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226|回复: 13

[资源发布] 神灸经纶(阎寿峰初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23 11: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神灸经纶(阎寿峰初校)据一九八三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咸丰三年古歙版)和互联网日本藏版及网络流行版
& J$ A4 r* y- U& L+ q7 ~$ d内容提要:" f" f# V* r  _- w9 ^' b
《神灸经纶》为清代医家吴亦鼎所著的灸法专著。是书四卷,约28万字。详例蓄艾、用艾、灸忌、灸后调养、经络腧穴,诸病以病分类,详述病候及灸法等,所论均依《内》、《难》之旨及历代经验为要,体现辫证施治之特色。于灸治理论颇有发挥,不失是一部独具风格的灸法专著,是集前贤之大成,学习之必读,探究之必备。本书在据清咸丰三年刻本的基础上,酌加断句、语译及按语,全书约34万字,可作为教学及临床重要参考之用。 。《神灸经纶》全面总结了清以前有关灸疗的理论和实践,并参合了不少作者本人的临床经验。& S2 ~5 V$ g* j, a* C* V* N5 E* _& K
目录:+ i# M" z% o4 H) k

! }. i$ K1 N1 W吴氏引言. z' ^0 z1 y" Y
第一卷
; R  {  X$ z! e1 v一、说原# e2 ?3 c# ]  J
二、蓄艾' x+ F' K. Y/ y. ]
三、下火# N/ l" K, s6 f9 I: O3 Z
四、坐向( R' E) m( I* {. M# h/ {
五、点穴分寸
  P5 F" s+ t- y5 ^; J2 B六、早晚次序, Y0 N. N0 E& ]6 }  Q
七、炙病吉日* w9 ~# }/ s4 o1 O
八、四季人神所在禁忌
# _3 `; X6 ~$ O& S) i九、逐日人神所在
, i  I9 ~% t/ ^$ t& k十、十二时人神所在
9 ]+ [9 H& `2 I9 z+ J十一、炙炷大小多寡
( o  n, w2 Y$ ^  l十二、炙忌, c7 ]; Z5 B( Q
十三、补泻" W  p5 `1 v1 A2 ?- t. f
十四、炙后调养
. k6 h. Z/ ]( L/ d: D/ J( m十五、卧时祝法/ t" h* g7 b. y) ~
十六、治虚痨咒) K1 ^* M* n# O9 y8 Z, x4 a% D
十七、用艾4 X3 G! @- i5 q1 z7 W
十八、炙疮候发
" z( u: l. w( }5 N十九、炙疮膏药0 a3 J" Z4 j" ]( D
二十、十二经循行经络) g) G+ \" k; f9 L$ i* _9 o* y1 W; ~
二十一、奇经八脉循行经络5 Y  e$ R2 c2 D3 \9 Y
二十二、周身经络部位歌" ~) n' W1 Q' U4 @" L5 r
二十三、十五别络歌
' o2 p& V- {. `/ u- W二十四、五脏六腑井荥俞经合原穴
. E* E" ?0 H6 M二十五、周身骨度尺寸法- Y2 D4 ^) ~5 h" ?+ S! b! I
二十六、周身名位经脉骨度6 `" M7 O1 H' g
第二卷
' t$ I1 P; N( V- D& h0 |6 c一、十二经脉起止6 }4 J  U! u$ b4 B0 a
二、肺经穴歌3 l- M9 j2 {7 _9 \) w
三、肺经穴图(删)
* u8 ~/ S6 W: p0 I) F. p四、肺经十一穴分寸
7 H# I% O3 P! t$ a五、大肠经穴歌2 h  M$ _3 N2 Y: ?' E3 L/ ?
六、大肠经穴图(删)
' _0 h% q  o: X2 f7 H2 ]' M七、大肠经二十穴之分寸
% d) A% }& i5 m4 M/ o, t( q; R% T八、胃经穴歌
% f; w! Q( s6 z: e. i* n九、胃经穴图(删)
7 T% g% x9 q$ }2 L0 _) u十、胃经四十五穴分寸. {9 _2 `, D% O
十一、脾经穴歌, c+ G6 Y6 F) c5 k1 M
十二、脾经穴图(删)/ M3 R% }8 I9 n' z- S0 {  T+ n
十三、脾经二十一穴分寸
- x8 `5 N" i9 }( L十四、心经穴歌: |/ m! ?# N, H% `: o, Q/ a, B# u
十五、心经穴图(删)
3 _2 F& s% z; O+ Q3 D3 @" _十六、心经九穴分寸: l8 ?' W& I/ Y, s, A! w0 k' [
十七、小肠经穴歌- v3 i# C6 R+ ?8 G& C
十八、小肠经穴图(删)
+ k, H6 O2 x& i十九、小肠经十九穴分寸
( w; ~7 H" h) U: N0 a$ b二十、膀胱经穴歌
1 S5 f( K6 @/ D3 x) m# t二十一、膀胱经穴图(删)
: g8 t$ X/ L6 `8 Q4 K/ ~  L……
& w! E1 Y9 ^/ x第三卷
  z( u" e% t% a第四卷
7 N4 S& j! W% y% L& T$ y* }附一 黄腊炙法% U( B, x$ e) R* s% v& O( z  A+ B
附二 豆鼓饼炙法+ G0 F% Y; K. k7 r% J
附三 蛴螬炙法4 v/ c( [7 q- q( \/ i& f
附四 神灯照法5 v' E! W) A, \# f( ~
附五 桑柴火烘法6 U  G6 j# P* f
附六 砚丞医愿

