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90|回复: 4

释迦牟尼佛出家纪念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17 22: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7年3月26日(农历二月初八)恭逢本师释迦牟尼佛出家纪念日,谨依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2卷)〖吴 支谦译〗相关部分,回顾世尊于两千六百年出家的经过,佛教的四圣谛为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而世尊的出家,即从对苦谛的思维观察而始,愿在这一纪念日里,我们作为佛陀的弟子,也能对于人生的真相,深入更为明彻的思维观察。/ W! K) K7 n& \5 E) M$ m" U  F
" ]9 A5 B' v! |
愿我佛慈悲,超度一切众生苦! 愿我佛慈悲,超度一切众生难!
/ ]  i4 V1 B' k7 `# e9 e
# f* P2 M" x4 \1 K8 [6 g+ Z在佛陀时代以前的印度,原名叫做瞻部洲,分成很多大小国家,有些国家是国王统治,有些国家是由几个王族联合起来统治。
) F; c# v- V0 K) e2 @/ r
  D; N; G1 m& t- c# G+ D$ L在那些小国家里,有一个国家叫迦毗罗国,建立在喜马拉雅山的边缘,罗波底河的北岸,是由一位释迦族的净饭王在统治着,他姓乔达摩,他的王后名叫摩耶夫人。
7 e- W. z/ b% f% X- K$ X% n  b% L- T
当净饭王和摩耶夫人结婚以后,过着很快乐的日子。好多年后,夫人怀了孕,快到生产的时候,就请求国王许可,回到她自己的家乡天臂城去生产,这是当时印度的风俗。净饭王高兴地答应了 ,并且命令随侍的队伍准备,又派人清理夫人所要经过的道路。
+ T7 G" _* o4 F" D/ E: P( Y6 a. Z4 b/ a: s! \1 D; o
到了迦毗罗城和天臂城接界的地方,有一个叫做蓝毗尼公园,每年到了夏季,两城的人民都欢喜来这里的娑罗树下游览休息,树枝上开满了美丽的花朵,有各种的鸟儿唱着悦耳的歌声;采蜜的蜂群也嗡嗡不息地飞来飞去。9 p1 Z2 h5 W7 [* s4 h$ ]) z$ Y/ b

) h" g% W5 V9 b7 Q" x7 E当摩耶夫人到了蓝毗尼园,那是六月十五(泰历)的月圆日,星期五,就是现在计算阳历每年的五月月圆日;因为时间将近中午,天气很热,夫人想在树荫下休息一会,就命令随侍的队伍停下来。没有多久,正当夫人走来走去欣赏风景的时候,在充满各种鸟儿和蜂群的娑罗树下,生下了太子。) J! ^& n; _* L" H0 w" I

; u0 q, v1 i) g% ]+ E摩耶夫人在蓝毗尼园生下了太子,宫女们都纷纷地忙碌,去细心的照护夫人和太子,并请夫人和太子返回迦毗罗城。净饭王见到新生的太子,心里非常的欢喜,更加派人照护夫人和太子。5 H4 M0 f/ [, V

8 b' z. {# ~" f* k8 f: g+ H4 N8 C迦毗罗城外,一群的山上,住了很多修道仙人;仙人中有一位年高的长者,名叫阿私陀,净饭王和全国的人民,对他都非常的尊敬。当老仙人知道净饭王获得太子,就赶来迦毗罗城的王宫,为太子占相。( ~2 G( J6 X! Q+ M2 E7 ~0 C) }

) Q# W! B1 b4 `" s老仙人来到了王宫,净饭王为了对仙人的敬仰,就请仙人为太子赐福,命令将太子抱出来。仙人注意观看之后,觉得太子具有非凡的德相,所以非常的高兴,面上露出喜悦的微笑;但他接着又满面流下晶莹的眼泪。$ L' R: o7 i# w& e$ @
; `4 D9 A: @# U, l* t8 K$ a
净饭王觉得很怀疑,便问仙人为甚么原因要流泪?仙人说:‘太子具有大丈夫的相貌,将来成了正觉,智慧福德庄严,会成为人天的教主;我流泪是因为感叹自己年龄衰老了,当太子将来正觉的时候,做了救世主,我已经没有机缘亲近太子了。’仙人说完,就俯下身体对太子礼拜,而净饭王也不自觉地跟着仙人礼拜。
6 `5 b0 K" A% \' {! v1 M4 n: k7 b  s( e9 r/ U: J5 f
太子生下的第五天,净饭王集合了很多学者,在王宫大厅里会议,为太子举行加髻和命名典礼。经学者们会议后,选定‘悉达多’为太子的名字,意思是‘一切事都能达到成功!’+ k! a% c" H4 F1 g; C
8 I/ p- ~/ t+ H
在会议命名典礼的那天中,学者们看到太子的德相,都一致地预言着说:‘假使太子将来继承王位,将成为转轮圣王;假使太子出家修道,将成为无上正觉的佛陀。’但是有一位青年学者桥陈如,很坚定的证明说:‘悉达多太子长大以后,一定舍弃王位去出家,证得大觉,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教主。
, m0 f2 Q$ \. Y/ K" k0 y+ a( h# m& \& Q' Z% O8 X$ q
全国人民和学者,都希望太子长大了,能做转轮圣王,净饭王也希望太子如此;但不愿意太子去出家做教主,因为他希望太子同世人一样,成立家庭,生男育女,继承王位,统治国家。
9 H5 C7 U' C- ^2 M, n/ B, Q/ j0 F
/ o, c$ |. i4 f$ p  V在太子命名后的第二天,圣母摩耶夫人就生病去世了,每一个人都感到伤心和悲痛;最伤心悲痛的,就是夫人的丈夫净饭王,因为夫人是属于最高种族的女子,也是王妃中最有贤德的王后。( w, `+ q5 o% ?6 B  w5 C
* r0 v- G. b( j( ]: I' O
当摩耶夫人去世后,国王就将悉达多太子,寄托给另一位王妃照顾,她是太子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这位王妃,专心一意的抚育太子,就像她自己亲生的儿子一样。因此悉达多太子,从没有见过他母亲的真面孔。5 z' |/ x/ {# J& b  Y- ?
) x  r7 C0 ]3 Q9 k
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接受抚养悉达多太子的责任之后,太子就渐渐地长大了,面貌非常俊美,身体十分健康,人人见到都觉得敬爱。到八岁的时候,国王就聘请各种名师,进宫教育太子,教太子读书、作文、算数、射箭等。
% g- B2 r  z7 b! F2 n5 u' w6 \7 b' h! ?
因为依靠各种名师的指导,悉达多太子无论学习那一种知识,在很多王子中,进步的速度和成绩,都是最快的和最好的一个;因此,大家都感到惊奇,包括老师、父王、姨母在内,见到太子无论学习什么事情,完全没有一点困难,一种技艺只要指导一次,就能立刻记得,永远不会忘记。
! z. H& `4 d2 T! Q. J. E
) J" N% x! F' i7 I$ E虽然悉达多太子读书这样聪明,又是太子的身份,将来要继承王位,但是太子对他的老师,没有舍弃做学生的恭敬,因为太子想到,人们是需要依靠老师的指导,才能获得最高价值的知识。而且太子的性格,平常对每一个人都是那样地温和和有礼。
% M- g+ _4 p) g
( Q; j5 O$ y& y9 I: i; g$ c太子在体育方面俱备的美德,也不少过在心里和行为方面的美德。除了态度温和有礼,太子也非常勇敢,在与国内的男孩子们比赛各种技艺时,毫不畏惧战憟。当时生在王族中的男子,所受的教育,就是英勇的武士教育。太子从少年时代起,就成为仁慈而勇敢的武士,他能熟练地驾驭战车。
4 ^$ b) Q' G4 t1 K  A5 O+ l( A
3 G4 K* w, w/ ?  P1 S* P. L这里是驾驭战车比赛,太子曾经战胜国内最好的对手;虽然这种比赛,到时候要激烈地争夺胜利,太子还是仁慈地对待他的马;马也常常帮助太子嬴得胜利,用它最大的力量勇敢向前,它不愿意太子落在失败的一面,只能在胜利的一面
9 _+ v) x3 `; t" |
/ d3 O  L: x4 P3 B- F太子不单对他的马很仁慈,对其他的各种动物,也是一样地慈悲爱护。做太子的悉达多,虽然从来没有遭遇过困难和痛苦,但是太子的同情心,使他了解其他的一切众生,都是同样地希望得到快乐而厌恶痛苦,不分是人类和禽兽。
( n5 ?/ b: c) Z8 z' h8 n, t3 z( G! w
当太子还在八岁的时候,就有一种特别的性格,不论在任何地方,任何机会中,都避免做伤害众生的事,而且帮助解救正在受苦的众生。譬如有一天,太子遇到他的一个侍从,正在用木棒打一条蛇,太子见到了,就立刻上前阻止,劝那个孩子不要打它。
" [6 w* l) s' z  ]& i. Z% v* h
% ]$ A) H$ u+ n8 A* x一天,悉达多太子同他的游伴,在王宫的园子里玩,有很多少年亲戚,也同在一起玩;其中有一位叫提婆达多的王子,也在一起,他和悉达多太子是堂兄弟,但他们两个人的性格却完全不同。
1 E' v; C) `1 F8 N
! x3 k( d& ?6 n悉达多太子的性格,是温和有礼,充满了慈悲心肠,他从来不欺负人,而且常常帮助被欺负的人;至于提婆达多王子的性格,是非常恶劣的,既然妒忌又残酷,欢喜伤害生命。那天提婆达多带了弓箭,射一只正在天上飞的天鹅,翅膀被箭射中,便落到地上来,伤口很大,看来很痛苦。& W2 Z6 Z# `: z
* N/ r( A4 x: F8 }, E" r
悉达多很快地走去那只天鹅那里,轻轻地把它抱起来,拔去翅膀上的箭,用清凉的树叶包住伤口,使流血停止,又轻轻地在它身上拍拍。提婆达多王子很忿怒地走过来抢夺,并大声地叫悉达多太子把鸟还给他。# h+ }; d! R$ k" g  S! A! {0 u) d

" A" {( \# ?" Q4 W: o8 h不管怎样,悉达多太子总是拒绝还给他那只受了伤的鸟,他说:‘假使鸟死了,才是属于射中人的;当它还是活着的时候,自然是属于救护它生命人的。’提婆达多王子却坚持着说:‘鸟是他用技术射下来的,是他的东西。’最后悉达多太子提议说:‘这个争执,交由国内学者们去会议判决,好不好呢?’提婆达多王子不得已的同意了。
) I: n9 J# W* Z& M; p
. s* a  K3 R( _/ M3 p当学者们会议判决各种事情的那天,关于这只天鹅的问题,会中发生很多争论,有的人意见这样,有的人意见那样。有人说鸟是应该属于悉达多太子的,因为他帮助救护它的生命;有人说鸟是应该属于提婆达多王子的,因为是他射下来的。各有各的理由,议论纷纷。
+ ~7 p# `7 n" d3 ~7 S; c; g. {8 [( K; O* @& t0 ~6 |
最后,有一位青年的学者站了起来,大声地说:‘凡是活著有生命的东西,就应该属于救护它生命人的,而不属于伤害它生命人的,根据事实来说,这只受伤的鸟,必须判决归于救护它生命人的,也就是说,属于悉达多太子的!’- j* Z5 d6 e" x% @$ j5 J

9 }$ v; e: ~6 M( C; y% B: b% r在那里会议的人,听了那位青年学者的议论,认为很合道理,就一致判决鸟是属于悉达多的,因为他帮助救护了它的生命。于是,悉达多太子很细心地看护它,直到它的伤口完全好了,才放它出去,让它飞回树林中,和群鸟自由快乐地生活。从那天起,提婆达多王子就不断地怀恨悉达多太子,并存心要暗害悉达多太子。, j  [# ]! [" w( P* m) B5 U
9 L9 m& P+ y1 }/ {6 u  E
古时候的印度人民都知道,我们人类所需要的东西,都是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所以人们认为耕种田地,生产粮食,是最重要的工作,对自己和国家都有益处。因此,便产生了这样的风俗习惯:国王和大臣们,到了耕种的时节,都要去田里亲自参加耕种典礼,做人民的模范,这是非常名誉的事,不是耻辱和低贱的事。" f- E4 p+ J9 ^; Q2 F3 d
" T* z, x9 c/ p3 _
在迦毗罗国,夏季将尽,是开始耕种的季节,净饭王领导他的官员们,都一齐出城去举行‘王耕节’,这是一年一度的重大盛典;全城的人民,都出来观看国王耕田,而且又有非常热闹的宴会。这天,净饭王也带了太子去参加典礼。' q- _- ^$ O- A
' N( a5 ^; @0 z+ a
净饭王去田里举行耕礼,用手扶起金饰的犁,开始耕田;后面跟着一群官员,用银饰的犁耕田;最后是农民,两人一排,用自己普通的犁耕田,坚硬褐色的泥土,被翻松了,才适合播种。( C: N- ^5 @6 U

