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31|回复: 7

乳腺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2 14: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般初产妇先考虑乳腺炎?
" b; L7 _$ i& W; d; f5 C/ }' t$ L7 m% p3 I1 r# u; K
  N6 w7 V/ F7 Y. W7 [
1初产妇易患急性乳腺炎; C! L, Z# s' D% |$ q* I  I
2浆细胞性乳腺炎专题
, k) R! E5 T. `7 H9 M- i/ _3 e3腺炎的具体超声声像图表现及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
2 |( r/ ~2 w7 K: A2 t- E' }% p  Q4急性乳腺炎防治
; T1 ]5 M, G1 d1 p: {. w! R5乳腺炎食疗药膳方两则
" v6 Z! P( n: |+ d( d6急性乳腺炎单验方及其他疗法!
8 H# v" e1 G- c& m% J5 m+ G& C8 y0 \) k
[ 本帖最后由 yanshoufeng 于 2008-5-2 14:29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5-2 23: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yanshoufeng 超版,可不可以直接复制过来,这样可以不用借其他论坛,不知提议可否??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8-5-3 08:4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的帖子

haode 好的建议非常好.
 楼主| 发表于 2008-5-3 08: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初产妇易患急性乳腺炎
6 n0 F/ J  ]$ Q' j
6 A6 z" U% \) T6 G; w初产妇在哺乳期很容易患急性乳腺炎,多发生在产后第2—9周。由于初产妇的乳头皮肤抵抗力较弱,容易在婴儿的吸吮下造成损伤,使乳汁淤积,细菌侵入,迅速繁殖而导致本病。如果治疗不当,会形成奶瘘和脓肿,经久不愈。
! l4 l' s2 ?* \( f  P1 U8 C, ?$ a3 ]& E! ?$ ]
    因此,初做母亲的年轻女性,要特别注意预防本病的发生。
" N7 U% |% \- f$ Y2 P) T
8 e6 O# N- c5 b* g  l  x    预防急性乳腺炎,关键在于防止乳头损伤,避免乳汁瘀积,保持乳房清洁。  H1 s/ a; P2 c/ l! B; M

& ^2 t. m2 N; R6 z1 E% I    具体预防措施
2 K1 d( {9 t  w$ ?* B8 K1 x! x
    一是妊娠后期,要经常用温开水或者75%的酒精擦洗乳头、乳晕区,以增强乳房皮肤的抗感染能力。4 K/ D0 Y5 g# T+ {6 o  `" x

  Y5 t$ P# A& ]4 ?    二是产后用橘核30克水煎服,一般2—3剂,预防乳汁瘀积。
$ U2 r! y7 B5 q8 ?* G' x% h- A( b' z
% h. a  h5 O6 a. _+ M7 E& B& ~5 a    三是养成定时哺乳的习惯,注意乳头清洁,哺乳后应用温开水清洗乳头。: q! e( B2 k9 h) m& u' u

5 v. i! ]! d" {6 i3 @* Y- l2 _    四是防止乳汁瘀积,每次哺乳尽量将乳汁吸空,如果产妇乳汁过多,哺乳不能排尽时,可用吸奶器吸出,或用手轻轻挤压按摩,使乳汁排空。8 a! p. \* G4 a. E- f
: {* T' S+ C6 g: i! V& e% H# ^
    五是如果发现乳头破损或皲裂,可用麻油、蛋黄油外擦,及时处理。
0 O, f% a( x5 V" C; C) r/ K
/ @' ], Y  \7 j% P" D9 s# u  |1 K    六是断奶前要逐步减少哺乳次数,并用麦芽、山楂各60克,或生枇杷叶15克煎汤代茶饮用;如果乳房结块胀痛,可用芒硝外敷,以促其消散。

