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51|回复: 1

手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11 10: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手针疗法% F$ {4 ^5 d- C

( F5 ]& F& n8 F! r% C主要刺激区
' w, F6 J2 k) j+ E6 Q# t. M: ~  手穴就目前发现的有一百余穴,现将临床常用,疗效确切者选择40穴,简介如下。
& s3 O9 S) \- y  s& u  一、基本手穴7 |, o% d$ P# w& _) z
  基本手穴18个。7 y' t: G& ]0 w/ R
  1、腰腿点
8 {9 J0 J- G7 d) D  【定位】手背第二指伸肌腱桡侧及第四指伸肌腱尺侧,位于腕横纹前1寸5分处。每侧共2穴。) ~( f! d' l- R7 }, k4 \& j
  【主治】急性腰扭伤、腰腿痛。
$ B. \" k1 F' f  z6 n! v  2、踝点' @- J$ b" T9 ]$ i) {
  【定位】位于拇指指掌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 d3 Q& W; t. v* t2 r1 T2 `
  【主治】踝关节急性扭伤、踝部肿胀疼痛。
* W5 }9 l! F) c! E  3、胸点% b1 I) `; [9 _! s) y; J! @# c
  【定位】位于拇指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7 f4 G" i1 u! J1 i  {
  【主治】胸闷胸痛、呕吐、泄泻、癫痫等。
# l( u0 B0 T9 Z" r$ K4 K  4、眼点5 ~. @* l- u) D$ m1 L$ Z
  【定位】位于拇指指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
4 j2 C4 j3 P8 _" b, `) @1 X  【主治】目赤肿痛、麦粒肿、电光性眼炎等多种眼疾。
! c5 X+ G1 }1 ?; t- M  5、肩点) H& Z2 R; ^$ W: o9 X1 }+ w2 j! j+ N
  【定位】位于指掌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
/ y' k5 D) T4 r  【主治】肩部急性扭伤、肩关节周围炎等。, H1 N( q1 F8 S! W" w
  6、前头点(又名阑尾点)4 h- D/ ^& w  U
  【定位】位于食指第一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 \8 W/ r" S" |3 }+ P" G3 z  J7 m
  【主治】前头痛、胃肠疾患、单纯性阑尾炎等。" B6 c' o* \# m
  7、头顶点# i" j. I8 {; [! X4 o& h" q6 u
  【定位】位于中指第一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
1 y( C* a2 G5 E; b+ a4 c  【主治】神经性头痛、头顶痛、痛经等。  W0 h1 R. U) k4 U$ z  ], k
  8、偏头痛1 m. c$ o# u' ?5 p
  【定位】位于无名指第一指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
2 b7 H. ~- }9 O. w" w, }  【主治】偏头痛、耳痛、肋间神经痛、胆绞痛等。
- W7 [6 U+ H3 z2 M  9、会阴点/ K# b5 Q1 E/ W
  【定位】位于小指第一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  {$ k0 g, k: x8 J+ F
  【主治】会阴部疼痛、痛经、带下及肛裂等。
. _" m3 s4 ~# S$ m6 \) c  10、后头点(又称扁桃腺点)% N; i- T4 @. C* k2 U/ e: g
  【定位】位于小指第一指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4 G- o, O9 i$ Q
  【主治】后头痛、急性扁桃体炎、2窝痛、臂痛、呃逆、颊痛等。
