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27|回复: 1

冬季养生保健110宜(2)----冬季养生进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7 06:2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四季养生保健宜忌全书》
) A/ o& F! p! P: k$ F" r7 l9 P& i8 k* w+ T. |
       23?冬季进补宜遵循的基本原则; c9 I: G' X) K. H7 Z5 o) Q: \
  炎夏过后,便是金秋。人体经过暑热的消耗后,渐渐趋于生理平衡,准备入冬的营养储存。其主要措施之一就是进补。冬季进补有利于改变病人的虚弱状态,增强人体健康。用现代医学语言来讲,称之为“健康投资”。
- [9 s- r; x$ v  Z; h* s  中医认为,秋季进补宜“容平”,冬季进补宜“封藏”,这是秋冬进补的基本原则。# |& L6 S5 Z2 g; A+ z
  一般来说,体虚的人冬季才需要进补。中医将虚证又分为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等类型。气虚者补气,血虚者补血,阴虚者补阴,阳虚者补阳,气血两虚者气血双补,阴阳两虚者阴阳双补。
( g- Z8 a$ r- G0 Z  中医认为,气虚者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疲倦乏力、盗汗,活动时诸症加剧。因此,在冬季进补时必须遵循“封藏”的基本原则,可选用黄芪、党参、白术、大枣等,中成药可选用补中益气丸等。
/ m3 [8 x9 U) E' Y2 n  o  中医认为,血虚者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妇女行经量少、延期甚或经闭等。在冬季进补时,应选用当归、熟地、阿胶等,中成药可服当归胶、归脾丸等。3 o  \( U" S( N) I- D
  中医认为,阳虚者除了有气虚的表现外,还有畏寒肢冷、尿清便溏、白带清稀、阳痿早泄等症状。在冬季进补时,可选用巴戟、肉桂、冬虫夏草等,中成药可服金匾肾气丸等,食补可用狗肉、羊肉等。
5 h/ n4 P! e. O/ Q) ~  中医认为,阴虚者除了有血虚的症状外,尚有午后潮热、手足心热、颧红盗汗、男子遗精、女子经量少等症状。在冬季进补时,可选用天冬、沙参、生地、枸杞等,中成药可服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食物中的银耳、山药也有补阴的功效。) Y) C7 e  y, {6 f
  在选用补药及食物时,还需注意补药的效力,有峻补和缓补之分。峻补类药物如人参、鹿茸等,应禁用或慎用,必须使用时也应遵照医嘱并严格控制剂量。6 E$ R+ t# m1 B0 R, e4 Y
  24?冬季进补贵相宜1 a  B6 y3 R: o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由于气候寒冷,人体对能量与营养的要求较高,而且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对较强,适当进补不但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而且还可把滋补品中的有效成分储存在体内,为来年开春乃至全年的健康打下基础。所以,民间流传有“今年进补,明年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俗语。! n8 l' b  j8 y% R' {
  冬季进补贵相宜。我国的传统习惯认为,在时间上,主要指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期间,冬至前后最为适宜。冬季进补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食补,二是药补。
