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412|回复: 14

红色家庭亲情往事:家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 09: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董必武履历1 H3 f1 e- |; N7 J
8 m  T( n& v3 ?6 _- S
  董必武,原名贤琮,又名用威,字洁畲。1886年出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县城一个贫苦知识分子家庭。1905年到武昌考入中学堂,接受近代教育。# {: s% F4 L* y6 g- C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董必武赶赴武昌投奔军政府任秘书官,担任过同盟会湖北支部评议员,军政府总务科长。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东京,加入中华革命党。
1 X1 D% J1 l8 M" d& s1917年回国后在武汉开办律师事务所并办学,成为湖北颇有些名气的教育家和律师。( `, r* k( q  [5 @/ F
  1919年五四运动发生后,转向共产主义,翌年和陈潭秋等在武汉组织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董必武赴上海参加中共“一大”。
, _% U1 |: d& s1 N" e0 ?  “一大”后董必武返鄂,公开职业是主持武汉中学,并在湖北一师等校兼课。他在校内秘密向学生进行革命教育,从而在省内发展了最早的一批党团员。北伐军占领武汉后,董必武成为湖北省政府三常委之一,并兼农工厅长,积极组织农民运动讲习所并推动工人运动。1927年7月武汉政府反共后,由党组织安排赴日本,再转往苏联学习。1932年回国后进入苏区,任中央党校副校长、临时中央政府最高法庭主任等职。
$ L& G. |) H; \8 @0 X  1934年参加长征,在干部休养连任党支部书记。1937年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派他重返武汉,担任长江局常委,后迁往重庆和周恩来一起主持南方局工作。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1947年从国统区撤回后,主管华北财政工作,翌年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9 I7 n" D$ e9 }# I) Y3 d
  新中国成立后,董必武任政务院副总理、政法委员会主任,领导司法工作。1959年任国家副主席。1969年4月在中共九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73年8月在中共十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务委员。1975年1月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 X- W" v) G. x' o+ A  1975年4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 e" d& z/ Y& I# @; O 
 楼主| 发表于 2007-5-1 09: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胸怀 长者风范
3 C3 m, F3 n0 c/ T5 X8 o9 [% V3 Q: U* F* k$ i% i
  一1 [  G& L/ o# P8 G

, Q* w$ q- V4 `) B# K3 g  “唉——,我父亲最后一个愿望,想回家看看,没有实现。”董良羽的叹息声,饱含着深深的遗憾。% H( @" C, j/ S) l& t

* n: b  \' V, w$ `4 i. e4 G% o  董老退休后,年事已高,支气管炎是他的老毛病,一到秋凉之后,气温稍有变化,就会
; [7 u# t6 p7 D( D1 `" P
7 p( u9 E" @1 g5 R; p3 _/ N0 a2 q% S' R0 M
2 W' n0 R4 y% z0 d' e$ ?0 _引发支气管发炎,接着感染肺部,非常痛苦。所以,每年冬天,董老都要在广州住上几个月,除非有重要会议留在北京,出门时就必须裹得严严实实的。
! Q- G- \/ \2 M1 @1 f) h9 E2 C4 [! X0 l- w% l1 Z
  董良羽这样告诉我们。
5 ^) ]5 z- c0 S9 I# G9 M" E  Q: P- Q+ b, E8 }5 }
  1974年的冬天,董老在北京检查身体,发现肝部有一个小肿块,很快就确诊是肝癌。因他年事已高,身体也弱,医生们不敢动手术,决定用保守疗法。从广州飞回北京时,董老表示想回家看看,医生不许,直接从机场到了北京医院。
' w* y% m) H5 q0 j2 R. Z6 K# w# E! P. M8 Z8 c: L& y# C, y
  1975年3月5日,为董老虚岁90岁生日。
$ w1 X" U  \+ X" [' S: O1 H
! N; P' |) T& G, F) |  此时他已沉疴不起,又谨遵七届二中全会党内禁止做寿之规定,仅于床榻赋《九十初度》律诗,为一生写照:
8 ^; |. i' x- q& _. }3 S6 y; v! M& G+ x7 x. n* N
  九十光阴瞬息过,吾生多难感蹉跎。$ R* d- ~5 ?3 f9 x  H: Q, j- C
2 i1 P% g3 |) Q# _
  五朝敝政皆亲历,一代新规要渐磨。& Y# O: b+ F3 }$ ~7 V8 o" g# {
$ [$ M8 H) P9 p8 J! v* F! Y
  彻底革心兼革面,随人治岭与治河。
! _3 ?5 [' U6 U- y7 f' K7 {2 N$ |1 A3 t. r# A
  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
! q! q& }3 V6 Q; {9 ?2 |* C3 ]5 r
  4月2日,董老与世长辞。# I+ ~+ W, E. n# y3 a: J/ u' ^

. S$ k0 U% K, Z4 q  董老在一首诗中写道:“记述不妨如实写,中和平淡味弥长。”因此,我们在采访董良羽时,并没有什么大话、套话,一问一答,平淡无奇,但耐人寻味。
% }# K% F6 D, D4 @0 k4 B+ ?
4 {0 x. O  j: Z: M  “清明节给董老烧过纸吗?”4 e- ~% P3 t/ V$ n3 r6 U
- Z, ]! A7 P/ |2 J) H- M+ ^; Q1 T0 [
  “在北京的时候,就是去看一看,把骨灰盒擦一擦。”董良羽说:“2000年我们把他迁回老家去了,埋在地下,每年也都回去看一看。到了乡下你就知道了,又放鞭炮又烧纸,我们也就入乡随俗吧,其实也不信这玩意儿。”% n# J: d- C- o3 x+ A

$ Z) Q3 ?+ M+ C# v  “老太太(骨灰)也一起迁回去的?”1 g" z9 Y) R( V2 \+ S; l1 k% u
/ Q8 ?- r: m' d+ e+ q( Q
  “也迁回去了。”. Q8 i' [4 N. a. H5 [

6 A# o+ m7 N, u) ~/ a  “为什么迁回去呢?”
6 v* f# a0 G. I' W, q' Y0 N- W/ T# n8 U" M
  “一方面是父亲的遗愿,另一方面说起来也有点……在八宝山,过一阵子,就要求换一个存放证,一换证就跟你要钱,这个钱我们也不是付不起,但是就觉得心里很不舒服。”
. ^. M' L5 I; c9 [
& a: N9 [9 m! |5 ~  “这事我也想了好多年,怕中央不批,后来下了决心,给中央写了一个报告,还好,批了。老家有他一个纪念馆,就在纪念馆院子里挖下去,埋了,入土为安。”
3 i2 E* z: _( q! ^, w/ [
8 s, J1 c- z' `9 [  董良羽是董必武的长子,1938年3月生于延安,曾就读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993年由北京空军司令部退休。* t/ |( Y7 Y! ^- g1 D
5 W) r  b5 e0 ]/ l. [( \
  董良羽的语句不长,三五个字一蹦,三五个字一蹦,语气平和,却不乏幽默。1 r- V5 {+ Z3 G7 {5 z

" E8 v9 Y$ C8 {- {  二# p; c+ Y$ n  ^( q
7 r$ E* x9 E- B7 ~( ]2 q3 m
  董良是董必武的女儿,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担任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现在是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妇联执委。她写了一本《忆我的爸爸董必武》,情真意切,文笔隽永,再版多次。6 c5 w2 c* Q5 x% M9 s

2 i1 W* V+ L/ w) U& \  董老一生结过三次婚。董良很自然、很亲切地谈及她的三个妈妈。
( [, p5 X" J' g
" I7 y/ J* S+ @1 e2 ]" V  第一位夫人黄俊贞是湖北省红安县高桥人,辛亥革命前在家乡与董老结婚,婚后不及一年,董老就离家参加革命。她曾生育一子,不幸未及周岁夭折。这就是诗中“望夫有石”“思子无台”的缘由。1943年董老在重庆时,得知黄俊贞逝世,满怀悲痛写下这首《悼亡》诗,以他独有的方法表达了对结发妻子的感情。
6 ~8 T3 ^( d4 i& g# u" H. M* X3 b+ ?
2 `7 g* _. T; t4 I7 [: R4 S* z/ o  黄俊贞一生很惨,董老还曾经有过念头,把长子“芝生”送给她。- s/ e. a) z7 C. R
0 k+ f: }4 i# J( w1 K9 Z3 m( b
  董老的第二个妻子,叫陈碧英,两人恋爱,结婚,很有些传奇色彩。
4 N6 X; s3 F, Y) {9 w  e" r2 T% s* i+ n
  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的陈碧英,6岁时随母亲乞讨,忍饥挨饿,受尽磨难,15岁时认识了共产党人肖石庆,从此投身革命。1928年,陈碧英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年底被党组织派往福建省汀州市开展地下工作,第二年担任中共汀州市委宣传部长。
( Q- _5 F( j# E; P; ]
$ J9 H$ L8 S) I, t0 y  第一次与董老单独在一起,陈碧英开始有些拘束,渐渐地,她觉得眼前这个男人年纪虽然比自己大出许多,地位也高,但人挺温和,做事干脆利落,对年轻人也很关心,没有架子。那一天,他们彼此谈了很多,董老毫不隐瞒地告诉了陈碧英,他在老家湖北结过婚……
( X- N; g2 y8 t
: s  d1 Q, x/ L* h  就这样董老与陈碧英确定了恋爱关系。
7 j, _' T/ m5 P) |( l. N* i
3 O* Z2 n5 g4 v5 t! L' z( |9 @  最后促成他们走到一起,还是因为发生了一件意外事故。有一次,董老到长汀调查,当天晚上骑马返回瑞金,途中在穿过一座大山时,马失前蹄一下掉进山谷,董老大难不死,但却摔成重伤。当时苏区缺医少药,董老的摔伤久治不愈,后来又染上了疟疾,病势更加危重。陈碧英就每天守护在董老身边。
/ P7 L1 u3 u1 w8 R% M+ G3 z; B& r% v: e9 E& W3 H
  董老和陈碧英的结婚报告得到瑞金县苏维埃政府的批准。他们没有举行婚礼,叶坪村一间破旧的民房,就是新婚洞房,新婚用品也只有一床夹被单和一床旧毛毯。陈碧英第一次给了董老这个职业革命者一个“家”的感觉。
5 L1 ?/ J0 S2 \5 v- W
0 \( Y2 j2 v0 I/ p& |0 l9 T  经过长征之后,在延安,组织上也失去了陈碧英的消息,为了照顾董老的生活,决定给董老再找一个伴侣,曾征求他的意见。; i' n( C& u* X" `+ L+ S5 w
$ y* ]: R: l& d7 I# J
  “你妈妈是什么时候跟你爸结婚的?”
3 t& L" ?& t  o5 ~: n! j6 J+ U1 l+ z" a# r9 S& X. K7 H4 H
  董良说:“到了延安之后,李坚贞就问我爸,要找个什么样的爱人,我爸就说,我不知道 - p& U" |) S' }6 h1 a