% |/ `' z- B' A$ R2 u3 u

5 E7 M8 {4 H1 {0 f, r1 c) \7 |( O6 l2 @$ U5 e, o
; f2 z5 C# a# b6 {: }4 v
 楼主| 发表于 2008-5-3 08:4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浆细胞性乳腺炎专题" x' c9 x! \$ @/ w: N
7 g! k0 S9 c" o' }# M5 k4 [8 M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以浆细胞大量浸润为特点的慢性炎症。浆细胞形态椭圆,比淋巴细胞个儿大,胞桨丰富,细胞核位于一端。浆细胞大量出现是属于细胞免疫的一种反应,但有时浆细胞浸润仅是一过性表现,或浆细胞不多,所以有人不同意这一名称,认为导管退化、扩张是主要表现,因此叫做导管扩张症。我们认为叫浆细胞性乳腺炎更能反应乳腺慢性炎症的本质,符合大家的习惯,所以称为浆细胞性乳腺炎,简称“浆乳”.& P. ~4 B7 g7 y. F0 Q3 G$ Y
浆乳临床分为两个类型: / T$ H8 T+ G+ u7 R/ p
" E# S' U+ R$ [
  瘘管型:
% H' ~3 d2 @" ~& y* f. @) C  即慢性复发性乳晕旁脓肿或瘘管,又叫“导管炎”。多见于未婚少女或年轻妇女, 90%伴有乳头发育畸形,例如乳头分裂、乳头内翻或内陷、或乳头过小或扁平。因为乳头发育不良,乳头内翻必然造成导管扭曲变形,内容物排出不畅。乳头内翻使自然脱落的表皮细胞积聚、潮湿而糜烂,引发输乳管出口的堵塞,大导管内脂肪类物质积聚、变性,刺激导管壁引发导管周围的炎性反应。因为类脂性物质是自体产生的,诱发的炎症属于变态反应,细胞免疫反应。而不是像哺乳期急性乳腺炎那样由细菌感染引发的化脓性炎症。故炎性反应缓慢,初起症状轻微,不发烧,疼痛不剧烈。一直到乳晕旁的某一部分出现红肿或一个小脓包才去就医。 & y! ~0 [% u* G0 M1 _5 K
  不幸的是一般非乳腺专业的医生不认识这个病,以为像体表其他部位的小脓肿一样切开引流就好了。切开或自行破溃就是瘘管的外口,其实瘘管早已形成,瘘管的内口就在乳头下的输乳管或接近输乳管的大导管,大导管原来的柱状上皮细胞化生成鳞状上皮(与输乳管及乳头皮肤一样了),形成炎性坏死病灶。如果不切除内口处的病灶和整个瘘管,外口是不会愈合的,切开引流只能解决脓肿问题,是不能彻底治愈这个病的。 8 S2 L; w, V& M- h: w( s  i
7 ^" p' @' ?2 ]
  肿块型:
- [% n) L% E/ V0 x# z3 _  即慢性炎症包块,可有多处破溃。多见于中年妇女,多伴有乳头内翻或分裂,但也有乳头正常者。发病可能与导管扩张有关。肿块距乳头较远,与皮肤粘连,很像乳癌。肿块呈慢性炎性改变,质地韧,边界不清,轻微压痛,可以突然增大,或有时大,有时小。红肿破溃,形成多处复杂的瘘管或窦道,破溃口总与乳头后的病灶相连,所以局部切开清疮不可能愈合。 , W' k% H" e3 D' i+ C3 \  z
  这种肿块型的浆乳在诊断上的最大问题是如何与乳癌相鉴别,曾有误行乳癌根治术的报道。必要时可穿刺做细胞学检查。如果确诊为浆乳,炎性包块较大,用中药治疗,使肿块变小。一般需服药一个月以上,争取最佳的手术时机,彻底切除病灶,最大限度的保留乳腺正常组织,保持乳房外形,并做乳头内翻整形术, % M0 m/ s( Z- X8 g2 o
  总之,浆乳很常见,人们不认识,医生误治、误诊率很高。根据我们的160多例的治疗经验,可以总结如下几条: ( l) l  O8 h4 _# G& a
  1、 只要认识浆乳,诊断并不困难。
+ F+ o# @* P9 N% i  2、 采用中医治疗创造手术条件,抓住最佳手术时机切除病灶。 2 h6 Y" k6 E. D- j
  3、 虽然住院时间长,但浆乳是可以彻底治愈的,永不复发。 ! M, A/ ^6 o1 E- ?: Z/ B" a
  4、 手术需要一定经验,既要切除病变,又要保证乳房和乳头的外形。 $ S* A! W9 C* Q. Y