, V) V, j/ a0 T到了吃饭的时候,随侍悉达多太子的人,丢下太子去聚餐了;所以,悉达多太子,一个人单独走到一棵茂盛的阎浮树下,静静地坐着,去除种种妄念,心很安静,太子开始想道:他的父王、各位大臣和农民,在这里举行耕种典礼,现在又在快乐的聚餐。8 ^6 o1 O$ ?, F0 u- W0 \
: H, ^8 w7 |/ [% l
但是那些耕牛,看不到它们一点快乐,它们要用超过身体的力量拉着犁,耕那非常坚硬的泥土,它们辛苦得从口里呼呼喘气,十分明显,它们是不快乐的;虽然人们今天很快乐,它们还要做很重的工作。而且当它们偶然做得不顺主人意的时候,常常要受到粗声的恐吓,和鞭子的抽打。
* }9 \2 _& ]5 s7 s& j: s0 t, v* s& L5 r  r7 s9 V9 D
除此以外,太子又注意到周围各种动物的活动:他看到一只蜥蜴,从脚旁的地缝里爬出来,用它的舌头,很快的捉那些正在工作的小蚂蚁吃;不一会儿,一条蛇爬来,又咬住蜥蜴的头往肚子里吞;当太子正在惊讶的时候,一只老鹰突然从空中飞下来,衔去了那条蛇,撕裂了来吃。: p4 t/ e( U9 t; X0 V& e- E; Q
$ Z3 u* S' G/ h
悉达多又往深处思想,并且对自己发问:如果一切事情都像这样,所谓生命是美丽的,在背后也一定隐藏着丑陋的一面,是不是呢?最后太子觉得:虽然自己现在很快乐,但是有一种最大痛苦,永远罩着人类和一切众生。当悉达多太子还在年幼的时候,就能这样深深的沉思,达到对每一样事情都不起分别,而进入初禅的境界。
* e8 [; ~7 P. Q% b, q# P( {# b, q$ g: j/ ~- L3 F
当王耕礼和宴会都完了,那些负责照应太子的人,才想起太子,立刻跑回来寻找,见太子不动地静静坐在阎浮树下,像一尊雕塑的石像,就用手摇醒他,并且告诉他父王命令找他,因为到了回宫的时间了。在路上,悉达多太子心里充满了对于一切众生的怜悯,因为,每一个众生,都为了爱惜自己的生命,要努力抵抗痛苦 。
) R$ g, Y: n0 \" l6 i% c( b
5 [  C/ R; o% \3 e  c+ n净饭王知道太子有了修道的思想,心里非常烦乱,假使这种思想不消灭,恐怕太子就要舍弃国家和离开他而去,将没有王子来继承王位了。为了挽回太子的心,只有使他在王宫里加倍地享受快乐。第一个计划,便是命令工匠兴建三座美丽的宫殿。4 z# l3 D9 n: P) [

5 T6 W# x1 _8 t" [, p第一座宫殿,是用最好的香木建造,里面的空气温暖,设备舒适,作为太子的冬宫。第二座宫殿,是用磨光的大理石建造,作为太子的夏宫。第三座宫殿,是用上等的砖建造,屋顶盖上青绿的瓦,作为太子雨季来临时居住。在三座宫殿的周围,净饭王又命令建造美丽的花园,园中有水池,池中栽有各色的莲花,让太子在里面骑马散步,怡情享乐,令太子适合心意。- n) I( A- p! j' p1 C1 G
- _5 X0 Q6 V4 y2 ]# r
时间过得很快,太子已由童年进入青年了;可是父王所赐各种物质的享受,在太子的深思之中,仍然没有什么价值。原来父王以为这样做,会使太子快乐,但是毫无效果。* v8 I, A* K* ?7 ^
, J% S$ L, Y/ l% K" |
国王召集群臣来会议,他问群臣,还有什么方法,能够使太子不舍弃国家,不去当宗教师,像老仙人曾经所预言的那样。群臣们贡献意见说:‘要挽留太子最好的方法,就是选择最美丽的女子,为太子结婚;当太子和妃子过着恩爱的夫妇生活,他就不会去想到别的事情了;而且会依照大王的意思,将来继承王位。
% i6 a# J4 a* C( H2 C2 o% {% L' m
国王认为群臣的话很对,就命令全国选择最美丽的女子,在规定的日子,来到迦毗罗城,由他们经过太子面前,从太子的手中,每人接受一份奖品。国王又派一群有智慧的大臣,去那些美女经过太子面前的地方,注意观看太子最欢喜那一个女子。
: n% q: F  i+ u1 \% w4 s2 w
  B9 b, j% \. T# _到了赛美的那天,全国选送的美女,依次在太子面前经过,她们个个都很美丽,每人亲自从太子手中接受一份奖品,这群女子,从太子手中接受奖品,本来觉得很高兴,很光荣;但每人离开后,回到她们的群里,又都觉得恐怕自己不美丽。+ e$ r% ?$ L) s( F1 o- h/ y& S
$ }7 \( P6 Z, x! N
她们觉得,悉达多太子和别的青年不同,完全没有留心她们的美丽;虽然太子也真的伸出手来赐给她们奖品,但他心里是在不断地想着其他更重要的事情,那些事情,要比女子的笑貌,艳丽的体态,更加重要得多。因此,有些美女就说:当太子坐在王座上赐给她们奖品时,她们觉得太子像是一位天人,不是普通的凡人。( d! Z7 \; `: Y' \, g

( @0 w% G0 Y+ l0 h: x5 w% z美女们的行列,差不多快要经过完了,奖品也没有了,太子还是静静地坐着不动,心中想着别的事情。她们想:接受奖品已到最后一人了;但忽然有一个美丽的女子,很急迫的走进来,因为她到得迟了。+ U. a, `/ N% e( L0 L' E( E/ {+ D
, y+ m: g3 [5 j; ^7 e6 G6 S/ ?
当这个女子走进来,在那里观看的人,见到太子有点惊愕的样子,虽然她和其他女子一样,也是低首含羞的经过太子面前,但她走过以后,又回过脸来微笑着问太子道:‘还剩有什么奖品赐给我吗?’太子笑着说:‘真抱歉!奖品都分完了;你把这个拿去吧!’说着就从颈间解下精美的金链,绕在她手臂上。
: n5 |" r, g$ @
, G7 d) u/ w" q$ c: w那班奉了国王命令去旁边观看的臣子,见了这样的情形,非常的欢喜,调查这位最后经过的贵族女子,名叫‘耶输陀罗’,是善觉王的女儿,所以一齐去呈报净饭王。后来净饭王便派他的大臣,去觐谒善觉王,为悉达多太子向他的女儿耶输陀罗公主求婚。
8 d) Z. s( T# @$ {0 U2 I
6 f8 ~  p4 Q* E( w- D/ w2 `- T喜马拉雅山麓的民族,是坚强勇敢的;所以释迦王族的风俗,当一个青年王子要结婚时,他必须当着众人表示自己是聪明的人,精于骑马、射箭、剑术,像其他的勇敢的青年一样。悉达多太子也依着他们的风俗,邀约了全国聪明勇敢的青年,在迦毗罗城比赛武艺。+ E& j) `/ h, J1 A
  P) S4 M$ O. G
那些青年,人人都是精炼的骑士、射手、剑术家,尽自己的能力,在国王大臣和人民的面前,表演骑马、射箭、击剑等各种武艺。悉达多太子骑着他的白马犍陟,和别人比赛,发现他是全国青年中本领最高的一位。比赛射箭方面,太子发出去的箭,比大家认为全国最好的提婆达多王子还更远;他与太子是堂兄弟。
 楼主| 发表于 2007-4-17 22: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 ]' M* p' e! @! w; `比剑方面,太子以很精确的技艺,只要一剑,就砍断了一棵树,砍过以后,那树还是立着,在旁边看的人,以为那树还没有被砍着哩,但等风一吹来,树就慢慢地倒下来;被他砍断的树,像是刀切奶油一样,不留一点痕迹。在比赛剑术中,太子是光荣的胜利者;本来,太子的异母兄弟难陀王子的剑术,一向是被大家认为最精的一位。
$ W+ O- c! L& F1 o5 W
9 U, r: E. t  m) M& q  ]: A再次是比赛骑马。因为悉达多太子依靠他的白马犍陟,奔跑很快,把别人都丢在老远的后面。同他比赛的人都觉得不满,也有人自己解嘲说:太子所以很容易地胜利,那是因为那匹马的关系,假使我们也得到跑得快的犍陟马骑,一定也能胜利。如果去换那只从来很少人骑的黑色怪马来试验,不论谁骑上去,一定证明是最慢的。
& \. x  o1 N9 P1 z8 g
5 v3 R7 `' l, p$ }6 E所以他们交换了马,每人尽力地骑上那只黑马背上,结果都被高傲凶恶的黑马,摔了下来,跌落到地上。轮到阿那律王子骑它,它自恃是全国中最善骑马的人。这位王子只费了一点功夫,就骑了上去,并且用鞭子躯着它绕着广场奔跑。, `3 C, ?; z4 h9 J
& U9 p  F8 Z# n  [' {2 x
只一息时间,谁也料想不到这只凶恶难服的马,有什么神力,转过头去用口衔住阿那律王子的腿,从马背上掷落下来。在那里虽有保护的人员,如果不愿帮助他,或只慢慢地走去,或是站在马后面不去赶打它,毫无疑问地,这只凶恶的马,会使阿那律王子丧失生命。% ^/ Q' D7 f- K( T
( r" k4 j3 s0 K8 q) E
轮到悉达多太子骑它,每人都想,阿那律王子自恃是全国最精于骑马的人,还被掷落下来,几乎丧失生命;太子骑它,一定也是一样。但是悉达多太子,很轻松地走近那只马,用一只手放在它的颈项之间,一只手抚摩 它的鼻子,同时,在它耳边说了两三句温柔的话,又轻轻地拍拍它身体的两边。: `( C: X* l0 Q, c

  }6 n5 o& l* f/ c; Y每人都惊奇那只凶恶的黑马,竟然安静了下来,驯服地让太子骑在它的背上,服服帖帖地听随太子的指挥,前进或后退。在那里的人,都看得很清楚,它完全顺从太子的指挥,这也是第一次有人敢走近它,不用鞭打就驯服了它。
2 g7 }6 W6 o4 |, S1 x4 W: X6 W
- |7 b% m* L5 W+ Y+ @; D% J最后,大家都同意了,认为悉达多太子才是全国的第一骑士,最适合做耶输陀罗公主的丈夫。至于耶输陀罗公主的父亲善觉王,也非常乐意将他美丽而又贤慧的爱女,嫁给青年而又英勇的太子为妃子。  K! v/ l. K$ y1 c3 E: k- v# l
  z9 u3 B' @% Z3 L) ^8 E
悉达多太子和美丽的耶输陀罗公主结婚了,这是全国普天同庆的一桩喜事。他们住在父王特别为他们新建的宫殿里,一切的布置,都是那样的华丽,使他们生活在欢乐与美满之中。现在的净饭王,心中开始高兴了,以为太子不会再有出家的心念了。6 Q- @( @; E4 e& c4 ^
# s2 f& D7 s' i& r( Z7 M, p
为了不使太子想到出家的心念,或者想其他的事情,净饭王下了一道命令,不许任何人,在太子面前提到一句忧悲苦恼的事情,比如关于老、病、死等等。服侍太子的人,日以继夜地表演各种清歌曼舞,也不许现出辛苦疲倦的样子。8 T# Z/ j" {% F5 F$ z6 i

7 P- b" A1 k$ }! V8 a除此之外,净饭王又命令建造高大的围墙,环绕着太子的王宫和花园;除了那些美丽花容月貌的女子以外,谁也不准进入那道围墙之内。假使有人在无意中跌倒受伤,也要立刻送出去,没有复原不许回来。另外又派人严密把守各处围墙的大门,无论什么原因,也不让太子走出围墙的外边。
4 d1 Y) s/ Q( G: Y' k# p, W
; c, r) y  k" W( N" ^/ D虽然净饭王选派人侍奉着太子,并把种种痛苦的情形阻隔在太子的生活圈子以外,可是太子并没有如他父亲所希望的那样快乐。太子很希望能看到,世界上更多充满快乐的事情。那不是在王宫围墙里面的。太子更想知道,除了国王或大臣的儿子,他们的情形又是怎样的呢?太子一次又一次地向父亲请求,如不能去外面看看,心中是感觉不快乐的。/ n) r: _3 t# k) ^
& W( J7 v  U4 [: w% E- \
最后,净饭王经不起太子的苦求,要到王宫外面看看,所以就公布消息,通知人民在太子出游的那天,规定家家都先要清洗、修饰、油漆,门窗上要挂旗结彩,使人看了觉得新鲜美丽。又禁止工人在路上工作;盲人、病人、老人、麻疯,那天要闭门躲在家里,不许外出,直到太子的车驾过去时为止。7 @# x3 T# s, i: a7 ?$ ]; |

6 I* V0 ^* s0 d) W( t6 o什么都准备好了,悉达多太子乘坐在华丽的车上,出了王宫,沿着各路游览,看到每个地方,都是挤满了热烈欢迎的人民,露着微笑的面孔。人民见到太子,都非常的高兴,有人站着高呼‘太子万岁!’有人上前抛散鲜花,纷纷落在地上,马车从上面通过。& m- ~  {* ^: _! N" U  {
, a! ^, L6 D' C' V; x
那时,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身上穿着褴褛而又肮脏的衣服,蹒跚着从家里走到路上,来不及有人去阻止。他那憔悴的脸上,堆满了皱纹和斑点;他的眼睛迟钝且又昏花;干枯的嘴里只剩下一颗牙齿;身体伛偻;两手要用拐杖支持着身子才能行走,沿路哀叫着向人乞讨。如果一天得不到食物,他就要饿死。9 D! p5 m2 t9 L* T/ J* }

9 a! ~; V$ D2 A在那里的人,对这个竟敢大胆走来路上的老人,非常的愤怒;这是太子第一次出游,而国王曾经命令过,禁止这种人在路上出现。他们很快地去阻止那老人,躯他回家去,但是已经来不及,而被太子看到了。  M  @0 T8 y4 J8 U) G5 N8 M
' ]$ @1 D$ Q& x3 @' c
当悉达多太子看到那个老人,觉得很惊讶,也说不出什么。太子问驾驭的车匿说:‘车匿!那是什甚?是人吗?如果是人,为甚么背脊那样弯曲?不能伸直和别人一样呢?为甚么那样颤抖?他的头发为甚么特别白?和我们的不同?他的眼睛怎样了?牙齿在甚么地方?有人生来就是这样吗?车匿!告诉我这是甚么意思。; c5 Q; |' E* q3 i2 P

