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99|回复: 5

09西医综合考试大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15 12: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意:大纲中带下划线的内容为2009年大纲新增加的内容,复习中应该格外留意
; L$ v0 J' M1 X2 V. e/ ?4 ~
6 m9 q2 H5 [: Y2 H) i西医综合考试大纲0 a; V) S3 H4 h4 z, E& j" ]2 N
' m; r+ r) F, v  o
Ⅰ考查目标
$ b7 R, e: q) {5 h: a. K
- P( M: s' S+ a$ T9 b. u西医综合考试范围为基础医学中的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病理学;临床医学中的内科学(包括诊断学)和外科学。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上述医学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7 A+ d* Q2 a5 ]# g  D) `) H5 u( Z9 N, [- f+ U; `% O# G0 x) k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 o$ h+ O" K* Z( r& z" n, h5 I3 C6 P- g
一、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 E  w! u" |0 O! R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x( }3 H! J) X
9 c7 C9 y6 f9 z9 |1 s! d7 V
二、 答题方式
9 a0 E9 [$ T$ e4 w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5 _) ~! S+ m7 \7 C# a) v8 p
1 O% c" h, W% ^2 m三、 试卷内容结构
- f8 }, W, q' _* S        基础医学   约50%
' I* |; [3 D+ g8 G: K0 o" d其中 生理学   约20%% L3 |+ x+ x6 E- I9 U/ h8 m
生物化学  约15%
( f. [# z" G* z& R2 z7 h0 I+ K$ C病理学     约15%
0 G" k3 P6 K9 m. |- m7 p/ @+ ?        临床医学     约50%) @& Z9 B/ I$ j$ W4 _2 V
其中 内科学    约30%
/ J4 N" u  E5 T" E) [$ v8 G外科学     约20%
5 @5 L! l8 n  |5 z+ x$ D/ O3 L7 f2 h, z% T( f9 h7 L" N
四、 试卷题型结构
2 N+ {1 \5 m$ j# j- z; j$ W/ `3 ]1 ^7 s- e' J
A型题      1~9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35分& p" D. T* F5 u3 x$ W
              91~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3 Z" [& m3 H& k( t; H; t" K  G
B型题      121~1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 Y: M4 }$ ?: N& \# w9 W$ M4 ?% {( tX型题      151~18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楼主| 发表于 2008-8-15 12: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生理学2 i- ^3 J7 R6 H* F6 ~
(一) 绪论! K: F5 W8 f/ z" |7 \6 ~" v& F
1. 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E* P1 @, P: v0 F3 O3 ~
2. 生理功能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 Q/ H- V3 C- f0 k3. 体内的反馈控制系统。
2 z5 L4 l$ c1 f" g( c9 O1 n(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 x0 }1 ^0 d7 T1.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单纯扩散、经载体和经通道易化扩散、原发性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9 \3 k% o* i0 }. N: ]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由G蛋白耦联受体、离子通道受体和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a2 U2 u# K) J" w
3.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简要的产生机制。
, V7 A. W. S* v1 X& ^/ ?4.刺激和阈刺激,可兴奋细胞(或组织),组织的兴奋,兴奋性及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
5 \! J; A4 R1 `6 R: g" t8 ^. F0 v% {5.动作电位(或兴奋)的引起和它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 s( v; F/ d$ g- \1 l
6.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0 E' j" m9 O' r" k$ C9 H7.横纹肌的收缩机制、兴奋-收缩偶联和影响收缩效能的因素
% ^- h# H# q  H/ z(三)血液9 h( Y! |; b' o! q) Z
1.血液的组成、血量和理化特性。
2 `3 Y3 C$ I  q, i) ^2.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  b. X, h  v  }$ _( F7 ^# Q
3.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 g" a- G/ B4 |' @, a4.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与体内抗凝系统、纤维蛋白的溶解
% |; w* ^' d* L- E5.ABO和Rh血型系统及其临床意义。
" @" R+ Y' ?7 _+ u9 T3 w) C(四)血液循环
- i+ b5 C' \* g$ X, D3 U1. 心肌细胞(主要是心室肌和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简要的形成机制。! ]5 [& _9 K! W. y; b
2. 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_- g+ K: \+ w5 N2 @- n( A8 g: u
3. 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音,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h/ C5 i9 E7 C/ l& p
4. 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n' J. @) p5 {" F; X3 \& y
5. 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及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 m8 r: H  `0 }1 _3 R6. 微循环,组织液和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 l5 R2 `' p1 t6 j# ]7. 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及其功能
, j+ O" F: [0 A4 g9 w3 P8.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心肺感受器反射和化学感受性反射。4 Z( U( A, d. I8 I) X1 r
9.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
2 V* Y# r2 }) l: G7 S/ {10. 局部血流调节(自身调节)。& H' P+ [, g3 G& Q' l& y; F8 ~  v
11. 动脉血压的短期调节和长期调节。
5 {2 P  z8 V- }3 y4 @/ g12. 冠脉循环和脑循环的特点和调节。% Q8 {9 x  u! _
(五)呼吸
8 R. d' m0 j! g; J& m0 i5 ~1. 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胸膜腔内压,肺表面活性物质。
3 |9 U  ^& `0 T! I2. 肺容积和肺容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 p3 H  C( ^* {# U0 a% J3 ?7 I. q9 p7 w3. 肺换气的基本原理、过程和影响因素。气体扩散速率,通气/血流比值及其意义。5 c- T, X  C! h  ^  f: L7 d* o! V: @
4. 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和运输,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2 U9 j, w  r# e3 k- T  e5. 外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二氧化碳、H﹢和低氧对呼吸的调节。肺牵张反射
4 V5 {1 B4 @# W+ ^8 H# U3 h1 T(六)消化和吸收6 a6 p" q" l* f$ A( g! R
1. 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和电生理特性。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和胃肠激素。
8 n  R+ ~" r8 ~; g6 u& o6 V3 F2. 唾液的成分、作用和分泌调节。蠕动和食管下括约肌的概念。
: [) ~) t( P0 f, w1 s& v& D3. 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胃液分泌的调节,胃的容受性舒张和蠕动。胃的排空及其调节。
6 }7 f. V. _0 G2 T4. 胰液和胆汁的成分、作用及其分泌和排出的调节。小肠的分节运动
- O5 G6 v: N: Q$ A2 l4 _1 [% Z: h5. 大肠液的分泌和大肠内细菌的活动。排便反射。4 _- `- U8 s, F; b
6. 主要营养物质(糖、蛋白质、脂类、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在小肠内的吸收部位及机制。
; F/ z/ s( v" Y$ T. t9 Y) b(七)能量代谢和体温$ m; _  `8 |  v+ K
1. 食物的能量转化。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和呼吸商。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和临床的简化测定法。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及其意义。  C" V. {1 I$ f# s
2. 体温及其正常变动。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体温调节。
+ k7 l! h& x1 ^(八)尿的生成和排出
" g5 k6 J2 X* z1. 肾脏的功能解剖特点,肾血流量及其调节。$ s, i+ r8 w) y7 r
2.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 R& C4 K6 n7 w: Y3. 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CL-、水、HCO3-、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吸收,以及对H+、NH3、K+的分泌。肾糖阈的概念和意义。2 V; |' U' i4 a+ h/ f
4. 尿液的浓缩与稀释机制。
8 S/ q" l# e" v* Y* h* s$ O9 a1 X5. 渗透性利尿和球-管平衡。肾交感神经、血管升压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心房钠尿肽对尿生成的调节。
% _' x. J" {8 v4 f1 |" @( y6. 肾清除率的概念及其测定的意义。, t  p) E1 q2 |& [
7. 排尿反射。9 R6 c0 ?+ l4 a7 g5 ?
