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19|回复: 0

[资源发布] 金匱要略表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25 22:3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匱要略表解0 K  k1 s) V, A% {

5 z* G2 ]1 v6 ]$ ]. W8 }% K
痙濕暍病脈證并治第二【痙病】
痙病成因太陽病,發汗太多,因致痙。
夫風病,下之則痙,復發汗,必拘急。
瘡家,雖身疼痛,不可發汗,汗出則痙。
證狀病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赤,獨頭動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痙病也。
剛痙柔痙之分太陽病,發熱無汗,反惡寒者,名曰剛痙。
太陽病,發熱汗出,而不惡寒,名曰柔痙。
脈象夫痙脈,按之緊如弦,直上下行。
脈經云:痙家其脈伏堅,直上下。
治法表證太陽病,其證備,身體強几几然,脈反沉遲,此為痙,栝蔞桂枝湯主之。
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衝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痙,葛根湯主之。
裏證痙為病,胸滿口噤,臥不著席,腳攣急,必齘齒,可與大承氣湯。
預後太陽病,發熱,脈沉而細者,名曰痙,為難治。
痙病,有炙瘡,難治。
若發其汗者,寒濕相搏,其表益虛,即惡寒甚,發其汗已,其脈如蛇,為欲解,脈如故,反伏弦者痙。
【濕病】
濕病辨證太陽病,關節疼痛而煩,脈沉而細者,此名「濕痺」。濕痺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當利其小便。
濕家之為病,一身盡疼,發熱,身色如薰黃也。
濕家病,身疼發熱,面黃而喘,頭痛鼻塞而煩,其脈大,自能飲食,腹中和,無病,病在頭中寒濕,故鼻塞, 內藥鼻中則愈。
證治表實證濕家,身煩疼,可與麻黃加朮湯,發其汗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病者一身盡疼,發熱,日晡所劇者,名「風濕」。此病傷於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也;可與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表虛證風濕,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黃耆湯主之。
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濇者,桂枝附子湯主之。
裏虛證....若大便堅,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朮湯主之。
表裏俱虛證風濕相搏,骨節疼煩,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甘草附子湯主之。
治療禁忌禁攻下濕家,其人但頭汗出,背強,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則噦,或胸滿,小便不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熱, 胸中有寒,渴欲得水,而不能飲,則口燥煩也。 濕家下之,額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下利不止者亦死。
禁大汗宜發汗,須注意氣候變化────────── 風濕相搏,一身盡疼痛,法當汗出而解,值天陰雨不止,醫云:此可發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蓋發其汗,汗大出者,但風 氣去,濕氣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風濕者,發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風濕俱去也。
禁火攻濕家,....發其汗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暍病】
暍病成因外感暑熱之氣而成
證治太陽中暍,發熱惡寒,身重而疼痛,其脈弦細芤遲,小便已,灑灑然毛聳,手足逆冷,小有勞,身即熱,口開前板齒燥。
太陽中熱者,暍是也,汗出惡寒,身熱而渴,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太陽中暍,身熱疼重,而脈微弱,此以夏月傷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 ,一物瓜蒂湯主之。
治療禁忌若發其汗,則惡寒甚。加溫鍼,則發熱甚。數下之,則淋甚。
百合病狐惑陰陽毒病脈證并治第三 【百合病】
百合病由來百合病者,百脈一宗,悉致其病也。
百合病百瓣一蒂,如人百脈一宗,命名取治。
病因病後虛弱─傷寒大病之後,餘熱未解,百脈未和。
情續影響─平素多思不斷,情志不遂,或偶觸驚疑,卒臨景遇,因而形神俱病,故有如是試現證也。
證狀意欲食,復不能食,常默默然,欲臥不能臥,欲行不能行,欲飲食,或有美時,或有不用聞食臭時;如寒無寒,如熱無熱,口苦,小便赤。
諸藥不能治,得藥則劇吐利,如有神靈者,身形如和,其脈微數。
治則見於陰者,以陽法救之;見於陽者,以陰法救之。
見陽攻陰,復發其汗,此為逆;見陰攻陽,乃復下之,此亦為逆。
證治正證百合病,不經吐下發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黃湯主之。
誤治百合病,發汗後者,百合知母湯主之。(∵致燥)
百合病,下之後者,滑石代赭湯主之。(∵怯中)
百合病,吐之後者,用後方(百合雞子湯)主之。(∵虛中)
變證變渴百合病,一月不解,變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
百合病,渴不差者,用後方(括蔞牡蠣散)主之。
變發熱百合病,變發熱者,百合滑石散主之。
預後每溺時頭痛者,六十日乃愈。
若溺時頭不痛者,淅然者,四十日愈。
若溺快然,但頭眩者,二十日愈。
【狐惑病】
狐惑病病因因傷寒病後,餘毒與濕?之為害也。
生斑疹之後,或生癖疾下利之後,其患亦同。