' P+ z! E1 k; ]$ w车匿说:‘这叫“老人”’!他不是生下来就这样,他生到世界上时,和所有的人一样。最初他也是一个身体威武强壮的青年,有黑密密的头发,明亮的眼睛;但在世界上生存久了,才变成这样。不过,那是老人的事,不要去关心他。]‘车匿!这是什甚意思?’太子继续问:‘这意思是说,那是很平常的吗?你说每个人在世界上生存久了,然后都要变成这样吗?还是不一定?以前我没有见过这样的事!’车匿答:‘一个人生存久了,一定和这人一样,没有方法避免的。
0 V/ V" _4 |2 z& Y( m$ X" L1 X* f# P" |
车匿!真的人人都是一样,你?我?我的父亲?我的妻子?我们都要像这人一样,没有牙齿、白发、背脊弯曲、颤抖,行走时要用手杖吗?’‘的确一样,人在世界上生存久了,都要同这人一样,因为没有人能避免“老”的!
" l! x0 K) X* N( P
8 I6 {% \4 ?, C/ x( Y8 P4 P) @4 u3 \悉达多太子立刻命令车匿驾车回宫,没有心情再游览下去了;希望能单独一人,为这第一次遇到的可怕的问题,深深思索一番。这时悉达多感觉自己是太子,是继承王位的人,以及自己所爱的人,会有一天要失去的,一切的欢乐均将归于乌有,因为没有方法能避免老,没有人能例外,不论是富人、穷人、有权力的人、少幸福的人,完全一样。
! {( f  f% v* w, W5 Q
0 c6 P4 m5 F1 }7 b5 \夜里悉达多太子睡不着,因为心里很烦闷,想到自己和妻子会老,将来会变成像白天所见到的那个老人一样。当他想到这里,太子开始怀疑着:世界上就没有一个人,曾经决心寻找一种方法,用来脱离残酷的老吗?假使我放下一切,尽力单独地为这事思想,能不能找到一种方法为自己和世界上的人们造益吗?
! A7 A) n' Z& O! M3 ]% E6 Y; n- C
有人将那天路上所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净饭王。国王很伤心,又命令访求各种有趣的事情,供太子玩乐;但都和以前一样;没有效果。青年的太子,不但不留意那些事情,反而又向父王要求,准许他单独出游一次,不给人知道,为了能看到各种平常的事情。
5 n) Q5 z' f5 p% x" o; \, W4 e  |4 m. b# B& g
国王当然是不愿意准许,因为他更怕太子这次再出游,有机会看到平常的人,那些必须要整天工作辛苦流汗的人,他们不是国王和富人的儿子;老仙人的预言,或者会变成事实。但心爱和怜悯太子,又不得不准许太子随他自己的心意去出游;所以悉达多太子,才有机会单独出去。这次,国王仍然希望,那些不顺意的事情,不让太子看到。
: C3 }( o2 L& w4 I! ~" ]% Q
- h( d! R7 c: j这次,悉达多太子出游,是步行的,化装成一个贵族的青年,除了车匿随侍,没有其他的人,车匿的装束也和以前不同,是为了不使别人认识他们。因此太子可以看到城中一切平常的景象,人民做着各种工作。经过的路上,有铁匠用铁锤打铁,制成耕犁、镰刀、牛车轮等。
3 @2 F% I0 p0 Z2 Q3 T0 E$ _
! {" C9 L: r* G) p! f" x路旁有富人的商店,工匠在做各种饰品出卖;有染布店,晒着各种颜色的布匹;有糕饼店,做饼卖给在等着买的人。这时悉达多太子心里觉得很高兴,看到人民勤劳工作的情形,十分开心。5 o+ J  o) X$ i% N6 u

; I7 X9 A9 a' I% m; A但是不久,不好的事情又发生了。当太子沿着路走时,忽然听到路旁有呻吟的声音,像呼求后面的人帮助他,太子走近,向那声音的地方望去,看见一个男子正睡在泥土上,身体扭转,挣扎不息,脸上和身上都呈现紫色,看来使人作呕;他的眼睛转来动去,每次都用力支持身体起来,又很重的扑倒下去。5 ~; `' ]" u% j
5 e/ {7 c& U& `8 Q" y
悉达多太子是慈悲的,立刻走近那男子,扶他坐起来,把他的头放在自己膝上,使他渐渐感觉舒服一点,然后问他,那里痛?为甚么不能站起来?那男子虽想说话,但他已经没有说话的力气了。车匿急步走来,太子问道:‘车匿!告诉我,这男子为甚么这样?他的呼吸怎样?为甚么他不回答我的话呢?
7 J; Q2 U7 u# o0 j/ B& F7 c
9 L/ U6 n2 r, d; P  O2 r3 Y匿惊喊起来:‘不可接触这个人,他是病人,他的血脉有毒,病毒在里面焚烧,使他呼吸困难,到最后他的呼吸就要停止。’太子又问:‘别人也会这样吗?我也会这样吗?’车匿答:‘假使你很近地去接触他,就可能一样,请太子放下他,不要去接触他,因为他的病毒会传染给你,然后你就同他一样!. H: b  C2 Y$ p8 `, b( s% Q5 k

7 e& _3 }6 }/ e车匿!除了这种病,还有更厉害的病吗?’‘有的,有很多种,都是一样有痛苦的。’‘没有人能解救吗?这样的病来侵袭人类,人类不能征服它吗?那太可怕了!’‘那是很平常的,没有人知道那一天他会生病,因为随时随地每人都会生病的。’‘车匿!真的吗?每个人?包括王子们?连我在内?’‘是的。即使我也会生病!’
# c5 \* e) |# s" A( r
  F% g9 d, g9 V& Q" J如果这样,世界上的人,生存只有可怖,因为没有人知道,今晚睡下,明天就可能变成同这病人一样,车匿!是那样吗?’‘是的,世界上没有人知道,那一天他会生病,痛苦到最后就会死去!’‘死?是什么意思?太奇异了,车匿!死是什么?’‘请看那里吧!
% j/ x8 r6 r4 p3 W
) h1 }) s9 g9 N/ A太子向车匿指的地方看去,见到围着一群人,哀哭着沿路走来,前面有四人用木板抬了一个僵卧不动的人,那人的两颊枯瘦,张着口,很难看,也不言语;抬的人虽然猛烈地震动或碰触,他也不说什么。太子看那群人过去,心中就怀疑地想: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在哭呢?为什么睡在木板上的人,不请求抬的人小心一点呢?5 S: N9 `$ T/ I

  ]9 q# g  r% z- P; d当那群人去远了一点,就把那睡着的人,放在一堆木材上,点燃了火,熊熊地焚烧起来,悉达多太子心里很惊异,毛发不禁竖了起来。但那个被烧的人,火势延到他的头部和脚部,他还是净净的睡着。太子以震颤的声音问车匿:‘车匿!为什么那人静静的睡着,让他们那样烧呢?’‘那人死了,他有脚,但不能走路;他有耳,但不能听声音;他对一切事物,不再有知觉,不论是热、是冷、是火、是雪,他完全失去知觉,他已死了!0 K& j' P, p% s
" m8 @6 q: h) l; U. e3 L  O7 c
死?车匿!这是死?我是国王的儿子,也会像这男子一样要死吗?我的父亲、耶输陀罗、以及我所认识的人,总有一天,像睡在这木材堆上的人一样吗?’‘人既有生,都有一天会死,没有方法防备,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长久存在,人不能抵抗死的来临。’太子默默地不再说话了,感觉死的可怖笼罩着每一个人,没有方法脱离凶恶的死。; Q2 c9 {/ T6 O+ g& m/ _& F+ e& C" Q
9 |' ~8 V$ ]8 |' V1 U
悉达多太子静静地回到王宫,在自己的寝室,单独一个人坐着,沉思那些见过的事情;最后太子自语地说:‘这是太可怕的事情,世界上的人,总有一天要死,没有方法防备。啊!关于这件事,必定要有一种方法来躲避,我要尽力找方法来脱离,为我自己、父亲、耶输陀罗、和一切的人,不再笼罩在那可怖的老、病、死的力量控制之下,我要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寻找到!  t! p3 ?" h/ y' w0 k

( L) E3 _. O* Y5 n( j后来,当太子骑马在园里玩时,见到一位出家人,披着修道者的黄色袈裟,太子注意看那位出家人,猜想他的心中正充满了安宁和快乐。太子便问车匿:‘这种人的生活情形怎样?’车匿说:‘这位修道者是“出家人”,他是为了寻求解脱世间痛苦的方法。’太子很高兴听到“出家人”这个名词。# e2 @4 ?4 V1 s# q& }3 b' |, R
& L& p) o/ D1 J
太子整天快乐地静坐在园里,在他的心里,萦绕著『出家”的念头。那时,有人告诉太子,他的妃子已经生了一个可爱的王子。但是太子没有表示欢喜,反而张口失措,漫不经心地说:“圈子套住我了!圈子套住我了! ”因为太子这样说,人们就为新王子命名“罗睺罗”,意思是“圈子”。
& p" f9 m8 j1 w7 ~: v- ?. \" |7 N; m
( c; \9 F3 j. A从罗睺罗出生的那一天起,和悉达多太子住在一起的人,都看得很清楚,太子完全变了,比以前更严肃了,更爱深思了。净饭王心中很忧虑,更尽最后一次的努力,通令全国,寻找最聪明最美丽的歌舞女子,长期住在太子的宫里,表演各种美妙悦耳的歌舞,和带着诱惑的姿态,希望能令太子快乐和兴趣。
  B! b# z* K5 {+ o7 r/ R' Y3 W/ E" V; W# Y2 D5 `
起初太子也看和听,不使他的父王失望;但那些令人陶醉的美妙歌舞,太子只微微的看到一半,因为他的心里,全神贯注在别的事情上。太子只思想着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和一切的人,怎样才能完全脱离老、病、死的恐怖。最后,太子疲倦地睡着了,那些唱歌跳舞的女子,才休息下来,待太子醒后,在继续表演。
: l* H2 Q0 ?8 J& i, T- ~: c3 x5 q9 F. M0 w
一会太子醒来,看到歌舞的女子,当时因为疲倦而都微微的睡着了,现出种种难看的睡态,她们自己却全不觉得,有人睡的样子像猪;有人张着口;有人流口水,损坏了脸上的化妆;有人咬牙作声,像是嗔恨的鬼魅。每人的样子,都令人讨厌作呕;太子很惊异,以前自己欢喜的女子,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a$ k5 y" Y# c) V# `
+ z1 Y. B# Y6 Y( R8 Z* v
这幅女子的图画,太子曾经觉得她们非常的美丽可爱,现在完全变得如此地讨厌可怕,这是悉达多太子一生以来,也是最后在心里感觉反胃的事;所以太子决意要挣脱这些扰乱心神的东西,立刻出去寻找真正的快乐,解脱一切痛苦。悉达多太子静静地站起来,没有惊醒她们,轻轻地走出房外,命令车匿赶快准备牵出他犍陟马来。
4 U' t' c9 y" Y3 T5 G" l
- O( L( e: r/ N0 w# P当车匿去牵马的时候,悉达多太子想道:在自己未走之前,应该去看一看新生的王子。所以,太子就到妃子睡的房间去,在那里看见夫人正抱着王子在怀中熟睡。太子想道,‘我如果移开夫人的手,她就要醒来,她醒了,就会阻止我的出去。现在我必须就走,当我什么时候寻找到真理,再回来看儿子和他的母亲。2 t  U9 d1 C% }2 x2 h
6 m! e7 C: a; K) a( g: T& v
悉达多太子在非常寂静的夜中出了王宫,没有惊醒一个人。太子骑在有灵知的犍陟马上,出了城门,只有车匿跟随,没有人阻挡。走了一会,太子拉转马头停住,在光明皎洁的月色之中,最后观看迦毗罗城,但他出走的意志是坚决的!
  x& f# X! q0 E/ Z( v
% [5 P  l* H0 G6 D3 m  F悉达多太子骑着犍陟马,在黎明的时候,到达阿奴摩河岸,太子从马上下来,站在沙滩上,换下身上穿的各种贵重的衣服,交给车匿,坚决命令车匿带着宝服和犍陟马,回迦毗罗城去,转告父王。这时:释迦乔达摩悉达多太子,已是二十九岁,离开祖国去出家,是为了自己和全人类,要战胜一切的痛苦!
3 X. F5 e$ |; O( M* P6 [1 @. y  y) B: u' e! _( m- f: _
当车匿带了宝服和犍陟马回迦毗罗城后,悉达多在靠近阿奴摩河岸的阿耨比耶芒果林,住了七天;之后,继续向前南行,到了摩竭陀国的国都王舍城,国王是频婆娑罗王。早晨在近城一条小河里沐浴后,像其他的出家人一样,进城去托鉢;王舍城的人民,见到悉达多的相貌,和普通的出家人不同,所以就以最美好的食物供养悉达多。0 q3 M6 y% V+ n- i8 |4 S5 s

