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39|回复: 1

中国古代“方数”文化概要(提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7 22: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古代“方数”文化概要(提纲)
3 _& m1 S" `; W  F2 {9 }8 g马保平
& D/ W3 x$ A& N# y- p7 @, r( V $ H! L+ ]# J( ^( U. j# g) ]  v0 `( B
[编者按]中国古代“方数”文化,不仅涉及到今天我们所说的自然科学──比如,生命科学、建

, v* o9 M9 V$ e; N筑学、生物学、数学和气象学等学科,而且也涉及到社会科学──比如,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
- S6 ]# L; {7 ]" o& s# U  C更为重要的是它涉及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部分──比如,“天人合一”说、“风水说”本身就涉
4 H" m9 W6 _2 _& n2 s及到今天我们所说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可惜的是,近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许多专家、学者总  y1 m7 C- ^5 s0 Y; r
认为外来的东西总是好的、先进的,极力引荐,无视中国传统而古老的文化,不免具有自贬之“嫌”。中3 F6 Y+ g' ^# }: ?5 D( _" Y
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可资利用的资源,日本及欧洲等相关国家的学者跋山涉水、不远万里来中国进- m5 o" i  k& g3 x5 ]* f
行学术考察,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 x7 L: L: l& S6 E( N 因此,对于中国的高校学生而言──尤其是对财经类高校学生而言,如果没有博古通今的理念与

8 h2 P9 P: b" n: P- {精神,那么,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恐怕难以取得卓越的成就。例如,就未来企业家而言,如果无法通过. l" |% ~% {4 U
专业之道向“他人”展示本土文化,并与“他人”之文化融合,将很难长期占领市场,这已为工业革命以3 W7 c; @, i2 q9 n4 f' G
来的工业化国家之史实所证明。2 ]- Z8 c" G8 m4 J5 ]
也正是本着这样一种理念,今天我们推出《中国古代“方数”文化概要提纲》,并在我校开设专

5 I% \4 M4 x, Z8 m. E# V. D- ?- [题讲座。其目的无非有四:一是拓展学生之视野,即为“战前”做准备;二是希冀引起方家之争,批判也$ O3 s1 Q" G+ a& R4 J8 Y  W1 U0 Q
罢,肯定也罢;三是为学科建设做些铺垫;四是为中国实践发展尽一些微薄之力。
. V( K( B, X, _: f6 i" v! @第一讲 中国古代的“黄道带”思想文化
# C9 ]) X1 q/ g# l- N3 ?; ^ 一、几个常用的概念. k" h& N( @0 D3 g* m2 w
1.天干,2.地支,3.阴阳,4.五行,5.浑天甲子,6.太阴与太阳。
4 |9 l8 c3 M5 t/ u' j' \ : F6 C) j' p5 c, C4 `5 f
二、中国古代对天体运行的古朴认识* x2 q9 k% g$ J7 \; x# W8 f
1.天圆地方、天地旋转、大地中央等假说,2.黄道带,3.白道带,4.天道,5.二十八宿。+ j. k1 p$ D7 E4 \" Y. a
1 P) s1 a6 X: ^- {7 P7 I
三、古人对星宿引力的认识9 i! M4 ]2 }) [$ {4 a: {
1.日、月引力,2.地支星与二十八宿引力,3.引力场。
& j& @9 X/ l: u9 v: O 7 z* c; z' A$ t7 I" Z8 t
四、古人对星宿场及场能关系的认识
$ t8 R: t6 t0 H0 Z: n& X4 Q 1.十二支的六冲、六和、相害、三和局,2.天干化合,3.五行生克。
. E* r8 X) O0 J
* ^' ^# x4 Y1 h# l7 |% G8 \; g 五、古人对生命场与星宿场的联系关系推论- K9 o8 O- n: L
1.生命场,2.生命场与星宿场及天体运行的关系,3.天体场对生命场的影响推论。, b2 D& w; h; a2 Y& |. j0 |4 C
" V: G6 ^# ?( ]/ Y# ^+ {9 U* B2 v
六、古代的“黄道带”思想及简单推断
9 j$ Y8 L+ O# r; L& D$ i/ p 1.人法地、地法天的思想,2.天人合一的思想,3.命由天定的思想,4.天人感应的思想,5.地人

, L' E1 q, U) ]& ~0 K感应的思想,6.命相推论。
6 R& s, k( ?1 I, k2 A
3 \% {( e! K! e4 N6 k& c4 u. E 七、中国古代算命术
9 L% x' {( f" u' \: ? 1.“命”与“运”;2.八字(四柱);3.干支配阴阳五行,克;4.六亲排列;5.大运与小运;6.
7 c0 e1 w5 K* }# Z) O  r
推算月、时干支;7.命格与推断;8.星宿神煞说。
( p4 t8 o5 h2 Z! N* z% [
+ _) u' _8 B- L6 j1 G 八、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命由天定观念的思想基础
* A7 A4 L6 t) i. c 1.天体场、地气场作用于生命场;2.天体场地气场灌输生命场,并决定生命场的综合特征;3.生

" }$ V' N0 y! A$ ^( H0 |) c) S命场与天体场、地气场结合形成动态的综合场运动整体;4.天体场、地气场、生物场、生命场相互作用共
* L+ o+ j! P2 w同构成动态运行的宇宙场。
' J. _7 k% b) l5 x! |2 u" V 0 n% d; X* G4 v& E
九、相命术的思想基础: m1 t; \. N- T
1.特定条件的天体场决定新生命的生命场特征;2.天体场、地气场始终影响着生命场;3.循天道

