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34|回复: 3

09考研心理学真题答案与评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6 07: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牛年之初,心理学考研落下帷幕,辛苦一年的考生终于可以稍事休息,但这场考试为我们带来什么,有哪些启示,需要我们在接下来哪些工作,北京文都心理学考研名师曹天啸老师特为我们总结以下几个要点。9 s& q# G, o0 T/ [% d( U4 h' n& r
刚刚结束的心理学考研统考中,相信多数考生定是一笑解千愁,毕竟其中90%左右是在我们文都辅导班里反复强调过的重中之重。纵观07.08.09统考考题,今年可以说是最成熟的一年,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考察目标,虽然没有达到此题一出,举座皆惊的地步,但也可以说这是一份测量学指标契合优良的试卷,在这份弥足珍贵的试卷中,我们得到什么?  |3 V6 F) R9 q* u  v9 _7 J
1心理学统考,永远是基础最关键,能力是制胜。
2 A! i& K2 x: t* F2 p这可以说是我们教指委下属的出题专家组出题的永远不变的主旋律,对于今年部分考研班考前疯狂押偏题怪题,之前我们就表示对这些同学的担心和警告,更有甚者竟然考前让考生背诵ACT模型等偏僻知识点,我们早就说过,这些知识点不是不重要,但却不适合作为考研试题,须知ACT这样一个知识点是我们AI的核心理论,研究这样一个理论至少在十年以上,妄想在几个小时内,考核学生,不现实更不科学。% |8 y1 o3 I8 T% l) _; m2 t. V& ~7 F
考研,尤其是心理学统考,基础会占到80-88%左右,这样对于一个考取非重点院校的考生是完全够用的,就今年而言,如果考生能够在我们的指导下吃透这些基础,考一个220分左右的成绩是完全不在话下的。' b1 Q: w# r/ B% s. J7 H
2基础最重要,思想能力也有体现% r1 i; {3 U+ D0 u
今年的题可以说是历年来出题较为可圈可点的一次,不仅在主线上有所体现,各个我们强调的能力上的考核也有不少的着墨,比如普心的考核一定会着力于我们的实际生活,这样的主线就很多的体现在我们的试卷中,另外其中不乏一些和我们当前研究热点结合的考题比如“那种情况的智商最接近”这就是以一个较新的面孔来包装我们的知识点,如果大家对能力一章和双生子研究较为熟悉,应该不在话下;另外小鼠跳台的实验说明什么,这也是我们上课是反复提到的。再如普心的大题落在了情绪和人格和注意,这和我们考前预测的完全吻合,这些题目较为基础,可以说这些都是考生应该努力冲击全分的题目。发展也是沿用我们较为传统的思路,主要是考察基本理论和实际的启示。可以说最后一个大题是没有太大难度的,大部分同学都可以拿到80%以上的分数,甚至全分。统计和测量考察的相对基础却是紧扣要点,备考中,最让大家头疼也就是这两门课,偏向于数理的统计尤其使大多数三跨考生忘而却步,在这里,我们一直告诫考生千万不要一头扎进公式的汪洋大海,而要着重理解掌握统计的思想,统计的理论内核,这才是致胜之道,今年的两类错误和测量误差是我们这两门课的内核和重心。实验设计是考察的重点,今年以实验心理+统计综合性题目考察大家,即给出一组数据或图表要求被试分析相应的实验设计类型、分析变量、解释结果、或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7 {$ e; h: `. @, y  ]" ]
3具体真题解析,五个简答和论述前两道都曾以全文或类似的情况出现在考研冲刺班讲义题集中,最后的大题考察的形式和类型在冲刺和强化班以7个模板的形式反复提及。  p& |& K0 @* s8 P
普心类考题
6 Y; x, q) q( B  ?3 ?  d1 q" M/ |一简述心境,激情,应激的含义及特点. L& @! \  }( h+ s5 {. {6 D; @
【参考答案要点】
! H9 T, u4 N+ b$ P% T; b& n* G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外部表现,可以将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基本状态:
7 V/ {6 p9 e, f  q# d(1分)) {# p$ _" {! R/ {- U1 g) I1 e2 I0 z
1、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具有以下特点:7 R! y8 q+ U3 M( m- J  b& L- \
(1)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
