: k& y! n5 s2 |+ s- M0 U0 M
  有人有枪了,这让开封的君臣们都松了口气,悬在半空中的心也变得安稳了些,这至少证明了皇帝的威信还在。但是另一个问题紧跟着就出现了。钱,按照惯例,让军队开工得事先赏钱。这合情合理,如果有谁说打完了仗再给钱,那他就是混蛋――难道说让很多死尸再起来领钱?!* _1 }. Z1 h2 }1 t/ Y
  但问题是国家实在是没有钱,近几十年来在后汉的大地上,各个朝代的各位皇帝以及契丹人不停地搜刮掳掠,已经连豆腐渣都挤压不出来了。这时候皇帝说要钱,估计就算是把皇后给卖了,都别想卖出好价钱。最后,皇帝的亲信们给宰相跪下了,再三叩拜,声泪俱下:“请相公为天子着想,不要再吝惜财物。”8 b/ f  J/ n7 m& t8 |
  宰相面色惨然,摇头不语――真的没钱。
8 x" r  J. K3 x7 i) V" w9 c3 _  亲信们绝不起来,说出了真正的打算:“国库里还剩下点钱,请相公全都拿出来吧。”! s7 `5 F$ ^) j! d
  宰相长叹一声,再没有话说。& _' X( p' J( `2 t
  就这样,后汉没有国库了,只剩下了库房。而这些钱分发到士兵们的手里,每人也只得到铜钱20贯,而且这还只是禁军的特殊待遇,外地兵在此基础上再次减半,只有区区10贯钱。9 q: Y5 F. i* `0 u3 {5 ~$ S( @
  就这样,在公元950年的11月20日,后汉皇帝刘承佑的部队带着这点可怜的卖命钱,开赴战场,去迎战只要取胜就可以在京都开封剽掠一旬的反叛军队。- G* I2 G& k4 l, m
  
$ Q( X3 S( |. A2 S, t) i/ _5 D  连载(21)* B0 }+ L7 m- C$ Y4 s1 r2 r, v  [
  
' g" Z2 o3 N: \- l) g  非凡的节度使: W; k! ]) x4 y4 y) E# r% ?. q
  
1 e9 M* u6 d, k1 l  公元950年11月20日晚,刘承佑在开封城头,目送着他的军队开赴战场。军队的数量似乎已经很多了,包括赶到的援军和开封城里几乎所有的禁军,这已经是他现在可以动用的全部力量。
% a; V; @2 r7 e- [' S  但能赢吗?3 F2 A& A2 E4 x; d! j% P. o
  刘承佑的心底不由得泛上来他本不愿再想起的记忆——一年多前他曾亲自到郭威的家里求救。那时的郭威是他唯一的救星,是他赖以震慑朝臣,稳定江山的人。换句话说,郭威就是他后汉王国里的第一军事强人,现在这个强人反叛了,还有谁能制服他吗?
$ k+ z' d. H$ f  慕容彦超,目前只能是他了。但他真的行吗?刘承佑顿时心乱如麻。2 G7 ]: a# q; [9 G! O5 H& e( g# O
  慕容彦超,年龄不详,出生地不详,父母不详,过往经历统统地不详,查遍新旧五代史都没有这个人的任何个人记录,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一定是个男人,当时的身份是驻防兖州的泰宁节度使。除此以外,就再也没有什么了。而就是这个人,将决定皇帝刘承佑的生死和后汉江山的成败。
- Y" Q1 `  W# \/ E4 ^* O% ^6 G  必须承认,我、甚至任何人,都不会知道当时刘承佑心目中最理想的领军人物是谁,但郭威进军的速度太快了,已经不容许他做任何的选择,全国勤王人马谁跑得快,谁到达得早,他就只能依靠谁。而慕容彦超到得最快,带的人马也最多,这也直接证明了他的活力和热情最旺盛,所以他就是最佳的人选。
& {% J4 i/ g/ j3 N0 m5 `- B  所以,慕容彦超并不是被历史所选择的,而是他主动地创造了历史(这多不容易,谁能自主自己的命运,进而撰写历史?事实证明,连郭威都是被迫起兵,不得不反抗以求活命)。历史记载,在一天里,慕容彦超是充满了旺盛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去迎击郭威的。临行前,他对年青的皇帝做出了强有力的保证——臣必胜!在臣眼中,北军不过是些蠛蠓小虫,可以随手捏死,我要为陛下活捉郭威!4 A# h5 P: B& z8 J- j
  然后,他就雄赳赳气昂昂地奔向了战场。在那里,他在史书中给自己留下了印记,正式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虽然表现得非常搞笑。
 楼主| 发表于 2008-5-18 21: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2)
3 P; [* T( w1 M, P% C  
8 k6 b3 V2 E& h  公元950年11月21日,封丘之南刘子坡,慕容彦超终于遇到了郭威。只见对面旌旗招展,号炮连天,人马一眼望不到边。他的部下们看到这样的声势,不禁都有些发怵,可慕容彦超却变得更加亢奋,他连眼睛都没眨一下,就下令列阵,眼看着一场大战就此开打,突然有人报告,皇帝陛下亲自到战场来了。
( ]9 K8 e5 p' c. `! U2 q% m  哦?慕容彦超立即更加精神焕发,他先下令手下们都站得更直点,把刀枪摆得更整齐点,然后才请皇上过来。皇上来了,带着三四位宰相以及几十个大臣,各个风尘仆仆,神色庄严。这些人阅兵、勉励、许诺胜利后的幸福待遇,直到过场差不多都走完了,皇帝才在慕容彦超的耳边轻轻地问了一句话——怎么样,到底有没有把握?
- h* Q. R# N. P# H, N  这才是刘承佑之所以一定要赶到前线来的最重要原因。这句话要是不问出来,他会憋死,会急死,会焦虑死!$ x9 F: {5 \2 X& n
  就看见慕容彦超猛然间激昂了起来,仿佛一下子变得极为高大,他声音响亮地回答——臣必胜!请陛下看臣如何破贼,臣不必与他们交战,只需在阵前喝令,他们就会投降!
