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13|回复: 1

伤寒两地书(第16—18 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 15: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 A8 J' _6 d     孙曼之   赵红军
0 w; I6 D3 B2 ^2 {  h4 c3 ~9 A第16—18条,论述桂枝汤禁例。
% t3 }# x1 ?" H- p3 P 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1 V; g! Q: |8 ]. P
桂枝汤禁例之一:太阳病经“汗、吐、下、温针”误治后之坏病禁用。5 P% `/ C4 {; `2 ~* i
清代程仲龄把中医治病方法总结为“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而古人最初治病常用者莫过“汗、吐、下、温针”四法, 其要点全在驱邪。金元医家张子和更是大倡“汗、吐、下三法该尽治病诠”,不能不认为是从《伤寒论》受到的重要启发。
3 D; c$ l5 t' q8 j6 h9 _$ j“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申明《伤寒论》全书辨证论治之旨。
5 n$ ]+ D- j0 |! A" F: E桂枝汤禁例之二:“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
+ H* m& e8 }) {1 k2 b经云:“风性疏泄”,故中风多自汗出,当用桂枝汤抑阴和营,此为常例。但“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此为伤寒或中风兼寒表郁之变例,当用麻黄汤发散,而不能用桂枝汤 , 故曰: “不可与之”,“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g4 V0 v* g& ~2 o/ f2 a+ w

- `4 P( q) ?- J17.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z% o$ Q3 Z. S' d
桂枝汤禁例之三:酒客病以其阳热内盛, “不喜甘”,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
0 N+ j( h$ E. [: W《伤寒论/伤寒例》:“桂枝入咽,阳盛即毙”,  此条与之意同。桂枝辛温升散,内有郁火或者酒客阳热内盛之类皆不可妄服,服之反增内热,轻者“吐,继吐脓血”(如第19条),重者则“毙”。
4 G/ Y9 I! L" v) `& b' @( i# e
第18条—30条论述桂枝汤变证治法  。) Z' _$ D0 W1 @2 ]1 o7 d. \! L9 \" K
18.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x, T7 F$ }8 F# T4 r, h  f4 B
此条论述太阳中风兼喘,用桂枝汤加厚朴,杏仁治疗 。0 G0 I# B- `2 I: e0 Q1 _5 j3 E' M
根据第35条:“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与第43条:“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可知: 太阳中风,汗出而喘,用桂枝汤加厚朴,杏子;无汗而喘,则用麻黄汤,是这样吗?* v) w0 i1 ]8 X& |
赵红军
 楼主| 发表于 2007-1-2 15: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对于第16—18条学习体会是很好的。我要补充的是, 酒客不能服桂枝汤的原因,主要应该为经常饮酒者则湿热内郁或寒饮内聚,而桂枝汤中的甘草、大枣于湿饮不宜。至于你所说的阳热内盛,当然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G/ C. W( I; @" [  b
你所说的有汗而喘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无汗而喘用麻黄汤很正确。所要留意者,二方平喘的关键在杏仁而不在厚朴。《金匮要略/水气篇》:“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由此可知杏仁定喘宣肺降气的重要作用。
- g8 Z% P4 p. S1 o! v孙曼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6-2 05:50 , Processed in 0.02867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