0 z9 z5 ?  y# w* a9 w  I0 D* V(2)心境的持续时间有很大差别,有些心境是几小时,有些可能持续几周、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 X9 F8 w; p! B$ @* F+ g9 m(3分)
0 G9 O+ J5 w0 K$ g& w3 Y& D2、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如下特点:
$ E% q' j6 v9 m; v1 y" \3 o3 r(1)激情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
+ m5 X. X& O5 n3 M, L; Z( M(2)激情状态往往伴随这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
: ?2 E7 @: s+ @" O" K# M, X(3)激情状态下人往往出现“意识狭窄”现象,但人可以意识并调节控制。
* a/ g; M6 E. C(4)激情持续的时间一般比较短,往往冲动一过,激情也就弱化或消失了。# k, B( U8 L" h) D" F, X
(3分)
" ^2 A1 y3 |% b, P2 l& e0 y  Q: Q3、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它的特点有:) T) F* W4 W4 Z9 Y! ~
(1)应激产生与人面临的情景及人对自己能力的估计有关。
" b0 O+ `/ E7 l) M$ |(2)应激状态下,会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生物性反应。0 i5 {6 f6 F- ?; n
(3分)
6 ?. r; V& T4 m5 g【评分说明】开头总括的第一句话答出给1分,三个概念分别给3分,其中答出含义得一半分,答出特点得另一半。4 U/ j' J0 s: R& \( q- o8 O2 u5 k1 c
该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普通心理学第九章情绪与情感中的“三种典型情绪状态”知识点的掌握,核心点在于答出核心概念的含义和特点,难度较低,主要考查的是考生的识记。据大部分考生回忆,此题较易。
/ `" K9 i' e% ?" g6 s二 简述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 j6 O3 I: t& Q2 L. L& M
【参考答案要点】
( U- a; |' k% ~- n( T奥尔波特于1937年提出人格特质理论,是特质理论当中的典型代表。 该理论认为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其中:
* d& P3 K0 b+ g8 |+ o3 K8 P9 H* x1、 共同特质指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  (2分)( @1 Q9 F) D+ n6 @0 H, s  L
2、 另一类是个人特质,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 (2分)
" r* u7 V: i1 s2 H$ T: F个人特质又分为三种:
0 ?# E+ w. Y: e  y8 B! _(1)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的、最具概括性的特质,影响到一个人各方面的行为(2分)* ]$ ?" r, D/ l
(2)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大约有5-10个 (2分)
3 ?: g1 L2 S% ]+ c3 R. e! Y& t$ ?(3)次要特质是个体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会表表现出来 (2分)
0 p' a, P7 g' j! T- g5 _2 |5 K/ f【评分说明】上述每个要点及含义2分,共10分。5 |1 M$ R* |; k) Y
该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普通心理学第十二章人格中的人格理论之一“奥尔波特人格特质理论”的掌握,核心点在于答出该理论的5个核心概念的含义,难度较低,主要考查的是考生的识记。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07:4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心理学部分5 A  T* S& f) y: M/ J: Y

