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内孤本国宝级★★★★《玉函经》(阎寿峰初校)
2 I% w3 ~" w) h$ B! h! W7 P; | y& i本人根据<中华杂经集成>《玉函经》,续说郛,全唐书等初校.- H! W- i2 e( Q5 p6 F* ~, l, w: q6 ?4 |
+ _/ c1 U, ]' I, A
《玉函经》唐杜光庭撰
: r4 g* `1 B. q: ^& M+ N/ c$ |玉函经为脉学著作。又名《广成先生玉函经》。三卷(一作1卷)。原题唐·杜光庭撰(或认为是托名著作)。本书论述脉理,编为“生死歌诀”上、中、下三篇。重点阐析脉证关系以及脉象的生理、病理情况。后世的流通本,一般认为是宋·崔嘉彦引述古典医籍结合个人见解的注释本。但近年来已有人提出不同见解。认为崔嘉彦虽于脉学颇多贡献,但却与《玉函经》无涉。铁琴铜剑楼镇楼之宝宋刻《广成先生玉函经》,清藏书家积学斋徐乃昌请清名工陶子麟仿宋精写刻,大开本全品相,极初印,泛红光墨丁尚存,全书共30叶60面线装一册全。内有版画两幅,后有黄丕烈长跋述此书源流,对研究此书有一定帮助。清末四大藏书楼之一的常熟铁琴铜剑楼,有三件名闻天下的珍宝:一为铁琴;二为铜剑;这第三,就是这部镇楼之宝宋刻《广成先生玉函经》。据著名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黄丕烈先生考证,《广成先生玉函经》是稀世罕见的医学古籍。它初由苏州沈之文收藏,后流于浙江钱塘何元昌梦华馆。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黄丕烈与何元昌交换藏书,此书回到苏州,藏于黄氏士礼居。士礼居流散后,始归瞿氏。陶子麟湖北黄冈陶子麟是清末民初四大名刻工之首,尤善刻仿宋体,其精妙之极为世之珍宝。《广成先生玉函经》聚散源流1860年春天,太平天国攻克苏州。为避兵灾,铁琴铜剑楼兄弟俩将古籍辗转迁移了7次!含辛茹苦、颠沛流离之际,他们还重金搜求异书。这样一来,江浙藏书家流散出来的旧藏精本归于铁琴铜剑楼名下的不在少数。但万没想到,镇楼之宝宋刻《广成先生玉函经》居然和另几部书一起,被太仓鹿河一趁人之危的小人以收购棉花的旧帐册偷换并旋即逃往上海出售。秉渊、秉清兄弟为此悔恨、心痛了一生,直至临终还遗命子孙:“如遇旧物,虽破产赎之不为过也!”1901年的一个夏日,启甲之师陆楣川先生来信说:“在城中书肆看到《玉函经》一卷,好像瞿家旧物。”28岁的启甲立刻撑舟入城寻到宝书,并将它重金购回。启甲感慨不已:这部书从苏州到杭州,又从杭州到苏州,一个循环往复长达三百余年!而从黄氏散失到重归瞿氏,又经过七八十年!《玉函经》啊《玉函经》,启甲手捧《玉函经》仰天长啸:你可知道,因为失去你,父亲秉清晚年一直郁郁寡欢,以至死而有憾!你可知道,为了找寻你,兄长启文和启科十余年间访遍沪上,几乎耗尽心血!现在,你终于回到了铁琴铜剑楼。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祥和的象征啊!现藏北京图书馆善本特藏部,这部海内孤本正享受着国宝级的待遇。
2 h) ?) B1 \$ @2 e- Y& U; j' _, G" |玉函经序
8 R; X; j; y: ^ 医门广博,脉理元微。凡称诊脉之流,多昧死生之理。傥精心於指下,必驰誉於寰中。可疗者圆散宜投,难起者资财慎取,免沈声迹,图显功能。余幼访明师,遍寻奇士,粗研精於奥义,敢缄秘於卑怀。谨傍《难经》,略依诀证,乃成生死歌诀一门。非敢矜於实学,欲请示於後昆焉。 l, }( `% C# Z& z
- }$ j3 ~* \( z4 j0 [4 y* O3 i# w5 }- L* z
[ 本帖最后由 yanshoufeng 于 2007-11-5 14:55 编辑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