主證狐惑之為病,狀如傷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閉,臥起不安,蝕於喉為惑,蝕於陰為狐,不欲飲食,惡聞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
證治蝕於上部則聲嗄,甘草瀉心湯主之。
蝕於下部則咽乾,苦參湯洗之。
蝕於肛者,雄黃熏之。
病者脈數無熱,微煩,默默但欲臥,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鳩眼;七八日,目四眥黑;若能食者,膿已成也,赤小豆當歸散主之。
【陰陽毒】
陰陽毒病因感天地之疫癘非常之氣,沿家傳染,所謂時疫證也。
證治陽毒陽毒之為病,面赤斑斑如錦文,咽喉痛,唾膿血,五日可治,升麻鱉甲湯主之。
陰毒陰毒之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鱉甲湯,去雄黃.蜀椒主之。
瘧病脈證并治第四【瘧病】
瘧病證治熱證癉瘧師曰:陰氣孤絕,陽氣獨發,則熱而少氣煩冤,寒者,邪手足熱而欲嘔,名曰「癉瘧」。若但熱不氣內藏於心,外舍分肉之間,令人消鑠 肌肉。
溫瘧「溫瘧」者,其脈如平,身無寒,但熱,骨節疼煩,時嘔,白虎加桂枝湯主之。
寒證瘧多寒者,名曰「牝瘧」,蜀漆散主之。
痼證問曰:病瘧,以月一日發,當以十五日愈,設不差,當月盡解,如其不差,當云何?師曰:此結為癥瘕,名曰瘧母,急治之,宜鱉甲煎圓。
中風歷節病脈證并治第五【中風】
中風中風與痺之分別中風夫風之為病,當半身不遂。
痺證心氣不足,邪氣入中,則胸滿而氣短。或但臂不遂者,此為痺,脈微而數,中風使然。
病因病證虛邪賊風之為病寸口脈浮而緩,浮則為,緩則為虛,榮緩則為亡血,衛緩則為中風,邪氣中經,絡脈空虛,賊邪不瀉,或左或右,邪氣反緩,正氣即急,正氣引邪,喎僻不遂。
證候邪在於絡,肌膚不仁;
邪在於經,即重不勝;
邪入於府,即不識人;
邪入於臟,舌則難言,口吐涎。
榮衛風寒之為病寸口脈浮而緊,緊則為寒,浮則為風,寒風相搏─邪在皮膚,則身痒而癮疹,心氣不足,邪氣入中,則胸滿而氣短。
【歷節病】
歷節病病因內因肝腎兩虛,氣血不足。
外因汗出入水中,熱為濕鬱
血虛風擾,風血相搏
飲酒汗出當風,風濕相合
證治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
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嗢嗢欲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
血痹虛勞病脈證治第六【血痺】
血痺成因內因夫尊榮人,骨弱,肌膚盛重。
外因因疲勞汗出,臥不時動搖,加被微風,遂得之。───────────因體虛而感受風邪,以致血行澀滯,痺於肌膚而成。
證治針灸較輕證脈自微濇,在寸口關上小緊;宜鍼引陽氣,令脈和緊去則愈。
藥物較重證血痺,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痺狀,黃耆桂枝五物湯主之。
【虛勞病】
虛勞病成因先天稟賦薄弱,本質有偏損。
後天起居失常,飲食不節,七情鬱結,勞倦色欲過度,疾病誤治或病後產後失于調理而成。
證治陽(氣)虛夫男子平人,脈大為勞,極虛亦為勞。
人年五、六十,其病脈大者,痺俠背行,馬刀俠瘰者。
脈沉小遲,名脫氣,其人疾行則喘喝,手足逆寒,腹滿,甚則溏泄,食不消化也。
男子脈浮弱而濇,為無子,精氣清冷。
腎陽不足─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腎氣丸主之。
風氣─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薯蕷圓方主之。
陰(血)虛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勞之為病,其脈浮大,手足煩,春夏劇,秋冬瘥,陰虛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虛寒相搏,此名為「革」,婦人則半產漏下,男子則亡血失精。
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湯主之。
乾血勞─五勞極虛,羸瘦腹滿,不能飲食,緩中補虛,食傷、憂傷、飲傷、房室傷,飢傷、勞傷、經絡榮衛氣傷,內有乾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大黃蟅蟲丸主之。
陰陽兩虛男子脈虛沉弦,無寒熱,短氣裏急,小便不利,面色白, 時目瞑,兼 衄,少腹滿,此為勞使之然。
虛勞裏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煩熱,咽乾口燥 ,小建中湯主之。
虛勞裏急諸不足,黃耆建中湯主之。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弦髮落,脈極虛芤遲,為清榖亡血失精。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桂枝龍骨牡蠣湯主之。
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桂枝龍骨牡蠣湯主之。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第七【肺痿】
肺痿成因熱在上焦問曰:熱在上焦者,因欬為肺痿。肺痿之病,從何得之?
8 Z# R9 @( t+ Y6 t9 Q3 }. y0 \師曰:或從汗出,或從嘔吐,或從消渴,小便利數,或從便難,又被快藥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
肺中虛冷肺痿,吐涎沫而不欬者,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數,所以然者,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此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
證治問曰:寸口脈數,其人欬,口中反有濁唾涎沫者何?師曰:為肺痿之病。
脈數虛者,為肺痿。
..肺中冷..甘草乾薑湯以服之,若服湯已渴者,屬消渴。
火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者,麥門冬湯主之。
【肺癰】
肺癰成因問曰:病欬逆,脈之何以知此為肺痿肺癰?當有膿血,吐之則死,其脈何類?