  u$ z' }8 ~5 M! @- D* h# j& B+ i一 什么是自我效能感以及影响自我效能感因素% h" i' z7 n% ^1 `. I1 v7 N

" S% ]/ S% V+ Z& n: L【参考答案要点】
7 v5 A4 t, {0 W3 z) Y% R& z* F4 g/ e
. b2 h8 v. {5 x6 s1、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确信自己是否有能力进行和完成某项活动的信念,由著名心理学 家班杜拉最先提出(2分)) K4 Q) O& \/ M. l. g9 g. y

& {6 F& x1 n5 Y4 J3 N& W  [( P: J9 [2、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有:, l! x( V7 U5 H" Y6 X0 y
; L+ H* I# J# B5 ?, K, R* A- ?
(1)个体已有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成功的经验往往会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而多次失败的经验则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2分)1 i' T) D) u! c) b- j( _

6 t5 y- E$ Z7 Z(2)榜样的力量,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信息,对自我效能感也有重要的作用。 (2分)1 ~- T: r, ?5 p1 k/ h5 l
" B0 l! o% a* J2 h
(3)言语说明,他人的建议、劝告、解释和激励等也可能改变人们的自我效能感。(2分); h0 `+ p# W( v3 s" t. a: W; |

' v3 M* s0 {  u4 Q(4) 情绪唤醒,正性情绪可以增强自我效能感,负性情绪则会减弱自我效能感。(2分)
! g% w+ c. M. X8 a/ _
) n/ _' {6 {% Y5 m: u2 @【评分说明】上述含义2分,影响因素每个要点给2分。只答出影响因素要点而未作解释说明的,酌情扣3~4分。
$ x" O3 q& q) [& Z3 v. v
1 {7 Y5 |' ~0 ]9 X$ `6 @1 U$ Y该题主要考查教育心理学第四章学习动机理论中自我效能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核心点是对“自我效能感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的掌握,关键要答出定义以及4个主要的影响因素,并对影响因素作出解释解释。难度不高,主要是识记理解
* _7 a  D0 T) F/ s, k0 w, @
. E; t0 t9 i: Y( \% ?3 i9 [- x2 ]' U测量统计部分
) r" ^5 [8 z3 K' ^: O2 O: @! _7 W7 {7 Y) h9 l0 x
一 简述测量误差的含义及其类别以及控制误差方法。
5 Y# I2 K6 @; t& v* H
) m- y# m9 K$ x' k- K【参考答案要点】
4 v) l7 S: a5 e! w+ T! j: t9 a; u& o: F+ V
(1)测量误差指在测量中与目的无关的变异所引起的不准确或不一致的效应。 (2分)3 [; {) D% L' y5 c* ?- m

' j" P2 W8 t4 q- t/ {2 _(2)测量误差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1 C) r& m9 H+ N1 v4 f) Q3 l5 A3 M/ w9 z! i  M4 u9 {
1)随机误差指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而又不易控制的误差。(2分)
/ w3 [  h0 D' V
" W+ Y8 x! b; r5 D, q! {% U+ }2)系统误差指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因引起的一种恒定而有规律的效应。 (2分)
" y  K  l. e  i; M- E% b1 I: ]" Y7 i- ^: d$ @
(3)测量误差的控制最根本的就是要做到标准化测验,主要包括: (4分)
  |% a0 H2 s- N9 _4 T4 k" i# w% ^
9 V5 W; h* o9 E, Q& g$ r3 k& l1)测量工具方面,科学编制测验,从题目的取样、编制、题目数目、难度等方面作好控制
' p& a5 r0 O/ `8 u' [3 M
% I' V0 ]' j: ^$ E2)控制好主试者方面的误差,做到标准化施测;8 I6 s% I% T& j: i# _  I' T

& V/ e5 U. X" {- O* G5 n3)被试方面,注意选择适当的被试;& F( S% Q# o5 u: c. U
5 y1 Z5 t2 l: U- \$ A( m) _
4)控制施测情景,处理好偶然因素;1 ~3 ?" v( v2 ]3 q1 S

! m. Z% \! S% Y- h/ \5 j& q& [5)评分与解释等环节做到标准化。
4 x1 s1 O' z1 Z8 N3 Q! r" ]0 L. W
- _/ O* n/ t$ ]5 f; f4 z1 t; L# ^【评分说明】
+ i$ C& [" ~' k+ f: Y+ r4 J/ ?! K4 o3 \! @9 A9 m
考生测量误差的种类未作解释的,只能各得1分。控制方法答出3条以上即可全分。  }; q( y& |9 I0 b
& K9 N/ E/ X4 j5 T2 G
该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误差的含义及其类别以及控制误差方法的掌握,核心点在于答出误差的含义及其类别以及控制误差方法。难度适中,重点在于控制方法。主要考查考生对此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
. M9 l2 ?9 U3 y- R6 g2 S* @- @$ }+ j! G
二 简述统计假设检验中两类错误的定义及其关系。
; r( k( N$ ~! i/ a+ T( l3 C9 H
3 D$ j% d; ^- Y9 p【参考答案要点】$ |1 E- B, H- v- y+ d. A; D% P

