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04|回复: 3

人体空间医学(BSM)简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0 11:4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人体空间医学(BSM)简介: `' I  G% v+ L( ?! m
  人体《空间医学》是通过调整人体内部,存在的各空间部分之能量场的运动和功能,净化人体内部空间,为细胞的辐射与吸收提供良好的空间环境,同时推动与撞击各细胞群体,激活、改善细胞的活力,恢復细胞的消化、吸收功能,从而发挥和调整人体本身潜能状态,进而达到防治疾病及健康长寿的目的。
+ P- _! {# d/ |6 C    d6 n9 a4 P. o: F, L; N) E, b3 k
   《空间医学》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医学精华,并融匯西医的细胞理论,以及传统中医「天人合一」、养生健身、整体治疗、增智开慧等完美体现,是试创中医唯象理论的成功尝试。 
) o* L8 f: y3 U' F& r% H
+ M3 p# e; T; t( @8 ?
(2)人体空间医学的理论
, X  d- a. g7 F  自然界中,万物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人体内部,各个细胞间相互撞击、相互制约, 从物质的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无论它以何种方式存在,或存在于哪个空间,都时刻不停地与周围空间进行能量交换,辐射自己的能量,同时吸收外部能量,所辐射的能量都围绕在其本体周围空间中。随著空间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存在于空间能量运动的重要性,以及空间能量的浓度与压力对物质本体能量辐射的影响。
3 l8 R: J: H: T/ ^  
( s$ i; T& N5 Y% r$ Q- c   《空间医学》研究发现,人体通过细胞开合不断向内部周围空间辐射、吸收、交换和传递能量与信息,对人体健康起著重要作用。人体各个脏腑及细胞群辐射出来的能量,主要积聚在人体的四大空间部份:胸腔(膈膜以上);小腹腔(膈膜以下,脐以上);腹腔(脐以下),以及脊椎以内,从颈部到尾椎的所谓「太阳区」空间(后背内侧大空间),统称为三焦和后(外)焦空间。能量在此四空间中混合、撞击、化合并产生新的能量,其运动、变化、积聚和形成之能量场的浓度以及其他性质、状况,直接反映和影响到各脏腑各机体部份的性能、病变,因而是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的关键。# o6 d; O. b5 n
人体空间能量运行的路线,是人体所谓的「公转」与「自转」。《空间医学》中的公转,就是任、督二脉的运行。至于厥阴与少阴,少阳与阳明,均是脏腑的关系,《空间医学》称之为自转。公转是人体之大道,人体一切细胞辐射的能量物质,均通过公转做调整。经过深入研究和大量临床实践,《空间医学》认识到人体细胞辐射与空间的关系,太阳区对公转与自转的重要性,以及人体上、中、下三焦与太阳区的关系。因此提出了以「症」为主,即以症状做为诊断依据,打破了以常规的病名做为诊断依据,对病名,在临床上仅作为参考。
  Z: i4 }% D$ i! l6 I9 v- g6 S3 {
   《空间医学》理论认为,症状是由人体的空间能量的不均衡所造成的。4 Q5 f. F2 J: t/ ]& l2 {: k- u( P2 n
空间精微能量物质的运动和更新,是恢復人体功能的方法。因为它们的运动,撞击了周围的细胞,从而能激活、改善细胞的活力。故要使细胞功能恢復,必须激活细胞,改善其周围的环境,改变其周围能量的浓度与压力。人体内能量的运动规律,是压力高的向压力低的方向运动,浓度高的向浓度低的方向疏散。能量运行特点,是细胞外空间的能量物质向上行,细胞内的实体物质向下行。在升降的运行中,细胞与空间能量的撞击,是细胞运动的动力之一。
. Q, L" O4 W" m' o4 V+ T! \; S
