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26|回复: 0

阴阳的中医应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8 09: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应用  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学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着临床的诊断和防治,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补充说明  表里、寒热虚实都是疾病过程中所表现的一组组既对立而又统一的正反现象。对这些正反现象,中医用阴阳来加以概括。从每组正反两方面对立的意义来说,表证、热证、实证可归属于阳证范畴;里证、寒证、虚证可归属于阴证的范畴。因此,阴阳八纲中总纲,一切病证都可以归之为阴证或阳证的大原则中。& H/ r3 _7 r. h7 o7 o
  

  图解阴阳


. Q& x9 @8 M# ~- O0 h一、阴证:面色暗淡,精神萎靡,身倦肢冷,气短懒言,口不渴,尿清便溏,舌淡,脉沉细无力。. y7 o" n" ~2 A; m
  二、阳证:面红身热,神烦气粗,声大多言,口渴饮冷,尿赤便干,苔黄,脉数有力。" K! y4 h4 F0 P3 r$ J
  此外,临床上还有阴虚和阳虚、亡阴和亡阳等证。这些病证的名称中虽然都有阴阳,但实质上都是以虚证为主,应属阴证。
: ]4 _5 X& Q1 r1 W9 w  三、阴虚:由于阴液不足,“阴虚生内热”所致。主证为低热颧红,手足心热,盗汗,口燥咽干,尿少而黄,大便秘结,舌红无苔,脉细而浮有力,重取则无脉。
( y" c" l) t/ _) r& @9 a" ?  四、阳虚:由于阳气不足,“阳虚则生寒”所致。主证为畏寒肢冷,疲倦乏力,自汗,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苔白,舌质淡,脉细无力。% f/ B2 u  o$ G& G4 H* ]' i1 _' T
  五、亡阴:汗多而粘,口干喜冷饮,烦躁,面色潮红,畏热,舌红而干,脉虚数而无力。多见于大失血或脱水的病人。' }9 i' |- {: q3 ]/ |# @
  六、亡阳:冷汗出,恶寒,手足厥冷,气息微弱,喜热饮,舌淡,脉微欲绝。多见于休克的病人。1 p5 L. H0 h# }' E
, a+ D/ q9 a; |8 x/ v9 d# ~& `) ^  n

& J5 `: Q6 J% z# F7 e* 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3 12:31 , Processed in 0.02157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