0 x$ \& R. r. l3 j5 c- t5 q  11、脊柱点
$ v8 I+ I1 P7 F3 e, [. P; ~  【定位】位于小指指掌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8 Y7 g2 u9 e, S. N
  【主治】急性腰扭伤、椎间盘突出症、尾骶部痛、耳鸣、鼻塞等。5 @3 |4 I, O4 g! N1 ]
  12.坐骨神经点; v9 T4 a" U# H0 V4 O1 x- z" Y
  【定位】位于第四、五指掌关节间,近第四指掌关节处。. l" c2 \/ R# t1 e6 l5 L
  【主治】坐骨神经痛、髋及臀部疼痛等。) ]* a4 _% a* T. A2 N
  13、咽喉点(又称牙点)2 q* C; g0 U7 W
  【定位】位于第三、四指掌关节间,靠近第三指掌关节处。
8 x# `( M, }0 o" V5 M  【主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牙痛、三叉神经痛等。
2 m8 X! F6 u/ q7 e' }  14、颈项点(又名落枕点)
8 Q  }" U' \8 [$ }4 w7 J; N3 f( ]  【定位】位于第二、三指掌关节间,近第二指掌关节处。
4 u! d1 X1 }4 l% Y- i( r  [. w  【主治】落枕、颈部扭挫伤、颈椎病等。
/ x5 a3 h9 e. Y/ P2 V  15、胃肠点
5 g& Z/ Z, c' g( P& Y- ]% u0 k  【定位】位于劳宫穴与大陵穴连线中点处。
$ S5 Z; O* H0 H- R$ d  【主治】慢性胃炎、溃疡病、消化不良、胆道蛔虫病等。
0 `9 V. G: l- _/ k" n1 w  16、咳喘点
# m$ h( g6 e/ ]4 O$ E, l  【定位】位于手掌、食指掌侧指关节尺侧处。
9 }" z$ D4 k( f: ]  【主治】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神经性头痛、落枕等。
1 d9 l" v! a! e) r- a  17、夜尿点
  ?1 F4 f7 ?+ n7 q  【定位】位于掌面小指第二关节横纹中点处。
0 w% Q2 ~: h# |( A& B$ W) I  【主治】小儿遗尿、尿频尿急等。
9 }& Z9 l  u' R5 ]. {  18、足跟点9 P& q# h$ @# Q$ R
  【定位】位于胃肠点与大陵连线之中点处。
5 |$ V: @' {' R5 x  【主治】足跟痛等。
) @, \7 {0 Q% k2 i" R  二、新增手穴* F) N- L$ q. ^: J+ \
  新增手穴颇多,现择22穴简介如下。, [% B& ~: Z8 U/ j& ~2 X3 g
  1、止血点/ F4 K( k$ K) _/ ~% |
  【定位】手背腕横纹,环指中线处。
* d( l' e* w& g8 n  【主治】止多种原因所致的出血,踝关节扭伤等。# D" _- [/ V& B
  2、鼻点! M% @. a: K% h8 ^+ h/ L8 M: o
  【定位】手背,环指指掌关节骨尖中央。# f) E" h1 C* c, L( w
  【主治】鼻塞流涕、过敏性鼻炎等。
# a2 c+ |. y9 A+ c/ @: h( S  3、升压点7 f# ?9 s; g5 `2 J' a4 i+ S
  【定位】位于手背腕横纹中点处。
' S$ T! c* A. d8 Y! ]! q  【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压下降。
, S1 c* V/ O- L, x) V% A  D2 k  4、呃逆点
, G" D/ }& l% N( F8 K0 \  【定位】位于手背中指第二指关节横纹中点处。( B) K1 b* J% s! @4 `* |* W# u
  【主治】呃逆等。
# g, L$ g# [5 O  r* c0 \  5、退热点  u4 S" O" _9 }* x/ o
  【定位】位于手中指桡侧指蹼处。/ V. t- x6 N, T
  【主治】发热、泄泻等。3 L( @5 Y' ^6 Z9 e' o7 S" U
  6、腹泻点(又称止泻点)
' v3 U1 x/ I& y4 I' f  【定位】位于手背第三、四指掌关节上1寸处。, Q+ R, c! Z2 b9 i7 b+ f
  【主治】急慢性腹泻。
8 O# K6 Y0 P8 L0 x8 s  7、疟疾点
