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18|回复: 0

打开中医药治病的“黑箱子” 访“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项目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10 22: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开中医药治病的“黑箱子” 访“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项目组
! T1 x$ X! U6 }+ p8 H3 M+ H8 E" O5 D1 T2 m2 ]/ E  u2 z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 
6 j% L) g. V7 B+ b5 K) \1 A1 L- b$ C  记者:周清春   实习生:刘晓倩   首席:张伯礼
3 V6 H7 \) K& U# A6 J+ y% i5 `! w8 g; x  l, L+ _
  时间:2005年3月22日   地点:天津中医学院
4 I4 b4 J, w0 ^% s% m6 e/ ~6 Y  O" i/ t
  编者按 : v3 ?( K1 @8 r5 r3 B

4 L( V' a2 c! w4 s6 I  中医、中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她的历史悠久,充满经验。但有人把中医治病比喻成“黑箱子”,因为中药在体内到底是如何起作用的,至今仍有许多未解的谜题。973计划“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项目组的首席科学家张伯礼说:“我们研究的内容就是进去的是什么药物,起到什么作用,是如何起作用的;现在的工作就是探寻‘黑箱子’里面的秘密。”中药里面的药效物质能搞清楚么?中药的作用机理能搞明白么?中药能现代化么?这个项目组在立项之初就面对着争论与质疑…… 2 F( ~; ~7 V8 o( Z. q7 K1 P% m

$ l/ ^: j1 ]) n1 O! ?  作为973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天津中医学院的院长,张伯礼真的很忙,当我们来到院长办公室时,已经有三个人在外面排队等待,看来采访院长也得先“挂号”。
5 w! F0 l. b1 q, ^% n. x
! D5 t: a8 h& k( f% ~; I  坐下没说两句,不断有人敲门。张院长说:“走,我们换个安静的地方,到实验室去,这里总有人来。”谁想刚出楼门口,“活”又找上门来。来者“毫不犹豫”地拿出各种文件,张院长只得边走边下达“指令”。显然,对于这种“围追堵截”的办公方式,张院长已经习惯了。
' t1 d& J8 i' l! ]5 M
$ A$ Y: S- E& W  记者:我们这个项目的课题是“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那么方剂在中医里起着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2 p4 K' a$ m$ E# |

2 r# _% A$ }3 U3 }, T  张伯礼:中医治病主要利用方剂。方剂是由各种饮片按一定配伍和配比规则组成的药物,饮片,通俗地讲就是药房抓的经过炮制的药材,如丹参、当归等。
* B  X1 x* i8 A; V0 }
7 F! A5 ~# G' ~1 Z  为帮我们解释清楚,张伯礼教授说完,站起身,从左边柜子的抽屉里拿出5年前他留下的饮片样品给记者看,有党参、当归等等,每一种都用小袋子密封得很好。 6 ~: y6 H4 m( f5 @) F  ^& A
" {) f& a0 _' k" X
  要想让饮片起到治病功效,关键的是如何把它们进行组合,专业术语叫做配伍。它们的组合原则是君臣佐使,君是指最重要的药;臣是指起辅助作用的药;佐,是指能针对次要症状和减轻毒性的药;使,是引使,是指起引经作用药,它能把其它药引到特定脏腑中发挥作用。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最强调的就是要“有序”,每一种饮片都是一个“兵”,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形成有制之师,以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
+ g, c, S) m, q; }4 T
* b9 ~0 {2 n9 F5 w. U" x& G  记者:有人把中医治病比喻成“黑箱子”,药是如何运作的并不清楚。 2 G/ E  }3 z$ q. T; o% E

+ r  l; _+ j* l6 `- f9 v+ O  张伯礼:这个比喻很形象,我们研究的内容就是进去的是什么药物,起到什么作用,是如何起作用的;现在的工作就是探寻“黑箱子”里面的秘密,即研究中药在体内到底是如何起作用的。 ! K: C4 i& v. @/ V! _

% F1 u8 K5 t; ]) d  r1 d  记者:虽然中医、中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形成时间历史很长,充满经验,但其现代科技含量相对低。我们这个项目是不是通过探寻“黑箱子”秘密,来增加中药的科技含量?
8 T4 |6 s$ J7 T6 ], ]6 z1 H1 a; n" m, q/ w5 e
  张伯礼:传统的方剂由中药饮片配伍而成,它是研制现代中药的基础。饮片的组方,具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确实存在着提取量大、化学物质复杂、药效物质含量少、质控标准低等问题。 # X- D6 H! U; T  k% f- O

6 o7 l$ |+ ^0 P/ V  记者:那么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 e' K- D3 |4 b! Y7 H$ d2 o  D- y0 g3 d% A& l4 e
  张伯礼:打个比方,我们平时一顿饭吃的食物种类很多,但究竟是哪一样食物让我们吃饱了呢?往往不是单纯的一种,而是各种食物加起来的总和才让我们吃饱,而且富有营养,而每一种食物起着一个什么作用我们并不清楚。再比如说,中药有性味,苦甘酸辛咸,过去是用嘴品尝出来,它的科学基础是什么? $ G, \: M  }# k7 e* N) ]& |

