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61|回复: 0

温经汤“下利”非“下血”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30 14: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温经汤“下利”非“下血”辨
□ 陈国权  湖北中医学院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云:“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此病属带下……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其证唇口干燥……当以温经汤主之。”对此“下利”,赵以德、徐忠可、尤在泾诸家未持异议,而李文、魏念庭、吴谦诸家则解作“下血”。笔者推崇前说。
3 [/ B" e) F  x; l* [- m. c  妇人妊娠病、妇人产后病皆有下利
4 S0 l. t, q' q; b; _0 T4 Y  《妇人妊娠病》篇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呕吐日久,津液大伤,故渴;胃气上逆,故不能食。后世称此症为恶阻。若有医生治疗不当,则不到六十日即可提前出现上述症状即加剧呕吐、增加下利。故或终止妊娠,或改用饮食调理,以止其呕吐及下利。《妇人产后病》篇曰:“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产后气血亏虚,湿热趁虚下注于肠,大肠燥化不及,传导太过,故下利不止。可见妊娠病及产后病皆可见下利症。2 G9 r9 J% Y4 p3 K  B3 m0 {% j
  产后瘀血在少腹致大便不通的启示
' I0 h' {9 p) g& Q9 _  《产后病》篇云:“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足厥阴肝经循经少腹,产后恶露不尽,郁滞于少腹,致肝经不利,故坚痛。肝气不能条达疏泄,传病于胃肠,降通异常,是以不大便。投大承气汤,攻泄其胃肠实热而达排除肝经部分恶露之目的。可谓一箭双雕。
- s) U4 ^% v8 c/ t! u6 C% L& ^. i  瘀血在少腹致下利之理; \1 n+ C" o* `7 B$ l- p
  既然产后不尽之恶露停留在少腹,郁滞于肝经,传病于胃肠,能致大便不通,那么,“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为何不能致“下利数十日不止”呢?病因同为瘀血,病位皆为少腹、肝经,病机咸系肝病传之于其所克之脏,只是一为胃肠受病,一为脾脏受病。脾气下陷则不利数十日不止。脾开窍于唇,“其证唇口干燥”正是“下利数十日不止”,脾阴大伤,津不上承所致。故徐忠可道:“又兼少腹里急,手掌烦热,明是血瘀而火郁,所以心得之而掌热,脾得之唇口燥,故曰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 g) U8 u, R+ _; C# @  Y
  徐忠可又道:“药用温经汤者,其证因半产之虚,而积冷气结,血乃瘀而不去,故以归芎芍药调血,吴茱桂枝以温血分之气而行其瘀。肺为气主,麦冬阿胶以补其本,土以统血,参甘以补其虚,丹皮以去标热。然下利已久,脾气有伤,故以姜半以正脾气。名曰温经汤,治其本也。”尤在泾亦道:“此为瘀血作利,不必治利。但去其瘀而利自止。”显然,下利是标,瘀血是本,投温经汤以标本兼顾。
/ S. A8 c8 Y, b: E6 b' C/ n) d; @  “病属带下”不能否认是“下利”
' F, V! K; m8 P2 v2 Q4 P; }! u  “扁鹊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此“带下医”之“带下”即妇科,与此“病属带下”之“带下”同义。由于妊娠病及产后病均可见下利症,故妇人杂病出现下利也就不足为怪,顺理成章了。$ h! U# R; I9 y0 x& W% R, R
  《金匮要略》其他杂病亦可兼见下利症5 i: W; i; f# n7 I' X
  1.虚劳病兼见下利症   如《血痹虚劳病》篇第八条、第11条等。
6 F! ]: k1 t  L/ s  2.腹满病兼见下利症   如《腹满寒疝宿食病》篇第七条。
) ?! ~, A" Q/ J( j; G  3.宿食病兼见下利症   如同篇第23条的“下利不欲食者,有宿食也”。宿食病多见大便不通,但有时也兼见下利症。一燥化太过,一传导太过使然。
2 @, H7 g0 ?  |3 [$ g  4.五脏风寒病兼见下利症   如《五脏风寒积聚病》篇第18条、第19条等。
# m; t" A3 `) N0 Y! S& s" `% k  5.痰饮病兼见下利症   如《痰饮病》篇第18条。9 T! m# k2 V. N
  6.水气病兼见下利症   如《水气病》篇第14条、第19条等。
: a9 k- J/ h# h! r8 f( V! f5 `  7.黄疸病兼见下利症   如《黄疸病》篇第14条。5 {9 F( ?- u$ ]* r
  8.呕吐病兼见下利症   如《呕吐哕下利病》篇第11条。2 g2 U' d5 G0 j9 R
  由上观之,妇人杂病兼见下利也就自在情理之中了。& \+ L) Q9 I" H: m% O  G
  《诸病源候论》、《张氏医通》关乎妇人下利的记载4 k* N* _8 G6 J/ ]3 L
  《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妇人妊娠病诸候下》即有“妊娠下利候”、“妊娠滞利候”等记载。
6 M$ q  M2 k/ [$ ~" ~  《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四·妇人产后病诸候下》即有“产后利候”、“产后虚冷洞利候”、“产后滞利候”、“产后冷热利候”、“产后寒热利候”及“产后赤利候”等记载。) [5 c! M+ D: R6 R5 J
  《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妇人杂病诸候》有“下利候”、“带利候”及“血利候”等记载。
3 }8 F3 U" ?) J+ k% J6 ~4 @  《张氏医通·卷十·妇人门上·经候》有“泄泻”的表述:“经行时先泄泻者,此脾虚也。脾统血而恶湿,经水将动,脾血先注血海,然后下流为经,脾血既亏,不能运行其湿,所以必先作泻。”* w9 }9 ]$ }2 P4 h3 j& h
  因此,无论是妊娠、产后,还是平素月经不调,俱可见下利症。尤其是张氏医通的上述论述揭示了为什么血病能致下利症的机理。只不过是张氏所论泄泻乃血虚所致,而《金匮要略》温经汤所主下利为血淤所致而已。. V: _& I' W$ F* S
  不可忽视的温经汤的方后语
# D* ?5 @7 t, p% k- k- R  温经汤方后道:“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显然,温经汤除主治下利而外,尚可主治妇人少腹寒所致“久不受胎”症、崩症、月经过多症及月经后期症。如若温经汤本身即是治崩漏的,那“兼取崩中去血”岂非成了蛇足之言?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0-7 02:28 , Processed in 0.02268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