' r2 q: g  l, `. D; y; _' f+ [" O師曰:寸口脈浮而數,浮則為風,數則為熱,浮則汗出,數則惡寒,風中於衛,呼氣不入,熱過於榮,吸而不出,風傷皮毛,熱傷血脈,風舍於肺,其人則欬,口乾喘滿,咽燥不渴,時唾濁沫,時時振寒,熱之所過,血為之凝滯,蓄結癰膿,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膿成則死。
病機風中於衛─則風傷皮毛,呼氣不入。(肺痿)
熱過於營─吸而不出,因此熱之所過,血之為凝滯,蓄結癰膿。(肺癰)
預後始萌可救,膿成則死。
證狀若口中辟辟燥,欬即胸中隱隱痛,脈反滑數,此為肺癰,欬唾膿血。
數實者,為肺癰。
證治膿未成肺癰,喘不得臥,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
肺癰,胸滿脹,一身面目浮腫,鼻塞清涕出,不聞香臭酸辛,欬逆上氣,喘鳴迫塞,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
膿已成欬而胸滿,振寒脈數,咽乾不渴,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米粥者,為肺癰,桔梗湯主之。
【欬嗽上氣】
欬嗽上氣成因外感風邪,內挾水飲,飲熱互結。
治則發汗逐飲。
治證肺經寒欬而上氣,喉中水雞聲,射干麻黃湯主之。
痰氣為病欬逆上氣,時時唾濁,但坐不得眠,皂莢圓主之。
氣逆肺脹欬而上氣,此為肺脹,其人喘,目如脫狀,脈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湯主之。
風水肺脹上氣喘而躁者,屬肺脹,欲作風水,發汗則愈。
水氣肺脹肺脹,欬而上氣,煩燥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龍加石膏湯主之。
風寒病外欬而脈浮者,厚朴麻黃湯主之。
痰飲病內脈沉者,澤漆湯主之。
難治症上氣,面浮腫,肩息,其脈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
奔豚氣病脈證并治第八【奔豚氣病】
奔豚成因奔豚病從少腹起,上衝咽喉,發作欲死,復還止,皆從驚恐得之。
發汗後,燒鍼令其汗,鍼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
證治發汗後,燒鍼令其汗,鍼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至心,炙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主之。
外寒寒邪─奔豚氣上衝胸腹痛,往來寒熱,奔豚湯主之。
內有水氣─發汗後,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并治第九【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
胸痹心痛短氣病成因師曰:夫脈當取太過不及,陽微陰弦,即胸痺而痛;所以然者,責其極虛也;今陽虛知在上焦,所以胸痺,心痛者,以其陰弦也。
證治平人無寒熱,短氣不足以息者,實也。
胸痹主證─胸痺之病,喘息欬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栝蔞薤白白酒湯主之。
痛甚而氣逆─胸痺不得臥,心痛徹背者,栝蔞薤白半夏湯主之。
陰寒邪甚,心背痛連連不休─心痛徹背,背痛徹心,烏頭赤石脂圓主之。
邪盛甚而陽微亦盛─胸痺,緩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邪實而正不甚虛,陽微而陰不甚盛─輕症───>胸痺,胸中氣塞短氣,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橘枳薑湯亦主之。
胸痹實證與中氣虛寒───>胸痺,心中痞氣,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人參湯亦主之。
心懸痛─心中痞,諸逆,心懸痛,桂枝生薑枳實湯主之。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并治第十【腹滿】
腹滿證治虛寒從下上證治趺陽脈微弦,法當腹滿,不滿者,必便難,兩胠疼痛,此虛寒從下上也,當以溫藥服之。
虛滿實滿之辨虛滿腹滿時減,復如故,此為寒,當與溫藥。宜厚朴生薑半夏人參湯。
實滿腹滿不減,減不足言,當須下之,宜大承氣湯。
病者腹滿,按之不痛為虛,痛者為實,可下之,舌黃未下者,下之黃自去。
寒實之死證病者痿黃,燥而不渴,胃中寒實,而利不止者死。
寒實以寒藥誤下夫瘦人繞臍痛,必有風冷,榖氣不行,而反下之,其氣必衝,不衝者,心下則痞。
中寒善嚏與欲嚏不能之辨夫中寒家,善欠,其人清涕出,發熱色和者善嚏。
中寒,其人下利,以裏虛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一云痛)
治腹中寒之法腹中寒氣,雷鳴切痛,胸脅逆滿嘔吐,附子粳米湯主之。
治心胸中寒之法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飲食,腹中寒,上衝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痛不可觸近,大建中湯主之。
腹滿而痛,便閉之法痛而閉者,厚朴三物湯主之。
下肝脾寒實之法脅下滿痛發熱,其脈緊弦,此寒也,宜溫藥下之,以大黃附子湯主之。
表裏兼證病腹滿發熱,十日脈浮而數,飲食如故,厚朴七物湯主之。
按之心下滿痛,有潮熱者,此為實也,當下之,宜大柴胡湯。
【寒疝】
寒疝成因腹痛脈弦而緊,弦則衛氣不行,即惡寒,緊則不欲食,邪正相搏,即為寒疝。
證治繞臍痛苦,發則自汗出,手足厥冷,大烏頭煎主之。
血虛兼寒寒疝,腹中痛,及脅痛裏急,其脈沉緊者,當歸生薑羊肉湯主之。
表裏寒盛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痛,炙刺諸藥不能治,烏頭桂枝湯主之。
【宿食】
宿食證治宿食在上宿食在上脘,當吐之,宜瓜蒂散。
宿食在下問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別之?