0 I7 B1 s3 {* \托到食物之后,悉达多就出了王舍城,向波陀婆山的方向走去,进食化来的食物。从那次进城托鉢以后,王舍城的人民,就把消息传开了,说有一位相貌与众不同的出家人,庄严无比,仪态高贵。这消息传进了王宫,频婆娑罗王听到之后,就派王子去跟踪探听,最后知道这位出家人,就是迦毗罗城国王的王子,是继承王位的人;但他舍弃了一切,出家当了比丘,为了寻找方法使人类脱离老病死的笼罩。  ~! w' p3 z2 U1 M
# x7 `8 j5 y7 K; R
频婆娑罗王知道后,就去波陀婆山,请求悉达多到他的都城里住,为了方便容易供养食品及各种用物。但悉达多婉拒了这个好意,他说:‘在未达到目的之前,自己不能只住在一个地方。’所以,频婆娑罗王请求与悉达多相约:当达到目的(正觉)之后,第一次请先来王舍城,度化他和他的人民。0 M6 e& ?- h/ q7 J" A! n1 K
9 S7 f' s( d8 }; O- N4 r3 W, [4 v
一天,悉达多离开王舍城,去很多仙人和各种修道者住的山麓。在途中行走时,看到尘土从山上弥漫飞落下来,杂着兽群脚蹄走路的声音;在近时,看到是一大群山羊和绵羊,像一片云絮似地走来,正被可怜的赶去城里。在那阵羊群的后面,有一只小绵羊的腿受了伤,流着血,很痛苦蹒跚地跟着走;悉达多看到这只小羊,和注意它的母亲,顾前顾后挂念它很多的儿子,悉达多心中充满了怜悯。/ c) ]& ?, n0 g

6 Y( b0 \- |% J3 \* f+ h. e* \所以,悉达多就抱起那只腿子受伤的小羊,一面很慈悲的抚慰,跟在羊群后面走。当看到牧羊的人走来,就问道:‘你们赶这群羊去甚么地方?本来应该在晚上,从放牧的地方赶回来,为甚么在这中午赶它们?’牧羊人说:‘我们是奉命令在中午时间,带一百只山羊和一百只绵羊去城里,为了国王今天举行大祭。’悉达多说:‘我跟你们一同去。’他在路上,手中仍抱着那只小羊。
" d' E; V4 b$ ~! m" f, v, D0 \2 n& L/ e
悉达多跟命将垂死的羊群后面走,到了城里,然后去王宫祭典的地方。国王和一群祭火外道的出家人,正在举行赞颂诸神,那时祭坛上燃起热烈的火,他们就把刚送到的羊,要杀了做祭品。当祭火的首领,正举起刀要砍断第一只牵来绵羊的头时,悉达多就很快的赶到前面去阻止他们。
- P; _) |! C1 v0 E5 P" r, P
: @7 B$ m9 r8 p# [" v* N( I4 S悉达多用很庄严高贵的态度,阻止那个首领的行动,同时在那里的人也都被说服了。悉达多对频婆娑罗王说:‘大王!不要让祭奉的人,杀害这些可怜动物的生命!’说完,悉达多就指示那里的外道说:‘生命是不可思议的,谁要毁灭它,毁灭了就不能再回复。’悉达多又对在那里围着的人民说:‘各种有生命的动物,都是贪生怕死的,和人类完全一样,然而人类为甚么要用自己的力量,加害如朋一般的动物身上呢?生老病死自然会夺走它们可爱的生命。
6 z( p. w& R+ o% E8 e8 `/ }6 U
6 x6 r* e5 C0 L8 u; |! i[ 本帖最后由 iceinsummer 于 2007-4-17 22:06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4-17 22: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 w, p3 q  M* C' u悉达多接着又说:‘假使人类希望得到慈悲,也应该把慈悲表现出来;依据世间上的因果定律,如果杀害生命的人,他就要偿还而被杀害。总之:假使我们希望自己将来得到快乐,就不要去做加害众生的事。人们种下了忧悲痛苦的因,毫无疑问的,也一样会得到坏的结果。4 y2 j) S) B6 K2 M0 F( `. h
* u% [( m/ l1 P/ A( O. R# s
悉达多对国王、祭火外道,以及王舍城的人民,说话的态度是很平和文雅的,充满了慈悲心,也非常坚毅有力,使国王和那些外道的心意,完全改变过来。所以频婆娑罗王,又请求悉达多住在他的国家,教导人民慈悲,爱护动物。悉达多很感激国王的盛意,但由于自己还未达到正觉的希望,而婉拒辞行了。, {1 E6 e5 Z; [$ W. W8 ^  A
7 y$ C! L- ]1 r! V& s0 f( u4 U
悉达多出了王舍城,向阿罗蓝仙人住的地方去,阿罗蓝是当时一切学说中有名的学者之一,成立很多传授学说的地方。悉达多跟阿罗蓝仙人学习,非常精进勇猛,直至他的所知所行和老师一样,成为有德行和多能的弟子,阿罗蓝仙人感到很高兴。
; {0 ?* b9 \8 k/ {! g% f
1 Z. _& Q1 O$ q0 Z一天,阿罗蓝仙人对悉达多说:‘现在你已经知道我的一切,能像我一样教授学说了;我所明白的,你也一样明白,你所明白的,我也一样明白,我们两人没有不同的了,请你住在这里,帮助我教授弟子吧!’悉达多问:‘老师没有什么再教我吗?老师不能教我脱离生老病死的方法吗?’阿罗蓝仙人没有回答,因为他所有的知识已经完全教给悉达多了。
2 }( w6 m, U5 S* k1 F; X; H  C$ y
+ @* k% h, E. h) D1 C6 V阿罗蓝仙人教给悉达多的知识,只是修习禅定的方法,使心中寂静,不知觉有事物在此界或他界存在(无所有处定),然后安住在喜乐的定中。但由于这种知识还不究竟,不能使悉达多满足,不能使他清楚地知道横阻在他心里生老病死的问题。所以悉达多离开了阿罗蓝仙人的地方,继续去各处游学,访求知识超过阿罗蓝仙人而能够教他的人。: ?. n& c+ N" [4 f/ r
$ A8 w; @) q% [
后来悉达多知道了郁陀罗迦仙人的消息,说那仙人有很高的学问和道德:悉达多就去这位仙人的地方,亲近他,当他的弟子,精进勇猛地学习和实行;直至学问和他的老师相等的时候,郁陀罗迦仙人也像阿罗蓝仙人一样,欢喜悉达多的聪明和才能,相约同住在一起,帮助他教授弟子。/ R& Z5 \: i3 k$ i/ L2 w

7 O4 [3 U1 D0 ^4 b& [悉达多仍然不满意郁陀罗迦仙人的学说,他教的结果,高过阿罗蓝仙人,使心中寂静到对一切事物完全没有知觉,说有生命存在也不是,没有生命存在也不是(非想非非想处定)。虽然保持心境到这种地步,也还不能清楚地知道横在心中的生死问题。所以悉达多又离开郁陀罗迦仙人的地方。这次,悉达多决心停止往各处求知,只单独地自己用智慧和精进,寻找真理。
% L/ F* N- o2 z( q5 O
4 @3 A& l1 v/ o; H: E8 R8 v1 I; z( F1 l那时的印度,也像现在印度一样,有很多外道出家人,舍弃家族出家,认为忍受饥饿,和用种种方法,使自己的身体吃苦,就会生天而得到永久的享乐。他们相信,今世自己受苦多,来世的快乐也就多,所以用种种严酷的方法,修行苦行。9 m& y5 N; |1 F0 }/ t

3 d& `# o7 ?1 }1 s# c8 z! n那些修苦行的人,有些人每天渐渐地减少食物,直至几乎不吃什么,身体瘦弱,只剩皮包骨头;有些人用一只脚站立着;有些人竖起一只手,指向天上,因血液的流通不够,直到手臂干枯残废;有些人握紧双手,永远不放开,给指甲穿破手掌到手背;有些人睡在插满芒刺或铁钉的板上等等。* s2 @: m8 W! p) s% r* h3 V

  j! K* c; C4 k+ X悉达多曾经试验用种种方法修苦行,他想道:如果自己增加修苦行,到了相当的程度,一定会达到正觉的希望。所以当他去摩竭陀国,进入优楼频螺村的时候,看到一处很幽静的地方,地势平坦,林木茂盛,靠近河流,有清凉的水,缓缓地流着,又有码头,便利上下,附近有一将军村,可以去托鉢;于是,他就在那里住了下来,用种种很特别的方法,修行苦行。; X' w- \1 y$ m( Q
/ I7 l; @' T( W' _& ^1 M) |% S
那时,有五位比丘跟随悉达多当使者,在优楼频螺的将军村。五位比丘是憍陈如、跋提、婆师波、摩诃男、阿说示,他们侍奉悉达多,相信他精进忍辱和舍弃一切而修苦行,一定会达到正觉的目的;当他正觉了,自然会把觉悟的真理,教导他们当弟子的人。
" I8 J8 H* |5 {, |# O  ^& ^. M. ^0 W; j! \0 W% ]" J5 s
悉达多用种种特别的方法修苦行,最后开始减食,直到完全不吃,身体很消瘦,骨骼也都显露出来,但心志丝毫不退,继续精进修苦行。有一天,单独一个人坐在用功的时候,因为身体太衰弱了,晕倒下去。这时却巧有一个牧羊的童子经过,猜想悉达多是因为绝食,正要死去;在那地区的人都知道,这位圣者已经很多天不吃食物了。- x+ e. |- i: S* ?+ C: P

7 d' _8 l5 g# ^3 m所以,牧羊童跑回自己的羊群里,牵了一只母羊来悉达多昏倒的地方,挤出羊奶;他就帮助悉达多苏醒过来,能够坐起。这时,悉达多觉得好一点,开始想道:为什么原因会昏倒呢?又为什么原因觉得好一点起来?最后断定,如果没有牧羊童的羊奶的帮助,在未达到正觉之前,就将死去。0 {% ^' _% m2 r2 {0 F7 v' N
$ h, T. p% y( c- I% k9 m
牧羊童得到悉达多的祝福,认为有机会供养羊奶,帮助他们崇拜的圣者回复生命,带着无比的快乐,跑回自己的羊群里去。悉达多仍旧坐在那棵树下,继续用功,到太阳下山的时候,他听到一群女子唱歌的声音,从进城去的路上经过;那歌词的意思是:‘当我们琴弦太松的时候,弹的音声就不悦耳;太紧的时候,弦就断了。所以最好不松不紧,才会弹出美妙悦耳的音调。; u* @; W3 Z! e+ N/ ~7 ~$ b
; I3 L2 L# d. @. l
当悉达多听了那些女子的歌词,心中就生起感想:自己张着生命的弦子太紧了,因为修苦行到最后,未证正觉之前就将死去;过去的苦行,残酷自己的身体,实在不是求真理的正确方法。所以决定停止苦行,只有在心力的方面更加努力,继续求正觉。因此,悉达多就每天早晨出去托鉢回来食。
- F; j/ \# @1 X9 `4 l3 z+ c/ Y8 Y$ p7 m
这时,悉达多恢复了从前的健康,肤色清秀如黄金,和过去在王宫的时候一样。虽然悉达多已经很清楚,非常严格的修苦行,想要得到好的结果,正像拿沙子来搓成绳子一样的不可能;但是,五比丘的感觉和悉达多不同,他们仍然坚持,只有修苦行才是成正觉的唯一方法。当悉达多放弃了苦行,回复了吃饭,就认为悉达多已变成多贪的人,所以一齐离开悉达多,去到鹿野苑住。7 \& `- r: |& c; A* e) o
; ^0 V, q8 c* Q/ C! N1 y9 U3 H, C
一天早晨,住在村里的苏阇妲女,用牛奶煮成最美味的糜粥,带来供养悉达多。供养后,这位贵族的女子说:‘祝你达到成功的愿望;像我曾经达到成功的愿望一样!’* 悉达多吃了她的供养之后,觉得益处很大,增加了身心的力量。
) ]! `6 @, }4 ?% k6 F6 {* v- ]*苏阇姐女曾向神许愿,求得生子;后来向圣者悉达多还愿。
  C) R3 e1 b4 D
! P* P  V" [" r  W1 V3 ?& Y$ M6 l那天,悉达多去尼连禅河沐浴之后,就到靠近河岸的娑罗树下静坐,整天精进努力,希望在无人往来寂静的夜间,证到正觉。到晚上,悉达多离开娑罗树,走到预先选定的大菩提树下;路中遇到一个担草人苏谛耶,受他一束芒草的供养;到了大菩提树下,把芒草铺成座位,然后静坐在草座上,面朝东方。- K0 f: `! `6 L( s
. P7 Z* i: o8 F+ P
当坐下那草座之后,悉达多对自己发愿说:‘虽然身上血液干枯了,肌肉瘦尽了,只剩下了皮骨,若不达到最后目的,我将不从这个座位上起来,那就是要找到使自己和一切人类脱离生死轮回之苦的方法。’约略的说:就是悉达多坐在菩提树下,下定决心,如不证得正觉,他将不从那里起立。
7 }9 c* x% t8 F8 G% n
( d4 H+ y6 c  N从那时开始,悉达多集中意志,提高心念,抵抗自然界的一切困扰,抛弃了过去那些虚假不实的快乐的回想,他完全挣脱了世界上的一切妄念,专心一意的寻找真理。他追问:一切痛苦是怎样生起的?人要如何才能脱离一切痛苦?但由于悉达多还是一位三十五岁的青年人,在他的心中仍会不住地出现过去在王宫里由父王所赐的各种欢乐的情形。
9 I# N1 v  C2 D3 ]) j1 T  k8 m  r  f: }, ]
那种种的魔影,引诱着悉达多的心,使他回想过去的欢乐,使他生起返回王宫享受快乐的欲念,像以前一样;但是,由于坚定的誓愿,悉达多以勇猛的心力,开始抵抗。最后,悉达多的抵抗成功了,他完全驱散了扰乱他的一切妄念,他的心中,就像没有风浪时的池水,平静而安宁,他是入定了。
$ G0 i6 `0 J2 j9 E6 i' M! B3 Z& a, d7 m$ Q9 h* k5 z3 U3 z6 O7 C( g! o5 L
在寂静的定中,悉达多以心念观察,找寻自己生命的本源,于是,他得到了‘宿命智’的神通,能知过去的生世。再进一步观察,又得到了‘天眼智’,能知一切众生的生来死去,不断地生了又死,死了再生,都是由于各人所造业力的决定:有些人生得很好,他们得到快乐,因为造的是善业;有些人生得不好,他们得到痛苦,因为造的是恶业。
; h' D4 p" v/ Q1 d6 f! t+ n- U
最后,观察人和一切众生,在世间的苦海里,生死轮回的原因,是由于愚痴、由于爱恋虚幻无常的快乐。假使我们不愿生在这样的圈套之中,也只有一种方法,就是完全破坏或消灭一切贪的欲望。悉达多又得到了‘漏尽智’,知道自己已经解脱一切烦恼,证得正觉,知道一切痛苦是怎样生起和怎样解脱。这时:释迦乔达摩悉达多,在尼连禅河靠河岸的大菩提树下,证到了无上正觉的佛陀,世界因此而有了光辉照耀的明灯。这是佛陀三十五岁,在毗舍佉月的十五日,月圆黎明前发生的事。' I8 q; {' A3 `9 T; T

