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59|回复: 2

军医新书发布——《伤寒临床三部六病精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12 10:3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n7 s0 ?4 X5 z# {2 ^  e# z/ L       一部伤寒医天下,难就难在“辨病位、定病性”。中医临床名家刘绍武积一生经验,提出“伤寒临床”之精义:“三部辨病位、六病定病性”,即“三部六病学说”。它将人体划分为表部、中部(半表半里部)、里部三部;每部都存在的病症,根据其阳(实、热)和阴(虚、寒)的不同病性,划分为六类症候群,简称“六病”。张仲景经过临床生动的直观和抽象的思维,著成《伤寒杂病论》是医学历史上的一个创举,而“三部六病学说”则是在《伤寒论》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内容,进一步应用系统论的现代典范。本书适合中医研究人员、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等阅读参考。
: G: d; k- [! y) T! E, V$ t' y
4 T, a/ N0 y7 @1 c: n' r3 {[ 本帖最后由 zxz111 于 2007-12-13 08:02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3 08: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录如下:: F; x* h; J4 s* o& N
引  言:三部六病学说的历程
2 ^: g  @! S8 M' Q; O& h第一章  三部六病学说概论9 i/ F; Z, V" G  q* F. k
第一节  整体的概念1
+ L8 `' q" Q, a. i$ c# w; a第二节  三部的概念和功能4
* f5 I) D% z, a第三节  三部六病证的概念和分类7
6 F! ^( N! q- W" G- z第四节  三部六病学说的脉象观113 }: d4 D. B0 m' X8 U* F3 X
第二章  三部六病辨证论治9 }4 ~' `/ I2 z  H  W( \) G
第一节  表部病辨证论治16
/ c6 T( o; x0 w) V! i5 y# ~8 B第二节  中部病辨证论治31
- ]3 z1 U  C) A) V( [* `. j9 q第三节  里部病辨证论治46( {6 z: Q" i! @: a8 s
第四节  整体病辨证论治63
7 d1 H, i2 s; r3 f, i! y第五节  六病的转化65! ]- D1 x( B8 B. s: Z' C9 j, r5 U
第六节  六病的鉴别67
2 N- f: E, u' F  p- e. C第七节  三部六病医案699 o8 I  k% ^1 s4 w7 l4 m
第三章  《伤寒论》重辑并释
: _0 ]( ?4 s5 q第一节  辨证篇97
$ J: z, W: W) g9 `+ {% }第二节论述篇140
. O! {9 a# `" X/ n2 m3 x第四章  《伤寒论》述评% d( {/ u+ L* y; w6 ]. i
第一节  《伤寒论》著述的时代背景176
' z! w, \3 b- K6 c  \第二节  《伤寒论)的历史演变1797 u. `0 j: H& Z" _' a3 A7 b9 {
第三节  《伤寒论》历代评释简述182: u; a. Q; X$ p; q
第四节  《伤寒论》辨证方法举要185
( F6 v- R6 K# Z' f& ~. n* J6 @第五节  《伤寒论》的医学成就  188
' i1 [8 L6 [0 k; {第六节  试论《伤寒论》“六经”当为”六病’’  191
$ ^4 R- n/ s' m% L第七节  《伤寒论》的病证系统观197
8 f7 m0 N! ?+ k- p: p2 X' L" ~第五章  三部六病论析
2 e) l9 r8 n0 W5 I第一节  哲学的启迪2029 a* ^9 E# ^" X4 C' U
第二节  医学的遗传与变异206
6 }9 M! S' L( v5 G* r) n第三节  医学的展望——异源同流2102 D6 X9 |! d! ]4 b; K
后  记6 Q( ?; ?, o  ?  [5 ~$ Y- E
方剂索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20 05:14 , Processed in 0.03196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