% Y$ Q$ W. G/ `3 R% y/ f( O) Q$ _  呼――皇帝和大臣们都吁出了一口大气。他们要的就是这句话,满意了,终于放心了。他们就此后退,以免影响节度使阁下开工。可惜他们走得太快了些,只要再稍微等一下,他们就能听见慕容彦超的另一句话。
: P% A. L3 @+ R+ a  慕容彦超像是很随便地向身边的手下们问了一声,“喂,对面除了郭威,还有些什么人?”. O! j/ v. w7 S, S
  此言一出,石破天惊,他的部下们立即全体面无人色。天哪,马上就要开战玩命了,他们的统帅居然还不知道对手具体都是些谁!$ m5 O( _# ?  t8 x; K
  难道慕容彦超接到诏书,带着他们一顿狂跑,一路跑到了这儿,在此之前连一点准备都没有?!$ e: q' A) N- p
  面面相觑之后,终于有人说出了答案,就见这次轮到统帅的脸色变了,慕容彦超像是有了些许的犹豫,但是他还是马上就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 X7 r6 T/ E1 s- G  ——进攻!( y! x& ^) K9 a6 j$ a) l
  这场战斗由慕容彦超主动发起了进攻开始,然后大约半小时不到就完全结束。形式发展之快让观战的刘承佑都来不及表达任何失望的情绪,他只看见了慕容彦超的队伍向郭威的部队发起了冲锋,然后两军相接,然后一片混乱。片刻之后,两股相对冲击的洪流就汇成了一股,向一个方向急速流去。- Z' r% [2 ^. P8 ~. l/ p2 U
  慕容彦超跑得比谁都快,马不停蹄,比他接到诏书奔向开封跑了第一时还要快,一路狂跑再次跑回了兖州。哪儿来的哪儿去,从此以后,刘承佑就再没有见过这个人。而郭威也在战场上被这个人弄得一片茫然,征战一生,还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人物,来去如风,居然来不及去抓他!等到郭威反应过来时,战场上已经全是他的人了。
7 X9 w  K& }% d3 d  刘承佑也不见了。
) n. Z5 _8 {* Q# [2 Q, R: n  在混乱中,刘承佑尽管失望,还是证明了年青人的反射神经就是要比中老年人的快一些,他比郭威先反应了过来,抢先向开封撤退。他还报有一丝幻想,他还年青,还是皇帝,而后汉还有别的很多的节度使,只要他能活着回到开封,坚守几天,就会再有生机。
9 ^, l9 x. ?6 d+ Z  但是他错了,后面发生的事已经被这个时代的人们弄出了规律,执行成了惯例。他在开封城下被自己的臣子拒之门外,无奈之下只得选择了逃亡,而郭威对他一点兴趣都没有,他的兵直扑开封(请注意,是他的兵,而不是郭威本人。这时的郭威已经身不由已。他的士兵们都清楚地记着他在开战前的许诺,每个人都想着自己平日里在开封城可望而不可及的钱、财,或者远比他们高贵的女人,他们已经疯了,他们要去抢!),至于刘承佑,落地的凤凰不如鸡,自有旁人替他收拾。: B5 X" T0 r% ]0 ]3 G
  开封,又一个千年古都繁华世界,连耶律德光这样的蛮族酋长都舍不得下手的人间天堂,正面临着它自己子民的掳掠刀枪。只要再过片刻,它就会火光冲天,哀号遍地,满城都是空前亢奋四下乱窜肆意强抢的士兵,无数人都将家破人亡!
- J' p! D9 J" {- ~  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我们从来都不珍惜自己的国家和同胞,为什么从古至今都是这个模样?!如果还不明白我们身为世界上唯一幸存的四大文明古国成员,五千年以来却只留下了两座皇家宫殿以及无数在外国博物馆里保存的文物的话,就请正视这时的开封吧,我们的文明和骄傲就是这么被毁灭的!5 o- m7 u3 I( c  C3 x, Q2 {' G
  真的,我们有时的确应该自卑,因为我们总是被自己人无情地糟蹋。! N/ E6 U& C. V
  $ V  d+ |5 e: f. W9 H' G9 y; d0 d
  连载(23)% g! m2 |, b8 t! w
  
1 D* X0 P) o; a- ~" Z) P  公元950年11月22日,开封。局势完全失控了,开封的城门刚刚打开,没有任何的交结或者欢迎仪式,郭威的人马不由分说涌了进去,然后全体立即就地解散,向全城各个角落扑开。一个字――抢!如果有人反抗,那么再加上一个字――杀!
8 D7 i' F) A4 ~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呢?无须多说了,人,有些时候会变得让自己都不敢相认,因为他已经还原了他的本来面目——一只动物。欢乐的兽性不必掩饰地暴发,那是一种怎样的享受!
2 v' A+ k& Q) d0 z8 d% w: L9 _  就好像一个在现代化城市里生存了一辈子的人,突然置身荒野,被野兽攻击时一样。他(她)会下意识地大叫警察,他(她)会警告这只野兽再不停止犯罪,马上就面临牢狱之灾……但这管用吗?他(她)的呼喊挣扎能让野兽产生怜悯,恢复些理性吗?NO,绝对的NO,野兽们只会因此变得更加的兴奋,更加兴致勃勃!