0 i0 l/ {% W  M0 Z6 | & a  n* X$ _  R1 h6 T
原话是怎么说的,大意是阶级性特别坚定的,不一定要找知识分子。我妈就是这么入选的。”
7 }2 O5 s) E; z/ V' h9 `- }* i, p# f3 A6 Y' ]5 `' a
  就这样,同样是红军女战士的何莲芝就成了董老的第三位夫人。+ r0 z0 P6 a" A( l5 u3 @' c
5 g: C$ F$ w0 B4 Y# r9 i- N9 y
  董老与何莲芝结婚后,生育了两男一女:长子董良羽、长女董良和次子董良翮。一家五口,虽然仍然离多聚少,但相互牵挂,温情无限。
. M( D: t6 \- ]2 I+ R0 Y2 x+ g
2 B* n! i: ~/ e2 {8 M% `  三: f  C, C/ p. A" T$ S4 H+ v6 m
7 [: m3 @# D% I
  提起湖北省黄冈中学,现在的中学生没有不知道的。自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黄冈中学为全国输送了许多的高考“状元”和成绩优异的考生。尤其是在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物理、化学等各科竞赛中,黄冈中学的学生多次获得金、银、铜牌。每年黄冈中学的毕业生参加当年的高考,上线率几乎达到100%,免试被清华、北大、复旦录取的学生也有很多,被誉为“黄冈神话”。
- W3 ^- J/ y+ \; P
0 h: J$ z4 T- a. l  董必武年轻时就曾在这里教授过英文。- ~/ N. t7 @% q. [$ P1 }& M

" G5 V  q7 W9 N- U2 ^5 y  董良羽结婚很晚,婚后在广州一胎生了两个儿子,董老非常高兴。按照董家谱系,这俩孩子是“绍”字辈的,于是,给孩子取名:老大叫董绍壬,小名壬广;老二叫董绍子,小名子州,把时间、地点都给占了,农历壬子年在广州生的嘛。3 w4 n9 j4 E. g; [9 q& ~6 b
2 D- r, h/ S; K) o. z
  “这俩孩子学习挺争气的,大学毕业后出国了。一个在英国,一个在加拿大。他们在外留学也吃了不少苦,刷盘子,刷碗的活也干过,还到搬家公司干过,给人家扛箱子,扛柜子。”
! y. p- L+ |# A
7 h. R& l+ Q, J  四
  c5 k$ F' b; x6 m4 {- X& c9 {
3 G: d* w% z6 q. d  董良翮是董老的小儿子,小名叫酉生。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他被捕一次,蹲了半年监狱。出来后,1968年又在北京火车站被捕入狱,董老闻听这个消息,寝食不安,写了上面一首五律诗。2 h& T* @+ J# `) y2 m( g" w

1 q9 h6 P) v, u; h% e  我们惟一没有采访到的就是董良翮,但是关于他的情况,他本人有一个自述——
* s7 G% t+ B- ?9 ?, _
5 X; i. m, q' n  J6 i: v* ~  1945年生于延安,1969年下乡务农,现为广州中联置业公司董事长。在三个孩子中,我跟父亲在一起的时间最长。父亲对哥哥姐姐可能不像对我这么宽爱。他们的特权不如我大。他们不能随便进出父亲的办公室,我却可以在他办公室的地毯上打滚,甚至可以乱翻抽屉。父亲很严肃,但他很有人情味,不打人,甚至没有骂过我。
4 `- U) K# D  Z% X5 y3 E! A3 H& n) [6 l7 T! C
  “文革”开始时,我是北京市六中66届高中毕业生。我出狱时,同学们早已离开学校了。1968年12月,父母经过几天认真的考虑,决定送我到农村去。下乡前几天,父亲跟我谈了几次话,他告诉我,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在农村上厕所没有手纸,农民揩屁股用石头……我不知道父亲怎么知道得这么多,下乡后,果然是这样。
- h: G: o! K9 O2 _- K( V: G' N" v) A8 N5 z( p5 R! T
  1979年,我离开农村,回到北京,在农机部农业机械化服务总公司工作。我没有按部就班地上大学,只是在干部学院进行了企业管理专业的培训。后来,又从农机部调到康华公司,接着又到了海南……现在在广州经商。
/ g) {3 Z5 ^- r' P9 J5 W1 M+ a
0 o! F& g' d4 i% |, U  如果父亲活着,我相信他也不会落伍,一样会尊重我们自己的选择。
4 M8 N" Q" F' d3 B0 |" C( j+ ^& ]5 u
  五
5 G5 M' c/ j- B5 f+ j6 M# r3 ]  V) u7 ?5 B  ^
  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董必武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心目中,是一个具有“大家胸怀,长者风范”的伟人形象,又以学识渊博著称。他自幼古文便很好,又工于律诗、书法,且留学国外多年,通晓英、日、俄语,法学造诣尤深。自抗战开始后,他长达10年间在国民党统治区进行统战工作,广泛交友,以学识和风采感动各界。! S  Z+ \4 H. q4 G
2 Z  p$ J' \, u/ \
  董老在非原则问题上,总是与人无争,工作和生活上却自比老牛,说除了“吃点草料”外,就别无他求。
- R0 l. g" Q  N) I: z+ J4 b
! x( R% j, P9 u/ K( P' r  在董良羽的心目中,作为父亲的董必武,是可敬可畏的。他说从小就怕父亲,家里人全都怕他。董良羽是长子,董必武是52岁时生他的,算是老来得子,应当对他呵护备至,疼爱有加。实际上在董老的内心深处,正是这样的,但表现出来的却完全是严父的形象。而作为惟一的女儿,董良也说:父亲对他们几个孩子,严肃有余而亲热不足。
& |3 I2 W4 ~! d$ V( _1 U& {# Q
# v. e/ c8 v9 W1 i$ N4 J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名和字是有关联的。董必武给他的子女取字,意义非同凡响。1 U* C) p  b  F8 A$ S
2 [5 |/ i0 w* `7 v& I( d" o
  董良说:“哥哥良羽出生时,抗日战争刚刚爆发。那时,日本鬼子的飞机肆无忌惮地轰炸扫射,而我们国家不能制造飞机。父亲认为一个国家能够制造飞机就说明它的富强,所以给哥哥取名良羽。出于这样的想法,我出生时,父亲就继续在‘羽’字上做文章,为我取名良。弟弟出生后,父亲又为他取名良翮。解放后,父亲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飞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十分欣喜。哥哥上大学时,选择了导弹无线电控制专业,他就十分高兴。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后,84岁高龄的父亲亲自带我们去北京卫星地面站观看‘东方红’卫星飞过首都上空时的情景。可以说,‘羽’字是父亲心中的寄托和期望。”/ X- y+ Z* `- s8 y4 s* p( R* {8 J
2 Z( e/ t$ W9 K/ a' R4 l, \! _# z
  六
; T2 J% r4 M$ _/ u6 }8 p5 i7 ]+ O) a3 Y* ~, n$ o+ ~2 K% D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和“一大”代表,董必武把一生献给了他所钟爱的事业,筚路褴缕,无怨无悔。同样,作为充满理性的共产党人,他对我们党的发展、壮大,以及共产党人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可能遇到的各种考验,也有着自己的见解和追求。
7 a8 H8 U9 N: p4 d, y" S
; Y5 U* r3 q) q2 G # |2 ~( ^4 z6 k! [

2 y7 f$ w3 v5 g3 B  A+ b  P
1 D- k( }& G8 c2 v* F- _: Z+ [  董必武的子女们虽然没有“世袭”他的高位,但是传承了他开创的家风,为人真诚、忠厚、勤俭、好学。他晚年最为疼爱的孙儿们,已经与普普通通的中国老百姓没有什么不同的了,但是他们良好的品德仍然颇有董老遗风!
+ Y* t& _" ?9 u% q! O% T2 L4 F5 G: f1 }2 _* H5 S9 v- B' Y& u
  对于个人,董良羽说:“父亲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做人要有规矩。”! {- A4 G0 j) j% r! G4 i
4 |6 `- E# @6 P5 Z
  董良说:“我继承了他一颗特别平常的心。”
1 y. R1 ~. _  g/ D2 {1 ?* D; x/ M; w; O
  对于事业,他们说:“父亲像一座矿藏丰富的大山!”
 楼主| 发表于 2007-5-1 09: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陈云履历
/ ?" z  j6 c, c0 r7 z6 _

! B$ }- X, H( p  陈云,1905年生,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人, 原名廖陈云。1919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 b6 S; o0 {. N" T( f7 d( ^( }! g( s7 p$ |
  1930年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34年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兼任中共中央白区工作部部长。同年参加长征,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中央代表、军委纵队政委、遵义 # U: I9 u3 L6 q+ f

/ ^% d1 I/ b9 A" l9 H! L/ m/ x0 `( Q+ t8 T4 c3 ^
警备司令部政治委员等职。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同年6月被派到上海恢复党的秘密工作。同年9月赴莫斯科,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1937年4月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到新疆接西路军余部,11月到延安。同年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1945年6月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8月任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同年9月,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参加领导建立东北根据地的斗争。11月,任中共中央北满分局书记。1946年6月,任东北局副书记兼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
* E9 s& c1 n. c$ g6 `1 t9 _
! U: O% y9 ~/ ^; |- n& ~  1949年10月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1950年补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1954年9月任国务院副总理。1956年9月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1975年1月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78年3月—1979年7月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78年12月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副主席,并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1979年7月—1980年9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财经委员会主任。
8 u& ~9 j4 q& M+ P2 _$ X2 |2 R
2 [( s3 P, l7 s5 J( l8 j3 a  三中全会后提出对比例失调的国民经济实行全面调整;社会主义经济应有市场调节部分,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培养提拔成千上万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是当务之急等一系列重要思想。1982年在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常委。1987年11月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常委。1995年4月10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楼主| 发表于 2007-5-1 09: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国计已推肝胆许 家财不为子孙谋8 d$ l& i- l* r4 n