2 t6 E% n4 H0 ]$ [/ F' l' P0 h8 p& G9 J+ e' \# |

$ d8 B  s  T; w2 y! w巻之一     
$ ^$ i; p! w) y1 G# w引言0 }# N0 m8 D0 [: {
   尝闻古之医者,识天时、知气运、通四诊之精微,熟诸经之奇正。洞见垣一方人,神乎伎矣。故自《 灵素》传书。难经发难,其文渊深古奥。义理无不包括,诚为金匮之秘册,寿民之宝录。后人得其一二意旨,遂以名家。 但其书有论无方,特示人以大经大法,令后学心领而神悟。惟针灸之治,语焉必详,以针灸有定穴,不得不辨明经络、指示荣俞,使后之业此者,得按经而取穴也!以是知古圣人, 赞化调元,跻生民于寿域。何其用心之细,而立法之密欤!夫针灸由来久矣,《灵枢》为针灸之宗本。自后明医辈出,殆且百家,如扁鹊、仓公、张机、元化、以及东垣、河间、丹溪诸贤,此皆名之最著者,无不各有著述发明先圣之经义;秦汉而下,代有传人,至明有越人张会卿,集诸家之要旨,著为《类经》,而针灸之学益显。然犹有未尽者,惟我国朝纂《宗鉴》一书,为医林之总汇,如众水之归宗,其言针灸审穴分寸,的无差谬,诚哉,卓越千古!惜近世医流,学焉者寡。治针者百无一二,治灸者十无二三,惟汤液之治比比皆然,是岂汤液易而针灸难欤?非也!凡人受天地之气以生,莫不具有经络脏腑。其中病也,或在经、在络、入腑、入脏,则必待明经络脏腑者, 方可以去病,岂为汤液者可舍经络脏腑,而别为治乎?吾知必无是理也。然则何为治此者多,而习彼者寡?盖以汤液之治,易于藏拙,其用柔而取效可缓,即彼读汤头、记本草者,遂可以医名;若夫针灸之治,苟不明经络俞穴,无从下手,且其用刚而得失易见,人之不乐为此而乐为彼者,由此故也。不知针灸、汤液,其为用不同,而为医则一也。独是用针之要,先重手法,手法不调,不可以言针;灸法亦与针并重,而其要在审穴,审得其穴,立可起死回生,所以古人合而言之,分而用之,务期于中病而已矣。是编置针言灸,非以针难而灸易,以针之手法未可以言传灸之穴法,尚可以度识也,苟能精意讲求,由灸而知针,由针而知道。 绍先圣之渊源,补汤液所不及,其功效岂浅鲜哉?爰命孙云路草订成编,以为家藏备要云尔 。时,咸丰元年,岁次辛亥仲秋月,古歙吴亦鼎  砚丞氏自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8-23 11:5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版主辛苦啦!!
 楼主| 发表于 2008-8-23 13: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朋友!
发表于 2008-8-23 13:4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阎老师辛苦了!
: ^% ~# Y% l, Y6 s
7 X+ ~" ^7 Z$ B. z3 S[ 本帖最后由 淮水飘香 于 2008-8-24 16:32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8-23 21:46:0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鼓励!
发表于 2008-8-23 21:4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版主辛苦啦!
 楼主| 发表于 2008-8-23 21: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仍还有一些异体字没整理完,惭愧!
发表于 2008-8-24 08: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做了件善事,我辈幸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2 18:31 , Processed in 0.02595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