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重新开展针刺麻醉镇痛基础研究 ( D$ c5 a( J: |' g
(2007-12-10)
6 c$ Y/ _( [0 ] @% Q
0 y7 d9 Q3 I4 q 曾风靡中国医学界的针刺麻醉研究在沉寂了近四十年后,今天重新进入医学专家的视野:由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韩济生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的《基于临床的针麻镇痛的基础研究》今天正式宣告启动。
/ c# T, _8 t& X! v: P- l* y( a7 R& _( y* Z0 ~# G7 V* I
3 t& ~- I/ T$ r9 T, G) x
已列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九七三计划”)这项研究,由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浙江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共同参与。( L+ c0 Y% j2 Z, Q1 E
' g8 e- l8 F* T% a' C4 E- @
U h) u5 F& g" X8 o/ M& g 韩济生称,针刺麻醉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在特定的历史和政治环境下,从最早进行简单的扁桃体摘除术开始,手术种类迅速扩展到甲状腺、肺叶、胃、脾切除术以及膀胱、肾部手术等;但最终没有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推广,未获得国际认同。其原因主要是镇痛效果不稳定、操作不够规范、作用原理尚不十分清楚。
" z) w, Q; Z, H/ z8 w5 }8 w; _+ R# b7 s5 d% g
( c4 }: p4 c2 H; G8 G; m 据他透露,重新启动的研究将采用国际公认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系统观察针刺麻醉的临床疗效,从临床有效性、安全性、适应症、禁忌症和卫生经济学等方面,对针刺麻醉进行临床验证和综合评价。
$ C& B1 Y" C! U1 T* z
1 ]# o+ G; d( f0 o. S0 R: y- Z1 K( k1 y# @
同时,探讨阐明针麻镇痛规律,运用包括脑影像多通道信号记录、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刺激穴位的最佳条件,在整体、器官、细胞、分子水平的镇痛作用机制,以及针麻对机体应激反应的保护作用等方面开展研究。) y( n' U' j, e9 A* A& I8 l
) Y& D! u# Z# y& x0 j+ E; q
(来源:中国新闻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