2 D" P1 |# K+ v6 z* y+ V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冬季气温过低,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必须增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以产生更多的能量,适应机体的需要。所以,在饮食方面,宜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9 }" U- w0 _0 y  Y; V+ y) c7 M  同时,寒冷也影响人体的泌尿系统,排尿增加,随尿排出的钠、钾、钙等无机盐也较多。因此,应多吃含钾、钠、钙等无机盐的食物。一方面可多吃蔬菜,适当增加动物内脏、瘦肉类、鱼类、蛋类等食品;另一方面,有条件的还可多吃鸡、甲鱼、龟、羊肉、桂圆、荔枝、胡桃肉、木耳等食品。这些食品不但味道鲜美,而且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不仅能补充因冬季寒冷而消耗的热量,还能益气养血补虚,对身体虚弱的人尤为适宜。其他还有药酒、药粥等,均可根据各自的体质情况选用。
+ e# c9 o' }# `6 r: I  至于药补,常用的补益中药有两类:一是属补气类的,如人参、黄芪、党参、白术等,适用于气虚不足、面色苍白、气短乏力、脾虚泄泻之人;二是属养阴补血类的,如生地、阿胶、当归、枸杞等,适用于面白无华、头晕心悸、口唇苍白、血红蛋白偏低、妇女月经量少之人。鹿茸也是冬令的常用补品,适于平素阳虚怕冷、四肢不适、腰酸多尿或男子阳痿者服用。: Z' F. V6 X+ c' ?0 B3 O/ h
  值得指出的是,补药也不是随便可用的,当视气虚、血虚、阳虚、阴虚而分别选用针对性的补益药,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强心、生津止渴、安神等功能。气虚病人见有体力衰弱、四肢无力、精神疲倦、心慌气短,或年老体弱,或工作过度劳累后周身无力,或慢性病引起的头晕无力等症状者,均可服用。能够补益元气,增加食欲,促使体力恢复。' Q% C$ |& m1 A: U. `8 K2 b
  又如阿胶具有滋阴养血的作用,对血虚的人尤为适宜。虚啥补啥,各人都应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选用,也可去医院请中医师确诊属于哪一类虚证,再选择相应的补药,使补得其所,补而受益。3 u2 W7 O# e- w- W& W9 B
  随着中药制剂的不断改进,各种服用方便的滋补药品纷纷面市,如人参蜂王浆、双宝素、青春宝、中国花粉等,多不胜数。药补已成为人们所乐用的进补方法。
- ^1 @7 u. i) G& o7 I: D1 ~) R4 U/ L* y  冬令进补是根据季节特点而创立的一种调养方法。但是,不是说每个人到了冬天都一定要进补。如年轻体壮无病之人,对寒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就不必进补。
6 c; ~4 [. {, G$ t9 M" L  25?冬季进补宜先清肠
( c3 W" g$ L) o% l: m
  北风呼啸,气温骤降,冬季来临。我国素有冬至进补的习惯。这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就像种庄稼冬天施足基肥,开春定能禾肥苗壮的道理一样。而人体冬令进补,确有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作用。
6 E. \( F! j( A  l0 S% P; Z1 D  但是,冬季进补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个人胃肠功能具体情况而定,进补才能收到效果。
" {1 O! D6 ^$ L0 l+ \6 t/ t: S  这是因为,有的人便秘,内火重,往往几天或一周才排便一次,大便干硬、难排、胃纳差,以往一到冬至就进补,结果,服后总感胸闷、心慌、血压升高、胃口差。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改为先清肠。进补前半个月,每天服一次金谷纤维王,让大便畅通,能每天轻松排便,再服补品。这样进补,可使上述症状消失,胃口打开。一个冬天下来,脸色红润、不怕冷、睡眠好。所以,冬季进补宜先清肠。  a2 B" Z5 Y2 d9 D" ?
