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392|回复: 24

古说新解-----魑魅魍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3 01: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魑魅魍魉7 k7 u4 E0 C7 f2 [* k8 a) U- }9 q

) Y4 J$ c; Y" @( [& C       忆及魑魅魍魉四小鬼,不知中国人和他们可有节过。。。。。5 @3 u2 N- B% Z' C+ n( T/ s  \
, u1 v+ F5 ~" r8 Z1 E
      曾在《山海经》等典籍见过相关介绍,上面讲述:魑魅魍魉者,山野菏泽四小鬼,早年间,随蚩尤征战于中原。后蚩尤为黄帝所败,四鬼遂不知所踪。5 q4 T4 R. q% U; P, a' x- z
, d% F7 d  H8 G& S0 C% A
      (无知生语:魑魅魍魉说不定也就是些山间的珍禽异兽罢了,大熊猫?还是恐龙?;想那明朝年间,郑和从非洲带来的长颈鹿不就被叫做麒麟了么?)
: ]/ J7 c& Y3 E- m1 q* @/ Q: T( l6 D
      时至今日,魑魅魍魉我倒是没见到过,估计就是有什么珍禽异兽,也变做盘中餐,箸间食了。若是国人能有一节,能让山间的魑魅魍魉远庖厨,也算是有所贡献了吧。, s+ a, o+ O' f# o: T7 }
* ], a; l$ e6 ~6 I6 v) f
      又及,今人所谓魑魅魍魉,多指行为不轨、心怀鬼胎之宵小之辈。如万圣节是此等人之节日,不过也罢。- i3 x6 C" _7 R5 Q0 l

* T7 ^- `' k; b( a& m' m$ E
 楼主| 发表于 2007-1-13 01: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传说!

     大约四千多年以前,炎黄二帝争天下,炎帝之子蚩尤被俘后,做了黄帝的一名随从,后来找机会逃了出来,回到炎帝的身边去,力劝炎帝重起战事,洗雪阪泉之耻。
& Q- Q8 K1 G$ U$ i0 C0 C6 {6 p6 @  S+ B
      但是,炎帝已经年迈力弱,又不忍因自己发动战争而让百姓遭殃,没有听从蚩尤的建议。5 {' c+ Q- J3 L0 `7 X1 |7 Z
) G* R' r: l* \
      蚩尤只好去发动他的兄弟们,又召集了南方的苗民,以及山林水泽间的魑魅魍魉等鬼怪,率领大军,打着炎帝的旗号,向黄帝发起了挑战。黄帝听到蚩尤发动大军也不禁大吃一惊,他想施以仁义感化蚩尤,但蚩尤并未被感化,双方在逐鹿展开了大战。8 R! ?, p/ E4 E& y. u( G* F3 U* C
+ Z: E- \" W, e' e% w; R# i
      蚩尤使用魔法,摆出了毒雾阵,把黄帝的军队围困起来。& F1 Q$ t5 m; w5 I" D

8 b2 @4 X! X- r1 H" E6 @       但是,黄帝驾着谋臣风后发明的指南车,指挥军队冲出了毒雾阵。
+ A5 {: w! |6 _5 n. G2 }5 B9 x# @5 R0 B  G# O
      蚩尤又派魑魅魍魉去作战,黄帝则叫兵士们用牛角军号吹出了龙的声音,吓跑了这些鬼怪们。
1 b) q- u1 ~9 I- Q* L/ j7 A3 X* _   6 j8 z& {0 Z6 }: t

" ]- G$ b1 d/ d4 ?. a5 u) t# X1 Z* T1 }: R
      由此可见魑魅魍魉不管在古时还是现在都是指一些杂牌小妖,传到**反而变有名了,据说魑魅魍魉专吃美女,外表大多以高大、红身、尖耳、头长角为主要特征,**民间传说在荒野无人的深山,山下四野又多古老的森林。
/ l1 g# O. g4 S6 E3 [0 d: `9 D7 T0 A+ j+ s2 K
      走长途的人,尤其是走夜路的,常常遇上山魈鬼怪、魑魅魍魉,都是木、石、禽、兽变的。
 楼主| 发表于 2007-1-13 01: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词解字