/ I# D. T6 e5 G0 V! g4 E0 u  当时开封城里无数手无寸铁完全无辜的市民们就是这样,他们求告无门躲闪无地,只能任人宰割。
8 q% x7 T( r" V. E( _  但这也不足为奇,中国历来就是这样。这一天的开封之前,有人受过这样的苦,而这一天之后,中国人也远远没有幸免――就算近代的满清,这种兽性的陋习都依然存在。可以被称之为大帝的爱新觉罗•玄烨如何?康熙大帝啊,他平定三番时大将周培公等人出征没有军饷,军队所过之处就公然抢劫,事后也不见处罚;等到满清后期世所公认的贤臣曾国藩又怎样?他的湘军一边打仗一边忙着往家乡一船一船又一船地运东西,里面装的是什么,还用细说吗?可叹现在市面上曾先生的家书等著作还大卖特卖,人人都对他淡泊名利功成身退等等中国传统美德无比敬仰,但是我们至少应该正视他曾经做过了些什么吧!
4 z! F! j! H( ~" G% U1 t# g  话有些扯远了,回到当年沸腾的开封城,满城亢奋四处乱窜的大兵里,至少还有两个人保持着冷静。一个是赵匡胤,他哪有心情抢劫?他的家就在开封,他和这些外地兵在本质上不同!那天的开封城门前,他一定会抢在所有人之前,等着大门的开启。然后第一时间冲进去,抄近路直接狂奔回家。3 z1 d/ N% L. U" ~+ f% a) c8 Y
  站在自己的家门前,把所有的亲人挡在身后,然后拔出了刀——你以为只要跟满城红了眼的乱兵说一声兄弟这是我的家,就会管用吗?- z9 p  h$ J9 `0 B7 l5 _
  这个世界有些时刻没有任何道理可讲,能维持自己和家人生命的,只有手中的刀!, P4 C% F7 W% C/ K9 v: O
  就这样,历史记载在这次仅比屠城稍差的抢劫中,赵家没有任何人死伤。而满城的火焰、震耳的哭号以及彻底疯狂的乱兵给赵匡胤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他深深地痛恨这一切,让他在不久的将来,成功地阻止了另一次类似事件的发生。" F; p) M7 {6 }* ]
  而第二个人就是这一切的始作蛹者郭威。
; |$ w: }5 d  D4 @  郭威冷眼旁观,注视着身边所发生的一切。难说这时他是什么心情,反正他没有制止(或许是他不想,或许是他不能),但是他也没有参与。可按说他应该是此时开封城里最有杀人欲望的人,最有毁灭冲动的人吧,他满门的亲人刚刚死去,就死在后汉皇帝刘承佑的手里,他应该满腔的悲愤,只想向刘氏家族讨还血债吧!而且皇宫近在咫尺,刘氏一脉除了刘承佑之外也还有很多人,只消他随口一个命令就可以痛快淋漓地挥刀复仇了,此时此刻没有任何人能阻止他!3 z) {2 y( S- ?) t2 T; f' U% L% N
  但是他却偏偏只是沉默地坐着,像是对一切都无动于衷,谁也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些什么。
 楼主| 发表于 2008-5-18 22: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4)
) ]6 k7 u8 P9 m% e! F9 U  ; A$ p8 \7 \6 N8 u4 y* G
  肢解一个王朝需要分几步?
2 v7 K& d# p9 f/ h  @" R3 B  抢劫一直持续到了第二天的中午,郭威的部下王殷、郭崇(注意,从此这个人已经属于郭威了,由此可见有时杀了一个人的确可以一了百了绝无后患,但是不杀却有可能赢得一个人的心)报告――如果再不制止,开封到夜里就是座空城了。7 z* W2 q6 K. O
  于是郭威下令收队,宣布活动已经提前结束,但是所有的参与者都还兴致勃勃意犹未尽,于是为了证明,他还迫不得己地杀了几个人,才算把命令贯彻了下去。那么接下来应该做什么了?郭威的高级干部们开始兴奋了,大餐的主菜终于可以端出来亮相了吧,既然是造反,那么就得确认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 O# k9 P3 m9 s. W1 {  r8 G4 @  大家准备,向新皇帝郭威陛下欢呼――!( ^$ T) f: i' N
  但是郭威接下来的举动却让他们一下子跌进了失望的深渊。, |, g9 a$ M* x
  只见郭威很平静地站了起来,对身边的亲信说:“我们去皇宫吧,我好久没有向李太后请安了。”, \; \  ^; {5 G4 w  g
  什么意思?大伙儿都愣了――去向李太后,也就是刘知远的太太,刘承佑的老妈请安?郭威要干什么?造了人家的反,抢了人家的都城,然后去请安?这是说反话吗?是报复的开始?但是看郭威的样子,一点戏谑嘲讽的意思都没有,说得是相当的诚肯认真。
# r) T1 N& r7 Y4 Z0 B  “走吧,我们都去。”郭威以实际行动打消了手下们的疑云,真的走向了皇宫,没带多少人,也没带多少把刀。就在这时,一个非常震撼但是意料之中的消息终于也传来了。- e! [2 _! u# }/ M8 {! k9 w4 B4 q
  刘承佑被证明已经死了。他在昨天,也就是公元950年11月22日,只逃出去了不到二十里,就在开封北郊一个叫赵村的小地方,被自己的原部下郭允明追上杀死。现在郭允明很快就会来见郭威,并以此向郭威请功。; Z& q# b0 M+ i* u! ]9 O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集中到了郭威的身上,有了这样的消息,再去见刘承佑的妈还有什么意义?所有的事情都已经不可逆转,更无法斡旋,再去见李太后只能是个笑柄――假惺惺地有什么意思?该做的事就是把已经做了的来一个彻底的收尾,痛痛快快地直接改朝换代,让这片天地从此姓郭!) q4 i# S6 t4 n1 d  l& t% F: R
  只有这样才是最现实的。( a! [' V0 i* O  \: X) i
  但是郭威还是没怎么动声色,他只是点了点头,让人转告郭允明等着,就再次向皇宫走去。% q7 z7 i3 a. B3 V1 W7 V# H
