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5-3 08:4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浆细胞性乳腺炎专题" x' c9 x! \$ @/ w: N
7 g! k0 S9 c" o' }# M5 k4 [8 M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以浆细胞大量浸润为特点的慢性炎症。浆细胞形态椭圆,比淋巴细胞个儿大,胞桨丰富,细胞核位于一端。浆细胞大量出现是属于细胞免疫的一种反应,但有时浆细胞浸润仅是一过性表现,或浆细胞不多,所以有人不同意这一名称,认为导管退化、扩张是主要表现,因此叫做导管扩张症。我们认为叫浆细胞性乳腺炎更能反应乳腺慢性炎症的本质,符合大家的习惯,所以称为浆细胞性乳腺炎,简称“浆乳”.& P. ~4 B7 g7 y. F0 Q3 G$ Y
浆乳临床分为两个类型: / T$ H8 T+ G+ u7 R/ p
" E# S' U+ R$ [
瘘管型:
% H' ~3 d2 @" ~& y* f. @) C 即慢性复发性乳晕旁脓肿或瘘管,又叫“导管炎”。多见于未婚少女或年轻妇女, 90%伴有乳头发育畸形,例如乳头分裂、乳头内翻或内陷、或乳头过小或扁平。因为乳头发育不良,乳头内翻必然造成导管扭曲变形,内容物排出不畅。乳头内翻使自然脱落的表皮细胞积聚、潮湿而糜烂,引发输乳管出口的堵塞,大导管内脂肪类物质积聚、变性,刺激导管壁引发导管周围的炎性反应。因为类脂性物质是自体产生的,诱发的炎症属于变态反应,细胞免疫反应。而不是像哺乳期急性乳腺炎那样由细菌感染引发的化脓性炎症。故炎性反应缓慢,初起症状轻微,不发烧,疼痛不剧烈。一直到乳晕旁的某一部分出现红肿或一个小脓包才去就医。 & y! ~0 [% u* G0 M1 _5 K
不幸的是一般非乳腺专业的医生不认识这个病,以为像体表其他部位的小脓肿一样切开引流就好了。切开或自行破溃就是瘘管的外口,其实瘘管早已形成,瘘管的内口就在乳头下的输乳管或接近输乳管的大导管,大导管原来的柱状上皮细胞化生成鳞状上皮(与输乳管及乳头皮肤一样了),形成炎性坏死病灶。如果不切除内口处的病灶和整个瘘管,外口是不会愈合的,切开引流只能解决脓肿问题,是不能彻底治愈这个病的。 8 S2 L; w, V& M- h: w( s i
7 ^" p' @' ?2 ]
肿块型:
- [% n) L% E/ V0 x# z3 _ 即慢性炎症包块,可有多处破溃。多见于中年妇女,多伴有乳头内翻或分裂,但也有乳头正常者。发病可能与导管扩张有关。肿块距乳头较远,与皮肤粘连,很像乳癌。肿块呈慢性炎性改变,质地韧,边界不清,轻微压痛,可以突然增大,或有时大,有时小。红肿破溃,形成多处复杂的瘘管或窦道,破溃口总与乳头后的病灶相连,所以局部切开清疮不可能愈合。 , W' k% H" e3 D' i+ C3 \ z
这种肿块型的浆乳在诊断上的最大问题是如何与乳癌相鉴别,曾有误行乳癌根治术的报道。必要时可穿刺做细胞学检查。如果确诊为浆乳,炎性包块较大,用中药治疗,使肿块变小。一般需服药一个月以上,争取最佳的手术时机,彻底切除病灶,最大限度的保留乳腺正常组织,保持乳房外形,并做乳头内翻整形术, % M0 m/ s( Z- X8 g2 o
总之,浆乳很常见,人们不认识,医生误治、误诊率很高。根据我们的160多例的治疗经验,可以总结如下几条: ( l) l O8 h4 _# G& a
1、 只要认识浆乳,诊断并不困难。
+ F+ o# @* P9 N% i 2、 采用中医治疗创造手术条件,抓住最佳手术时机切除病灶。 2 h6 Y" k6 E. D- j
3、 虽然住院时间长,但浆乳是可以彻底治愈的,永不复发。 ! M, A/ ^6 o1 E- ?: Z/ B" a
4、 手术需要一定经验,既要切除病变,又要保证乳房和乳头的外形。 $ S* A! W9 C* Q. Y
7 S" @8 {( \ x! z, { 浆细胞性乳腺炎及乳头整形
: G- p- l' w4 g2 g3 ^9 O' S8 A' ]6 w2 T4 }
