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58|回复: 1

伤寒两地书(第26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0 09: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 26条: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 W1 m* U6 m0 p% A  }" O: T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炙,二两)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5 ^& O$ `  Z9 P: o1 s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X! K6 q" h' b* {4 }) F) o      此条论述服用桂枝汤的变证:“大汗, 大烦渴, 脉洪大” 证治,用白虎加人参汤。& x$ n7 G1 O# P8 E6 r
      此条与上条为对照之条文。同为脉象洪大,大汗出后而病不解,但此条明显有口渴,且“大烦渴不解”,故用白虎汤加人参清热益气生津。
# n+ r2 k4 D6 ^, [  [. E8 N/ h$ d0 \      从此条用人参,联系后面相关条文,应逐步探讨总结人参之用法。 8 J1 Y  k" {9 {6 j& x
      此条文与后面出现的小柴胡汤条文,可以发人深思。% m$ u7 [$ z" q# l; `) S
      前人注解伤寒论,常言麻黄汤为太阳病方,小柴胡汤为少阳病方,白虎汤为阳明病方,此已经成为固定说法。但是,我们看到的,事实上仲景《伤寒论》全书,实际上是法随证出,方随证走。如果拘泥于某某方为某某病之方,则何以解释白虎汤,小柴胡汤为什么出现在太阳病篇,桂枝汤为什么出现在太阴病篇,厥阴病篇反而出现麻黄汤等现象呢?有是证则用是方,辨证论证是伤寒论的特色,而方证的出现,与全书揭示的病证的内在规律有密切联系,绝对不是随意出现的,这是研究学习之时应该重视的问题。
! S) @8 h$ G, V1 @       以上是学生的初步认识,是这样吗?
0 f, e  a1 Z$ N( I
1 f  |" H* j5 d; Z                                                                                                                                                 赵红军
5 f/ C' G! G; ]: h

" i  Q' P% |( O6 X. l! g/ ?; Y/ k1 y# |$ ~, S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7-1-20 10: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得很对,法由证出,方随证走,是《伤寒论》本来的、不容置疑的用药规律,惜今人不明此理者多矣。他们每以各方系于各经,命之以“六经辩证”,实失《伤寒论》用方之旨。. R! @) o: c+ j1 q+ r
                                               孙曼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6-26 14:42 , Processed in 0.03431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