  x4 \& M  B3 J9 P当佛陀证得正觉,解脱人类的痛苦之后,心满意足地享受涅槃的快乐,那就是在大菩提树下,战胜烦恼,解脱痛苦桎梏所产生的快乐。之后,在附近的一棵榕树下面,有一个婆罗门向前走来,他依照礼貌向佛陀问安,并且问道:‘瞿昙!要做一个真正的婆罗门,他需要具备一些甚么道德,而使他成为高贵的人呢?% x. W2 f9 _' X# O0 x6 c
$ t. p$ d3 K0 P
佛陀并没有介意那个婆罗门的傲慢,毫无敬意的直呼名字,而不尊称‘佛陀’或‘世尊’。佛陀直接回答他:‘真正的婆罗门,是离去一切罪恶,舍弃傲慢,态度谨慎,去除垢秽,要博学多闻,修习梵行,他所做的不同俗人,这样可叫做婆罗门。’那个婆罗门离去时,带着自言自语的说:‘这位沙门瞿昙看透了我的心!这位沙门瞿昙看透了我的心!+ y) T& C' e. ^. A# M1 s7 `' O
: f/ F- {; x6 [# _1 }2 m7 P
好多天以后,当佛陀住在毕鉢罗树下的时候,有两个商人经过,他们看到佛陀坐着,非常安详和喜悦,像是打了最大胜仗的人,正为胜利的战果而高兴。他们就把所带的最美味的食物,恭敬地去供养佛陀;又惊异佛陀的言语和相好,请求佛陀收他们为弟子。两个商人,一个叫‘多婆富沙’,另一个叫‘婆利迦’,因为他们两人的归依,就成了佛陀最初的一对在家弟子。0 s" \) Z5 b* q) a( {

. v; a5 }9 g" Y休息很久之后,佛陀开始计划,以后自己应该要做的事。起先思念:‘我觉悟的佛法,是很甚深的,大多数私欲重的人,不容易接受。’但是,佛陀以伟大的慈悲心和超人的智慧,认为:‘有些人的烦恼是轻的,有些人的私欲是少的,或者可能接受佛陀,好像莲花从水底升出水面,吸收阳光一样。我不应该把光辉的真理,一个人静静地秘密地藏着,应该去各处宣扬,使人们同样也能得到真理的利益。’所以就决心弘扬佛法。+ T: O( I; U( `1 t( _
8 R5 z7 h7 H6 P0 e
当佛陀决定后,就开始思念:‘我应该先度谁呢?这人要欢喜听佛法,了解很快’。起初想到他自己的老师阿罗蓝仙人,他是聪明有理智的人,烦恼很轻,应该先去度他;但是获知阿罗蓝仙人已经去世了。又想到老师郁陀罗迦仙人,不幸也去世了。最后想到的,是曾经伴随他在优楼频螺村修苦行的五个比丘,当他知道他们现在住在近波罗奈城的鹿野苑时,就离开优楼频螺村,去鹿野苑找他们。
- `% v  q) i( ~' _% Y5 d# O( w! @- X* o& T$ N- Q. z4 g: g
当佛陀到了鹿野苑的时候,五比丘看到佛陀从远处走来,就互相商量着说:‘看那边!沙门瞿昙正在一直向这里走来,他已经放弃了苦行,变成了贪欲的人;他来了,我们不跟他说话,不要出去恭敬欢迎他,不要接他的衣鉢,我们只准备在这里铺一个垫子,如果他要坐就坐,不坐就让他站,谁要去欢迎像他这样意志不坚定的人!/ m# p+ O$ `# ?" P$ Z5 r

. \  n% A) U! C& M# z$ o6 [但是,当佛陀走近了,五比丘注意看佛陀,并不像他们曾经所想像的那样;这时他们发现,佛陀是无比的崇高和庄严,有灿烂的光芒,这是他们以前没有见过的,所以感到非常的惊喜,不自觉地忘记了刚才他们所说的话,有人很快地跑去顶礼,恭敬地从佛陀手中接过衣鉢;有人赶快去铺好坐的垫子;有人忙去取水来奉侍佛陀。
  ^7 Z: r9 g0 U' |  d/ t# F
; O7 s$ _, s, L+ L, W' {0 J佛陀在比丘铺设的垫子上坐下之后,就对他们说:‘诸位比丘!我已经得到了不生不灭的涅槃之道,我要告诉你们,我要介绍给你们,假使你们听了,依照我的话去学习和实行,不久你们自己也能觉悟;不必等到来生,就在今生,在现在,在这里觉悟。我说的都是真话,你们要自己了脱生死!
* n; b/ L& y/ F  N, B
8 g/ [' A% m: X3 e. Q* c五比丘听了佛陀的话,心中不免生起怀疑,他们曾见佛陀精进地修苦行,求证真理,后来停止了,现在反而来说,他已经得到了不生不死不灭的涅槃之道了。所以,五比丘不容易相信,并且提出种种的问题,与佛陀诤论。佛陀说:‘诸位比丘!你们想想看,我以前同你们住在一起的时候,曾经这样说过吗?有没有告诉过你们,说我已经证到了最高的真理?’五比丘承认,佛陀以前确实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也就不再拒绝听从佛陀的教诲了。
; N) H5 v& L7 A' F! m  J
# U" P- [; Y- I" D1 b所以,佛陀在鹿野宛,为五比丘‘最初说法’,叫做‘转*敏感信息过滤*经’。初次说法,憍陈如很快地明白了,对佛法不生怀疑,并且请求佛陀剃度,成为第一比丘。从那天起,佛陀就和五比丘住在鹿野宛。当两位比丘出去托鉢的时候,就对三位比丘说法;当三位比丘出去托鉢的时候,就对两位比丘说法,用轮流交换的方式,觉得很快乐,因为佛陀是世界上最卓越的老师。五比丘依着奉行,都像佛陀一样证到了正觉的果位,成为世界上第一群的阿罗汉。佛陀其次对他们的说法,叫做‘无我相经’。( D5 N$ C. G& z+ W" P1 \% k

4 w7 |5 ?0 O5 z当佛陀还在鹿野宛住时,有一个青年,是波罗奈城一位大富翁的儿子,名叫耶舍。一天,他对于家庭与很多女子享受欢乐的生活,忽然生起了厌倦的念头,就从家中暗暗的偷跑出来。却巧在途中遇到了佛陀,当他听了佛陀的说法,知道修学佛法的好处,就生起欢喜心,请求出家。当天,耶舍的父亲,到处寻找他的儿子,遇见了佛陀,便询问他的儿子,佛陀向他开示机宜的佛法,令他了解,生起欢喜,让他的儿子出家。
/ X( ~1 F# g/ ]! \  L4 T# b& q5 |4 ~; Q, V5 b4 A
最后说完佛法,富翁非常欢喜,也归依了佛法,表示自己愿做居士,生生世世信仰佛法。并且请佛陀和耶舍,明天早上去他的家里接受供养。以后,耶舍的四位最好的朋友,也出了家,当了佛教比丘;同时他们又带了五十位贵族的青年,同来出家。他们学习很精进,实行很严格,不须要佛陀的督促,不久之后,他们都证到了阿罗汉果。
7 ~0 H1 e: C* B
& `: m" ~3 E" F& s当佛陀有了出家弟子六十位之后,就召集会议,指导他们出去宣扬佛法。佛陀说:‘诸位比丘!我已脱离了人天的一切束缚,你们也和我一样。这次你们去各处弘法,为了使更多的人,得到利益和快乐,不要两人同走一条路,必须使有益的佛法,传播到远近的各地方去。令人的生命清净而有光辉。世界上有些人,烦恼和欲望是很轻的,如果听不到佛法,会丧失很大的利益;这种人是适宜听闻佛法的,他们也能清楚地了解佛法。我自己也要去优楼频螺村说法。
$ D4 E+ s! y! `$ f2 t
; R* V$ k4 v/ ?" `2 F5 O) l佛陀第一次派出六十位阿罗汉弟子去各地传教之后,自己也离开了鹿野苑,向东南方的摩竭陀国走去,最后到了优楼频螺村。佛陀寄住在结发外道那里,他们共有一千个人,由迦叶的兄弟三人当领袖,佛陀为了要完全破除结发外道们的邪见,向他们的领袖,解说他新近证悟的基本佛法。结果使他们心生欢喜,请求出家;他们兄弟三人,和一千个弟子,后来都证到了阿罗汉果。" b! Q" t3 ^4 G3 W3 ~. j

4 e/ z5 j2 {0 w1 m1 N那时,佛陀就带着阿罗汉弟子,去到王舍城,为了履行过去他与频婆娑罗王的约言,要向摩竭陀国的国王和人民说法。佛陀领着弟子们到了王舍城,住在一处‘棕树园’里,充满了慈悲心,用种种方法说法,使频婆娑罗王和来听佛法的人民,都能了解;最后他们自己表示,愿做佛陀的弟子。
6 ]9 c' D) Z% r6 I+ V! [$ @( c6 s2 X1 }& w
频婆娑罗王告诉佛陀,当他还在做太子的时候,除了希望能当国王以外,同时还希望比其他的国王,能先听到无上正觉佛陀的说法。这时,频婆娑罗王的希望,全部都实现了,所以自己表示,愿意归依佛、法、僧三宝为居士。后来就把竹林精舍,供养佛陀,给比丘们居住。因此,竹林精舍,就成了佛教最初的佛寺。
$ f$ H* N3 l2 b( E6 c4 p& c) M. s
$ F1 j/ Q$ m. s一天早晨,佛陀从竹林精舍去王舍城陀托鉢的路上,遇到一个全身浸湿的青年,像刚从水里出来一样,站在路的中心,弯着身体向东、南、西、北的四方作礼,然后仰起头来向天上拜,又再向脚下的土地拜;最后再向他礼拜的各方散布榖粒。
2 M7 V# a* h& P
. Z5 d7 b% [0 \& @佛陀看那青年,在大路上做完了很奇怪的仪式,就去问他为什么要那样做?那青年回答说:他是依照他的父亲最后临终的遗言做的。每天早晨这样做,是为了防备凶恶的事情,不从四方、天上、地下来侵扰他们。佛陀听了这样的回答,便对他说:‘很好!你能忠实地奉行你父亲最后临终的遗言;但是,你那样做,还不是你父亲真正的意思。
1 n4 _: `& g! R+ C, M! {5 y
  Z( U& u7 v# V0 T8 P$ ^" t‘你父亲教你礼拜东方和散布榖子,意思是教你尊敬和供养那对你有恩德的人,也就是自己的父母;礼拜南方,你父亲的意思,是教你尊敬和善待那对你有恩德的师长;礼拜西方的意思,是教你爱护抚养你的妻子和儿女;礼拜北方的意思,是教你敬重亲戚和朋友;礼拜上方的意思,是教你恭敬沙门、婆罗门、圣人等。
, @* a. [' H4 l: I& |, O+ e; t" G8 N. n; i( \+ j! @' q
礼拜下方的意思,是教你以慈爱对待人,以及种种的动物,即使是非常低微的生命。你父亲有这种意思,才教你那样礼拜,教你防备各种灾难从各方来。’除此之外,佛陀还向这个叫‘善生’的青年解释:对自己和对别人要做应该做的事,使现在和未来人人得到快乐和进步。佛陀又教善生: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各种麻醉品—这就是有名的五戒。
. H1 M% U4 a+ f/ O( U. i/ a+ u. }! W
之后,佛陀指导他要努力工作,努力赚钱,以及怎样保护赚来的钱财;不可贪婪,不可只为自己利益而用,不可愚笨地浪费。指导他把钱财分做四分:一分用在家庭生活;一分用作发展事业;一分帮助贫困的人们;一分储蓄起来,防备意外不幸的时候使用。善生恭敬地听完佛陀的指导,便请求佛陀收他为弟子,一生依佛陀指导的方法,礼敬六方。
( d2 M1 R9 E# D( h
& \- D# g5 b& a佛陀住在靠近王舍城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删阇耶’的外道首领,也住在王舍城的附近,约有二百多弟子;弟子中有两个人,一个叫‘优波室沙’,另一个叫‘拘利多’,他们两人智慧很高,所以不满足自己老师所教的知识,并希望知道更好更深的‘不生灭法’。两个人非常友爱,知识也相等,所以互相共约,尽各人的智力,学习和思维,寻求不生灭法,如果谁先得到,就告诉另一个人同时知道。- f% l  |; v) V; ^+ V, i7 {# N
/ P% |* `4 A8 D+ O# o
一天早晨,优波室沙沿着大路向王舍城走去,看到一位正在托鉢的出家人。那个出家人托鉢时,行止举动的态度,都是非常高雅、整齐、宁静、庄严,这使他感到很惊异,越走近就越怀疑,但却越充满了敬仰,因为那位出家人的面上,流露出无限快乐和安静,看样子,他已离开了一切恐怖。优波室沙心里想:这位出家人,一定已经得到了真理,是我们正在追求的;或者最少也是得到真理之人的弟子。我极希望知道,谁是他的老师,他的老师教诲的是什么?我要跟着他,我要得到真理。
 楼主| 发表于 2007-4-17 22: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 P( _9 [) m. b7 }* h8 v! Z
无论怎样,优波室沙总觉得,那位出家人在托鉢的时候,是不好去问他的,他就隔着一段路,跟在后面走。等他托鉢好了,出了城门,优波室沙才向前走去,恭敬地问安,像是曾经认识的一样,然后问:‘大德!你的态度非常安静,面貌很慈祥,我真想知道,什么人是你的老师?你出家修梵行,是听谁的教诲?你的老师叫什么名字?他的教诲是怎样?
$ m, R# X: u& [6 N6 r
/ T. a3 ^0 g/ d0 L8 l出家人微笑着说:‘大德!我现在告诉你,有一位释迦族的大沙门,他舍弃了王位,出家修梵行;我离开家跟大沙门出家,佛陀是我的老师,我依他的教诲奉行。’优波室沙想,或者他能从这位出家人,知道‘不生灭法’;这是他和他的朋友拘利多寻求很久了。他很热切地问:‘可尊敬的大德!佛陀的教诲是怎样说?你的老师曾教什么?我想要知道它的意思!( Q4 R, o: F: ?7 }: W$ @

