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739|回复: 18

一首高效验方的发现——喉痒呛咳2个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6 13:3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首高效验方的发现 ——喉痒呛咳2个月
, g  i1 p9 w& q/ i
5 g/ v( \: I! c! i4 t( E
7 Z/ Y8 @# F7 [$ n& o) u诊断现场3 C0 Z8 j( ]7 X& {
! I0 J& b3 J8 n- _* j. v
女患,35岁,1991年11月23日初诊。
2 D" }+ c7 K0 x" ~) U6 [& i/ w: Z. h8 j- {0 f( g
宿患慢性咽炎,久治不愈。平时咽喉干涩,微咳。2个月前因重感冒引发剧烈咳嗽,住院7天,中西药配合治疗,全身症状基本消失,而咳嗽不减轻。
( p% M% z: N; @乃自动出院服中药,先服金沸草散数剂,咳嗽反而加重;继服止嗽散、清燥救肺汤、沙参麦冬汤等10余剂,亦似效非效。
: e( A( A. f" w; q& S4 r4 ]- m7 b现症:咽喉干涩,不时发痒,痒则呛咳,愈咳愈烈,气促面红,涕泣俱出,连咳数十声不止;痰少而呈颗粒状,极难咯出;昼重夜轻,入睡很少被咳醒,但次晨起床后又剧烈呛咳不已。纳尚可,舌质偏淡欠润,脉象无明显异常。* t. e% M6 K2 M

+ N! b, H5 Z0 p辨证论治$ C$ P& w, O; Y% N* Q/ T; R- _8 j
[老师]本例喉痒呛咳,其病名为“喉源性咳嗽”。顾名思义,其咳嗽的根源和主要病位在咽喉部,而不在肺。- J: G/ ]9 K( f/ e
其主要症侯是:咽喉干燥、发痒,痒则咳,咳则呛而持续不断。这是病位在肺或其他脏腑的一般性咳嗽所不具备的特征性症侯。6 }+ p+ A9 C5 e
大家知道,咳嗽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通过咳嗽而排除呼吸道的异物或病理产物,可以暂时恢复呼吸道的通畅。所以咳嗽一阵之后,患者多有一种轻松舒适的感觉。2 C9 h, R. v$ x7 y& |7 D
但喉源性咳嗽则不然,愈咳愈不舒服。因为愈呛咳,则咽喉愈干涩,也愈容易发痒;反之,咽干涩、发痒又容易诱发下一轮呛咳,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2 R& L& D9 X1 ]; f我早年治疗此等咳嗽,亦只知治肺,固持止嗽散、清燥救肺汤、沙参麦冬汤等无效,有时换方七八首亦似效非效,技已穷矣,病人还埋怨不已。. H% E# a; E0 B9 _# [$ B8 L
当代喉科名医干祖望老先生积60年之经验而言曰,“如其把本病作为一般咳嗽而混为一谈,治疗效果必然无法满意。因为其所治者为无辜之肺而非病灶所在的喉”。语出惊人,掷地有声,临证者当奉为圭臬,切莫等闲视之。
6 V7 w4 F6 y+ ]: c9 H' t4 X/ t! N% j. H8 ~

0 u( F4 N) l' s1 B1 ]" E! s考虑为风燥伤津液,咽喉失濡养之“喉源性咳嗽”。  A: `. g; e# N( ~& s
病程虽历2个月,脉亦无浮象,但因治不得法,尚有虚浮之邪。' N4 k' `" [) r* k# \/ s, Z
其治疗方法,宜祛风润燥。
0 _8 S( F/ o' ?试投喉科六味汤加味:
: n$ C  r1 s  y- W荆芥、防风、桔梗、生甘草、薄荷叶、僵蚕、白马勃、射干、蝉衣各6g,木蝴蝶15g,鲜梨皮50g,3剂。# l- |+ J; L* @- ~0 e7 m2 N
煎服法:冷水浸泡1小时,煮沸10分钟,连煮2次,约得药液100ml,混匀代茶频饮。
# C. e2 s. S$ K/ v, _+ X
5 l9 U8 O+ Y! ?0 s4 ^二诊:喉痒呛咳稍减,咯痰较前爽利,口不干而咽喉干,频饮药液,只能暂濡,移时又干涩。