  26?冬令进补宜先作底补
% s( N  E% A9 H& q- P. d  中医认为,冬令进补宜先作引补,即底补,就是进补之前打基础的意思。
" i: [  k1 M  `' {; G# S7 y' C  在冬季生活中,芡实常被中医推崇为冬季底补食物。一般来说,底补宜先选用芡实炖牛肉或芡实炖羊肉、生姜羊肉大枣汤等,效果比较明显。在此基础上,用芡实、红枣、花生仁加红糖煮浓汤食用,则可以调整脾胃功能。此后,再适当地服食补品,可增加滋补效力。- y3 Y4 ^$ t0 c5 E/ u# G
  27?冬季科学进补宜“三加一”0 Y8 G3 J, g2 e/ S
  专家们主张,冬季科学进补宜“三加一”,即保温、御寒、防燥加进补,往往会收到显著的效果。! x) U3 [; S) g8 W
  第一,宜保温。通过饮食营养搭配,以保持体温,即增加热能的供给。在冬季饮食中应适当地增加蛋白质的含量。营养学研究表明,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有肉类、蛋类、鱼类及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易于消化和吸收。肉类则以牛肉、羊肉和兔肉为最好,因为在这些肉中含的动物脂肪较少,有助于促进身体健康。
7 e& x4 s* a2 z' w- Q1 T% Q& Y  第二,宜御寒。通过饮食,以抵御寒冷。医学研究表明,人怕冷与其体内缺乏矿物质有关。因此,在冬季饮食中,除了注意供给热量外,还应留意矿物质的补充。国人的饮食,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一般来说,一个人只要不偏食,能吃豆、肉、蛋、乳等食物,就可保证对钾、钠、铁等元素的需求。冬季特别怕冷的人可以多补充些根块和根茎类蔬菜,如胡萝卜、藕、莴笋、薯类等,因为这类蔬菜矿物质含量都较高。老年人为防骨质疏松,还可适当吃些豆类、花生、牛乳、虾皮、牡蛎、蛤蜊等含钙较多的食物。
! ~- ?. ]6 Z! e! B  第三,宜防燥。通过饮食,以防干燥。冬季,气候干燥,容易出现诸如皮肤干燥、皲裂、口角炎、唇炎等病症。因此,在冬季饮食中,补充维生素B2和维生素C是十分必要的。维生素B2在谷物和蔬菜中含量不多,多存在于动物肝、蛋、乳、豆类中;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蔬菜和水果中。
, c' j1 p* K; U# f/ [  冬至是开始进补的最好时机。所以把“进补”作为“附加”是因为进补必须以“虚”为前提,合理进补,虚则补之,不虚不补,更不能多补滥补。
4 _9 k/ n$ y0 g  28?冬季宜分类食补
# u8 d3 s- ~; q  v  经过春、夏、秋三季,尤其是夏季体能的大量消耗,在冬季有必要对人体适时调养和补充,为来年开春乃至全年的身体健康打下基础。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进补有药补、食补之分。6 f/ O/ s% l. R( x4 x
  补药,简言之就是药。如果进补不对症,过量服用,就避免不了其副作用。而食补与药补不同,食补本身就是饮食之一,无任何副作用,因而在冬季健康人可以进行食补。食补宜分类,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人,可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侧重添加相应的食物进行食补或在食物中添加一味滋补中药,做成药膳进补。: ]) a. l3 f  b0 \* B$ S
  第一,预防衰老。可补食莲子粥、甜豆浆粥、猪肾粥、冰糖炖海参、枸杞炒肉丝等等。7 K5 A* O' N; Q0 K& X8 Y
  第二,延年益寿。可补食鹌鹑赤豆粥、栗子粥、枸杞粥、红枣炖兔肉、银耳炒猪里脊肉、红枣桂圆蜂蜜汤等等。7 L: p' T" s/ w1 C( G, y
  第三,益智健脑。可补食核桃仁粥、核桃仁黑芝麻粥、芹菜炒豆腐、炒双菇(水发香菇和鲜蘑菇)等等。+ w3 q. D* \: b  k- h( A