“魑魅魍魉”不但难写,还不知怎么读才对!!!我特在次说明一下!) B) P: _: e0 E; z$ ^: `$ p! s
) X4 k) V3 h( t  @# h! S
魑 chī (魑魅〕传说中指山林里能害人的怪物,如“魑魑魍魉”(指各种各样的坏人)。 1 d* z4 Y5 U0 t# t1 B
1 c# m& a2 O3 N' O
魅 mèi 〔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传说中的鬼怪:鬼魅。
' m( B/ W1 N- n# |& ^- Y' i9 }2 v7 F! ~+ M+ O( x
魍 wǎng 〔魍魉〕传说中的一种怪物,如“魑魅魍魍”(喻各种各样的坏人)。
- E. c: m  n/ w. M  K% s0 L/ D8 V2 {: G+ N& }
魉 (魉) liǎng 〔魍魉〕见“ (魉)魍”。' `1 g- }  @7 U- I9 \+ A7 k

+ K- d4 }$ e) c) @2 ^      而“魍魉”,则有多种说法,比如“蝄蜽”、“罔两”、“方良”和“蛧蜽”,还有一种说法是把“罔两”中的“两”换成三框中加一个“良”字,紫光拼音和微软2003中都没有那个字,而那个字却赫然不能算是繁体异体,顶多是咱们平时不用它罢了。
% D5 O% ~$ J5 E' L2 U9 V  ~) A0 D7 v4 [* _0 E, l
      “魑魅”和“魍魉”是分开解的。
) t. d% `  {% r# `9 l0 l
" o) e% a4 c' G6 u0 M      而且,虽然“魍魉”是在一起,“魑”和“魅”却各有各的意思。 魑魅:古代传说中山泽的鬼怪。《左传文公十八年》有“投诸四裔,以御魑魅”的记载,杜预注曰:魑魅,山林异气所生,为人害者。(《辞海》P211) 换句话说,魑魅就是鬼怪——《邪樱》中的妖精应该也算是“魑魅”了。但是,有朋友可能马上会想到无定乡八老中的“刀四”,这个家伙虽然还没怎么露面,却大约不会是山里河里的,所以,刀四不是“魑魅”。
 楼主| 发表于 2007-1-13 01: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刀四是什么?

      或许应该说,刀四是“魅”,不是“魑魅”。' B, _8 v8 ^( n. W

' L) N) W2 i' u8 D2 z      因为《说文》中明明白白地写着,“鬽,老物精也”。) k) i! G3 L$ e; Z3 U0 I5 R' a
. k8 J# @3 }6 |9 T: H
      《周礼》又说,“以夏日至,致地示鬽”,郑玄注:“百物之神曰鬽。”也就是说,“鬽”,是百物之精灵。
3 o: E8 ?' T  P3 k  I' U$ L/ |        
: Z* `7 K& J  n8 W      而“魑”这种东西,则比“魅”要复杂一点。 ; i7 n- R9 s' q! R8 T
      ' Q: c4 E, v; j
      《辞海》中解释,魑,是一种无角的龙——这让我一下子就想起了腾蛟真人,但腾蛟真人是有翅膀的,恐怕不能算——可《说文》中又说,“魑,若龙而黄”。既然“若龙”,那就不是龙了。
0 K; n9 u: R4 ^: f      + B2 C/ H, f6 K( p! z: B  O) w( c, ^. L
      于是,又有人注解,魑是一种兽形的山神,郑玄则干脆说了这么一句:“魑,猛兽也。” $ i- s$ f, ?8 @! K/ `. Y* {" ]( J
    
9 L, ]! Q& w' k/ O* B; G: z      但魑是一种像龙的东西总不会有错,在对“彲”的解释中,有《史记》可以为证,《史记齐太公世家》中有一句“……非龙非彲”。 6 r' ~5 m. O9 p& j% ]
      
9 d7 Q* J& }2 u      我私下里估计,这“非龙非彲”的,肯定就是腾蛟真人了。 ' g7 ~) \: x  d7 ^0 }: @7 q, `8 d
      