  他还是要去见李太后,难道他真的要去请什么鬼安?  B( M9 Q9 R& z4 l# s1 }
  
2 r& z5 Y3 m& A2 K" d  出人意料,郭威与李太后的见面感人至深。
5 o: o- F  [5 M: o  郭威的表现极为悲痛内疚,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绝,表示真是愧对了先帝几十年对他栽培的大恩大德,自己狼心狗肺真是大失臣子之道……而李太后则充分地理解了郭威的难处,且说自己教子无方,对郭威全家死光光的结果表示了最深切的哀悼和遗憾……! B, ~) T4 Z5 [" t& q4 W
  两人就差来个互相拥抱,再互相勉励节哀顺变了。
8 A3 g- M1 \( A+ H; ^) i  就这样,双方迅速地达成了共识,一切以安定团结为主,以和为贵。具体决策条款如下:
, ?5 n" O. X7 d+ E: M  一,这座江山仍旧姓刘。这是条根本国策,不可违反,不可更改,更不可怀疑,上至郭威下至庶民一体有效。所以也就不存在谁是反叛,或者日后还有什么平叛;- y4 D- i; g; M
  二,具体由谁来干这个皇帝,则由文武百寮、六军将校,议择贤明,以承大统。结果很快就会出现,大家都不要急,请安静等待;1 @  E" b) q! ^" O! l( d, B
  三,在此期间,一切国事由太后临朝听政,百官官复原职,但决定权暂时授予了郭威。$ W- n8 o, }) W# k
  事情就这样被敲定了,郭威在已经占领了后汉都城,杀了后汉皇帝且已经抢劫掳掠过的实际情况下,做出了如上的决定。当天,跟着他走出皇宫的人们都非常郁闷。他们实在想不透郭威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 O& I2 z% h1 n; a, q: Z1 y0 Q8 B
  
* y5 F/ B& B' j! C9 o  连载(25)
' ^+ P8 t# C4 k/ Q, K" X  - _, m  m; g3 w+ v: X
  几天之后,百官们的选举有了结果,新皇帝诞生了。这位“幸运儿”的名字叫刘赟,他是先先帝刘知远陛下的弟弟刘崇(请关注这个人,此人也相当的不同凡响)的儿子,当选前的身份是武宁军节度使,驻地徐州。这位皇亲国戚远在徐州一点不知情,但是突然间已经富贵临门,想推都推不掉,居然成了下一任崭新出炉的后汉皇帝。& @0 }* g) z3 g% h, l+ \
  而为了让皇帝陛下能快点到任,也为了打消新任皇帝的各种不必要的顾虑,众所公推,由老宰相、太师冯道(不倒翁再次出场)亲自去徐州,务必要把皇帝安全地、迅速地接来开封,以便登极。
% l/ B! y4 Y9 h  就这样,时间一天天地过去,随着这些政策命令的不断颁布,动乱萧条的开封城渐渐地恢复了生机。人民像是惊蛰过后的虫子,慢慢地走出了各自的隐身之所,开始在大街小巷里出现了。惊恐未过的百姓们在私下里盛传,新皇帝已经在来开封的路上,而郭威的军队很快就会离开,浩劫真的过去了,以往平静安宁的日子就会再现。
3 N0 W- Q; R" n9 ^  就像印证这些话一样,九天之后,也就是在当年的12月1日,郭威的军队真的全体开拔,向开封以北运动。一个公开的理由是――契丹。不要惊讶,也不要腻烦,虽然真的是很老套了。但是契丹的军队就是又来了,还得要由郭威去抵挡。3 U* `6 e% k  n0 L* U# |6 l- C) V) f
  
  ]$ |7 S- ~, Y3 ?7 Q5 O1 M  郭威的军队一路向北,一连走了半个月,士兵们越走越郁闷。为什么?一来他们实在是想不通为什么要这么快就离开开封;二来是因为速度实在是太慢了。有多慢?请计算,他们当年12月1日从开封出发,同月16日才到达了澶州。澶州,就是最早给郭威报密信的王殷的地盘。就在一个月前,同样的从澶州到开封这段路,处于进攻态势的郭威只走了三四天!
1 a0 Q9 t( J5 i1 s1 M6 o& B$ ]! J  而他们现在居然就要以这种蜗牛式的行军速度,去边境迎击来去如风,已经入侵的契丹兵团!
9 L! i: E) T9 B  真是活见鬼,大兵们满腹狐疑,可又都心不在焉。边疆离他们太远了,就算那里的人都死光了,又与他们何干?你能想象刚刚劫掠了本国都城的士兵们会对边疆百姓们的苦难感同身受吗?何况他们这时自己也正有搞不定的事让他们心烦。6 l; R# u3 p( x8 p' O1 t
  因为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
  v& j& X& _% l4 p6 y8 F) c$ }  京城是白抢的吗?当时的兽性和快感早已经成为过去了,在这半个月沉闷缓慢的行军途中,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时间来想一想他们的前途和已经非常不妙的命运。一个终极问题摆在他们面前,这问题本来不应该有的,但是现在却沉重地压在他们的脖子上,其危险性就像是一把刀,而且已经割破了他们的皮,马上就要切入他们的肉。
/ k: n9 @. g. w  那就是皇帝并不是计划中的郭威,而是又一个姓刘的人。这个人已经在上任的途中了,按时间计算,就算走得比他们还慢,十天之后也一定会到达开封,再之后的事情就是傻子都能知道——新皇帝迟早会有一天和他们算算账的!
4 D& e- H* i. L5 V( B  到那时,噬脐之悔,悔无及矣!/ g! O" F0 v  G. Z6 R4 b9 [* ?
  那该怎么办?一股股可怕的潜流在庞大的军队中隐隐流动,每个人的情绪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暴躁不安,但是解决的办法却一点都没有。他们明明知道,再这样下去,他们就是一步步地走向死亡,但他们却只能听从命令,去边疆和那些混账的契丹人打什么鬼仗!