8 V+ N& ]0 f1 @# C4 N! ](1)统计假设检验中包括两类错误——Ⅰ型错误和Ⅱ型错误:
5 A$ U3 e( \# \0 f' _7 a$ Z- c/ N3 F6 y/ [: {+ [, j! Y
Ⅰ型错误又称α错误,是指虚无假设本身是正确的,但由于抽样的随机性而使检验值落入了拒绝虚无假设的区域,致使我们作出了拒绝虚无假设的结论。 (2分)9 `8 g0 c$ L- @4 m0 e6 M
/ `9 E# \& [/ v  L3 h# P
Ⅱ型错误,又称β错误,是指虚无假设本身不正确,但由于抽样的随机性而使检验值落入了接受虚无假设的区域,致使我们作出了接受虚无假设的结论,说明事物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 (2分)' ]# c! G+ c7 d5 z* s

# T# ], H( w, B: v(2)Ⅰ型错误和Ⅱ型错误的关系 (6分)& _" _/ R8 I8 b( ^5 }

  d) q; k  C( U$ `7 Vα+β不一定等于1$ r# i1 `' }' o2 \0 d! g" i7 [! z
% ~, b1 }) U7 H/ }
其他条件不变下,α与β不可能同时减小或增大
2 g9 k' b: ~" j
: D! b) b' C( c1 e控制显著性水平来减小犯Ⅰ型错误的概率
4 x# j. Q* c) m  Q8 M: [* {& Z2 E( C! P& b1 u9 j) s
增大样本容量可以同时减少两类错误# t0 g! u) q' y9 a" o, u/ Y

& D6 q8 R3 h  y" T, T+ R增加处理效应可以同时减少两类错误& h' x0 U0 \! C! U' }  k
  O. j$ Q# c* j; ?2 \6 T
【评分说明】" e$ M0 p' V3 s( B
+ C8 E" x; @* ?2 }4 k8 Y
两类错误关系答出3条以上即可满分。
& Z- s0 [" ~2 C! k
% ?% m1 J$ F9 W- f1 q7 C, ?9 L该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统计假设检验中两类错误的掌握,核心点在于答出两类错误的含义,关系和控制方法。定义的难度不大,但是关系和控制方法如果平时未加梳理的话,有一定难度,主要考查考生对此知识点的识记和深刻理解。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07:43:52 | 显示全部楼层
 综合题
. O. J+ K9 J( w. ^7 T' I. X1 d5 `3 P" _4 e  e
1简述注意分配的认知资源理论和双加工理论并分别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加以说明
5 c; h0 `, i; F4 L/ o2 h8 _& e9 u
# D' e: w/ l) J; z3 h1 V2 l【参考答案要点】0 u! x' C7 G% J

# }5 p8 B2 x9 c* a) ?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和双加工理论属于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它们都比较关注注意是如何协调不同的认知任务的。
# X9 r/ q+ z( W' |- X( x
4 q- v, R6 W, O& J8 T- j9 z1、注意分配的认知资源理论由卡尼曼提出,该理论认为:: v0 X2 j5 @; j# N- \

& e- l- }- E$ D2 s(1)注意分配的认知资源理论关注的是注意是如何协调不同的认知任务或认知活动。% U1 [# d; r( ^5 ~. Y8 g) j5 k