5 e. k3 w1 F- [9 F,可知人道;4.循天道,可知优劣;5.循天道,觅地道,选人道。/ a" U" X5 E1 ^3 V2 r0 B
9 Q. i/ c$ A  c8 ]
十、评黄道带思想文化' I% l# u5 E1 c2 d1 v( |
1.“黄道带”思想文化是中国古老的感性认识与浅表认识的综合;
. b& S1 e; D1 x 2.“黄道带”思想文化是远古时期,中国古人长期观察、记录感受所得的经验总结;8 l9 {1 ]6 O- |/ x  c1 F: F
3.“黄道带”思想文化是中国历法的先祖,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象征与成果;
" O# ^6 r5 _% b# X6 l+ }5 V 4.“黄道带”思想文化揭示了生命科学未知部分的某些现象,也表明了中国古代对生命科学未知

" M7 b- O& M# Y# X部分的初步认识。虽然该认识不一定正确,但毕竟有初步认识;
- Q0 [, G: Y- m5 }% f 5.“黄道带”思想文化被封建文人蒙上了封建迷信的面纱,并含有了大量的封建迷信成分;
" [4 W- h+ o1 M# b" R9 q 6.“黄道带”思想的大前提明显是错误的。

. G% x9 s3 j3 }/ F第二讲 传说中的“河图”与“洛书”思想文化
. w- z1 s2 g7 \# i ; M* k! Y3 y) H
一、“河图”与“洛书”的产生
1 \3 m0 O" Y- L7 f/ ]4 \ 1.产生的传说;2.形态的演变;3.图形及含义;4.北斗授时历。
3 a8 c1 h- {- ~2 n4 M8 B4 O
/ U2 G0 s1 U1 Y1 c9 @% v: m 二、“河图”中的五行相生
2 Q3 e* Q" Y6 P# }) P6 V1 [ 1.五行相生;2.原始的相生理论;3.五行相生图;4. 河图中的相生太极图;5.天干的含义;6.

8 `: s( {( H; T5 G& c5 G天干化合来源。/ O- k, Q" Y8 v+ u( }. t
7 U, G, q' T3 \1 E8 m! c
三、“河图”中的“大衍之数”( o  O; p& h+ C, \
1.古代的“大衍”数,2.古老的起卦法,3.“大衍术”与数字五行。4.太乙数解(大衍数阴阳断
$ B6 d# m9 b0 K' I0 E
)。6 a- V- S- l( l* E4 N0 |: g
5 v; I) i$ C  M6 v
四、“洛书”中的五行; b  s7 w8 b9 P& ]0 d
1.洛书的数字规律;2.洛书相克太极图;3.五行相克图形;4.原始的相克理论;5.五行生克的数
5 Q, @! i9 r. W3 f
学表达式;6.天干冲、克。: u0 L; }# }: u5 I
五、洛书中的九宫排列9 _1 o& }% e2 B5 x: ?8 ^4 n7 A
1. 九州划分与三等九级观念;2.洛书数字排列;3.九宫分布;4.洛书与中医;5.灵龟八法;6.
! v- A2 i+ g0 E; ]
洛书与针灸;7.子午流柱。
+ t! V7 d* i6 \* N) U5 q3 ^) }/ E$ P 六、中国古代相术; K2 h( L' X+ U6 A* G- s4 V
1.刘庄相法与麻衣相法;2.面相五官说;3.三才六府之说;4.十二宫之说;5.面痔概说;6.手纹
3 L5 y6 v$ R+ W8 W, K/ [9 n
概说;7.掌中九宫八卦;8.贵纹说;9.相面与中医学;10.相手与中医学。
+ j  w0 U: i! I: e- w: m
  |7 n- X  f% {2 Z 七、洛书与中国古代“六壬”术2 ~: Y  K3 X" K2 Z+ f2 P
& V. x5 u3 J  J) K( J
八、郭沫若对河图洛书的现代解释- y" e; @5 Q$ W; V/ S6 S
8 r8 w2 r) ^" g9 c: {' a* I$ ?
九、河图洛书与历法* c6 U/ `9 B% J0 p. h
1.北斗授时历与河图数;2.洛书与二十四节气。3 s& x8 k. }4 _8 M  x5 v

. n# N7 R+ o9 {; K8 V4 K8 A 十、评河图洛书文化现象
# D; Z5 C2 I9 p  {# ` 1.河图洛书是古人结绳治世的表述;
  T" h1 I- n! P 2.河图洛书表明了结绳记数方式,是古代原始的统计与会计;
( a# @8 Q3 \- G  G 3.河图洛书证明了“数”与“算术”产生于结绳记事的年代;- F$ a1 n7 z9 R( w* ~5 l$ |1 W
4.河图洛书是数学中“十进位制”的表述与应用;$ _" t" G0 v2 ]! ~: Q, L( k* G
5.河图洛书中的五行生、克,是古人对客观物质的朴素的浅表认识;
( T5 K& q7 d! L" ?& R 6.五行生克学说是古老朴素的辩证法;
4 D2 r" i4 e6 D) E$ |; p 7.“河图”与“洛书”是中国”方数”文化的源流;
, @8 L+ J4 e" Q, Z* ]$ H, r 8.“河图”与“洛书”是中医学、经络学、针灸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4 e: s6 S* D! O# i  I% ?7 x4 G- P( ? 9.“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风水术”(尤其是阳宅的气场排布)的理论基础之一;+ A9 N8 e  ~8 k# a" A
10.河图洛书为古代建筑布局与建筑美学奠定了思想基础。
) Y9 L+ Y! [* r
第三讲 中国古代的“易经”与“遁甲”思想文化2 K% g* w* I, Q
一、“易经”概述8 W: V2 d' G  K0 |3 s5 ]
1.“易”与“经”,2.爻与卦,3.经卦与复卦,4.卦辞与爻辞,5.易传(十翼),6.《连山》、