* `8 F1 z' b9 z5 P3 j8 d1 O9 E) b      说完了“魑魅”,那就该说说“魍魉”了。
( U( H/ M2 c' G4 J: l        / |0 x; L6 i7 h( B
      “魍魉”除了写法多一点之外,含义也不算少。 9 I1 l+ x* ?( q  d+ y
      5 y3 A# f6 Y9 R
      它既可以指“影子外层的淡影”,也可以指“渺茫无所依的样子”,前者在《庄子》里还有个寓言,甚至斑固在他的《幽通赋》中也有提及。(参照《王力古汉语字典》P1739)
# ^/ `6 b9 ]/ h5 U        
  \: Q$ e$ G6 y( S' p3 f. X% a      至于后者,《淮南子览冥训》中有个我很喜欢的句子:“浮游,不知所求;魍魉,不知所往”。   % Z( t6 k/ G& D1 ~$ M) T
      当然,我更重视的应该是和神仙鬼怪牵扯着的东西。
8 L/ H; O; ?  U0 I3 N" i/ R7 Y+ e/ d4 `       
' {+ n% o, C( V" Q' ?9 R/ L      魍魉,严格地说,是“山精”,是“木石之怪”。《国语鲁语下》说,“木石之怪曰夔(音魁)、罔两。”  
; Y; I& F5 @6 ?; U) N1 x      
8 }6 Q; n- F+ H8 c( ^  p, T: E      “夔”这种东西到底是怎么回事再说,至少“罔两”已经有了下落——罔两——魍魉者,绣山万藤相思子,花七是也。0 M) A8 l- ?8 k9 `: }  J( ?# x! c
        ; @' R+ b: ?& \6 `, D
      说到这里,忽然想起来那一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好吧,接着该说“魑魅魍魉”了。
, G3 [+ {* b7 X7 W& ]        ( q% D# @9 T# X, S
      到底是从什么地方有的“魑魅魍魉”这个说法?我琢磨了好久,不得要领。
/ ]" X9 x0 R" D* O7 }       
! i: ^3 }. C9 t: _5 Z0 `      直到有一天去乱翻那本为《邪樱》预备下的“妖精大全”:《古本山海经图说》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前言中马昌仪引了《左传》——这大约是我能找到的有关“魑魅魍魉”的最早出处了。' E1 |3 W7 I: e, b, L: u
        
* Q- B) ]9 b2 O+ U4 F1 S/ C3 k2 k* e2 v      《左传宣公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楼主| 发表于 2007-1-13 01:41:18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自己第一次接触魑魅魍魉这四个字的时候印象是特别的深,可能是因为结构比较复杂,讀起来比较有气势吧!& D  ?: t- k! i

3 y' n, g! L! d5 ?* ? &#160;&#160;&#160;&#160;&#160;&#160;第一次接触大家应该都不怎么陌生,是在83版<射雕英雄传>黄蓉和郭靖向一灯大师求医的过程中,回答一灯的一个徒弟的对联里面出现的.原以为都是青面獠牙的人物,在经过这么多时间的寻找终于看到他们的真面目了!
  D% ]% S3 o* [. O2 s! e/ ~! j1 U" ^% |
&#160;&#160;&#160;&#160;&#160;&#160;其实他们还很美丽!
 楼主| 发表于 2007-1-13 01:4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月出皎兮,劳心悄兮;有意变化,君莫笑兮——狐仙
$ F6 `+ O. |4 q6 Q- C8 S% K  ?
  狐王,出现在名著《西游记》中。9 v$ p% n! X# n- L) g7 r

