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关于胃痛的治疗实例" {$ U2 w% c! M
. n- k# x" M; V 胃痛一病,临床十分常见。但治疗方法却各不相同。今举病案数则加以讨论。8 e( A1 [ u& t1 g0 d+ U2 n! x' K3 S2 }
陈姓女,胃痛有年。痛时常呕痰涎,伴大便溏薄、少腹隐痛、四肢寒厥、面色发青、舌质淡暗、脉弦细数。此证正符合仲圣“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一语。处方如下:
1 m$ J8 c# x o 乌梅 大枣 黄柏 黄连 党参 蜀椒 川楝子 山药 元胡 柴胡$ |6 p3 U1 [: S0 W- o
李姓女,25岁。数日之前感冒,现仍干咳,有时恶寒。并言胃脘处十分疼痛,以至近日食纳减少。伴口苦、咽痒、乏力、大便不实。舌淡苔白略枯,脉弦二寸及左关浮数。陈瑞春(江西名医)老师当时认为病仍在表。当宣肺和胆,调中达表。
% t, v$ h& P4 R* l; Z2 q% S: M 黄芩 柴胡 法夏 党参 防风 葛根 苏叶 桔梗 大枣 生姜 甘草 前胡
6 g. C# W9 \3 f4 x' _ 张姓男,59岁。素有高血压,今年却易胃痛。诊时证见面色发红,口唇燥裂,舌红苔黄,干而失润。先前之方多山药、瓦楞子、苍术、白术、砂仁、木香之属。看来本病并不局限于胃部。后询及大便干结,一般需3~7日一行。且脉右尺、右关皆浮数,左关亦浮数。此胃与大肠燥热耗津,夹胆火上炎下扰。当清肺降胃,凉胆滋燥为法。
|$ `( T4 z4 H 黄芩 麦冬 枳壳 大黄 贝母 赭石 瓜蒌 白芍 生石膏
- E9 P5 n J6 L+ ?4 Y$ ~- S) | 张姓女,有胃疾近20年。前日食葡萄后加重。现腹泻,一日7~16次,伴胃腹疼痛。舌红苔黄腻,口不干但苦。脉细数。此中气素虚,饮食不洁,内伤生冷。遂致胃肠不和,通降失权。主以半夏泻心汤。
" k) h. b2 h+ f* b 黄连 黄芩 党参 半夏 干姜 甘草 大枣 白芍
J: j/ C& H; e1 E ]6 ~ 刘姓女,26岁。素有痛经。近二年易发腹痛,痛时纳减,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头晕乏力,白带清稀。诊见面色淡黄无华,舌质淡嫩苔白滑,切腹张力增加,两腹直肌痉挛状态。脉沉细迟,右关不起。此太阴虚寒,清气不升,脾湿下流也。予理中丸法化裁:" a' c/ a# s; V8 f/ v5 j9 L
白芍 干姜 白术 党参 山药 当归
9 h, f" Z5 y& C( K6 v0 z 表舅,52岁。体瘦面黑,大便时溏时结。胃痛有年,久经中西治疗,未愈。今来看我母亲,特为之一诊。望其面黑唇紫,体瘦筋露,询及该病起于着雨后大怒。思此病皆因其人禀赋赢弱,思想不遂,凡事不能自己开量。饮食水谷不能化血生精,反而化为痰涎,阻滞经络。难怪先前健脾、和胃、理气、消食、活血诸法备至,而不效。此不循常法,先攻其痰,再固其本。6 R- i. H9 g! u$ n& X1 g7 U+ s
白芥子 制甘遂 制大戟 共碾为细末,每日三服,每次0.5克,饭前用开水冲服。
; r. {7 O1 ]* U8 [1 z% H 另拟治本之方,即《蒲辅周医疗经验》中的“健脾除湿化痰丸”。我曾实验有效。方药如下:
0 n# ?( k( N$ Q 生白术四两 炒白芥子2两 炒莱菔子2两 共碾为细末,一日两次,一次1钱,饭前开水送下。嘱其回家先服第一方,两月后在服第二方半年。后果有效。言归家后仅一月,胃痛就基本不发了。转年见之,已较前壮健了许多。
- U2 {. u- ]+ ^0 J1 U1 H 按:胃痛一病,有属实者;有属虚者;有在气者;有在血者;有因于寒者;有因于热者;有及于肝者;有及于脾者;有起于忧者;有起于怒者。临证治疗当详辩之,切勿孟浪!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