4 Q9 ]6 n: Z4 J& \( a6 |1)注意是一组对刺激进行归类和识别的认知资源或认知能力,认知资源是有限的;  (3分): o* G  h0 O9 N: n  P4 p) c
' ~. d* V. [- ^: |% ~
2)对刺激识别需要占用认知资源,刺激或任务越复杂,占用的资源就越多;当完全被占用时,新的刺激将得不到工或未被注意; (4分)9 N/ y# q5 G3 m, z0 V

; h  M. F: u. _& n: n) K% j3)输入刺激本身并不能自动占用资源,而是在认知系统内有一个机制负责资源的分配。此机制是灵活的,可以受意识控制。 (3分)
/ Y$ w. C! v* X; ]" F. ?
( ^/ c: k. g1 u  @: Y: }4 p(2)注意分配的认知资源理论实例:熟练的司机(交通拥挤与一般交通时不同反应)(5分)
1 |8 f# m5 S2 K5 U% }. }$ q4 H
! |  [: d- G. r& {) s% x2、注意分配的双加工理论由谢夫林等人在认知资源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该理论将人类认知加工分为两类:自动化加工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
! W& y# L5 D4 p% G$ p9 c" {6 n( L# i. A9 i7 r) o  _6 u
(1)自动化加工是指:不受认知资源限制,不需要注意,自动化进行的; (3分)
9 M: @" r* q, c1 K2 a" U0 a( A5 j5 Z4 F$ W9 B4 Z1 A# s
1)自动化加工过程由适当的刺激引发,发生比较快,也不影响其他的加工过程;(1)
9 [) Z0 l  k$ U" d; y. ^- K5 g* ]
2)自动化加工在习得或形成以后,其加工过程比较难以改变; (1分)7 {. j: P+ ]' ~- |. C  q+ u. b4 p
& p: j5 n6 S+ @
(2)受意识控制的加工是指: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 (3分): v. h. p; U  M, Z) o6 N

4 I" U5 U9 A& Q) Z! P1)受注意控制的加工可以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 (1分)
. _' B2 T! m7 r( x4 e1 m, {. U+ \# n5 y: L* c. I
2)意识控制的加工在经过大量的练习后,有可能转化为自动化加工。 (1分)5 ?: w' D# t4 V  D

4 ~% f# B& |6 |/ k4 }. o* h(3)注意分配的双加工理论实例:日常生活中同时做好几件事情的经历,如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 (5分)
6 K! D2 h5 O! i9 R' G4 w' Z' t6 r! G: `& w% F
【评分说明】上述每一理论各15分,其中生活中实例为5分,理论假设及观点为各为10分。只答出要点而未作解释说明的,酌情扣8~10分。
9 K* _/ Q8 a0 V% N; [" j/ a; z+ S# s0 Y' P' ~' d, u
2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学工作的启示7 k; s. d0 W! y6 Q/ n
6 S# @5 b) w2 _  o' l' t, t: s6 P
【参考答案要点】1 }4 F4 T2 F' K& ~5 A* [9 b3 F' H/ b

% p7 L. T- {; {  I皮亚杰是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他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均有深远的影响。
3 M: l, X$ V* B2 T8 B! q/ f% n$ ]1 o) @$ S, y
1、 皮亚杰的发展观# b! K5 O# u( D6 s  n2 X0 |7 I# e

' J1 d7 X3 L. z  \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是“发生认识论”,主要是研究人类认识的产生和发展的问题。该理论认为/ G  M/ I5 a0 u5 S/ N

) ~' `8 t. x" o8 U% y(1)认知发展的实质和原因是主题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他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以及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 (2分)7 b: t4 U0 C/ i' W