: M- p0 ~$ N- _2 g- z師曰:寸口脈浮而大,按之反濇,尺中亦大而濇,故知有宿食,大承氣湯主之。
脈數而滑者,實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氣湯。
下利不欲食者,有宿食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脈象脈緊如轉索無常者,有宿食也。
脈緊頭痛風寒,腹中有宿食不化也。(一云寸口脈緊)
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并治第十二【驚悸】
驚悸脈證寸口脈動而弱,動即為驚,弱即為悸。
【吐衄】
吐衄由目審衄止、未止師曰:夫脈浮,目睛暈黃,衄未止;暈黃去,目睛慧了,知衄今止。
衄家誤汗衄家不可汗,汗出必額上陷脈緊急,直視,不能眴,不得眠。
亡血,不可發其表,汗出則寒慓而振。
病人面無血色,無寒熱,脈浮弦者→衄
沉弱,手按之絕者→下血
證兼煩欬者,必吐血。
吐血死證夫吐血,欬逆上氣,其脈數而有熱,不得臥者死。
酒客吐血夫酒客欬者,必致吐血,此因極飲過度所致也。
吐血不止吐血不止者,柏葉湯主之。
心氣有餘心氣有餘,吐血、衄血,瀉心湯主之。
【胸滿瘀血】
胸滿瘀血辨證病人胸滿脣痿,舌青口燥,但欲漱口,不欲嚥,無寒熱,脈微大來遲,腹不滿,其人言我滿,為有瘀血。
病者如熱狀,煩滿口乾燥而渴,其脈反無熱,此為陰伏,是瘀血也,當下之。
【下血】
下血證治下血,先便後血,此遠血也,黃土湯主之。
下血,先血後便,此近血也,赤小豆當歸散主之。
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第十三【痰飲欬嗽】
痰飲欬嗽成因夫病人飲水多,必暴喘滿,凡食少飲多,水停心下,甚則悸,微者短氣。
辨證四飲痰飲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腸間,瀝瀝有聲。
懸飲飲後水流在脅下,欬吐引痛。
溢飲飲水流行,歸於四肢,當汗出而不汗出,身體疼重。
支飲欬逆倚息,氣短不得臥,其形如腫。
五臟之水飲─水在心心下堅築,短氣惡水不欲飲。
水在肺吐涎沫,欲飲水
水在脾少氣身重
水在肝脅下支滿,嚏而痛。
水在腎臍下悸。
留飲夫心下有留飲,其人背寒冷如掌大;留飲者,脅下痛引缺盆,欬嗽則轉甚;胸中有留飲,其人短氣而喘;四肢歷節痛。
脈沉者,有留飲。
伏飲膈上病痰滿喘欬吐,發則寒熱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劇,必有伏飲。
伏飲欲自去,不欲去之辨病者脈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此為留飲欲去故也,雖利心下續堅滿,甘遂半夏湯主之。
證治痰飲胃中停水先渴後嘔,為水停心下,此屬飲家,小半夏茯苓湯主之。
膈間有水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者,半夏加茯苓湯主之。
水停臍下假令病人臍下有悸,吐涎沫而巔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短氣有逆夫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苓桂朮甘湯主之,腎氣丸亦主之。
脾陽虛不能行水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苓桂朮甘湯主之。
腸間有水氣腹滿口舌乾燥,此腸間有水氣,己椒藶黃圓主之。
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
脈浮而細滑,傷飲
懸飲脈沉而弦者,懸飲內痛。
病懸飲者,十棗湯主之。
溢飲病溢飲者,當發其汗,大青龍湯主之,小青龍湯亦主之。
支飲支飲上溢而嘔嘔家本渴,渴者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飲故也,小半夏湯主之。
邪在腎支飲腹滿者,厚朴大黃湯主之。
肺飲不弦,但苦喘短氣。
支飲,亦喘而不能臥,加短氣,其脈平也。
支飲偏溢於肺支飲不得息,葶藶大棗湯主之。
膈間支飲虛者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其脈沉緊,得之數十日,醫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湯主之。虛者即愈。
實者實者三日復發,復與不愈者,宜木防己湯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主之。
水在膈下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澤瀉湯主之。
夫有支飲家,欬煩,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或一歲,宜十棗湯。
1、欬逆倚息,不得臥,小青龍湯主之。
2、青龍湯汗已多唾,口燥,寸脈沉,尺脈微,手足厥逆,氣從少腹上衝胸咽,手足痺,其面翕熱如醉狀 因復下流陰股,小便難,時復冒者,與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治其氣衝。
3、衝氣即低,而反更欬胸滿者,用苓桂五味甘草湯去桂,加乾薑、細辛以治其欬滿。
4、欬滿即止,而更復渴,衝氣復發者,以細辛乾薑為熱藥也,服之當遂渴,而渴反止者,為支飲也。支 飲者法當冒,冒者必嘔,嘔者復內半夏以去其水,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去甘草、桂枝,加細辛、乾薑、半夏湯主之。
5、(1)水去嘔止,其人形腫者,加杏仁主之。
(2)其證應內麻黃,以其人遂痺故不內之,若逆而內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虛,麻黃發其陽故也。
