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78|回复: 0

梅兰芳早年的伶人生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0 10: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程长庚·谭鑫培·梅兰芳——清代至民初京师戏曲的变革》(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描述了清代至民初时京城“娱乐圈”——戏曲伶人和他们的生存环境,展现了从程长庚到梅兰芳等诸多名伶的个人境况和艺术成就,他们身不由已的悲喜升落。: a0 I  @& s- X& u( K1 i$ U
) }5 W5 i9 j+ i  ^3 ?
    一边学艺,一边做歌郎
! f4 |8 N, J6 D  x8 P6 M" V9 v4 j9 G  U) O! ]7 r4 u1 n- H) d+ L% d3 H
    听戏、“打茶围”是晚清京师有闲、有钱人(官员、商人和士人)的主要娱乐方式。在戏园子观看伶人在台上表演是听戏,到伶人家中饮酒、听歌、闲话,叫做“打茶围”,从事这一服务的年轻的伶人叫做歌郎。因为伶人的住处叫做堂子,所以“打茶围”也叫“逛堂子”。在晚清的社会生活中,“打茶围”曾经是各种娱乐活动中最时尚、最风流的一种,从嘉庆、道光,直到光绪,这一行业都在京师南城发展得如火如荼,它的活力和魅力持续了将近一个世纪。  u4 z& K9 T1 ~! Y

9 p2 z  t# @6 D1 S& j    与所有的社会现象一样,堂主、歌郎和客人之中,都有自爱的和不自爱的,也确实有歌郎形同娼妓。+ l0 H6 D# ~/ T6 a& f* ^% a
- s- N( X5 X- v/ [
    梅兰芳就出生在这样的年代,那是光绪二十年,岁在甲午,阳历1894。
! ]# P% f3 Z4 l. [
  k' f, T" l& J    在20世纪初,梅家三代的经历是人所共知的往事: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除了曾经是名伶,名列“同光十三绝”之外,还是咸丰年间醇和堂(堂子名称)著名的歌郎。同治年间,他“脱籍”自己经营堂子——景和堂,成为景和堂主人。梅兰芳的父亲梅肖芬在梅巧玲死后,成为“景和二主人”。
" ^: T5 z! \: @4 f' R5 b) y
9 f& B7 R: A: m1 b# W" {& @    景和堂也曾经是当时出名的堂子,门下走红的歌郎不少。. E9 N' N, D3 H+ i: M+ W* _
- d: Q, U1 n6 t3 E: n  J% E
    梅肖芬死后,梅兰芳由伯父梅雨田抚养,梅雨田开始让梅兰芳读书,后来因为经济的缘故,把他送到朱小芬的云和堂为私寓(堂子)子弟,一方面学艺一方面做歌郎。# T; M$ {$ {. {5 G% K

# g/ H/ S- _$ ]( y    虽然云和堂主人朱小芬是梅兰芳的姐夫,但是,梅兰芳进入云和堂还是履行了“典”“质”的手续——亲戚归亲戚,买卖是买卖,是旧时商界的规矩。
6 D' k$ j4 y! E  E6 Q1 W0 I' o: s# l: f- K& V6 E0 Y8 ^- h3 Z# o
    在祖父梅巧玲、父亲梅肖芬之后,梅兰芳是梅家的第三代歌郎,他以与生俱来的、对于任何事情都是尽心尽力的态度,步入了梨园行台上和台下的职业,一边用心地学艺,一边用心地做歌郎。" I/ Z  n7 n3 j
* o  j8 ~% _0 g
    光绪三十年(1904)梅兰芳11岁的时候,他在广和楼第一次上台演出《鹊桥密誓》中的织女,自言“一边唱着,心里感到非常兴奋”。在14岁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在喜连成附学,参加上台演练折子戏。( q) B+ y; Z5 e. w* {' r- G
$ s" q  m, N1 J
    有记录说是,1904年的最后一次“菊榜”(排列歌郎色艺和服务优劣的名次):王蕙芳(梅兰芳的表兄)状元,朱幼芬(梅兰芳的姐夫朱小芬的弟弟)榜眼,梅兰芳名列第七(一说名列探花)。鸣晦庐主人的《闻歌述忆》中,也记录了罗瘿公、马炯之与鸣晦庐主人一起,召请梅郎到万福居侑酒的过程:6 ]7 \* V9 v: E: f9 g7 r# F+ _