6 c. Y! W0 z8 K5 d* D/ s! ]上方合养阴清肺汤,冀其祛风润燥,养阴生津:
. x7 }; y$ u- x. g, `) |荆芥、桔梗、生甘草、僵蚕、蝉衣、丹皮、川贝粉(吞服)各6g,生地、天冬、麦冬、白芍、木蝴蝶各15g,柿饼30g,鲜梨皮50g。
2 h& m( s$ r; M/ Z效果:服3剂,咽喉干燥、发痒、呛咳均显著减轻;服至10剂基本消失,惟晨起干咳几声,或咳出少许粘痰。) n  W5 E' u2 p" [% H# [( B% Y
改予六和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以善后。
( o5 O: [% G) o- }+ q6 E
/ Y4 ^, ~# i, K& R; W" W! p$ @# i1 Z5 z

6 S- q2 V; g) @% e: g思辨解惑, i" {4 Z+ r; v  O9 h6 o6 s
$ T- h3 @  D% i
) z, a% Q% e# D" ?8 J' |+ t
[老师]《内经》云“五气为病……肺为咳”。后世医家为了执简驭繁,把咳嗽分为外感与内伤。5 T& |' R6 A9 f7 T
外感咳嗽为外邪犯肺,以宣肃肺气为主;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波及于肺,以调理
% x: Q! o5 y( ]/ v) q! g脏腑功能为主,兼宣肃肺气。( \2 i0 b' N& m+ y3 T( k
而本例喉痒呛咳,乃风燥伤津液之证,故用药性偏温燥的金沸草散数剂后咳嗽加重,这容易理解。但改用止嗽散、清燥救肺汤、沙参麦冬汤等10余剂,亦似效非效,就不大好理解了。
' S" F+ X2 U, r据临床观察,止嗽散温润平和,不寒不热,疏风祛痰,宣肺止咳,颇适宜于新久咳嗽,疗效确切。而清燥救肺汤宣肺降逆,清燥润肺;沙参麦冬汤甘寒生津,清养肺胃。此方药虽不完全契合风燥伤津液的病机,也相距不远。但本例喉痒呛咳为“喉源性咳嗽”。其咳嗽的根源和主要病位在咽喉部,而不在肺。
4 f# M! O$ A0 {0 z[学生乙]“喉源性咳嗽”这一病名,中医教材上未见到,不知载于哪—本医书?; r2 S. \/ ~# ]! s
[老师]据干老先生考证,喉源性咳嗽这一病名在古代文献中似乎尚未见到。干老认为,元代《丹溪心法•咳嗽十六》谓“干咳嗽,难治。此系火郁之证,乃痰郁其中,邪在中”,似乎与本证相类似。7 t% P+ z4 a2 d1 T) y
明代《医宗必读》的干咳嗽,《医学入门》的干咳,《证治汇补》的郁咳等,也很似于喉源性咳嗽。
# ?: w1 a; ~4 ?  e- R近年来有关本证治愈的报道时有所见。限于阅读范围,我所看到的首先使用这一, X# v( f7 h1 z& t3 \
病名的是干祖望老先生。而其辨证论治方法,干老已写入《现代中医内科学》一书之中。 : f9 B, |9 A% Z9 d
[学生乙]咽喉属肺系,治肺即可间接治咽喉,怎能说“所治者为无辜之肺而非病灶所在的喉”呢?5 G5 m9 i& t" l1 b3 m. ^, d
[老师]“咽喉属肺系”一语不确切。咽主地气,属脾胃;喉主天气,属肺。从整体上讲,治肺可以间接治喉,但只宜宣发,而不宜肃降肺气。
1 Z) ^1 X5 |5 [7 l' v7 N. `9 i5 `大家知道,一般咳嗽为肺失宣肃之职,肺气上逆,当选用既能宣发又能肃降肺气的方药,如金沸草散、杏苏散、止嗽散等。而这些方药中的肃肺降气、化痰止咳之品,如旋复花、半夏、杏仁、紫菀、百部、冬花等,就不适用于喉源性咳嗽。0 p, b, r9 @* s7 c
为什么不适用呢?因为喉源性咳嗽的主要病机为风燥伤津液,咽喉失濡养,而不存在或基本上不存在肺气不降这一病机。正如干祖望老先生所说,“凡一切慢性咽炎,主症就是咽部干燥。其所以干燥,由于液不养咽,津不濡喉。干生燥,燥生风,风生痒,痒则酿成本病,此其一。‘诸痛疮痒,俱属心火’。干生燥,燥生火,火生痒,这是另一个由津枯而造成作痒的途径,此其二。这是由慢性咽炎导致喉源性咳嗽的机制”。# N/ V/ z& Z6 S1 z2 q) E
由此可见,喉源性咳嗽虽与肺有一定的关系,但与一般性咳嗽相比较,不仅病位不同,病机也不同,怎么能混同施治呢?
