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4 K3 z. a1 K- `
/ A# w; v4 j( p. z自从钱文忠在《百家讲坛》开讲《玄奘西游》后,成为了《百家讲坛》的又一位学术明星。去年春节期间至今,钱文忠再登《百家讲坛》开讲《三字经》,创下该栏目近一年来的收视率新高。
2 p, H3 g9 H5 c
$ P0 [; r9 b( J7 G1月22日,钱文忠赴广州为新书《钱文忠解读〈三字经〉》上册造势,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重新讲“蒙学”《三字经》,是因为当代国学需要重新启蒙。就季老给他的委托书外流一事,钱表示,“外流信札可用麻袋装,而老爷子其他珍贵藏品外流数量更是一个黑洞。”
7 l+ ~5 B* w2 K& c" t
- W/ f* r# a6 W0 q) a2 S季老外流书札无法统计
1 l# F$ K) }2 C$ C0 j
! K6 L1 g1 v5 T6 M+ m) a2月18日,季老的亲笔书札外流消息惊爆,引来媒体纷纷报道。这些外流的书札,其中有一封就是季羡林给钱文忠和张艺谋等人的委托书。
( }; H) x: O9 K' X# ~ {1 ~: j$ W$ H( O
钱文忠告诉记者,那些流传出去的信札是真品,“这个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而且有老爷子(季老)的签名印章。”他介绍说,目前荣宏君送回给季老儿子季承的外流书札包括:饶宗颐、周汝昌等名家写给季羡林的书信,还有很多文艺界的名人。其中有向季老求字的,有给季老祝寿的,也有向季老讨教的,信上还有季老的回复和批注。书信的时间跨度较大,但其中并无个人隐私。最为重要的物品是混杂在信札中的多份季羡林在2006年前后与出版单位签署的出版合同,包括作家出版社、中国海关出版社等,合同上均有季羡林的签名。 $ G8 J! M' d \% F5 t
" c; \( c" T5 p1 ~钱文忠说,“这一张委托书是季老在2005年委托我、张艺谋及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将他翻译的印度古典梵文诗剧《沙恭达罗》汉语本改编成舞台剧目。这些合同还在有效期内,据我所知,流传出去的书札不止一麻袋,这些季老的亲笔与名人的信札其价值大家可想而知。”
+ m1 b/ \+ z* T3 }. a3 G( N/ a2 M- s" G& o
这些东西到底是如何外流的?钱文忠质疑道,“截至我们现在谈话,季老亲属还无法拿到他房子的钥匙,其儿子季承拿到了季老的存折,里边的钱少得可怜。其实,藏品和信札外流的问题,只是一个老人的合法权益如何维护的问题。” 9 L6 T! {3 t, J1 y7 D" i. G
5 `. H% o, d+ @& ^) O- k# e想把《三字经》设计成游戏- n- J; v" ]; G
1 o7 f1 s0 R9 c! g2 S( t6 o6 G钱文忠表示,“《三字经》一共1122字,你能背上几句?”据他调查,很多受过高等教育人能背出开头“人之初,性本善”,背出第二句“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数打对折,能说出“苟不教,性乃迁”则寥寥无几了。 $ s* ~, g# s! u! A
# Y0 Z1 Q: |$ e& ]' E9 @* G& v" Q
钱文忠认为,《三字经》在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当中称不上大经大典,但是毫无疑问它在童蒙读物中首屈一指。“我想把《三字经》设计成游戏,以便更好地推广这些传统文化。比如说,小孩读了哪章节,来参加一些测试,测试之后可以做秀才,秀才考完后可以做举人,然后再考进士,这不挺好吗?” . r: w( `, i# w! ^
" Y; C5 f- m* b) G
对话钱文忠:
" D9 p$ K. `. v& c$ z. d; H( b( w$ s* v* q1 [$ f$ u
季羡林的国学也需要启蒙 ) t. `6 ]6 q! C7 o+ b
$ }! n+ Z+ M7 w$ w9 `6 k传统文化需要“反刍”
, ^" ?4 N/ B; k+ e# Y& T7 G, }4 o4 \+ j% z+ q$ H* N
广州日报:在你在央视讲《三字经》以后,出现了“蒙学”热,当初怎么想到讲国学?
D j3 Q' ^& U) v+ m4 @4 u; K
$ y! Q% |0 y( G1 @% @1 J钱文忠:虽然从小就读蒙学课本《三字经》,但后来还是发现,里面有很多自己不懂的东西。比如“人之初,性本善”,可接下去为什么是“性相近”呢?这在逻辑上说不通,应该是“性相同”。这里面就有很大问题。
4 S$ G' K7 c& D7 ?6 C
9 ]8 d& W! G. M) M" E5 T. z《三字经》贯穿全篇的精髓有两个关键词:“教学”和“历史”。其中教学部分宣扬的刻苦治学、孝道、礼让等思想都是超越民族和时代的。我建议家长在给孩子讲述《三字经》时,从后往前讲,先讲第三部分古人刻苦治学的故事,再讲第一部分孝道、礼让思想,最后讲第二部分中国历史概述。
: Y5 C. s- W; I: X5 h: `$ ]+ T# P3 ~+ N& O2 i
广州日报:你觉得《三字经》适合那些层面的读者阅读?
