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10-6 17: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秋季保健与衣食住行
4 Z( l% ]9 a8 t8 E% Y0 V% T! c5 J$ ?( h ~- ?" x* W3 C5 f1 ~
衣:俗话税,春捂秋冻。除早、晚气候稍凉需添衣服外,一般不宜过快地增添衣服。适当冻冻,可提高皮肤和鼻粘膜的耐寒能力。但是,冻要冻得有度,倘若秋末气候凉寒,则应及时添加衣服。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需穿棉。特别是重病、患痼疾的人更应适时增衣,以防寒邪内侵、着凉感冒或腹泻。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突然降温后往往会诱发中风或心肌梗死;风湿病人、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或胃十二指肠溃疡等患者都要倍加注意,谨防秋季气温骤降时旧病复发。
7 K: m. x, }! a2 y* N. j6 n ?( L2 I
食:秋天,气候干燥,如果调养不当,人体往往容易发生咽干、鼻燥、皮肤干涩、便秘等秋燥症。故此时饮食调养应以清淡、清补、平补为宜。秋天要注意养阴,要多吃些防燥护阴的食品。适量多饮水、淡茶、豆浆以及牛奶等饮料;多吃些芝麻、糯米、蜂蜜、萝卜、西红柿、豆腐、银耳、莲子、葡萄、梨、柿子、香蕉等。这些食物皆可滋阴生津。要少食辣椒、生姜、酒等燥热食品。到了秋末,人体精气开始封藏,进食滋补食品较易被吸收藏纳,有利于改善脏腑功能,增强身体素质。对身体素质虚弱的慢性病患者或老年人来说,可适当吃些鸡、鸭、鱼、蛋类、猪瘦肉、大枣、核桃等,有助于健身、祛病、延年益寿。
4 }. q' T6 E4 L6 c
* }9 S6 s+ y: S9 f 住:秋天,地气清肃,自然界的阳气由发散趋向收敛。古代养生学家认为,此时睡眠宜早卧早起。顺应阳气的生长,使肺气得以舒张;不宜终日闭户或夜间蒙头睡觉,养成开窗而居,露头而睡的习惯;要经常开窗通气,使室内空气流通,以利于减少呼吸道感染、头晕、疲倦等。此外,要保持睡眠充足,神志清醒,以应收敛之气。 2 A& j0 {5 s2 C3 x
' c6 @* D4 y' n M7 r- v9 z
行:天高气爽,枫林尽染,秋虫长鸣,大自然的色彩令人心旷神怡。这时,是人们户外活动锻炼和旅行的大好时光。应根据各自的体质、兴趣和爱好,积极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如做操、打拳、慢跑、散步、爬山、登高、跳老年迪斯科等。运动时,衣服可酌情穿单薄些,以免出大汗,也有利于提高耐寒能力;有条件的话,到野外郊游,更可使您感受秋天特有的宁静,更好地享受这金秋时光。
! V) ~" r/ h/ B- n3 F+ S) m' V; O* B6 ^. G0 B
秋防感冒六法 * d1 {1 O4 k" w, {+ E, k
Y6 l* ], S% \ r' q3 u. i% H
秋天是枣核天,两头寒,中间暖。由于一天中的温差大,一些人易患感冒。下面是预防感冒的六个办法,您不妨一试: " m2 d" R3 I5 l* }- i+ k& P* ^
7 ]+ d- s( _4 c' u) S 一洗:早晨起床后,用凉水洗脸,晚上用热水洗脚,每天各1次。 + V6 }7 f# D6 B# r* r1 ~
# L; ]. }0 A+ R
二漱:每天早晚用淡盐水漱口,可杀死口腔内病菌。
" C# A3 t0 i& c" J8 L& o
6 B" X# t4 X; H 三走:早晨到室外活动,散步,爬山,打太极拳或做操。
2 B/ B0 @: K5 C% r/ B
$ e; O' K* C) }7 K% ] 四开:早晨起床后,开窗通风换气。
( n. E9 Z' y% w- _4 i7 P
2 K: X+ y) z* N* ^1 b( f& I' ?! d 五饮:晚上用白糖或红糖30克,鲜姜3克,切成末,用开水冲泡,睡前饮上1碗。
5 y: y1 u6 W0 W% p; h
) U$ ~( ?4 R1 S4 }( S 六呼:集中精力,身体端正,两足与肩同宽,两臂伸直做深呼吸10次,切忌憋气。 / S4 z/ t- Q1 \5 R
: Y( w# w) P: A E5 K1 s& Q/ z 秋燥食疗四法
|7 a8 k* ~: t) S7 v9 ^9 V5 z/ j: s9 }0 ]
立秋后,天气渐凉,雨水减少,气候干燥,人们住往会在不同程度上感到鼻干咽燥、皮肤干涩或有口渴欲饮、干咳少痰、大便秘结等症状,中医称之为“秋燥”。秋天要多喝开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吃辛辣、煎炸食物。对于秋燥,除进行药物治疗外,家庭饮食调养也是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常可收到不医而愈的效果。现将常用的食疗方法介绍如下:
6 X9 d, p' k' f9 p; {; o; I4 k3 c
; w! u, Y+ t k9 o (1)双耳汤:白木耳、黑木耳各10克,用水泡发洗净,放人小碗中,加适量的水和冰糖,置蒸锅中蒸1小时即可,每日食用2次。能滋补肝肾,益阴明目。 . z) N9 t V: q" z& w# P d! e3 X
e$ C/ c& B" j3 ]! [" v1 w4 H5 N8 ]. u (2)芝麻粥:黑芝麻适量,淘洗干净,晾干后炒熟。每次服30克,同粳米粥同食。能滋养肝肾,对肠燥便秘有良效。
% K# S4 k. t0 R# s' ]0 O
, E+ v5 S) F$ P5 S$ R- A8 I h9 h (3)百合梨汤:梨1只,百合、麦冬各10克,胖大海5枚。将梨洗净切块与百合、麦冬、胖大海同煮,待梨八成熟时加入冰糖。能滋阴清热,利咽生津。 H5 F2 s5 M3 o) N7 H3 O) G1 X
1 e# O7 l6 ]/ z) e3 i; [7 j (4)蜂蜜萝卜汁:萝卜洗净切碎,用纱布绞汁。每次取30毫升,加蜂蜜20毫克,用温开水适量调服,每日3次。能健胃消食,顺气,化痰,止咳,清热,解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