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93|回复: 2

传统养生修炼方法的种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6 17: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 x! Y/ k# i) O
我国古代,儒、释、道三家是鼎足而立的。儒家重视人伦,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立千古不朽的功勋;佛家倾心般若,主张在自觉的基础上觉他,自度的基础上度他,普度众生,同臻西方极乐世界;道家则崇尚自然,主张通过这种修炼,达到长生久世,羽化登仙。儒家的着眼点在于入世,佛家的着眼点在于出世,道家的着眼点在于加强自身修炼以求长生不死。% B+ W: a5 D! k% E! L, k
' \5 R% F/ {+ x' L
由于道家这一异于儒、佛的独特着眼点,决定了在传统养生、长生的修炼方法方面,道家的地位是最为重要的。, F5 q+ e, e' c; _% ]

/ p# Z; O, N9 z- r* p3 ]& m+ F道教从养生健身、延寿成仙的宗旨出发,全面继承发展了中华传统诸家的各种炼养方法,并吸收了外来佛教、印度教炼养学的精华,形成了自家多渠道、多层次的气功养生体系。较之以精神解脱为根本宗旨的佛教及以道德修养为根本立场的儒家,道教显然更长于养生,独具佛、儒两家所缺的叩咽、辟谷、服饵、房中等术,具动静兼备、内外结合的特点。较之以治病为根本宗旨的医家以及以技为根本宗旨的武术气功,道教气功更富高层次的功法及精深系统的理论。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佛、道、医、儒、武等诸家中,道教被公认为最擅长于养生。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被许多封建帝王奉为教条。
+ R  R2 t7 p3 L. N( a$ i; p8 y2 I( [0 T6 h+ q
& q" u" K: {7 H) a; A5 ^! [
4 `, G+ ?+ z* s
(一)、道家的养生修练方法. K( C9 \5 r: D- U: B* m  r

7 N0 J( d" U+ _$ M$ `8 c5 Q) ?据元代李道纯的统计,当时流传的养生修炼方法有三千余种,而道书上记载的大约只有二百种,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十大类。
) g! @7 [) A+ y. t0 w1 y4 l; A- K1 B5 l* X1 ]
1、导引按摩类
2 Y# f7 ^8 }3 f; e, R5 _" Y# o2 {( }% n6 T/ B1 m6 V' I
这一类功法是以健身强体为目的的动功,包括导引术、按摩术、点穴术、叩齿法、鼓漱咽津法、鸣天鼓、干梳头、干洗脸、揉耳运目、仙鹤点水、擦脚心、兜外肾、自发动、周身拍打等等。多以动摇肢体为门径,与服气、存思配合,组成系列功法。* ^) i; u0 E3 E

3 L4 l6 \9 L  U2、吐纳行气类
& C, _& s5 y/ q5 _8 Y
( b3 d) y! k" A2 _0 K$ J这类功法是以调炼呼吸为门径,达到精满、气足、神旺的延年益寿效果,并能发放内气利他济人。这类方法包括采气、食气、闭气、炼气、布气(发气)、胎息、调息、六字诀等。大体可归为服食外气、吞咽元气、存思服气、调动内气等四种。( _) I7 R3 v5 P. e4 K- v; f. C' [
! ^+ @3 @$ S" t( B$ p
3、意念修炼类
* N* i# z3 [+ ]* o. |$ R/ }! C+ ]; ?
我国道教气功,除“内丹”堪为不二法门,“行气”久称一树奇葩,其他如守一术、虚静术、存神、内观、定观、冥想、守中、默念、坐忘、守窍、存思术等等,方法尚多;而这些方法归结到一点,不外以意念修炼为主,所以,可一言以蔽之为“意念修炼”,并从而与“内丹周天”、“吐纳行气”鼎足而三。
1 o1 x# c' Q+ X8 H
) F9 N( `% u9 V( R: L- i5 ]道教三大类功法足以概括我国气功中的一切静功,其中“行气”以呼吸修炼为主,“意念修炼法”以意念修炼为主;然而两者却又不是河水不犯井水,泾渭分明,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行气”功法常须借助意念活动进行配合,而“意念修炼法”也少不了呼吸的参与,只不过是各有专攻,侧重不同罢了。而“内丹”之术则综合“呼吸”、“意念”,嫁接孕育,另展奇姿,从而成为我国气功中的千古绝招。3 {+ P2 ]  d; b. T+ ~7 \; U