+ @! f( \( h4 Y' _, S出家人温和的回答他:‘我跟佛陀出家,学习和修梵行的时间还不久,所以知道佛陀的教诲也不多,不能对你详细地解说;假使你要知道大概的内容,我可以告诉你两三句。’优波室沙急忙地说:‘我很想知道,就请大德告诉我大概的内容吧!’出家人说:‘好!你听着:“一切法从因缘生,一切法也是由因缘灭,我们的佛陀,常作这样说”
( I4 F  B0 M/ |9 I$ Z
2 ~4 b" d" \2 }) W+ V4 `当优波室沙在靠近城门的地方,听了这四句话,佛法的光辉已照进了他的心里:一切已生起或正生起的事物,都要归于坏灭,没有方法例外;只有不生起的事物,只有离开‘死亡’或‘坏灭’,才是自由的。优波室沙对出家人说:‘假使你跟你的老师学习这种知识,你一定已经脱离死亡的痛苦,这是以前的人们,从没有发现过的。’说完,他很感谢出家人;又问了佛陀所住的地方,然后辞去。他要把这好消息告诉拘利多,自己现在已得到不生灭法了。. Z- \. c3 r. v2 x- z, e) K

3 x. C' E; G6 m4 U7 w+ N这时优波室沙的脸上充满了快乐的光彩,像那位告诉他不生灭法的比丘一样。当拘利多看到他这样走来,就知道他的朋友得到了最大的快乐,所以问道:‘朋友呀!看你满脸清朗的光彩,你已得到我们找寻很久的不生灭法了吗?’优波室沙高兴的回答说‘是!是!朋友!我已经得到了不生灭法!’拘利多急忙地问:‘那是怎样呢?朋友!那是怎样呢?’优波室沙告诉他的朋友拘利多,他遇到了一位不平凡的出家人,并且讲出了他所听到的那四句偈。2 E6 I5 j3 {1 H2 i3 j

7 a( c( T) Z+ W& w! v当时,拘利多也开悟见道了,他已知道不生灭法,不是在世界上的色、声、香、味、触、法的性质里面,因为,不生灭法是不会生起,也不坏灭的。最后他们两人,去到佛陀的地方,请求出家,后来证到阿罗汉果;并且成为佛陀的上首弟子,由于他们两人有大智慧和大的神通,这就是大家知道的‘舍利弗’和‘目犍连’两位尊者。那位告诉他们不生灭法四句偈的出家人,是‘阿说示比丘’,所以那首偈传流下来,就叫做‘阿说示比丘偈’。
- e* ]: n5 B" B2 D% G+ ]6 }
6 B2 g* J) n2 [6 N5 q! r3 k" k( s当佛陀还住在王舍城的时候,有一年的三月十五(泰历)月圆日,在竹林精舍开了一次弟子大会。那次大会的产生,是由于一千二百五十位阿罗汉弟子,从各方弘法回来精舍,向佛陀报告他们弘法的经过。因为他们事先都没有相约,却好同在一天中回来;这样的机会很难遇,佛陀及阿罗汉弟子们都非常高兴。' |7 s5 \' m$ N; J0 G3 `* C  Z

4 {) Y0 \+ {( w+ j8 K5 ?佛陀觉得教诲的机会成熟了,为了使弟子们依据同一个原则去弘法和实行,所以召集全精舍的弟子们会议,教导三点精要:一、不作一切恶;二、行一切善;三、净除心中的烦恼。同时,佛陀教诲的那天,尚有四件重要的是事情应该纪念,那就是:
4 ~% e8 s( K0 P( s4 [9 d  c- J/ ?$ T0 q3 z: f' q
一、参加会议的弟子,都是阿罗汉。二、阿罗汉弟子,都是佛陀亲度出家的善来比丘。三、来见佛陀的一千二百五十位阿罗汉弟子,事先都没有相约。四、佛陀那天的教诲,叫做波罗提木叉教诫。因为有这四件大事纪念,所以从那次会议之后,流传下来,到现在的三月十五日,(南传佛教)仍要举行‘敬法节’纪念仪式。, j8 }& {0 j0 e
. ^! R3 }+ B. z4 {# o* c  b6 F
当净饭王知道消息,他的太子现在已经证得正觉成为佛陀,住在王舍城,所以命令一位叫做‘迦留陀夷’的青年大臣,他过去是悉达多少年时期同玩的伴友,去请求佛陀回迦毗罗城:佛陀的父亲希望在世时,能见到佛陀一次。佛陀依照父王的意思,答应了回国;所以到了适合游化的时候,佛陀就带了弟子们去迦毗罗城。
3 P/ G1 @2 ]5 m- n- F
" L  l. ]9 ]' ~$ w1 `一天晚上,佛陀带着弟子们到了迦毗罗城,住在城外的尼拘树园,是净饭王准备给佛陀和比丘们住的精舍。第二天早晨,佛陀和平常一样,带领着弟子们进城去各街道上托鉢,人民看到佛陀行路托鉢,有人去告诉净饭王;净饭王听到太子从自己的人民那里乞食,觉得非常惊异和忿怒。) o% F% C: L& A! c0 G! S! f

  q: d) u: w$ P净饭王命令赶快驾车,去到佛陀托鉢的路上,到了那里,看到佛陀带着弟子们在路上走,手中的鉢里,已经盛满了食物,正转面向王宫行去,四面围着一群礼敬的人民。但是净饭王很忿怒和失望,太子在自己的国境里托鉢行乞。在自己国境里,太子如要什么,不必经过许可,都可以随手而取,所以净饭王心里非常烦恼。* ^0 u2 _( C8 }, B1 P

: z% w) s/ [0 C, }+ W. Z' D净饭王去到佛陀面前,用忿怒和失望的语气斥责佛陀说:‘儿呀!这是我做父亲得到的好消息吗?你这样做,离弃父王的国家而去。你是国王的儿子,继承王位的人,决定了没有?啊!儿呀!今天你做了对父王和王朝最丧失光荣的事情,曾经那一次,你的祖先这样做过?又那一次,我们像乞丐一样地求食?& `1 G+ y9 _* i

1 d) b$ s/ }: A: H( |  [5 ~: @佛陀很平静地对正在气愤和误会的父王说:‘父王!这是真正依据我祖先的规矩而奉行的。’净饭王说:‘人人都知道,你的祖先是国王,没有一个人曾经做过这样可耻的事情。’佛陀继续平静的说:‘父王!是真的这样,我的意思不是指世界上相传的姓族。2 C! m# J% d# d
  p) [0 S3 R# [5 N7 D$ |
现在,我是传承过去一切诸佛的系统,我的意思是佛陀,我依照我的祖先曾经做过的来做,过去一切诸佛都这样做;托鉢是为了度化人民,是诸佛所行的,我才一样照着做。’佛陀说完后,就讲些基本佛法给净饭王听,消除了父王的怨忿,从佛陀的手中,将鉢接去,请佛陀和他的弟子们去王宫里托鉢。
) V2 C$ d2 Z  q) Y& R& n9 j( }$ ~5 s9 ~/ Z1 i
当佛陀来到王宫,食完净饭王非常精美的供餐,佛陀就对父王、亲戚、以及当时在场的臣民说法,详细解说自己觉悟的真理,消除一切痛苦的方法。在那里听的人,都能明白,信受奉行,永远做佛陀的弟子。
% ?1 v7 s: G) V+ ^" n$ k) a  w/ Q( `; o/ f
后来,佛陀依照净饭王的请求,带了两位上首弟子,去耶输陀罗夫人所住的地方;因为夫人不能像别人一样来听法,心里非常伤心。佛陀大慈大悲,先敍说夫人过去的美德,然后说法给他听。这时的罗睺罗王子,已经七岁了,后来佛陀度他出家,成为佛教中第一个沙弥。
0 D2 N1 r" \8 z  X; |2 J* \, h0 v' Q+ {' [6 {
除了度罗睺罗为沙弥以外,佛陀还度了他的从弟难陀,以及释迦族中其他的王子们出家。迦毗罗城的青年男子,跟佛陀出家的也很多。后来佛陀离开了迦毗罗城,还有六位王子赶去阿耨比耶村求度出家,那就是跋提、阿那律、婆 咎、金比罗、阿难、提婆达多。% @* y( y$ A- v6 ]! h; |

! _4 V5 C' S5 M1 \7 d9 r自此很多年后,佛陀又带着从弟难陀、堂弟阿难、及舍利弗,目犍连,回到迦毗罗城一次,那是为了探问父亲净饭王。父王这时生病很重,因又见到了佛陀,病势稍微有些起色;每人都以为大王的病会好起来的,但只很短的时间,因为净饭王的年龄,已经很高了,再也低档不住疾病的侵袭;两三天后,病势又严重起来,终于不幸去世了,每一个人都感到非常的悲伤!/ p0 P7 U8 |! R$ R8 o) v5 ^" b
( ^; X: q( Z/ I5 o
佛陀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她曾经抚养佛陀,如同自己亲生的儿子一样!当她的丈夫净饭王去世后,非常地悲伤,不愿再过世俗的生活,欢喜去修梵行,希望能在佛法中出家,亲近佛陀,听闻佛法!她带着一群不愿再住在王室的女子,跟随佛陀去各处,亲近佛陀。
; U& e0 U( U+ G8 S2 Q2 H+ G1 [  P1 N5 O8 ]
摩诃波阇波提夫人,请求佛陀慈悲允许收受女子出家,使她们能够同比丘们一样亲近佛陀,听闻佛法。虽然夫人再三地哀求,请求佛陀度她以及那些女子们出家为比丘尼,三次都被佛陀拒绝了。摩诃波阇波提夫人遭到拒绝后,觉得很伤心,因此她和那些女子都哭泣起来。: [1 i8 o+ z! U0 T5 e' B; P  b* g& y
9 J2 u* i$ `9 U, J! H& i
当净饭王的火葬礼完了,佛陀就离开了迦毗罗城,去各处游化。一个时候,到了毗舍离国,住在大林精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带着那群女子,都先剃光了头发,披起袈裟,一路步行到舍离国去,每天只能走很少的路程,经过很久的时间,才到了佛陀住的大林精舍。* C: i' H" ?: ]- ~
7 T$ D6 J" X' O' k; c: e1 y" _# D
到了那里之后,因为经过长途的步行,每人的足底,都被尘土摩擦得肿了起来,她们的身体也消瘦得疲倦无力。摩诃波阇波提夫人,站在精舍的外边,悲伤地哭泣,阿难出来见到夫人哭得那样伤心和可怜,便问她为什么原因要哭,夫人说:‘阿难大德!佛陀不允许女子在佛法中出家;我不希望别的,只希望出家,所以才哭!
+ L; P' K4 m% I
/ Z5 y4 Q8 h9 o- {3 g& u) G阿难安慰她说:‘尊贵的夫人!请先等着,假使是这事,我去恳求佛陀慈悲,许可女子在佛法中出家修学。同比丘们一样。’阿难答应了摩诃波阇波提夫人,他将尽力去做。当阿难到了佛陀住的地方,以最高的恭敬,请求佛陀慈悲许可女子出家,像男子一样。佛陀当时对阿难回答说:‘阿难!不可!不可!不要对我请求这事情!
0 I2 m& {' S) i$ R! D2 ]7 D# X- T& |: _0 {- ?. O5 B7 B
阿难没有退心,仍然鼓起勇气,同样地再第二次和第二次和第三次请求,每次佛陀也一样的拒绝。阿难心里想:‘直接请求时,佛陀不许可:假使我用别的方法,佛陀或者会许可的。’所以阿难就对佛陀说:‘佛陀!假使女人离开俗家,在佛法中出家,很严格地修持梵行,她们能够依圣道的次序证四果吗?可以得到涅槃吗?’佛陀答:‘阿难!假使女人离开俗家,在佛法中出家修学,今生也同样可以证阿罗汉,得到涅槃。, S% o  W' g! Q3 n* y

3 d! z/ `* F1 C1 E- @+ I' J8 u阿难说:‘假使那样,请佛陀想想,摩诃波阇波提夫人,对您有最大的恩德,她是您的姨母,又是您的养母,代替您的母亲供奶,自从佛陀圣母去世后,夫人就抚养教育您。佛陀!恳求您为了夫人,许可女子出家,像男子一样,在佛法中修学,求证佛陀开导世人最高的圣果。5 n& m8 @* B0 B! D- \. W  S