3 D7 V- J7 O$ e6 s7 N1 _4 n) I# w# M% h
% b" N: X+ Q& R$ R7 p, _
3 B" \  ^7 x- V( k5 B! W9 b1 Z1 A- R  因为要写陈云,所以我很关注有关陈云的报道。在刚刚开办的“民族魂”网站上,一群来自天南地北的网友,正用他们纯洁而执著的语言,为他们所崇敬、所仰慕的伟人,献上心中的祭言。- c& |9 n+ F2 ^* B
2 N! Z4 Q  a, q0 V! e& M1 b

8 J  U$ h( n. o+ C: _: n
4 W8 s4 j3 m$ y' d
1 S) W9 i$ y( n! X  “老人家,清明我来看你了,今天的中国在胡锦涛总书记的正确领导下,人民生活富裕、安康、祥和、社会稳定,我们的国家正在强大,你放心地在遥远的天国安息吧,你永远是青浦人民的好儿子。”+ ^& S* }* E& F7 x2 r  J4 b
* Q" n- Z* w, U# o( i( C( ~& z
  ——青浦区:陈武军
1 L9 t* g* e5 F: h
# ~& J) A2 x( X4 ]) q  “陈云同志近乎完人,尤其是他极为高尚的品格,正像我送老人家的君子兰一样。”8 Z" n  h, i  }/ a+ a+ I- d+ d
: i& P( f7 I+ }' P4 o7 T
                           ——张超" W$ m" H" U* }5 _; G) b0 Z

% r$ r7 L2 K2 j   “祝陈云的家属活得好好的! 陈爷爷您是国家的栋梁! 我要学习您!”. d: U9 J( ^: o+ i1 W$ q3 {5 n
% S8 e$ h# I& a0 X0 ]
                         ——Happy boy* A1 c# Q( w# D, \

+ t6 {! h) C, E# K5 V" ]) E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够超乎人民的评价和人民的尊敬。* n- [6 j1 i, I/ ?

& V0 z: @$ V2 \) ]                二2 a) Q9 B* l: L5 V$ g; U
; W% E, ^! g; k, D3 ?) [
  陈云和于若木夫妇育有五子,分别是女儿陈伟力、儿子陈元、女儿陈伟华、女儿陈伟兰和小儿子陈方。他们都受过高等教育,从事的职业也各有特点,有教师、有干部、也有企业家。虽然工作岗位和性质不同,但是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谦和而好学。
) t. D- n) n0 }
* @" Y! v+ V3 \  我在陈云家的会客室里等候采访陈云的二女儿陈伟华和小儿子陈方。7 |2 H$ j  N0 @# k0 X( q% T# U
; n, v! p7 T/ E( `* N& r# L6 y
  陈伟华容貌清秀,待人热情,她说:“这里的书,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爸爸的书主要都在他的书房里。”
! b! b% I, T7 {# w1 g: h7 m
: E8 m' w. C, F3 z. Z, R  睹物思人,满架书香,一下子让我们扑面感受到了陈家的好学之风。3 g; r* s6 T2 g
! M+ h3 ~+ J9 t2 Z
  陈方说:“我们对父亲的过去和他的工作并不十分了解,只是最近几年,从他的文集和怀念他的文章中知道了更多。”* ^* q" ]. y0 @* h! A6 k; h0 K

1 Q3 N( P  f+ R9 G& \+ F3 U3 N; I' W& g3 f  幼年的陈云父母双亡,是舅舅廖文光抚养他长大的,舅舅对陈云最大的帮助就是把他送上了求学之路。舅舅先是将他送到青浦县练塘镇油车场刘敏安办的私塾里受启蒙教育,读一些传统的三字经、百家姓等书。当时,陈云年龄虽小,却很听老师的话,认真地读书,用心地写字,尤其是毛笔字写得很端正,很受老师喜欢。+ }- ?, s& a0 p6 s- i

$ w& z9 J# s$ N6 F7 w  随后的日子里,陈云一心向学,孜孜不倦。不论是在高小课堂,还是在上海商务印书馆,读书成为他生活的至爱,这使他从一个高小毕业生,最终成为一个造诣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充满实践经验的哲学家。- W, I" s8 \9 v/ w9 a+ \# ^
; D) w4 u& T9 y2 d0 H7 K
  解放后,每次填写个人履历时,陈云在学历一栏中,还总是填的“小学毕业”。他说,在学习上,他永远是个小学生。
9 ~9 F) ?" S+ |/ e& I
$ u6 a2 z, K3 a9 U  长子陈元在一次谈话时说:“父亲生前最崇拜毛主席的两篇文章,一篇是《矛盾论》,一篇是《实践论》。”
4 p. }8 _* ^1 q# C8 U) F
- u, P8 S  s# a7 |4 y$ P  u  深入浅出而又自成一家,陈云的这种心得体会,深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实质。而毛泽东本人对陈云也有一个很高且特殊的评价,那就是“能”。
! P7 R! _: D9 b0 F& Z* k
" ]  @" h7 B: R* ^  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同志回忆说:“陈云把他的体会精辟地概括为两句话:‘学习哲学,可以使人开窍;学好哲学,终身受用’。”
9 m& C) b, y7 |& s- r0 s; {
2 _- b9 E! T$ t1 h0 j  20世纪50年代,一次薄一波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时,说到陈云主持中财委工作很得力,多谋善断。毛主席听后说,哦,过去我倒还没有看出来。薄一波又重复讲了一遍。毛主席听了,没有说话,他顺手拿起笔来,在一块纸上写了一个“能”字。
! G/ `5 A  Y+ g  \: R$ \, Z& K" @- A: i3 m1 t1 x- H2 G+ q! W% t/ M
  细心的薄一波问道:“你写的这个‘能’字,是否指诸葛亮在《前出师表》里叙述刘备夸奖向宠的用语‘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 h# H/ F4 n/ \1 I% K$ A3 Q8 m$ Y, l  l! {( V: o% \9 ^/ w& j# b
  毛主席无语,点头。, X3 B% L: F5 G% D/ h+ \, }

% W2 x& h6 a$ W  陈云矢志向学,孜孜以求的品性对家人的影响很大。* n6 e7 X+ h/ V' ~
# F  u) h: E; H3 o/ n$ Y/ y! n# Z
  为了帮助子女们更好地学习,陈云专门为他们开出了必读书目:《马恩全集》、《列宁选集》、《毛泽东选集》、《鲁迅全集》,并规定了一些必读篇目,如《共产党宣言》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
" {. A2 @, t9 O) F" [8 K* e! B- O- E) Z# V6 n( J- i
  陈云的好学之风,造就了陈家浓厚的学习氛围,陈家的五个子女耳濡目染,对学习,特别是学马列、学哲学,兴趣浓厚,而且还各有所长。0 h0 ^6 G4 f6 p" \' }
2 c  N* a8 P- U3 ]
  长女陈伟力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后分配到中科院物理所搞磁学研究,1983年到美国做访问学者,在加州斯坦福大学攻读经济学,回国后,曾任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总经理,现已退休。
' c) u+ v# {1 Q/ Q7 T; T; C
3 L+ i. d  H3 l% l  长子陈元在父亲的指导下,从初中开始看《参考消息》,阅读《马克思传》,高中和大学阶段自学哲学,通读《资本论》,并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7 O, P4 Y; [- f% q
0 D1 y  N1 l3 A* @" z2 O, K
  三女儿陈伟兰说:“有一次,还是文化大革命中间,父亲在江西,陈元在湖南,陈元写了一封信回来,说‘四人帮’批判唯生产力论,怎么写得不对,什么观点不对,我父亲在上头画的横的、竖的,后来我就说,陈元还是挺努力学习的,观点挺鲜明的,我父亲说,他还早着呢,说他能够正确地提出问题还差得距离很大。他说就是要敲打敲打他,让他磨炼磨炼,看他能不能够正确地提出问题。”
+ V8 q% g  S$ j: R# P$ w1 U/ h
1 \+ W" k2 l4 B% Q  一天晚饭后,陈云把陈伟华叫到身边说:“你还要多了解世界大事。爸爸送你一本《世界知识年鉴》,这几天你把它通读下来,我要提出问题让你回答。”
4 X& [: j6 z, C' o2 d: M- u1 D" k  H& M8 F% @: E, i- P, T. f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后,陈伟华考入了著名的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后又从国家机关主动到中学当了一名历史教师。
0 v! b* j% ^4 c0 R. k3 Y, |4 i( C+ L+ R7 D

2 V& h& ~  ^5 _  l
& H4 u. Y% f" N
) J% L# U- Z. r+ c% B$ q  三女儿陈伟兰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后下放到西藏工作了3年,现任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  ]* A- \; Q, i$ [; w$ @6 Z
/ d& t8 t/ |6 M  l: f
  一门多学子,学风铸家风。古人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在党内,陈云及家人行事低调,不事浮华的作风,一直受人称道,这与陈云严肃的学风,严谨的家风密不可分。
% N; I8 b: e! C) m1 k+ d( R4 C  j1 X  e2 V+ l
  三; H1 E+ l: G2 x- v

