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7 m# U/ e2 {, }& S4 a
# k' l' n; P H$ E. @- A' Z# A
摄于一百多年前的历史照片:光绪皇帝(中)- z9 d4 r" T6 n
4 V* ?) C% d3 `9 Y Z
! `7 D* ~) G$ b( g# p* R% h$ S1 H' n, d
光绪像
3 `3 y+ g& d4 w3 V/ G/ ~1 l0 r
8 [* |( J: h2 {3 B7 G众说纷纭的光绪死因疑案,终于在这位可怜的皇帝百年忌日到来之际有了科学的结论——光绪死于砒霜中毒。明天上午[2008年11月2日],国家清史工程编纂委员会将在北京举行“清光绪皇帝死因报告会”,公布一份采用现代刑侦和高科技手段检测的1万字报告。而翔实记录侦破这桩百年疑案过程的20集大型电视纪录片,也已在央视进入后期制作。
( f# U: O6 [& y4 _. f+ M8 a" ^% z& R, \1 b( Q1 @( w* O5 R
驾崩 皇帝才37岁% k, ~3 u& m% Z5 B' P
0 B, E& G8 H! y3 U
1908年11月14日傍晚,光绪皇帝驾崩;第二天下午,慈禧太后也断了气。37岁的光绪死在74岁的慈禧前面,而且仅隔一天,引起许多猜测。有人认为,慈禧不愿意光绪在自己死后重新掌权,派人毒死了光绪。有人说,戊戌变法时袁世凯出卖光绪,怕慈禧死后遭光绪报复,于是贿赂太监下毒。还有说是太监李莲英下的毒,因为他得悉光绪日记中说慈禧死后将诛袁世凯和他。但也有人认为光绪是身体虚弱病死的。
. U2 l O) w1 w
/ p/ U5 J; E0 @7 b( H+ o) u5 {: @0 J死因 百年无定论0 R l1 g j& A: [% R* O3 a2 v9 N- {
- L8 L$ Q' Y$ N/ K- Q
100年来,有关光绪死因的论文论著连篇累牍,却始终没能形成学术定论。2003年,央视纪录片编导钟里满偶尔得知,1980年清西陵文物管理处曾对光绪及隆裕皇后的棺椁(曾于上世纪30年代末被盗)进行清理并重新封闭,两人的头发被移至棺椁外面,保管在清西陵库房里。于是钟里满开始了长达5年的边测试研究、边拍电视纪录片的过程。
0 O4 e9 A6 m p) x( r; N% b9 }7 ?, `* u `' J2 r# X
刑侦 高科技检测7 o/ e0 @) ]& i+ [: g6 V/ z
4 W3 i! X% q3 H5 q在明天首次完整公布的“光绪死因报告”上署名的还有清西陵文物管理处、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北京市公安局法医鉴定中心。他们先后提取了光绪分别长26厘米、65厘米的两小缕头发,清洗后晾干,剪成1厘米长的截段,逐一编号、称重和封装,然后用核分析方法逐段检测光绪头发中的元素含量。9 Y+ g. j2 ~; q9 `: { ~
8 f% v( @# S% H0 b结果显示,光绪头发中含有高浓度的元素砷,且各截段含量差异很大,第1缕头发的砷高峰值出现在第10段(2404微克/克),第2缕头发的砷高峰值出现在第26段(362.7微克/克)和第45段(202.1微克/克)。而同时对比测试的头发砷含量,当代人为0.14至0.59微克/克,与光绪同时代并埋在一起的隆裕皇后为9.20微克/克,清末一个草料官干尸头发为18.2微克/克。
T+ p C2 L$ R* L# m! J5 o6 V$ R
* z& g* T: x6 v! d7 U$ L中毒 法医有结论. X3 }% ]1 N: I ?, s+ l
( C2 v- z! ~+ y7 u9 [' \6 l1 g后来,他们又按照规范的法医检验要求和方法,提取了光绪遗骨及衣物样品测试,结果肩胛骨、脊椎骨和每件衣物的胃区部位、系带和领肩部位的含砷量很高;内层衣物的含砷量大大高于外层。再对光绪棺椁内、墓内物品和陵区水土等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光绪头发上的高浓度砷物质并非来自环境沾染。最后他们得出结论:光绪头发上的高含量砷并非为慢性中毒自然代谢产生,而是来自于外部沾染;大量的砷化合物曾存留于光绪尸体的胃腹部,尸体腐败过程进行再分布,侵蚀了遗骨、头发和衣物。而砷化合物也就是剧毒的砒霜。. k7 b2 a7 t1 ^1 q/ {$ H! F
* h# T5 W! Z k( L. Y3 x5 |+ n# r
经过科学测算,光绪摄入体内的砒霜总量明显大于致死量。
& L& s% G5 j# P/ P+ h5 [" [" B1 [) D/ S
; g; G8 `7 o7 H1 B% X' S1 G3 \凶手 尚有待研究# I' p2 b, f( M! S
* z9 d5 \+ ^+ L
在测试的同时,钟里满遍查清末档案、光绪医案、光绪临终前参与诊治的御医亲笔回忆录、军机大臣、起居注官的日记等资料,整理了光绪死亡前10天的情况,并结合现代法医有关砒霜中毒的论述,探讨了光绪砒霜中毒的类型,以及中毒时间的下限和上限。
6 f2 F/ b/ f6 w# I
- p/ w; w4 P0 p+ C: X+ v/ R) w这个由非清史学者完成的课题受到了国家清史编纂工程的高度重视,已被纳入该工程“重大学术问题研究专项课题”。也许,20集的《光绪死因》纪录片,也将被收入中国正史《清史》。课题组还就光绪死因研究测试同时写成专著,不久也将出版。, n( I5 P- o: E% A
# a: x6 G( \, h8 I但究竟是谁对光绪下了毒呢?这还有待史学家们的进一步研究或资料发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