1 I% L! u9 s4 `+ J- e; l  【定位】位于第一掌骨与腕关节结合处,大鱼际挠侧缘。
( q$ ^. Y! e4 e  【主治】疟疾发作。
% P, M8 n% t" Z! b; A! y  8、扁桃体点(又称鱼际点)
+ }' b; D6 D- w& r  【定位】位于掌面第一掌骨侧中点。
% K5 s4 o% O- l# V  【主治】扁桃体炎、咽喉炎等。( V8 }9 [8 K( Q
  9、急救点
1 s4 x- O: i8 b9 u  【定位】位于中指尖距指甲缘2分许处。2 A# h( K! ?: g- j7 t
  【主治】昏迷、中暑等危重症。+ ?5 ]- }7 o1 s! U+ k: h' o2 @
  10、定惊点" M- }1 C. h2 P( F2 E
  【定位】位于手掌大、小鱼际交接处。6 Z; w# o0 ?2 E$ {: _9 G
  【主治】小儿高热惊厥。2 f+ R, ?( n# r* U2 V
  11、脾点/ c7 O# A- i+ ]( R8 Q3 L% M/ L  {
  【定位】位于掌面拇指指关节横纹中点。; m0 @5 ^* e: Z. G
  【主治】脾胃不和、消化不良、腹胀泄泻等。
5 ~( w- a; ?. V  12、小肠点- g. \- _6 _  {5 G) s
  【定位】位于掌面,食指第一、二节指关节横纹中点。- z8 e$ u2 A' p  a  e
  【主治】小肠经病。& d7 _! s+ y) V) D4 N
  13、大肠点
3 V) H! S& g. s. Z; I2 G. [" h  【定位】位于掌面,食指第二、三节指骨间横纹中点。0 G# l1 e, N  d% y# H: @. e
  【主治】大肠经病、腹泻、便秘、阑尾炎等。  K/ k2 J# m3 @9 ?% q
  14、三焦点
7 Q' }6 n* j& L0 \  【定位】位于掌面,中指第一、二指骨间横纹中点。2 E; W# ]. g6 G7 F* d/ w
  【主治】三焦经病、胸腹、盆腔疾患。
" n  W  T0 z: x% ^% o: z9 ~1 n9 Z  15、心点; ?& o# c) Q# ~6 l  r" l; W. i9 y2 L
  【定位】位于掌面,中指第二、三节指骨间横纹中点。
3 O  Q' U2 S+ m  【主治】心悸、心痛、心律失常、失眠等。+ Y; \. S. I6 C/ |, \- W- A
  16、肝点
. `, }) N9 {( M" ~! r; _6 R  【定位】位于掌面,环指第一、二节指骨间横纹中点。
2 \/ q4 F, [6 ?" S* B  【主治】胁肋疼痛,胃脘胀满等。8 w; ~. U  R: y8 _* t! V
  17、肺点0 x% F8 u  z0 `1 n% K( Y, J9 v
  【定位】位于掌面,环指第二指关节横纹中点处。9 `4 v, I+ a# p! R- R
  【主治】咳嗽、气喘、胸闷等。18、命门点8 i; t# j3 C4 i) k4 {! y0 e1 C
  【定位】位于掌面,小指第一、二指骨间横纹中点处。
* C: l! ?' Q5 p$ w; Q  B2 G  【主治】遗精、阳痿及肾虚腰痛。6 {9 u1 Q7 w0 N( V% t: D9 U5 j
  19、哮喘点
( d$ L1 o7 I7 o6 j5 ~7 v" Z  【定位】位于掌面,第四、五掌指关节间。1 f- \9 G" ?  x7 t3 R
  【主治】支气管哮喘。
* a  o( w- {/ p% c( ^% E  20、止痒点5 X3 ?" i# E) w3 l* m: e9 T
  【定位】位于腕横纹尺侧缘前1寸,赤白肉际处。
5 M# S) i9 H# t  【主治】皮肤瘙痒症及过敏性皮肤病。
6 ~4 J7 F/ Q5 d$ g% Q. ]% \  21、睡眠点
2 |/ o9 G. A- q* e1 p) \' m  【定位】手背,在合谷穴与三间穴连线的中点处。
  D) u8 M7 q( E2 ~! ?/ i* s  【主治】失眠症。
0 z; l; |" D$ v+ B, t  22、甲亢点1 p  e) o& s  o
  【定位】手背,小指中线,腕横纹后,尺骨前陷中。
- Y5 G9 s5 l8 r8 d  【主治】甲状腺机能亢进。
- ~4 N5 L' ]; W/ l/ {$ \) Y 取穴配方
+ C# s9 H/ U  K% T2 r% W7 |& u- v/ D" B6 h+ h( n
一、取穴法6 p) V$ M. k& o' h( f% g