6 G3 ^+ ]1 ^7 z$ R5 g, ^7 P. ]4 s(2)适应主要通过两种形式来实现,其中同化是指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是指改变主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2分)
3 `, j# k! t. a# [, }: A% |0 j) k
2 G1 q0 n7 l* |(3)图式是指主体动作的结构或组织,主体会对相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就是因为图式不同。 (2分)
9 K* l2 ^% P; Z: I5 l+ J& V" z, \+ G; ?1 {  V
(4)机体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不断的实现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此即心理发展的本质与原因。 (2分)
# {/ }: O8 i! A  x( P) r2 ]; O
2、 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j! H- E& d: ]& D, q7 _3 t# R: s0 M
+ w! S' C9 n/ U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表现为连续的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会表现出与前一个阶段本质的不同,所有儿童都会按照这一固定的顺序发展,不能跳跃任何一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是: (2分)8 \( z7 I3 p5 {* g
& z" T7 ~6 h5 S; m* _
(1)感觉运算阶段(0-2)
( ]6 n$ T) U7 S8 }0 r1 Q4 M7 V9 N9 A/ P+ D, E) N4 u( _# m3 J- V% B" {6 I/ R
这一阶段的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初生的婴儿,只有一系列笼统的反射。他最初的感觉动作是笼统含糊,缺乏精确性和协调性的,也分辩不清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随后的发展便是组织自己的感觉与动作以应付环境中的刺激,到这一阶段的后期,感觉与动作才渐渐分化而有调适作用的表现,开始意识到主体与客体的区别,有了客体恒常性概念,思维也开始萌芽。 (2分)5 v; W3 e: z/ m
% X4 i& o$ X2 u; J8 J* n3 |3 q. y7 }
(2)前运算阶段(2-7)
! h0 t$ f8 D  X5 E$ q* u# c2 ?. o$ J* C: ]& \* e9 g, _1 ~
随着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但他们的语词或其他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知觉中解放出来。他们的思维是单维的和不可逆的,其推理也常常是不合逻辑的。 (2分)
4 m9 F' T  r0 w! K. h) t& q% S' V/ {4 F3 n9 u9 V4 V5 h
(3)具体运算阶段(7-12)
% W3 }% g6 |% ~; t: K7 W0 ?! c) ]  ~5 b& t  o# s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能从多维对事物归类,具有了思维的可递性和去自我中心(loss of egocentrism) ,因而能够进行具体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所谓守恒是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 (2分)
4 z, U% U& T0 R) H9 ^: a0 a+ [7 `, D. F- @/ n
(4)形式运算阶段(12-15)
+ W' P+ L. |  x$ c  q# k& J+ X. Y% y2 Z4 f+ g+ d7 k% P. Q% g1 L: F
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尽管能借具体形象的支持进行逻辑推理,但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辩证逻辑推理,即还不能对他的运算进行运算。而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形成了解决各类问题的推理逻辑,他们不仅能从逻辑上考虑现实的情境,而且考虑可能的情境(假设的情境) 。  (2分)! f2 K& Z0 N  B
9 h2 M$ p8 x; G
3、影响认知发展的四个因素
; w4 `! `; D  E# H* C$ ~! Y3 O0 r9 n, Q4 n4 @7 W4 d
①成熟,是指有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1分)
7 [9 k9 j$ {. ~4 }. d1 ]8 U& F8 C4 @% H
②物理因素,指个体对物体做出动作中的练习和系的经验。 (1分)' ~+ x& ?. y! k; {- [
7 j/ h6 I$ w1 Z0 @% `$ }
③社会经验,指社会上的相互作用和社会传递,如学校中的教育教学活动。 (1分)
% G* ?' Z: k9 D6 d/ f: N- S5 W) g  O( [' p7 K5 V8 O5 @! s- [
④平衡过程,平衡是一个将以上三种因素整合起来的内部机制。 (1分)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07: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教学工作的启示% n: b2 Z, |" @8 i  S/ }
% ^, _; B7 W* T" [2 J9 g
(1) 教学适应学生认知的发展
9 F2 T5 k5 l$ x& i5 E
/ i/ d% w6 Z8 s! z; s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特征制约教学,教学要适应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特征,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充分体现这些特点。& [: s* y/ i. _! B! U1 A