(九)感觉器官
4 U: W8 N- z1 a: t3 m$ d1. 感受器的定义和分类,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9 v' @& x9 K  |6 k9 N; k
2. 眼的视觉功能:眼内光的折射与简化眼,眼的调节。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及其依据,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及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作用,视锥细胞和色觉的关系。视力(或视敏度)、暗适应和视野。
) ?$ W, Q1 H2 ]+ M3. 耳的听觉功能:人耳的听阈和听域,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 J: @( R% r, {, d. x
4. 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和平衡感觉功能。前庭反应。
6 Q/ T/ }8 ?# ~, H1 y
(十)神经系统# }" N  r* k; `: U
1. 神经元的一般结构和功能,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5 V5 k( w6 o7 y( L4 Y2. 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征和功能。2 Z% U6 |( ~* j0 [( c3 o
3. 经典突触传递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
' Q7 l6 U  Z5 i# [5 }4. 非定向突触传递(或非突触性化学传递)和电突触传递。
1 y& k, V! J6 T! y5. 神经递质的鉴定,神经调质的概念和调制作用,递质共存及其意义。受体的概念、分类和调节,突触前受体。周围神经系统中的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及其相应的受体。
8 A2 q3 `) O' `# W+ H4 J, n" q" E6. 反射活动的中枢控制,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中枢抑制和中枢易化。
7 a" k5 L9 t' A% `7 ]; _7.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感觉的特异和非特异投射系统及其在感觉形成中的作用。大脑皮质(层)的感觉(躯体感觉和特殊感觉)代表区。体表痛、内脏痛和牵涉痛。
2 [. l! u9 }+ h) R/ u8.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运动传出通路的最后公路和运动单位,牵张反射(腱反射和肌紧张)及其机制,各级中枢对肌紧张的调节。随意运动的产生和协调。大脑皮质运动区,运动传出通路及其损伤后的表现。基底神经节和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 v5 U- B/ M6 I
9. 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功能特征。脊髓、低位脑干和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i- B- Z7 b/ z+ o10. 本能行为和情绪的神经调节,情绪生理反应。6 X# M1 W) W/ e+ z% H
11. 自发脑电活动和脑电图,皮层诱发电位。觉醒和睡眠。1 m  _3 j1 h/ G+ K: H/ d
12. 学习和记忆的形式,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学习和记忆的机制。大脑皮质功能的一侧优势和优势半球的语言功能。! d2 A# L1 K* ~+ A: c
(十一)内分泌
9 Q) \# s' K9 X! o0 y1 Y1.  激素的概念和作用方式,激素的化学本质与分类,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激素的作用机制,激素分泌的调节。0 d- J$ Z4 K" [7 C# e5 Z6 P
2.  下丘脑与腺垂体的功能联系,下丘脑调节肽和腺垂体激素,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H' E; m9 {* V: f+ y
3.  下丘脑与腺垂体的功能联系和神经垂体激素。/ M+ g- {3 |, Z+ W$ P4 ]  x
4.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M+ h( l& N4 U3 ^0 [- X
5.  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1,25-二羟维生素D3的生理作用及它们的分泌或生成的调节。
8 m: i" u' k2 I" W1 F' E6.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髓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5 g( l/ L$ E  X/ K) O4 d
7.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8 ?/ s* Q( v7 D# Y1 F(十二)生殖+ k% W4 M+ G0 u
1.  睾丸的生精作用和内分泌功能,睾酮的生理作用,睾丸功能的调节。
2 X8 A* M" c  r2 q  H2.  卵巢的生卵作用和内分泌功能,卵巢周期和子宫周期(或月经周期),雌激素及孕激素的生理作用。卵巢功能的调节,月经周期中下丘脑-腺垂体-卵巢-子宫内膜变化间的关系。胎盘的内分泌功能
2 _: f: j7 X/ q- Z
: W* q: l3 |0 g6 K0 x/ J4 \" `
 楼主| 发表于 2008-8-15 12: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生物化学" f) q% h) Z# Y/ G& ]9 X
(一)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 z  c' e# \- \  J+ Q1.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化学结构和分类。
# b+ b4 D8 K/ d" j: v2.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 y2 g: ~7 Y3 Z4 O3.肽键和肽。- s# Q7 ?. W3 f# H6 d) h0 ~! g
4.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及高级结构。
% \) E8 x/ z3 w( A* j5.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O' W+ L! K/ T+ g% x0 L8 b( z
6.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解离、沉淀、变性、凝固及呈色反应等)。
( v' f2 x8 A5 K, i3 J$ J- i7.分离、纯化蛋白质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 A. {2 [4 I" i% ~. V# |! \8.核酸分子的组成,5种主要嘌吟、嘧啶碱的化学结构,核苷酸。
" m& F1 J6 ^. X' F& r. j  Q9.核酸的一级结构。核酸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_/ T* b- Z- N+ k4 i
10.核酸的变性、复性及杂交。
' F# d8 t. _8 z& r" i+ C11.酶的基本概念,全酶、辅酶和辅基,参与组成辅酶的维生素,酶的活性中心。
; C, o$ @' c8 |+ u8 Z+ w12.酶的作用机制,酶反应动力学,酶抑制的类型和特点。
9 B, m0 q/ S, a7 }3 k13.酶的调节。, D- b# a% e, z8 z$ N1 `+ e
14.酶在医学上的应用。