浆细胞性乳腺炎,简称浆乳或导管炎,也叫导管扩张症,中医叫粉刺性乳痈。是非哺乳期的最常见的一种非细菌性炎症。几年来我们已手术治愈了160多例,说明这种病并不少见。但很多人,甚至有些外科医生都不认识这种病,当作一般的小脓肿,反复多次做切开引流, 伤口就是久不愈和,或反复红肿,自发破溃,形成瘘管,最后乳房千疮百孔,乳头内陷,扭曲变形。我们有一例最病程长达13年,多痛苦啊!为了防止误诊误治,我们乳腺科有专门的浆乳研究组,想把我们的研究成果和治疗经验介绍给大家。 4 E/ N7 b4 ^9 B. k# v0 S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特点有五: # q. _8 H+ ~5 G# z$ c. x3 ]2 u
1、 发生于非哺乳期, 年轻甚至未婚妇女。我们还治过一例男性,所以与哺乳无关。
7 d4 ]3 s- Z5 f$ l" g 2、 多数伴有乳头发育不良或乳头畸形,像乳头内翻、乳头分裂、乳头扁平等等。
5 X% B' T1 h$ m' ~$ g 3、初起为乳晕旁的局部红肿、疼痛,反复发作。长久不愈
& p8 `/ Y& u6 Y0 ~- B这是乳腺大导管阻塞,导管内油脂性的物质积聚和外溢,导致导管周围的化学性炎症,大量的浆细胞浸润,所以就称为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免疫性反应。此时的炎症并非细菌感染。一般不发烧,可以自行消退吸收,但反复发作。
* ]7 U s A+ K& q3 ?0 e 局部的红肿如果破溃,或切开,继发细菌感染,形成瘘管,很难愈合。因为瘘管的内口在乳头下的输乳管或大导管内,此处已化生为鳞状上皮,就像肛瘘的内口一样,不切除这个病灶的核心,也就是瘘管的内口,就不会彻底治愈。
3 M. ]7 N) o8 A/ J 4、毁形严重:多次的切开、破溃,斑痕累累,乳头扭曲,乳房变形。如果病变多发,反复不彻底的手术,乳房毁形更加严重。(见照片1)
$ X. ?# I: Y# |- S' t 5、容易误诊、误治:
- }! v2 c7 g9 x3 m* w0 S: G, b% ~ 急性期如果缺乏专业知识会误诊为一般的小脓肿,以为切开换几次药就能好;多发瘘管,脓水不断,可误诊为乳腺结核;最可怕的是误诊为乳癌做了根治术,如果初起的病灶离乳头较远,或位置深在,这种慢性炎症的肿块,会引起皮肤粘连,与乳腺癌不易鉴别。有人因为病变长期不愈,要求把乳房整个切除(乳房单纯切除术)。这样实在可惜。 3 ?$ O5 |$ M7 q- d$ {
: f7 }. h, |8 e* c; k- m3 E( J
我的治疗经验是 # c$ H% ?6 f- Y+ K8 {6 ]
[' T$ \) `' V- e 1. 掌握好手术时机,用中西医综合治疗促进手术时机的到来。急性炎症期用中药清热解毒,慢性期用温热药,中医外科名方——阳和汤加减治疗。破溃期门诊换药,直至伤口愈合。如果伤口不能完全愈合,只要急性炎症消退,红肿不明显,伤口浅表,也可以进行手术。
+ g: Q/ }) z- r# e5 j- \3 @ c 2. 彻底切除病灶,手术技术是关键:乳晕旁切口,翻转乳晕,切除病变的大导管周围的病灶,切除所有的炎症坏死部分直至正常腺体。必要时用典伏消毒创面,再用水反复冲洗。
) V1 Q- s& }# Q) n0 ?, T. J 3. 破坏与重建一次完成,切除病灶后立即做乳头整形,部分乳房腺体移位做内部整形。尽量保持乳房外形的完整性。
7 F' [/ |9 h, j 总之大量实践证明,只有带菌斩头术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根本办法.大家可以登陆 www.pxhospital.com 有相关专题课件下载,也可以拨打国内著名乳腺病专家,带菌斩头术创始人杜玉堂教授电话13683318335进行交流.( T) l. J! Z% Y }( k
3 w/ Y. {7 ^% R: k, x3 t6 z
[ 本帖最后由 yanhq 于 2007-11-29 11:16 编辑 ]* K/ i& o# s# J g. ^+ V2 s, H
7 y/ V/ \; R) m1 x! Q0 _+ Y0 M8 _% a1 S% x
图片附件: 7.jpg (2007-11-29 11:14, 31.14 K)
! N8 R" ~: t0 a' D2 h. h& J! @- k9 t7 J- j4 x
$ c& u8 u6 t4 N/ J
. x3 _* e. Q9 q2 y
图片附件: 术后三个月P1060606.jpg (2007-11-29 11:16, 11.49 K)# w! T+ O* E! P( A( o" k9 `1 ^
$ C( \/ u2 w7 N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