  手针疗法取穴有三法。/ P$ r7 k  f  J  \. X! Y6 c
  (一)按部取穴法:即按疾病所在部位或脏器取相应的手穴。如眼病取眼点,肩痛取肩点,腰扭伤取腰腿点等。
& Y0 G3 |# j! q  v: D' l* e  (二)对应取穴法:针对某些症状选取相应的手穴,如咳嗽、哮喘选咳喘点,小儿夜尿选夜尿点等。  J2 ?4 v$ z: [
  (三)据中医理论取穴:即依据传统的脏腑经络学说选穴,如失眠取心点,因心主神明;目疾取肝点,因肝开窍于目等。二、配方法- ]3 y8 Q! a: B8 T- v# v6 z+ ?/ F
  手针配方,分为二法。
8 t) ?! f4 `+ k4 K$ Z" ~  (一)单一配方法:即按上述任一种取穴法选穴组方,如急性腰扭伤,往往仅取一侧腰腿点即可取效。
# G% s, H: x+ f" w  (二)组合配方法:即将多种取穴法所选之穴,结合运用。如皮肤瘙痒症,可按症状取止痒点;按中医理论“肺主皮毛”取肺点,组合成方。3 m8 y' q/ C) N8 T
  一般而言,手针疗法取穴配方宜精,选用1~3穴为宜。另外,本疗法还强调左病右取的选配穴原则,即左侧有病,取右侧穴位;右侧有病,取侧穴位;两侧有病或内脏病可取两侧穴位。
- Q; q* a. u) |* }, I; [9 Q 操作方法
% o3 d; n4 Z) o3 q& R5 V) s  S$ ]0 J& u
一、针具:用28~30号0.5~1寸不锈钢毫针。
& R6 M5 _; \+ \7 z! o# G3 p5 u  二、进针法:手针疗法在针刺时,因不同的穴位而有所区别。
# d# n3 _2 T0 i, T  (一)一般进针法:令患者手取自然弯曲位,术者手持毫针,针尖紧靠骨膜外面而垂直于掌面,直刺入穴位,以不刺入骨膜为准,深度2~5分。此法适用于多数手穴。
- w: T' H! r% |5 T  (二)特殊进针法:此法据穴位不同而有所差别。腰腿点针刺时,针身应与皮肤表面成45度角针尖略向掌心,从伸指肌腱与掌骨之间刺入,深约3~5分。针刺时,要求患者略握拳,腕关节呈背屈位。另如针坐骨神经点,先直刺,深约2分,以刺至骨为度,获得气针感后,稍留针,再提针斜刺向手少阳经线上,亦以刺至骨为度。三、行针法:一般采用小幅度捻转之法。如治疗疼痛性病症时,则须用较大幅度捻转结合提插的强刺激手法,持续运针2~3分钟。并嘱患者尽量活动病痛处或做局部按摩,痛止后,尚须继续行针1~3分钟。
$ E0 r2 \. [  g7 L1 C; o; U  四、留针法:手针疗法的留针时间为5~15分钟,疼痛性疾患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有些疾病则可采取间断留针法,如以睡眠点治失眠时,可先直刺0.5寸~1寸,捻转2分钟,留针2分钟,再捻转2分钟后留针,直至有睡意出现。
' U. k' N2 _/ J  手针疗法治疗急性病可每日1~2次,不计疗程;慢性病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7 W8 g2 s$ O( ^4 |! T注意事项
: R" x5 T3 T' _  |: m% f" t
1 l: q) H9 i9 ~/ W- A  |& D: G一、手针疗法针感较体针为强,治疗前宜向患者充分解释,以避免发生晕针。
2 p& N0 K% E- k& x8 C8 ]  二、针刺手穴,特别是沿骨膜斜刺时易损伤骨膜,故毫针宜刺入肌腱与骨膜之间,以防造成损伤。4 h9 K. E/ W+ G
  三、应注意严格消毒,防止发生感染。
3 G0 p# s" D4 k4 ~8 ~% b  适应症 ) x/ \0 ^! j- t! {. V- u  x1 G
  据不完全统计,手针疗法目前已应用于50余种病症治疗。其中,以对各类急性痛症疗效最为明显,诸如急性腰扭伤、头痛、胃痉挛性疼痛、痛经、坐骨神经痛、胆道蛔虫等。
3 a- B; D3 ~& X0 O5 W  其次,对产后缺乳、小儿遗尿、支气管炎、哮喘、心律失常、腹痛、腹泻、失眠、皮肤瘙痒症等,亦有较好的效果
 楼主| 发表于 2007-9-11 10: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寻求更完美的手针疗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20 05:14 , Processed in 0.02539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