   人体的空间是细胞运动、能量调节的场地,只有这些空间纯净,能量流通顺畅,人体才能回归自然,恢復和保持健康。细胞的运动与细胞的周围环境有密切关系,细胞周围空间能量的压力与浓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细胞的开合与辐射。周围空间能量浓度越高,压力越大,其细胞内的物质越积聚,即形成传统中医所谓的气血淤滞,它是造成细胞功能失调的主要因素。脏腑疾病的起因是物质、能量不能疏散,从而形成淤滞所致,即气血不通而形成疾病。
7 p: |& E' i! ]( s; i. X   《空间医学》是在传统中医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抽象、升华,不已脏腑之分为主,而著重于人体的四大空间;不已经络之说为主,但著重于人体的公转和自转;不已系统之论为主,却著重于细胞群体;不已病名为框框,以身体本身反应的症状为依据。因此,与传统中医及现代医学的理论有所不同,前者仅起到先导、基础、参考的作用,《空间医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升华及简明,因此易学、易用、易普及之特点。 4 O7 j: ~' E. a% {2 _3 v9 ]# L
(3)人体空间医学的诊断方法1 O1 U$ F" ]" _" t) q- |% v' m6 o
  《空间医学》诊断方法不再是「四诊」、「八纲」,而是以问、观为主,问症状,观舌 质与舌苔的变化。《空间医学》对舌的诊断,是在传统中医学的基础上,把舌分为细胞内与细胞外,确定了舌质反映细胞内物质的病变,舌苔反映细胞外的空间能量的病变,而舌苔既是人体前后互应的关系,又是上下互应的关系,舌质的大小、薄厚、高低的变化又是用药的著眼点。
5 w1 Q+ W2 R  U& l: t" w) i6 u8 v, [7 \$ T
(4)人体空间医学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L8 a( G# `) @
  ) r1 {" {# z1 a# ?# _) x
   《空间医学》理论的应用,重点是掌握物质与能量的转化,能量撞击物质的变化,掌 握人体空间能量的浓度与压力的变化。调整治疗人体的疾病,必须从调整能量的浓度与压力入手。传统医学之“六邪”的变化,是造成浓度与压力改变的基础。“六邪”是空间物质的属性,调整浓度与压力的武器是药物之“气”与“味”,“气”能降低浓度与压力,“味”能增加浓度与压力。
* Y# G  G3 f. _) i5 M7 w. d" j
  《空间医学》在治疗上,是以「至实、至空」,回归自然为原则,以「调功能,袪其疾」为手段,以「升、降、浮、沉」为基础,以药物的“气”与“味”为工具,整体地运用、调动各部位空间的能量,以“推”、“宣”、“提”的方法使能量转变成压力,促进人体的清升浊降,以细胞群体的能量辐射为动力,整体的调动人体的功能,改善人体的病理变化。《空间医学》的治疗方法则为加大空间能量浓度差与压力差,加大虚、实对比力度,而达到至虚,至实,使能量高速运动,有目的的造成细胞间的大撞击,能量场的大改变,使能量流通顺畅,从而恢復人体场的自然正常状态,及恢復人体健康。8 C; j$ S9 N- ^* q4 ~$ \5 E
  《空间医学》主张参考病名,但不拘泥于病名。见肺之病不治肺,见肝之病不治肝。所以没有癌症之说,没有哮喘之说,主张以疾病之临床的症状为治疗的著眼点。人体功能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上焦不通,下焦无力,中焦不动。上焦不通,是物质与能量没有出路,从而淤滞。下焦无力,是人体元动力亏缺,依传统中医,此为正气不足(内经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说);依五行学说,此为“气”没有生路。中焦不动,是上焦无去路,塞之不通,下焦无来路,是动之无力,中焦不动,是无活力,故病生焉。学习《伤寒论》的主要方法,首先是疏通太阳经,因为太阳经是“邪进”、“邪出”的门户,所以治疗疾病,一找出路,二找来路,才有活路。
5 |" i. ^* ]; B( g  《空间医学》的治疗方法,是以收带动,以小带大。特别注意左、右心脏功能的变化,清楚地、辨証地阐述了心脏左、右心房及心室的功能,并以大量的临床实践验证了人体小循环的动力可促进、推动大循环的运行。以右心为动力,加大右心的回流,以右心带动左心,是解决、调整血压的关键,也是调整下肢循环的关键。 
* |4 r7 ^. L6 J* o, T5 O4 v! H, s2 ]. n9 d- u) E