" p# l9 e: L$ G0 C  尤其可恨的是,最应该着急恐慌的郭威却反而越来越是镇静了,甚至非常的轻松悠闲,就好像是非常享受这时的行军一样,每天除了有快马在他与开封之间流动之外,他什么事都不管,像是他早有了把握,无论发生什么他都百分之百地安全。/ I+ w* R+ D9 p! k4 w" b
  这让整个军队都极端抓狂,他们感觉被骗了,想当初他们起兵时难道不是为了郭威吗(这时候他们当然不会记得当初真正的动力所在)?难道他们就只能这样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都走向死亡而郭威却独善其身吗?NO,绝对的NO!无论如何都要把郭威也拉下水!8 C: |/ I9 v0 U
  这种情绪不断地酝酿积累,终于在当月的16日,大军到达澶州时,抓狂的沸点来到了。士兵们都不走了,公开统一了思想――我们当初拥立郭公打京师,已经个个负罪于刘氏,现在还要立刘氏为帝,将来还会有我们的好下场吗?
5 p7 J! d  x9 g5 ~7 S2 l- n. k% Y  这样的话马上传到了郭威的耳朵里,面对着这样赤裸裸的话,以及周围无数双火辣辣的眼神,该干什么已经再清楚不过了吧?但是郭威偏偏再次让所有人失了望。他什么表示都没有,只是说别让士兵们太累了,就在澶州放假三天,到19日再度开拔。
 楼主| 发表于 2008-5-18 22:03: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6)7 D5 D( e, ^: W/ r
  & R$ l8 @8 t0 m6 t  e) g( [
  19日,大军勉强再次启程,之所以还能移动,完全是出于郭威的严令――军令如山,不从者斩!但是到了第二天,也就是公元950年12月20日时,郭威的话不管用了,无论如何军队都再也驱赶不动了。队列散开,人人奔走,军队里最可怕的现象――哗变已经初步形成。
" `) Q: f) O2 D$ i5 l  N  这时的郭威不再做任何努力,他甩开众人,躲进了一间民居里,充分地表达了自己三个不的原则,即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
# I; ?" T9 f" N$ a* N0 @0 T  但是很可惜,这间小小的路边民居根本难不住刚刚抢劫完开封的士兵们,只见转眼间一大群士兵拥了过来,紧跟着爬墙架梯冲进了屋里,把郭威团团围住,群情汹汹异口同声——
8 R+ a' |; k9 I) f# H7 j7 x  ——请您当我们的皇帝吧!4 k! y% R& `! ]0 Z# O- O
  这是大家一致的心声,表达了我们同甘共苦、生死与共以及生死不离的决心,还有我们早就绑在了一起,跑不了我也蹦不了你的现状……所以,郭大皇帝,你就答应了吧!3 U, ]  {/ g& E
  但是天杀的郭威仍然不为所动,还是不停地谦让。这时一个经典的、决定性的场面出现了,只见当时乱成一团的人群突然闪开了一条通道,有一个士兵抖开了一面刚刚卸下来的黄旗冲进了屋里,不由分说,就把郭威裹了个严严实实,然后众人簇拥,一哄而出。& ^1 U% D! u# t( p
  转瞬间,屋外边响起了震天动地的欢呼声,数万名士兵终于看到了一个身披黄“袍”的郭威,一个新的皇帝真的就此诞生了!
6 Y& ?: Z% B! E8 y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场面,好几万个身强力壮横行无忌的大男人都从心底里松了一口气,终于达到心愿了,终于安全了,原来强迫一个人还真是不容易,哪怕是强迫他去当皇帝……在这数万人当中,就有我们的主角赵匡胤。他身为郭威的亲兵,一定在近距离内亲眼目睹了这出黄旗加身、郭威称帝秀的整个过程,不管他是否理解了这件事的真正内在核心――也就是说,为什么会有这次出征,以及郭威一定要拖延到今天才“被迫”上位,这件事都永远地烙印在了他的心中。7 Y# t3 `- ~' A8 U
  就算在十年之后,他都记忆犹新。( l! ^4 o0 L0 C2 ~" d
  $ F7 y4 ?% f6 L; U8 E+ u: @
  连载(27)& S  c6 z* Y1 ~3 J. }" {
  
3 {  u( r* w* |  d! f, A/ f  大军就此回程,人人精神焕发腿脚有力,走得那叫一个爽――事业有了奔头,人生再次阳光灿烂,怎能不叫人高兴?!至于那些讨厌的契丹人,就见他们的契丹鬼去吧,我们有更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中国人千百年奉行不辍的“真理”——抑外必先安内。
* p" ]& M& P) o+ W( i+ l0 y5 H  回开封去把没干完的活儿都做利索喽!