2 k$ U5 ?& X( Y: P* e( \: T# E9 K# Y" w4 E1 X. v+ s' I" e2 m4 e9 O
钱文忠:适合给所有中国人看,包括旅居国外的华人。因为有人可能认为这个书是童蒙读物适合给孩子看,其实未必,很多成年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孩子相比几乎没有差距,都接近于零。我解读《三字经》的时候有很多考虑,一方面照顾到孩子,一方面要照顾到孩子的父母,一方面也要照顾到对于传统文化有所关心的人。& [8 g1 M4 V, v( R
" r/ K- w5 S! R“鲁迅没有完全否认传统文化”
5 _+ P$ [$ P( P% n! J0 g& [1 ^9 \
- ?; e$ q: w3 p; z8 U3 L! @; N+ U广州日报:如今央视再次转身讲传统文化和学术,收视率大增,而“五四时期”时一大批学贯中西的大师像鲁迅、刘半农、钱玄同等当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持非常激烈的批判态度,你怎么看?
- A7 }$ V, R% P' |
! _ V+ G7 Q4 [* _" f钱文忠:“五四时期”鲁迅等生活在中华民族面临巨大危机的时候,他们认为中国只有现代化才能生存下去,才能摆脱被瓜分的命运,因此认为传统是一个绊脚石,传统中的礼教、三纲这样的东西太坏了,禁锢了人的自由,禁锢了人的追求。
/ ?2 E4 l" R% _, t
: O6 ~# H- k3 {6 [& B0 Q. A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否认中国传统文化,比如鲁迅先生对母亲依然很孝,对他的弟弟、弟媳妇都非常好,《三字经》中讲的孝道、悌道鲁迅先生都有。胡适对他母亲孝顺谁都知道,对他没什么文化的“小脚夫人”也不离不弃。在批判传统文化的时候,他们的行为准则依然恪守传统的文化规范。在他们身上恰恰证明一点,无论对传统是批判也好,赞扬也好,你还是没有办法摆脱传统的影响。 k6 ]1 _5 B b/ i
1 |2 k( g& s) [$ v1 x% E" ~+ w“不要再虚构所谓的大师了”
3 k% E% P' s; s* C |) Q
$ P |/ P6 Z0 a0 x; v广州日报:据说你马上就要出一本季老师学生时代的书?
! G2 F( C1 | O& m# _8 A$ D! @; P: w6 J
) Q. G# I) z. d0 Z6 u6 x钱文忠:对,这本书重点写从季老出生一直到他到德国读书,到1949年回国,这在某种意义上是配合《三字经》的,看看他们这一代大学者怎么样被教育出来的,他们又是怎么样自我教育的,这就非常有意思。这里面我也提到季先生小时候读书的情况,他小时候打架很厉害,经常跟人打架,但是你怎么想到今天是这样有学问的人呢。
$ U6 }" b9 v$ n) H1 ~' I2 d3 z7 g& k
他小时候桌子上放着课本,底下看其他的书,他在中学时代把《金瓶梅》看了。包括考大学的时候,他的数学考分很低,百分制是4分,而且他的第一志愿居然是数学系。像钱钟书也是15分的,但是后来都成了大家,你怎么能否认钱钟书、季羡林先生对中国的地位呢?所以我们要考虑,是不是承认偏才学生的存在,是不是应该给偏才学生开一个单独的通道。 8 w i9 |+ J. U D2 k" Z* h
+ }6 t( \( n7 U' t" w
广州日报:前几天李辉质疑文怀沙,你怎么看?
6 o3 R% Q; o4 {! U6 d; ?8 Q' @ U7 A" V# [! _( d+ O7 m- M
钱文忠:近年来,我们出现了一阵阵的国学热,很多人以为只要办一两个国学班,出现几个国学大师带领着我们,国学和传统文化就繁荣了。其实,我们现在每个人的国学知识都还需要启蒙。连季老也说自己什么都不是,何况我们?我也看见了李辉的质疑,其实沙翁也并没有说自己是国学大师。
# L( S( N1 v3 m. m# H E) ?* \8 I1 h
在国学热中,是出现了几朵“反季节奇葩”,反映出国人心态的不成熟,国学不能拔苗助长,只能让它静静地生长,不能说是大师就可以是大师的。 5 D W# ^4 O) o( b/ Z" E" l/ a
d* s7 |& ^! x2 K4 L$ g6 N' Z/ t
何为蒙学?* |/ l. [. _+ K2 k" c: e( k& ?. Q
/ m+ T7 c9 k: P: h" E
蒙学指中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是识字、写字和封建道德教育。教材一般为《蒙求》、《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四书》等。没有固定年限。采用个别教学,注重背诵、练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