; Z$ `- F0 R/ J! d! ~  于若木说:“我们家的家风有一个特点,就是以普通劳动者自居,以普通的机关干部要求自己,不搞特殊化”
1 O4 l1 G3 e! d7 x  a4 x4 u& }" I5 J; V
  在这方面,陈云堪称楷模。, k+ ^! f$ y# T* v9 V  n0 Q
, b. H9 ^0 |/ M# W
  北京西城区北长街71号,是一处老房子,院内有一栋二层小楼,陈云从1949年进北京,直到1979年一直住在这里。由于房屋年久失修,经常漏雨。当时机关行政部门提出房子要大修,陈云不同意,说:“房子大修要花许多钱,只要不漏雨就行了。”# L2 N3 R9 S+ y" @, j8 X& |$ }
4 s* X' c) ^$ S; F# h0 l  Q# a
  后来,后勤部门考虑到房内墙皮脱落很多,有的走道和楼梯上铺得很窄的地毯已磨得很光,走在上面都感到有点滑,因此又提出要大修房子。陈云仍不同意,说:“不影响我办公,不要修。”结果又未修成。
: p  s/ ^: I- a1 r. J& V6 N1 R1 [1 n! t% ^2 p
  1976年7月,唐山发生大地震,他的办公室南墙被震裂有一米多长、2厘米宽的裂缝。后勤部门请北京市房管部门的技术人员对整个楼房进行了检查,发现经过这次地震,楼房的结构存在较严重的安全问题。后勤部门提出把楼拆掉,在原址上建新楼。陈云还是不同意,说:“这虽然是老房子,也比老百姓住的房子好,这样好的房子都拆掉,建新房,老百姓会骂的,那样我们会脱离群众,影响不好。”因此老楼没有拆,当然也没有建新楼。
# S& Z- Y' Z; G8 Q! B# T! |' X5 Z4 e% G* x: A" S. m) o) m; X
  在陈云的坚持下,连续三次修房未果,然而,房子毕竟太旧了,已不适合居住了,经过再三动员,陈云于1979年搬到中南海居住。北长街71号大修后,改作他用。
6 h, J( n5 _! a) ^, U4 F0 E  O. T( m; t# h9 x! D- @! j
  刚搬进中南海的房子,陈云就明确地要求,房子不要再花钱重新装修,就按原样住。后来工作人员发现客厅的窗帘太破旧了,就趁他出差的时候换了条新的,谁知陈云回来看到后,立即要求把窗帘换回来。此后,直到他去世,房子旧貌如昨。; P$ k6 T+ J6 a1 ^, I9 p9 e
$ y5 {$ |( p8 \
  陈云平时都是穿布衣、布鞋。他有两套毛料中山制服。一套深蓝色是1952年到前苏联商谈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按出国规定,由公家做的。另一套深灰色是1954年他出国到越南时,也是按出国规定由公家做的。这两套中山服是他的礼服,只是在每年的“五一”、“八一”、“十一”、“元旦”、“春节”或接见外宾时才穿,过后就脱下,仍穿上他的布衣、布鞋。后来,这两套毛料中山服穿旧了,胳膊下面及膝盖等部位磨得很薄。夫人于若木同志和工作人员商量,想给他重新做一套新的毛料中山服,陈云不同意,他说:“补一补还可以穿,不要做新的。”
8 R  A1 M8 ]2 G% q
2 i6 T8 l+ D, A0 n5 \/ M) x  最后,还是利用他到上海出差的机会,把毛料中山服和毛衣带给上海的洗染店和工厂的老师傅织补。当工人们得知这是陈云的衣服后,连声感叹:“真没想到,陈云同志在生活上是这样艰苦朴素!”. ^8 G4 {3 [: z! N. V2 o4 t0 B: P3 T
2 ?% Z/ [! P% t. c5 e4 ^. w
  每次吃完饭,他的碗内不留一粒米,盘底的剩汤也要喝掉。出差到外地时,当地要请客或要给他做些好菜吃,他都婉言谢绝。所以,专给他做饭的厨师说:“首长一年到头就吃那几样家常菜,我也提高不了技术!”% q  ?  R2 c* B- j+ y; b

3 W/ D; d+ V5 q' f  父母永远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身教重于言教,这是中国人治家的至上境界。陈云对子女的教育有两个原则:一是读好书;二是做好人。! {! j" s/ Q  |. _9 Q' v

' E1 q3 n6 O* f* k6 ?  34年后的1983年2月13日,癸亥新年,每逢佳节倍思亲,78岁的陈云惦记着革命烈士的后人,他专门把几位革命烈士子女叫到中南海自己家中,一起欢度春节,期间他讲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8 ?. d! I+ L/ y2 B

# R( Z8 {; K' z. p/ m  “今天是春节。中国有句老话:‘每逢佳节倍思亲。’你们的父亲(注指瞿秋白、蔡和森、罗亦农、赵世炎、张太雷、郭亮和刘伯坚等革命烈士。)就是我们党的亲人,是我们民族的亲人。所以,今天把你们请来,共度春节。
3 e2 [$ N/ u) T8 U* K& D3 Y8 {+ S, N% a3 M- b5 I/ W
  你们的父亲都是建党初期的党员,参加革命比我早,是我的老前辈,其中有的还直接领导过我。他们有的是被敌人逮捕杀害的,有的是在作战时牺牲的,死的时候都很年轻。我们的新中国,是他们和千千万万个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的每一个胜利,都有他们的一份功劳。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没有忘记他们,也不会忘记他们。我相信,我们的后人,以及后人的后人,也是不会忘记他们的。4 L$ @) g- M% @/ j) i3 L' Q
5 `0 ?( {5 t6 v/ s1 j% x4 n
  你们是革命的后代,是党的儿女。你们应该像自己的父辈那样,处处从党的利益出发,为了维护党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你们中间有的是科学技术人员,有的是新闻工作者,有的是教师,有的是干部,都在不同的岗位为党和人民工作着。我看到你们的健康成长,非常高兴。现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形势都很好,你们要和周围的同志一道,爱护这个好的形势,发展这个好的形势,为把我们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2 t& f4 @4 W) r1 c
7 L; G& O$ o4 _+ j$ X " K1 X1 I0 m9 P% E

. m0 Q* h) \1 R2 J% d   N- C) e5 {7 n1 m6 N
  20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们重温这些肺腑之言,依然会湿润双眼,依然会唏嘘感叹,这是一个革命者对后代的叮嘱,也凝聚着一位长者对后生晚辈的殷殷希望。
  k, h, H2 E4 S- g- O. _
  _( v# [. L$ o  四
+ y8 p/ ]) \( y2 o9 n' J3 X  o! t% C+ S. E' p
    
- f; {# W1 ~$ U1 c$ k
/ [1 B& c8 _8 b7 W1 ~& z, {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陈云是一个沉静如水、不苟言笑的人。也许是大音希声,而真正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陈云是一个感情非常丰富的人,他爱摄影、爱游泳、爱听评弹、爱写书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是他最爱写的一幅字,也是他最喜欢送给别人的,倪志福、洪学志、王丙乾等同志都曾得到过这幅墨宝。
9 D/ }6 ?. B. m) O2 C' p* R( x: Y  R+ ]! X% m0 F7 O
  对妻子、对孩子、对朋友,更是一往情深,关爱有加。
  U4 [/ g: H2 v+ Z+ D. p, Q1 D/ d3 P) a0 B% J5 j
  1938年3月,34岁的陈云和20岁的于若木在延安结为伉俪,办婚事只花了一块钱,陈云的爱情誓词朴实得像陕北的黄土地一样,陈云对于若木说:“我是个老实人,做事情从来老老实实。你也是一个老实人。老实人跟老实人在一起,能够合得来。”
1 V% v* S6 e( S" l
/ Z) F* t* q+ @, ]5 m  而于若木回馈陈云的情物,是写信要大哥送给陈云一枝钢笔,因为陈云没有。
& o8 g) a$ ~' w( ]7 t# K- }+ E
+ A& \* O0 @3 `! z- n3 d/ `' S) z' A  在陈家孩子们的眼里,父亲是慈爱平和、品性高洁、充满魅力的人,他们自觉地按着父亲的要求做人、做事,从没有利用父亲的关系和影响牟取私利,他们爱自己的父亲,尊敬他的人格,他的清白,他的信念,虽然,父亲已和那“一声声婉转轻舒的琵琶声”一道远去了,但在他们心中,随时都能感受到他那沉静的目光,不论他是在,还是不在。) M7 c0 Q7 z; f

" z$ d4 s, p2 Q; s2 h) B! c  陈云是重情之人,凡是来看他的老部下,他常讲:“如果生活有困难,孩子上学有困难,我会帮忙。如果孩子出了事找我,你找上门来,我不但不帮,还会批评你”。
9 P$ t5 d" n# p9 j! F
$ n' Z0 v# o" O, N1 R  58年的共同生活,于若木对陈云知之甚深,她在评价丈夫的时候,借用了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中的两句话,她说陈云:“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 \5 M( S/ ^4 N  h
3 F! `) T* G- s; C+ r* E; [' Z$ J8 u               五2 D# K3 ?& _+ H
3 o- S" V9 K9 ?5 e$ E$ s8 z  |
  1984年,陈云迎来了自己80寿辰,为此,他特意手书了“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利益重如山”的条幅,以此自勉。
% R1 h; ^, e9 U* n5 |/ v. b! n  M8 I& q% v
  要求别人做的,陈云总是自己首先做到,在党风、党性建设方面,陈云始终在高标准地要求自己和家人。/ N# T; \. |3 d, R+ ]7 C

2 W" o1 ^4 @9 P7 ~6 t6 l  前不久,我在和万里同志的长子万伯翱交谈时,谈到陈云,万伯翱感慨地说:“陈云不收礼不仅在党内人人皆知,而且连许多海外人士和香港同胞也都知道。”* u- G' k+ P+ b( H+ g7 [
2 C3 F! j6 y9 `' t5 T9 d/ W, ?1 T
  “不收礼”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容易,送礼者多是老同志、老部下,不收是很伤感情的。可是,陈云在这个问题上却毫不通融,毫不妥协。而且,对送礼办事的人,批评起来,是一点情面都不讲的。
" V/ c! q7 ?: g6 ~) G' Q3 {1 r: d8 ?+ r% n& ]# y% d! u# \6 \
  身为营养学家的于若木,很喜欢喝陕西省紫阳县出产的紫阳富硒茶,因为微量元素硒,有防癌、抗癌的功效,每年紫阳县的同志都要给她寄些茶叶,每次她都如数将茶钱寄过去,十几年来一直如此,从来没有漏过。* a8 E& ]$ p8 j1 \8 G
; t" H6 p- v, N- F" m
  陈云对那些败坏党风者,深恶痛绝。他说过,“四人帮”一伙生活奢侈,“都是败家子”。他对评弹演员说,今后你们编书时,一定要写中国共产党的老干部不是这样的。他认为,党风不正、党纪不严会直接影响到社会风气和社会安定,会影响到整个党的事业。: T9 H( S2 \9 E6 B# y9 x

% V; m, j$ \. z9 r& W9 K  20年过去了,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这振聋发聩的声音,个性关乎党性;家风影响党风。正心诚意,修身齐家,历来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和前提,“历览前朝兴与亡,成由勤俭败由奢”,新桃旧符,言衷一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楼主| 发表于 2007-5-1 09: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先念履历4 h# }1 N7 N/ r) t, F