  第四,美容养颜。可补食银耳羹、核桃仁粥、大枣粥、苹果汁、红枣鸡骨汤、红烧带鱼等等。
6 z' z5 S$ l- y* T6 X4 {2 Q  29?冬季宜用哪些食物进补! H( @/ l  r2 z9 @
  第一,补气虚。宜用栗子、花生、大枣、荔枝、莲子、菱角、白扁豆、黑木耳、山药、蜂乳、蜂蜜、粟米、鸡肉、鸽肉、海参、驴肉、牛肉、泥鳅、鲫鱼等食物。& W* `2 ^8 V/ M9 y3 C3 L5 |
  第二,补血虚。宜用龙眼、葡萄、桑葚、胡萝卜、菠菜、黄豆、玉米、猪血、猪皮等食物。
* @- o5 G& K! C7 F! w' U' s  第三,补阴虚。宜用梨、甘蔗、椰子、松子、银耳、燕窝、豆腐、豆浆、小麦、燕麦、荞麦、黑豆、芝麻、鸭肉、兔肉、猪蹄、鳖肉、龟肉、鸡蛋等食物。& o& [( u) @2 k3 J1 d! q9 N/ ^
  第四,补阳虚。宜用核桃、韭菜、羊奶、虾、羊肉、狗肉等食物。& d5 J& E, H, M8 Z/ {
  30?冬令进补宜用十一种肉食8 O4 s: [; n) C8 l( w$ M3 C4 P0 z
  第一,羊肉。中医认为,羊肉性味甘、温,具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的作用。. M+ N1 f' M$ b. W
  第二,牛肉。中医认为,牛肉性味甘、温,具有安中益气、补脾胃、壮腰膝的作用。
9 t+ V  ?1 r* C2 u2 x+ M  E% y  第三,鹅肉。中医认为,鹅肉性味甘、平,具有益气补虚、和胃止渴的作用。4 u, F2 p! b+ ?$ v8 |( V
  第四,鹿肉。中医认为,鹿肉性味甘、温,具有补五脏、调血脉、壮阳益精的作用。
; l4 J* m1 g, w# V: g% n! w( t* Z  第五,驴肉。中医认为,驴肉性味甘、平、微酸,具有养血止血、益气息风、安心神的作用。
: J* J% E8 ]+ i  第六,鸡肉。中医认为,鸡肉性味甘、温,具有温中益气、补精填髓的作用。3 X7 t5 J0 Z& a& [0 l+ t0 w' R- }* X
  第七,鸭肉。中医认为,鸭肉性味甘、咸、微凉,具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作用。
/ ?7 D+ L. _0 p3 ~, N  第八,乌鸡肉。中医认为,乌鸡肉性味甘、平,具有养阴退热的作用。
* o1 @/ P3 _+ q" Q, |  第九,鲫鱼肉。中医认为,鲫鱼肉性味甘、温,具有益气温中的作用。
) ~# w9 T  p( G+ z5 \  第十,鹌鹑肉。中医认为,鹌鹑肉性味甘、平,具有补中益气、强筋骨、祛风湿的作用。* Y" Y+ L5 g9 z7 \9 |% p
  第十一,野鸡肉。中医认为,野鸡肉性味甘、酸、温,具有补中益气、滋养肝脏的作用。7 r7 @6 w7 `: `- E
  31?冬季进补宜多食红枣
+ S% W: p; V2 H! A  红枣为我国民间常用滋补佳品。冬季进补多食红枣,不仅能大补气血,而且还能防治众多的疾病。
- t% {: T! ~9 {# T# L! ~: o  红枣是我国著名的特产,质细味甜,个大核小,皮薄肉厚,营养丰富。鲜枣的可食部分达91%,蛋白质含量比梨高11倍左右,脂肪和糖的含量都是梨的两倍,每100克可食部分含钙11毫克,磷23毫克,铁0?5毫克;尤其突出的是维生素C的含量极高,约含400~600毫克,居鲜果之首,国外称之为“活的维生素丸”。此外,还含有淀粉、胡萝卜素、单宁、有机酸等物质,维生素P的含量也是百果之冠。新近的研究还发现,红枣内含有多种抗肿瘤的活性因子,如三萜类化合物、山桂酸;还含有大量的环磷酸腺苷,后者是参与正常细胞生理代谢的一种重要物质。因此,红枣还是抗癌防衰老的天然保健食品。/ U; l0 L$ V( D* v2 g
  中医认为,红枣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明代大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枣善补阴阳、气血、津液、脉络、筋腧、骨髓,一切虚损无不宜之。”特别是晒干的红枣,其药用价值更高。医书上记载的民间流传的红枣食疗验方不胜枚举。如产后贫血、大病后虚弱,用红枣煮鸡汤补之;多汗、自汗,用黄芪25克、大枣10枚,水煎服;治咳嗽,用杏仁、大枣各适量煎服;治脾胃湿寒、纳呆泄泻,用白术10克、红枣20枚、干姜10克、鸡内金10克四味煎服。长期食用红枣,还可补血养颜。民谚曰:“天天吃大枣,长长不见老。”0 D/ x& S6 z4 Q! E" ~
