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弘力,祖籍山东蓬莱,一九二七年生于天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会员、辽宁美术出版社编审、沈阳市文史馆馆员。 . N. ?" d3 y2 I4 H
自一九五○年历任《辽西画报》、《辽西文艺》编辑,《辽宁画报》社编辑、编审。建国十年大庆时为中国历史博物馆创作大型历史画《牧野之战》。其创作之连环画《十五贯》、《天仙配》、《王者》等曾荣获全国及省一等奖。国画作品《十六大阿罗汉》、《饮中八仙歌》等已被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国友人收藏。
一 宋 燃爆竹 / N u" {7 i" E' W* n3 N: t 霹雳声中旧岁除,为惊疫魃燃青竹。一自火药发明后,难止新年放鞭俗。 % c. l, S& y) P 据《神异经》载:西方山中有山臊,犯之则令人寒热。但它怕竹子爆声。于是人们烧竹来赶走它。唐代诗人来鹄诗云:『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宋代王安石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火药发明之后,人们在春节仍然燃爆竹。范成大《爆竹行》中描写燃爆竹的过程:『截筒五尺煨以薪,节间汗流火力透,健仆取将仍疾走。儿童却立避其锋,当阶击地雷霆吼。一声两声百鬼惊,三声四声鬼巢倾。十声连百神道宁,八方上下皆和平。却拾焦头叠床底,犹有馀威可驱疠。』在南宋出现用草纸裹火药扎成卷形的爆仗。《武林旧事》:『至于爆仗,内藏药线,一连百馀不绝。』此指用药线串在一起的鞭炮。明代黎淳有《爆竹》诗:『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不肯灰。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所咏的是『升天雷』,北方称为『二踢脚』。火药的发明,本是为和平生活用的,后来用于战争,乃是人类的不幸;用于侵略战争,更是人类的大不幸
三 明 拜年送名片 ; K' |9 {# T$ R% w
拜年不必进府门,送上名片抵见人。各处贺岁皆如此,赠予纸店大笔金。 * G; ? j; A0 O' M0 I
宋代已用名片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即承放飞帖之用。《清波杂志》载:『元祐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到明代仍然如此。文徵明《拜年》诗云:『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清代《燕台月令》也形容北京『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现代的贺年片、贺年卡,可以说是其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