(3)若面熱如醉,此為胃熱上衝薰其面,加大黃以利之。
消渴小便淋病脈證并治第十四【消渴症】            
消渴證證治上消證渴欲飲水,口乾舌燥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渴欲飲水不止者,文蛤散主之。
中消證趺陽脈浮而數,浮即為氣,數即消榖而大便堅,氣盛則溲數,溲數即堅,堅數相搏,即為消渴。
趺陽脈數,胃中有熱,即消榖引食,大便必堅,小便即數。
下消證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飲一斗,小便一斗,腎氣丸主之。
【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水熱互結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宜利小便發汗,五苓散主之。
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
水氣內停小便不利者,有水氣,其人苦渴,栝蔞瞿麥圓主之。
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滑石白魚散、茯苓戍鹽湯並主之。
【淋病】
淋病淋之為病,小便如粟狀,少腹弦急,痛引臍中。
淋家不可發汗,發汗必便血。
水氣病脈證并治第十五【水氣病】
水氣病辨證五種水病風水其脈自浮,外證骨節疼痛,惡風。
皮水其脈亦浮,外證胕腫,按之沒指,不惡風,其腹如鼓不渴,當發其汗。
正水其脈沉遲,外證自喘。
石水其脈自沉,外證腹滿不喘。
黃汗其脈沉遲,身發熱胸滿,四肢頭面腫,久不愈,必致癰膿。
五臟之水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轉側,脅下腹痛,時時津液微生,小便續通。
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氣不得臥,煩而燥。
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氣,則小便難。
肺水者,其身腫,小便難,時時鴨溏。
腎水者,其腹大臍腫,腰痛不得溺,陰下濕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其人陰腫。
血分之水病師曰:寸口脈沉而遲,沉則為水,遲則為寒,寒水相搏,跌陽脈伏,水榖不化,脾氣衰則鶩溏,胃 氣衰則身腫,少陽脈卑,少陰脈細,男子則小便不利,婦人則經水不通,經為血,血不利則 為水,名曰血分。
氣分之水病師曰:寸口脈遲而濇,遲則為寒,濇為血不足,趺陽脈微而遲,微則為氣,遲則為寒,寒氣不足, 則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則榮衛不利,榮衛不利,則腹滿腸鳴,相逐氣轉膀胱,榮衛俱勞, 陽氣不通,即身冷,陰氣不通,即骨疼;陽氣前通,則惡寒,陰氣前通,則痺不仁,陰陽相 得,其氣乃行,大氣一轉,其氣乃散,實則失氣,虛則遺溺,名曰氣分。桂枝去芍藥加麻黃 附子細辛湯主之。
治則師曰:諸有水者,腰以下腫,當利小便;腰以上腫,當發汗乃愈。
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脈沉絕者,有水可下之。
證治分類風水諸證其脈自浮,外證骨節疼痛,惡風。
脈浮而洪,浮則為風,洪則為氣,風氣相搏,風強則為癮疹,身體為癢,癢為泄風,久為痂癩,氣強則為水,難以 俯仰,風氣相擊,身體浮腫,汗出乃愈,惡風則虛,此為風水,不惡風者,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涎,此為黃汗。
寸口脈沉滑者,中有水氣,面目腫大有熱,名曰風水。視人之目裹上微擁,如蠶新臥起狀,其頸脈動,時時欬,按 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風水。
風水,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黃耆湯主之,腹痛加芍藥。
太陽病,脈浮而緊,法當骨節疼痛,反不疼,身體反重而酸,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為風水。惡寒者,此為極虛,發汗得之。
風水惡風,一身悉腫,脈浮不渴,續自汗出,無大熱,越婢湯主之,惡風加附子。
皮水諸證其脈亦浮,外證胕腫,按之沒指,不惡風,其腹如鼓不渴,當發其汗。
渴而不惡寒者,此為皮水。
皮水為病,四肢腫,水氣在皮膚中,四肢聶聶動者,防己茯苓湯主之。
皮水者,蒲灰散主之。
皮水,越婢加朮湯主之,甘草麻黃湯亦主之。
裏水諸證裏水者,一身面目黃腫,其脈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朮湯之。
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盤,水飲所作,枳實白朮湯主之。
黃汗諸證裏問曰:黃汗之為病,身體腫,發熱,汗出而渴,狀如風水,汗沾衣,色正黃如蘗汁,脈自沉,何從得之? % t8 s7 X) g9 f3 f5 F; N2 W
師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從汗孔入得之,宜黃耆芍藥桂枝苦酒湯主之。
其脈沉遲,身發熱胸滿,四肢頭面腫,久不愈,必致癰膿。
身腫而冷,狀如周痺,胸中塞不能食,反聚痛,暮躁不得眠,此為黃汗。
預後問曰:病下利後,渴飲水,小便不利,腹滿陰腫者,何也? 9 ^1 Z+ v$ `, Q
答曰:此法當病水,若小便自利及汗出者,自當愈。
脈得諸沉者,當責有水,身體腫重。
水病,脈出者死。
夫水病人,目下有臥蠶而目鮮澤,脈伏,其人消渴。
黃疸病脈證并治第十六【黃疸病】