, e+ I2 O8 v7 j5 X9 |9 Y9 F  l例如,小学阶段的学科教学应充分体现直观性原则,教学上可将言语讲解、演示和有指导的发现经验很好地结合起来,更好地提高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水平。对于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中学生,他已经能进行更高层次的概念的、抽象的、形式逻辑的推理,开始由具体形象的智力操作,扩展到命题的假设蕴涵、演绎和归纳,以命题形式呈现的概念和规则的学习成为可能。因此,中学教学应适应抽象思维能力渐渐占优势的中学生认知的新发展,在学习新的抽象概念及其关系时,可以省去具体的实际经验这根拐杖,直接理解语言或其他符号陈述与原先学过的抽象概念之间的新关系。 (4分)
* U( c4 r5 n1 u- I
" c0 [7 U9 z; o8 {5 w1 Z(2)如何认识儿童
7 U2 ?  D0 C! t9 p% E! R- J% n9 S0 X- I4 g, Q9 |/ K8 k; @$ a! |
究竟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还是被动接受环境刺激的机器,这是涉及教育思想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我们在教育中就应当将儿童看做是主动的学习者,尊重儿童,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和首创性,调动儿童的内因去汲取知识,而不是片面地夸大环境的作用去灌输。 (4分)
: k7 d! _( v/ G9 H
1 ~, Z& O/ T! q, p【评分说明】本题皮亚杰的发展观和认知发展阶段论部分是得分重点,阐述清楚“适应、同化、顺应、平衡以及图式”四大概念和四个发展阶段可得18分,影响因素共4分,教学建议共8分。阐述理论时仅列出概念未能解释者酌情扣8~10分,教学建议部分如是其他建议,如果理由充分可酌情给分。9 z2 V( p# b* _) Q

$ ?+ w: P, X7 ~9 \2 {- G3三个图表(柱状图),健忘症患者和控制组的,分别在自由回忆和知觉辨认条件下的正确率, # f# t& N2 W: N- I8 j+ F* m

; E3 O8 R* v3 Y0 ]1)实验目的是什么?
4 ^% B/ m- b9 I% b) Y
2 M  D: B8 n* D& H' `2)分析自变量,因变量? 0 b; m* ^, h. M* l# ?

$ V( q9 W: }; K0 @3 V9 Z. |' L2 P3)根据三组图表解释实验结果。
& M% k$ O0 Z$ ~" y2 S- O6 `- A  H6 |3 X  y' z9 s2 _8 p" ?
【参考答案要点】
) [2 g5 [) s( Q2 D6 @  b
! R4 y7 I+ b( l3 N1、该实验的目的是考察健忘症病人的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是否有分离趋势。自有回忆测验测得的为外显记忆,而词汇辨认对应的则是内隐记忆。 + J8 q, V8 m2 h( q& {4 x" _( g! j
6 ~3 d# Y* O8 K- s; ^/ k) |% K
和正常人相比,健忘症病人的内隐记忆是否也受到了相应的损害。实验结果说明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是否可以分离。(5分)
" D1 {$ L# @7 x- Q/ B- C7 y  j0 {8 Q/ Q( t. E
2、(1)自变量有两个:
/ Z/ ~, d) c5 |# ?0 K
. B9 H) _2 M! k9 j一是被试类型,包括两个水平:健忘症组和控制组。 (4分)
5 b# w4 ?+ T) e& r, K- a6 M" Y5 d
+ z9 K0 }3 d( m二是测验方式,或者说是记忆类型,包括两个水平:即外显测验和内隐测验。外显测验采用自有回忆的方式,内隐测验采用词汇辨认的形式。 (4分)# l' U. U* d* D
" M; U2 K2 o/ J/ h
(2)因变量是两种测验的正确率。 (4分)
- _  P0 k" I+ H- ^. d3 M" V7 U! _. N2 o
自有回忆测验:正确回忆的比率。
- F& h8 W: |8 W' p2 a, \" f
; Y; ^8 J% r6 K7 U' n词汇辨认测验:正确辨认的比率。5 L, W4 M8 g4 g) T( [/ S