' i7 W& J4 t6 R" H6 ?0 c' i$ c  李先念,1909年生,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黄麻起义,先后任中共黄安县区委书记,黄安县工农民主政府主席。 1931年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团政委、师政委、军政委,为创建中国鄂豫皖和川陕革命根据地做出了贡献。
& c6 O! N6 \6 F& E5 g2 l" `
/ o/ S+ z% ^7 A9 _) B  1935年参加长征。1936年率部参加西路军。1937年率西路军余部转战到新疆,同年底到达延安。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鄂豫边区委军事部长,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员、第五师
8 {8 _9 b4 A$ i+ x$ w' ~  r$ v
: h. I  L3 s' Y1 ~9 }
' m& N. |. q) Y! K( n9 y+ Z师长兼政委,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书记,创建了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1945年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
5 X. I; N1 U9 b7 v) \( t# y% I- Q" N& X, w) x+ s
  1945年10月后,任中原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原局常委,领导了中原解放区的自卫战争。1948年任中原军区兼中原野战军第二副司令员、中原局委员,协助刘伯承、邓小平进行军事和政治工作。
) j# q5 c& n* Z
4 m$ |0 Q' h; p, U/ h9 V  建国后,历任湖北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共武汉市委书记,武汉市市长,中共中央中南局副书记、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兼任财政部部长。1956年后连续当选为中共第八至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58年5月增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书记处书记。1962年兼任国家计委副主任。1969年4月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文革”中,协助周恩来总理主持经济工作。1976年10月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起了重要作用。1977年当选为中共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1982年当选为中共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 v( Y6 ]* R- ]+ k2 C% `# d( p* w$ N5 j% C
  1983年6月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88年4月当选为第七届全国政协主席。
8 }2 g, t$ E% }$ ~2 N5 \- W6 c) P1 c" u. X9 s/ J8 ^
  1992年6月21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
 楼主| 发表于 2007-5-1 09: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苛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1 O8 `3 h4 ?6 g( f8 Z: Z( }. {- ^' f' D- `6 a0 P
  一
% F* q' B" `' y8 Q! i* R
& A& @7 }) D" l( w( Z6 j  李先念共有四个子女,三女一男。长女李劲是和前妻所生。1949年李先念和林佳楣结婚后,又生育了三个孩子,分别是二女儿李紫阳、儿子李平和小女儿李小林。四兄妹全是中国共产党党员。
( i* j) _" ~9 ?6 M: L! _7 f
5 ^: v9 b, f; r1 |2 `' G% J
% K+ c3 W. n& M 8 G- Y& c; C+ p% e' h7 N# \0 W/ F

7 e. E. }6 C4 x7 V7 @& ~8 Z  李紫阳当了一辈子医生,现在是中国女医师协会副会长。为了采访她,我们事先在国内最大的搜索网站“百度”上查了有关李紫阳的材料,结果很令人失望,除了2004年有一条参加“湖北省隆重纪念李先念同志诞辰95周年”活动的消息之外,便再也没有什么了。作为共和国第四任主席的女儿,李紫阳的曝光率相当低,几乎很少为外界所知,她见到我们后也说,这是她接受的为数不多的采访。; A2 J- h+ h0 T+ G0 L; d# G$ V' D
7 y) U( j1 [. w' j+ {" d
  1909年6月23日,这一天是农历端午节,李先念出生在湖北省大别山区黄安县(今红安县)高桥乡李家大屋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父亲李成元为他取名李先念,小名泉伢。他是母亲最小的儿子,生下他后,母亲没有奶水,正好他的大姐刚生孩子不久,母亲就把他送了过去。李先念是和自己的外甥共吃大姐的奶水活下来的。: D2 ~- i0 K  F; Q* b% R' J3 \

2 G- l. T+ i( A$ k+ N: `0 p  1921年,辍学后的李先念开始拜师学木匠,当时年仅12岁。3年后,15岁的李先念又独自一人到汉口当学徒。汉口的球场街有一家棺材铺,当时叫“寿器店”,李先念就在那里继续他的木匠活。在那里,李先念接触了汉口的码头工人和其他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深切体会到人民群众的疾苦。
" ]# r: g, T* O0 G) T  `* a
/ I9 X- T1 Q. O. |* G3 }  1926年10月8日,国民革命军攻入武昌城,北伐战争取得了空前的胜利。17岁的李先念再也在汉口待不下去了,他听说董必武、陈谭秋等到他的家乡宣传革命真理,于是决定返回黄安老家闹革命。这个寿器店的小伙计,决心要为埋葬旧社会打造一口“棺材”了。
& F  J% Z* I( [9 O9 R* u) L% U- L9 b8 [8 b1 }! `% H
  战争年代,李先念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到晚年让他耿耿于怀的却有两件事。
* p% {7 I) r% o: ]
) O8 Y5 R* M  C  1932年6月,蒋介石集中30万大军进攻鄂豫皖苏区。由于张国焘的路线错误,红四方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 ?6 P& {0 r, [5 K$ N

* T: t7 R4 E/ j7 c9 ^! {7 q8 F  这一天,已是师政委的李先念正在河口与敌激战,母亲出现在战场上。听说儿子要转移,小脚的母亲跑了几十里路,赶来一定看看他的小儿子。李先念年轻气盛,又担心母亲的安全,说子弹不长眼呀,您怎么跑到战场上来了?母子俩在战场匆匆话别,李先念说红军不会走远的,只是跳到外围去打击敌人,很快就会回来的。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就此一别,李先念再也没有见到过自己的母亲。为此,李先念内心深处一辈子都在向母亲负疚。: T6 L; f; t. _; v; ]4 V  p

! J/ T0 x) f0 @  李先念的小女儿李小林回忆说:“结果在战斗结束以后,我爸爸在行军的时候,就听到大衣的口袋里有声音,他拿出来一看,是他妈妈留给他的两块银元。这两块银元对我爸爸来讲是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很多年以后提起来还是很动感情的。”
/ L  X8 i! f7 }5 M, w& ]2 S* R, M
  两块银元在当时相当值钱,据老人们讲一块银元可以买米一担,约160斤。
" c1 }" K3 j0 e) B5 ?1 ?7 ^  B; t7 R" {5 [" r& ]( N
  这两块银元也许就是母亲的全部积蓄。她跑了几十里山路,就是为了送给即将远征的儿子。
- x: I  M3 E. I& i5 X7 ?  L! ]/ S( G- T  ^* x
  整整60年后,李先念在北京医院的病床上最想念的就是他的妈妈。
! A" }5 C# [5 m3 n  s1 l3 m3 k) F( F  r1 a0 U( d, d
  1935年6月6日,在川西地区夹金雪山下的达维桥,李先念率领的红30军率先在这里与中央红军会合。这是李先念第一次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见面。毛泽东很欣赏李先念,说他是红军中最年轻的军政委。) b8 U# T" |+ a9 _- I- Q  w

; F8 G# L$ v- S. Q* W  1936年10月10日,三路红军在会宁会师。
5 A2 u. R& h7 m' t' U2 H0 C6 \% N1 z# X- E6 H, o1 q& k
  1937年春,李先念在倪家营子进行保卫战,50多天部队损失惨重,红30军打得只有3000多人了。
' z8 _7 j% t# i" E2 `9 ]
: j+ t6 C% y0 p5 M% ?7 ^  3月14日,西路军在石窝山总部最后一次开会,决定分兵,将现有兵力分成三个支队,徐向前、陈昌浩回陕北汇报,李先念指挥全军,由他率左支队,王树声率右支队,打游击,其余人员为三支队。
$ E! `* s. n2 P8 R% {$ j: ~; j- i; x; H; s
  李先念去世后,遗体火化时,竟然发现了一片隐藏在他身体内达60 多年的弹片。李先念的夫人林佳楣,把他所有的遗物都交给了国家,只有这个见证了她丈夫戎马生涯的弹片,她舍不得捐出去。
! |9 c' Z1 `0 ~" p2 j, V8 M% ]$ I9 i* s0 U& _+ q1 Y
               二% h3 Y, P1 F, }

  B/ R! I7 [& o2 ?7 q' V/ A6 O' o1 a& r  在孩子们眼里,李先念是一个严肃而宽容的父亲。
1 q- ?, X& c  h# o  i2 T
4 V# t4 ?/ W* e5 j5 v  李紫阳略有遗憾地说:“小时候,我们和爸爸待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我们都是解放后出生的,都很小。到‘文化大革命’时,我才上初三,李小林才小学毕业。那个时候,我父亲主管经济工作,他每天早晨五点半、六点钟,就到办公室上班了,我们起来见不到他,中午我们上学也回不来。晚上他很少在家里吃饭,一般都是毛主席、周伯伯开会什么的,宴会也比较多,很少在家里吃。等我们晚上八点多钟做完作业休息了,他还没回家。所以很少见到他。”
. c9 B9 e2 o) z% k) T8 z  i- O9 j3 z: m% O
  很少和父亲在一起的李紫阳,自然也就没有机会享受到同龄孩子们的种种乐趣。/ ~4 |! D+ k, c, y: ?& c, M; E

. T) K" x* P7 q9 T7 \  尽管没有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们在一起,但是,李先念对孩子们的要求并没有降低。他规定了许多不准,包括不准穿着背心、拖鞋上桌吃饭等等,和所有的父母一样,他希望孩子们能够在艰苦的环境里得到锻炼,而不是娇生惯养。" X& K8 ~3 h4 D( t6 y' m$ f

% P8 h- j8 n" ~8 x6 R
; |' w( `4 Q0 m1 y, [( ]9 @
7 T6 v3 x( ^1 O: ?  p2 r( K, Y7 L2 i
# J8 e4 G. @3 R  管了一辈子钱的李先念对自己的孩子却有着明确的交代,那就是不允许经商赚钱。: I7 H1 U8 z7 V4 q% m- H! N0 u
6 K8 F3 u; A# Y0 p
  李紫阳说:“文革前我确实对我父亲很不了解,但是父亲去世之后,通过历史文献,通过拍专题片子,我感觉我父亲这个人的确值得写,值得尊敬,他做了很多工作,却从不拉自己的小圈子,他始终很低调。”
: c) F! l1 q: Q% ]1 ]: P
- i4 Z2 \) o  i5 b) \  “有人说,你父亲管着经济大权,你干什么都可以,做几笔生意就能发财了。可我爸爸从来不让我们经商下海。其实,我们的生活跟大家一样,也不富裕,我也和他提过,但他从来不同意我们经商。他一再讲,现在的生活已经很好了,要珍惜。所以,我们家到现在都没有一个经商下海的。”
0 p% o! G5 [: E6 a% v+ w* v6 d) |; y8 G9 C) v
  管了一辈子钱的李先念自己也非常简朴。他办公室的家具都是过去老旧的,有的还是他从湖北带到北京的。3 v: ^- L9 O$ Y5 _; w

4 ]3 ]0 f% I9 I7 Q  晚年的李先念长期在北京医院住院,孩子们为了给他增加营养,就经常到人民大会堂的餐厅去打一份汤,一份要花25块钱,李先念知道后,一再叮嘱说,别去打汤了,太贵了。
/ s$ S3 _' C% l/ m- N4 [+ J: n, ?( z& c7 P0 {7 X! \  Y
  ……: j5 K5 w1 f4 |$ [- @, {0 J* R