1 x2 S; ]  |. d《归藏》与《周易》。
( x& g3 z. T. X; |
$ H  l( ~: N0 r* F% {# D& E 二、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9 |( B+ ^2 l, l( \/ e' g3 U, s+ [
1.八卦产生的传说,2.卦象,3.先天八卦,4.后天八卦,5.八卦纳干支五行,6.浅析先天与后天

' F" y6 K9 w+ \6 V9 e: h
! ^1 R8 m7 E* N; g5 o. l 3 u" t% ]- `) d% P
三、六十四卦2 w6 t4 ^9 a. B# t; W
1.卦名与卦序,2.综卦与反卦,3.消息卦,4.游魂卦与归魂卦,5.六十四卦的八宫所属,6.乾、

& `4 ]' L9 B7 C0 E; T! l坤卦与十二辰及日,年黄道带周期。
2 }5 L. R+ k& j" B# x. E( T ' ?" C( V. U" T) D
四、中国古代算卦术
5 l* B- D, n7 n* w 1.起卦,2.爻辞卦辞断卦,3.卦形断卦(体用法),4.纳支、安世、六亲法,5.梅花易数,6.推

. o4 Y6 k7 }9 y6 P; [背图。: i' ~' z- ]6 K6 C' l$ U6 Q  E
6 a% m) M1 f% \7 A4 q% {0 O7 V
五、“易经”思想简要
  e- R! ^& g- i5 `. f$ [0 S" n 1.“易经”中的哲学思想,2.“易经”中的人文理念,3.“易经”中的和谐思想。+ ~0 g; e* f- p( l6 {
六、易经中的宇宙观(天道的表术)
3 f) ^- a% D; o' E1 o$ E 1.“易”准于“天道”;2.八经卦与日、年黄道带周期;3.六十四卦与浑天甲子黄道带周期。
3 W. H& }7 S% }/ {9 f: T$ _% h
七、易经推测术的思想基础7 ]% g3 C6 h3 T- K3 K/ T! d# Z
1.“天下万物莫不有其定数”(指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
0 `; m- r( J. Q( V2.“易与天地准”(易的法则与天地运行规律相同),“故能弥纶(既概括)天地之道” ;3.生物全息
% ^8 _! x' w3 f( Y/ u) Q/ ^( h
性理念的运用;8 m: _& g* D* Y" o
4.古人的“万物一体”观念;/ x7 d& L$ ~$ C/ r1 ^
5.易经预测术趋同于现代数学模型应用;) k' M* X7 G, @
6.易经预测应用了概率分布原理。
+ j2 w& O- Z% ~$ r3 p, G
八、中国古代算卦术中对正态分布理论的应用& }. S4 b- P) B+ S
1.八经卦中的次数分布;2.六十四卦的次数分布;3.所有断卦结果全排列的次数分布;4.古代对
8 d% x; Z0 k/ L0 w8 b
人的发展的正态分布推论。
' y. Y/ j6 E7 {' G; ^6 ?九、“遁甲”概述6 M! ^5 g: e7 W5 I2 K. C
1.奇门分布,2.遁甲要义,3.二十四节气,4.排列布局。
- H( O: T7 d/ w9 Q 9 b% X: v2 ]6 C3 V4 K( e/ B
十、中国古代的“奇门遁甲”推算术* q4 o! I/ i: ?3 ~
1.排局法,2.阳遁歌(阳遁口诀),3.阴遁歌(阴遁口诀),4.八门吉凶断法,5.九星吉凶断法
  P9 q$ ]  j/ X  C6 t2 T) y( a
,6.四时通用八门简捷法。
! c; D" _) p% R; i! h+ C& h* ` ' u( k7 a; w; p1 Q, v& |: t. v
十一、“奇门遁甲”与古代军事
; w# `* A/ h. |: u% n- n 1.“奇门”与古代排兵布阵,2.“隐遁”与军事埋伏,3.古代扎营扼要。. t- C; E  K& i: |7 L7 o

4 c: {  k  e2 x3 A0 y: u/ o% G6 d6 Q 十二、“奇门遁甲”中对正态分布理论的应用: Z1 H6 s% U( b. b* E
1. 4320局的次数分布,2.“奇门遁甲”中的大数定理应用。
# r: L% l8 I3 t, `" m$ y 6 {6 I, @: U  K/ n
十三、研习易经预测术所产生的大胆猜想
2 j3 l. l4 Q7 K/ _- j/ o1 Q% a  v/ ?' I6 d 1.正态分布理论贯穿整个人生,2.正态分布理论贯穿整体人类,3.正态分布理论是宇宙间最重要