黃疸成因外因寸口脈浮而緩,浮則為風,緩則為痺,痺非中風,四肢苦煩,脾色必黃,瘀熱以行。
趺陽脈緊而數,數則為熱,熱則消榖,緊則為寒,食即為滿。
尺脈浮為傷腎,趺陽脈緊為傷脾。
內因脈沉,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皆發黃。
辨證穀疸趺陽脈緊而數,數則為熱,熱則消榖,緊則為寒,食即為滿。尺脈浮為傷腎,趺陽脈緊為傷脾。風寒相搏,食榖即眩, 穀氣不消,胃中苦濁,濁氣下流,小便不通,陰被其寒,熱流膀胱,身體盡黃,名曰榖疸。
女勞疸額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熱,薄暮即發,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勞疸,腹如水狀不治。
酒疸心中懊?而熱,不能食,時欲吐,名曰酒疸。
發黃之漸腹滿身痿黃,躁不得睡,屬黃家。
證治穀疸榖疸之為病,寒熱不食,食即頭眩,心胸不安,久久發黃,為榖疸,茵陳蒿湯主之。
陽明病,脈遲者,食難用飽,飽則發煩頭眩,小便必難,此欲作榖疸,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酒疸心中懊?而熱,不能食,時欲吐,名曰酒疸。
酒黃疸者,或無熱譫言,小腹滿欲吐,鼻燥而脈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
夫病酒黃疸,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熱,足下熱,是其證也。
宜吐之治─酒疸,心中熱,欲吐者,吐之愈。
宜下之治─酒黃疸,心中懊?或熱痛,梔子大黃湯主之。
酒疸脈浮弱,應吐而反下之誤症────────酒疸,下之久久,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噉蒜虀狀,大便正黑,皮膚抓之不仁,其脈浮弱,雖黑微黃,故知之。
虛勞發黃女勞疸額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熱,薄暮即發,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勞疸,腹如水狀不治。
黃家,日晡所發熱而反惡寒,此為女勞,得之膀胱急,少腹滿,身盡黃,額上黑,足下熱,因作 黑疸,其腹脹如水狀,大便必黑時溏,此女勞之病非水也,腹滿者難治,硝石礬石散主之。
血虛亡血致虛黃男子黃,小便自利,當與虛勞同治,小建中湯主之。
外感發黃諸黃家病,但利其小便;假令脈浮者,當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黃耆湯主之。
諸黃,腹滿而嘔者,宜柴胡湯。
火劫發黃師曰:病黃疸發熱,煩喘,胸滿,口燥者,以病發時,火劫其汗,兩熱相得,然黃家所得,從濕得之,一身盡發熱而黃,肚熱,熱在裏,當下之。
黃疸腹滿,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為表和裏實,當下之,宜大黃硝石湯。
濕熱成疸黃疸病,小便不利,茵陳五苓散主之。
寒濕發黃黃疸病,小便色不變,欲自利,腹滿而喘,不可除熱,熱除必噦,噦者小半夏湯主之。
預後黃疸之病,當以十八日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劇為難治。
疸而渴者,其疸難治,疸而不渴者,其疸可治。發於陰部,其人必嘔;發於陽部,其人振寒而發熱也。
嘔吐噦下利病脈證并治第十七【嘔吐】
嘔吐證治虛寒性嘔吐寒在上誤下而病胃反脈弦者虛也,胃氣無餘,朝食暮吐,變為胃反,寒在於上,醫反下之,今脈反弦故名曰虛。
胃虛脾傷而病胃反趺陽脈浮而濇,浮則為虛,濇則傷脾,脾傷則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榖不化,名曰胃反,脈緊而濇,其病難治。
胸虛邪客嘔而胸滿者,茱萸湯主之。
寒氣盛而逆之甚乾嘔吐涎沫,頭痛者,茱萸湯主之。
胃中寒乾嘔,吐逆吐涎沫,半夏乾薑散主之。
寒盛格熱於外嘔而脈弱,小便復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四逆湯主之。
熱性嘔吐火熱攻沖吐逆食已即吐者,大黃甘草湯主之。
半表半裏吐逆嘔而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
熱逆之嘔,挾熱而利乾嘔而利者,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主之。
寒熱錯雜嘔吐內有熱結外有表邪吐後渴欲得水,而貪飲者,兼微風脈緊頭痛,文蛤湯主之。
下寒上熱腸虛胃實嘔而腸鳴,心下痞者,半夏瀉心湯主之。
停飲嘔吐飲家之嘔先嘔卻渴者,此為欲解。先渴卻嘔者,為水停心下,此屬飲家。
支飲之嘔嘔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飲故也,此屬支飲。
中焦停飲,氣結而逆之嘔諸嘔吐,榖不得下者,小半夏湯主之。
寒飲內結之嘔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噦不噦,徹心中憒憒無奈者,生薑半夏湯主之。
病未除而有水飲嘔吐而病在膈上,後思水者解,急與之;思水者,豬苓散主之。
胃有停水,嘔吐口渴並見胃反,吐而渴欲飲水者,茯苓澤瀉湯主之。
治療禁忌夫嘔家,有癰膿不可治嘔,膿盡自愈。
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
【噦逆】
噦逆證治胃中虛熱,胃氣上逆噦逆者,橘皮竹茹湯主之。
胃氣虛寒乾嘔噦,若手足厥者,橘皮湯主之。
水邪上逆,胃腸實熱邪氣上逆噦而腹滿,視其前後,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
【下利】