7 a; M% b# a- K% s  G; V* E! |9 d  三
+ A8 n2 v8 x4 T  a6 c9 N3 H5 K+ `- M4 T' Z& q7 o' Y
  李平是借回北京祭奠父亲之机,接受我们采访的。已过知天命之年的李平有着职业军人标准的威严,身着布衫军裤,讲话严谨而干练,个性鲜明。
2 J6 l! V) c) J
4 {4 g0 b; |8 v( Q  O  李平16岁参军,1970年入党,1977年从北京外语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在基层部队工作,后又到军事科学院、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总参机关等单位工作,现在是解放军某部副军长,少将军衔。
9 G9 m5 w" j5 e8 E. K: A9 e
- {0 F8 T. ]% L: ]+ y/ f8 b7 g& a  一向低调的李平,极少和媒体打交道,他还是在拍摄文献电视专题片《李先念》时,才首次在电视上亮相。& W+ W0 H0 \# M( w1 }

1 a- R( Q6 J  I# {+ I6 }. t; @  “父亲是父亲,我李平是李平。他的功劳再怎么着也记不到我李平身上。他在战争年代,以及政治上的风风雨雨,从来不跟我们讲,我们都是后来听父亲的老战友、老同事讲的。他从来不提这些事情,无形中给我们一种影响,就是你做这些都是应该做的,有什么显摆的呢?”
: f0 {- Q( K- `
& p& J. u0 W( V; E  作为军人,李平对父亲的评价也很有特点,他说:“父亲这一辈子,用两个字就可以概括:忠诚。”
/ \  m6 S0 r! n$ _4 C# _5 @  M  q& r& j& T* P' j& ]- X: W
   “父亲去世前不久还对我说过,当年张国焘在红四方面军搞肃反,我爸爸的亲哥哥被当做坏人拉出去枪毙,当时拉他的时候,他对我爸爸使劲地挤眼,意思是让我爸爸不要和他相认,假装不认识,当时如果认了,恐怕连他也一块拉出去毙了。”( W. }' |6 U7 H7 ~7 H7 z

. ^- [( a+ K5 ~+ _# g8 T  父亲的讲述,让李平感到了战争年代斗争的残酷,同时,也更让他感受到父亲内心深处的坚强。5 D& H3 Z4 e* r9 V2 p

% H7 O+ b( K: `0 F$ p) V  李平说:“毛主席一生中说过两次李先念是好人,一次是在延安,一次是在文革期间。”
# g# c4 P4 Y/ G( S$ \7 }8 D1 M% t& V( G8 p
  也许是毛泽东的评价得到了李先念的认同,李先念一直把“好人”作为评判一个人的特殊标准,并且,把这个特殊的标准用在了自己的家里,用它来衡量孩子们的行为。9 r1 x- {& h; q
- G  O1 Z% G5 O* P/ h; P& Y
  “直到他去世前不久,我们到医院看他,他还在告诫我们说,一定要做个好人。”! v9 A5 K5 @' q9 l; c
- y% q2 g! r# z3 B
  晚年的李先念喜欢和家人在一起打麻将,有时老人家还会搞点小动作,偷张牌藏起来,大家都睁只眼闭只眼,假装没看见,但李平不行,他一定要老人家交出来,大家就开玩笑说:“这都是你教育的结果。”  l/ Q% A5 [5 l9 X! `
' W4 Q3 C+ A/ X4 n- b) V
  四& H7 r5 K4 y; }' ]
0 B( z. A+ \# O" f0 M, t9 _6 M9 q6 G
  我们如约来到中国对外友好协会的办公大院,准备采访李先念的小女儿——李小林。) b  R; T% G! T3 r

9 s  R. D% f% [  O+ p  李小林现为中国对外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看上去只有三十七八岁的样子,衣着合体,肤色白皙,气质典雅、端庄。她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语调平和而略快。
- T8 }, k; y6 Q& }6 b- i' {; f1 ]
  说起父亲,李小林充满敬意地说:“我觉得我爸爸属于那种办事非常认真,非常敬业,非常顾全大局,而且是个非常宽容的人。我长这么大,从来没有听过他抱怨过任何事,国事,家事,什么事情都自己去消化。他对周围的工作人员,也从来不批评,都是以很宽容的态度来对待。他永远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利益、党的利益为重,从来不去考虑个人的得失,所以他很受人敬重。”
3 F- S# Z" j7 ]( v9 @2 k( m( Z4 v6 m: c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封建士大夫的人生理想。作为革命者和新中国的建设者,李先念的人生历程只有两步程序:一,砸烂一个旧世界;二,建设一个新中国。此外,才是“齐家”教育好子女,建立良好的家风。
8 W% {. \, Z4 z$ t3 `, W! A. s+ d3 K  n6 o3 @& w; H) q5 s
  虽然,父亲已经去世多年了,然而,谈到父亲对自己的教诲,李小林依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l* v% t- ]% r, H+ v
. ~( k# s2 u/ @8 O/ |  问:“你的婚姻,你爸爸有没有干预过?”% a; y% k) r) G1 B
8 C# Z" ]0 Z! R: W( V' w
  “从来没有干预过。我爸爸在这一点上,非常开明。”
  N/ n6 o; O0 B8 V0 `( C& K* Y. S& `9 X' r% y
  李小林笑着说:“我选择爱人的条件非常简单,一是年龄要比我大,二是不抽烟,三是对我好,就这么三个条件。”
( @, |$ b5 u, [' [6 L6 O  G
; S, l! I- _6 |2 {/ V8 H4 S
# B# K- k' n. e8 a" n' m 0 @5 y  |! e& x, p% N1 z

0 Q" c, P7 @& L! r  “干嘛要求不抽烟?”
; O/ Y7 C9 c0 ~
) Z+ P. U. j: `# k, B; J/ B0 `4 Q4 p  “我这人最讨厌抽烟的人。在我妈妈的反对下,我爸爸后来也不抽了,我妈妈是医生,所以,影响得我也不喜欢和抽烟的人在一起。”
) [& ?0 ?3 {  ~5 L9 A6 D, j8 B4 o) t+ S8 g, l
  五" o3 q+ i6 a( M5 a" ^9 ]' m
! ?+ }3 q( _5 d, B8 \
  对于小女儿李小林,李先念曾经有过一个很经典的评价。一次,他在接见美国亨利·路斯基金会会长时,外宾问他:“你是怎么培养你这个女儿的?”李先念说:“我这个女儿从来不听我的话,她的成长完全是她独立的。”
$ o/ w( W! h4 g5 I
8 J: U+ u$ m, A+ q  一个人的一生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事业和家庭。. }+ S# H8 c* R# O; S- j: Z4 j

- Y, a/ H0 P: T( [  就这样,李小林在民间外交的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30年,敬业笃行,矢志而为,颇有乃父之风。6 F% m& Y7 p  `% D9 I/ o

$ U4 L( O! b- z; O! g  六
* S. F* T2 Q1 g& M- x
0 y, o: c- J; O' q& W  白果树的叶子黄了妈妈我想你0 M( n% S  \' m% k+ Y
3 O- _  j+ b2 N
  大别山的冬天来了妈妈我想你
7 m" R" S, }9 x& S# a. }" P" B6 X/ b- f8 X: Z0 P+ F
  妈妈带着终身的贫穷和永不回头的志气- _) z4 Z8 ^9 [0 w& E

6 |  K( Y$ c* t- j  走得无声无息
1 l1 S0 t1 T$ E, O1 s" M- t$ p9 Z; \/ A0 R; z) m. f) V' G
  在我面临危难的时候妈妈我想你- ^  Y0 T8 f; Y. A; f, A+ e8 e
, j5 i3 e: x7 f7 d
  你就是我脚下坚实的大地
* P( w* O) G3 O# z! n
/ r0 C/ w7 |0 {% L  在我遭受挫折的时候妈妈我想你2 s+ V/ i% P% }. k" G
+ {* n# m- K+ w2 m, Y/ @
  就像我儿时你把我轻轻扶起
) \6 R6 ~5 n) F8 S  Z" {* v2 T" V# X/ i0 `  d! U% a$ Z
  人民当家作主的时候妈妈我想你
% B; h3 ^, |. k$ A$ ]3 n2 \1 W& B; |' ], R2 @# W
  要让老百姓们过得都如意
& Z, L+ e" b( D0 }: I  N( L
) r1 v! U+ m7 N, M  万众欢呼胜利的时候妈妈我想你
* V4 _7 \" i- \# ^! F* S( C- I: X) [# H! H( n
  在我心中你是一面火红的旗& j$ U& \, k! Z0 M* k* V  u8 N
: O6 o1 x0 J4 |& c- S( I
  妈妈、妈妈 你知道吗
' q- P6 g5 O5 ^7 p* L5 c" Q6 M. ^/ B4 U3 n
  我时时刻刻都在想着你/ A- k: C* Q3 _* k2 x
" M1 s; a# h6 p6 D7 W
  妈妈、妈妈 你听见吗
2 e1 L4 u/ t  D5 L# q8 I8 H* _# e* x
  我一生一世都在呼唤着你) ?' M. e0 J" E5 U9 ~+ m5 v
! D& w5 m! f/ r* h9 g
  这是著名词作家乔羽为电视文献专题片《李先念》所作的主题歌词,歌名叫《妈妈我想你》。
; Z4 q, i# _$ [) N
$ m) s# J, Y2 k+ ~  o8 C  毛泽东说共产党要“为人民服务”。李先念在这句话的前面加了四个字,说:“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并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y& V' k+ {$ h4 B7 V' f2 ?5 l; P
2 V" ?, C- N1 V- o  C' |' E9 v6 D
  李先念重感情,重乡情,重亲情,但决不做违反原则的事。
0 f$ q$ c; n  V( [& c9 H, o9 t* H3 U& J/ p
0 V" _7 \" _  ?  李紫阳告诉我们,李先念和夫人林佳楣宁可在经济上长期接济老家的亲戚朋友,也决不利用职权,为他们安排工作和谋取利益。& s. i: k5 x7 H% m' n( w& v

4 W: U% @( l8 l. r+ {2 k0 e  国事育家风,李先念同志一生为国操劳,肝胆相许。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他真正做到了“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质本洁来还洁去。他把母亲留给他的两块银元留给了家乡,他把藏在自己身体里的弹片留给了儿女,要他们做个好人。他把自己的忠诚镌刻在了大别山、大巴山和祁连山,留给了祖国和人民……
! P- T5 X& X' g; @; o9 e3 z7 @$ ~& q9 U0 c- L( G
  岁月无言,如今,时代和环境不同了,但是,我们从他的后人身上,看到了他的影响,看到了他的风格,看到了他的精神……
 楼主| 发表于 2007-5-1 09:2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彭真履历
) x4 X2 n/ W  s