, [: P; N- S) V5 U8 T的一条平衡理论。
. p& ?0 }/ W% ]  U第四讲 中国古代人体周天学说思想文化
6 a4 U7 E5 G1 | 一、周天学说与内丹术的由来
: c) l# \% U2 |* o 1.古代“长生术”的幻想,2.古代“炼丹术”的产生与发展,3.“内丹术”的形成,4.人体周天
9 D( m# c7 S! `5 X. p  M
学说的形成。
8 j+ y6 k; S2 F% `/ p  u0 g
0 ?$ Q) X) F" | 二、“气”、“血”、“精”、“津”
0 A/ B2 ]+ i  e* _! m 1.气与炁,2.元炁学说,3.血,4.精与神,5.津液。
. l1 m1 f1 W9 d% v2 q5 p
) K+ V: j& [/ H4 m; Z% A0 \/ V 三、奇经八脉" e7 ~* `: p- g0 a
1.阴厥脉,2.任脉,3.阴跷脉,4.阳跷脉,5.督脉,6.阳厥脉,7.冲脉,8.带脉。
9 o1 }0 d% x. w# J1 n6 u7 W( B
+ |2 F# v9 d" r5 ` 四、十二正经
- C+ j1 T0 S1 q1 n6 C, p 1.手太阴肺经,2.手厥阴心包经,3.手少阴心经,4.手阳明大肠经,5.手少阳三焦经,6.手太阳

9 e( S' z& @4 |6 f; I小肠经,7.足太阴脾经,8.足厥阴肝经,9.足少阴肾经,10.足阳明胃经,11.足少阳胆经,12.足太阳膀* Q& D* B  F% f
胱经。+ U# y3 o8 W  D. }3 m0 E4 S
. s1 v) R' i; o8 q3 Z
五、小周天运行法3 t7 ]" \! K0 T
1.九大穴,2.小周天运行图,3.子午流柱。
) G7 k9 y. \  X' R  B* h" n ; p8 G0 v; H' A1 `/ A
六、小周天修炼术
- ^5 F( y' G8 d* N6 D/ i5 p 1.意念力,2.小周天运行术,3.文火运行法,4.武火运行法,5.自然运行法,6.搭鹊桥法。
1 q) f' H9 M' r% S+ k. @ 七、道家内丹术2 O! s$ @# d& E) q6 L! s
1.内丹概说,2.下丹法,3.中丹法,4.上丹法,5.食气法,6.内丹术的递进程序,7.活子时,8.
) y! C8 m4 Z: m: O( a
抽精补髓与炼精化炁。
% C4 w& `( V7 _ / Z7 `2 r5 H) s0 R
八、纠偏八法0 J4 v' v5 H* _: @1 f% ?) K2 t: n; j
1.泰山压顶,2.气冲,3.气归山根,4.气机乱窜,5.惊吓,6.大动不止,7.失控,8.气机外泄。

; M% A0 E4 D; Y5 v  
- r9 o- M# I% `) ~% e  九、大周天运行术: j; a" i# _0 C. M; c
1.冲脉运行法,2.带脉运行法,3.大周天运行法,4.开放式大周天运行术,5.沐浴法与洗髓法,
: i4 j+ L5 L9 Y; }
6.佛家禅定法与密宗观想法。) @) e3 G" Y5 G- q
十、佛家与武家相关学说:
% Q2 Y: o6 x* z( f' l6 ]/ i5 `: n& ^9 | 1.佛家脉轮学说,2.佛家的五眼六身通学说,3.道家太极门学说,4.其它武术内功心法与点穴法
: [# |9 ~' N" i% X8 U* d, s
,5.“性空自在”学说与“转识成智”学说,6.阴阳双修与欢喜禅。
# U. }5 s! Z$ B
/ W! B$ N6 I  G( V" w 十一、周天文化及内丹术的思想基础
/ C0 ?- n1 _" d9 }8 p1 D; ` 1.黄道带思想是周天学说的思想基础;! w+ e" @% \) z9 \' e+ l2 w/ r
2.人体生物场学说与天人合一思想是周天学说与“内丹术”的理论依据;; }7 A; r2 v- u3 q" {! ]0 i
3.周天运行法是黄道带思想在人体上的应用,是天人合一的具体体现;
! ^$ o8 A+ k0 u3 V: u 4.“生命的原动力来自于气机变化的作用”这一古老朴素的认识观念。: P: t; ?) S0 b2 V

$ H! A' q2 {) g- R7 l 十二、周天运行学说中合理成份的探讨: z, N, p( G7 W  n0 A5 H$ ]) C
1.周天运行学说是古人应用黄道带思想并结合中医理论对人类生命科学的探索;/ ^6 S  }8 I! V$ V% s0 A1 D
2.周天运行学说是古人创造的中医理论中自我身心锻炼部分的延伸;
! V/ t, X) V7 R3 s* G) G7 u 3.“内丹术”、“沐浴法”、“洗髓法”等均带有浓厚的幻想色彩,但它大胆提出了人类生命如

, x: }6 h6 d  e4 F# }4 ^何接收并融合天体场与地气场的设想和人类如何通过自身修炼提高自身生命能力方法的设想;0 e; C% b: a6 C$ I, e0 P$ |
4.周天运行学说与内丹术大胆地提出并实践了对人体生命潜能的聚集、增强、浓缩(结丹)并用

