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95|回复: 0

中医思维方法的理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4 20:3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思维方法的理解 0 ^3 e8 X, ]2 {' X6 o! k* d
作者:中医耳鼻喉科分会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    更新时间:2006-12-18    浏览次数:124
" _0 E% U( e4 [9 F; O浅谈对中医思维方法的理解6 i" W3 S. c. ~. D6 Y) P
/ z4 F/ A, q/ s% Z
; O; e( V9 L! Q3 c, y4 z
) A" }. @% t7 n
天津中医药大学    刘绍武
1 h2 @2 w+ X- H/ u6 T7 l
' B. |7 \$ T! n0 s# M5 e4 C! [) ?
- I' j+ _1 t5 ?3 s5 a- L0 q" @: P! n4 e9 L8 k# ]+ w

6 Y' s4 r* i  [; i
  f/ q4 l& P8 T    一、要正确认识、理解中医特有的思维体系
; q( u/ H8 k2 Y) I% S' b: k3 s3 N4 P. r3 ?
按人类学的观点认识中医学,将其视为地方知识范畴。近几个世纪以来,由于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强势政治,将地方知识归为不科学、落后,甚至是迷信的范围。人类有500万年历史,近7000年的文明史(文字的出现),300年的科学发展史,近100多年现代科学发展史。300多年与7000年、500万年是无法相比的。人类学指出,必须从遥远的人类文明发生、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地方知识,才能真正认识其价值,才能理解其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8 z: F  [! h. t- C. g
+ X& j0 T2 q8 o. k3 f
人类学认为,只有深入到地方知识发生、发展、存在的环境中去,从长期实践体验中,才能认识地方知识存在的必要性和价值观。中医学为地方知识,是华夏民族科学思想方法在医学上的结晶,其具有一整套独特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规律,比如阴阳、五行、象学、天人合一等,在人类文明史中发挥和继续发挥作用。
) w4 P! @* Q, T. D3 s4 K
# Z7 A, J$ v( Z- Z8 {    二、重视中医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4 W5 @  |3 k4 d
+ @- p9 b# p. w! o" n. Y  c+ c9 m
中医学是典型的地方知识,是农耕文化的产物,与西方游牧文化、海洋文化史所产生的思维方法有不同的内涵。为此培养中医思维方法,必须重视文化生态环境。在自然界,不同的自然生态环境造就产生不同的动植物,以致形成缤纷的世界。当今自然生态环境不断地受到当代“文明”的侵袭,很多物种都在消失或濒临灭亡。由于当代“文明”的强劲发展,及当代“文明”价值观的驱使,生态保护区的建立势在必行。这也是为解决面临问题寻找的一条出路。
1 w4 b- j9 j: J6 [8 c. ^1 v
0 s6 T* }& G: y3 C( @+ h0 i$ C) j中华民族的生衍发展是中医生存的基础。众多中华人口就是中医生存发展的载体和培养基。中医药院校培养大量的毕业生就是中医的遗传基因。在历史长河中中医不可能一成不变,近几十年来,中医药研究的成绩就是将一种古老的医学与现代医学相互融合的过程。造就中医文化氛围,就必须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文化生态环境,文化氛围是多种文化现象的综合。如华夏民族的语言、文字、音乐、绘图、雕塑、饮食皆是文化现象,其中涵纳着思维和方法。比如文字是象形文字,语言为非线性特色,绘画为大写意,无处不充盈在中医的理论和方法中,以及已形成的思维规律、环境的文化气氛、语言的文化气氛在中医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那些仅把眼光放在近百年以实验室微观研究人体的方法,从而忽略或否认中医的科学性,其观点的本身就违背了自然发展的科学。中国成语“一叶障目”、“坐井观天”不正是形容那些以片面的视角评论事物的现象吗?  d3 X; ?/ ?% @- A5 t% Z
+ m& s# q/ l4 K  `  D% c
    三、基本理念的培植是思维建立的基础* Q# n# d! ~: ?$ \
8 s* R& O% S0 P% h1 ?