下利泄瀉虛寒性裏虛寒兼表證1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裏,乃攻其表;溫裏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
2下利清榖,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脹滿。
裏有陰寒表有陽熱1下利脈沉而遲,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熱,下利清榖者,必鬱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陽,下虛故也。
2下利清榖,裏寒外熱,汗出而厥者,通脈四逆湯主之。
實滯性大承氣湯證1裏氣不虛之下利下利,三部脈皆平,按之心下堅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2食滯中焦之下利下利,脈遲而滑者,實也,利未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3內有宿食之下利內有宿食─下利,脈反滑者,當有所去,下乃癒,宜大承氣湯。
小承氣湯證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小承氣湯主之。
氣利氣滯不宣下利氣者,當利其小便。
氣虛不固氣利,訶黎勒散主之。
痢疾熱痢血不足,熱有餘之利下利,寸脈反浮數,尺中自濇者,必圊膿血。
宿食積病,攻之不盡之利下利已差,至其年月日時復發者,以病不盡故也,當下之,宜大 承氣湯。
積熱已深之利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
虛寒痢日久滑脫之利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預後之診斷下利自癒與未解之脈證若下利脈數,有微熱,汗出令自愈,設脈緊為未解。
下利,有微熱而渴,脈弱者,令自愈。
下利,脈數而渴者,令自愈,設不差,必圊膿血,以有熱故也。
下利脈反眩,發熱身汗者,自愈。
下利,脈沉弦者下重,脈大者為未止,脈微弱數者,為欲自止,雖發熱不死。
陽氣衰夫六府氣絕於外者,手足寒,上氣腳縮,五臟氣絕於內者,利不禁,竭危候 下甚者,手足不仁。
後遺證下利後更煩,按之心下濡者,為虛煩也,梔子豉湯主之。
瘡癰腸癰浸淫瘡病脈證並治第十八【瘡癰】
瘡癰發癰之徵兆諸浮數脈,應當發熱,而反洒淅惡寒,若有痛處,當發其癰。
有膿無膿之診法師曰:諸癰腫,欲知有膿無膿,以手掩腫上,熱者為有膿,不熱者為無膿。
【腸癰】
腸癰膿未成證治腸癰者,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有血;脈洪數者,膿已成,不可下也,大黃牡丹湯主之。
膿已成證治腸癰之為病,其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聚,身無熱脈數,此為腸內有癰膿,薏苡附子敗醬散主之。
【金瘡】
金瘡脈證問曰:寸口脈微而濇,法當亡血若汗出,設不汗者,云何?
3 H% a  I& I* \0 Z9 t6 ?5 s答曰:若身有瘡,被刀斧所傷,亡血故也。
證治病金瘡,王不留行散主之。
跌蹶手指臂腫轉筋陰狐疝蚘蟲病脈證治第十九【跌蹶】
跌蹶病跌蹶,其人但能前,不能卻,刺?入二寸,此太陽經傷也。
【手指臂腫】
手指臂腫病人常以手指臂腫動,此人身體??者,藜蘆甘草湯主之。
【轉筋】
轉筋轉筋之為病,其人臂腳直,脈上下行,微弦,轉筋入腹者,雞屎白散主之。
【陰疝】
陰疝陰狐疝氣者,偏有大小,時時上下,蜘蛛散主之。
【蚘蟲病】
蚘蟲病蚘蟲問曰:病腹痛有蟲,其脈何以別之? ( x8 ?' q0 T  P, H! u7 `  G: S% h* r
師曰:腹中痛,其脈當沉,若弦反洪大,故有蚘蟲。
蚘蟲之為病,令人吐涎心痛,發作有時,毒藥不止,甘草粉蜜湯主之。
蚘厥蚘厥者,當吐蚘,今病者靜而復時煩,非為藏寒,蚘上入膈,故煩,須臾復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蚘聞食臭出,其人當自吐蚘。
蚘厥者,烏梅丸主之。
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第二十【婦人妊娠病】
婦人妊娠病妊娠惡阻證治師曰:婦人得平脈,陰脈小弱,其渴不能食,無寒熱,名妊娠,桂枝湯主之。於法六十日當有此證,設有醫治逆者卻一月,加吐下者,則絕之。
妊娠癥病證治婦人宿有癥病,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為癥痼害,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水利者,胎也 下血者,後斷三月,衃也,所以血不足者,其癥不去故也,當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妊娠陽虛子藏開證治婦人懷娠六七月,脈弦發熱,其胎愈脹,腹痛惡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藏開故也,當以附子湯溫其藏。
妊娠胞阻證治師曰:婦人有漏下者,有半產後,因續下血都不絕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為胞阻,膠艾湯主之。
妊娠腹中?痛證治婦人懷娠,腹中?痛,當歸芍藥散主之。
妊娠惡阻證治妊娠,嘔吐不止,乾薑人參半夏丸主之。
妊娠小便難證治妊娠,小便難,飲食如故,當歸貝母苦參丸主之。
妊娠有水氣證治妊娠,有水氣,身重小便不利,灑淅寒起,即頭眩,葵子茯苓散主之。
妊娠養胎方婦人妊娠,宜常服當歸散主之。
妊娠養胎,白朮散主之。
婦人產後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一【婦人產後病】