  在我国民间流行的红枣雏鸡、红枣煮粥、红枣炖羊肉、红枣炖猪手等食用方法,进补效果较好。8 o' J. w/ b! U( @3 f: t6 X
  32?冬季防口角炎宜补充维生素B2
3 h! ?) R7 e) N! x4 f& `: b
  冬季气候干燥,容易出现嘴角和嘴唇皮肤潮红、脱屑、糜烂、发红,接着发生口角裂开、糜烂、出血等病症。再有,冬季蔬菜水果较单调,人们从膳食中摄取的维生素减少,容易造成体内B族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2缺乏,这就容易患核黄素缺乏症,引起口角炎。
$ f' }, [+ F% J  s. A1 c1 I+ d  冬季要积极预防口角炎。一方面应注意面部皮肤清洁卫生,适当用护肤脂或防裂油涂在口唇和口角上,保持皮肤滋润,防止裂口;及时纠正用舌头舔裂口的不良习惯,更不要用手去接触;另一方面应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胡萝卜、豆制品,以及含维生素B2丰富的蛋类、牛奶、动物肝脏和瘦肉等。患者只要及时进补一些维生素B2,局部涂金霉素软膏、龙胆紫或涂敷中药青黛散,几天之后即可痊愈。$ W9 M8 r) m9 D6 t$ p' W! z2 }
  33?冬季补钙宜食用哪些食品' ]4 J) W2 \8 A4 r+ |0 u( H/ V) H
  第一,宜食乳类与乳制品。如牛奶、羊奶及其奶粉、乳酪、酸奶、炼乳等。
& T2 ^( q( \3 o6 ^/ c  第二,宜食豆类与豆制品。如黄豆、毛豆、扁豆、蚕豆、豆腐、豆腐干、豆腐皮、豆腐乳等。
1 Z+ @3 _' r8 C" a" K( @" w  第三,宜食水产品。如鲫鱼、鲤鱼、鲢鱼、泥鳅、虾、虾米、虾皮、螃蟹、海带、紫菜、蛤蜊、海参、田螺等。: {. ^3 k, \( a
  第四,宜食肉类与禽蛋。如羊肉、鸡肉、猪脑、猪肉松、鸡蛋、鸭蛋、鹌鹑蛋、松花蛋等。
( m3 F9 _$ n: L  第五,宜食蔬菜。如胡萝卜、萝卜缨、香菜、雪里红、黑木耳、蘑菇等。
: O& v8 V' S4 [  第六,宜食水果与干果。如苹果、莲子、核桃、杏仁、花生、黑枣、杏脯、橘饼、桃脯等。
( P$ [' c, B, X  34?冬令时节宜水补9 ?2 {; u& O2 e* o: S, H
  冬令进补滋养身体,在我国中医界,向来有“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从养身的角度讲,中医历来有“冬不藏精,春必温病”的医训。因此,冬季养身要滋阴补阳,以补肾为主。
/ r- d1 g3 N5 p  从医学更高层次来理解和认识,中医所指的阴与阳,是以物质为基础的。人体的宏量及微量元素构成了平衡人体生命需要的物质基础。这些物质的来源,除去先天带来的,在后天补充方面,补药中有,食物中有,水中更有。从速效角度来讲,药比食好,比水更好。而从长效角度来讲,药比食差,比水更差,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的理论依据就在于此。所以,从更长的效果来讲,水是最好的进补品。
7 d# }# {3 I! A. R* @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水中的微量元素的表现形式为活化的离子态,最容易被人体吸收。在养生方面讲,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在我国广大的农村,缺医少药,人为什么会长寿?这是因为,乡下空气污染少,水质好。由此可见饮水与长寿的关系。有资料表明,在我国有些地区,长期饮用天然矿泉水,人均寿命长,癌症发病率低,其保健作用已被现代医学研究所证实。1 ?  c+ w1 B$ G+ H9 }5 b0 p, w' {
  我国中医的圣典是《黄帝内经》,更有神农氏尝百草的传说。百草之所以能成药,它的药效是微量元素的作用起效果。因此,在医学界有西医治表,中医除根的说法。其实,饮用天然矿泉水也有同样的作用。9 T0 q. R9 a1 D+ T# T