# g# J  ]5 g+ x( ~4 }3 ?$ D其调理自我身心的方法、手段;- F3 {# f1 c9 L9 U6 M9 K7 }
5.周天运行法是锻炼身体和心理,促进体内循环、协调身心平衡、体内平衡及内分泌平衡的有效

2 I8 Q: q- O; x' }4 }( ]% j2 @) i方法;7 H3 G; C% x" m- s# L9 ^# h
6.武术内功为挖掘生命潜能提出了有效手段;" S! b; p! L, o2 {/ \& B( d
7.周天运行术中对心理暗示与自我心理暗示的运用巧妙至极;' X! ^: S& P" Z& I
8.周天运行学说对当今人类的生命科学研究提出了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 N5 R3 C% I& J% r3 H3 C/ |     甲、强意念是否有力的作用?是否存在意念力8 f- ]9 L' A' K$ ?
乙、人体生命场与人的生命力是否直接关联,是否是同一现象的不同表现形式?        丙、如

( k, L, `% v, R. |( T3 t& d, T果存在意念力(古人认为是存在的),那么意念力是否属人体生命场(或元炁能量)的外用?6 Y6 d5 a! ^) q5 g& I7 A+ w
丁、催眠术在使用过程中,除了心理暗示作用外,是否存在意念力的作用?& k* m0 m/ U; W; f, d2 q
戊、子午流柱是否科学?周天运行术是否符合人体内息运行规律? * m, E) U. P' X
己、经、脉学说是否科学?经、脉是否有物质形态?* i5 V, m) ]4 t- ]0 Y) I$ n
庚、是否存在元炁?元炁是否就是人的生命力?
" g8 q1 t' Q7 h 辛、通过意念摄取天体场能来增强自身生命力是否完全是自我欺骗?
% ~9 `$ A! Q' _+ F$ @3 [5 Q& Y 壬、人在强意念活动时,是否向外散发着带有意念指令的场(或波)?是否还能回收?
+ k3 r! x  r. h" A- ~ 癸、人的思维是否属物质运动?是否有物质效应?是否影响外在的物质运动?

; I" W( J0 {; h3 Z& R# K, F第五讲 中国古代风水学思想文化# A0 j: x$ x# J" Z; Q3 j2 }. s+ n

. x' B& K/ O$ b( I, H, n 一、风水学概说8 d5 ~  i* s; g$ J, C8 v4 l6 C
1.堪舆,2.风水,3.堪舆与风水,4.风水学,5.青乌术与青鸟术,6.风水学的产生与发展,7.风
! h6 Y' e& T3 U6 \
水学的两大流派及各自特征。; p' [* T' F: s3 L

. r; d8 B8 o' M 二、风水学中的主要基本概念' @+ R0 h& q. r
1.觅龙,2.察沙,3.观水,4.点穴,5.立极与座向,6.天门与地户,7.九龙与九星,8.五星,9.

8 {8 D* S" z2 s' j明堂与案山,10.阳宅三要六事,11.二十四山向与地运,12.八门套九星。4 U6 {  Z# c9 ?& F" ~) C

: k4 I, `5 O3 I" G7 e$ ?, F& W 三、地理通详三才
5 ?1 K6 C8 ?  a: a: w 1.通详三才,2.天星术,3.峦头术,4.理气术。, u* C: A8 l! J, A1 K3 |- d

$ T1 W* t7 ^( Q 四、峦头术
$ X' N/ i; d8 r 1.辨阴阳,2.阴乳与阳窝,3.觅龙术,4.结穴八类,5.点穴术,6.察沙术,7.观水法,8.选明堂

! y: o# n) j$ J4 r$ Y& N9 F,9.立向术。
5 Y! T7 _: A: S5 o/ x
" ~7 n5 q' k$ z1 p! l8 j8 p- X 五、天星术
1 G, }# @1 H6 `/ M1.九宫排位,2.七星循环,3.五行生灭,4.夫妻正配,5.七星排列。" ]8 v0 j, f- S
六、理气术
' e& r$ H1 c. Z9 s! i: z/ a; Y" g 1.命格定位,2.九宫生气,3.八宅开门放水,4.山谷阳基,5.阳宅沙水论吉凶,6.阳宅望气。# n/ _& L2 l# p
7 Q4 t% a0 K8 z- C
七、中国古代风水术的思想基础4 g1 z3 J1 I4 d) x- c1 A' k6 K
1.黄道带思想中的古人对天体场能的认识。
# D) X" S$ F2 F- t6 C6 Q3 `- ?. @ 2.古人对不同地理条件下(不同地形、地貌、地质)的地场特征的感性认识。$ i7 I( Y+ E: n( z4 w
3.古人对天体场能与地气场能对人体生命场影响的推测性认识。6 z  l/ b0 t& J/ Z5 Q* w2 x7 B1 i
4. 古人对天人感应的理解,对天地交感的推断及对天地交感点的推测与实践经验。5.古人对地
5 Y: v: N1 R1 D" U: P
气基本特性的简单认识(遇风则散、遇水则止)。
1 p! H. e: H+ h" a; [% N5 n+ m; p 6.古人对地气场影响人体生命场(遗传成份)发展的简单推测。
8 V3 J' u1 B% t; e7 u) @1 G: @/ n 7.古人根据对天体场与地气场的认识,有意识地朝着有利于人的发展的方位进行聚气、布场的
' S& R5 L1 i+ h
推想与实践经验。) o1 U6 O: I' r' M
8.阳宅望气法是古人对人体生命场学说的延伸与应用。
# l5 \: k& S6 t3 ]4 j$ n0 p0 Q/ @ 9. 天人合一的古老理念和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古代辩证学说。4 j; V0 {6 v1 R
10.观测气场的主要技术手段依赖于古人对人体生命场能的修炼学说。! d; e6 m0 n7 i: L+ G+ w4 o