$ ]! F' o8 {$ J( w    ……予以是日招梅,熏沐而往。熏沐非原(原非?)恭畏,第恐见憎美人,特加饰耳。乃梅郎竟翩然依人而至。乳燕娇轻,群加怜惜。甫入微笑,瓠犀稍隐,初未大展,盖其齿本近唇,差里也。著青摹本细花袷衣,背心亦作青色,青帽绒顶,双足深藏未露。坐定命餐,要糖炙苹果,又要炮鸡丁、陈子羹等菜。樱口轻含,异常妙妩。  B. ?& `% I# a  @! W
+ ^: i) J9 S# y; |3 S
    饭毕,余思将何以慰之?遂得一事,乃取余眼镜,俯以近其身,轻声曰:“你试之,予目近(近视)也。”梅郎浅笑离座,持之甚谨,略一加目,即捧还予手。曰:“哟,真晕呐,我可带(戴)不得,您眼可真近呐。”时凤卿之子同莅,亦欲索观,予竟与之。梅郎向雏凤曰:“你可别给人家摔啦,你怎么还是这么淘气!”言毕,不知何由,而竟微赧。余于是知其善感矣。余尝研考髫年心理,悟人群艳其色,亦未尝不自惜其妍……复饮于福兴居,仍为瘿公主人,炯之(马炯之)亦临。时寒云(袁世凯的二子袁克文)方映历代帝王画像,予因密迩,常往观之。席间,炯(马炯之)复谈及。梅郎曰:“闻后妃面上嵌珠,真怪呵!怎么会按得上呢?炯之,我到要去瞧瞧,二爷(指袁克文)亦熟,他总肯吧!”马(马炯之)曰:“把(巴?)不得你去,会不肯?”此言已略含梅子风味矣。余亦冁然,梅竟无觉,其人真老实也。) a$ G: |; Q9 R% b- ]& A2 t

( B! b" f2 k6 p+ N2 g- Y3 i    这里记录的梅郎的穿着打扮、神情动作、座间的谈话、鸣晦庐主人“惊艳”的感受、“打茶围”的人与歌郎之间的微妙关系、阎岚秋兄弟的神态,都可以让我们想象当时“打茶围”这一娱乐活动的情景实况。/ Z- A& [  }; z6 X8 U

( Y. ~5 D- I9 [. }4 U    这则记录也可以说明,当时的梅兰芳已经是受到迷恋的走红歌郎。8 o9 M: u' j9 B+ w% {) }: a

" h! k7 V0 j. f. V) v% U7 k    梅兰芳14岁(1907年)时,在侑酒的过程中,结识了冯耿光(冯国璋为总统时任命的中国银行总裁),也结识了一大批官员和名流。波多野乾一在《京剧二百年历史》中说是:“京僚文博彦,出钜金为梅兰芳脱籍。”如果这则记录属实,文博彦应当也是梅兰芳做歌郎时候喜欢他的京中官僚,那么梅兰芳应该感谢文博彦,有文博彦为他付“钜金”让他提前出籍,梅兰芳才有可能在契约到期之前离开堂子专心于台上演戏。
. U# r, j! ]0 Z6 N: C* m8 b0 X, f$ n7 l; T1 w" W+ T4 c; Z; @, F
    当时歌郎成功的标志是:有“老斗”彼此钟情;有人肯为他出钱让他提前“出籍”获得自由;有人愿意为他购置房产、打理婚事;而且平时还有很多的崇拜者追随左右……梅兰芳作为歌郎不仅可以算是“成功”,而且他的特别之处还在于,他可以把起初仰慕他的色艺的观众和崇拜者,慢慢地变成终其一生的朋友。4 B7 ?( ?# r6 Y. T; u. m2 `