(5)人体空间医学的用药% x+ x7 F7 i0 r+ A5 {" ^
  中药是传统中医的医疗工具,药物的总纲是四气、五味。《空间医学》指出,人体的 空间是四气、五味发生作用的场所。中草药的“气”和“味”是人体能量升、降、浮、沉的调节器。每一种药物,都具有不同的“气”和“味”,它们游离在人体的空间,改变空间能量的浓度和压力,改变细胞内、外物质和能量变化的方向,即细胞外能量的浓度高,压力大时,在“气”或“味”的作用下,则渗透入细胞内,转化为物质,反之亦然。
  K9 ?9 M' U, J( ?  ~5 R   人体内的升降浮沉,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体空间能量流动的方向。中草药的作用改善了局部空间的浓度变化,从而改善了脏腑、经络等的作用。中草药无一不通过“气”和“味”的变化,来调整、恢復人体的功能。( M9 k( i" x8 v* L1 U
   《空间医学》指出,药物并不是作用在某一脏腑上,而是作用在人体某部位的空间。例如:1、人参:增加下焦的能量浓度。2、白朮:增加肠胃区域空间的能量浓度,故重用白朮有泻下作用。3、夜交藤:临床观察增加右心房回流的效果,故对人体回流有独特的效用,是治疗静脉疾病的首选之药。不同的药物依其“气”和“味”的不同,作用在不同的空间区域,而且它们在空间关系、牵引和清化的作用,清化则是腾出空间,牵引则是补给动力。
9 G9 U, u+ d/ J9 U, D/ [* Z   《空间医学》在药物的应用上,与传统用药的方式截然不同,是以药物功能具体化为基础,是针对人体的功能变化而用之,故有用量小、药物少、疗效好的特点。
, l( O/ C$ l' \- {2 E' W5 F 0 X$ h5 ?% a. f6 Y  c& c- D' ]
(6)人体空间医学的应用举例
3 z  G3 ?+ `, L$ z) M- e例一:
3 ^- R* e( O, I2 R4 X  Q1 H' X  治疗肝病的代表方剂为小柴胡、大柴胡,逍遥散等,其主要作用是疏散调整肝脏周围的气机变化。通过《空间医学》之观点来看,便是净化肝脏周围的空间,使肝脏细胞内的物质易于辐射,依传统中医「肝病疏之」的理论为依据,恢復其肝脏的功能。

# m1 i8 V! q. Q   《空间医学》的治疗方法,不仅是净化肝脏周围的气机淤滞(即:高能量区),同时认识到肝脏周围的气滞是一种潜藏的动力。因这种动力在运动的过程中,还会产生一种爆发的推动力:(1)对心周围细胞产生推动力,传统中医称为「木能生火」;(2)对膈膜的推动力,能起调节升清降浊的作用;(3)肝脏的活力增加,能增加门静脉的回流。所以《空间医学》充分地应用了调整“淤滞”时所产生的动力,巧妙地应用了人体内部的动力之源,变害为利。
3 w/ F, a0 [7 I3 {6 x其用药方法:首先是减少膈膜区的压力,人为制造膈膜与肝周围的压力差,从而充分地应用能量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爆发力与撞击力不断地补充了元气的动力,即所谓「能量所及之处,万物生焉,生机生焉」,因此,增加了心周围及肺部的细胞活力,在能量的协助下,不仅可以调整肺部的功能,食道的功能,以及调整两乳房的功能。即是所谓的,「无效能源的有效利用」,变废为宝。
' ?1 M) y2 x0 U6 l
例二:
+ P% U1 `3 U) m7 i+ Y) `6 F3 V  胰脏疾病多见于胰腺炎、癌症、糖尿病等,这几种病在医学上皆是较为难治。《空间医学》治疗胰脏疾病,是通过减少胰脏周围空间能量的浓度与压力,从而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屡用屡效。胰腺炎是胰腺本身的微循环表层出现炎症,是膈膜区的能量积聚;胰腺癌是胰腺周围能量的高度积聚,而迫及胰腺本体的细胞发生了变化,形成此疾病。糖尿病同样是胰腺周围的浓度与压力出现异常变化而引起的,因此,恢復胰腺及胰腺周围细胞的功能,必须通过净化胰腺周围的空间环境来解决。
/ B5 r5 j, M& M! e- B
例三:
4 b& r9 z/ X& T  临床观察人体的疾病,大多数见浮肿,肺部感染,而在临床症状上多数为左心扩大。西医之治疗方式,是通过药物加强左心的排量。《空间医学》反其道而行之,以加大右心的回流为主,带动左心,以解决浮肿问题。《空间医学》特别注意右心周围能量的浓度,与压力的变化,减少右心周围的浓度与压力,是加大人体循环的动力,解决血管病的关键。传统中医有四妙永安汤,是治疗脉管炎的主要方剂,其作用是宣肺清炎,为减少右心周围的浓度与压力。安宫牛黄丸调节了右心周围的浓度与压力,起到安定心神,镇静醒脑的作用。《空间医学》又提出新的观点,以小循环带动大循环,以头带全身。因此,《空间医学》著重于熏头方法、火灸法。首先恢復小循环之功能活动,以小循环的正常运动带动全身血液循环的正常。例如血栓性脉管炎、血栓性静脉炎、大动脉炎、头部脑血管疾病、脑瘤等的治疗。
0 H3 k1 n: J) `3 U: Z7 K
  《空间医学》用药奇特,不仅採用了药物的主治特性,更取其功能作用。其方法是「调功能,袪其疾」。是调整人体的各细胞群的功能,正如《内经》所言:「下病上取,上病下取,左病右取」的方法。依《空间医学》理论分析,就是运动空间内的能量。而能量所过之处,就是调整之处。例如枸杞与菊花配伍,枸杞是增加下部命门区域空间能量的压力;菊花是疏散头部的空间能量,使微循环的细胞内的物质易于辐射于外,这就是「上病下治」的方法。《空间医学》的用药不但重视空间的用药,而且还掌握了左、右心之功能的不同,小循环与大循环的不同,三焦与太阳大区域的关系,来调整全身的能量运动,从而使能量在空间形成高速的运动,形成一个大循环、大撞击,增加细胞的消化吸收功能,达到恢復健康的目的。 . V% J/ m/ w. K0 y
(7)人体空间医学的意义与展望

, z9 R( f! Z  _  人体《空间医学》强调的是整体医学、预防医学,是釜底抽薪清除病因的「治本」医学和养生学。对于很多疑难病、慢性病,甚至西医普遍认为的不治之症,具有良好的对策和效果。通过二十几年的临床实践,患者达数万人之多,并涉及多种西医认定的不治之症,显示出非凡的疗效,证实了这一新理论的正确性。
2 V1 U" S( W+ p9 u   人体《空间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不但可以同时理解中医和西医的生理、病理学,为深入理解传统中医奥妙开闢了新思路,对大部分过去现代医学无法解释,或认为是不治之症的许多病症,通过《空间医学》的新理论、新发现的启示下,得到了比较圆满的解释,并找到了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这是一千多年来中医史上具有时代意义的创造与发展。人体《空间医学》还进一步涉及到宇宙科学奥祕的「潜意识科学」,为揭示许多医学和人体科学的千年奥祕提供了科学线索,也为人类所面临的越来越多的现代挑战,和目前医学所遇到的困境预示了新出路,更为人类未来健康、繁荣带来新希望。 (以上论文仅供参考) 
% }( |" U8 Y+ n3 V/ m6 F7 j 5 o3 m9 Y: O6 h. [, n8 C
" s4 O3 g* i% o" X3 I0 r6 H
发表于 2008-1-20 15:4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新意,值得读一度.
发表于 2008-1-21 12: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空间医学》研究发现,人体通过细胞开合不断向内部周围空间辐射、吸收、交换和传递能量与信息,对人体健康起著重要作用。人体各个脏腑及细胞群辐射出来的能量,主要积聚在人体的四大空间部份:胸腔(膈膜以上);小腹腔(膈膜以下,脐以上);腹腔(脐以下),以及脊椎以内,从颈部到尾椎的所谓「太阳区」空间(后背内侧大空间),统称为三焦和后(外)焦空间。能量在此四空间中混合、撞击、化合并产生新的能量,其运动、变化、积聚和形成之能量场的浓度以及其他性质、状况,直接反映和影响到各脏腑各机体部份的性能、病变,因而是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的关键。”————这与中医学的三焦学说是统一的,就此点看足以显示中医的科学性。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 21: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两位楼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23 18:55 , Processed in 0.02739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