; m8 s& Q+ s. h8 C(二)物质代谢及其调节6 e8 w+ \: h% R+ w1 l! W! K
1. 糖酵解过程、意义及调节。0 n- y- F5 x! c4 f1 X
2. 糖有氧氧化过程、意义及调节,能量的产生。
; M, ]( U  h+ ?/ u; u/ j3. 磷酸戊糖旁路的意义。, j! S# n5 g6 h* [. ~
4. 糖原合成和分解过程及其调节机制。
0 q) l1 y% c* Q7 I6 h# K: }. C: t5. 糖异生过程、意义及调节。乳酸循环。
6 [7 G; N9 i5 `# {6. 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维持血糖恒定的机制。
7 H2 d6 ]& @" h: ^& K4 S7. 脂肪酸分解代谢过程及能量的生成。
' R1 _; [' w' {% C/ r2 ?' ]8. 酮体的生成、利用和意义。* S  N6 d. |3 F2 F1 p
9. 脂肪酸的合成过程,不饱和脂肪酸的生成。
6 t, b, S4 {( Q8 b! O) @% k10.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意义。
4 Y1 q" D: G1 X$ G+ q# I9 t" y11. 磷脂的合成和分解。
1 I- `1 N1 _5 w# a, b8 W12. 胆固醇的主要合成途径及调控。胆固醇的转化。胆固醇酯的生成。
. d/ i  `- l, l13.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生理功用及代谢。高脂血症的类型和特点。  h, q) r; J' I
14. 生物氧化的特点。* p0 ?  M' w3 e) W5 V
15. 呼吸链的组成,氧化磷酸化及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底物水平磷酸化,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储存和利用。
- f& b# D3 m* j" [3 a16. 胞浆中NADH的氧化。! G0 x; e1 ^7 g" }3 Z0 ?0 {
17.过氧化物酶体和微粒体中的酶类。: n$ }" _( [& M+ m
18.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 u( v, G4 G; d5 C# S. M19. 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氧化脱氨基,转氨基及联合脱氨基)。8 L9 x7 O, G& N; y7 Q
20. 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N) J( H7 j0 H% [7 }! O' w
21. 体内氨的来源和转运。
9 b! N6 v8 M. S6 W( b, T$ G22. 尿素的生成——鸟氨酸循环。
: t; K5 n) X$ W6 b" O23. 一碳单位的来源、载体和功能。( R* N* `% j' [5 @$ N8 U* R
24. 甲硫氨酸、苯丙氨酸与酪氨酸的代谢。) b7 C  q# u1 `! y( U, H3 X
25. 嘌呤、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原料和分解产物,脱氧核苷酸的生成。 嘌呤、嘧啶核苷酸的抗代谢物的作用及其机制。
3 t5 n* u9 m" ^) \; [" r+ O6 ~26. 物质代谢的特点和相互联系,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和联系。
$ e" m0 u! K9 ^* b2 }5 f27. 代谢调节(细胞水平、激素水平及整体调节)。& L, J' W. v- A) B
(三)基因信息的传递 - L& C+ x' |7 U# \9 y4 S! m  v
1. DNA的半保留复制及复制的酶。
: C1 U7 r# p4 [4 b# K+ O$ Z0 a2. DNA复制的基本过程。2 c+ C9 \. {) w" Y: N
3. 逆转录的概念、逆转录酶、逆转录的过程、逆转录的意义。, {# q4 z( O& u, e- _; b+ I
4. DNA的损伤(突变)及修复。
5 S0 ^' I9 j1 a) c6 P  n5. RNA的不对称转录(转录的模板、酶及基本过程)。
& k: A3 f  i( j& s; O# e6. RNA转录后的加工修饰。
2 _7 n8 ]9 N" i. F, z; m7. 核酶的概念和意义。0 x( e) c- J+ s0 m2 Y2 s
8. 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遗传密码。
! B& F, F8 L# ~9. 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翻译后加工。! C! [* w4 n7 z6 S' F# r  q; j" T
10.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干扰和抑制。
7 H/ T7 k# l* F. v11. 基因表达调控的概念及原理。
/ T" q# ~- A6 j. q' D12. 原核和真核基因表达的调控。. V1 {: L+ l. v7 _
13. 基因重组的概念、基本过程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8 L5 b7 h& F) n" v
(四)生化专题. O2 b: C) N4 }8 P; A
1. 细胞信息传递的概念。信息分子和受体。膜受体和胞内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8 ?: q6 |# U" ?# [& }9 [
2. 血浆蛋白的分类、性质及功能。
9 }, v) Q; d, ~3. 成熟红细胞的代谢特点。
6 F& y$ ?& R+ I5 ?4 K4. 血红素的合成。- P- s+ F: @, D+ K3 A* e
5. 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主要作用。) l. v& U1 c  o. E: I' n) X
6. 胆汁酸盐的合成原料和代谢产物。
& K8 }7 N) X7 }; {8 o! u+ t7. 胆色素的代谢,黄疽产生的生化基础。& u  P, p) F' a0 ]
8. 生物转化的类型及意义。
6 T5 ?+ N- z6 U: _  D9. 维生素的分类、功能和意义。% e' Z& ]" F* S$ b4 y" S6 ]2 n
10. 癌基因的基本概念及活化的机制。抑癌基因和生长因子的基本概念及作用机制。! u: d2 J" F" h" h: L: T7 [
11. 基因诊断的基本概念、技术及应用。基因治疗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程序。  `" G9 ]4 H! U5 l& B
12.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原理和应用。
7 ], k/ h' m& W13. 基因组学的概念,基因组学与医学的关系
 楼主| 发表于 2008-8-15 12: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病理学
" u, Y/ q7 u0 D0 W! Y(一)细胞与组织损伤
2 R% z3 Y3 p/ J% @. B- V1. 细胞损伤和死亡的原因、发病机制。
& k: l7 E8 t- G. d9 t1 E6 R4 v2. 变性的概念、常见的类型、形态特点及意义。+ ^' |5 o! P: p# w/ r! @5 g
3. 坏死的概念、类型、病理变化及结局。! Z6 M8 N4 h  A0 X8 H, u* E% F1 n
4. 凋亡的概念、病理变化、发病机制及在疾病中的作用。  F2 m! w' Q/ p/ o; `5 D0 F! F
(二)修复、代偿与适应! X; w: v( ?, b
1. 肥大、增生、萎缩和化生的概念及分类。
" b: B2 q1 j" |  i2. 再生的概念、类型和调控,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再生过程。8 G, I1 i" t0 b' z6 F3 f
3. 肉芽组织的结构、功能和结局。
  Q# `* G$ k$ u- y0 V7 j4 Y4. 伤口愈合的过程、类型及影响因素。