7 d. @+ w& D  d% G 八、风水学说中存在的有合理可能性的成份
6 G3 r/ O* V! f" W  l2 l 1.对气场特征的认识:遇风则散、遇水则止。(与气功修炼认识一致)。
& m! e6 Z$ s. S 2.对不同地理条件可能形成不同地气场并对人类产生不同影响的认识。  @2 W5 Z7 H+ o$ d$ E4 }5 b
3.对地气场聚集地、地气场与天体场的结合点以及对人体生命场产生影响的发散点的认识(结

: g* l4 U% o, J5 z; q: [6 ^穴、识穴、点穴)。
! |# o" ?  R% K' w1 K  X- s
5 {5 M! B2 l, u' D6 L6 X 九、风水学提出的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 v1 h8 K  r( w4 J8 a$ J& |/ ^ 1.一定地理条件下,人类的居住环境(主要指气场作用)对人体生命场的影响。5 x# ~+ Y3 y* {
2.一定居住环境条件下,不同居住方位与住房结构对具体居住人的生命场的影响。3.是否存在

0 Z. ]5 F* _) S" z) A. F6 @- P  Q- e血缘遗传性的生命场特征?/ t  D) l& P5 Y1 W! C9 G
4. 天地交感是否真实存在?天地交感是否是天地感应的形式之一?
+ {  Y8 J; z1 X 5. 古人以天人合一观念为基础、以阴阳交合化生观念为依据,推断出的天地交感点是否真的蕴
- Z8 `, E0 x7 W4 x5 i6 i" w  @
育(或蕴藏)着大量的有助于人类生命发展的地气场能?9 u+ P: q# b, U5 ~' g- b

5 M! r9 s( g& K) R4 g3 n第六讲 中国古代祝由科与符咒印现象及占星术与择吉法7 U3 u" v) |( l! C) f+ m
- H& x# ^; Z# w$ a0 c
一、“祝由科”与“符”、“咒”、“印”
# y5 p+ N" I: B! k' ?1 g 1. 祝由科简介,2.“符”、“咒”、“印”概说。$ s, y. p" H, B7 J( e( _# ?* c

! ~" i! I4 X: b2 t2 o% ` 二、天医十三科与祝由符、咒
8 d' q& ?* n& p" P1 i6 ~  } 1.天医十三科,2.祝由咒,3.祝由符,4.禁忌,5.祝由科习炼术,6.玄形术。
' s8 h; u  c* L  u" t% W % [; |2 |2 w2 m% t
三、摩、炙、针、导
0 O+ k1 I' p+ o 1.摩手疗法,2.火炙疗法,3.针刺法,4.气脉导引法。$ ]4 [2 W9 v; Z  U
7 G# y. H; {3 t4 x  z2 c  ]5 x% |
四、祝由科医病的主要作用) ~% R! O8 g  g& c
1.心理暗示,2.引导自抗,3.物能作用,4.外力输入,5.脉络导引,6.点穴导气。
# r! i% ?/ x# t6 S! U% u五、被纳入现代中医学中的医术. g/ i) I7 K! c0 S
1.推拿与按摩,2.火炙,3.针灸。8 b3 E  F! j- L3 ~9 Z+ `

4 {" ~3 M. M8 p" V 六、其他符咒印- Q- {$ ]# x/ f" a- _, }
1.常见符,2.常见咒,3.常见印。0 m. K; d" R" l5 k8 f* B

- n( H% [. F& ?: F9 i5 n 七、对“祝由科”及“符、咒、印”现象的简单解析& N8 d9 `7 x* M8 P0 w- ^9 M  w  ?
1. 该类现象中,神化迷信占主导地位。3 z2 a; L$ Q# y/ O8 E
2. 使用该类术为人治病,有明显的欺骗性。0 ~! {& R, s4 z8 \. t; A
3. 其思想基础的本质,应属迷信。& g6 Z- g. i- u0 K" F
4. 其思想基础中有:天人合一思想、人体生命场学说、天人感应等成分。4 ?) f* L* F" e5 T$ s
5. 早期“祝由科”中关于扎针、火炙、按摩等部分基本上是科学的。
  `. J4 p- m6 U  R 6. 是道家内丹术产生之前,人类早期的一种修炼技术,并对内丹术的产生,及其他内气修炼术
$ W$ l3 B2 \7 B1 A  ]
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影响作用。5 M* ]( ~  e+ u$ H8 Q
7. “祝由科”中的脉络导引与导气基本上符合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学说。
! q, H6 z- P; c9 U! r; n 8. “祝由科”中的火炙、烟熏、酒濆、艾抽等手法符合中医学原理。
2 ~  f+ ^# O, W& M
: F% R% R: h6 @1 _0 M 八、“祝由科”及“符、咒、印”现象对现代人可能产生的启示, B$ p) h3 M2 R# F
1. “祝由科修炼术”中的意忌、口忌、食忌、行为忌、举止忌等有无物理作用?* R9 Z; j# y: X9 Y& T  t
2. “祝由科修炼术”中的诸多规范动作及行为有无物理作用?
$ \6 M8 L" G4 _/ L 3. “符、咒、印”是否起到人体生命场向天体场、地气场联结的信号作用?
% y( _" k# O( o3 @& L- Q: T 4. “咒”是否通过发音起到调动体内炁场进行某种特定运转方式的作用?或起到修炼体内元炁
3 I8 D( o, I" ]0 w
的某种特定作用?/ E+ d: [( C- ]/ a3 |( z
5. “印”是否是内炁修炼过程中,为求捷径而探索出的特定姿势与手势?) o4 q3 L0 h) o/ P
6. “咒”和“印”是否都与经络运行有关?是否与子午流柱有关?是否与某特定时间的星宿场

