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2-18 09: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镇奇人录(一):张三疯
张三疯姓张,本名永平。比我年长4个月,是我老家一个生产队,从小学到初中的同班同学。家住河边上的龙凼山旁。5 S, w& ~6 Y# j
t* ?. G; F) \0 w2 Z. t" K$ ]5 T5 D- \# |$ t, L
他自小学习勤奋,对疑难问题总爱七嘴八舌穷追不舍,缠得老师头大又头重,常常从三皇五帝说到四书五经,方能把他的问题答复的基本婉转勉强接受。
" W" b1 G, x' V; p) n* E- [) Z$ C3 y% I
他家人丁6口,兄弟4个,父母2人。自来,人丁是衡量家族兴旺与否的一个标志之一,特别是在当年生产队时新“工分口粮制”的岁月,他的父母盼望将来的梅雨天(某一天),哥四都长大成人全部壮劳动力,该是多么兴旺发达的一个望族。
0 p% X5 Y7 p9 {5 }7 V6 ~/ b1 ]/ e% ~- f, i
1982年,实行责任田。田土下放,市场经济的风从沿海吹到内地吹到我们这西部的时候,就拐了许多的弯打了好多滚儿花了好长的时段。随着风儿在飞的花花世界,在我们那些半大孩子眼里,姹紫嫣红,桃红李白,象云像雾又象风。我们能做的,就是读的书的继续读书,读不的书的外出打工。
/ C% J; r) }, n3 p/ j. y4 }0 y: ?
, k: U+ U# Q+ x q6 j张永平高中升到了川南明珠玉蟾山下的玉蟾中学,我去了沱江之侧、濑溪河畔的胡市高中。同学情兄弟谊就告了一段落。那种青春骚动的时候,在体内不断上扬的某种荷尔蒙的驱动下,男生和男生写信的不多,我和他之间也不例外。关于他的情况,便断断续续断断续续的来自于道听途说的“非官方消息”:; L( B- w/ C- W& X9 }. U. q7 R
- Z8 \& C) u) ]! z成绩还行,老师重视,当了啥班干部......
2 c/ `, h- V/ T. ^9 z
i) m( s; h ?' s1989年夏天,北京好像出了点什么有学生参加的事情,我们这些高中生被组织起来看录像听报告。看的多了听的多了,倒没觉得有什么特别,只是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有点点无奈,不过是精彩大于无奈。向往出去,又不能出去,也没什么办法。新潮点的同学,也不过就玩玩河边上过家家柳树下嚼舌头的把戏。
' f ~5 |$ x8 ~5 P) R# I3 N! z2 A- Q2 j
暑假返家,张永平 他辍学数周了。据说是怕受到来自于什么人的什么迫害,终日奔走于各教育行政部门之间,寻求某种解释。
# S7 b0 Y# E# `& P
+ z+ E0 c; _; `1 X. T3 u, E上级主管部门给出的结论是:上访者精神状态可能有问题,建议到精神病院确诊。( \' Z+ b/ }$ W# z0 r
) J8 P$ c, G N[ 本帖最后由 海天 于 2007-2-18 15:35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