. f7 a& f# e4 R- ^/ V& r &#160;&#160;&#160;&#160;&#160;&#160;而九尾狐,最早是出现在《山海经》。
6 n' k" r, P5 {) V" q5 `' W
  e2 k0 E8 I! f" |1 U2 e5 I) e &#160;&#160;&#160;&#160;&#160;&#160;“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3 z" ~0 P2 N
$ l7 o" g5 m9 v7 I
&#160;&#160;&#160;&#160;&#160;《山海经·南山经》),“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山海经·海外东经》。
4 Z0 k; Q. N! f$ w/ d* F
0 q6 U- x6 y$ w6 i) a* o' n5 s &#160;&#160;&#160;&#160;&#160;&#160;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一个亦正亦邪的形象(按照正规说法,狐,狸是两种动物,只是人们叫习惯了,统称狐狸,而只有狐有仙气,狸似乎只是是俗物)。
7 T  I* p* e0 ]% B* [3 Y0 ^* c+ ^
0 I  w7 d5 }% o% L' v3 Y. x &#160;&#160;&#160;&#160;&#160;&#160;《山海经》中的九尾狐,乃是一个能“食人”的妖兽。到后来的汉代石刻画像及砖画中,常有九尾狐与白兔、蟾蜍、三足乌之属列于西王母座旁,以示祯祥,九尾狐则象徵子孙繁息(见《白虎通德论·封禅篇》)。“食人”之传渐隐,“为瑞”之说渐渐出现。
: v6 `& y% w* z8 d' ~" a5 N( h7 f, e5 F4 m9 o5 I# P9 V$ d
&#160;&#160;&#160;&#160;&#160;&#160;但同样是东汉的《说文解字》中,解狐为“祆兽也,鬼所乘之”。
) E0 a: ]* N/ i" x! S# k' l. u
2 Q5 A( N* \% H, P8 K" a/ N) P &#160;&#160;&#160;&#160;&#160;&#160;可见,狐有灵气(妖气),在数千年前,已是公认。8 `( k" i; p) q* h7 d2 u
; c+ o) V) E8 W& \/ m+ U: ]
&#160;&#160;&#160;&#160;&#160;&#160;再到后来的唐宋时期,狐已经被人设庙参拜,而且十分流行。- Q" r* I$ a  f1 E3 m
  U  h7 R2 i1 S1 X6 J+ v# `
&#160;&#160;&#160;&#160;&#160;&#160;唐朝张鷟《朝野佥载》说﹕“唐初以来,百姓多事狐神,…当时有谚曰﹕无狐魅,不成村。”
: ?: z" P* r' C' ~ 而到了明清,狐的形象就更加丰富了。
: j0 i) C1 b0 G4 N: p& k- H$ s- ^& G5 o
&#160;&#160;&#160;&#160;&#160;&#160;九尾狐中最著名的妲己形象,就是在那时出现的(《封神演义》),而《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中,狐仙、狐妖的故事更是举不胜举。
+ a3 F" N! R1 c9 W; u. x9 H/ [2 U
) S( {" y. r% ^) @5 \3 ]3 Z5 C &#160;&#160;&#160;&#160;&#160;&#160;“妖媚”、“邪气”、“仙灵”、“神秘”、“狡猾”,可以说是中国人想到“狐”后最明显的感觉。
 楼主| 发表于 2007-1-13 01: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月出皎兮,劳心悄兮;有意变化,君莫笑兮——狐仙 1 y% J& F1 A& v! k$ U
+ D, Q6 f) a; O. h4 G
 楼主| 发表于 2007-1-13 01: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贵主还宫,洞庭凝碧;柳生不在,谁会此意?——龙女
, n$ }+ y# x- ]6 B+ g1 o

/ T' G" a$ d- k   这有一则有关龙女与王山樵的动人爱情传说
1 k; D+ T9 h$ @) N5 C   
; p. q9 ]$ d+ ^0 o0 I: @; Y0 ?   清朝同治年间,山东省有个落第的书生,由于看破了红尘,独自一个人离家远游, 后搭救了龙女,随着岁月的流逝,两个人的感情越来越深,谁也离不开谁了。到后来,天从人愿,终于成了一对恩爱夫妻。两颗心贴在一起 ,小日子过的和和美美。想不到,这对患难夫妻没有得到善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6-2 04:19 , Processed in 0.06984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