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1-18 07: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建成大功不可没. N' }3 a3 L2 c& V. h2 T. E! S/ Y
$ C* X% ~0 N7 J1 x# y5 v& F作为李渊的长子,李建成在唐帝国未成时所立的功勋是卓著的。可以这样讲,如果李渊没有李建成,就很难成为唐高祖。也就是说,有了李建成才有了后来的大唐帝国。1 Z0 h) d0 g# L. u7 }
# c& }6 Q9 G7 z( D9 \/ C隋朝末年的政局不稳和社会上风传的“李氏当为天下”的谶语让太原留守李渊在踌躇满志的同时也惊恐不已。李渊称得上是一位具有真知灼见的政治家,在留守任上,他的眼光与胸襟都是隋朝其他大臣所不能比拟的。事实上他早有反意,但当天下已难以收拾、谶语人人耳熟能详的时候,他的准备还不充分。隋文帝已经对朝中几位姓李的大臣起了疑心,并且逼反了李密,作为太原留守的李渊自然也逃不过去。他很怕被隋文帝杀死,于是,称病不去京城就成了他那时经常玩的把戏之一。
- i, ?4 W& G6 X: o8 [
3 p- @) c5 M l' X李渊先让李建成和李世民分别于河东和晋阳密结各路英雄,收罗人才以备起兵。当时李世民不到20岁,阅历不如李建成,性格更不如李建成仁厚,所以,李渊把大宝都押在了河东李建成的身上。李建成在河东独当一面,后来又参与了太原起兵密谋,这一切都在情理之中,容不得半点怀疑。- F/ G1 n& G9 _; I8 R
7 M( C# j/ G5 [$ e _, m
公元617年,隋太原副留守的脑袋被李渊砍掉,李渊宣布正式起兵反隋。一个月后,李建成奉命从河东风尘仆仆赶回太原,就起兵后的战略制定和组织工作与李渊进行了深入地协商。
# R4 L3 j5 f5 j: P$ F4 k9 {; a
, h" {( C* ^5 [* J从那时起,李建成为大唐的建立浴血沙场,创下了赫赫战功。从太原起兵到攻占隋都长安,唐军进行了数次惨烈的战役,其中决定性战役的总指挥都是李建成。1 U1 S% ~$ ^' u* p+ s+ U; S' C
7 d( O8 d9 E0 M o& s
第一场大仗的对手是西河郡丞高德儒。是时,李建成引兵攻西河郡,高德儒死守。李建成与士兵同甘苦,深得民心,很快便活捉高德儒而结束了战役。
& v0 _3 M4 c9 V1 V# ]) S9 v
( u: o) m4 h3 a8 e4 b% r平定西河郡后,李渊建大将军府,组建三军,以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左三统军。七月,李渊率军三万离太原西进长安,隋朝西留守代王佑派隋名将宋老生领精兵两万守霍邑(今山西霍县),又派大将军屈突通守河东。两人互相照应,相约一方受攻击,一方必救。7 F& |# B" `/ O
- |1 O' u, J! O适逢阴雨连绵,粮草不继,又有消息来说北方突厥与割据势力刘武周将乘虚袭击太原,所以人心惶惶。李渊依裴寂等人建议,欲退兵太原,再图后举,但李建成苦谏,李渊只好作罢。5 j5 I, ~6 K! R, [. l* O
/ Y, S6 C+ u; M5 m) I
二十八日,太原粮草运到。
1 C" z; B/ I# T# G2 f
0 {( h1 B- k- B- U/ l八月初一天气转晴,李渊命晾晒铠仗行装。- C- S6 p$ w' {. u+ N
- V8 i, ?3 x. x, v3 r# m3 i0 f
初三清晨,李渊即率轻骑借浓雾掩护,沿傍山小道直趋霍邑。4 T2 P1 T2 V& s" L
* v) I" ^0 w) u# K. S+ f
为防宋老生闭门固守,李渊采纳李建成用轻骑诱其出战之计,亲率骑兵数百至城东,命李建成、李世民各率数十骑,逼近城下辱骂,以激怒宋老生,并将士卒分十余队由城东南向西南佯动,造成攻城假象。宋老生大怒,亲率三万大军从东门、南门出战。这样正中了李建成之计,经过一番激战,李建成俘获了宋老生。
4 u( l+ I) k/ r+ y1 D/ H& U. r/ ]
4 h5 v+ `" @1 p+ L' F+ r9 l# x夺取霍邑后,李建成统领一路军马,屯永丰仓,守卫潼关,防御屈突通和李密入关,占据永丰仓粮饷基地。李建成采取积极的防御措施,大败屈突通,保住永丰仓,解除了夺取关中的后顾之忧,为顺利占领长安打下基础,李渊当时大喜道:“屈突通东行不可,西归无路,不可为虞矣。”
, s% K& c; h l$ }" a1 `6 o
/ V: W+ m* c! [. T, U7 J/ X
) g9 {0 _% q& N7 T成为太子后的李建成的主要活动已经从战场上退下来,进入到了一个更高层次,那就是辅佐李渊处理军国大政,参与决策。李渊外出时,他则要居守监国。( Y. f, L8 P, Q I, n$ h
1 d: C9 [6 l8 t/ A, T也正是因为此,后来诸多被李世民收买的朝中大臣总以李建成无功于社稷,就会在李渊耳边吹臭气。可这群大臣似乎忘了一件事:李建成已不是帝国未成时的李建成,他已经是准皇帝了,难道让未来的大唐天子还以马上治理天下?当这些大臣们在吹捧李世民东征西讨之功时,显然忘记了一件事:没有太子李建成就不可能有李世民的军事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