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辰龙年十月廿六,转眼就已来到小雪节气,在“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的时节,吴耀持上海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负责人、国家级及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陆氏针灸"第五代弟子、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针推伤科副主任张峻峰副教授在百忙之中,拨冗莅临“吴耀持名中医九华工作坊”开展教学指导,结合临床实际病例,为基层中医师们进行现场教学。现分享一则案例如下:. N+ ]/ f! V. H" B
彭某,男,62岁3 K% H3 D; `/ U/ b- C3 D/ z
【主诉】:反复颈部不适10余年。
; [; Y# Q3 _2 |8 l【现病史】:患者有长期伏案工作史,10余年前劳累后出现颈背部酸痛,且伴局部触电样感,于瑞金医院查颈部CT示:“C2-C6颈椎间盘突出,硬脊膜受压。”瑞金医院中医科予以针灸理疗等治疗后症状较前好转,但颈部不适仍时有发作,劳累后酸痛明显,季节变换尤甚。刻下:颈部僵硬不适,受寒后酸痛明显,无头晕,无胸闷心悸,无肢体麻木,无下肢无力等,胃纳可,二便便可,夜寐尚可。0 W8 G7 r1 w( `9 Y
【查体】:神清,精神可,颈背部肌肉僵硬。第2-6颈椎棘突下压痛(+),压头试验(-),霍夫曼征(-)。上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舌质暗,舌苔稍腻,脉细涩。& d0 [/ a% Y5 t* o( f' c9 E6 e
【病机分析】:患者中老年男性,长期伏案,劳作过度,致使颈部筋肉损伤,经络气血不利,不通则痛。筋肉损伤则经络受损气血运行不利,气机阻滞则津液不行,水湿内停舌苔厚腻,血行不畅则血瘀不能濡养筋骨经络则出现颈部僵硬,颈部经络受损则外邪易于客于经络造成气血痹阻,季节变换,风寒暑湿之邪内侵则颈部不适加剧,结合患者舌脉,四诊合参是为项痹病之气滞血瘀证。
$ A% ~ [& x f8 `5 S M【中医诊断】:项痹病(气滞血瘀证)
- V/ A O, j1 K4 n【西医诊断】:颈型颈椎病1 \7 l- ~- I2 l6 }. F1 c
【治则】:益气活血 疏经通络
/ m4 `0 H/ i' v$ o0 X0 u( j2 Y【处方】
) e) X) I) o1 [+ L$ J V# u8 m+ g" f7 ^1. 针刺:选用“项八针”的穴位进行加减:大椎、哑门、风门及颈椎旁三针,颈椎旁三针为第2、4、6颈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2寸。大椎穴予以“齐刺”刺法,留针20分钟。2 c" w8 z% Q' P
2. 颈部药熏治疗20分钟:祛风除湿,疏散外邪。9 s* X: i& f" q" J- X+ K
3.拔罐治疗10分钟:活血通络,疏通颈部经气。& `$ a3 [; t$ d6 \5 T1 }) c
【按语】:
5 ?% o9 g; n- J 颈型颈椎病实际上是各型颈椎病的早期阶段,也是最常见的一型,以青壮年居多,现在逐渐年轻化。以枕、颈、肩部酸、痛、胀等不适感为主,尤其是患者常诉头颈不知放在何种位置为好,约半数患者颈部活动受限或被迫体位。查体多可见颈部肌肉僵硬,生理曲度减弱或消失,可伴颈后部明显压痛。由于颈型颈椎病的症状和体征都局限于颈部,也有学者又称为局部型颈椎病。7 U& c5 z( m3 W: h: Q& N8 B/ i
中医学中并无“颈椎病”这一病名,根据临床症状归属于“项痹”范畴。《素问▪骨空论》:“督脉为病,脊强反折”。《张氏医通》:“肩背痛,脊强,腰似折,项似拔,此足太阳经气不行也。”项痹病的病位主要在经筋。经筋的作用包括约束骨骼,活动关节,维系正常感觉,保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和体位姿势。
' H, M; ^+ \/ I4 Q 张主任为大家讲解首先要辨清病邪侵犯在什么组织,在皮、在肉、在筋、在骨,然后遵循《灵枢·终始》篇中:“病在骨守骨,病在筋守筋”的原则,分别选用《灵枢·官针》篇中的各种针刺方法。随后跟大家介绍了“内经十二刺针法”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一曰偶刺,偶刺者,以手直心若背,直痛所,一刺前,一刺后,以治心痹。刺此者,傍针之也。二曰报刺,报刺者,刺痛无常处也。上下行者,直内无拔针,以左手随病所按之,乃出针,复刺之也。三曰恢刺,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四曰齐刺,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五曰扬刺,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搏大者也。六曰直针刺,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七曰输针,输刺者,直入直出,稀发针而深之,以治气盛而热者也。八曰短刺,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九曰浮刺,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十曰阴刺,阴刺者,左右率刺之,以治寒厥;中寒厥,足踝后少阴也。十一曰傍针刺,傍针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十二曰赞刺,赞刺者,直入直出,数发针而浅之,出血是谓治痈肿也。”, g1 W( Z8 [- d0 C* x" Z* s
经过此次教学门诊的学习,中医师们对中医古籍中的针灸理论有了更深入的领会。张主任对内经针法的临床应用使大家意识到要多阅读中医经典医籍,同时,在整理古籍学术经验的时候也要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以期融会贯通,积极发挥中医适宜技术及中药在社区医院的优势。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