+ Y( q/ a; t) V( i  彭真(1902—1997),原名傅懋恭,山西省曲沃县人。1922年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参加进步组织青年学会,接受马克思主义。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山西省共产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曾任中共太原支部委员、书记,共青团太原地委书记,正太铁路总工会秘书,中共天津地委第二、第一、第三部委(区委)书记,地委职工委员会书记、组织部长。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天津市委代书记、书记、中共顺直省委常委、代理书记,中共中央北方局组织部长。2 [3 f( k% z, j; D

' U' s1 S$ \3 y2 f& Q6 X0 K: ~; |5 s% A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北方局组织部长,北方分局书记,晋察冀分局书记,中共中央党校教育长、副校长,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城工部部长。& c8 V( u! f4 j/ m+ f
! n* A- w  g9 T3 N' G3 Q0 I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第一政委,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政策研究室主任。1945年8月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被增补为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
" U2 G- L1 k7 m9 m2 l6 Z  U" U5 q8 l" o* \$ o
  1948年12月~1966年5月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1949年9月,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代表之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1949年10月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代书记,后任中央政法小组组长。1951年2月~1966年5月任北京市市长。1951年7月~1956年11月任中央政法干部学校校长。1954年9月~1959年4月任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秘书长。1954年起任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59年4月~1965年1月任第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1959年6月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1965年1月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 w: |+ y0 g) S
, o) f. y! t; U  1979年9月彭真同志在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上被增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之后连任党的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980年任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1979年6月在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被补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并兼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主任。1983年6月在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J2 Y+ o4 k% D, s& q- ^0 R
  J2 Y! m8 [% ]. l' N# s& _
  1962年5月2日,在朝鲜接受朝鲜最高人民会议授予的一级国旗勋章。1964年10月5日,被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授予一级沙瓦德拉王家勋章。1983年6月28日,被秘鲁议会授予秘鲁议会大十字荣誉勋章。
5 o+ }- d. L1 n5 R+ R- X* b1 R6 ]- }/ O; K2 W2 z5 ?
  1997年4月2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X; F% y+ D  }! l, _/ y
+ ?* w% O1 [8 S! Q! O
[ 本帖最后由 iceinsummer 于 2007-5-1 09:26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5-1 09: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精神血脉共传承
$ r: ]4 \: U" n, [; Y! d) M" R, s
# v. M7 h/ ^- V  V9 {                一1 q* R3 o7 p7 f. C
1 p1 ~' Q1 \( w, l# G5 G  F
  彭真曾讲过两句非常有名的话:“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95岁的一生,75年为党和人民工作,19年丧失自由,为了探索这一“平等”之路,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他的经历是罕见的,他的贡献是伟大的……9 W1 ]3 Z* X" w) T* O& p8 x
# F7 o# |6 O8 K' t* y

2 c8 S; C; |  I" s6 S % O  m. q$ |2 l: j- e# m

" V  c& y6 b# _( `- L: j+ q  彭真和张洁清夫妇共有四个儿女,长子傅锐、女儿傅彦、三子傅洋、小儿子傅亮。
0 F; w+ U5 y2 R* `# f! z5 k: q8 ^* O* X
  我们最早对彭家的了解,来自于女儿傅彦的一篇纪念文章《哀思父亲彭真》,那中间有一段写到:1 l& m, V+ e8 Q
9 z. v/ C0 ~, [4 R+ \8 y
  “爸,和您一生的刚毅、果断一样,您走得安详、平静,只是走得那么快。我还有好多好多话没来得及对您说,还有好多好多的话没来得及听您说。
1 C; |5 ?# B# x$ n
' _) l+ q4 `% K/ H  爸,我最敬佩、最崇拜的就是您。特别是在更多地了解您,明白您之后,才从仅仅是女儿对父亲的崇拜升华到一个晚辈对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崇拜。0 D7 n/ L4 l9 M: j. q1 Y

8 M* g1 Q8 F. I$ J7 a  爸,您在女儿心目中是一位真正的老共产党员!
, U: V1 @+ X% y& X5 s# @7 d
, l0 b) u, G; J9 N  爸,您的一生全部属于革命事业,属于人民。只有在1975年您被送到商洛的三年半和1988年您辞掉全部职务以后的两段日子里,您才有些时间享受一下天伦之乐,才让女儿有机会和您促膝谈心。, J% }! [1 M1 u0 ?4 Y
+ M, j* [& e" v. ~) N
  爸,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您的家庭,您受的教育,您走过的道路,都有着您自己独具的特色。您家境贫寒,六七岁就要白天下地,夜里纺线、喂牲口……您从一个贫苦农民成为一位真正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这中间经历了多少艰苦磨难,有着多么坚强、执著的意志啊!
$ H" [! l: q; y# G% ~% e- ?+ M* P  b# b5 B
  爸,从1923年入党以后,您曾两次入狱,前后长达15年!人的一生能有几个15年啊!您在狱中的坚定、乐观,对真理的执著和对干部群众的以身相护,都深深地震撼着我。
3 w# ]: G+ ]' Q; |  P# o. M: E& `7 [" P- }* I
  爸,您一生顾全大局、不重名利、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从不计较个人安危得失,同样深深地震撼着我。$ ]( S2 |, t' W

3 o: P- V4 R- d6 b3 v4 U  爸,您从小就培养我对困难、逆境的承受能力……1975年,我们相聚在商洛秦岭山中时,您说:‘在监狱里最担心女儿会自杀。’我一直回味您的话……我终于明白了,这是您给予独生女最深沉的父爱!
+ B( R/ ]* x3 S, z: r. Q1 [
6 B5 w. H& X. ~' A8 v+ y  爸,时光的流逝,改变不了女儿对您的思念,但思念中多了几分振作和坚强。爸,您永远是我精神的支柱,生活的楷模,我会努力去做一个无愧于您的女儿。”. Y4 ?; G9 k, r8 m  m) l' F- u
5 U' h* e' v, w
  真是千呼万唤、如泣如诉、如诗如歌,读来令人潸然泪下。
. E* t8 ~- ]" }6 D- `7 @
: O* R1 q3 |1 O6 f  二6 N* V; p4 C3 u

% M9 m8 ?1 v( b# ^% M* c  我们非常想了解到的是彭真给子女们留下了一些什么样的精神遗产。他们说,首先是在思想方法方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
, \! W7 S. B$ q. H1 f- R+ Y5 a5 e# v; O, h: y
  三
' o/ J$ u: |2 ]3 g' M; u- I7 B2 L" d+ U8 g  o3 O
  彭真对子女的影响还表现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 v$ _0 D2 E6 n% p/ w
9 Q; L0 H! H, T2 T8 Y( f7 ~, v9 A9 b6 A; k
  物质生活的苦,似乎并不太难忍。一个人,物质生活不管多困苦,只要一息尚存,总要为生命而忍受困苦。在自杀者中,纯因物质生活困苦而为者大约是‘凤毛麟角’。问题在于对待艰难困苦采取什么样的心态和举措。在艰难困苦面前,保持心境平衡、镇定坚韧、决不被艰难困苦所压倒,这就是我们需要磨炼的意志。”3 q$ f$ k  Q8 t% r% B

1 o4 |: Y$ G% E. a6 N; }  I  “文化大革命”中,彭真一家惨遭迫害,彭真夫妇身陷囹圄,几个孩子也离散东西,大儿子傅锐从部队被贬入农场种稻,又被强制复员当了钳工;女儿傅彦在被批斗后又去农村生活了11年;儿子傅洋先当农民再当民办教师又当学徒;小儿子傅亮则被康生点名监禁了4年,后又到工厂当学徒。然而,正是从小培养造就的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思想意识,使得他们在“文化大革命”劫难中,比较容易地承受了艰苦生活的考验。$ q5 v; T7 n! N" P9 ~

" c0 ~# t, z  W7 L/ r  父亲在告诫他们,凡事应亲历亲为,自立自强。
7 u9 W, y: I) ~& }) Q) e8 F( P- q# L1 R# B6 w: }) _2 V$ c% U
              四
+ X+ _+ C* T/ I  z2 g3 J' A# L  U" Q( d8 Q
  彭真本姓傅,原名傅懋恭,年轻时因为从事革命工作,用过许多别名别姓,1937年在延安后就一直改名为“彭真”。  q9 G- g  T/ G/ O4 s) p
7 x& m, P. M1 I9 ?3 K' z
  彭真在革命斗争中的坚定刚强是出了名的,在党内,关于他在国民党监狱里的斗争的故事也早有流传。* k2 Y+ q; ]1 N- H- K

6 |6 D8 r* _+ J  傅彦中等身材,容貌秀丽,衣着朴素,总是习惯穿双布鞋,讲话简单干练,条理明晰。作为彭家惟一的女儿,彭真原想让她学医,但傅彦自己喜欢经济,最后,她考上的却是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苦难后,傅彦曾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北京富利公司工作,现为中国欧美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是全国政协委员。( f! T( Z5 m0 x) ~. I2 M

. U, L  n  \# w9 Q  E) c" g  谈到“文化大革命”,傅彦说:“我父亲是个典型的硬汉子,是刀砍到脖子上都不低头的人。老爹是1966年5月开始被软禁在家的。12月4日,他被艺术院校造反派从家中劫走。妈妈是1967年7月被正式逮捕的。从那时起到1972年允许我们去探监,我们与父母真正是多年生死两茫茫。”
8 B1 U9 Y9 ^( N" d) R- y2 O* K- D* N8 U0 N/ Y/ ~* F. R
  “除了每年专案组通知送点衣物、牙粉、书籍时,我们能得知父母尚在人世,再就是通过批斗会得到点消息了。而给父母送东西时,我总会在书角或鞋帮上写个‘彦’字,信是不能写的。他们也只能得到这么一点点孩子们的信息。”
5 \: a  D6 M# F( [+ o% `! A! j1 T0 M, S2 A: R& ^
  为了父亲的健康,细心的傅彦想尽了办法。
! n: {  E& k- K' N4 a
5 d. U6 W  x" M 7 _4 S7 v2 X4 D/ \, K! z& F2 A
: }4 t4 \& d  D8 J8 c. M1 v2 I3 q