) _" x: o/ r- v) J" K. }3、ABC三图分别表明了可能出现的三种结果:2 d' W2 \, \  k5 ^" o. p
" }' p5 i! |! S+ {( n+ _+ [( b
A图:健忘症病人在两种任务上都显著低于正常人。这说明:无论是外显记忆还是内隐记忆,健忘症病人都受到了损害,比正常人差。 (4分)
" z1 N. c/ {3 c6 B( N2 [6 L3 S) h1 ~7 l0 _7 _! o( p9 E3 t9 [" z
B图:健忘症病人在外显记忆任务(自有回忆)显著低于控制组,但在内隐记忆任务(词汇辨认)两组没有显著差异,即结果发生了交互作用。这说明:健忘症病人主要是外显记忆受到了损害,而内隐记忆保持完好;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是可以分离的。 (4分)
, G& M; V) S. ^* R$ |
) I5 d2 [! r& @8 x5 S( U; oC图:记忆任务和被试类型上发生了显著的交互作用。在外显记忆任务(自有回忆)中,健忘症病人显著低于正常人;但在内隐记忆任务(词汇辨认),健忘症病人显著高于正常人。这说明:健忘症病人主要是外显记忆受到了损害,而内隐记忆保持完好,说明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是可以分离的。另外,还能够看出,健忘症病人的内隐记忆优于正常控制组,似乎表明健忘症病人在内隐记忆方面得到了补偿。这进一步说明,不能说谁的记忆更好,而是两组人各自擅长的记忆类型不一样而已。 (5分)
* j6 ~& |  U  J; b4 K# H5 q7 G' _+ ]- o6 G! x6 N! Y$ I
【评分说明】  P$ O/ k6 o" m% _* \; z
7 T- U/ R1 Y/ a( M- R
第1小题,需要答出:两种记忆名称,相应的测验方法,健忘症病人可能的表现,两种记忆的分离,缺1点扣1分。
" p" L5 W( [! B& l% ~" p
* n3 Q( Z8 L/ J9 m1 r第2小题,按点自变量、水平,因变量各给4分,每小点2分。
  D: |/ p8 S# _: C
  r" U- e3 x8 @4 L第3小题,回答ABC三图分别表明了可能出现的三种结果时,需要一方面说明统计结果,另一方面说明实验心理学意义。若某部分回答不完整,扣取一半分数。
9 v- r9 ]% z7 x: x
& i7 W+ l& T- g& W0 F【真题简要分析】3 G! Z3 q* {3 r3 t7 [" q& V% e" U6 ]

) o" z. @: M7 D该题主要综合考查考生三个方面的知识:
. R# U7 ~+ x; F( L% F/ a0 }, t# ]
(1)实验设计分析技能,具体来说是变量分析和操纵能力。! y5 j+ t2 L  Q; \3 J$ D, f. ]! V% b! P
7 d% P$ c5 ^% R9 I  |
(2)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的差异及其实验验证,核心点在于掌握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研究方式。
. M0 c1 Z- W! _: b0 K) t) J; k  [& }; j9 J% S
(3)统计结果的分析能力。具体来说是统计图的分析能力,隐含了方差分析交互作用结果的解释能力。
* O" n) |3 y. h+ P' U) @- V1 _! Y0 U' J
相信大家在掌握我们的实验7个模板,这样的题是非常容易做出来的。- E3 l  R2 J2 M$ a

0 M3 z2 J3 C! A" ~/ P0 ~) ^4 考心理学,更考心理素质。今年选择偏难,大题便易,导致部分考生无法稳下心绪,心情急躁,可能会对分数有些影响,其实平时我们就和大家反复提醒,考试最后一击考的就是心理素质,谁能撑到最后,谁就会赢,这也给我们所有考生一个启示,考研考的是坚持,平时坚持复习,考场尽力作答,近几年的趋势尤其明显,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复试的权重加大,初试定生死会越来越淡出,所以尽早培养自己的心理素质及其重要,复试中的面试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心理素质,是很难想象能成功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0-9 04:25 , Processed in 0.02217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