/ j8 k+ d$ f7 |+ W7 k' L  e3 m! g6 m, i( l) a# i# V) h
 楼主| 发表于 2010-10-6 17: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6 a; ^# b7 ~1 h4、内丹周天类
5 U+ e+ }: e/ _+ v! u6 H1 @7 O+ @# w+ k$ v3 T% g3 h) w
这是指以自身先天精气神为“药物”,而在体内炼“丹”的系统修炼方法。在道教修炼诸法中,内丹的理论最称精湛,方法最为周密成熟,堪称道教气功的代表、精髓。
% s- s# S0 U7 G8 n! [  I; Q1 u/ Z  _; d9 o  D, F* K0 F: I( m
内丹的流派分为南宗、北宗、中派、西派、东派、三丰派、青城派;修炼的方法有十多种,但皆以性命二字为纲宗。就修炼的顺序来说,有修性自然了命的顿法,亦有先修性后修命及先修命后修性的渐法。
+ p: h* [4 a9 w/ w$ |9 Q5 [5 b' h2 ?. g7 D0 ~
修性自然了命的顿法,亦称“上品丹法”、“最上一乘”,是炼神之道与禅宗之禅的融合,入手即迳直炼神还虚,绝情忘念,明心见性。
# T& J* c! E5 R$ s$ r- ]' e' b; q9 u4 a6 n& n6 s" K! v
先修性后修命,为全真道北宗所倡。此法从除情去欲、收心止念、明心见性入手,至念住心息,再依次了彻命功。这种丹法的修习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百日筑基,炼精化气,亦称为小周天;第二阶段为十月养胎,炼气化神,亦称为大周天;第三阶段为三年哺乳,练神还虚;第四阶段为九年面壁,练虚合道。
6 D9 ]# Z% f$ ]3 f5 B
! `2 z8 k$ m( `4 ^  x- U5 K- `先修命后修性,为南宗所倡。其法从钟吕派内丹的传统方法入手,守窍调息,循序炼精化气,练气化神,炼神还虚,至炼神阶段,参究禅宗性理,以“打破虚空为了当”。
) V$ A1 {2 M7 O6 U: v0 p. W8 O7 K$ ?
从修炼方式讲,内丹又分为清修、双修二派。清修派主张阴阳具足自身,只可自己清修,这是内丹的主流。双修派认为阴阳分具于异性之身,主张男女合修,取药于“同类彼法”。这类方法实属秦汉以来房中术的进一步发展。. A) c7 }3 U, m1 u. b4 B

: u! q4 u! _$ r& z7 z5 M道教还认为,男女生理不同,故炼丹的方法应有所区别。宋元以来,出现了不少“女丹”的修炼方法,一般都从意守膻中“炼体”入手。
6 i6 F5 Y8 J- E& w& v* f8 `5 F' @. V* `4 d, S0 P
5、辟谷断食类9 q; Y( L, I; v+ p7 \, N1 \& k$ N
* B6 O% K& U  A4 I& ?9 g- L- w# }
辟谷亦称“却谷”、“休粮”、“绝粒”、“断谷”等,即在一段时间内,乃至长期不食蔬谷和烟火食。我国辟谷起源很早,并不是有了道教以后才有辟谷的。道教兴起后,接过辟谷之法,不仅把辟谷实践推向纵深,而且还予理论上赋予一种神秘色彩。
& c3 ?' a# w4 M* g3 U
6 P5 P6 ]6 V- L% j) I7 e7 n+ P辟谷大略可分为辟谷后服气、辟谷后饮水、辟谷后服食药物三种,其中辟谷服药法有百种之多。这三种辟谷法,一般都与服气等类静功配合。
+ i& E& P" f4 M9 ^% v3 `* t; @: t6 t
6、滋补服食类! K2 v& k/ O: F. m7 c1 Z
# x( R, t/ j* E, D" ?) d5 ]  _6 w
这类养生修炼方法又称为“服饵”、“服食”。所服之物大体可分为草本金石类药物。道教宣扬服食用金石等炼成的丹药可长生成仙,已被实践证明属谬误之谈。但所服草木之类药物,多有滋补作用,服食得当,当非无益。比如适量的服食大枣、灵芝、胡麻、五加皮、茯苓、枸杞、松脂、五味子、人参、干地黄等对人均有滋补作用。4 v* r  _# m3 n. X' C! @
2 Q" I8 J4 ^" F, H9 X; X9 _' J; w
7、房中养生类
4 \! O+ [! W9 i# t- K
9 J, a8 i7 a! a" D& [中国医学把男女的性生活称为房室生活,也叫房事、行房或入房。凡有关医学性保健的方法,中国古代称之为“房中术”。古人认为“房中之事能生人,也能杀人”,所以道家比较注意房中养生的研究。房中养生类的修炼方法就是性生活方面的卫生知识及锻炼方法。围绕着“养精、固精、保精”的过程,摸索、总结出了交而不泄,并能使精气上行补脑。具体方法有“独卧法”、“御女术”、“采战术”、“采补术”、“四季节欲法”、“求子术”、“房中禁忌”等。房中之法有十余家之多,不管是补救伤损,攻治诸病,还是采阴补阳,增益年寿,关键都是落在“还精补脑”上。0 C; ?- T( s2 g3 u5 [