  p0 z$ }6 [& _( a2 ?; P(三)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
; ~. }- w$ b2 g+ |/ Q5 |+ K. [1. 充血的概念、分类、病理变化和后果。
9 D' c/ v1 }$ Y( I9 Q2. 出血的概念、分类、病理变化和后果。1 ?# Z$ M+ r8 {7 e# i5 l
3. 血栓形成的概念、条件以及血栓的形态特点、结局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 t7 r6 |4 U5 x) B7 P. H4.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病因和结局。
, S( J6 J! v/ ?. S5. 栓塞的概念、栓子的类型和运行途径及其对机体的影响。1 V& g7 [' e% v" |; A- I5 G9 K0 @
6. 梗死的概念、病因、类型、病理特点、结局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 v6 r1 P$ K1 F3 a (四)炎症  d( @4 {6 K2 q% V: `
1. 炎症的概念、病因、基本病理变化及其机制(包括炎性介质的来源及其作用,炎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q! f7 B, J* \+ x! x4 l5 x
2. 炎症的临床表现、全身反应,炎症经过和炎症的结局。
, z" n/ B2 X  ]3 . 炎症的病理学类型及其病理特点。
  n3 V, `' s+ _9 ]( M4. 炎性肉芽肿、炎性息肉、炎性假瘤的概念及病变特点。
, x" n* R. r1 m(五)肿瘤
- }/ _& F( \0 b1. 肿瘤的概念、肉眼形态、异型性及生长方式,转移的概念、途径及对机体的影响。肿瘤生长的生物学、侵袭和转移的机制。
: h) G" w$ b" P* T- {/ ?( ?' [2. 肿瘤的命名和分类,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癌和肉瘤的区别。. x$ i* Q; y/ C7 G
3. 肿瘤的病因学、发病机制、分级、分期( T0 r& ?/ O" {( e, V& v8 C
4. 常见的癌前病变,癌前病变、原位癌及交界性肿瘤的概念。常见肿瘤的特点。
. b9 B/ ~. e  t (六)免疫病理
! K" y8 E$ E4 q2 Z: p: E) {1. 变态反应的概念、类型、发病机制及结局。3 ?+ W' B6 J6 h+ ?5 L) m" `" P
2. 移植排斥反应的概念、发病机制、分型及病理变化(心、肺、肝、肾和骨髓移植)。& w" S+ e; x, @$ p# _; f
3. 移植物抗宿主的概念。6 f% v0 C. L; q; b6 M( c
4. 自身免疫病的概念、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8 ^0 Y; r; @, i! n0 N" b% B/ `
5.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
  v4 |$ q; Y3 Q6.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 g7 j9 g! J7 i! [7 z5 l2 r
7. 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分类及其主要特点。
) A8 c- A6 P" @, e2 K: z(七)心血管系统疾病
9 F' ]) I; S2 E6 S7 `9 \+ b1 n1. 风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基本病理改变及各器官的病理变化。$ {- x- z- k! i) H* U! L9 j9 b
2. 心内膜炎的分类及其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合并症和结局。
0 r1 v  Q4 n5 B9 E7 V( a3. 心瓣膜病的类型、病理改变、血流动力学改变和临床病理联系。
7 e) ]( Q/ Q/ j6 A$ [3 {) h4. 高血压病的概念、发病机制,良性高血压的分期及其病理变化,恶性高血压的病理特点。! j, G7 x: t0 N/ N# i+ e' W$ d, u: b9 p
5.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基本病理变化,各器官的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各脏器的病理改变和后果。
: y* s8 T7 @6 G# O6 P# d* m6. 心肌病的概念,克山病、充血性心肌病、肥厚阻塞性心肌病及闭塞性心肌病的病理学特点。
. h0 z3 o' Q2 y# i7. 心肌炎的概念、病理学类型及其病理特点。- M5 R1 r- C' [& A' O0 R
(八)呼吸系统疾病+ {0 @; S6 c; {+ |
1.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0 [3 N, l3 ^2 b, |% g
2. 肺气肿的概念、分类。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1 Y' V4 O6 F. Y( B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 ~7 m2 e6 `, `4. 各种细菌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并发症。
; r2 Z% v7 t* s- }& i5. 支原体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并发症。
* {6 g8 @7 a* V( J( U( ]5 u5 w) i6. 病毒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特点。2 L; O- c' w6 O) H) \" |
7. 支气管扩张症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并发症。
. K: x8 E, k/ I1 g8. 肺硅沉着症的病因、常见类型、各期病变特点及并发症。
! S! {4 i! `$ l$ F6 X4 _+ K2 ~- r9. 鼻咽癌和肺癌的病因和常见肉眼类型、组织学类型及它们的特点、转移途径及合并症。
; O; d3 o: |' J& m: ?6 W(九)消化系统疾病# t# [- G1 v0 o" X+ x+ s( v
1. 慢性胃炎的类型及其病理特点。0 ?$ O2 E* ^5 D5 Q1 a5 c
2. 溃疡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特点及其并发症。" B4 z6 L* t# h  Z6 j7 r* M: _, d% P! w6 I
3. 阑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其并发症。
$ C1 c4 X1 O  l4. 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基本病理变化,肝炎的临床病理类型及其病理学特点。( j$ x2 B+ ]# X7 k* t2 h
5. 肝硬化的类型及其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 i# ~/ _1 v( h) x8 o
6. 早期食管癌的概念及各型的形态特点,中晚期食管癌各型的形态特点、临床表现及扩散途径。. i& s' m2 J* a
7. 早期胃癌的概念及各型的形态特点,中晚期胃癌的肉眼类型和组织学类型、临床表现及扩散途径。/ e' z* d* J, N! g/ c% e
8. 大肠癌的病因、发病机制、癌前病变、肉眼类型及组织学类型,分期与预后的关系,临床表现及扩散途径。
* \/ e" n* ~; _7 Y2 W9. 原发性肝癌的肉眼类型、组织学类型、临床表现及扩散途径。
: m; a2 ]1 q* [+ C (十)造血系统疾病
