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43|回复: 0

易学与传统科学(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14 15: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易学对中国传统科学影响之讨论,既可以是“宏观”的一般性讨论,也可以是“微观”的具体讨论。本书取宏观讨论的进路,对易学与传统科学的起源、定型、发展所起的作用,给予概略的评说。关于易学与中国传统科学的起源问题。《易传-系辞下》第二章有一大段话,把中华民族的早期重大发明,如农具、衣裳、舟楫、服牛乘马、杵臼、弧矢、宫室、棺椁、书契等,都说成是依卦象的启示而发明的。这类“科学”源于“易学”的断言当不可信。近人提出的种种易学的科学起源说,诸多论证虽有一定道理,但尚缺乏考古证据。关于易学与传统科学范式的形成的关系,比起源问题上的互动要明朗得多。易学的形成以《易传》为标志,它出现在战国中后期大体已成为定论。而传统科学的骨架或者说范式的形成则在其后的秦汉时期。从前后次序这一历史的逻辑看,前者有可能为后者提供某种启迪和助力。作为传统科学构架基础的阴阳、五行学说并非直接来源于易学。因为在战国时期已有阴阳、五行学派。尽管早期的易卦符号蕴涵有阴阳概念,但《易传》中的阴阳思想显然源于阴阳家。《易传》中没有五行思想,这种思想在汉代分别为易学和科学吸收,一般来说,作为传统科学基础的阴阳五行思想与易学没有传承关系,但是,《易传》的“一阴一阳之为道”的命题,有助于科学接受阴阳思想。前面我们谈到的发端《易传》的宇宙秩序原理、方法论原则和科学技术观,对科学范式的形成所提供的哲学方法论的启迪,是“隐性”的和“潜移默化”的。易学的形式化程式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传统科学的形成,易学卦爻系统对医学和历法的影响是明显的。脏腑经络学说中由六脏、六腑和六阴经、六阳经、六阳经所构成的循环系统,表现了六爻系统的形式特征,是易学形式化系统对医学影响的具体表现。易学卦气说被引为历法理论基础的企图是失败了,但它作为一种表示系统对历法的影响却是长远的。4 j4 I0 C4 i( F- c- [% j5 e) ^
       考察易学对传统科学发展作用和一般特征,最好讨论易学对中国传统科学三次高峰出现的作用。在古希腊科学和近代科学崛起之间的千余年中,欧洲科学衰退。这期间对科学作出贡献的是阿拉伯人和中国人。自汉代形成中国传统科学模式以降,中国传统科学出现三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期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第二个高峰期出现在宋元时期,最后一个高峰期为晚明时期,科学的发展自有其自身的逻辑根源,也信赖自然地理的、社会的、政治的和文化的条件。促成传统科学高峰出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易学作为文化条件之一,其影响也是不宜忽视的。, F& a5 ?% k9 Q: G/ i
      中国易学与传统科学关系的一般特征,似乎可以把“实学”看作联系两者的一条纽带。“实学”并非一种学说或理论体系,而是指同治学态度和学风有关的一种特殊的学术研究取向。其核心精神是“实是求是”。自汉班固(32--92)赞献王刘德“实是求是”至清阮元(1764--1849)将其发展为一种程序化的实证方法,实学思想几经升华。我把它区分为三种形态:强调“实理”的理性实学、注重“实效”功利实学和讲求“证据”的实证实学,这三者也大体反映着实学思想的发展阶段。
3 _- F/ `# ~3 z  C+ k0 r* n! d" t: a       理性实学兴于宋,但其先导已出现在魏晋南北朝的玄学中,玄学家虽不使用“实学”,但他们以理性反对迷信、以简化取代繁琐,强调“自然之理”、“弃名任实”的精神,实为理性实学之先河。其“辨名析理”的思维形式,不仅对宋明易学和理学的形成而且对同期的自然科学走向理论化都有很大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主要是几何学,圆周率计算到相当七位小数的程度,遥遥遥领先于世界。台湾学者洪万生认为“非实用性”是此期数学发展的动力。《周易》作为三玄之一,其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在刘徽的数学思想中我们看到易学明显的影响他的《九章算数注-序》把伏羲划八卦作数学的渊源叙述到他那个时代的数学发展史,以“观阴阳之割裂,总算数之根源”表达他研究数学的指导思想。如果说这只是文化意识的一种表现,那么他的“析理以辞,解体以图”数学方法论纲领,则是对《易传》象数理思想的一种创造的发展,以理和象(图)解数。魏晋南北朝时期易学对科学的影响,在刘徽身上我们看到了它的典型表现。
; r4 [3 x: `) W( X! f5 B       宋代理学家将《大学》的“格物致知”架接在《易传》的“穷理尽性”上,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和推理方法。程、朱的“求万理于外物”补充以陆、王的“求一理于内心”,架构成一辆格物穷理的“双轮车”。“格物穷理”说在宋、明、清三代不断演进,其中的科学理性精神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宋元科学高峰和晚明科技综合光彩的出现都得助于理性实学中的科学理性光辉。(待续)。                                                                                              -------本文摘自《易学智慧丛书-易学与科技  董光壁著》 第5--9页
( P3 u) k$ B7 n  C9 L9 i7 B* ?1 W7 O8 X
[ 本帖最后由 大黄附子 于 2007-7-14 15:06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0-6 22:31 , Processed in 0.02110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