  据现代医学研究分析,在天然矿泉水中含的微量元素天然配伍构成了对人体有益的保健作用。如老庙矿泉水的微量元素构成,主要成分是锶与偏硅酸,它们的作用有益于长骨骼,防止心血管病,其他微量元素还有锂、溴、锌、铁、氟、碘、钙、镁等等。这些物质具有养胃生血、镇静安神的作用。但是,饮用矿泉水养生,必须持之以恒,才能获得保健效果。$ e3 E# `: U0 H/ D$ n+ F: @
  所以,冬令进补时节宜水补,对养身保健大有裨益。
( \1 s0 Y# Z  Y/ x  35?冬季饮红茶宜补锌
$ y, m2 j. `4 M, j
  冬季饮红茶宜补锌。其科学依据为:德国科学家在试验研究中发现,将一定浓度的锌盐溶液放入试管,在加入不同量并泡开3分钟的红茶后,试管中的锌含量减少了55%~85%。锌是我们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微量元素。所以,冬季饮用红茶,特别是长期饮用红茶的人,应该适当补锌。补锌的方法很多。在日常饮食中可以多食一些含锌丰富的食品,如动物肝脏、乳类、海产品、粗粮、麸皮、牡蛎、苹果等。
  u2 @# ~5 R( }0 d! S# E  36?冬季进补营养滋补酒最相宜
5 t/ m6 F, i0 }7 y( l  我国的中医中药在养生抗衰老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以中医理论“行血理气”为基础的。营养滋补酒即是这方面的一种宝贵遗产。“酒是百药之长”。酒与中医的关系不可分割。近年来也有国内外医学界人士不断发表文章认为,冬季进补,适量饮用营养滋补酒有益于健康。不少科研人员还公布其研究成果,发现适量饮用营养滋补酒(每天1~2小杯)的人比从不饮酒和酗酒成性(每周超过40杯)的人长寿得多。
+ J7 m, T/ f+ t* R$ q" e3 d) v  冬季进补,适量饮用营养滋补酒最相宜,能改善人体血液循环,饮酒后的“热血奔流”能有效地冲刷血管壁,防止血栓形成;血液的快速运动可降低体内有害的胆固醇,从而保护了心脏;其次,饮酒后舒张的细胞和毛细血管更易于吸收酒中的营养物质及各种微量元素,使中老年人逐渐衰退和老化的骨骼和身体功能得到及时的营养和滋补。中国的补酒糅进了中医理论及药材的治病功效,相比之下,它比任何洋酒(果酒)都更具有养生价值。
! e: ]. h- u) c5 O9 u  37?冬季哪些人宜进补
1 ^4 ?' j7 ?1 x, `/ e0 o  第一,养生益寿者。养生益寿,冬令进补是最好的办法。从原则上说,有不足就要补充。例如,脑力劳动者应多吃核桃肉;体力消耗大者应补充蛋、鸡、鱼、肉等食物。补多少,怎样补,要因人而异。
7 S4 H, H2 T/ y2 U6 V  第二,易患冬病者。慢性支气管炎、尿多症等都属于冬令病,在中医看来,是因肾气亏虚、阳虚外寒所致。其调治的方法是温药和之。可选用熟附子、肉桂、海马、狗肾、人参、甘草、枸杞子、生姜等,除了制成药剂进补外,还可以食用。如经常食用生姜肉汤,对咳喘疗效较好;附子生姜桂枝汤对防治冻疮有益。3 R$ U) V$ \* D% \9 c# e* x
  第三,阳气阴虚者。时值冬令,天寒地冻,也是一年中阴气最盛、阳气最弱的季节。阳虚的人,常会流清水鼻涕、手足冰凉、易生冻疮、夜尿频频、小便清长、大便稀薄、阳物不举。这类人可食用干姜、人参、熟附子、辣椒、羊肉等,三九天尤为需要。同时,还可服用金匮肾气丸,以期阳气生发。
* A' |9 G& w3 [; L+ Q  第四,防春夏病者。医学家们指出,冬天调养得好,春夏发病就少。正是基于这个观点,冬补以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为宜。可用各种鱼类及牛、狗、羊肉,加入中药人参、黄芪、桂圆、红枣等或做汤或药膳,只要脾胃吸收好,经过进补后定会使人具备更强的抗病能力。
: l7 |( U3 K) G/ I. v  38?冬季糖尿病患者进补宜遵循的基本原则+ |9 k' |: ~6 v; H9 l+ P7 M