& ]; x0 e4 Y% n! s7 X1. 霍奇金病的病理特点、组织类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 l" i; s+ F. ^7 u2.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学类型、病理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r" `  l; q, R: V3 t# g; Z3. 白血病的病因分类及各型白血病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0 S1 F9 G& I, |* }/ m (十一)泌尿系统疾病
5 E( w2 d  k' w  ?5 Q1.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 C; s7 P% o* J2.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4 K( U  t3 j- t' }
3. 膜性肾小球肾炎、血管间质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5 x( e0 v; D  ~4.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4 J7 C8 q/ L: W+ l0 t5. 肾盂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他和临床病理联系。" D& p, I3 s; I5 j, Y
6. 肾细胞癌、肾母细胞瘤、膀胱癌的病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和扩散途径。0 U- z% m) p. q5 u3 s+ D
(十二)生殖系统疾病
% L! \+ a& E" e* U, A6 }% q1. 子宫颈癌的病因、癌前病变(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病理变化、扩散途径和临床分期。" j2 x, ^( ?& M5 }; {
2.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和病理变化。# R& w! N2 _3 V8 G, P, ?$ Y2 k
3. 子宫内膜增生症的病因和病理变化。
6 S$ n$ G  j7 h5 i0 e4. 子宫体癌的病因、病理变化和扩散途径。
3 ?; `. {2 |% ~2 B2 I' @  U' K0 t/ w7 ?5. 子宫平滑肌瘤的病理变化、子宫平滑肌肉瘤的病理变化和扩散途径。
8 L8 b9 g8 t$ g- J$ j6. 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的病因、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 t# b/ W- V" R7. 卵巢浆液性肿瘤、黏液性肿瘤的病理变化,性索间质性肿瘤、生殖细胞肿瘤的常见类型及其病理变化。! n9 H: Q* M5 Q0 F# s# u8 |
8. 前列腺增生症的病因和病理变化。
* C7 s: E; d/ ]5 a9. 前列腺癌的病因、病理变化和扩散途径。
& W3 z, }& k6 S4 c& x10. 乳腺癌的病因、病理变化和扩散途径。
7 _2 E7 v  z* n7 [1 ^ (十三)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 o; }  M! z  O* G( _1. 结核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及转化规律。& K. @+ {% n5 `! p! l( o
2. 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变特点、发展和结局。+ v: T6 g. K1 A+ S7 j8 Q
3. 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类型及其病理特点。
7 v/ a# D" P  Q2 u( d4. 肺外器官结核病的病理特点。/ Q# H5 v8 m" Y* B  D2 a, _! O
5.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因、传播途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
9 p9 b4 @( Q7 ~/ F0 j. L! O. X; g6.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因、传染途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C- N. X* u1 y
7. 伤寒的病因、传染途径、发病机制、各器官的病理化、临床病理联系、并发症和结局。  `9 h. X( T5 F5 }3 C
8. 细菌性痢疾的病因、传染途径,急性、中毒性及慢性痢疾的病理特点及与临床病理的联系。
! t' N; s$ ?% T, s9 n% t4 @9. 阿米巴病的病因、传染途径,肠阿米巴病的病理变化及肠外阿米巴病的病理变化。
3 U3 c% u% J7 f5 ]; L) g5 M  u  c10. 血吸虫病的病因、传染途径、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肠道、肝脏、脾脏的病理变化。& c9 A  l$ `: l6 Q0 h
11. 梅毒的病因、传播途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分期。
# s2 B3 n8 r2 }# T. M12. 艾滋病的概念、病因、传播途径、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分期。
$ q( W* M. {' O8 r (十四)其他: P+ x, o( Z  H5 T: s' i
甲状腺癌的肉眼特点、组织学类型、临床表现和扩散途径
 楼主| 发表于 2008-8-15 12: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内科学
3 b1 g/ j. F* f' l% T2 ^(一)诊断学
& k5 ~* Y8 c# I# ^3 t1.常见症状学:包括发热、水肿、呼吸困难、胸痛、腹痛、呕血及黑便、咯血、昏迷。8 q& B8 ]. A" ~4 _) ?( \3 c0 E8 @
2.体格检查:包括一般检查、头颈部的检查、胸部检查、腹部检查、四肢脊柱检查、常用神经系统检查。
. \$ X6 f2 d1 \4 m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便常规检查,常规体液检查,骨髓检查,常用肝、肾功能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 e5 s- M# G( Z8 V+ I% B
4.器械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波检查(常用腹部B超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内窥镜检查(支气管镜及消化内窥镜检查)。; Q' S% x2 U. |5 Z3 P9 c
(二)消化系统疾病和中毒
7 _& N+ Q. c2 Y: l) X0 k0 x4 ^8 P1. 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 q0 S8 C( U9 H
2. 慢性胃炎的分类、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v6 h8 {* V2 N6 m1 z1 y2 b
3.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治疗和并发症的治疗。
& X( V+ x* d- x# E4. 肠结核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8 M3 j9 t4 b- h! t
5. 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 n3 _! c3 H# m4 H6. 肝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和治疗。/ K$ ~3 [9 q. N4 ?" r8 Q. x* V
7.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1 f/ {0 _7 S2 K* W  `2 @3 ?