7 S" @8 {( \  x! z, {  浆细胞性乳腺炎及乳头整形
: G- p- l' w4 g2 g3 ^9 O' S8 A' ]6 w2 T4 }
  浆细胞性乳腺炎,简称浆乳或导管炎,也叫导管扩张症,中医叫粉刺性乳痈。是非哺乳期的最常见的一种非细菌性炎症。几年来我们已手术治愈了160多例,说明这种病并不少见。但很多人,甚至有些外科医生都不认识这种病,当作一般的小脓肿,反复多次做切开引流, 伤口就是久不愈和,或反复红肿,自发破溃,形成瘘管,最后乳房千疮百孔,乳头内陷,扭曲变形。我们有一例最病程长达13年,多痛苦啊!为了防止误诊误治,我们乳腺科有专门的浆乳研究组,想把我们的研究成果和治疗经验介绍给大家。 4 E/ N7 b4 ^9 B. k# v0 S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特点有五: # q. _8 H+ ~5 G# z$ c. x3 ]2 u
  1、 发生于非哺乳期, 年轻甚至未婚妇女。我们还治过一例男性,所以与哺乳无关。
7 d4 ]3 s- Z5 f$ l" g  2、 多数伴有乳头发育不良或乳头畸形,像乳头内翻、乳头分裂、乳头扁平等等。
5 X% B' T1 h$ m' ~$ g  3、初起为乳晕旁的局部红肿、疼痛,反复发作。长久不愈
& p8 `/ Y& u6 Y0 ~- B这是乳腺大导管阻塞,导管内油脂性的物质积聚和外溢,导致导管周围的化学性炎症,大量的浆细胞浸润,所以就称为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免疫性反应。此时的炎症并非细菌感染。一般不发烧,可以自行消退吸收,但反复发作。
* ]7 U  s  A+ K& q3 ?0 e  局部的红肿如果破溃,或切开,继发细菌感染,形成瘘管,很难愈合。因为瘘管的内口在乳头下的输乳管或大导管内,此处已化生为鳞状上皮,就像肛瘘的内口一样,不切除这个病灶的核心,也就是瘘管的内口,就不会彻底治愈。
3 M. ]7 N) o8 A/ J  4、毁形严重:多次的切开、破溃,斑痕累累,乳头扭曲,乳房变形。如果病变多发,反复不彻底的手术,乳房毁形更加严重。(见照片1)
$ X. ?# I: Y# |- S' t  5、容易误诊、误治:
- }! v2 c7 g9 x3 m* w0 S: G, b% ~  急性期如果缺乏专业知识会误诊为一般的小脓肿,以为切开换几次药就能好;多发瘘管,脓水不断,可误诊为乳腺结核;最可怕的是误诊为乳癌做了根治术,如果初起的病灶离乳头较远,或位置深在,这种慢性炎症的肿块,会引起皮肤粘连,与乳腺癌不易鉴别。有人因为病变长期不愈,要求把乳房整个切除(乳房单纯切除术)。这样实在可惜。 3 ?$ O5 |$ M7 q- d$ {
: f7 }. h, |8 e* c; k- m3 E( J
  我的治疗经验是 # c$ H% ?6 f- Y+ K8 {6 ]

  [' T$ \) `' V- e  1. 掌握好手术时机,用中西医综合治疗促进手术时机的到来。急性炎症期用中药清热解毒,慢性期用温热药,中医外科名方——阳和汤加减治疗。破溃期门诊换药,直至伤口愈合。如果伤口不能完全愈合,只要急性炎症消退,红肿不明显,伤口浅表,也可以进行手术。
+ g: Q/ }) z- r# e5 j- \3 @  c  2. 彻底切除病灶,手术技术是关键:乳晕旁切口,翻转乳晕,切除病变的大导管周围的病灶,切除所有的炎症坏死部分直至正常腺体。必要时用典伏消毒创面,再用水反复冲洗。
) V1 Q- s& }# Q) n0 ?, T. J  3. 破坏与重建一次完成,切除病灶后立即做乳头整形,部分乳房腺体移位做内部整形。尽量保持乳房外形的完整性。
7 F' [/ |9 h, j  总之大量实践证明,只有带菌斩头术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根本办法.大家可以登陆 www.pxhospital.com 有相关专题课件下载,也可以拨打国内著名乳腺病专家,带菌斩头术创始人杜玉堂教授电话13683318335进行交流.( T) l. J! Z% Y  }( k
3 w/ Y. {7 ^% R: k, x3 t6 z
[ 本帖最后由 yanhq 于 2007-11-29 11:16 编辑 ]
* K/ i& o# s# J  g. ^+ V2 s, H

7 y/ V/ \; R) m1 x! Q0 _+ Y0 M8 _% a1 S% x
图片附件: 7.jpg (2007-11-29 11:14, 31.14 K)
! N8 R" ~: t0 a' D2 h. h& J! @- k9 t7 J- j4 x
$ c& u8 u6 t4 N/ J
. x3 _* e. Q9 q2 y
图片附件: 术后三个月P1060606.jpg (2007-11-29 11:16, 11.49 K)# w! T+ O* E! P( A( o" k9 `1 ^