- A, ]* u# L* A4 D8 m  这时郭威的士兵们除了满腔的喜悦和冲天的干劲之外,还都在心里隐隐地流动着一股对郭威的鄙视,因为他们觉得郭威在这件事上做得太拖泥带水了,一点都不男人。何必脱了裤子再放屁?又何必多此一举来这次徒劳的远征?就在上次抢劫开封时,顺势把天下都定下不就什么都安了?那样何其简单,何其利落,又多么的男人!( t1 x4 D. X% j- T
  更重要的是,在这几十年的动乱年代里,所有人不都是这么做的吗?!3 h3 @% E. Z1 v/ y+ j
  但是事实证明,这些人都错了。虽然他们是郭威的部下,天天都见到他,每时每刻都听从他的命令,但是仍然不了解他。郭威是五代十一国里一个真正的异数,他的所作所为与前面的那些行事痛快的“霸主”们截然不同,所以最后他得到的成果也与前面那些稍现即逝的“寡主”们截然不同。
$ W1 l% m1 K3 E% p4 A  从眼下这件事的处理上,就能够清楚地分辨出来。+ V; G1 P/ X' K& l
  这些人不知道,在混乱中最初的9天里,发生了许许多多幕外人所不知道的事,而在这沉闷缓慢行军的15天里,前面所决定的事又发生了重大的变数,这更加是除了郭威及郭威留在开封的亲信死党之外,极少有人知道的。
# ^7 b4 ]% ~; ^% l5 }  那么,都是些什么事呢?$ @# [3 W- z& n8 a2 Y0 H0 w5 W4 u
  首先,就在刘承佑被杀,郭威率部冲进开封大肆抢劫时,后汉国内就已经有人要起兵讨伐郭威了。那就是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的弟弟,“现任”皇帝刘贇的老爹,当时身为河东节度使兼职中书令的刘崇。此人兵多将广,强悍善战,在刘知远时代就被安插在边境与契丹人直接接壤,为后汉第一道屏障。刘知远死后,他就再不入朝也不上缴国税,一切都省了下来给自己当军饷,所以他军队的数量和质量都相当的了得。4 ^; t5 E. N# v" }+ v' n
  当这场造反开始时,刘崇什么都不知道,这让他事后极为愤怒懊恼,一切都只怪郭威进攻的速度太快了,而当时的通讯条件又太差。所以只能是离都城近的人才能先知先到,就像慕容彦超。所以刘崇从一开始就慢了,就什么都晚了。当他知道郭威造反逼近都城时,郭威已经在都城里边了,当他点兵准备进攻都城时,都城里又传来了新的消息。
7 r6 l/ S& V" K) {1 Q8 a  他的儿子刘贇在千万人的海选PK中获胜,已经被确认是新科皇帝了。
- q/ }: c; m7 B  太好了!刘崇一下子心花怒放,什么愤怒难受都抛到了九霄云外不知去向,还能有什么结果比这个更好呢?还用得着再打什么仗吗?根据这个结果,他已经是现任的太上皇了!5 k/ c6 k& j, U9 o
  兴奋中,他马上派人进京去探听虚实,尤其是要面见郭威和太后,确认消息的准确程度。" V% Y0 a9 n+ a' j
  消息很快传了回来,千真万确,绝无虚假。尤其是郭威,他接见刘崇的使者时神色凄苦,拍着自己的脖子说:“自古岂有雕青天子?希望刘公能体谅我的忠心。”2 j* O5 K" P+ d9 _& H" a
  使者不禁为之动容,要知道这是郭威天下皆知的隐痛。郭威出身军卒,脖子上有飞雀的刺青,五代十一国时人人皆称他“郭雀儿”。这种刺青一直留到了宋代,军卒和犯人一样要刺青黥面,所以好男不当兵!
- h0 ?" n, E9 ^( B" F& X, F  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再联想一下郭威出兵的理由,以及他现在仍然尊奉后汉,拥立新君的表现,他是忠是奸已经一目了然。而且郭威还说,请刘公一切放心,朝庭派最德高望重,从不说假话的太师冯道前去迎接天子,尽管尽快到任登极。: n: t5 I- W& g8 f! O+ F$ R! z, o
  OK,刘崇放心了,郭威看起来是认真的!那么就必须赶快了,夜长梦多,随时都出现别的竞争者!他准备冯道一到,就马上派儿子刘贇出发。他已经克制不住激动的心跳,恨不得替儿子出发了。6 z6 G( o' _4 y
  ——孩子,你尽管使劲跑吧,向皇位进发!这是千古难得一遇的良机,你跑得越快,就越能早些当上皇帝,而你老爹我,就越能早些当上太上皇……这真是太好了!& t( y0 ~& m) n  m; C
  “且慢!”在这个激动人心、热血沸腾的关键时刻,突然有人跳出来喊停。事后证明,这是上天最后一次眷顾刘氏父子,但是搞笑的是刘崇根本没领情,他一脚就踢爆了上帝那张满是关爱的老脸。
 楼主| 发表于 2008-5-18 22: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8)
4 h/ b/ J, V* T6 k/ N  
' z! l0 c. X+ a: c" @0 k1 \  喊停的人是刘崇的副手,太原少尹李骧。+ H" ?5 x2 R/ s. E! r6 s& C# ?7 p
  李骧满怀好意,向利令智昏的刘氏父子点出了郭威必然有诈,天上岂有无缘无故掉下来馅饼的好事?郭威为什么不把皇位交给别人,偏偏让给你们父子?这正证明了他对你们父子的忌惮,所以千万不能把世子送到虎口里去,不然轻则被扣下当肉票人质,重则就会丢了性命。见便宜莫贪,现在最应该做的,是趁着郭威立足未稳,而且刚刚抢劫了都城大失民心,赶紧发兵出太行山,号召天下所有兵马,一举剿灭他们。这样才能一劳永逸,安心地享受成果,到那时无论是想当皇上还是当太上皇就都随心所欲,自由自在了……
, a; m0 v) v3 J' {! `  李骧的头脑疾速运转,为刘氏父子精心打造着美好前程,可是他却偏偏看不到刘崇变得越来越黑的脸。等着李骧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终于告一段落后,刘崇简明扼要地对手下们说了一句话,把李骧的人生彻底定性且收尾――把他拉出去,砍了。4 _5 V. p' h7 [/ n
  就这样,刘崇把一个全心全意为他谋福利的人杀了,仅仅是因为这个人的话破坏了他的好心情!可见好人是多么的做不得!然后刘崇坚定地按原计划派儿子立即出发,向着皇位一路狂奔而去。
& I, `5 q4 d) r* a% l  而这个时候,郭威就像配合他的好心情一样,带兵出了开封,向边境运动,表现出了非常“无私”的诚意。
9 O9 d4 g/ x% U4 p" p  然后就在刘贇全速前进,到达了宋州(今河南商丘),与开封相距不过百多里时,郭威突然间黄旗加身、瞬间称帝,同时疾速返程,更命快马通知开封的亲信王峻,去把最重要的事做了――王峻马上派郭崇率700骑兵赶赴商丘“保护”刘贇。
5 Y0 m' X2 e0 e  到了当月的25日,郭威已经回到了开封的近郊。而刘贇此时已经是一个地道的阶下囚。至于刘崇,他则一如既往地毫不知情,仍然做着太上皇的美梦。一切还是因为通讯太慢,只能事后徒呼奈何。