8. 肝性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8 S% M( p/ E9 _* m6 j
9. 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2 Y* _) E0 u2 I9 X% W+ _10. 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 J: M7 q* s6 b: {11. 胰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 h; |5 W, Z( X" @+ a+ g  A
12. 急性中毒的抢救原则。
" Q) A) o4 r0 ?1 a8 m0 ]9 h13. 有机磷中毒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
0 f/ u; d3 j. W0 ?" B- D  O5 a) E(三)循环系统疾病
% }/ M3 B, E* n9 m" `1.心力衰竭的病因及诱因、病理生理、类型及心功能分级、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
6 b2 U3 m  W* N! T- c* P; C$ t, S2.急性左心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 别诊断、治疗。1 x5 x2 a, @; F# U1 _
3.心律失常的分类及发病机制。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 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及预激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 (包括心电图诊断)和治疗(包括电复律、射频消融及人工起搏器的临床应用)。
! L( U3 C2 n7 d) i$ Y4.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急救处理。
$ b. e0 i! `+ {4 |& |3 F& ]* x5.心脏瓣膜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并发症和防治措施。  ^0 u4 {# R' [$ F8 K
6.心绞痛的分型、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防治(包括介入性治疗及外科治疗原则)。
5 y4 i0 M" O! z& i& `7.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发症和治疗(包括介入性治疗原则)。; Z* ?- t: ]6 W
8.原发性高血压的基本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临床类型、危险度分层、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6 K* c2 V6 j  @9 v
9.原发性心肌病的分类、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4 O* A: U6 i" M) }10.心肌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9 m4 g2 a5 d* T% g# ~" S
11.急性心包炎及缩窄性心包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 Z  w5 J1 g& i! P* X6 m' o$ q$ j12.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 e4 X" x  }, D5 {$ {. s7 m6 z2 P(四)呼吸系统疾病9 \+ `# p3 u1 C/ F+ A& B
1.慢性支气管炎及阻塞性肺气肿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包括分型、分期)、实验室检查、并发症、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
( U+ Z& w- O& A, e3 |5 H, _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防治原则。
% [* m+ M% @, g6 e. {: q; D3.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类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和治疗。8 a$ T. I8 B" m0 g8 O. L
4.支气管扩张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 z3 D7 |9 ?  [# v; e7 v# {0 H5.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包括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 n6 Q6 B( Q6 x7 a. q1 x
6.肺炎球菌肺炎、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军团菌肺炎、革兰阴性杆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及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 S# l7 z7 G) N" ]1 c7.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 R2 J$ \+ f7 B2 Y! g, |. L  S9 z/ Q  n( X; g
8.肺脓肿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 l% u$ |7 V/ n  R" h9.肺结核的病因、发病机制、结核菌感染和肪结核的发生与发展(包括临床类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预防原则、措施和治疗。
4 d2 j0 n' t7 u# |) T8 b5 e/ B10.胸腔积液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e5 m( i8 v% L" m' S2 R2 Z6 W2 a
11.气胸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类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和治疗。7 M8 ?! C" o$ y# B* S
(五)泌尿系统疾病+ Y5 G3 ?, \2 b5 P
1.泌尿系统疾病总论:包括肾脏解剖与组织结构,肾脏生理功能,常用肾脏疾病检查及临床意义,肾脏疾病防治原则。  U- U( ?6 a0 ]. _
2.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分类方法、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n% _( A5 h8 f$ q; \7 {
3.尿路感染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 j7 ^+ `0 _% N2 O3 B2 [- F4.急性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_4 X, o8 }6 r* ]) M8 _$ a(六)血液系统疾病( ~) k6 y$ c. }5 x. \* i* H5 b2 W
1.贫血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8 T" q  j8 B  Z3 C
2.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 Z- Y; W9 R; f; }9 j# o$ R3.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3 P, b! R+ W. T! p- p+ Z3 Z, `
4.溶血性贫血的临床分类、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4 ~0 s0 |7 }" R5 }) O" P7 b$ W  `* ~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分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
$ N6 d7 ?2 a. `; b. D6.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
0 N4 B) ]2 k0 T7.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临床分期和治疗。
+ d$ P& U. t: T8.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 & `! P6 k+ s8 `' S
(七)内分泌系统和代谢疾病
# m$ W( `1 q7 C" c7 H1.内分泌系统疾病总论:包括内分泌疾病的分类、主要症状及体征、主要诊断方法。6 [3 O; w1 Y$ M) l" e+ w; b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主要是Graves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包括特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包括甲状腺危象的防治)。
) G% G# _" c4 ^- {* o6 n, b( G3.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综合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及胰岛素治疗)。7 x0 d& h9 A: R( N
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7 s6 Y6 ~3 ^% \; N  r1 U7 K6 G
5. Cushing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n$ d( s3 l0 t( Q. [4 l4 e
6.嗜铬细胞瘤的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2 H$ O/ `1 o3 u9 N/ x: ]+ t
(八)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