( }: w5 g5 V; f7 b9 U: t佛陀说:‘好吧!阿难!假使摩诃波阇波提夫人,欢喜严格奉行“八敬法”,就让她出家吧!’接着佛陀说了八敬法。最后佛陀站起来说:‘阿难!如果摩诃波阇波提夫人,一生欢喜严格奉行这八敬法,就成为清净圆满的比丘尼!
/ g' _% J$ f6 G3 j5 e( H/ s2 K9 K4 B* t" m  H0 u) s/ z
阿难从佛陀那里得到许可女子出家后,就走出来,依照佛陀所说的话,告诉摩诃波阇波提夫人;夫人觉得非常欢喜,对阿难说:‘阿难尊者!我顶戴奉行八敬法,一生都注意维护着,不使坠落下来。譬如年轻的女子,爱好装饰,洗头沐浴后,用双手举起美丽芬芳的花鬘,戴在头上,小心的维护着一样。' M8 U% s- X1 H7 l

, e* P! O/ x" Q3 b阿难进去见佛陀,礼拜后说:‘佛陀!摩诃波阇波提夫人,愿意严格遵行佛陀所说的八敬法,佛陀的姨母终于实现做比丘尼的愿望了!’佛陀说:‘阿难!正法中有女子出家,将住世不久;譬如一个姓族中女子多,男子少,怎样能抵抗凶恶的盗贼和被人压迫?女子出家,佛法将不能住世长久的。’(依照佛陀的预言,有女子出家,从摩诃波阇波提夫人第一位比丘尼起,佛法的寿命灭少五百年。)
* u: ]: }& y6 w9 B$ j" m) `8 ?- R7 h
0 |0 I: f2 x  h1 c除了阿难是弟子中最恭敬佛陀的,被选为佛陀的近身侍者以外,在佛陀五十五岁时,与阿难一同出家的还有一位堂兄弟,但是他对佛陀所行所做的,都和阿难相反。本来应当侍候和听从佛陀,他反而对佛陀妒忌和好胜,又联络亲戚中的兄弟及坏人,尽力破坏佛陀的僧团,这人就是‘提婆达多’。. c/ K7 o+ |* ?* r4 j+ D
* A/ k! i& A  X4 U/ J
提婆达多是骄傲的人,自恃是释迦王族的血统,所以,不是出生于王族的舍利弗和目犍连两位尊者,受全体比丘们尊推为佛陀的上首弟子,提婆达多就表示不满,离开僧团,单独跑去王舍城,勾结频婆娑罗王的太子阿阇世;到了王舍城后,说一些迎合阿阇世太子的事情,使太子很崇拜他,在靠近王舍城,建造了一座美丽的佛寺,单独供养提婆达多,而且永远护持他。
0 t0 T4 m7 O# _: G* \) O6 r8 m) h& w% q; L: T: _2 ?2 ^9 e
过了很多年,佛陀又去王舍城,提婆达多去见佛陀,要求佛陀许可设立新僧团,由他当领袖。佛陀拒绝了他的要求,并且解释说:做分裂僧团的事,不会带来好的结果。但是提婆达多非常固执自己的意见,不管佛陀承认不承认,决心要建立新僧团。他这种思想,得到阿阇世太子的完全支持;至于太子的父亲婆娑罗王,却又断然拒绝合作建立新僧团,仍然坚定的拥护佛陀。9 R7 P3 R* K& U( ?( `0 b

9 w+ {6 a) v3 F/ F提婆达多用方法迷惑阿阇世太子,使他什么都信仰他,依他的意思做。当提婆达多见到阿阇世太子对他信仰非常坚定,就教太子放逐他的父亲,自己为摩竭陀国的国王,到那时可以随自己的意思做,没有谁来阻碍,也可以顺利地帮助提婆达多建立新僧团。阿阇世太子依着提婆达多的话,命令捕捉他的父亲禁在坚牢里,不准供给食物,直至饿死。这一件事的发生,是在佛陀成正觉后的第三十七年。& J# d( A, r. ?  I3 I
3 B& |3 }+ u5 Z' M% x
现在,提婆达多有了充分的力量,新国王是他的朋友,他的护法,愿意尽一切力量,依着提婆达多的各种请求去做。所以,提婆达多就请求阿阇世太子,征求一班准确的弓箭射手,付给很高的报酬,雇他们去射死佛陀。但当他们去到佛陀的地方,看到佛陀的态度,非常的平静、和蔼、庄严、可敬,同时又惊异佛陀法相的伟大,感觉不能伤害佛陀,就一齐去拜见佛陀,他们认罪是被雇来做伤害佛陀的坏事。佛陀原谅他们,并且慈悲的慰问他们。他们就一同宣誓做了佛陀的弟子。
3 T5 O5 f8 s7 @2 R2 a. N4 I' ?( I7 p9 B6 j" ~1 y* }
利用别人的方法不能害死佛陀,提婆达多就决心自己下毒手了,他去躲在近佛陀住的耆阇窟山上,那是佛陀常常在山下路上经过的地方。一天晚上,佛陀正在路上行走,躲在山上等候的提婆达多,就推下一块巨石,要落下来压毙佛陀;本来,巨石正对佛陀头上滚下来,却变成了很多碎块,只有一块锐利的石片击中了佛陀的足,流出血,不很危险,佛陀回到精舍,接受名医‘耆婆’的疗治。
4 v  b4 j2 {  a) `/ j3 J% U( z8 L3 H; l
那次恶毒的计划失败之后,提婆达多仍继续努力要加害佛陀,这一次他所用的计划,是在佛陀去王舍城路上托鉢的时候,放出狂暴的巨象‘那罗只梨’出来,想要害死佛陀。但当那只狂象走近佛陀,它并没有如提婆达多所想像的那样做,反而变得安静下来,因为它被佛陀的大慈悲慑服了。所以,提婆达多才停止加害佛陀;但依然还想分裂佛陀的僧团。& V8 N% n, t  p
1 Y+ Y) K) ~. u6 D3 G7 x
提婆达多为了使比丘们知道,自己实行的比佛陀更严格,他又一次去见佛陀,做了像没有破坏僧团的样子,请求佛陀要严格戒律,像有些别的宗派出家人一样,例如不许比丘们住有屋顶的房子、有遮盖的房子;只住在树下、林中、或露处。最后又请求佛陀禁止比丘们,吃任何种类动物的肉;假使那个比丘不依照严格实行,就逐出僧团。
# I- ?. ~/ T6 M1 `; u. p# B5 H( n2 C1 d) `  n
佛陀公开拒绝了提婆达多的请求,佛陀说:‘假使那位比丘,愿意住在树下,或露处,就可以去住;但那位不愿意,就住在有施主供养的地方。’至于其他的事情,佛陀也同样说出原因,那就是:‘假使那位比丘愿意只吃托鉢得来的食物;或做袈裟的布,从废物堆中得来,以及林中的弃布;或不吃肉,奉行素食,都可照自己的意思去做。假使那位不愿意那样做,也可以不必实行。’最后佛陀警告提婆达多说:‘以后不应该做使僧团分裂的事,不然自己要得到恶果。, f8 d! q! c; K3 Q. U

; s! `; Q: w$ c提婆达多没有注意佛陀的警告,很愤怒地离去,相约一班信仰他的比丘,去住在乡下,严格地奉行他的新法,建立新僧团,由他当领袖。当佛陀知道这事,就命令舍利弗去和那班比丘说明,使得他们脱离自己的不幸。舍利弗到了那里,那时提婆达多正在寺里午睡;舍利弗依事实的情形,对那班比丘解说,佛陀对这件事是怎样的意见;又对那班比丘,指出关于提婆达多种种的事实。最后,那班比丘都一齐回心转意,跟随舍利弗去拜见佛陀。0 w. O: p& V0 v6 s  d
9 G4 m" a  N' c0 e+ l
当提婆达多午睡醒来,觉得周围异常的寂静,就走出来察看是什么原因,到处看完后,知道连一位比丘都不在了。过一会儿,别人告诉他,是舍利弗来对比丘们说了话,带走他们去见佛陀了。提婆达多非常愤怒,但由于他的体力衰弱,不能走远路,就命令他的用人预备轿子,抬他去佛陀的地方,他要知道佛陀完全带走他的比丘,是什么目的。5 x* `, V! U6 v7 K' w, N
* G& f- Y0 Z* N
当比丘们知道提婆达多正带着愤怒来佛陀这里,就去见佛陀,贡献意见,请求佛陀避开,因为提婆达多这次带着愤怒来,当面对佛陀或发生危险。但佛陀毫不畏惧,对舍利弗说:‘提婆达多不能做任何有害佛陀的事。’后来证实佛陀说的话完全是正确的,因为比丘们得到消息,抬提婆达多轿子的人,在路上停下来休息时,谁也料想不到,提婆达多就死在那里了。从那时以后,直至佛陀涅槃,僧团再没有发生过分裂。+ v. o0 k- Q- X% y6 @6 l/ E1 R

: B) d; \% c& z) w佛陀教化众生,共有四十五年的时间。那时佛陀游化印度境内大小相连接的国家,都是走路,不用交通工具。雨季中,在有施主供养的精舍里安居。佛陀常安居的精舍,就是近王舍城频婆娑罗王供养的竹林精舍,和近舍卫城给孤独长者供养的祇园精舍。所有的时间,佛陀每天都做着宣传佛法的工作。
" b; @8 n! G/ E0 O- j7 ]0 j  s% X4 g
佛陀天亮前起来,沐浴后,入定观察众生的根性,什么人的根性适合受佛教化,那天就去度他。当天亮了,佛陀披上袈裟,手持着鉢,去附近的民家托鉢,从那一家到这一家,接受施主供养食物。有时佛陀一人去,有时和比丘们排成整齐的行列去,每人手里拿着鉢,都是态度平静和安详。
; j/ k  R5 Q7 x4 k/ _
& S3 {) N3 _+ u, J时有些人,恭请佛陀去他们的家里受供养,只要适合原因,佛陀都接受邀请;到施主家里,坐在铺设的垫子上,施主从佛陀手中接去鉢,盛进最好的食物,然后拿来供养佛陀。佛陀食完,洗好手后,就和在那里的人说法,令他们了解作了善的或恶的事情,在今生或他生,会得到快乐或痛苦不同的结果;又教导他们精进奉行佛法。然后佛陀返回精舍。
0 S4 p" h3 y" [9 u6 ^4 g2 ]& h: U3 i$ x
这里,佛陀静静地坐在休息室里,有时或坐在周围附近的树下。等到每位比丘托鉢回来,吃好饭后,就去住室内息一会。当比丘们在会议厅集合讨论时,然后佛陀去说一种适应机宜的佛法;或鼓励比丘们努力修学佛法,以期达到最后目的,即今生证得涅槃。
) H! H1 \+ t5 a% l* C' N
" z" C% c. C% s' o; Y7 f& C$ [  f1 ^佛陀说法完,有些比丘常常请求佛陀说明佛法的主旨,为了适合他们自己的根性而念诵,佛陀就考虑为那位比丘说最适合的佛法,成为深奥的或容易的偈颂;或随佛陀认为那位比丘修学的程度,来作怎样的决定。比丘们散会后,每人去到寂静的树下、或林中、或荒芜的屋里,念诵从佛陀那里得来的偈颂;佛陀也回到自己的静室。
4 v$ S! ~! o2 V- V: K3 j: c. |7 M3 r
假使夏天,佛陀在什么地方住息,附近地区的人民,在晚上就来拜见佛陀,有人带了东西来供养;有人是为了听法。佛陀用种种方法,和巧妙的言语,使听的人都能了解,不论是穷人、富人、有知识的人、无知识的人,每人都觉得佛陀好像是为他自己说法。当说完佛法,每人都非常地欢喜和满足,在佛陀面前表示自己信仰佛法,和一生严格奉行。$ l+ [5 I0 Z7 ]

/ N1 h- I8 n% B- B2 B- t* `当那些人回去后,佛陀就回精舍里沐浴;假使附近周围有适合沐浴的水池或沼泽,佛陀在晚上就去那里洗净身体。之后,佛陀入定休息一段时间,继续再接见别处来的比丘,佛陀对他们慰问,教导和解释难懂的佛法,令他们了解,然后欢喜地辞去。  R+ c/ h; E& }
9 m0 B8 y' _, I& g: \1 J/ Q2 o
坐了一整天,疲倦了,到黄昏时,佛陀在精舍一处来去地走着,叫做‘经行’,为了消除身体的疲劳,恢复原来的轻快。经行好了,佛陀每晚再和比丘们谈话一次。夜深时,有重要的人,如国王等,来见佛陀,或问一些问题;佛陀为他们解答,然后欢喜地辞去。9 s. d- Z  D  f- n
% W, Z0 F6 z0 M$ j) c  r4 d8 l" s
之后,佛陀休息睡觉,是‘右侧而卧’的姿态,两足相叠微倾,左手平放在身上,右手弯着附贴在头部,到睡的时间就睡着了。大约在黎明前佛陀就起身,然后入定观察听法人的根性;天明后,继续说法。
2 ?* m) G' r. d( ]$ ^  f: A& z- S: H8 ^( E1 t
佛陀教化众生已经四十五年了,还像以前一样,天天不断地做弘法工作,除非是在行路的时候。佛陀用去的时间,不仅仅是说法,所经过的地方,还以广博的知识,和高深的智慧,为众生解答问题,及指示生命的意义。佛陀见到来问的人,都表示欢喜回答,不论他们是种田的人、种园的人,或制铁器的人,或造牛车的人。
  r$ b( |% k. Q) J. w9 X: N, E* Q2 Y9 c3 s2 O
回答和解释各种困难复杂的问题,佛陀从来没有一次不高兴,或恼怒一个来问的人,也没有一个问题佛陀不能解答。佛陀对各种来见的人,常常说最适合他们口味的佛法给他们听,不论他们来问的,是为了求知,或是故意来问难。为求知来问探奥佛法的人,佛陀对他们很欢迎,并圆满地解答;有些人为了要向佛陀挑战或试验佛陀,常常败在佛陀的智慧之下,而表示一生愿做佛陀的忠实弟子。. U7 V: M/ @7 B! e- \; p% |. w