$ C( \/ u2 w7 N0 ^* \
 楼主| 发表于 2008-5-3 08: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乳腺炎 % D' Q+ \0 X0 ?" q% {5 }
    (一)临床表现3 i5 Q8 `& H. M0 P1 O
本病多发生于产后哺乳期,以初产妇为多。产后3-4周,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而引起急性乳腺炎。开始时,病人有高烧、寒战、乳房红肿及疼痛。炎症多位于乳腺的外下象限,形成硬结,有压痛。继而在短期内软化形成脓肿,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增高等。如治疗不当或反复感染,可形成慢性化脓性乳腺炎,炎症周围结缔组织增生、增厚,形成肿块。% S/ |2 k8 W4 p# C. o7 S
(二)声像图特点
0 ]# v) C/ e  R5 t2 V) m1、在炎性肿块上检查时,肿块边缘局部增厚、边界不十分清楚,但回声增强。探头挤压肿块时,局部有压痛。
' e' H# B7 ?6 H# {$ i5 q  v1 k1 U/ I: p2、内部回声增强,但分布不均,彩超见炎性肿块周边及内部有散在点状血流信号。4 S) ?6 n8 m* [+ D& v' B0 |
3、如形成脓肿时,内部呈不均质的无回声区,但边界增厚而不光滑。
, m* R5 J0 f1 p4 w3 u4 t4、慢性炎症或脓肿液化不全时,内部可呈现不均质的回声点或回声团。% J' r! f! J) x9 W/ S: I) O
(三)鉴别诊断) l5 F0 s7 _- I9 }; \) g
1、应与乳腺癌相鉴别。除参照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鉴别外,声像图示乳癌为低回声衰减肿块,边界不整,常有浸润。有时两者的声像很相似,难以区分。/ |0 r- F1 M( f& K9 F8 u6 g
2、应与乳腺囊肿相鉴别。当乳腺炎形成脓肿时,内部呈不均质的无回声区,但囊肿边界光滑、壁薄,内部呈均质的无回声区。$ K, \1 J, M9 i9 a* b6 B. }4 e8 E
3、应与浆液性乳腺炎相鉴别。
% H0 e9 c8 c0 m( D' V5 |  h" Q" P& n8 U* i) f
一、乳腺癌7 W. M+ j- E: C( w1 I7 F+ N6 F
(一)临床表现2 n( o4 m" D) a" h  z6 [2 Z- Y- A
乳腺癌是从乳腺导管上皮及未梢导管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据我国统计,除子宫癌外,占妇女恶性肿瘤的第二位。男性也偶见患乳腺癌者。临床表现:早期无任何症状,常在更衣或洗澡时偶然被发现。最初表现为一侧乳房无痛性肿块,质硬,边界不清,多为单发,可以被推动。癌瘤逐渐长大时,可侵入筋膜或库柏韧带,肿块处皮肤出现凹陷,继之皮肤的桔皮样改变及乳头凹陷。早期乳癌也可侵犯同侧腋窝淋巴结及锁骨下淋巴结,晚期通过血循转移,侵犯肝、肺及骨骼,预后很差。
# N: {. C2 ]: i9 |(二)声像图特点
$ T% |8 A. m% M) p+ A9 }# l' F1、癌瘤处边界不整,凹凸不平,无包膜,边界呈锯齿状或蟹足状,界限往往不清。5 j: H& _; l. Y' o0 w0 h8 ~
2、内部多呈低回声、实性衰减暗区,分布不均,少数呈等回声或强回声。+ e2 Q$ b4 h1 {* `& A8 t4 U8 H
3、癌瘤后壁回声减低或消失。. A! z$ ?9 Y8 _2 Z
4、癌瘤后方回声亦呈衰减暗区。
; C( q5 s" |- O  t5、癌瘤向组织或皮肤呈蟹足样浸润。6 x8 v, h8 @' C
6、癌瘤中心有液化坏死时,可见低回声或无回声暗区。" f4 d0 d5 j* N2 D4 t
7、彩超显示:癌瘤内血流增多,有点状棒状血流信号,并有新生血管及动静脉瘘现象。多普勒频谱,PSV>20cm/s, RI高达0.7或更高。
4 Y; d! C$ I: x# o0 S5 W二、典型乳腺癌的声像图
8 `+ f1 e0 C' s0 _乳腺癌由于病理及组织学特点及声学物理性能的不同,故对几种乳腺癌声像图上出现特征改变,如出现此种声像图,即可作出诊断。日本小林利次研究表明:乳腺癌声像图的增强及减弱,是根据乳癌内纤维组织及腺体成分多少而决定的。纤维组织多的肿瘤如硬癌,肿瘤虽小而质地坚硬,声能衰减明显。其次如髓样癌,腺体细胞多,组织疏松,透声性好,后方反而增强。乳头状导管癌为导管内出现实性乳头状回声团。以上三种乳癌在声像图上,有一定的特征性,从超声显示可以辨认。* _2 m! f4 }) o3 H7 a