4 C  @2 c6 q1 D4 n! ^1.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总论:包括疾病分类、主要症状及体征、主要实验室检查、诊断思路和治疗。# o% K1 E* V" X& q/ _
2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1 \3 x9 @2 y+ ]6 o5 C2 ?+ S3.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楼主| 发表于 2008-8-15 12: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外科学  A; Z1 K( U! y% N* _# `5 r- l
(一)外科总论
0 d6 R" V7 q9 C3 X9 V  l1. 外科领域的分子生物学9 n! v4 L' d! t; |8 N- G
(1)基因的结构与功能。1 N2 \0 y% A: f) ]0 F
(2)分子诊断和生物治疗及其临床应用。
7 q7 \/ w0 _/ ^5 y; n; ]2.无菌术的基本概念、常用方法及无菌操作的原则。$ v! L' H% u" c9 m, `
3. 外科患者体液代谢失调与酸碱平衡失调的概念、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临床处理的基本原则。1 C" i+ O# w4 a* B, }
4.输血的适应证、注意事项、并发症的防治,自体输血及血液制品。+ C8 F; _6 I5 E7 s
5.外科休克的基本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3 _* D2 \3 T! E- X- D3 ]* W+ C: e: d
6.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与防治。
2 C7 B2 [  y3 e1 H& q7 x7.疼痛的分类、评估、对生理的影响及治疗。术后镇痛的药物与方法。
  B* H; v) q  e/ R5 ~, p5 ]4 a8.围手术期处理:术前准备、术后处理的目的与内容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4 M' L8 }: e7 C9 O; x, \
9.外科患者的营养代谢的概念,肠内、肠外营养的选择及并发症的防治。
1 f) }) j! z# C1 G" x10.外科感染& U8 D; O) X6 D* A! }- h- g7 M
(1)外科感染的概念、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
8 o' \9 I; u0 m3 y- e5 n* `6 A (2)浅部组织及手部化脓性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 X1 I3 A! L2 E7 ` (3)全身性外科感染的病因、致病菌、临床表现及诊治。
6 w/ G  L9 v# ], t! _- z (4)有芽孢厌氧菌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及防治原则。! P  ?2 p" c' w
(5)外科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
: v4 A  q( Q! c11. 创伤的概念和分类。创伤的病理、诊断与治疗。
4 e% U* d: y% X* B! O2 i12. 烧伤的伤情判断、病理生理、临床分期和各期的治疗原则。烧伤并发症的临床表现与诊断、防治要点。
9 f+ T0 Z6 \. Q  X. [$ {4 N  s13. 肿瘤:' k' X2 J$ ?. p9 J6 f
(1)肿瘤的分类、病因、病理及分子事件、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8 d, z/ k0 k# I5 u  ^* o
(2)常见体表肿瘤的表现特点与诊治原则。
7 u0 r3 Q% J% t+ @- v! n14. 移植的概念,分类与免疫学基础。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及其防治。
1 X6 K' l8 U- A4 v$ Z5 s15. 麻醉、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2 ~) A2 C/ ~! n( j
(1)麻醉前准备内容及麻醉前用药的选择。" ]( W0 L8 b, ~- ^
(2)常用麻醉的方法、药物、操作要点、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的防治。
5 `  ^. l+ L4 e$ a, @. J (3)重症监测的内容、应用与治疗原则。
  j. @; O" f8 M" {# a, p (4)心、肺、脑复苏的概念,操作要领和治疗。- [9 h$ d, J4 S  ?9 F3 V$ `
(二)胸部外科疾病2 d3 t8 e3 r6 h1 n( \1 S" H* p
1.肋骨骨折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和处理原则。3 f% T) b, l& D; |9 r
2.各类气胸、血胸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救治原则。3 _5 U0 u3 j% C+ q) n. U
3.创伤性窒息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 W! ~; \) |9 M% t$ Y7 w4.肺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方法。4 u' N& d. ]5 G' {( e+ b
5.腐蚀性食管烧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与诊治原则。- T* r% F; z( A! r8 H
6.食管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 }4 c6 y) t  }' e+ B) K" Y7.常见原发纵隔肿瘤的种类、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A2 q3 ]7 t2 h$ y# v
(三)普通外科: a) d0 e5 p  L( c" a
1. 颈部疾病
+ p9 Z: G9 X. y' U! w% s! }(1)甲状腺的解剖生理概要。7 U0 E8 ^+ @7 \
(2)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外科治疗。$ H, _8 k( R0 C* O% O  q
(3)甲状腺肿、甲状腺炎、甲状腺良性肿瘤、甲状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1 n$ W  u# P8 X6 Y8 F/ P8 T; m
(4)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 l5 }. W" ?; P- {# {/ o/ ]9 B# g  g (5)常见颈部肿块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J+ z+ q7 ~, p& s  ]
2. 乳房疾病
) r/ g5 q, r) ?: l- ?( v(1)乳房的检查方法及乳房肿块的鉴别诊断。
# E- ?  s% [1 X1 m; X. \ (2)急性乳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防治原则。
2 l7 F4 X4 c" W) y$ V& u6 G (3)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处理。! B" z4 O$ X$ I& X/ x7 M
(4)乳房常见的良性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和处理。
/ B; X) y: I/ U(5)乳腺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分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原则。
) g6 [7 E1 C" {  t3. 腹外疝
7 o6 l; a9 t% G (1)疝的基本概念和临床类型。
4 w2 n5 T6 A7 ~. q  e (2)腹股沟区解剖。, r, G: t* Y/ V  D. _
(3)腹外疝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要点、外科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T' W# s6 y( {. X4. 腹部损伤
& d0 q. x0 b4 P8 N! [: f/ U (1)腹部损伤的分类、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治原则。
$ w, y* S1 t& a(2)常见内脏损伤的特征和处理。7 r" B- l4 _3 q4 C; M
5.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和各种腹腔脓肿的病因、病理生理、诊断、鉴别和治疗原则。
+ C* P  A" |4 g% X2 P6. 胃十二指肠疾病 $ N+ s9 i5 N: L
(1)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外科治疗适应证、各种手术方式及其治疗溃疡病的理论基础。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与防治。
0 I1 [! u% E4 Y% C. N* Z: W (2)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合并穿孔、出血、幽门梗阻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 \- K/ c$ s% i7 p+ m- B' W (3)胃良、恶性肿瘤的病理、分期和诊治原则。
7 x/ i/ q: z1 I: y) V4 \7. 小肠疾病 ' l2 j' y4 Y+ ^) B* K2 a0 {% U
(1)肠梗阻的分类、病因、病理生理、诊断和治疗。: y- I( e4 i+ H% s/ g4 m9 B* L
(2)肠炎性疾病的病理、临床表现和诊治原则。
' e! B( H7 R  e" Z3 Z8. 阑尾疾病:不同类型阑尾炎的病因、病理分型、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O" K, P) l5 F; m8 r& W
9. 结、直肠与肛管疾病
8 D- ?# R0 ]8 z2 y(1)解剖生理概要及检查方法。
8 B' ]. D/ _: x(2)肛裂、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肛瘘、痔、肠息肉、直肠脱垂、溃疡性结肠炎和慢性便秘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原则。
