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0-7 14: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先秦史记中的中山国记事; O1 O( U, d, C. v) {, |
/ U/ w; d4 v, t) Y3 w
有学者认为司马迁不给中山国写史是因为中山国弱小,名声不够显赫。事实并非如此。中山国初称鲜虞,早在春秋末年就已经很强大,先秦文献中多有记载,如:; ^4 y6 I3 ?0 a! _; I3 r- v8 \
鲁定公三年(前507年),鲜虞人败晋师于平中(即平邑,今山西大同市大同县东)7.。
% k$ ]$ \7 }# G' [' s3 S 鲁哀公元年(前494年),鲜虞人伐晋,取棘蒲(今河北石家庄市赵县)8.。; [% E& h) f! Z0 [3 J" I( t
鲁哀公三年(前492年),齐、卫围戚,求援于中山9.。
6 k: L3 P: u/ ]. h 到了战国时期,史籍中有关中山国的记载就更多了,如:
: C5 i8 y3 a) Z: u 《古本竹书纪年》载:晋出公十八年(前457年)荀瑶伐中山,取穷鱼之邱10.。
6 Y- @, o/ j3 X( O; \1 w 《淮南子》载:魏将乐羊攻中山其子执在城中。城中悬其子以示乐羊。乐羊曰:“君臣之义,不得以子为私。”攻之愈急。中山因烹其子,而遗之鼎羹与其首。乐羊循而泣之曰:“是吾子已!”为使者跪而啜三杯。使者归报中山曰:“是伏约死节者也,不可忍也。”遂降之11.。) I& r: v$ c& |
《墨子》载:中山尚染于魏义、偃长12.。
% Q4 M+ F5 d* r 《吕氏春秋》载:中山之国有风繇者,智伯欲攻之而无道也,为铸大钟方车二轨以遗之。风繇之君将斩岸堙溪以迎钟13.。, r, ]) z8 Z0 i, Z% x6 [3 ^& Q/ D
白圭之中山,中山之王欲留之,白圭固辞,乘舆而去……若使中山之王与齐王,闻五尽而更之,则不亡矣。其患不闻,虽闻之又不信……夫五割而与赵,悉起而拒军乎济上,未有益也。是弃其所以存,而造其所以亡也14.。6 [8 d* Q7 R* r( S8 i: J
中山亡邢15.。( d: W- q1 ?' i, ?( r, r
赵氏攻中山。中山之人多力者曰吾丘鴪,衣铁甲操铁杖以战,而所击无不碎,所冲无不陷,以车投车,以人投人也。几至将所而后死16.。) X" U, I! x6 Y I1 n8 D* k
魏攻中山,乐羊将,已得中山,还反报文侯,有贵功之色。文侯知之,命主书曰:“群臣宾客所献书者,操以进之。”主书举两箧以进。令将军视之,书尽难攻中山之事也。将军还走,北面再拜曰:“中山之举,非臣之力,君之功也。”17.3 |. N0 |" {( e1 A8 M5 a7 W5 ~9 H
司马憙难墨者师于中山王前以非攻,曰:“先生之所术非攻夫?”墨者师曰:“然。”曰:“今王兴兵以攻燕,先生将非王乎?”墨者师对曰:“然则相国是攻之乎?”司马憙曰:“然。”
- h0 @1 Y5 P8 m, k 墨者师曰:“今赵兴兵以攻中山,相国将是之乎?”司马憙无以应。18.
) _& n ~% D2 ~+ E 《韩非子》中也载有许多中山国事,如:
# n' N) M. f: \% s 魏文侯借道于赵而攻中山。19.: T; M# p. P) |7 Z% i2 s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文侯谓诸师赞曰:“乐羊为我故而食其子之肉。”答曰:“其子而食之,且谁不食?”7 i3 E! B7 C2 b1 v! o0 H! g
乐羊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乐羊以有功见疑。19.5 ?& U% I$ z/ e5 U% z) |3 [; z& q
吴起为魏将而攻中山。军人有病疽者,吴起跪而自吮其脓。伤者之母立而泣。人问曰:“将军于若子如是,尚何为而泣?”对曰:“吴起吮其父之创而父死,今是子又将死也,今吾是以泣。”20.# x; _; O. V7 P
中山之相乐池以车百乘使赵,选其客之有智能者以为将行,中道而乱。乐池曰:“吾以公为有智而使公为将行,今中道而乱,何也?”客因辞而去,曰:“公不知治。有威足以服之人,而利足以劝之,故能治之。今臣,君之少客也。夫从少正长,从贱治贵,而不得操其利害而制之,此所以乱也。尝试使臣:彼之善者我能以为卿相,彼不善者我得以斩其首,何故而不治?”21.5 Y4 l, p; {" R5 B
赵主父使李疵视中山可攻不也。还报曰:“中山可伐也。君不亟伐,将后齐、燕。”21.0 G+ I2 H }+ R0 t, Y- J' L
鲁丹三说中山之君而不爱也,因散五十金事其左右。复见,未语,而君与之食。鲁丹出,不反舍,遂去中山。其御曰:“反见,乃使善我,何故去之?”鲁丹曰:“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未出境,而公子恶之曰:“为赵来间中山。”君因索而罪之。19.( E; v0 B& F7 X& X/ k
司马憙,中山之君臣也,而善于赵,尝以中山之谋微告赵王。22.+ @; s3 d: i& F
季辛与爰骞相怨。司马憙新与季辛恶,因微令人杀爰骞,中山之君以为季辛也,因诛之。22.: x/ _, m* G) h: Z% }
中山有贱公子,马甚瘦,车甚弊。左右有私不善者,乃为之请王曰:“公子甚贫,马甚瘦,王何不益之马食?”王不许。左右因微令夜烧刍厩。王以为贱公子也,乃诛之。22.
. e$ Q- h/ R$ V( e# U$ O 西汉刘向的《战国策》专门辟有《中山国策》,收录中山国事九章:
' u- ^; w$ n( V5 w( v3 N 1、 魏文侯欲残中山
4 B6 C! C3 T" S 2、 犀首立五王3 {" T- i! s- L2 b& o
3、 中山与燕赵为王
% P1 L8 Z6 ]8 O' D5 D 4、 司马憙使赵为己求相中山
+ {; `2 M* }1 _ 5、 司马憙三相中山
; b/ {9 s+ H- Q 6、 阴姬与江姬争为后
3 _4 U8 {6 a8 W* R, J 7、 主父欲伐中山+ C$ P- J' ~5 K3 i
8、 中山君飨都士大夫
" i: d- p# F# o 9、 乐羊为魏将攻中山7 c' G. e6 N7 q2 y6 U. n# \( Y- [
此外《战国策》的其它国的传记中也收录有一些中山国的事情,如:《魏文侯借道于赵攻中山》23.,《武灵王平昼闲居》24.,《赵惠文王三十年》25.,《富丁欲以赵合齐魏》26.,《三国攻秦,赵攻中山》27.,《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28.,《秦武王谓甘茂曰》29.等等。1 z" I$ X7 J7 e$ T. U3 k6 W% t
先秦文献还有许多著作收录有中山国事,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列举。
4 Q0 Y6 `+ K& e& p 从以上引文我们可知,中山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绝非一般的微弱小国,它有着二百余年的传国史,是当时中国北方最早称王的诸侯国。以往史学界普遍认为中山国称王始于“五国相王”,此说值得商榷。在中山国故都灵寿出土文物“中山王舋鼎”铭文中,清楚地刻有“……先祖桓王,昭考成王”的文字30.,说明中山国在中山桓王时就已经自行称王,后来的“五国相王”只是取得了各国公认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