7 k' o& Z/ t: r. d$ O  傅彦说:“监狱都是白墙,整天对着白墙,坏眼睛,画报不是五颜六色的吗?就送画报给他看。老爹在狱中,想尽一切办法维持身体的健康,保持精神的振作。最大的秘诀按他自己的话说是‘我根本不去想自己的事,只想大事。’在我送进去的马列著作上,老爹做满了标记。那是什么样的标记啊!没有笔,他把我们送进的带点颜色的纸(牙粉袋呀、画报呀),用他年迈的双手撕成长长的不足一毫米宽的小纸条,用吃饭时存下的米粒,粘在书上的重点处。”
/ w8 q! @+ M3 u* @" W5 C( R) s, T) S7 }; J
  傅彦回忆说:“他那个床就这么高,放两块砖头,上面一个平板,平时就这么坐着,睡觉脸也老得冲着那个门的监视孔。所以我父亲的耳朵一侧有点聋。每天他坚持大声地念英文、唱京戏,保持语言能力,再就是在里头来回走路。后来老爹告诉我们,住单人牢房语言能力会强烈减退,王若飞当年住国民党的单人牢房,出来后就讲不好话,去修手表时把表蒙子说成了表锅盖。所以,我们6年后见到老爹时,走路没问题,说话也没问题。除了瘦了一些,头发花白了之外,没什么变化。”
7 s$ g" M; N, s2 V" b4 p" s* I$ ~
  身处囹圄的彭真没有向邪恶低头,凭着自己坚强的党性和理想,他战胜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和屈辱。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志啊!
. u( A8 `1 ^1 F' P1 _: d' Q6 g- Q9 \* ]/ M' O( `
  傅彦说:“我现在老觉得我父亲刚走,我现在每个礼拜都去八宝山,骨灰在家里放了3年,然后才去安放。安放好了,我每个礼拜去一趟,昨天是我的生日,我又去了一趟,去看看老爹。每星期去,就像是平常给他收拾收拾屋的感觉,然后跟他说说话……。”
) C+ @( g% y. |1 W7 e" \4 m# L' F" n' C; l4 e$ u5 f7 g% C
  父女情深,无以复加。说话时,傅彦眼中噙满着泪水。
; u; @' ^  f' c; }
3 G' U/ ^0 g, W. _  彭真的夫人张洁清,是河北霸县一个名门望族出身的大家闺秀,还是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漂亮的才女。她性格温和、贤淑,但又意志坚定,有知识,有文化,更有胆识。在北平、天津做地下工作时,一次给彭真送材料认识了他。几年后,张洁清被组织送往晋察冀,在那里两人产生了爱情。彭真对她关怀备至。有一次张洁清感冒发烧,躺在窑洞里。彭真前来看望,心疼地说:“搬到我那儿吧,我好照顾你。”就这样,一副担架成了最最“另类”的花轿,彭真娶了张洁清,从此两人相濡以沫,共同前行,生育了三男一女,组成了一个虽然经历了坎坷却充满温馨、理解、真诚、和睦的红色大家庭。
( W) v8 h% t7 W) ?, H% j2 w: w! a1 g+ R6 A: J5 \* ?$ o
  傅彦告诉我们:“我们老爹是外刚内柔,而我们老太太是外柔内刚。”
: J. c8 b) J/ h3 ?
5 E+ z8 {/ q$ _7 l4 U% g' a9 ?               五% t% O9 K" ~1 w1 q9 X4 P
& P/ B# ~9 O) k. A
  傅洋身高一米八七,典型的运动员身材,事实上,傅洋的篮球水平过去在中南海的孩子们中间名气是很大的。“文化大革命”后,傅洋担任过全国人大法工委经济法室的副主任,参加过几十部法律的制定工作;后来当律师,是北京康达律师事务所主任,做过先后三届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的副会长。
8 N6 X6 e: M% V8 Z! @; k( v/ p7 @5 C& k5 \
  在彭真的子女中,只有傅洋在从事法律工作,我们问为什么只有他一个“子承父业”?他笑了,说:“什么算父业?爸爸做过的工作太多了。而我们子女中,傅锐做过公安工作、组织工作,不算子承父业?傅彦学的是国际共运,长期做经济工作,不算子承父业?傅亮做过军事工作,不算子承父业?”3 @( u. u4 M8 U8 y) n. w

  Y) s1 v6 R# X0 `  按傅洋的说法,父亲的工作涵盖了党和国家的工作的所有重要领域,怎么能说哪个孩子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呢?
# p* @' \8 ~4 X* i. P5 @  N0 F: f
# x6 Z2 b# v, B! H' D9 l, O- i' J   “文化大革命”中间批判彭真,说他反对毛泽东说的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也在其中了。对此,彭真讲:破字当头立怎么就在其中了?封建社会那么多次农民起义,就算一个封建王朝被推翻了,立的还不是又一个封建王朝?“对于一切错误的东西,反动的东西,必须坚决地破,破就是革命嘛。这是一个方面。但是,没有立,也就不能真正彻底地破。”“有的时候有些方面,先破了再说,也是需要的。但是,因为现在我们领导着国家,所以总的来讲,必须是有破有立。”; z+ F& |( O/ v# H
5 i+ x+ G" E- B7 ^7 v
  彭真对于“文化大革命”中被强加在他头上的种种胡乱批判、种种不实之词,不管是面对专案组的逼供,还是面对万人大会的批斗,都没有违心地承认过,真正是坚持了真理。另一方面,他又一贯鄙夷文过饰非、诿过于人的做法。他总是要求孩子们把自己当做客观事物对待,随时修正错误,他自己也决不讳言自己的错误。7 r: r8 u: ~) @* P% g* N3 g* T

; [( m3 g7 [0 I! I  六
! b5 D; G3 i. Z7 ]; ?2 E0 K! I% f& V2 }0 n. V$ y5 p: C
  谈到父亲在法制工作方面的建树,傅洋说:“父亲的法律功底,是住国民党6年半监狱时打下的。父亲在国民党监狱中,别的书是看不到的,《六法全书》却允许看。他看《六法全书》首先是为了运用法律武器与敌人斗争,同时也使他开始熟悉法律知识。”
1 O; w2 u# [" j8 f6 z8 s, j  傅洋认为:虽然我们必须废除旧中国法统,但在法律部门的划分上、在法律的架构形式上、在一些基本概念术语上,国民党的法与我们的法还是相通的。
, P7 w6 B* i; n' U
0 Q9 a  J2 N' d, k' D" k  真没想到,彭真这样一位“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奠基人”,真正系统研究法律,竟是在国民党监狱中开始的!- }+ m/ f  D8 L$ h' D

* @* W, ]3 v3 P; P " S' l" }1 z( c9 Q8 U4 r1 n

* `$ T" F8 `* F4 e" K& G6 ?
) }5 W, h6 x6 _5 E  七6 u5 ?9 W: g* w$ Q: h
" Z6 e' Q$ p7 f
  彭真留给他的子孙后代的精神财富是巨大的。他近百年的人生,自始至终的劳动人民本色;他对父母、对祖辈的孝顺,对人民的热爱,对祖国的深情,对党的忠诚,对真理的追求,对工作的认真精神,对我国法制建设的孜孜以求,兢兢业业;他对妻子的忠贞,对子女的严格要求;他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坚强意志和毅力等等。这些品质既是他们家庭的精神财富,也是全社会的精神财富!
; g+ q. }" ~' k6 y8 F( L2 I; U* ?
8 Y1 {7 W4 ?4 _; S  彭真,一个从黄土高原农村窑洞里走出来的农民的儿子,不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他始终没有忘记他是人民的一分子,一个真正人民的儿子,难怪傅彦反复强调说:“无论是父亲遭难,还是他当委员长,我们家始终就是一个普通百姓之家”。
& d" e) G& b9 |9 e8 n
$ s. K: A# O7 t, ?  我们也反复在琢磨这“普通老百姓”的深刻含义。9 d0 R* z9 x* y; w( R

( ~3 i. p4 X: [: D  A/ j  威武不能屈,易;贫贱不能移,易;富贵不能淫,不易。
; l' W4 ^* j0 a$ E  _7 f( J! Y' _9 I" d# m' i0 x5 L; U, ?
  谈到家教、家风,傅彦说:“我有个姑姑的女儿,‘文化大革命’以后,不注意影响,比较张狂,后来反应过来了,叫老爹狠狠批评了一顿说:不要再进我的家门了!”4 m' S. X+ ]& v, j
8 N# T$ }6 f! I4 R) A8 o4 e
  彭真教育孩子的方法很特殊,也很别致。不说教,不打骂,和风细雨,润物无声。1 {# W+ U, e, W- b* ]) g

% t6 E2 `8 |: D8 q/ c4 Z) B  他经常给子女们写些条幅,或教导,或勉励,并分赠给几个孩子。像“实事求是”、“坚持真理,随时修正错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等等都是他爱写的。. x9 J; N) [. l9 W: E8 q
0 @; x; x3 `9 O
  彭真在处理家庭亲属的工作问题上,也有自己特殊的方法,他在山西老家有兄弟、子侄等等,但是,他没有利用职权给任何人安排一个工作。这给傅彦留下了深刻印象。
+ U0 h8 `' d  K9 C& D2 ^% X6 V1 ]1 r( L- G' d/ ~' O
  父母是最好的老师,身教胜于言教。
% ^/ n# h- V: a# f  |$ e- d, M$ W2 b, M2 M4 J# S9 o
  老百姓常说:家和万事兴。我们在采访中明显地感到,这是一个亲和力很强的家庭,夫妻之间,父母和孩子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有着浓浓的亲情和关爱,就像我们的邻居,就像我们的亲朋,和所有幸福的家庭一样,温馨而普通。7 I$ k8 L8 o& w# a' @% I: i, d

7 J$ {: S5 D) b9 E3 c3 g6 T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他的思想和精神却可能是永存的。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咀嚼回味着彭真曾讲过的那两句名言:“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两句话很朴素,很简单,但却一直萦绕在我们心中,左右着我们的思想。我们一直在努力探询着这个思想的脉络,试图更加接近它的核心。
5 A: q' J* x0 ?8 o  v0 p
: l2 }# C! L+ W# s! \* Z  胡锦涛同志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3 `- G1 Z' r' T2 }$ D6 N% I8 `- u* L! c- g: O5 W- l0 B' c6 }
  路漫漫其修远兮,作为一个革命者,彭真和他的同志们一道,用他毕生的精力投入到建设一个民主、法制的理想社会之中,不屈不挠,无怨无悔。他用温情为自己营造了一个和睦的小家庭,他用自己的民主和法制思想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大社会。他的探索之路曲折而艰难,他的民主和法制思想先进而永恒。应该说,他给这个家庭留下了许多,他给我们的党和国家也留下了很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0-8 13:38 , Processed in 0.05044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