中医理念的重要性不单纯的是为传递中医学术性知识,更重要的是进行思维方法的培植。精通四大经典,不单纯为探求方药,更重要的是通过精通文理,从文字的载体中了解前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形成的过程,探求中医思维方法的建立、形成、发展过程,找出规律,从不自觉的认识到自觉主动的认识,完成领悟“医者意也”的前期准备。如果没有此项的准备和铺垫,就象火车脱离了轨道,舰船失掉导航,无法前进。从形式到内容造就一个文化氛围,深入环境,深入文献,体验“生活”才能进入境界,才能领悟中医的思维方法。9 k, Q. Z, Z  Y8 L
0 h, g+ u6 l, W$ f
    四、中医基本思维的运用体现
) |- K4 O) m2 Q' }  x; i4 \8 m; A# I2 x) C* Y% L
中医的思维贯穿中医理论和实践的全部过程,从与自然的整体观到人自身“基因”分子生物学范围皆有整体观。当前环境的文明与“文明病”的发生,大自然环境和小生活圈的变化,改写了传统疾病谱。从感染性疾病到“免疫性”疾病的多样发展,从治理环境、改善生存条件与治疗个体疾病相结合的治疗观,已成为现代医疗一个发展趋势。利用现代声、光、电技术与古老“经络”的结合应用,用传统望诊与内窥镜、X光、CT、超声波的使用,“望”的概念和内涵不断丰富与发展。整体观在辨证施治中的应用,突出了中医的思维方法,即在时空领域中以时间主导空间,动态的空间观为主线的思维方法。+ ?5 j, T/ K- v$ @4 W' b
# v0 l4 j8 {6 X/ a4 W8 e0 P4 r
    五、在实践中逐渐积累形成中医的思维方法
8 f/ ~+ L% B7 y
1 W+ t/ c3 m$ y  {" [, x现代的人都是现代文化为基础,是在数理化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方法,与中国传统的儒、道、佛相承袭的思维有本质的不同。学生思想思维方法的改变,只有站在中医的立场,用中医的观点,才能用中医的方法解决中医认为的疾病。如黄疸,其色黄是土的本色,是中焦脾土的病变所致,才可能用茵陈蒿汤来治疗。体现立场、观点、方法的一致性体现在中医理、法、方、药的一致性。, g% Z2 P; O, M0 ~0 b+ D/ I6 o
- t4 K  T( @+ L3 A, ^  t0 G
中医讲“辨证”,从表面看来,辨证的目的是为施治服务的,其实“辨证”深层是有此种方法对诊断所获得资料,用中医的思维方法进行整理的过程。“辨”的过程是对中医理论和临床认识在逐渐积累,逐渐深化理解的过程。辨证的基础来源于“四诊”,用中医的立场,中医的望、闻、问、切来收集临床资料。例如,其中“望”诊,望“形、色、神”三者缺一不可,而“神”的体现是中医的独到视角和观察点。“神”不是空洞不可思议的概念,他是客观质感、光泽、鲜活程度的综合体现,他是对物态长期观察,逐渐积累认识其差异的表达方式。8 D1 N0 w) Y0 C3 e% H7 R, T& c0 `, ]
5 \9 \" ~0 j9 N& f1 \
辨证是对瞬时信息的整理,辨证施治的过程是动态信息认识全过程的总和。如:“一日太阳,二日阳明……”等等,皆可反映出中医思维是以时间域为重点,以变化为辨证过程的思维核心。中医病名的确立以时间观突出为特色,如春温、秋燥、凉燥、温燥,从字面上已突出季节的时域性。春夏秋不同时间、病性特点、发病所涉及邪气和内在脏腑的归属,这些都离不开农耕文化,阴阳五行及对于天象的理解。只有对四季二十四节的深化认识,才能用节气、季节来命名疾病,认识疾病。论治则是对辨证的深化和运用,是对辨证确立的应答。如治则延伸到治疗大法,到具体治法;对药性的认识延伸到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的方剂。比如,一个疮痈的出现要分阴阳,要确立其病位是卫气营血何部,涉及何脏何腑,最后确立用药原则,是用下法还是用清法,还是消法。其不同于西医单纯“消炎”的概念。了解中医不能认为一个方剂就是单一的组成用法治疗,而应扩展到他是一个法的代表,一种规律,一个模式,一种思维方法的代表。就如同一个现代科学的定理和公式一样,从经典的语言、论述中理解中医的思维模式和方法。
1 L. S% R  H: n' o" ?6 j/ i+ K' _2 q
评价中医必须先确立中医的认识观和方法论。如果用现代的理念和价值观来认识中医,是不能了解中医的实质,相反可能产生厌恶、反感和苦恼。要知道世界的物质是多样的,认识理解他,不能用一种立场观点和方法,要更换角度从不同的视角来认识;决不能死硬搬用现代数理化的方法,而是要灵活的运用,要消化吸收后应用。这种消化一定要有中医的消化液和中医的吸收原则,因噎废食是不可取的,生吞活剥亦不实用。
, z" c, n! J0 @! `; h
$ r/ c9 s  |/ s9 C7 Q总之,中医独有的思维方法,产生于华夏的农耕文化生态的大背景下,要继承认识其面目,必须身临其境,思入其境,逐渐积累,把立场、观点、方法转到中医的模式中为才能领会其中的内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0-7 04:31 , Processed in 0.02719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