婦人產後病產後三病證治問曰:新產婦人有三病,一者病痙,二者病鬱冒,三者大便難,何謂也? $ C1 g" E. E( I; U8 q$ H# s2 @/ h
師曰:新產血虛多汗出,喜中風,故令病痙。亡血復汗,寒多,故令鬱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難。
產婦鬱冒,其脈微弱不能食,大便反堅,但頭汗出,所以然者,血虛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虛下 厥,孤陽上出,故頭汗出,所以產婦喜汗出者,亡陰血虛陽氣獨盛,故當,汗出,陰陽乃復,大便堅,嘔不能食,小柴 胡湯主之。病解能食,七八日更發熱者,此為胃實,大承氣湯主之。
產後腹痛證治血虛有寒而痛產婦腹中?痛,當歸生薑羊肉湯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虛勞不足。
氣結血凝而痛產後腹痛,煩滿不得臥,枳實芍藥散主之。
熱灼血乾而痛師曰:產婦腹痛,法當以枳實芍藥散;假令不愈者,此為腹中有乾血著臍下,宜下瘀血湯主之,亦主經水不利。
太陽蓄血陽明裏實二證并見產後七八日,無太陽證,少腹堅痛,此惡露不盡,熱在裏,結在膀胱也,不大便,煩躁發熱,切脈微實,發熱,日 晡時,煩躁者,不食,食則譫語,至夜即愈,宜大承氣湯主之。
產後中風證治產後風續之,數十日不解,頭微痛,惡寒,時時有熱,心下悶,乾嘔,汗出,雖久陽旦證續在耳,可與陽旦湯。
產後中風,發熱面正赤,喘而頭痛,竹葉湯主之。
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二【婦人雜病脈證】[tr][tr][tr][/tr]
婦人雜病脈證婦人諸病綱領婦人之病,因虛積冷結氣,為諸經水斷絕,至有歷年血寒,積結胞門。
寒傷經絡在上凝堅在上,嘔吐涎唾,久成肺癰,形體損分。
在中在中盤結,繞臍寒疝,或兩脅疼痛,與藏相連,或結熱中,痛在關元,脈數無瘡,肌若魚鱗,時著男子,非止女身。
在下在下未多,經候不勻,令陰掣痛,少腹惡寒,或引腰脊,下根氣街,氣衝急痛,膝脛疼 煩,奄忽眩冒,狀如厥癲,或有憂慘,悲傷多嗔,非有鬼神,此皆帶下,久則羸瘦,脈 虛冬寒,三十六病,千變萬端,審脈陰陽,虜實緊弦,行其鍼藥,治危得安,其雖同病 ,脈各異源,子當辨記,勿謂不然。
梅核氣證治婦人咽中有如炙臠,半夏厚朴湯主之。
臟燥證治婦人藏躁,喜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數欠伸,甘麥大棗湯主之。
寒飲虛結成痞?證治婦人吐涎沫,醫反下之,心下即痞,當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龍湯主之,涎沫止,乃治痞,瀉心湯主之。
漏下證治問曰:婦人年五十,所病下血,數十日不止,暮即發熱,少腹裏急,腹滿,手掌煩熱,唇口乾燥,何也?
& g- |2 U) Z: h9 i! j師曰:此病屬帶下。何以故?曾經半產,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證唇口乾燥,故知之,當以溫經湯主之。
寸口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寒虛相搏,此名曰革,婦人則半產漏下。
婦人陷經漏下,黑不解,膠薑湯主之。
經水不利證治胞中有宿瘀證治帶下經水不利,少腹滿痛,經一月不見者,土瓜根散主之。
水與血俱結在血室證治婦人少腹滿如敦狀,小便微難而不渴,生後者,此為水與血俱結在血室也,大黃甘遂湯主之。
婦人經水不利下,抵當湯主之。
婦人熱入血室四證婦人中風,七八日續來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
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日明了,暮則譫語,如見鬼狀者,此為熱入血室,治之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
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脈遲,身涼和,胸脅滿,如結胸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當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
陽明病,下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但頭汗出,當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濈然汗出,即愈。
帶下證治婦人經水閉不利,藏堅癖不止,中有乾血,下白物,礬石丸主之。
婦人陰寒,溫中坐藥,蛇床子散主之。
腹痛證治婦人六十二種風,及腹中血氣刺痛,紅藍花酒主之。
婦人腹中諸疾痛,當歸芍藥散主之。
婦人腹中痛,小建中湯主之。
轉胞證治問曰:婦人病,飲食如故,煩熱不得臥,而反倚息者,何也? 2 Z1 k- t+ _/ r0 i
師曰:此名轉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乖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則愈,宜腎氣丸主之。
除中生瘡證治少陰脈滑而數者,陰中即生瘡,陰中蝕瘡爛者,狼牙湯洗之。
陰吹證治胃氣下泄,陰吹而正喧,此穀氣之實也,膏髮煎導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19 12:37 , Processed in 0.03468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