- x5 |" Z% j1 g2 K- L0 Y, E由此想到:局外之人,甚至有些局内之人老是抱怨中医病因病机学说抽象、笼统、含混。其实只要认真地清理整顿一番,其中有不少内容是可以表述得具体、清晰甚至精确的。
" P' P8 `, w( m[学生丙]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代表方是什么?
  P$ W% V- S) }2 L, i" n[老师]养阴清肺汤。此方载于喉科专著《重楼玉钥》,本是治疗阴虚白喉之方。此方养津生津之力颇宏,可以借用于治疗喉源性咳嗽。" }$ y; M% A# L
方中内寓增液汤(生地、麦冬、玄参),润肺复滋肾,俾金水相生,泉源不竭;又内寓芍药甘草汤(白芍、甘草),既能滋养脾阴,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洒陈于咽,又能缓急解  v, W+ v6 h9 {  z
痉,而减轻呛咳。
" p  @8 s3 R, l' G. `0 _% ~% s. I此外,方中还有丹皮凉营,贝母化痰,薄荷散结。前面有人提到,清燥救肺汤、沙参麦冬汤亦为养阴生津之方,应当有效。但经临床验证,除非加减恰当,否则疗效不佳,倒不如用养阴清肺汤为好。
4 f% k% X, D2 Y4 [; u不过,本病之喉痒呛咳多因外感诱发或加重,纵然迁延已久,亦往往兼夹浮邪,所以使用本方时,多合用六味汤(荆芥、防风、桔梗、甘草、僵蚕、薄荷)化裁,或先用六味汤加味打头阵,待扫荡浮邪之后,再缓用养阴清肺汤缓图之。/ Z! a# K& a; e; ]3 P
[学生甲]六味汤是治疗风寒喉痹方,用于风燥伤津液、咽喉失濡养之证竟见效,更不好理解。
: o9 z' }! u. p# I5 T) v[老师]若真是风寒喉痹,用六味汤时须加辛温药以散寒开痹。本方载于《喉科秘旨》,治喉证初起,不论红白,皆可加减应用。
7 S9 S) H9 X7 ]" K+ P) q; K8 x细析方中6味药:荆芥辛微温,祛风解表;防风辛甘微温,祛风解痉;桔梗苦平,祛痰利咽;生甘草甘平,清火解毒;僵蚕咸辛平,祛风散结;薄荷辛凉,疏风散热。
  L& c1 l9 z) U# n+ ?综合观之,全方药性归于平和,不寒不热,而能疏风祛痰,散结利咽。故无论风寒、风热、风燥,皆可加减应用。
3 K% u# c& ?2 }5 t& Z4 s$ p如风寒加苏叶、细辛,风热合翘荷汤,风燥合养阴清肺汤等。+ y5 X  h" ~! ]& I- E
附带言之,几年前医界有人宣称自拟一首治疗慢性咽炎新方,治愈率、有效率相当高,不少报刊相继报道。而检视其“新方”,竟然就是这首六味汤!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5-6 23: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学习资料,谢谢提供。
发表于 2008-5-21 22:2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支持一下。
发表于 2008-6-11 23: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价值,值得学习!谢谢楼主
发表于 2008-6-12 13: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楼主!
发表于 2008-8-19 20:26:36 | 显示全部楼层
经验之谈,学以致用,
发表于 2008-8-19 22:46:03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不错的
发表于 2008-8-24 18: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学习学习,谢谢楼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0-9 04:25 , Processed in 0.04825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