- `4 M, a  ?1 t  就这样,郭威在离开了近20天之后,再次来到了国都之外。他还是带着上次离开时的那些人,只不过一切与出发时已经彻底不同。0 N* E% b4 r" g, t6 S. S8 z
  / _8 j0 Y& Z) `" G7 A( v; i
  连载(29)
8 W( F' B2 [+ y  
0 h; r5 W2 J2 U+ h& _8 \& h  这时,我们很有必要来彻底地分析一下郭威为什么这么做,相信分析过后,我们就能清晰地看出郭威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 X. o/ I! k& S8 U$ o  问题一:郭威为什么不趁着抢劫都城、皇帝新死的时候一举搞定后汉天下?6 e5 m3 P! e2 {$ [5 o5 n9 h; O
  答案:首先时机火候都不成熟,其中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出在后汉的开国皇帝刘知远的身上,虽然这个人早已经死了。6 i1 ~8 l# Z$ I# p& h' G
  刘知远死得太快太早了,他死之后到现在虽然已经发生了太多的事,但是从时间上看,他才死了不过两三年而已。这样短的时间,他的影响力以及以他为代表的刘氏一族的影响力还远远谈不到消失或者弱化。所以郭威起兵时,还要矫诏改动刘承佑的诏书,来欺骗自己的部下造反,而且在进攻都城的前夕,还要动之以巨利,以许诺剽掠京城为诱饵,才能驱动士兵们的热情去卖命。. J7 r% [# C/ v; |. z* |4 q
  这无不说明了郭威那时根本没有真正地掌握他手下的军队,也就是说,枪杆子虽然不见得再姓刘了,可也绝没有姓郭。
9 K) J# R# p; v- `$ J8 Y  这样绝对不行。在五代十一国里,没有绝对效忠的军队,就别想做任何大事。
7 a% d/ h; G) n# h$ Z* j  于是第二个问题也就有了答案。
5 s2 W3 C( }8 t$ O, b3 V  问题二:郭威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躲避、推脱众人的拥戴?难道他对皇位真的没有野心吗?% C0 [+ p4 q" C- I; Q
  答案:绝对不是,不管他对皇位有没有野心,局势已经强迫他只有一条路好走,那就是顺着反叛之路一直走到底,必须成为皇帝而且坐稳宝座,才能活命。& {& p: Z7 X: {2 F3 ^
  一点都没有夸张,自古争帝之险,险于上华山。就连十几年之后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都警告自己的儿子——天子置身庶民之上。若治得其道,则此位可尊,苟或失驭,求为匹夫而不可得!
. j- R# S( ^$ L' W# \  郭威在刀尖上打滚一辈子,这些本质上的事情怎么会不懂得?那么他还要去皇宫向李太后请安谢罪为的是什么呢?
" u+ W- L, X3 E5 f; c) o  无非是看到自己内部不稳,而刘氏尚未死僵,所以要稳定一下局势,让敌人不至于马上出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不惜动用百官来“公选”出当时最有实力的刘族精英刘崇父子来当“皇帝”和“太上皇”,来争取自己宝贵的时间。: ~' x# m  z  B- e; Y/ m
  这个时间用来做什么?
; s& @; Z( O* C3 n, i# v8 `  用在最关键的事情上――夺得军权。或者叫做获得军心。
  S$ I) _# n  F; t7 v5 ]9 ?  抢掠京都九天之后,郭威就带着军队北上抗击契丹,现在我们都知道了,所谓的契丹来犯纯属是个骗局。那么他以那么缓慢的速度带着军队去郊游,真正地目的是什么?
% y! ?: W! ]# i. D$ U& j. k  是让军队醒醒神,从抢劫过后的喜悦满足里警醒过来。让士兵们知道现状有多危险,面对的难题绝不只是我郭威一个人的,你们哪一个都别想置身事外。. e$ p- f% u, P& d- r
  一切都是为了一些微妙的,且极为重要的心理转变。
" j. I3 f- v% e$ p* I2 e( B  试想,如果郭威此时已经称帝了,他对军队,以及军队对他,都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五代十一国时骄兵悍将绝无主仆情义可言,兵强叛将,将骄弑主,郭威的兵马上就会知道自己对郭威的重要性,进而要挟郭威,而郭威迫于形势只有妥协。" h9 V8 |- U8 B6 I( n3 N
  那之后政令不行,人心不符,再加上疯狂反扑的刘氏家族,郭威的死期也就不远了。
9 m& o4 ]+ d, Q8 W  而在这次沉闷缓慢的行军途中,郭威貌似悠闲自在地看着手下的大兵们越来越是忐忑烦躁,自己就是不忙于称帝,绝不替这些大兵顶缸。非得让这些混账大兵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迫”自己当领袖,然后自己才勉为其难地答应了。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大兵们积极主动为自己效命,让他们每个人都有危机感,不用他再去利诱驱赶,都玩命地上战场。
% b; Y+ i  F0 v! \  好有一比,这就是郭威给所有的士兵来了个投名状。他要的不是人头,而是当初还没被抢劫的开封,这些傻大兵们自以为占了天大的便宜,凭空发了笔大横财,却不料从此就上了郭威的贼船,跟着他不得不反,再没有了回头路。
% [  B$ s+ B8 t  而且这一切都完成在很长的时间,和极短的路程中。他缓慢地行军,时刻掌握着京城和周边地区的局势动态,一有风吹草动,马上就能做出反应。你看,当他获得军心,成了皇帝后,只用了四五天的时间,就又回到了开封城外,什么事都没有耽误,还把刘崇父子玩了一票。( {( ?) z& Z1 N5 c& M2 T  g
  这时他面临的局势是多么的理想啊――开封城已经尽在掌握,尤其是刘氏家族的代表人李太后,这真是位懂得游戏规则的老太太,从一开始就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文武百官更加不用说,早在他上次离京“抗击”契丹时,朝中大臣的代表冯道先生就已经开始为他打工了,何况他人。而刘崇父子更呆得可笑,给个坑就往里跳,谁如果拦着,他们都能急得杀人。这样的人本不足惧,只是怕他们一哄而起罢了。
- V/ ]% M0 i3 i- p% ]  而最重要的是,人心已经得到了缓和。8 X$ _* \/ v$ l6 g) ?4 L# f
  人民对郭威的反抗意识,随着一系列的和平政策,以及这次军队的远行,已经缓和了下来,再想崩紧,除非是郭威又做出了什么出格的事。9 t0 c5 N& S( I
  那么郭威从此改过自新了呢?