: F3 D3 a$ ^" X* R# }" C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用现代的研究方法,基本弄清古老中药里药效物质的化学组成,基本搞清楚其作用原理,在此基础上,再研制现代中药。最终目的是对中药进行更有效地配伍和配比,增效减毒、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并且把古老的中药剂型转化成现代的胶囊、滴丸、注射剂等,让中药服用起来更方便、剂量更小,以此增加它的科技含量。
" {  g4 J$ B' u/ u( ], T  X7 S4 o( t: W4 l
  记者:但据说这个项目在立项之初很有争议? 2 J$ P, j5 M. u1 a2 ~5 @! S
0 t9 i% T. S" m- [- o% R' M
  张伯礼:中药里面的药效物质能搞清楚么?中药的作用机理能搞明白么?中药能现代化么?很多人对此深表疑虑。 6 o; P% D8 E5 p# b
$ g" W! F5 M+ u1 T+ J: s
  当时遇到的阻力确实很大,老中医对中药有感情,认为改来改去把传统的中医都改丢了;一些现代科学家认为,这样改很可能不伦不类,总之有很多担心。中医药到底怎样实现现代化,争议很多、难度很大。
; b' y: H4 o  X1 J" T0 z/ O; j! C! k* t% J3 f0 Y. n
  记者:面对各方面的压力,你们是怎么做的? ; D6 j; S. u0 T3 `6 e0 W" e
9 z8 F6 X1 }$ b5 g* d9 C  C& o
  张伯礼:课题组遵循首席科学家王永炎院士指导,少争论、多实践,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所有人都踏踏实实地干事情,大家互相讨论,互相帮助,求同存异。我个人认为,事情不要还没有干,就去否定,鼓励创新,但也要包容失败,成功与否,一定要看最终的结果。 3 [2 a6 E1 C: S3 A! I* D- Q
. }0 h8 B- {$ A! u" C- h
  记者:从现在取得的成果来看,是不是证明你们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 f6 `" Y3 ], B) C+ m

- Y5 `* O% S  j% b1 o4 R1 o  张伯礼:事实证明我们可能找到了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 C( K6 _9 F% W( Z$ N7 @
7 r+ U# L$ d" f4 z  我们尝试改变传统中药以经验为主的研发模式,创建以中药组分配伍研制现代中药的药物设计新方法。构建了创制现代化中药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体系,搭建了中药方剂有效组分分离制备技术、中药方剂有效组分分析技术、中药组分数据分析与计算技术、中药方剂组分活性评价技术等共用平台,建立了基线等比增减、极性分段筛选、药队协同效应、组效关系辨识等中药组分配伍优选设计方法。 - x# k( Z: `; B
& o$ J4 N6 g; F  |
  记者:我们这个项目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8 M3 t( m' X4 R1 ?# Z/ ]
! _; M) o! W9 ~5 B% L: _8 y$ B  张伯礼:那就是多学科合作。我们这个项目包容性很强,多学科碰撞、交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各个专业的人在我们这儿都能用得上,如学生物医学的可以研究物质活性,学化学、物理的可以搞物质提取,学数学计算机的可以做数据分析。我们还请了戴汝为、李衍达等院士、教授,作为复杂性科学方面的专家指导我们,收获非常大。
/ n4 _- G# _$ d/ w$ a  R. e
! A' t" [9 n. N) @' J  记者:据说这个项目在专家验收时获得较高的评价,被认为是中医药现代化的标志性成果,是多学科协作研究的成功范例,作为首席科学家,你有什么经验么?
( a4 {# {/ }6 V4 V8 R! z- Z5 S  t6 ?, R
  张伯礼:我的前任首席科学家王永炎院士站在科学的前沿,把握学科进展,求真求异,鼓励青年的学者说“不”,鼓励大家互相讨论、互相“碰撞”,而且引进了先进的方法论。在团结协作和多学科合作方面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1 u- s5 i+ f6 {: [$ a4 h) V# J* M+ S; I; g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的学术思想为指导,充分引进、采用现代科技方法和技术,为我所用。同时注重理论创新,在充分复习了古今文献的基础上,借鉴“洋中药”的开发经验,建立了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总体假说,并不断修定完善。
9 Z  C9 t. y: t4 {# a% i
8 j0 i& K7 [- e8 C* u 记者:那存在什么不足么? " o: f, q; Y3 O, l+ T

" k! E- r# H+ X6 i0 R5 |  张伯礼:刚开始的时候,项目题目设计过大,过于注重宏观顶层设计,对项目的细化和分解不够注重,实际运作半年后我们才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重新确定了以配伍为主要研究方向,很快打开了局面。其次,多学科共事需要磨合,而研讨是磨合的最好方式。
+ o& d0 r  K: b: I- d
! q1 S- F& P- E. w4 R3 [" e, m  记者:最后你能帮我们勾勒一下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前景么?
3 f. q5 D3 b1 [; A
% j0 R" v5 P3 [; `4 _  张伯礼:中药现代化是我们的国策,十年来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但要真正实现中药现代化还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其中蕴藏着很多复杂但也是诱人的科学问题,给多学科的合作提供了发展空间。而且很多工作是原创性的,“我主人随”,为现代生命科学和药学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领域。
, |# a& o# k; t+ ^; k
3 F4 Z, a# x8 N  m  中医药是国粹,是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是一个大宝库。我们要通过研究拿出创新性成果,保护好中国人自己的中药知识产权。当然这既需要科学家的努力,也更需要国家给予持之以恒的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7 01:53 , Processed in 0.03344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