6 s% X0 W; O+ m: [* G6 Y! _7 [特征有关?0 K+ c/ C; {8 G' l
7. 各类生命场是否长期存于空间?
: [& J; {* g9 B 8. 各类生命场是否仍具有思维特征?8 k: y6 p* Y0 p
9. 人类生命在生命期间,是否存在与其他生命场之间的信息交流?(包括已逝去生命在生命期

/ U) u7 I8 ~1 Z/ ~/ x+ ]4 ]+ R间时发出的场、远方亲人发出的场、其他生命发出的场等等)。4 B8 V) i  \6 j1 G8 |1 j4 v

& V8 h1 h7 s2 s 九、中国古代占星术
/ T8 l- a% }, S! d) l  s3 a 1.占星术的由来,. t* i! t! d) H" G' F; u2 _6 b- Y
2.三垣分野占星术,8 E& l, b& R* h$ t, X8 y
3.二十八宿分野占星术。
7 C/ m% G. S& {: g. D# P5 s4 p! r   M1 d1 c( L5 C
十、择吉八法(乾龙择吉概要): Z9 m4 I* b1 i3 a+ K3 {
1.破土、建造、搬迁类择吉法,) a: d8 J7 I- [: E9 M
2.成立、开业、典礼类择吉法,! E+ Y) A% V- Y& p" B6 A1 A9 u, y, |
3.出行、出访、考察类择吉法,
/ v0 m: j3 w- z: j" C  f+ |  W) i- t 4.下葬、迁葬、立碑类择吉法,
" P6 S* B# |, m: Z 5.嫁取、迎送类择吉法,, Z" b$ L0 p- h! L# R1 x5 e5 W
6.结拜、合作、联合类择吉法,
" _' E+ `8 g3 ~$ m, ~' d  s' | 7.代理、承受、租赁类择吉法,
# ?3 x9 M  g$ Z 8.庆典、寿典(取时)、抓周(取时)类择吉法。

8 k( K: S# |4 R/ n第七讲 有关梦象的思想文化
4 \* H" e! v, B6 J" J7 D
( \2 |8 b3 z  o7 Q& Z9 O 一、古人的梦观念
* K, w/ b* A: @8 w* F6 Y. S4 S 1.古代梦例,2.梦与灵魂观念的产生,3.原始梦观念,4.常用占梦术。6 R) g/ W- i3 z& U
7 F* z+ p5 N. C0 i7 X. ?& V3 h, M
二、古人对梦的研究
# x/ T: X2 F( p# t* J) [# Q 1.晋代乐广, 2.北宋苏轼,3.明代王延相,4.王充的《论衡》,5.清代的陈士元,6.东
" N4 j7 k8 z0 L
汉的王符,7.黄帝内经,8.清代王清。% ^  O" B3 X& y0 z
  A9 l0 w$ [5 g3 k/ [
三、弗洛伊德对梦的基本观点+ j$ D. \2 k: m9 {$ ?
' O" ^3 p; J! @
四、弗洛伊德对梦的研究
6 T! J: \. x3 q2 x! W- N& W
6 B  r0 s$ d- Y9 P# ~; |' @ 五、荣格对弗洛伊德观点的延申
7 F7 v# E# ^# G2 q; W ( Z- A; Y) `1 I* v& Z% \' |
六、中国古代占梦术
9 C; O- i4 G$ ~* _! {3 i 1. 周公解梦,2.《敦煌解梦书》,3.其他解梦书。
8 k7 A" n  V- T ' O8 W! `7 G* X& z- T
七、中国古代推理解梦术
( @) ]9 K1 L, F: |/ e! V 1.直解法,2.转释法,3.连类法,4.象征法,5.类比法,6.谐音法,7.反说法,8.破译法,9.解
4 D, x$ U5 \6 ^& j) i
字法。0 R! {( P, R/ {/ Z

7 z' S+ f. g. w4 _( V6 K4 ^' f" c 八、梦与潜意识1.潜意识,2.集体潜意识,3.梦与潜意识,4.梦与集体潜意识。$ F5 w5 u' Z, P) b( T
; i/ k* o" l# b8 @
九、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梦现象
; T1 N3 \7 F0 s5 Q 1.梦中的心灵沟通,2.梦中的灵感启发,3.梦中的未来信息,4.梦中的预感,5.梦中的元神升降
, i4 x+ x  l7 ]. j* A( ~6 B5 d; C
体验。) v+ h, E- x; @* p' d' x