  冬季,糖尿病患者的进补要遵循“一通二补”的基本原则,该原则是按照“六腑以通为补”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经典论述而产生的。“一通”是指保持消化道通畅,减少小肠对糖分的吸收;保持肝气畅达,促进肝脏对糖原的调节作用。“二补”是指补阴为主,兼以补气。
7 K( z3 ^. }; }+ O8 \  39?冬季慢性胃肠疾病患者进补宜掌握时机: _$ j# I, T6 C
  冬令时节是进补的大好时机。但是,对那些患慢性胃肠炎、过敏性肠炎、胃功能紊乱而经常腹泻的胃肠道慢性腹泻疾病患者来说,进补的确有很多疑虑。所以,进补必须掌握时机,一般选在“三九”前后。在这段时间里进补,只要注意方法,不但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而且还有利于治疗慢性胃肠道疾病。
! B: K8 v3 A: C: c  Q  冬季,慢性腹泻疾病患者的进补,首先要辨证审因,才能对症下药。按中医理论,临床上一般分为四型:脾胃虚寒型、脾气虚弱型、中气下陷型和肾阳虚型。不管哪型,都可用健脾益气的方法,兼顾其他方法。根据不同的辨证结果,各有所侧重,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健脾益气的药物常用的有人参、党参、白术、山药、扁豆、茯苓、黄芪、甘草;在补脾的同时,要注意配以理气和胃的药物,如陈皮、砂仁、大枣。$ X* ^: \8 u6 Y. G7 k" ?( }3 g
  慢性腹泻疾病患者的进补除了用药物外,还可以用方便的饮食方法来调理。如用红枣10个(去核)、茯苓30克、芡实30克、大米30克,焙干,碾成粉末,放入水调匀煮沸,每天早上服用,坚持3~5个月即可见效。市面上还有健脾益胃的食物可供购买,如莲子红枣粉、红枣藕粉、八珍粉等,每天服用亦有效果。这里要提及的是那些已经诊断清楚的肠胃疾病,除了用中药治疗之外,用西医的方法治疗也很重要。双管齐下,效果更佳。
+ R9 K, m. \1 `# }4 T! A+ W) Z  40?冬季小儿调补宜对症
6 a7 q8 j! h' v3 s( o
  近年来,小儿冬季调补受到专家和家长们的高度重视。中医认为,对某些瘦弱的小儿来说,冬季滋补药物确实可起到增强体质的作用。9 T& X  X3 E( M& E6 D( K+ V
  但是,中医反复强调,冬季小儿用滋补药应根据不同对象加以选择。例如,小儿有湿热症,应选用清热利湿的中药,使之热湿化,否则会引起胃纳更差等副作用。小儿生理特点为“脾常不足”,也就是胃肠消化吸收功能易紊乱。脾虚小儿常见消瘦、食欲低下、面色萎黄、大便不调等,可选用健脾和胃的中药或食品,如太子参、白术、茯苓、山药等,同时可加些运脾化湿的药,如苍术、陈皮、砂仁等。血虚在小儿时期也不少见,表现为面色苍白、疲乏、夜睡不安、纳差、舌质淡等,可用补气养血的药或食品,如黄芪、当归、首乌、鸡血藤、仙鹤草、桂圆、红枣、乌骨鸡等。肾虚的小儿常见遗尿、怕冷、手足不温或面色潮红、便秘等,给予补肾阳或肾阴的药或食品,如补骨脂、菟丝子、核桃仁、甲鱼、熟地等。( q! a% C, i! ]2 b
  41?冬季受孕妇女宜补阳光. ~% W& n2 ~7 Z* }( r" b# M
  冬季受孕妇女宜补阳光。其科学依据为:0 X! Y% `1 n% C$ w+ a/ R: G% G
  有专家认为,一年四季的变化,对人类受孕、怀孕和生育有着明显的影响,春天是人类最佳的受孕季节。科学家们通过对650位试验人工受精的妇女进行了4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接受日照时间的长短与受孕的成功率以及胚胎的健康有直接关系。
5 ]# V6 i+ d" _6 F  专家指出,从季节方面比较,春天受孕的成功率最高,其次是夏天和冬天,秋天最低。其原因是春天正是白天明显变长、阳光充足的季节。所以,冬季受孕妇女宜补阳光。! O3 S5 l5 d7 l/ s. \

( x9 {8 Y9 Q+ L( z[ 本帖最后由 逍遥子 于 2008-11-7 06:39 编辑 ]
发表于 2008-11-11 20: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21 03:10 , Processed in 0.02359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