1、乳头状导管癌:在乳腺的中心导管内,可见癌组织呈乳头状充满管腔,癌瘤累及导管范围很广,呈多中心性散在分布,如挤压乳房或乳头,可挤出粘液、血液或粘稠状物。
  }2 T# S4 _, p/ C  }* l( x声像图显示:常位于导管内呈中低回声区,有蟹足样浸润,后壁常呈衰减暗区。
8 g& ~" A7 Q/ e% @3 ?2、髓样癌:髓样癌体积一般较大,直径可达4-6cm,圆球形,界限清楚,质地较软,多位于乳房的深部。后期可与皮肤粘连,早期易发生转移。从组织学观察,由于本肿瘤细胞数多,间质纤维少,故肿物大而质软,易坏死而发生破溃。' r$ ]4 ]7 b% T2 i. g/ x2 j  K
声像图显示:肿物直径较大,常达4-6cm,圆球形,边缘比较光滑,内部呈等回声或部分无回声区。有时,内部亦可见散在不均的光点伴无回声区,后方回声一般不减弱,如后方衰减,则恶性程度大。
' d( ~! q* X. P7 F! i7 L0 W  k8 Y3、乳腺硬癌:硬癌为乳腺癌中较常见的一种,约占70%-80%,硬癌的癌细胞少,大多数为纤维组织,集合成索状或片状,硬癌体积虽小但质地坚硬,边界凹凸不平,境界不清,恶性程度高,易早期发生转移。
' k7 K/ v& k/ Z) a* ]& t声像图显示:内部及后部回声明显衰减呈减暗区,是期特点。同时边界不整,境界不清图。1 W4 T) C" l. y. ]8 M
4、其他乳癌
4 n: O  R- a+ k9 M上述三种乳癌(乳头状导管癌、髓样癌、硬癌)有特征性图像,超声显示诊断。其他还有单纯癌、腺癌、粘夜癌等,各类癌声像图大多类同,略有不同,分述如下:
! `6 k/ C2 x$ n+ g* u单纯癌,在癌瘤组织中,主质与间质成分的数量几乎相等,癌细胞排列成团块状、索条状及蜂窝状。目前对几种类型乳癌混合在一起,难以区分时,亦可诊断为单纯癌。
- L3 J* D- D: ^3 G' g: e腺癌 肿瘤起源于腺泡或小乳管,癌细胞排列呈腺体样。
, ^; E! M. e  _" V# N! u粘液癌又称胶样癌(colloid carcinoma)以粘液蛋白为主的癌瘤,如侵犯导管时,后方可以显衰减暗区。
/ `! E/ r/ e9 ~4 Y1 }  S9 ]二、特殊乳癌; d9 I8 o% E6 `$ z  m
炎性乳癌(inflammatory  carcinoma  of  the  breast)是乳癌中一种特殊类型。其临床表现颇似乳腺炎,亦有皮肤发红但呈暗红色,有广泛的皮肤水肿,形成边界不清的肿块。病理证实为一种癌细胞广泛侵犯表皮层淋巴管及皮下组织,形成栓塞性的未分化癌。镜下发现真皮内淋巴管肿瘤浸润栓塞,早期即向腋窝、锁骨上淋巴结转移,预后很差。笔者在1983年曾接受过1例炎性乳癌患者,女性38岁,后发现乳房硬结,皮肤暗红、肿胀、无压痛,腋窝及锁骨上发现淋巴结肿大,经抗炎症治疗未见改善,行锁骨上淋巴结活检,病理报告为转移癌,最后证实为炎性乳癌。随访3个月死亡。0 W: u6 ]( ^# v. n
病理及临床学家认为:炎性乳癌表现有三种类型。(1)临床表现为主,病理尚不能证实。(2)临床表现不明显,但病理已经证实。(3)临床、病理均能证实,以第三类最为多见。
) u8 |" i+ L. @  [9 M; j在鉴别诊断方面,主要与慢性乳腺炎相鉴别。炎性乳癌的皮肤为暗红色,抗炎症治疗无效。鉴别有困难时,淋巴结活检有助于鉴别。超声显示:炎性乳癌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增厚、模糊,内部回声不均,化脓时,可见无回声区。超声对两者鉴别。亦有一定的帮助。
( P7 {  i$ x' H! I  K

' H3 O( S8 r& g: L8 F
3 U3 Z& x6 y0 e0 \
发表于 2008-6-16 21: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我也学习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11: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家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4 08:13 , Processed in 0.02823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