9 ^' ?# S/ y$ j4 u. R4 d 十、梦文化所提出的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2 [% ^* g5 x  X- ~, z 1. 梦与失误(口误、笔误、行为误)是否同属潜意识行为?3 L7 g: F; j/ s: {' P
2. 梦态与与酒醉、与昏迷、与精神恍惚、与深度幻想及痴迷状态之间的关系?它们是否同属潜

: k: Q' M, o0 x6 `4 q意识支配期?0 ^/ h8 N$ C, D/ {' C9 s) p
3. 梦态与被催眠状态(包括被精神控制状态)的异同?
3 Z, K. g" _% {; l( d* t- u5 R 4. 梦态与气功态与佛家的入定状态及道家的守空状态的异同?
& T9 j9 t: P" i0 W 5. 人体生命场是否在梦中仍然不停止活动?" B" w, ^( |3 ~
6. 梦中是否有人体生命场与外界交流的信息反映?
- T# h$ G$ _8 M& f$ ]& y
9 R4 U( ?& J$ C2 {0 Q第八讲 中国古代“方数”文化的内涵, V6 a+ b' O0 q0 c$ X5 y5 j( J8 [
一、中国古代 “方数”文化的主要思想基础
6 n0 e; m7 n& D# S - E, v1 r& V8 X/ X, ^
二、贯穿中国传统“方数”文化的主线8 C8 x: m* C5 o/ z! e3 z
% Y. y% C- \( i5 a
三、中国古代“数”文化中的主要方法论. K4 k: _' v4 E$ ^- i0 I7 g

; k# f# E" f$ c* k3 F0 ]% b9 | 四、中国古代“方数”文化中的主要占测术
+ {" N7 Z7 R' w) Y3 { 3 C* Z# F  y% {
五、中国古代“方数”文化中的主要身心、修炼术$ ?2 `( `3 U/ R, H3 X3 ~/ j# {. P* [

! _5 W2 u  N, W. x  \" e- V 六、中国古代“方数”文化与中医学9 c. G% h- H% j) s% o
6 R" D/ @! ?# F! `+ N
七、中国古代“方数”文化与现代生命科学
( t. ?. ^- J9 J9 w& @  o
" f( a  f8 d5 G( q4 C* C* ` 八、中国古代“方数”文化的性质分析:
! s( p2 D$ c" e. y" o  L 1. 大部分内容都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 Y! m% S8 f4 y; q2 | 2. 内容中,纯迷信部分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  b' O+ M* ~* B6 T# n9 x- @
3. 有合理可能性的部分,大多以隐含的形式暗现。6 w  E; l/ i6 N7 {& R* a
4. 有许多部分其合理性现代科学还无法验证。
- {; [# ]6 I$ P 5. 有许多部分涉及领域尚属现代科学中的空白。2 `$ _8 q& l/ V/ ~
6. “方数”文化中具有科学可能性的内容大多以表象形式反映,应属现象科学,即尚在科学对

8 l+ \# x+ }9 z7 s0 t; [+ Y不确定现象或未知现象的认识阶段。9 K0 S/ g& T1 _! z! U) S; g
/ p1 Z! W+ D6 K  U1 Q" c
九、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应重视的”方数”文化中的三个要点问题
, S9 q1 `% F2 ~( o 1. 宇宙观问题(”方数”文化思想基础的核心问题):
  D; P; E+ a1 g. V0 U 古人的天人合一观念、天地感应与天人感应及地人感应观念、万物一体论观念和生命原动力来自
& c: u( g$ l' S/ d) m) A
于气机变化的观念等,对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来讲,应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和一定的参考价值。
/ @$ V$ k2 Q2 ^! W+ P9 ~: F 2. 气场、气能与场能学说问题(贯穿”方数”文化的主线):
. {; x% m" c6 B( W' S: o; F 古人对天体场(日、月、星辰的引力影响力及其他作用力)、地气场(地形、地貌特征气场、地

$ e, z, y3 W' p' M4 b+ Z, @质特征气场、天地交感处的地气场等)、生物场与生命场、人体生命场与人体元炁、动态运行着的整体宇& V" Y9 V$ B8 ^; e0 K! z: L, J+ z4 J* e
宙场等各类气场、场能的性质、特征、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力的大小与方向及其与时间变量的
. a5 }# Z  _* q/ y9 c0 y关系等方面的认识、归纳、想象与推断包含着大量现代科学未知领域的现象和许多具有实践例证的现象,, y- ~- H1 x) u( D
因此对于现代科学来讲,理应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 U" h6 g" X/ }9 ?$ M
3. 运用现代数学方法的问题:- H: J6 i1 B6 o7 _
易经、遁甲、太乙、六壬中对大数定理与正态分布理论的运用值得进一步深究。上述占测术中所

7 z* y# |& w* z采用的多维空间思维模式与推理方法值得进一步探索。
2 {6 Z8 t* @% y) @' p) l 上述占测术中对现代数学方法的运用与多维空间思维与推理模式的运用,是有意识地应用还是无

% M/ X. [1 ?4 u* l9 `. ?6 G意识地运用?也就是说古人对其所运用的现代数学规律究竟是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还是偶然的巧合?  
5 b) k$ q7 {' @" b) r/ ^3 o
发表于 2008-12-4 20: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0-13 08:25 , Processed in 0.02546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