' ^1 K; a. a8 Z. n: {- ^" [$ E) t" X! u/ Z$ i6 o5 ?, t0 M
 楼主| 发表于 2010-10-6 17:56:30 | 显示全部楼层
$ M( }' X8 o7 j" y0 Q
8、起居摄生类# S" c0 L' i. }5 I0 f$ T5 a0 a
6 |- @0 ^  S! j( m
道家养生修炼之术,除内丹、行气、存思、服饵、房中、导引等法之外,还包括心身两方面的养生之道,涉及行止坐卧、生活起居、饮食、语言、情绪等方面的杂修之法,这就是起居摄生类修炼法,可谓博大精深,网罗无遗。它包括四时调养法、情绪调摄法、饮食调养法、起居调养法等。
; h% V" a8 K  d- E4 o8 d2 C
  _4 W+ Y  s/ t( s$ a9、香汤沐浴类/ _  j2 }" j: J% u
+ r5 S9 [0 ?% V
在多种多样、异彩纷呈的道教修炼方法中,还有一类不被外界注意,但在养生修炼中确有一定特殊作用的养生修炼法,这就是香汤沐浴。" y  P3 W, j5 U  p4 e) e

2 l" ~  ^# Y- |3 P. g0 w所谓“香汤”,就是调进各种芬芳药料的温热洗澡水。香汤沐浴的作用不仅在于洗净身体,涤尽垢腻,并且还在于借助洗涤身垢的启发影响,反过来对洁净内心起到一定的作用。人的神气自然清朗,有利于养生修炼。道教作道法之前,皆当香汤沐浴,自有一定的道理。
7 u3 a- ?* l  w7 y3 T, {" t! ]# Z/ G4 R1 p7 E- U4 ~9 ^3 X0 N4 J
沐浴的香汤常用五种香汤。所谓“五香”,就是白芷、桃皮、柏叶、零陵、青木香五种香药或香料的总称。其中白芷含有多量挥发油,味芳香,据道教密传,有避邪和去三尸的作用。桃皮是桃树去掉栓皮后的树皮,因其皮含柚皮素、香橙素等,所以气味芳香,具有较强的健脑醒脑作用,且可以杀诸疮虫,止息痧气。柏叶,则具有轻身益气,令人耐寒暑、去湿痹、止饥的作用。零陵香,对心腹恶气、齿痛、鼻塞皆有较好的疗效。青木香,有升降、利吐的作用。还能清醒毛孔,促进皮下毛细管的血液循环,使沐浴者遍体舒适。( {8 E8 H6 A+ j

' ~: u  B- X$ k: W3 c香汤要按照一定的配量和火候以及特殊的水、澡豆、蜜汤等加制而成。调汤之人,功德无量。" d' h( }- o" s. w! E5 y  n

: L0 j4 ]% t$ J' v5 g10、指印符咒类
( G; [  z$ b5 J4 Y. j' [( e& K( ^% a" [; }- r# E$ d( n
道教和佛教密宗一样,也有手印、咒语。道教的手印称“诀”、“手诀”,手指做成诀的姿势叫“掐诀”。诀的种类有数十种,其作用与佛教的手印相同,但手指配合之法则相异。道教的咒语,称为“祝”或“咒”。大约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韵文,第二种是无韵的短语,第三种取自佛教咒语。2 v, r6 P4 d' Q# ^4 y

9 \# O! Y" i- _6 t道教在修炼时,多用咒语,尤其是存思、存服外气一类,在开始做功及做功结束时,都要掐诀念咒。内丹修炼中亦往往用咒语。念咒时不但要掐诀,而且要存思。存思、念咒、掐诀同时配合,有如佛教的三密相应。道教的符篆派,在修炼时,还常书符。符的种类很多,各有其用场,虽召神制鬼自属无稽,但符篆的实际运用,都与气功修炼密切相关。
( m0 F* p: y" `5 N0 U5 F9 H0 |, M. y1 l" K* n! v
前些年,一提掐诀、念咒、画符,人们自然就和封建迷信联在一起。随着气功科学的深入发展,随着练功实践的普及和增加,人们开始注意到诀、咒、符这些神神怪怪的现象里面,居然还大有文章。尤其是密宗三密的发扬光大以及被人体科学界的认可,更使人们重新审视道教中的诀、咒、符。当然要擦去污圬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有一些已被解放出来,如“吹”、“呵”、“嘘”、“呞”、“呼”、“嘻”这六字诀的治病、养生显著效果已被公认,并普遍使用;“握固”这种手印能促使心气归一、辟邪毒之气的作用,也被公认:“剑指”这种手诀在发气和治病上的显著作用亦被公认并广泛使用。0 N# \3 D) E" K) e5 Q

' N/ x5 h/ i# _8 p+ l, d" u, m* ]9 _, A( I, X) c7 i1 \% 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4 12:49 , Processed in 0.03160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