/ }2 |$ l( _' O' O8 j8 h  人心的敌意有时就好比一个极度想自杀的人,不管当初求死之心多强,只要几次寻死不成,决心自然消退。郭威要的就是这一点,人民对他的警觉和憎恨感已经少得多了,已经容许他做一些改变了。
! X3 V# o, |! e2 `2 P6 `  
% A0 H" M: F, e4 x1 k5 X  9 M  C- G' E  J$ [9 N6 s1 T
  公元950年12月25日,转变开始了。郭威率军重新回到了开封,王峻率文武百官出城迎谒。隔天之后,即27日,李太后下诏,命郭威“监国”。中外庶政,并由郭威处分。至于“皇帝”刘贇,虽然他中了大奖,但是由于他过期不到,所以奖券作废。当然他可以在宋州爬楼或者爬彩电塔抗议,那都是他的自由和权力,但是估计没人去理会。而郭威倒是还没有忘记他,看在他中奖不易,另赐给他一个别的爵位。很怪,叫“湘阴公”,不知何解。但没过几天,郭威就顺便把他埋在了宋州,此人此生此世再也没有机会回到他的老家徐州,去看看他的亲人。/ A7 E4 B9 ?3 h. `4 m
  在这一年剩下来的几天里,后汉的臣子们格外的忙碌,他们加班加点,争先恐后,集体上表劝进。改朝换代的时候又到了,他们每个人对之都非常的敏感且熟悉,没有哪个人愿意在这种事上跑在后面。
1 s" G4 E: H5 }, {$ Y, L, q  p! d  于是转过年来,就在正月,郭威脱下了黄旗,穿上了正规的黄袍,在一个多月以前还是刘承佑的位置上坐了下来。他成了五代十一国里又一位开国的皇帝,国号为“周”。
, q$ y: n6 n8 k8 F  现在,大家预备——向新任天子郭威陛下正式欢呼!
. e  C8 o) N3 w3 X  c/ v! G( z' U" A; U  
8 N/ Y, }0 g/ r+ W  连载(30)
5 r3 W" @5 `. U- E3 f$ G; A  
& I- Z* A1 l) z, j3 P* l  ( i6 H. d3 z6 }% r" o$ V
  郭威登极,首先论功行赏。这是必须的,这绝对有利于造反集团的进一步团结和巩固,更有利于对全国动乱局势的有效舒缓――告诉了有心继续造反的人没有多少空子可钻。& O$ M; [* t# h6 b$ a3 f
  于是在激动人心的升官大会上,每一个参与了造反行动的人,不分大小都享受到了成功之后丰收的喜悦。像王峻、王殷这些坚定的追随者,都被授予了枢密使、节度使、刺史之类的高官;像间接地“帮助”了郭威的另类人士们,如慕容彦超、刘崇等人也不必自卑,郭威同样给予了他们官职不变继续努力的承诺;而像官场老油条冯道及原宰相范质等人更不用说,重用更重用,加薪再加薪,一切都以安定团结为主。
! A7 X; [+ ~7 w# ~/ U4 F  在这些令人目眩、引人流涎的升职加薪浪潮中,没有人会注意到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的升迁。那就是原亲兵赵匡胤,赵匡胤因为任劳任怨、尽职有功被提升为禁军东西班行首,也就是相当于禁军部队里的一个小班长,继续光荣地负责宫廷的禁卫。
9 D( G' v# w, z( n6 I  唉,升官了,大小也是个官儿了。可是看看人家,再看看自己,年青的赵匡胤心里不知是个什么滋味。: ?0 {1 m0 I/ l, W. Y. [
  这时他每天的工作,就是腰里横着把刀,或者手里挺着杆枪,穿得比谁都整齐(那模样就像高级饭店里的跑堂),在皇宫里,或者在大殿下比赛谁站得更直。
& z- a, f, c% i7 \4 @/ X  唉,工作是比从前更加的无聊了。在打仗的时候,虽然有危险,可是赵匡胤还可以随时跟在郭威的身边,可以听到看到很多值得学习、非同凡响的事情。可是现在郭威当上皇帝了,身边的人就复杂得太多了。一个禁卫班头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跟着皇帝四处乱转。# u8 ~; U8 E$ k* U/ G2 f
  唉,再叹一口气吧,真不知道以这种速度升职,什么时候能熬出个头儿来啊。也许再升点官,他就能有权力随时走动一下,不必再像个木头桩子了吧?唉,可那还不知道要再等到何年何月。* U$ z1 `) j7 B  M  |' N) y
  于是在沉闷的绝望里,赵匡胤做出了一个对他来说最重要的选择,这个选择对他政治生涯的起步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不久之后人们就发现赵匡胤真是眼光非凡,可在当时,每一个人都认为他是纯粹的疯了。
1 m; O7 Z) ^, Q2 Y! ?2 v4 X  因为他居然放弃了郭威这个刚刚成为皇帝,世上最炽手可热的大佬,去依附了一个边远城市里的年青小长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6-29 09:19 , Processed in 0.02894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