+ r/ P, w: [! b9 j4 x0 P当游化说法到第四十五年,那时佛陀已八十岁,认为游化的时间快要结束了,因为佛陀觉得体力日渐衰退;虽然心里还是像以前一样坚强。佛陀感到自己的生命,不能再继续住世很久了,决心要去北方喜马拉雅山山麓一带;那里是佛陀青年时代很熟习的地方。佛陀想去那里涅槃,所以带了阿难及一群比丘,离开了王舍城。" ]9 o9 x& x6 C4 H+ q+ A7 s

9 N3 m( P, c0 z% a. G途中,佛陀经过波吒厘国。然后再去北方,经过毗舍离城;佛陀曾经在那里住过,并且接受淫女庵摩罗奉献的庵摩罗树园,成立精舍,她曾经与国内一群王子比赛过供养佛陀。当佛陀到了竹林村,佛陀命令比丘们随各人的欢喜,分开安居;佛陀和侍者阿难,决定在竹林村安居。
. w7 \7 N7 h  r3 R6 l# W  y: v0 P; Q9 w+ o$ o$ F
在竹林村安居的时候,佛陀生了重病,后来渐渐好起来,不痛苦了;一天的中午,阿难铺好垫子,佛陀坐在精舍的荫凉处。阿难说:‘佛陀!我见到佛陀恢复原来的健康,高兴极了;不久前,我见到佛陀病重,我的心真是黯然悲伤,我仍然想,佛陀还不一定要涅槃,要继续教诲我们比丘;当佛陀涅了槃,比丘们会将佛陀的教诲,作为依教奉行的基础。
9 L0 L& {# h, u5 A! U5 S8 q* L& C! \2 L( @! G# \9 R
佛陀说:‘阿难!比丘们还希望我甚么呢?我说的法完全尽了,没有存余的;比丘们应该知道修证涅槃的方法,我没有藏着甚么秘密。我是真正以纯杰的心希望比丘们,比丘们所应该知道的,是最后解脱痛苦,我每样都说过了。阿难!现在我是老人,力量衰弱了,我的时间已将接近最后,我已八十岁了!所以,你们应该依靠自己,自己是住处,不可依靠别人。法是皈依处,法是心的根本,再没有别的。’最后佛陀重复地说:‘阿难!那位比丘愿意修学,他就是僧团中最有进步的人!% m8 L! N6 w) U* z
6 R) _9 r3 W4 _$ k+ a, l% c
天亮了,佛陀感觉舒服些,能去毗舍离城托鉢了。托鉢回来,吃好饭后,佛陀命阿难带着坐垫去波婆塔,为了能在中午愉快地休息一下。当佛陀单独一人坐在树荫下时,以心观察‘舍寿因缘’,再三个月,将要涅槃。当阿难来见时,佛陀说:‘阿难!毗舍佉月的十五日,世尊将要涅槃,还有三个月了。
7 J& x. _& Z/ Q9 O/ r5 b5 T
5 M, t- S; b  r7 m/ d阿难哀求着说:‘请佛陀不要涅槃,请佛陀再继续救度众生脱离痛苦吧!’佛陀对阿难说:‘阿难!世尊已经完全舍去和脱离了生死的业缘,满三个月后,世尊将要涅槃了,反过来说,死是一定的,没有东西可以长久存在。阿难!过去的事情,不要再想。来,我们去大林精舍,你去告诉毗舍离城的比丘们,到那里集会。阿难受命离去。当比丘们一齐在大林精舍集会后,阿难去告诉佛陀。
+ D+ Q6 x. m2 E2 x9 e/ I) H5 }
( N) f$ H* [9 y; e6 [- i$ h佛陀去到集会的地方,作最重要的一次教诲,及对比丘们表示最后的希望,勉励比丘们要严格奉行佛陀的教诲,为了利益世人,要帮助众生修学佛法,做世人的模范。最后又重复地说:‘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生灭变化无常的,不实在的;要精进勤学,求将来的进步,要防护自己的心不放逸。希求脱离一切生死轮回的痛苦。
" v: p: O& d1 f! X9 w7 [: D0 @, H0 W7 X) R; r6 f% [/ ?7 X' _- ^, A
一天早晨,佛陀为了要看毗舍离城最后一次,和阿难一同进城去托鉢,佛陀对阿难说:‘阿难!这是世尊最后一次观看毗舍离城了;阿难!我们去犍茶村吧!’到了犍茶村,休息下来,又为人民说法。之后约弟子们继续去诃提村、庵婆村、阎浮村,依次到达菩伽城,息在阿难陀塔。然后指示比丘们,有四大教法为审察佛法的原则。之后,继续带弟子们去波婆城,息在金匠儿子淳陀的芒果园中。* N+ {" X+ I- E, N8 g/ H' y

1 S1 }1 _1 S% w* K1 X$ |1 l在那里,佛陀为淳陀及他的家人说法,令他们信仰皈依佛法;然后佛陀接受金匠儿子的邀请,明天早晨去他的家里受供。淳陀在供养的事物中,掺有一种‘旃檀耳’,吃了这种食物后,佛陀过去在竹林村的旧病就复发了,比上次更加严重;佛陀尽力自制忍受,仍带着病,艰难地继续向前行,希望去拘尸那城。
% ]+ M% E! h6 V: _: n- `$ ]6 B: v- A! k/ _$ R! T0 [3 k: D, p. z
在途中每走一程便休息一次,当快到拘尸那城,停在一棵树荫下;在那里,有一位未罗族的王子弗拘沙,他是阿罗蓝仙人的信徒,行路从拘尸那城到波婆城去,与佛陀相遇,求见佛陀,佛陀向他说和平住法,他便生起信仰,誓愿一生归依佛法僧;又敬献了两匹最好的金色细质布料,佛陀接受了一匹,另一匹教他供养了阿难。以后渡过脚俱多河,休息一会,然后才到了熙连禅河拘尸那的境界。; v+ _# Z3 B% h, [. ]' G

8 R, g, y+ p% h  I5 a/ u当渡过了熙连禅河,到达拘尸那城外的娑罗树林,那是未罗王族游憩的地方。佛陀觉得不能再向前行,就对阿难说:‘阿难!在那两棵娑罗树的中间,为我准备卧的地方,我觉得很疲乏了。’阿难拿了佛陀的僧伽梨衣,折成了四叠,铺在两棵大娑罗树之间的床上。佛陀侧身卧下,头朝北方。佛陀并没有睡着,仅是休息消除痛苦和疲乏,佛陀的心中,仍然是像以前一样的安静。( d( i; z# @' S3 Z' `( x5 K$ y

0 p' ]& ~' Y. l) J1 w% ~这时阿难觉得,佛陀真地要离开他了,就忍不住内心的悲伤,离开佛陀,躲在一个地方哭泣,自言自语地说:‘我还不像别的比丘一样,我还要继续修学,没有证阿罗汉果,现在我的导师就要去世了,把我丢弃下来,我将要永远失去对我慈悲的导师,单独一人住!’当时阿难的脸上流满了眼泪。
) ?# g$ U8 L" W' v4 }! B/ Z  e1 m# M8 j- s( |! ?$ I! z: N+ \' F9 z
     
" @8 G- G5 {- h; R7 b& g$ Z当佛陀睁开眼,看不到阿难在那里,就问身边的比丘:‘阿难去那里了?’比丘们说:‘佛陀!阿难去躲在一个地方哭泣,他自己说他还要修学,还没有证阿罗汉果,永远慈悲的导师,就要去世了!’佛陀说:‘比丘!你去告诉阿难,佛陀找他。那位比丘依着佛陀的话,去告诉阿难。当阿难回来,佛陀非常慈悲的安慰他。
/ B7 G+ L: U% e5 W  W. T! [5 K1 J1 N4 X: }& q  g$ q
佛陀对比丘们赞叹阿难说:‘过去诸佛都有杰出的侍者,但都超不过现在阿难对我;虽然将来诸佛出世,也都有杰出的侍者,但还超不过现在阿难对我。阿难是我最好最聪明的侍者,阿难知道安排适当的时间,给客人来会我,阿难对他们的言语和态度十分可喜,每个客人对阿难的安排,都得到最高的满意;当阿难敍说甚么事情的时候,他们都很注意地听,超过阿难心里所希望的。阿难做我杰出的侍者,从来都是这样。0 v$ D* c; ?: |0 A2 ~' ~
& Y: y% `& L# h% n1 a, ]2 f
之后,阿难对佛陀说:‘佛陀!请佛陀不要涅槃在这样不适合的僻野的小国家里;大的都城像王舍城、舍卫国、毗舍离、以及其他的地方,在那些国家中,请佛陀选一处去涅槃。在那些国家里,有很多富人、有力量的人,他们是佛陀的弟子,他们要负担处理佛陀的法体。4 d8 r# A+ H* d5 r

! ?- u; Z8 m& `$ q. p/ B8 ]9 v3 D) ?佛陀对阿难说:‘不!阿难!不要那样说,你不应该说这是僻野的小国家。很久以前,这个城是繁华的都城,是转轮圣王住的京城。阿难!你去告诉拘尸那城国王和人民,今天夜里,最后一更,世尊将在这林间涅槃;在涅槃牵前,他们会来看如来。’阿难带着几位比丘走去拘尸那城,依佛陀所说的话,告诉未罗王和他的人民。
/ l" r! m" S6 q5 J9 Q
, t8 O4 i# c( q9 {当拘尸那城的国王和人民,听到阿难说佛陀要涅槃的消息,就都悲伤哭泣着说:‘佛陀涅槃得太快了,世界上的明灯即将熄灭!’拘尸那城的男女和小孩们,当时悲伤哀哭着来到佛陀所在的娑罗树林,他们是为了能在最后拜见佛陀,对佛陀说些关切的话。人民一群一群地,依着次序去见佛陀,每人都对佛陀依恋不舍。
  U3 `3 r+ X' F, s! F
) A( n% _8 s. O, U5 \有一个常常在外游历的外道,名叫须跋陀罗,息住在拘尸那城,当他知道佛陀正要涅槃,就决心要去见佛陀,为了问当时有些困饶在他心里的问题,他相信只有佛陀能解答清楚。所以须跋陀罗就去娑罗树林,请求阿难准许他见佛陀,为了在佛陀涅槃之前,提出他的问题。% O9 L. `& \( Q0 I& V
2 B: U) H# c5 S1 O# l+ r
阿难对他说:‘须跋陀罗!不可以啦,不可以啦!佛陀正非常疲惫,不要以问题来烦扰佛陀。’但是须跋陀罗的心很急,不听阿难的拒绝,一次又一次地絮絮请求,阿难也一次又一次地拒绝,说是佛陀正在病重,不应该再有人去打扰。当佛陀听到他们两个人的声音,知道须跋陀罗的来意,就命阿难准许他进去。
3 e: z+ q- p& o- n2 Z7 O* g1 e: r  D' M* T1 C4 o7 c
佛陀对阿难说:‘阿难!你不要禁止须跋陀罗来见我,依他的意思放他进来,他要问我的,是修学佛法的事,不是无益的来烦扰我,我说的法,他能立刻很快了解。’所以阿难才准许须跋陀罗进去见佛陀,向佛陀问问题。
. ^2 O+ s2 z2 {' _* v  K0 y4 [6 @3 p  a
佛陀听了须跋陀罗的问题后,便向这个青年外道说法,直至消除阻碍在他心中的怀疑,对佛法生起信仰,请求佛陀许他出家;佛陀给他机会,命阿难为他剃度。因此,须跋陀罗就成为佛陀最后接受度的一位比丘;和阿若憍陈如来在鹿野苑最初听法受度第一位比丘一样。须跋陀罗很精进修学佛法,不久证得了阿罗汉果。) g+ b2 Z* @5 L2 D
; j, b  `; W3 A% Z7 J# {- @) ^
之后,佛陀给在那里的比丘们发问的机会,关于佛法,有那一位比丘还存有怀疑?但是没有一位比丘对佛、法、僧三宝发生怀疑。佛陀就对在那里的比丘们说,也是佛陀在世最后一次的说话:‘诸位比丘!这是我最后一次对你们说话,“一切的行业都是无常的,你们要完全脱离,不可放逸!”2 a) t& d/ [% \' O
, y! d( h* k- Z1 D2 @. }  @8 ~* }
接着,佛陀进入禅定(心止一境),依次到达第九禅。然后从深的禅定中退回到原来的四禅定。当依次出离四禅定时,断除五蕴,在此界或他界不再继续有生死。这时,无上正觉的佛陀是八十岁,在未罗王的拘尸那城外娑罗树林,于毗舍佉月的十五月圆日,夜间最后一更,进入大般涅槃。光辉的明灯熄灭了!但是法灯,就是佛陀的教诲,仍然永远存在,给我们世界上千千万万的人,度过生死,去到涅槃!- I& o& G: \9 R( E$ p
http://music0.hexun.com/Save/Music/2006/0913/480/M_9B8C295D067D092E.WMA
7 }' w8 C/ ^3 I3 ~& w这是:《大悲咒》仁波切版,仁波切的意思是“人中之宝”,指藏地非常有成就的修行人,汉地喜欢翻译成“活佛”。不知道这位仁波切的名字。就用佚名吧8 n- i+ x7 W# R
http://www.suttaworld.org/media/asf/buddhalife.asf
5 b6 |: T: ?! B  Z这个是佛陀的一生的动画视频,由中华佛教——“只心可悟”论坛提供,特此感谢!
发表于 2007-4-18 09:3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清净大海众佛菩萨!
; ~' f; M. G  _2 A9 h& P' W& x- c  h
愿我佛慈悲,超度一切众生苦!愿我佛慈悲,超度一切众生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0-8 08:33 , Processed in 0.03772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