% ~$ s# I2 b& B- `, D; C. U/ \& K(3)结、直肠癌的病理分型、分期、临床表现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H. A4 R. E! ]3 W% j
10.肝疾病
, A$ m7 F) r& {& v. ^7 b8 V(1)解剖生理概要。
2 O2 _  E( m* o(2)肝脓肿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 c* ^9 n2 K( ~" }$ P(3)肝癌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 k9 U( ]. K" q6 E8 e. k11.门静脉高压症的解剖概要、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 G2 K6 P6 l' ^' R" |
12. 胆道疾病
7 A) V5 S8 O: G& L1 P (1)胆道系统的应用解剖、生理功能、常用的特殊检查诊断方法。
1 ^' ~; Z* T4 l& ^# i9 q; p% L5 L% c(2)胆道感染、胆系结石、胆道蛔虫症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原则。常见并发症和救治原则。
' }5 Y% @9 U4 Q* S  _5 D(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特点与手术指征。6 G) t% Y3 o& Y& G
(4)胆道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b& d" b: s" r, |8 Y2 a
13. 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诊断分析和处理原则。. Y) ^* \* f0 z. c7 K' r
14. 急腹症的鉴别诊断和临床分析。! {) r& {, g, K! T* |
15. 胰腺疾病 2 ?0 W8 Q9 H1 @; {, h, z  I0 ]
(1) 胰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
$ b- F6 P$ R" ^9 ?( s (2) 胰腺癌、壶腹周围癌及胰腺内分泌瘤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q2 v+ p- _8 ~+ y
16. 脾切除的适应证、疗效及术后常见并发症。
$ ~* ?  q( h, j" i17.动脉瘤的病因、病理、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q% X8 p  ?% t' W/ c5 p/ t
18. 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 + A0 ^: u. x# I; G
(1)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5 A, }- ?3 w- {, |' f% h
(2)周围血管损伤、常见周围动脉和静脉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检查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2 Y2 z/ N% `; b
(四)泌尿、男生殖系统外科疾病% }! U! f: |8 A( G) ~3 r# G# w. T! e
1.泌尿、男生殖系统外科疾病的主要症状、检查方法、诊断和处理原则。
2 w  L1 l9 Y$ A2 l2.常见泌尿系损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7 w+ `' \9 S1 K7 u3 k' K  ]
3.常见各种泌尿男生殖系感染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 J& A0 W# K, S2 l4.常见泌尿系梗阻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 o* u% U5 d1 t. Q9 P
5.泌尿系结石的流行病学、病因、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诊断和预防、治疗方法。
/ M! p1 T2 x1 A+ V0 K. i5 s6.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诊治原则。
- _! j0 t/ e6 C  ~" |! S* o (五)骨科& n9 p" ~3 Z1 ~* b% |
1.骨折脱位1 Y) `# _. k3 J, q* z
(1) 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骨折段的移位。& a1 W+ O! @% z* r/ X2 p# i
(2) 骨折的临床表现,X线检查和早、晚期并发症。
' l5 x% H% V4 y( [0 e8 j (3) 骨折的愈合过程,影响愈合的因素,临床愈合标准,以及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
, f) z: I" r( n) @+ m$ E. s6 n4 C (4) 骨折的急救及治疗原则,骨折复位的标准,各种治疗方法及其适应证。开放性骨折和开放性关节损伤的处理原则。
" f* e: o/ h; K/ x8 F7 N (5) 几种常见骨折(锁骨、肱骨外科颈、肱骨髁上、尺桡骨、桡骨下端、股骨颈、股骨转子间、髌骨、胫腓骨、踝部以及脊柱和骨盆)的病因、分类、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治疗原则。9 a& o& D* w4 }: p8 d+ C/ ]1 v) v
(6)关节脱位的定义和命名。肩、肘、桡骨头、髋和颞下颌关节脱位的发生机制、分类、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和治疗原则。
% m" O1 o+ S- u5 e1 n" P% y* M2.膝关节韧带损伤和半月板损伤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关节镜的进展及使用。& `7 U( B: S- m  `+ n/ {
3.手的应用解剖,手外伤的原因、分类、检查、诊断、现场急救及治疗原则。
; E) L6 [* }3 D4.断肢(指)再植的定义、分类。离断肢体的保存运送。再植的适应证、手术原则和术后处理原则。
0 a" Z1 t7 G$ B; ?- u" p5.周围神经损伤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常见的上下肢神经损伤的病因、易受损伤的部位、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和预后。
8 {$ y" e+ l3 g7 q6.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4 X) M5 G& D: Y6 e6 C6 B1 f(1)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的病因、分类、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5 T; D& s* ]2 N, s
(2) 常见的运动系统慢损伤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9 ~2 A% r; h. E" C% g, S7. 腰腿痛及颈肩痛! C3 m2 ?5 P- ]) B5 l5 `# x) y
(1) 有关的解剖生理、病因、分类、发病机制、疼痛性质和压痛点。- O! X- @# S7 [5 L" i" Q; Y
(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义、病因、病理及分型、临床表现、特殊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3 T# q7 c( }* ^0 [' t; Z
(3) 颈椎病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分型、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 B0 f4 h. N3 k. \6 A5 M8.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 1 b5 p0 q3 X- N; I2 i; y
(1) 急性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和关节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变发展过程、临床表现、临床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V* |" P" y& f2 V
(2) 慢性骨髓炎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X线表现和治疗原则。7 \2 R2 B, X0 E1 Q& c6 x
9. 骨与关节结核
  `( {& _4 j1 c! j/ W: }5 v5 ](1)骨与关节结核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病理过程、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3 K  L* y0 |% R2 X9 j! T! s; H% v! P(2)脊柱结核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截瘫的发生和处理。
! k+ Q) [2 j: E2 o9 f4 l (3)髋关节和膝关节结核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X, w6 C8 @3 U
10. 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v8 }& I$ Z& {5 z% X9 P11. 运动系统常见畸形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 H# V+ X$ j; ^# C: }. E9 c- q12. 骨肿瘤
1 v2 H  r( f- u) u) i! g# w(1)骨肿瘤的分类、发病情况、诊断、外科分期和治疗概况。
1 b/ p% _# r0 @ (2)良性骨肿瘤和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 i* x2 y9 o' _(3)常见的良、恶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预后。骨肉瘤治疗的进展概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4 12:46 , Processed in 0.03118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