7 `& B3 h: o0 B( B9 o    梅兰芳与冯耿光
' z0 J. ~0 u5 n$ Y
4 x& T4 m, u  Q    穆辰公的《伶史》中说:“诸名流以其为巧玲孙,特垂青焉,幼薇(冯耿光)尤重兰芳。为营住宅,卜居于芦草园。幼薇性固豪,挥金如土。兰芳以初起,凡百设施,皆赖以维持。而幼薇亦以其贫,资其所用,略无吝惜,以故兰芳益德之……”如果用当时娱乐业的“行话”来说,冯耿光是梅兰芳的“老斗”——逛堂子的客人喜欢某一歌郎,而且舍得为他花钱,二人长期交往,关系非同一般,这位客人就成为歌郎的“老斗”;如果用宿命的说法,他是梅兰芳生命中的“贵人”,他们的交情继续了几十年。冯耿光帮助梅兰芳四十余年如一日,为他出力花钱毫不吝惜的事情数不胜数,其中有两件最能表现他们之间非同寻常的关系:一次是在1915-1919年,为了维护梅兰芳的名誉,冯耿光灭了两家报纸;一次是在1929年,他利用银行总裁的身份之便,为梅兰芳筹措十万元资助他前往美国演出。
$ e2 s/ m; }4 R* ^" m6 R) n+ ?$ V1 r$ S4 t) ?
    第一件事发生的起因是,京师《国华报》记者穆辰公1915年在《国华报》上连载小说《梅兰芳》,从梅兰芳幼年从业写起,到赴日本演出终止,重点是写梅兰芳从髫年起始做歌郎走红的过程,其中有很大的篇幅谈到梅兰芳作为歌郎从事“打茶围”生意的生活景况,主要的内容有:他与众多的官宦名流文人雅士之间属于商业往来的陪酒、陪聊、陪笑生涯,与世家子弟郭三相的同性相恋,与召南、谢素生、罗瘿公、易实甫、樊樊山诸位官宦名士慑于钱和势的亲密无间,和“老斗”冯耿光与众不同的关系,冯耿光钟情于梅兰芳并把他视为己有的景况……
( @7 D/ v3 k% t- a
  D6 y; P% U7 Q6 E5 D7 Z% Y3 {    由于小说《梅兰芳》的纪实性,并且涉及了有权有势的社会要人冯耿光(冯耿光字幼伟,书中“马幼伟”即指冯耿光),所以在刊出之后,在读者之中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接着,连载《梅兰芳》的《国华报》和《群强报》相继被勒令停刊。
$ O+ `: L' X# z% x- {2 y
0 A. P) O3 ]! O    穆辰公于第二年(1916)离开京师,两年之后才在奉天(沈阳)日本人所办的中文报纸《盛京时报》安顿下来,为了给读者一个交代,也为了心头的不平和怨愤,穆辰公完成了15回本的纪实性小说《梅兰芳》在1919年出版,印刷所是盛京时报社,印刷者是小林喜正。
- H  Q" N) S+ s# _; W$ Q, U- D, ]1 ]$ X$ m. S; I
    穆辰公对于两报被勒令停刊自然是心存怨愤,所以,《盛京时报》印行单行本《梅兰芳》,对于穆辰公和他的支持者来说,真成了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 |1 a* d8 P- o! i; J3 Z- l9 O9 w
7 U7 k% f) w& L8 g1 C! f
    可是,小说出版之后,冯耿光“悉数收购而焚之。”
6 s: [! N3 H# m& S7 ~# E4 ^& U: Y5 y5 g2 j
    冯耿光把事情做得很是彻底,看来《盛京时报》也没有再顶风重印。现在,《梅兰芳》这本书在日本尚存,而在国内几乎绝迹。从冯耿光的立场来看,谁敢登载“诋毁”梅兰芳的小说,就让它“停刊”,谁敢出版“诋毁”梅兰芳的小说,就把它们买来销毁,事情也算是做得干净漂亮。冯耿光相信,只要谁都不许提,不许说,这段“历史”终究会被遗忘,就像是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
: O# ?6 y  E, c/ b& v, q$ W) a
. x7 b) |' F, y( k, ~    梅兰芳对于冯耿光终生感激不尽,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他这样叙述:“在我十四岁那年,就遇见了他。他是一个热诚爽朗的人,尤其对我的帮助,是尽了他最大的努力的。他不断地教育我、督促我、鼓励我、支持我,直到今天还是这样,可以说是四十余年如一日的。所以我在一生的事业中受他的影响很大,得他的帮助也最多……”梅兰芳的叙述凸出了他和冯耿光之间朋友关系“纯洁”的一面,却隐蔽了歌郎和“老斗”之间关系的另一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0-13 20:14 , Processed in 0.02707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